浅论长征精神的现代传承_毕德-副本

  2008年10月社科纵横Oct,2008

总第23卷第10期SOCIAL SCIENCESREVIEW VOL. 23NO. 10

浅论长征精神的现代传承

毕 德*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党史党建部 广东广州  510053)

【内容摘要】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今天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然具有重

要的借鉴意义。本文认为,长征精神由两个层面的内容所构成。第一层面是长征精神的内在本质,主要由长征精神的核心点与

精髓构成;第二层面是长征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牺牲一切的战斗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

的团结精神,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的为民精神等等。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应该结

合时代的变化,从长征精神的上述两个方面入手,切实继承发扬好这份宝贵的精神遗产。

【关键词】长征精神 内在本质 外在形式 传承

中图分类号:D 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9106(2008)10- 0122- 03

  今年是长征胜利72周年。在长征中形成的伟大的长

征精神,具有强烈的历史穿透力和时代感染力,既是我们宝

贵的精神财富,又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回顾红军长征

史,传承伟大的长征精神,对于新世纪新阶段全面推进小康

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长征不仅是人类历史上罕

见的军事奇迹,也是人类历史上气势磅礴的英雄史诗。长

征留给我们的思考空间十分巨大,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也

十分丰富。如何深度挖掘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在新世纪新

阶段如何结合实际弘扬光大,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深思的。

一、长征精神的内在本质与外在表现形式

如何深度挖掘长征精神,笔者认为一个重要的视角是

进行纵向分析。过去人们习惯于对长征精神作横向展开,

列出若干个主要方面。比如,1986年10月22日,杨尚昆

同志(当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

年大会上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讲话中,对

长征精神作了如下概括:“这就是对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

无比忠诚、坚定不移的信念;就是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充

满乐观,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慨;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

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就是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1](P411- 412)江泽民同志在纪念

长征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长征精神进一步进行了

概括,那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

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

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

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

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

神。”[2](P590)学者们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见解。有

的学者认为,长征精神的涵义应体现在八个方面,有的学

者认为应体现在五个方面或四个方面,等等。[3](P6)这种分

析是必要的,对长征精神的解释也是很有效的。同时也应

当看到,长征精神的若干个方面不能等量齐观,因为不同方

面的内容在长征精神的整体框架中的位次不同,份量也不

同。因此,有必要进行纵向的分析和结构上的考量。

长征精神是一个整体,有一个内在本质和外在表现形

式的划分问题。有的学者认为:“艰苦卓绝是长征精神的

表征,百折不挠是长征精神的底蕴,团结进取是长征精神的

中坚,实事求是是长征精神的内核。”[4](P163)如果顺着这个

思路向下延伸,继续进行概括的话,伟大而丰厚的长征精神

实质上有两个层面的内容所构成。第一层面是长征精神的

内在本质,主要由长征精神的核心点与精髓构成。长征精

神的核心点是指革命理想高于天,这是长征精神最关键的、

最本质的东西,处于长征精神最核心的部位。今天传承长

征精神最重要、最核心的也应当是这一条。长征精神的精

髓是指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既是长征精神核心点

的哲学展现,也是长征精神进一步外化的中介点。第二层

面是长征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在长征精神的有机构成

中,最外层的是丰富多彩的外在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不怕任

何艰难险阻、不惜牺牲一切的战斗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

律的团结精神,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的为民精神等等。

长征精神的内在本质和外在表现形式是对立统一的关

系,这两个层面既相互对应,又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完整

的结构。没有具体的表现形式,核心点和精髓也就无从谈

起。只讲表现形式甚至把精髓和核心点埋没在一般外在表

现中,则突出不了重点,也不可能深入把握长征精神的内在

本质。对长征精神进行纵向展开和结构分析,对于传承这

122

*作者简介:毕德,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党史党建部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一伟大遗产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使我们分开层次,既抓住

实质与关键,又做到全面和完整。因此,新世纪新阶段如何

传承长征精神,首先要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到内在本质的问

题上,其次,要注意外在表现形式的具体传承。这样既可以

突出重点,又能够兼顾全面。

二、长征精神内在本质的现代传承

革命理想高于天是长征精神的核心点。应该说,长征

的胜利是理想信念的胜利,是坚定的理想信念照亮了万里

征途。

在危难关头,红军战士与凶恶的敌人展开顽强搏斗

靠的是理想信念;在雪山草地、饥饿伤病、枪林弹雨中,对革

命事业赤胆忠心,靠的还是理想信念。因此,新世纪新阶段

传承长征精神首先要抓住这个核心点。结合新的实际,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切实传承长征精神的核心点,笔

者认为主要应当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充分认识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理想信念是人生

的总开关,它决定着人生的总方向。理想信念是人们的精

神家园,没有它就等于是精神的乞儿。理想信念是敲出星

星之火的石,是点亮熄灭之灯的火,是照亮黑暗之路的灯,

是带领我们走向黎明的路。但是,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以来,由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

的影响,一些人的理想信念开始迷失,甚至提出“理想是空

的,信念是假的,权力是硬的,金钱是实的”等错误观点。

传承长征精神,首先要用它来呼唤迷失的灵魂,重建精神的

家园,使那些失去理想信念的人找回理想信念。

二是充分重视理论武装。坚定的理想信念来源于正确

的思想认识,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有行动上的坚定。没有

理论武装,理想信念就难以持久。新世纪新阶段的今天,搞

好理论武装,最关键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

装全党、教育人民。在这一点上要切实解决真学、真懂、真

信、真用的问题,做到经常学、深入学,努力实现从要我学到

我要学的转变,从学了什么到学会什么的转变,从学习负担

到学习乐趣的转变,从阶段学习到终身学习的转变。只有

这样,才能不断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才能用

与时俱进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成果武装头脑,真正把

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的牢固的根基之上。从实践层面看,

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理论武装的基础上,必须突破两个障碍,

即知识性欠缺和心理上的不接受。所谓知识性欠缺是指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不够,存在着相当多的知

识空白和缺陷。所谓心理上不接受,是指总认为“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论相比,缺少完整性、系统性。上述两个障碍不排除,

理论武装就流于形式。理论武装流于形式,理想信念就是

空中楼阁。因此,传承长征精神的核心点不仅要求充分认

识理想信念的极端重要性,而且要扎实推进理论武装,促进

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

学习。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长征精神的精髓。长

征的胜利,也可以说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胜利,是一切从

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

相结

合的胜利,是克服教条主义、战胜主观主义的结果。因

此,在长征精神的内在本质中,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长征精神的精髓所在。新世纪

新阶段传承长征精神,不仅抓住其核心点,坚定正确的理想

信念,而且要把握其精髓所在,做到实事求是。在新的历史

条件下,做到实事求是,从具体情况来看,一要结合解放思

想来进行,二要结合与时俱进来展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

程就是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不解放思想,不可能做到实事

求是。只有做到“三个解放出来”,就是把我们的思想从不

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

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

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才能建立实践实事求是的前

提条件。另外,还必须看到,在新世纪新阶段,世情、国情、

党情已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在处理一切

问题的时候,充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只有做到了与时俱进,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

因此,对长征精神内在本质之一的精髓如何传承,必须放在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大背景下思考才有现代价值。

三、长征精神外在表现形式的现代传承

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核心点,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的精髓,都是长征精神内在的品质。这些内在的优秀品质

的外在表现形式则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新世纪新阶

段,不仅要传承长征精神的内在品质,抓住重点,而且要传

承长征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全面弘扬。具体来讲,应该着

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对战斗精神的现代传承。“十二个月的光阴中

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

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5](p150)红军为什么能

够战胜困难走向胜利?从长征精神的具体表现看,长征的

胜利又是红军将士英雄气概和战斗精神的胜利。这种战斗

精神蕴含着不惧艰险、闻战则喜的战斗热情,重于求实、灵

活多变的战斗智慧,不屈不挠、不畏强敌的战斗品格。新世

纪新阶段的今天,没有了刀光剑影和战火纷飞,那么,如何

传承红军将士的战斗精神呢?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是克服和

平环境下造成的图安逸、好享受的思想意识,保持住战争年

代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拼命精神和革命热情。

二是对团结精神的现代传承。长征更是一首团结协作

的胜利凯歌。长征中红军将士政治上同心同德、生活上相

互帮助,在同强大的敌人和恶劣的自然条件进行殊死搏斗

中,各路红军相互支援,密切配合。因此,从某个角度看,长

征的精神就是团结的精神。在新世纪新阶段的

今天,同样

呼唤团结的精神。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团结,紧密团结,

顾全大局,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意义十分重大。这就需要我们首先要充分认识传承红军长

征团结精神的紧迫性、重要性,认识到团结是一种觉悟、一

种责任、一种能力和一种修养,团结不仅出凝聚力、战斗力,

而且出生产力、创造力。其次要掌握增强团结的本领和方

法,学会依靠人格力量促进团结。容言、容人、容事,多谅

解、多支持、多补台,做到光明磊落、虚怀若谷、见贤思齐、胸

怀坦荡。学会靠制度维护团结,因为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

全局性、长期性、稳定性,要依靠民主集中制等制度的力量,

123做到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防止个人说

了算,靠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性安排,营造

心齐、气顺、劲足的团结氛围。当然,最后还要学会用纪律

保证团结。纪律是维护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没有铁的纪

律,不可能有巩固的团结和统一。

三是对为民精神的现代传承。红军的根本宗旨是一切

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在长征中,红军对群众的财产秋

毫无犯。在经过少数民族地区的时候,尊重少数民族的风

俗习惯,与少数民族群众坦诚相见,广交朋友。红军所到之

处,真心诚意为老百姓办实事,打土豪、分田地。因此,长征

的精神也可以说就是革命为民的精神。新世纪新阶段的今

天,我们党已经从一个带领人民打天下、为夺取政权而奋斗

的党转变为一个长期在全国范围内执政的党。不仅如此,

还从一个在封闭半封闭、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

党转变为在全面对外开放、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

的党。这些重大变化给我们传承革命时期的优良传统提出

了新挑战和新课题。传承长征的为民精神,关键要结合新

的历史条件,解决好三个问题。首先要解决为民的境界问

题。不管是战争年代的革命为民,还是今天的执政为民,都

存在一个思想境界的问题。能否做到执政为民主要在于有

没有一颗为民的心。视群众利益无小事,权为民所用,利为

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心里就装了群众。其次要解决为民的

能力问题。今天是社会矛盾凸显期和黄金发展期的交叉重

叠,各种利益矛盾复杂多变,能否做到执政为民,更是一个

能力的挑战、智慧的较量。因此,只有大力提高执政能力和

执政水平,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复杂多样的经济、政治、

文化诉求与愿望。最后要解决为民的形象问题。老百姓评

价党员和干部是否为民,最直接的判断来自于对我们作风

和形象的观察。因此,是否清正廉洁是新形势下执政为民

的重要方面,也

是群众目前意见最大的一个问题。当然,新

世纪新阶段传承长征的为民精神也要看到,人民是一个历

史的范畴,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今天的人民,除了工农、农

民、知识分子、广大干部和军人以外,大量的新生社会阶层

也是人民的一部分,今天的“为民”要兼顾各方,要与时俱

进。但是,任何时候,我们党执政为民永远是为了最广大的

人民群众,其中重点是困难群体的生产和生活问题。今天

传承长征的为民精神特别要注意多干一点雪中送炭的事,

少做一些锦上添花的活,不仅要访贤问能,更要访贫问苦。

总之,如何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值得深思。

我们不仅要研究长征的过程,更要研究隐藏在长征背后的

长征精神;不仅要研究长征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更要挖掘

长征精神的内在本质;不仅要对长征精神进行深入分析,更

要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关注长征精神的弘扬与传承。只有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伟大长征精神的薪火相传、代代不息。

参考文献:

[ 1]石仲泉.长征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 2]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 3]陈勇.长征精神研究综述[J].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6

(9).

[ 4]熊启珍、瞿晓琳.论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J].武汉大学

学报,2007(3).

[ 5]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上接第119页)远在敦煌的河西巡抚使只得准允。已处

抗蕃前线的建康军“府库虚竭”,军资贫乏,除准备与吐蕃

决战的军士之外,其他民众,落难逃荒,已是“建康悬军,复

无人户”。就在这年,甘州、肃州相继陷落,建康军残部退

守敦煌。世居建康的史氏子孙永远地离开了自己的故乡。

四、小结

建康史氏是五凉至隋唐时期活跃在河西的一支豪门著

姓,他们在永嘉之乱的两晋之际以特殊的身份逃难,侨居河

西,数百年间一直形成了与河西乃至北方割据政权的特殊

关系,这种关系体现了中古时期封建豪门政治的特点。

建康史氏的郡望河西建康郡地处走廊咽喉地带,历史

上曾是各割据集团和少数民族势力争夺的军事要塞,战略

地位十分重要,至今该地有古城遗址、墓群、窑址、烽燧等大

量古代遗存。建康郡军事要塞的性质决定了其居民人口的

流动性,这是建康史氏史籍缺载的主要原因。对建康史氏

的进一步研究有待于出土史料的新发现。

中唐河西陷蕃后出现在敦煌的大量史姓人口,是否有

建康史氏后裔,尚待研究。

参考文献:

[ 1]十六国春秋辑补.“前凉录”卷七.野史精品·第一辑

[M].岳麓书社,1996年4月.

[ 2]十六国春秋辑补.“后凉录”卷三.

[ 3]晋书·吕光传[M].

[ 4]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北周凉州萨宝史君墓发

掘简报[J].文物,2005(3).

[ 5]罗丰.固原南郊隋唐墓地[M].文物出版社,1996.

[ 6]罗新叶炜.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M].中华书局,

2005.

[ 7]罗丰.固原南郊隋唐墓地[M].文物出版社,1996年.

[ 8]毕波.史索岩墓志(658,固原).从撒马尔干到长安

[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 9]隋书·北狄传[M].

[ 10]唐·刘禹锡.史公神道碑.全唐文(卷六零九).上海古

籍出版社,1990.

[ 11]荣新江.安史之乱后粟特胡人的动向[A].纪宗安,汤

开建.暨南史学[C].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

[ 12]侯灿,吴美琳.吐鲁番出土砖志集注[M].巴蜀出版

社,2003.

[ 13]荣新江引罗丰先生的考证.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

[M].三联书店,2001.

[ 14]转引自史苇湘.河西节度使覆灭的前夕[J].敦煌研究

(创刊号).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

124

  2008年10月社科纵横Oct,2008

总第23卷第10期SOCIAL SCIENCESREVIEW VOL. 23NO. 10

浅论长征精神的现代传承

毕 德*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党史党建部 广东广州  510053)

【内容摘要】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今天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然具有重

要的借鉴意义。本文认为,长征精神由两个层面的内容所构成。第一层面是长征精神的内在本质,主要由长征精神的核心点与

精髓构成;第二层面是长征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牺牲一切的战斗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

的团结精神,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的为民精神等等。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应该结

合时代的变化,从长征精神的上述两个方面入手,切实继承发扬好这份宝贵的精神遗产。

【关键词】长征精神 内在本质 外在形式 传承

中图分类号:D 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9106(2008)10- 0122- 03

  今年是长征胜利72周年。在长征中形成的伟大的长

征精神,具有强烈的历史穿透力和时代感染力,既是我们宝

贵的精神财富,又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回顾红军长征

史,传承伟大的长征精神,对于新世纪新阶段全面推进小康

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长征不仅是人类历史上罕

见的军事奇迹,也是人类历史上气势磅礴的英雄史诗。长

征留给我们的思考空间十分巨大,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也

十分丰富。如何深度挖掘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在新世纪新

阶段如何结合实际弘扬光大,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深思的。

一、长征精神的内在本质与外在表现形式

如何深度挖掘长征精神,笔者认为一个重要的视角是

进行纵向分析。过去人们习惯于对长征精神作横向展开,

列出若干个主要方面。比如,1986年10月22日,杨尚昆

同志(当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

年大会上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讲话中,对

长征精神作了如下概括:“这就是对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

无比忠诚、坚定不移的信念;就是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充

满乐观,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慨;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

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就是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1](P411- 412)江泽民同志在纪念

长征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长征精神进一步进行了

概括,那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

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

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

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

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

神。”[2](P590)学者们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见解。有

的学者认为,长征精神的涵义应体现在八个方面,有的学

者认为应体现在五个方面或四个方面,等等。[3](P6)这种分

析是必要的,对长征精神的解释也是很有效的。同时也应

当看到,长征精神的若干个方面不能等量齐观,因为不同方

面的内容在长征精神的整体框架中的位次不同,份量也不

同。因此,有必要进行纵向的分析和结构上的考量。

长征精神是一个整体,有一个内在本质和外在表现形

式的划分问题。有的学者认为:“艰苦卓绝是长征精神的

表征,百折不挠是长征精神的底蕴,团结进取是长征精神的

中坚,实事求是是长征精神的内核。”[4](P163)如果顺着这个

思路向下延伸,继续进行概括的话,伟大而丰厚的长征精神

实质上有两个层面的内容所构成。第一层面是长征精神的

内在本质,主要由长征精神的核心点与精髓构成。长征精

神的核心点是指革命理想高于天,这是长征精神最关键的、

最本质的东西,处于长征精神最核心的部位。今天传承长

征精神最重要、最核心的也应当是这一条。长征精神的精

髓是指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既是长征精神核心点

的哲学展现,也是长征精神进一步外化的中介点。第二层

面是长征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在长征精神的有机构成

中,最外层的是丰富多彩的外在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不怕任

何艰难险阻、不惜牺牲一切的战斗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

律的团结精神,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的为民精神等等。

长征精神的内在本质和外在表现形式是对立统一的关

系,这两个层面既相互对应,又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完整

的结构。没有具体的表现形式,核心点和精髓也就无从谈

起。只讲表现形式甚至把精髓和核心点埋没在一般外在表

现中,则突出不了重点,也不可能深入把握长征精神的内在

本质。对长征精神进行纵向展开和结构分析,对于传承这

122

*作者简介:毕德,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党史党建部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一伟大遗产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使我们分开层次,既抓住

实质与关键,又做到全面和完整。因此,新世纪新阶段如何

传承长征精神,首先要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到内在本质的问

题上,其次,要注意外在表现形式的具体传承。这样既可以

突出重点,又能够兼顾全面。

二、长征精神内在本质的现代传承

革命理想高于天是长征精神的核心点。应该说,长征

的胜利是理想信念的胜利,是坚定的理想信念照亮了万里

征途。

在危难关头,红军战士与凶恶的敌人展开顽强搏斗

靠的是理想信念;在雪山草地、饥饿伤病、枪林弹雨中,对革

命事业赤胆忠心,靠的还是理想信念。因此,新世纪新阶段

传承长征精神首先要抓住这个核心点。结合新的实际,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切实传承长征精神的核心点,笔

者认为主要应当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充分认识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理想信念是人生

的总开关,它决定着人生的总方向。理想信念是人们的精

神家园,没有它就等于是精神的乞儿。理想信念是敲出星

星之火的石,是点亮熄灭之灯的火,是照亮黑暗之路的灯,

是带领我们走向黎明的路。但是,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以来,由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

的影响,一些人的理想信念开始迷失,甚至提出“理想是空

的,信念是假的,权力是硬的,金钱是实的”等错误观点。

传承长征精神,首先要用它来呼唤迷失的灵魂,重建精神的

家园,使那些失去理想信念的人找回理想信念。

二是充分重视理论武装。坚定的理想信念来源于正确

的思想认识,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有行动上的坚定。没有

理论武装,理想信念就难以持久。新世纪新阶段的今天,搞

好理论武装,最关键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

装全党、教育人民。在这一点上要切实解决真学、真懂、真

信、真用的问题,做到经常学、深入学,努力实现从要我学到

我要学的转变,从学了什么到学会什么的转变,从学习负担

到学习乐趣的转变,从阶段学习到终身学习的转变。只有

这样,才能不断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才能用

与时俱进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成果武装头脑,真正把

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的牢固的根基之上。从实践层面看,

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理论武装的基础上,必须突破两个障碍,

即知识性欠缺和心理上的不接受。所谓知识性欠缺是指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不够,存在着相当多的知

识空白和缺陷。所谓心理上不接受,是指总认为“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论相比,缺少完整性、系统性。上述两个障碍不排除,

理论武装就流于形式。理论武装流于形式,理想信念就是

空中楼阁。因此,传承长征精神的核心点不仅要求充分认

识理想信念的极端重要性,而且要扎实推进理论武装,促进

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

学习。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长征精神的精髓。长

征的胜利,也可以说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胜利,是一切从

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

相结

合的胜利,是克服教条主义、战胜主观主义的结果。因

此,在长征精神的内在本质中,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长征精神的精髓所在。新世纪

新阶段传承长征精神,不仅抓住其核心点,坚定正确的理想

信念,而且要把握其精髓所在,做到实事求是。在新的历史

条件下,做到实事求是,从具体情况来看,一要结合解放思

想来进行,二要结合与时俱进来展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

程就是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不解放思想,不可能做到实事

求是。只有做到“三个解放出来”,就是把我们的思想从不

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

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

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才能建立实践实事求是的前

提条件。另外,还必须看到,在新世纪新阶段,世情、国情、

党情已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在处理一切

问题的时候,充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只有做到了与时俱进,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

因此,对长征精神内在本质之一的精髓如何传承,必须放在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大背景下思考才有现代价值。

三、长征精神外在表现形式的现代传承

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核心点,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的精髓,都是长征精神内在的品质。这些内在的优秀品质

的外在表现形式则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新世纪新阶

段,不仅要传承长征精神的内在品质,抓住重点,而且要传

承长征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全面弘扬。具体来讲,应该着

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对战斗精神的现代传承。“十二个月的光阴中

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

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5](p150)红军为什么能

够战胜困难走向胜利?从长征精神的具体表现看,长征的

胜利又是红军将士英雄气概和战斗精神的胜利。这种战斗

精神蕴含着不惧艰险、闻战则喜的战斗热情,重于求实、灵

活多变的战斗智慧,不屈不挠、不畏强敌的战斗品格。新世

纪新阶段的今天,没有了刀光剑影和战火纷飞,那么,如何

传承红军将士的战斗精神呢?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是克服和

平环境下造成的图安逸、好享受的思想意识,保持住战争年

代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拼命精神和革命热情。

二是对团结精神的现代传承。长征更是一首团结协作

的胜利凯歌。长征中红军将士政治上同心同德、生活上相

互帮助,在同强大的敌人和恶劣的自然条件进行殊死搏斗

中,各路红军相互支援,密切配合。因此,从某个角度看,长

征的精神就是团结的精神。在新世纪新阶段的

今天,同样

呼唤团结的精神。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团结,紧密团结,

顾全大局,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意义十分重大。这就需要我们首先要充分认识传承红军长

征团结精神的紧迫性、重要性,认识到团结是一种觉悟、一

种责任、一种能力和一种修养,团结不仅出凝聚力、战斗力,

而且出生产力、创造力。其次要掌握增强团结的本领和方

法,学会依靠人格力量促进团结。容言、容人、容事,多谅

解、多支持、多补台,做到光明磊落、虚怀若谷、见贤思齐、胸

怀坦荡。学会靠制度维护团结,因为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

全局性、长期性、稳定性,要依靠民主集中制等制度的力量,

123做到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防止个人说

了算,靠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性安排,营造

心齐、气顺、劲足的团结氛围。当然,最后还要学会用纪律

保证团结。纪律是维护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没有铁的纪

律,不可能有巩固的团结和统一。

三是对为民精神的现代传承。红军的根本宗旨是一切

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在长征中,红军对群众的财产秋

毫无犯。在经过少数民族地区的时候,尊重少数民族的风

俗习惯,与少数民族群众坦诚相见,广交朋友。红军所到之

处,真心诚意为老百姓办实事,打土豪、分田地。因此,长征

的精神也可以说就是革命为民的精神。新世纪新阶段的今

天,我们党已经从一个带领人民打天下、为夺取政权而奋斗

的党转变为一个长期在全国范围内执政的党。不仅如此,

还从一个在封闭半封闭、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

党转变为在全面对外开放、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

的党。这些重大变化给我们传承革命时期的优良传统提出

了新挑战和新课题。传承长征的为民精神,关键要结合新

的历史条件,解决好三个问题。首先要解决为民的境界问

题。不管是战争年代的革命为民,还是今天的执政为民,都

存在一个思想境界的问题。能否做到执政为民主要在于有

没有一颗为民的心。视群众利益无小事,权为民所用,利为

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心里就装了群众。其次要解决为民的

能力问题。今天是社会矛盾凸显期和黄金发展期的交叉重

叠,各种利益矛盾复杂多变,能否做到执政为民,更是一个

能力的挑战、智慧的较量。因此,只有大力提高执政能力和

执政水平,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复杂多样的经济、政治、

文化诉求与愿望。最后要解决为民的形象问题。老百姓评

价党员和干部是否为民,最直接的判断来自于对我们作风

和形象的观察。因此,是否清正廉洁是新形势下执政为民

的重要方面,也

是群众目前意见最大的一个问题。当然,新

世纪新阶段传承长征的为民精神也要看到,人民是一个历

史的范畴,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今天的人民,除了工农、农

民、知识分子、广大干部和军人以外,大量的新生社会阶层

也是人民的一部分,今天的“为民”要兼顾各方,要与时俱

进。但是,任何时候,我们党执政为民永远是为了最广大的

人民群众,其中重点是困难群体的生产和生活问题。今天

传承长征的为民精神特别要注意多干一点雪中送炭的事,

少做一些锦上添花的活,不仅要访贤问能,更要访贫问苦。

总之,如何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值得深思。

我们不仅要研究长征的过程,更要研究隐藏在长征背后的

长征精神;不仅要研究长征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更要挖掘

长征精神的内在本质;不仅要对长征精神进行深入分析,更

要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关注长征精神的弘扬与传承。只有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伟大长征精神的薪火相传、代代不息。

参考文献:

[ 1]石仲泉.长征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 2]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 3]陈勇.长征精神研究综述[J].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6

(9).

[ 4]熊启珍、瞿晓琳.论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J].武汉大学

学报,2007(3).

[ 5]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上接第119页)远在敦煌的河西巡抚使只得准允。已处

抗蕃前线的建康军“府库虚竭”,军资贫乏,除准备与吐蕃

决战的军士之外,其他民众,落难逃荒,已是“建康悬军,复

无人户”。就在这年,甘州、肃州相继陷落,建康军残部退

守敦煌。世居建康的史氏子孙永远地离开了自己的故乡。

四、小结

建康史氏是五凉至隋唐时期活跃在河西的一支豪门著

姓,他们在永嘉之乱的两晋之际以特殊的身份逃难,侨居河

西,数百年间一直形成了与河西乃至北方割据政权的特殊

关系,这种关系体现了中古时期封建豪门政治的特点。

建康史氏的郡望河西建康郡地处走廊咽喉地带,历史

上曾是各割据集团和少数民族势力争夺的军事要塞,战略

地位十分重要,至今该地有古城遗址、墓群、窑址、烽燧等大

量古代遗存。建康郡军事要塞的性质决定了其居民人口的

流动性,这是建康史氏史籍缺载的主要原因。对建康史氏

的进一步研究有待于出土史料的新发现。

中唐河西陷蕃后出现在敦煌的大量史姓人口,是否有

建康史氏后裔,尚待研究。

参考文献:

[ 1]十六国春秋辑补.“前凉录”卷七.野史精品·第一辑

[M].岳麓书社,1996年4月.

[ 2]十六国春秋辑补.“后凉录”卷三.

[ 3]晋书·吕光传[M].

[ 4]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北周凉州萨宝史君墓发

掘简报[J].文物,2005(3).

[ 5]罗丰.固原南郊隋唐墓地[M].文物出版社,1996.

[ 6]罗新叶炜.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M].中华书局,

2005.

[ 7]罗丰.固原南郊隋唐墓地[M].文物出版社,1996年.

[ 8]毕波.史索岩墓志(658,固原).从撒马尔干到长安

[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 9]隋书·北狄传[M].

[ 10]唐·刘禹锡.史公神道碑.全唐文(卷六零九).上海古

籍出版社,1990.

[ 11]荣新江.安史之乱后粟特胡人的动向[A].纪宗安,汤

开建.暨南史学[C].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

[ 12]侯灿,吴美琳.吐鲁番出土砖志集注[M].巴蜀出版

社,2003.

[ 13]荣新江引罗丰先生的考证.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

[M].三联书店,2001.

[ 14]转引自史苇湘.河西节度使覆灭的前夕[J].敦煌研究

(创刊号).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

124


相关文章

  • 读[红军长征的故事]11.26
  • 读<红军长征的故事>有感 刚开始,我是带着任务的观点来读<红军长征的故事>这本书的,但是当我把这本书合上的一瞬间,那惊天动地的画面,惊心动魄的战争,仍久久浮现在我的眼前,深深震撼了我的灵魂. 数千人马驮着锱重万里长征 ...查看


  • 心怀中国梦,传承中国魂.
  • 心怀中国梦,传承长征魂 通讯地址:山东政法学院姓名:李明玉 学校:山东政法学院 外国语学院16级英语本科二班 电话:[1**********] 邮箱:[1**********]@qq.com 心怀中国梦,传承长征魂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都有 ...查看


  • 传承长征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3周年的日子里,感到我们党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丰功伟绩和巨大成就,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初步繁荣兴旺.幸福和谐的小康国家,关键的一条是我们党始终不渝地坚持.继承和发扬了长征精神,把长征精神贯彻到革命.建设和改革的 ...查看


  • 论长征精神在当代大学生身上的传承与弘扬
  • 论长征精神在当代大学生身上的传承与弘扬 摘要: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中一部壮丽的史诗,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共产党人人生价值的凝聚.其铸就的伟大的长征精神,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文明的珍贵遗产.在经济球化.政治多极化以及各种思潮激荡的新 ...查看


  • 弘扬长征精神同心共筑中国梦
  • 弘扬长征精神 同心共筑中国梦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社会各界正在以各种形式重走长征路.重温80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历史壮举.铭记历史,砥砺前行.用现代人的目光重新感受真实的历史,感恩已经远去的一代先烈,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伟大长征精神 ...查看


  • 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心得体会文章-弘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
  •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红军长征,跨越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世界军事史上的壮举,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动地的革命篇章.长征途中,红军 ...查看


  • 长征精神的现代意义
  • 湘潭大学 商学院 会计四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研 究 性 学 习 成 果 报 告 一.简表 二.研究背景 自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我国经济实现飞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向着小康水平迈进.可是在这祖国经济欣欣向荣的背后却是一番与之截然相 ...查看


  • 传承长征精神:永远在路上
  •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精神,既是指引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决胜全面小康的行动指南.今后,我们要认真学习传承长征精神,深刻领会长征精神的精髓 ...查看


  • 长征精神不朽的丰碑
  • 长征精神 不朽的丰碑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wēi yí)腾细浪, 乌蒙磅礴(páng bó)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mín)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整整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漫长的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