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副阶周匝:建筑主体从外到内另外加一圈回廊的 ,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这在早商建筑中已经出现,一般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

2. 里坊制(参见教材P54-55)

3. 生起:宋,辽建筑的 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这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生起”。

4. 侧脚: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住高的 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

5. 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子相交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可以用于柱间的挂落下,称为花牙子雀替,在建筑末端,由于开间较窄自两侧柱挑出的雀替常联为一体叫骑马雀替。

6. 抱厦: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十字相交的 叫十字脊。(正定隆兴寺)

7. 小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小木作指的是建筑中的装饰构件的处理。

8.大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大木作指的是建筑中的主要结构承重构件的处理。

9.推山:廡殿(四阿)建筑屋顶处理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的 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步架距离都不一致。

10.收山:是指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处理。其目的是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结构上的 变化

11. 偷心造与计心造:跳头上不置横栱的称为偷心造,常用于唐宋建筑。跳头上置横栱的称为计心造,金、元以后常用。 12移柱法、减柱法:宋辽元金,常将若干内柱移位,或减少部分内柱的处理 ,以获取较大的室内空间。

13. 草袱: 是在天花板(平棊)以上,未经艺术加工或处理比较粗糙的 ,实际负荷屋盖重量的梁。

14. 明袱 指天花以下的梁,露在外面,由下面可以看见的 梁袱,与草袱相对。

15. 藻井:是一种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 正中,如帝王御座之上,神佛像座之上,形式有方,矩形,八角,圆形等。

16. 举折:参见课本

17. 举架:参见课本

1工官制度:中国封建社会中,把建筑管理工作集中在国家手里,由封建统治集中掌握的制度。

2僭越:西周时期,在城市规模上,诸侯的城大的不超过王都的1/3,中等的1/5,小的1/9,城墙的高度、道路的宽度以及各种重要建筑物都必须按照等级制造,否则就是“僭越”。

3无梁殿:明朝时期,随着砖的发展,出现了全部用砖拱砌成的建筑,即无梁殿,多用作为防火建筑。

4坞壁:汉代的一种创新的住宅形式,即平地建坞,围墙环绕,前后开门,屋内建城楼,略如城制。

5一颗印:是云南昆明一带的传统住宅样式,墙厚瓦重,地盘和外观方整如印。

6抱夏:即在主建筑之一侧突出一间或三间。

7舍宅为寺:北魏时期,许多佛寺是由贵族官僚的邸宅改建的,前堂改为大殿,后堂改为讲堂 就是所谓的“舍宅为寺”。 8倒座:四合院跟正房相对的房屋

9影壁:也称照壁,古称萧墙,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

10抄手游廊:在北京四合院中,连接和包抄垂花门、厢房和正房的连廊。雨雪天可方便行走,多见于北京四合院中。 11后罩房:北京四合院中,位于建筑的最北部,布置厨房、贮存、仆役住房等的房间。

12外八庙:康熙、乾隆两朝在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的东侧和北面山坡上建造了12座喇叭庙,作为蒙、藏等少数民族贵族朝觐之用,现存八座,俗称“外八庙”。

13金厢斗底槽: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法之一。其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外层环包内层。

14叉柱造: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拱内,而平座柱则叉立在下檐柱斗拱上,但向内退进半柱径,多见于多层木建筑中。

15缠柱造:将上层柱立在下层柱后的梁上,在结构、构造和外观上都比较妥善。但在角部需要增加斜梁,另外每面还要各增加一组斗拱。

16彻上明造:彻上明造是指建筑物室内的顶部做法,让屋顶梁架结构完全暴露,使人在室内抬头即能清楚地看见屋顶的梁架结构,称为“彻上明造”

17草栿:在天花板上面的梁,做法较自由,加工较粗糙,因此叫草栿

18明栿:与草栿相对而言,指天花一下的梁。宋代明栿常做月梁式,以增加美感。

19黄肠题凑:西汉时期,帝王贵族级别的墓室的建筑方法,即建筑四周用柏木段一层层叠起的柜形结构。

20副阶周匝:塔身、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在宋代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

21须弥座:是由佛座演变而来的,形体与装饰较复杂,一般用于高级建筑(如宫殿、坛庙的主殿,即塔、幢的基座等) 22生起:屋宇檐柱的角柱比当心间的两柱高 2~12 寸,其余檐柱也依势逐渐升高。

23叉手:脊桁两侧的斜杆,用以固定脊槫 ,其形状犹如侍者叉手而立,故名叉手。

24推山:庑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的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步架距离都不一致。

25收山:歇山(九脊殿)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

26足材:宋代时,对各种拱的长度、卷杀等有了详细规定,而且规定了拱、昂等构件的用材制度,并将“材”的高度划分为十五分°,宽度为十分°,作为建筑尺度的衡量标准,再将上下拱间距离称为“契”,高六分°,宽四分°,单材上加“契”谓之“足材”,高二十一分°,如华拱,耍头等构件用之。

27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相交处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

28藻井:中国传统建筑中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是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正中,如帝王御座、神佛像座之上 29应县木塔:应县木塔全名为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县城内西北角的佛宫寺院内,是佛宫寺的主体建筑 30太和殿:是“东方三大殿”之一,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俗称“金銮殿。位于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 31佛光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

32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地区院落式住宅的典型

名词解释

1副阶周匝:建筑主体从外到内另外加一圈回廊的 ,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这在早商建筑中已经出现,一般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

2. 里坊制(参见教材P54-55)

3. 生起:宋,辽建筑的 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这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生起”。

4. 侧脚: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住高的 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

5. 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子相交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可以用于柱间的挂落下,称为花牙子雀替,在建筑末端,由于开间较窄自两侧柱挑出的雀替常联为一体叫骑马雀替。

6. 抱厦: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十字相交的 叫十字脊。(正定隆兴寺)

7. 小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小木作指的是建筑中的装饰构件的处理。

8.大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大木作指的是建筑中的主要结构承重构件的处理。

9.推山:廡殿(四阿)建筑屋顶处理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的 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步架距离都不一致。

10.收山:是指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处理。其目的是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结构上的 变化

11. 偷心造与计心造:跳头上不置横栱的称为偷心造,常用于唐宋建筑。跳头上置横栱的称为计心造,金、元以后常用。 12移柱法、减柱法:宋辽元金,常将若干内柱移位,或减少部分内柱的处理 ,以获取较大的室内空间。

13. 草袱: 是在天花板(平棊)以上,未经艺术加工或处理比较粗糙的 ,实际负荷屋盖重量的梁。

14. 明袱 指天花以下的梁,露在外面,由下面可以看见的 梁袱,与草袱相对。

15. 藻井:是一种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 正中,如帝王御座之上,神佛像座之上,形式有方,矩形,八角,圆形等。

16. 举折:参见课本

17. 举架:参见课本

1工官制度:中国封建社会中,把建筑管理工作集中在国家手里,由封建统治集中掌握的制度。

2僭越:西周时期,在城市规模上,诸侯的城大的不超过王都的1/3,中等的1/5,小的1/9,城墙的高度、道路的宽度以及各种重要建筑物都必须按照等级制造,否则就是“僭越”。

3无梁殿:明朝时期,随着砖的发展,出现了全部用砖拱砌成的建筑,即无梁殿,多用作为防火建筑。

4坞壁:汉代的一种创新的住宅形式,即平地建坞,围墙环绕,前后开门,屋内建城楼,略如城制。

5一颗印:是云南昆明一带的传统住宅样式,墙厚瓦重,地盘和外观方整如印。

6抱夏:即在主建筑之一侧突出一间或三间。

7舍宅为寺:北魏时期,许多佛寺是由贵族官僚的邸宅改建的,前堂改为大殿,后堂改为讲堂 就是所谓的“舍宅为寺”。 8倒座:四合院跟正房相对的房屋

9影壁:也称照壁,古称萧墙,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

10抄手游廊:在北京四合院中,连接和包抄垂花门、厢房和正房的连廊。雨雪天可方便行走,多见于北京四合院中。 11后罩房:北京四合院中,位于建筑的最北部,布置厨房、贮存、仆役住房等的房间。

12外八庙:康熙、乾隆两朝在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的东侧和北面山坡上建造了12座喇叭庙,作为蒙、藏等少数民族贵族朝觐之用,现存八座,俗称“外八庙”。

13金厢斗底槽: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法之一。其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外层环包内层。

14叉柱造: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拱内,而平座柱则叉立在下檐柱斗拱上,但向内退进半柱径,多见于多层木建筑中。

15缠柱造:将上层柱立在下层柱后的梁上,在结构、构造和外观上都比较妥善。但在角部需要增加斜梁,另外每面还要各增加一组斗拱。

16彻上明造:彻上明造是指建筑物室内的顶部做法,让屋顶梁架结构完全暴露,使人在室内抬头即能清楚地看见屋顶的梁架结构,称为“彻上明造”

17草栿:在天花板上面的梁,做法较自由,加工较粗糙,因此叫草栿

18明栿:与草栿相对而言,指天花一下的梁。宋代明栿常做月梁式,以增加美感。

19黄肠题凑:西汉时期,帝王贵族级别的墓室的建筑方法,即建筑四周用柏木段一层层叠起的柜形结构。

20副阶周匝:塔身、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在宋代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

21须弥座:是由佛座演变而来的,形体与装饰较复杂,一般用于高级建筑(如宫殿、坛庙的主殿,即塔、幢的基座等) 22生起:屋宇檐柱的角柱比当心间的两柱高 2~12 寸,其余檐柱也依势逐渐升高。

23叉手:脊桁两侧的斜杆,用以固定脊槫 ,其形状犹如侍者叉手而立,故名叉手。

24推山:庑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的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步架距离都不一致。

25收山:歇山(九脊殿)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

26足材:宋代时,对各种拱的长度、卷杀等有了详细规定,而且规定了拱、昂等构件的用材制度,并将“材”的高度划分为十五分°,宽度为十分°,作为建筑尺度的衡量标准,再将上下拱间距离称为“契”,高六分°,宽四分°,单材上加“契”谓之“足材”,高二十一分°,如华拱,耍头等构件用之。

27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相交处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

28藻井:中国传统建筑中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是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正中,如帝王御座、神佛像座之上 29应县木塔:应县木塔全名为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县城内西北角的佛宫寺院内,是佛宫寺的主体建筑 30太和殿:是“东方三大殿”之一,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俗称“金銮殿。位于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 31佛光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

32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地区院落式住宅的典型


相关文章

  • 建筑设计大纲
  • 天津大学全国统考硕士入学考试 业务课程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建筑学-----(建筑技术科学方向) 课程编号:824 课程名称:建筑技术综合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1﹑考试内容包括建筑构造和建筑物理两个独立部分,每部分各150分,考生可选择其中之 ...查看


  • 古代文学考卷汇总(按题型及研究方向等归类)
  • 古代文学考卷汇总(按题型及研究方向等归类) 先秦 一.名词解释和填空 1.九辩(人大古代文学00) 2.九歌(人大古代文学00) 3.淝水之战(北大古代文学9x) 4.<天问>的作者是()(南开大学文学综合00) 5.春秋三传( ...查看


  • 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
  • 中图分类号:N04:N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4)01-0023-03 张柏春,1960年生,工学 (机械工程)学士,理学 (科学技术史)硕士.博士.曾担任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 ...查看


  • 北师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历年考研试题
  • 北师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历年考研试题 北京师大2010年中文试题 古代文学部分 名词解释: 古诗十九首.词别是一家说.宫体诗.拟话本.桐城派 简答题: 1<战国策>的寓言运用有什么样的特色? 2分析大历诗风的特色. 论述题 1 ...查看


  • 中国文化概论真题07-14年
  • 中国文化概论 2007年: 一.名词解释(5分*13=65分) 1.地理环境 2.五礼 3.<九章算术> 4.<兰亭序> 5.五行生克学 说 6.<离骚> 7.徐霞客 8.吴带当风 9.<世说新语& ...查看


  • 东南大学建筑学考研试题
  • 一. 解释名词(15分) 1. CIAM--现代建筑师国际会议,现代主义建筑师自发成立的以反折衷主义推广现代建筑理念的国际性民间组织.1928年成立于瑞士拉萨尔查兹,1959年解散,1933年提出雅典宪章,提出城市四大功能:居住.游憩.交通 ...查看


  • 如何抓重点
  • 考研指导:历史学统考复习如何抓住重点2009-08-03 07:37:00 跨考网 历史学统考的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共和国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史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史学史.考古.历史地理等诸多方面.尽管大纲限定了考试 ...查看


  •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 卷杀 古建筑名词 卷杀,即将柱.梁.枋.斗拱.椽子等构件的端部砍削成缓和的曲线或折线,使构件外形显得丰满柔和.每种构件的卷杀有一定规矩,元明以前使用得较为普遍.清代官式建筑重视总体艺术效果,只有斗拱的拱端保留卷杀做法,其他一概去掉. . 偷 ...查看


  • 中国政治制度史2014
  • 2010年春期开放教育(专科) <中国政治制度史>期末复习指导 2010年6月修订 第一部份 课程考核说明 1.考核目的 通过本次考试,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基本内容和重.难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