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最近国际局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研究课程作业

题目:论最近国际热点

年 月 日

论最近国际热点

摘要:本文主要以近期国际热点问题为线索,分析最近国际热点问题背后的原因和对中国的影响以及自己的一些看法。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继续高速增长,中国加速扩充军备,中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以美国为首的利益团体和与中国有利益纠纷的国家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和压力,围绕这些问题发生了一系列的热点事件,其中包括领土纠纷、海权之争和影响力之争;另一方面由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继续东扩,大幅压缩北极熊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进而爆发乌克兰危机,进一步发展为俄罗斯与北约的直接对抗,进而发展为一场全球大博弈。

从习近平入主中南海以来,习近平的内政方针和外交政策就备受国人和世界关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习近平内修政治,高压反腐,整顿官场,从严治军,深得民心;对外加强同传统友好国家的交往和关系,积极构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快推广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低调构建中国的控制力,高调提升中国的影响力,在主权问题上,决不妥协。

1 主权问题

主权问题主要包括南海问题、东海问题、中印边界问题等。

1.1 南海问题

南海,又称南中国海,遍布大小岛屿,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及南沙群岛。 南海争端争执的焦点就在南沙群岛:南沙群岛地处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扼西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通往非洲和欧洲的咽喉要道。 在南沙群岛中,属于中国控制的只有9个,其中中国大陆占8个,台湾占1个, 越南派兵抢占29个南沙岛屿,是最多的,菲律宾8个,马来西亚5个,文莱2个。南海问题还包括九段线的合法性问题,该线于1947年公布,当时的国际社会并未提出异议,并注明归属中国。然而,自1993年中国台湾“立法院”通过《南海政策纲领》,这条断续线开始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南海周边的东南亚国家对断续线的性质及法律地位提出质疑。

1.2 东海问题

东海问题主要是中日专属经济区界线的划分之争和钓鱼岛主权问题之争。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东海海底的地形和地貌结构决定了中日之间的专属经济区界线划

分应该遵循“大陆架自然延伸”的原则;日本主张以两国海岸基准线的中间线来确定专属经济区的界线,即所谓的“日中中间线”,中方一直没有承认。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但1970年 美国把琉球群岛的管辖权交给日本,为今日中日争端埋下了伏笔。

1.3 中印边界问题

中印边界问题,主要包括东段、锡金段、中段和西段。中印东段边界问题源自英治印度时期,英国划定的“麦克马洪线”将喜马拉雅山麓以南地区划入印度 ;中国和印度在锡金邦的金手指地区存在领土争议;西段争议为中国实际控制克什米尔东部的阿克塞钦地区。

1.4 中国的策略

在解决领土领海纠纷问题时,中国一向的原则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然而,这未必始终有效,中国的善意也未必会得到所有国家的理解。为此,中印在1962年爆发了中印战争,中越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也爆发过海战,虽然都是大获全胜,但是由于中国的善意,无条件撤军,直到现在我们的领土和岛礁仍然在这些国家控制之下。这证明中国之前的外交军事策略很大程度上是失败的。

随着中国韬光养晦政策的结束和积极有为策略的提出,中国在对待领土领海问题时显得更加自信和沉着,这点从最近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在南海填海造岛、中方军队进入印度实际控制区都可以看出来。而这自信源自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中国军力的快速增强。中国现在政策的改变既是形势所迫,也是从长远考虑的需要:东海问题涉及到中国海空军的出海口问题,如果丢失钓鱼岛,中国将在第一岛链没有出海口;南海问题涉及到中国的二次战略核反击和马六甲困局问题,这也是中国为何不顾外界反对,执意在南海五座岛礁上填海造陆,增强实际控制的原因。

随着中国各方面力量的持续增强,这些困扰中国崛起的问题也将持续发酵,这不光有相关国家对中国崛起后的担忧,也有域外国家尤其是美国为这些国家摇旗呐喊,煽风点火,相信这些问题会伴着中国崛起一直火热下去。中国所要做的,不是搁置争议,不是共同开发,而是以谈触和,以实力支撑问题解决:在东海问题上,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不会妥协,中国海军远洋训练和突破岛链将成为常态化,杀手锏“琉球再议”问题会在必要的时候成为一张王牌;南海问题上,中国需要需要持续扩建岛礁,建立军事基地,成为南海上永不沉没的航母,增强实际控制,目前中国在南海的“切香肠”战术是十分有效的,软硬皆施将会成为中国处理领土领海问题的方式。

2 反腐问题

法国最重要的缔造者拿破仑﹒波拿巴1818年曾言,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但沉睡的狮子终究还是狮子,还是会令人望而生畏。近200年后的2014年3月,习近平在巴黎面向法国权贵们石破天惊般宣称“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

2013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领航中国驶向新辉煌的第一年。中国百姓深切期待,世界目光凝聚东方,人们翘首以待一个新时代的开局。2013年,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更加坚毅的决心和勇气,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也是全党同志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

自习近平入主中南海以来,中国反腐事业轰轰烈烈,自十八大以来,至少有55只“大老虎”落马,其中包括副国级以上三人,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共7人,中纪委委员1人,目前仅12省份未出现省部级以上高官落马。从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中可以看出我国官场腐败的程度。可以说,习近平反腐决策十分及时,也十分必要。

反腐成就显著,但是如何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才是重中之重。这就要求从严执纪,求真务实,严格监督,改革创新,完善制度,主动发声。

中国反腐的力度和成效前所未有!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与时代发展同步,融入改革、保障改革、推动改革的巨大作用愈加明显。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越往前行,碰到的困难可能会越大;越往深抓,遇到的问题可能会越多。“越是面临这样的形势,越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良好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腐败分子必将无藏身之地,腐败现象必将更有效地得到遏制,建设廉洁政治的战略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1]!

3 乌克兰危机

3.1 乌克兰危机的产生

乌克兰危机的导火索是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在没有任何预兆前提下,暂停有关与欧盟签署联合国协议的准备工作,并加强与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经贸关系。此举引发国内亲欧民众不满,国内爆发了自2004年“橙色革命”以来最大规模的示威活动,并引发流血冲突。亲欧民众要求总统下台,由反对派掌权。随后乌克兰东部亲俄民众要求独立,克里米亚等地区举行公投要求加入俄罗斯。针对俄罗斯介入乌克兰及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美国等西方国家发动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并纠结其他国家压低国际油价,企图打击俄罗斯

实体经济。

3.2 乌克兰危机的原因

乌克兰危机有其必然性。

首先是其特殊的地缘战略位置引起了两大阵营的争夺。乌克兰濒临黑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位于俄欧连接位置,通往欧洲的天然气管道大都经过乌克兰。

其次是其特殊的历史文化。乌克兰官方语言为乌克兰语,具有强烈的西方性质。在乌克兰西部,主要是说乌克兰语的亲西方民众,强烈要求乌克兰加入欧盟;乌克兰东部为亲俄民众,几乎都说俄语,意识形态上接近俄罗斯。在此背景下,两大阵营民众被调动起来,乌克兰陷入分裂危机是必然的事。

最关键的是乌克兰领导者和民众缺乏理性的思考,以及纵观全局的眼光。入欧入俄,都是死路一条。乌克兰是两个阵营争夺的对象,本来可以在两个阵营之间游走实现利益最大化,但是由于大部分民众缺乏理性的思考和远见,反而成了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3.3 乌克兰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乌克兰危机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如今发展为东西分裂,兵戎相见,俄美对抗。乌克兰危机本身对中国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演化为俄美对抗之后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这可以从最近中国股市的表现上就可以看出来。如果中国把握得当,中国的崛起将会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

由于克里米亚入俄导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俄罗斯实行经济制裁,并且纠结几大产油国压低油价打击俄罗斯实体经济,让俄罗斯陷入了自苏联解体以来最大的危机之中。由于俄罗斯是传统能源输出大国,其主要的经济来源来自于能源输出。在这种大背景下,俄罗斯必然有求于中国,中国的决策就显得尤为重要:支持美国,那俄罗斯有分裂的危险;支持俄罗斯,中国有被牵扯进俄美对抗之中。

在这种鹬蚌相争的情况下,自然渔翁得利。本文认为,中国最好的方式是不支持美国,也不与俄罗斯结盟对抗美国,但加强对俄罗斯的支持力度,让俄不因美欧制裁而倒下。使其保持与美国对抗的局面,这样可以实现中国的利益最大化。

首先,由于油价受到美国打压导致油价大跌,对中国这个头号石油进口大国来说无疑是天上掉下来的一个大馅饼,中国可以借助这个机会完善相关政策,并进行相关改革,加快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这个从最近油价八连跌和中国大幅增加石油进口就可以看出。

其次,由于俄罗斯受到经济制裁,外汇储备等将会被耗尽,而中国又是世界头号外汇

大国,自然俄罗斯有求于中国,中国当然有理由要支持俄罗斯,但是这种支持是有代价的,这点从中国与俄罗斯之间久拖不决的武器购买合同和天然气协议在最近顺利解决中就可以看出。

再者,从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的国情咨文可以看出,对于美欧的制裁,俄罗斯要与之死磕到底,这对于中国来说无疑又是一个利好消息。对于美国压力国际原油价格,俄罗斯自然难受,但是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发表的申明来看,国际油价维持低价将会持续较长时间,而这对于完成了页岩气革命的美国来说也是一个打击,页岩气的开采成本在80美元每桶,当国际油价长期低于这个价格时,势必会对美国的页岩气公司造成致命打击,这会直接影响奥巴马的支持率。这种两败俱伤的局面对于中国来说绝对是绝无仅有的。

最后,俄美对抗让美国重返亚太的脚步放缓,使得中国面临的压力降低,中国蹭此机会加快扩军步伐,加快中国战略布局,完成经济转型。美国无暇东顾,给了中国解决纠纷的机会和为中国赢得宝贵的战略机遇期,或许还会为中国带来除美国反恐战争十年之后又一个难得的“战略宽松期”。

4 结语

通过分析近期的国际热点问题,可以看出现在的世界格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中国周边面临一些危机,但是现在中国仍然处在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从习近平主席上台之后的一系列内政外交举动中可以看出,中国正在构建和规划自己的战略布局,为此,中国正在刮骨疗伤,内修政治,严厉反腐,大胆改革,提升科技,发展经济,加速发展军备,提升自身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提升综合国力,正在把握这难得的机遇。相信在经过这一系列努力之后,二十一世纪必将是中国世纪!

参考资料

[1] 特别报道:2013中国反腐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研究课程作业

题目:论最近国际热点

年 月 日

论最近国际热点

摘要:本文主要以近期国际热点问题为线索,分析最近国际热点问题背后的原因和对中国的影响以及自己的一些看法。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继续高速增长,中国加速扩充军备,中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以美国为首的利益团体和与中国有利益纠纷的国家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和压力,围绕这些问题发生了一系列的热点事件,其中包括领土纠纷、海权之争和影响力之争;另一方面由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继续东扩,大幅压缩北极熊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进而爆发乌克兰危机,进一步发展为俄罗斯与北约的直接对抗,进而发展为一场全球大博弈。

从习近平入主中南海以来,习近平的内政方针和外交政策就备受国人和世界关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习近平内修政治,高压反腐,整顿官场,从严治军,深得民心;对外加强同传统友好国家的交往和关系,积极构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快推广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低调构建中国的控制力,高调提升中国的影响力,在主权问题上,决不妥协。

1 主权问题

主权问题主要包括南海问题、东海问题、中印边界问题等。

1.1 南海问题

南海,又称南中国海,遍布大小岛屿,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及南沙群岛。 南海争端争执的焦点就在南沙群岛:南沙群岛地处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扼西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通往非洲和欧洲的咽喉要道。 在南沙群岛中,属于中国控制的只有9个,其中中国大陆占8个,台湾占1个, 越南派兵抢占29个南沙岛屿,是最多的,菲律宾8个,马来西亚5个,文莱2个。南海问题还包括九段线的合法性问题,该线于1947年公布,当时的国际社会并未提出异议,并注明归属中国。然而,自1993年中国台湾“立法院”通过《南海政策纲领》,这条断续线开始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南海周边的东南亚国家对断续线的性质及法律地位提出质疑。

1.2 东海问题

东海问题主要是中日专属经济区界线的划分之争和钓鱼岛主权问题之争。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东海海底的地形和地貌结构决定了中日之间的专属经济区界线划

分应该遵循“大陆架自然延伸”的原则;日本主张以两国海岸基准线的中间线来确定专属经济区的界线,即所谓的“日中中间线”,中方一直没有承认。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但1970年 美国把琉球群岛的管辖权交给日本,为今日中日争端埋下了伏笔。

1.3 中印边界问题

中印边界问题,主要包括东段、锡金段、中段和西段。中印东段边界问题源自英治印度时期,英国划定的“麦克马洪线”将喜马拉雅山麓以南地区划入印度 ;中国和印度在锡金邦的金手指地区存在领土争议;西段争议为中国实际控制克什米尔东部的阿克塞钦地区。

1.4 中国的策略

在解决领土领海纠纷问题时,中国一向的原则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然而,这未必始终有效,中国的善意也未必会得到所有国家的理解。为此,中印在1962年爆发了中印战争,中越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也爆发过海战,虽然都是大获全胜,但是由于中国的善意,无条件撤军,直到现在我们的领土和岛礁仍然在这些国家控制之下。这证明中国之前的外交军事策略很大程度上是失败的。

随着中国韬光养晦政策的结束和积极有为策略的提出,中国在对待领土领海问题时显得更加自信和沉着,这点从最近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在南海填海造岛、中方军队进入印度实际控制区都可以看出来。而这自信源自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中国军力的快速增强。中国现在政策的改变既是形势所迫,也是从长远考虑的需要:东海问题涉及到中国海空军的出海口问题,如果丢失钓鱼岛,中国将在第一岛链没有出海口;南海问题涉及到中国的二次战略核反击和马六甲困局问题,这也是中国为何不顾外界反对,执意在南海五座岛礁上填海造陆,增强实际控制的原因。

随着中国各方面力量的持续增强,这些困扰中国崛起的问题也将持续发酵,这不光有相关国家对中国崛起后的担忧,也有域外国家尤其是美国为这些国家摇旗呐喊,煽风点火,相信这些问题会伴着中国崛起一直火热下去。中国所要做的,不是搁置争议,不是共同开发,而是以谈触和,以实力支撑问题解决:在东海问题上,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不会妥协,中国海军远洋训练和突破岛链将成为常态化,杀手锏“琉球再议”问题会在必要的时候成为一张王牌;南海问题上,中国需要需要持续扩建岛礁,建立军事基地,成为南海上永不沉没的航母,增强实际控制,目前中国在南海的“切香肠”战术是十分有效的,软硬皆施将会成为中国处理领土领海问题的方式。

2 反腐问题

法国最重要的缔造者拿破仑﹒波拿巴1818年曾言,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但沉睡的狮子终究还是狮子,还是会令人望而生畏。近200年后的2014年3月,习近平在巴黎面向法国权贵们石破天惊般宣称“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

2013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领航中国驶向新辉煌的第一年。中国百姓深切期待,世界目光凝聚东方,人们翘首以待一个新时代的开局。2013年,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更加坚毅的决心和勇气,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也是全党同志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

自习近平入主中南海以来,中国反腐事业轰轰烈烈,自十八大以来,至少有55只“大老虎”落马,其中包括副国级以上三人,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共7人,中纪委委员1人,目前仅12省份未出现省部级以上高官落马。从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中可以看出我国官场腐败的程度。可以说,习近平反腐决策十分及时,也十分必要。

反腐成就显著,但是如何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才是重中之重。这就要求从严执纪,求真务实,严格监督,改革创新,完善制度,主动发声。

中国反腐的力度和成效前所未有!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与时代发展同步,融入改革、保障改革、推动改革的巨大作用愈加明显。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越往前行,碰到的困难可能会越大;越往深抓,遇到的问题可能会越多。“越是面临这样的形势,越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良好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腐败分子必将无藏身之地,腐败现象必将更有效地得到遏制,建设廉洁政治的战略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1]!

3 乌克兰危机

3.1 乌克兰危机的产生

乌克兰危机的导火索是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在没有任何预兆前提下,暂停有关与欧盟签署联合国协议的准备工作,并加强与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经贸关系。此举引发国内亲欧民众不满,国内爆发了自2004年“橙色革命”以来最大规模的示威活动,并引发流血冲突。亲欧民众要求总统下台,由反对派掌权。随后乌克兰东部亲俄民众要求独立,克里米亚等地区举行公投要求加入俄罗斯。针对俄罗斯介入乌克兰及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美国等西方国家发动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并纠结其他国家压低国际油价,企图打击俄罗斯

实体经济。

3.2 乌克兰危机的原因

乌克兰危机有其必然性。

首先是其特殊的地缘战略位置引起了两大阵营的争夺。乌克兰濒临黑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位于俄欧连接位置,通往欧洲的天然气管道大都经过乌克兰。

其次是其特殊的历史文化。乌克兰官方语言为乌克兰语,具有强烈的西方性质。在乌克兰西部,主要是说乌克兰语的亲西方民众,强烈要求乌克兰加入欧盟;乌克兰东部为亲俄民众,几乎都说俄语,意识形态上接近俄罗斯。在此背景下,两大阵营民众被调动起来,乌克兰陷入分裂危机是必然的事。

最关键的是乌克兰领导者和民众缺乏理性的思考,以及纵观全局的眼光。入欧入俄,都是死路一条。乌克兰是两个阵营争夺的对象,本来可以在两个阵营之间游走实现利益最大化,但是由于大部分民众缺乏理性的思考和远见,反而成了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3.3 乌克兰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乌克兰危机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如今发展为东西分裂,兵戎相见,俄美对抗。乌克兰危机本身对中国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演化为俄美对抗之后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这可以从最近中国股市的表现上就可以看出来。如果中国把握得当,中国的崛起将会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

由于克里米亚入俄导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俄罗斯实行经济制裁,并且纠结几大产油国压低油价打击俄罗斯实体经济,让俄罗斯陷入了自苏联解体以来最大的危机之中。由于俄罗斯是传统能源输出大国,其主要的经济来源来自于能源输出。在这种大背景下,俄罗斯必然有求于中国,中国的决策就显得尤为重要:支持美国,那俄罗斯有分裂的危险;支持俄罗斯,中国有被牵扯进俄美对抗之中。

在这种鹬蚌相争的情况下,自然渔翁得利。本文认为,中国最好的方式是不支持美国,也不与俄罗斯结盟对抗美国,但加强对俄罗斯的支持力度,让俄不因美欧制裁而倒下。使其保持与美国对抗的局面,这样可以实现中国的利益最大化。

首先,由于油价受到美国打压导致油价大跌,对中国这个头号石油进口大国来说无疑是天上掉下来的一个大馅饼,中国可以借助这个机会完善相关政策,并进行相关改革,加快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这个从最近油价八连跌和中国大幅增加石油进口就可以看出。

其次,由于俄罗斯受到经济制裁,外汇储备等将会被耗尽,而中国又是世界头号外汇

大国,自然俄罗斯有求于中国,中国当然有理由要支持俄罗斯,但是这种支持是有代价的,这点从中国与俄罗斯之间久拖不决的武器购买合同和天然气协议在最近顺利解决中就可以看出。

再者,从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的国情咨文可以看出,对于美欧的制裁,俄罗斯要与之死磕到底,这对于中国来说无疑又是一个利好消息。对于美国压力国际原油价格,俄罗斯自然难受,但是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发表的申明来看,国际油价维持低价将会持续较长时间,而这对于完成了页岩气革命的美国来说也是一个打击,页岩气的开采成本在80美元每桶,当国际油价长期低于这个价格时,势必会对美国的页岩气公司造成致命打击,这会直接影响奥巴马的支持率。这种两败俱伤的局面对于中国来说绝对是绝无仅有的。

最后,俄美对抗让美国重返亚太的脚步放缓,使得中国面临的压力降低,中国蹭此机会加快扩军步伐,加快中国战略布局,完成经济转型。美国无暇东顾,给了中国解决纠纷的机会和为中国赢得宝贵的战略机遇期,或许还会为中国带来除美国反恐战争十年之后又一个难得的“战略宽松期”。

4 结语

通过分析近期的国际热点问题,可以看出现在的世界格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中国周边面临一些危机,但是现在中国仍然处在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从习近平主席上台之后的一系列内政外交举动中可以看出,中国正在构建和规划自己的战略布局,为此,中国正在刮骨疗伤,内修政治,严厉反腐,大胆改革,提升科技,发展经济,加速发展军备,提升自身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提升综合国力,正在把握这难得的机遇。相信在经过这一系列努力之后,二十一世纪必将是中国世纪!

参考资料

[1] 特别报道:2013中国反腐报告.


相关文章

  • 关于最近国际形势,我们再来看几则新闻:
  • 迄今为止,欧美股指均出现较大跌幅,国际大宗商品在金银带领下开始大幅回落,包括石油价格也出现了较大幅度回落.此时,美元并没有上涨.国际形势方面,中东局势濒临破局,美国干掉了拉登,这些迹象表明美国很可能要酝酿一轮阶段性美元强势来实现对美元信誉的 ...查看


  • 朝鲜半岛局势莫测(图)
  • 2009年03月26日 16:5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美韩联合军演历来是朝鲜半岛每年上演的"保留节目".2009年美韩联合军演大幕已于3月9日拉开,军演的时间.军力都超过以往,朝鲜半岛局势空前紧张.10日,美国终于承 ...查看


  • 国际局势与我国周边安全形势
  • (国际局势与我国周边安全形势) 专 班业:[] 级:[2011级一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一)当前国际局势: 1.世界多极化进程明显加快,但是一超多强的现有国际局势仍然居于主导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以中国.俄罗 ...查看


  • 猴王:中美声明后国际形势的翻转--解读中美[联合情况说明]
  • 猴王 中美声明后国际形势的翻转 --解读中美<联合情况说明> 重点新闻:昨天叙利亚突然调转枪头对俄罗斯强硬,拒绝俄罗斯派兵过去驻军:俄罗斯则威胁叙利亚要支持联合国对于叙利亚的制裁.这些都和中美谈判的结果有关,看看今天的新闻就知道 ...查看


  • 旗 扬:东亚局势乱不了
  • 红德智库 旗扬:<东亚局势乱不了> 2月7日,朝鲜发射了卫星,很多人大骂朝鲜是在中国新年除夕恶心中国,甚至是挑衅中国.昨天韩国又与美国谈判,要部署萨德系统.很多人更是把怒火发到金元帅身上,认为这就是朝鲜在引狼入室. 元月7日,笔 ...查看


  • 谈谈对当前国际形势特点的认识
  • 谈谈对当前国际形势特点的认识"9·11事件"和"反恐战争"爆发过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媒体和各行业专家学者们都在思考"9·11事件"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特点,探讨当今世界动 ...查看


  • 柬埔寨两派矛盾由来已久金边爆发武装冲突
  • 作者:归通昌成元生 人民日报 1997年07期 编辑:最近柬第一首相拉那烈的部队同柬第二首相洪森的部队在柬埔寨首都金边爆发严重武装冲突,请介绍一下柬埔寨局势发展的最新情况. 记者:7月5日-7日, 拉那烈的部队同洪森的部队在金边及其周围地区 ...查看


  • 中东问题和南海问题最新局势分析
  • 一.中东问题 二.南海问题 三.我国最近的货币政策 一.中东问题 先看下面以色列的三条新闻: 以色列总理首次支持"领土连贯"巴勒斯坦国,以色列要求伊朗停止全部铀浓缩活动威胁制裁,以色列将约旦河西岸三个犹太人定居点合法化. ...查看


  • 总统被迫交权离境 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突尼斯局势急转直下
  • 总统被迫交权离境 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突尼斯局势急转直下 本报驻苏丹记者 吴文斌 本报驻南非记者 裴广江 < 人民日报 >( 2011年01月16日   03 版) 在社会骚乱持续近一个月后,突尼斯政局发生突变. 总统出走  全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