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兑镇初中课堂教学模式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重新构建适合本地区、本校、本班实际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认为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原则是:“以生为本,以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规律为本,以新课程理念为本”。其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的效果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据此我们本着“教给方法、培养能力、提高效率”的十二字原则,构建了“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

一、导

1、导的内涵:就是导入、引导、指导。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能力,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联系生活实际采用不同的方法导出本节学习内容。如直接导入法、创设情境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复习导入法等等。引导学生明确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及各内容所要达到的程度,即明确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如何为实现学习目标而学习,就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和指导的含义不仅仅这些,在课的进行过程中还有引导和指导,当学生思维受阻时、当小组学习和小组讨论有障碍时、当师生互动不畅时都需要教师时时进行引导和指导。

2、理论依据

(1)符合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原理,"导"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按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来说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因素其中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兴趣、爱好、意志、品质、气质等。充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得以全面发展特别是取得好的学业成绩的另一个关键所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兴趣,对学习才有动力,才能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这里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首要特征。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最后变为一种自觉的'我要学'的学习行为。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否则是事倍功半。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任务之一。

它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教育学中关于"教学"的论述其中包含了教师的任务之一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也就是要进行学法指导。

(2)符合新课程理念。新课程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帮助和引导。就是帮助引导学生去学习,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组织带领学生去学习,即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主导作用(主导性)。而导入、引导、指导恰恰正体现了这一理念,这一作用。另外、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也是新课改的六大目标的第三个目标。而“导入、引导、指导”正体现了这一理念。

3、“导”操作环节:如果把"导、学、议、练"中的"导"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其操作过程为:

①检查预习情况,对作业进行讲评,并导入新课。

②引导学生明确本节学习目标--给出学习目标。

③指导学生如何学习--给出自学指导

④在课堂教学进行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要时时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导。

当然以上环节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二、学

1、学的含义:学就是课外学习(独立或小组合作),课内学习(课内独立学习和课内小组合作学习)。具体地说: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课堂容量,选择是否需要课外独立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内教师要组织学生按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的要求或者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或这是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或者是探究学习。但必须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和独立学习,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是否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教学进程中的具体情况而定。也就是说"学"是在教师指导下以自主学习、独立学习为主。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使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初步的感知,形成感性认识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理论依据

⑪符合现代教育学原理。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即学习的独立性又是现代教育学中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每个学生,除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和显在的

独立学习能力,不仅如此,每个学生同时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他们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另外,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来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作用(主体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不能改变的。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因此,我们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⑫符合教育理论中的人的认知规律

人们认识事物要经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程,经过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到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正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过程。

⑬符合新课程理念。新课程倡导: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学”操作环节:如果把"导、学、议、练"中的"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其操作过程为:

⑤课外学习,教师可根据不同情况课前布置学生课外独立学习(或预习)还是小组合作学习(或预习)。也可下发预习提纲,让学生按预习提纲进行学习。

⑥课上教师组织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学指导的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或者是探究学习等,教师巡回指导。

这两个环节也不是不变的,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三、议

1、议的内涵:就是议论、讨论、质疑。是交流、交往的过程,合作的过程;是围绕学习目标进行议论讨论质疑的过程;这一步是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即解惑过程;是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的过程;是对以有知识的掌握和新知识的获取过程;同时也是新知识的生成过程。是对知识的提炼、提升、升华的过程,是形成规律的过程,是形成理性认识过程;也是兵帮兵,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导、学、议、练"教学模式的核心。

2、理论依据

⑪符合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往、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构建,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符合教育理论,教育理论指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中庸) .而这一步正体现了"明辩之",另外还符合教育理论中人的认识规律.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通过"议"使学生对知识有了理性的认识。

3、“议”的操作环节:如果把"导、学、议、练"中的"议"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其操作过程为: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小组学习,对知识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对本内容进行讨论、议论、质疑等。

⑦小组合作解决组内每个同学的疑难问题--兵带兵

⑧全班合作解决各组的疑难问题--兵帮兵、师帮兵、兵帮师

⑨教师质疑、启发、补充、讲解。这里在学生对重点内容,难点内容理解不透彻,甚至还有疑惑时教师可进行质疑、启发、讲解。教师要讲解重点、难点,讲学生不会的,讲规律、讲方法、讲技巧。

四、练

1、练的内涵:练就是训练,也是检验。是对知识的巩固过程,是形成技能、技巧的过程,是知识的迁移过程,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实践过程,是动手操作过程,是培养能力的过程,是创新过程。

2、理论依据

⑪符合新课程理念,新课改的六大目标第六为: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练"正体现了这一理念。

⑫符合教育心理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指出人的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训练

的过程.

(3)符合教学原则中的巩固性原则和反馈调节原则

3、“练”的操作环节

⑩反馈练习--检测

⑾评价再议

⑿强化训练

五、“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概括为四阶段、八环节。 四阶段是: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自主合作,启迪智慧→交流展示,探究规律→综合训练,内化智慧。

八环节是:设置情景,导入新课→目标解说,指导学法→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小组合作,互助落实→展示交流,质疑释疑→回扣目标,训练巩固→反馈矫正,反思升华→迁移拓展,创新实践。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是“导、学、议、练”教学模式的核心。准确确定学习目标是“导、学、议、练”教学模式的关键。学习目标既是教师要掌握的、同时也是学生必须要明确的。是教学的方向、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没有学习目标的教学活动是盲目的教学活动,同时也会降低课堂教学效果。自学指导是运用“导、学、议、练”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切入点,没有学法指导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会费时费力从而降低学习效率。

在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导、学、议、练”教学模式在操作上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依存的,相互包含的。在“导”中也有“学”,也有“练”也有“议”;在“学”中也有“议” ,也有引导、指导,也有“练”;在“议”中也有“学”,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有引导、指导,也有“练”;在“练”中也有“议”,也有引导、指导,也有“学”。可以说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学科的不同,内容的不同有选择的运用。

总的来说,“导、学、议、练”教学模式完全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它把新课改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课堂教学中的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它是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思想。

兑镇初中课堂教学模式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重新构建适合本地区、本校、本班实际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认为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原则是:“以生为本,以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规律为本,以新课程理念为本”。其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的效果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据此我们本着“教给方法、培养能力、提高效率”的十二字原则,构建了“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

一、导

1、导的内涵:就是导入、引导、指导。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能力,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联系生活实际采用不同的方法导出本节学习内容。如直接导入法、创设情境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复习导入法等等。引导学生明确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及各内容所要达到的程度,即明确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如何为实现学习目标而学习,就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和指导的含义不仅仅这些,在课的进行过程中还有引导和指导,当学生思维受阻时、当小组学习和小组讨论有障碍时、当师生互动不畅时都需要教师时时进行引导和指导。

2、理论依据

(1)符合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原理,"导"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按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来说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因素其中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兴趣、爱好、意志、品质、气质等。充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得以全面发展特别是取得好的学业成绩的另一个关键所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兴趣,对学习才有动力,才能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这里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首要特征。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最后变为一种自觉的'我要学'的学习行为。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否则是事倍功半。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任务之一。

它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教育学中关于"教学"的论述其中包含了教师的任务之一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也就是要进行学法指导。

(2)符合新课程理念。新课程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帮助和引导。就是帮助引导学生去学习,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组织带领学生去学习,即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主导作用(主导性)。而导入、引导、指导恰恰正体现了这一理念,这一作用。另外、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也是新课改的六大目标的第三个目标。而“导入、引导、指导”正体现了这一理念。

3、“导”操作环节:如果把"导、学、议、练"中的"导"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其操作过程为:

①检查预习情况,对作业进行讲评,并导入新课。

②引导学生明确本节学习目标--给出学习目标。

③指导学生如何学习--给出自学指导

④在课堂教学进行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要时时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导。

当然以上环节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二、学

1、学的含义:学就是课外学习(独立或小组合作),课内学习(课内独立学习和课内小组合作学习)。具体地说: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课堂容量,选择是否需要课外独立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内教师要组织学生按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的要求或者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或这是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或者是探究学习。但必须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和独立学习,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是否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教学进程中的具体情况而定。也就是说"学"是在教师指导下以自主学习、独立学习为主。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使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初步的感知,形成感性认识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理论依据

⑪符合现代教育学原理。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即学习的独立性又是现代教育学中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每个学生,除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和显在的

独立学习能力,不仅如此,每个学生同时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他们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另外,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来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作用(主体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不能改变的。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因此,我们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⑫符合教育理论中的人的认知规律

人们认识事物要经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程,经过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到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正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过程。

⑬符合新课程理念。新课程倡导: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学”操作环节:如果把"导、学、议、练"中的"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其操作过程为:

⑤课外学习,教师可根据不同情况课前布置学生课外独立学习(或预习)还是小组合作学习(或预习)。也可下发预习提纲,让学生按预习提纲进行学习。

⑥课上教师组织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学指导的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或者是探究学习等,教师巡回指导。

这两个环节也不是不变的,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三、议

1、议的内涵:就是议论、讨论、质疑。是交流、交往的过程,合作的过程;是围绕学习目标进行议论讨论质疑的过程;这一步是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即解惑过程;是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的过程;是对以有知识的掌握和新知识的获取过程;同时也是新知识的生成过程。是对知识的提炼、提升、升华的过程,是形成规律的过程,是形成理性认识过程;也是兵帮兵,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导、学、议、练"教学模式的核心。

2、理论依据

⑪符合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往、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构建,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符合教育理论,教育理论指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中庸) .而这一步正体现了"明辩之",另外还符合教育理论中人的认识规律.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通过"议"使学生对知识有了理性的认识。

3、“议”的操作环节:如果把"导、学、议、练"中的"议"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其操作过程为: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小组学习,对知识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对本内容进行讨论、议论、质疑等。

⑦小组合作解决组内每个同学的疑难问题--兵带兵

⑧全班合作解决各组的疑难问题--兵帮兵、师帮兵、兵帮师

⑨教师质疑、启发、补充、讲解。这里在学生对重点内容,难点内容理解不透彻,甚至还有疑惑时教师可进行质疑、启发、讲解。教师要讲解重点、难点,讲学生不会的,讲规律、讲方法、讲技巧。

四、练

1、练的内涵:练就是训练,也是检验。是对知识的巩固过程,是形成技能、技巧的过程,是知识的迁移过程,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实践过程,是动手操作过程,是培养能力的过程,是创新过程。

2、理论依据

⑪符合新课程理念,新课改的六大目标第六为: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练"正体现了这一理念。

⑫符合教育心理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指出人的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训练

的过程.

(3)符合教学原则中的巩固性原则和反馈调节原则

3、“练”的操作环节

⑩反馈练习--检测

⑾评价再议

⑿强化训练

五、“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概括为四阶段、八环节。 四阶段是: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自主合作,启迪智慧→交流展示,探究规律→综合训练,内化智慧。

八环节是:设置情景,导入新课→目标解说,指导学法→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小组合作,互助落实→展示交流,质疑释疑→回扣目标,训练巩固→反馈矫正,反思升华→迁移拓展,创新实践。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是“导、学、议、练”教学模式的核心。准确确定学习目标是“导、学、议、练”教学模式的关键。学习目标既是教师要掌握的、同时也是学生必须要明确的。是教学的方向、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没有学习目标的教学活动是盲目的教学活动,同时也会降低课堂教学效果。自学指导是运用“导、学、议、练”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切入点,没有学法指导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会费时费力从而降低学习效率。

在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导、学、议、练”教学模式在操作上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依存的,相互包含的。在“导”中也有“学”,也有“练”也有“议”;在“学”中也有“议” ,也有引导、指导,也有“练”;在“议”中也有“学”,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有引导、指导,也有“练”;在“练”中也有“议”,也有引导、指导,也有“学”。可以说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学科的不同,内容的不同有选择的运用。

总的来说,“导、学、议、练”教学模式完全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它把新课改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课堂教学中的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它是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思想。


相关文章

  • 关于开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
  • 绍兴文理学院关于开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指导意见 绍学院发[2012]37号 为进一步深化和全面推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工作,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以绍兴文理学院 ...查看


  • 创新教科研机制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 创新教科研机制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2010-11-02 08:22阅读:951 创新教科研机制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教科所 胡唐明 [内容提要] 一.深化课程改革,推进"泰州特色"课堂教学改革: 二.重建课堂教学,建构& ...查看


  • 更新观念,有效推进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
  • 摘 要:本文对传统教学模式与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特点.教学过程.课程构建等进行了对比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思考和探索,提出了如何采取科学可行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从而促进技工学校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教学模式 一体化 教学改革 一.概念及特点 ...查看


  •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 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学校实际,目标明确.步骤清晰.措施具体.积极稳妥 ...查看


  • 张树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汇报材料
  • 更新理念 开拓创新 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一高效课常教学模式情况汇报材料 索罗乡张树中心小学 一.高效教学模式的形成过程 2010年3月,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启动,至今已有三年的时间,回顾这段改革之路,不禁感慨万分,当洋思中学和杜郎口中学的经 ...查看


  • 广西高职高专体育教学改革与建设
  • [摘要]体育教学与传统的课程教学存在一定的区别,如何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当前教学模式.方法等方面的不足,并以此来分析强化体育教学改革的 ...查看


  •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 江西省职业教育优秀论文集收录论文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江西省华忆电子工业中等专业学校:刘洪勇 摘要:近年来在国际范围内进行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改革主要是以能力为基础(Competency-based)的培训方式. 以能力为基础 ...查看


  •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案课改
  • **学校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 (讨论稿) 课堂教学改革是实现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变革的有效途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为了深化我校"导学案"课堂教学改革的总目标,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向内涵发 ...查看


  • 追求课堂教学改革价值
  • 屹立于课改潮头 --枝江一中"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王明华 高中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是师生教与学方式的改革.在课程改革洪流中,枝江一中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前沿主阵地,在课堂教学改 ...查看


  • 市场营销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选题(1468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