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候语说略

2003年2月

第1期语言文字应用AppliedLinguisticsFeb.,2003No.1

问候语说略

郭 攀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系 武汉 430079)

  [摘要]本文分三部分展开。第一部分对问候语的类型进行了界定。第二部分对

问候语的发生作了说明、论证,早期形式大致确认为上古时期的“问候语的发展分阶段作了考察,对其代表形式。文章末尾有一个余论。

[关键词]问候;无它;无恙;[中图分类号]100325397(2003)0120110206

ABriefDiscussionofGreetings

GuoPan

Abstract:Thispaperconsistsofthreesections.Sectiononetriestoidentifyandclassify

differenttypesofgreetings.Sectiontwodiscussestheoriginofgreetingsandtriestoprovethatgreetingssuchas“wuta”weretheearliestformsintheearlyancientChinese.Sectionthreeex2aminesthedevelopmentofgreetingsatdifferentstagesanduses“wuyang”asanexampletoil2lustratethedevelopment.Thepaperendswithaconclusion.

Keywords:greetings;“wuta”;“wuyang”;“wanfu”

一 问候语的类型

问候语可别为广狭二种。狭义问候语寓于广义问候语之中。广义问候语,是人们在社交时以问候的方式表达意义、联络情感的语言形式。根据所问内容的针对性程度、虚实程度和流露出的情绪性表现,它大致可具体地别为三类。

1.招呼语。即,人与人之间出于礼貌的需要而使用的一种泛问形式,如“喂”、“嗯”。它的特点是:可适用于任何场合,不具有针对性;语表形式固定,不表示实际意义;情感表现,往往是

[收稿日期]2002-04-08

[作者简介]郭攀,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汉语语法、语用研究。

2003年第1期郭 攀:问候语说略・1    11・不经意的、轻描淡写的,或敷衍性的;问候功能,类似于单纯的点头、握手或拱手之类身势语。

2.问询语。即,人与人之间出于现实需要而针地性地使用的一种特问形式。如“:几年级(对学生)(对病人)(对同事)了?”“今天身体舒服些了吗?”“开会刚回来吗?”

又如古代陌生人见面时姓名、籍贯、年龄、工作等方面的问询,熟人之间的情境性问询:(1)孙富吟诗,正要引李公子出头,他好乘机攀话。当下慌忙举手,就问“:老兄尊姓何讳?”(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2)杨雄大喜,便问道“(水浒传》:足下高姓大名?贵乡何处?因何在此?”《第四十四回)(3)(旦云)你吃饭不曾?(童云)上告夫人知道,早晨至今,空立厅前,那有饭吃?(旦云)红娘,你快取饭与他吃。(童云)感蒙赏赐,我每就此吃饭,夫人写书。(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

问询语的特点是:用于特定场合,针对性强;语表形式视不同情况而定,且表示有实在的理性义;问询的目的不只是一般性的联络情感,问询后还继续关心所问内容的答案,并将为之作出反应;情感表现,是诚挚的、关心性的。

3.狭义问候语。即,。其特点是:用于一定的场合,所问内容有一定的针对性;固定的情境问候之分,;,情感上的联络,;,,只是程度上不及问询语诚挚。:

(4)“:莫非彭永吉乎?”升阶视之。其人跃起曰“:孝

直别来无恙!)

(5)潘公道:,自赶猪来辛苦。”石秀道“:丈丈,礼当。且收过了这本明白帐

(水浒传》目。若上面有半点私心,天地诛灭。”《第四十四回)

关于问候语的类型,现说明三点:第一、口头问候与身势问候。身势问候是根据问候性符号的性质而划分出的同口头问候相对的又一广义问候类型,其样式主要有微笑、点头、握手、拱手、鞠躬、拜揖等。身势问候,一方面常作为口头问候的辅助形式与口头问候一起共同表示问候义,另一方面,又可作为一种独立的问候形式存在,功能上相当于前述一、三两类问候。身势问候,不在本文具体讨论之列,仅此提及,后不述。第二、无论从理论上还是言语交际的实践上讲,三类口头问候语都有深入研究的必要,但限于篇幅,只讨论狭义问候语,且将范围进一步界定在惯用性问候语上。第三、文中把握具体问候形式的特点,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问候形式的性质单纯与否;问候的内容是吉祥性的还是不吉祥性的;问候方式属正问、反问还是正反问;问候形式适用的范围———熟人间、生人间、男人间、女人间、男女间等;问候形式的风格。

二 问候语的发生

关于问候语的发生《说文》,在释“它”时曾说“: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罗振玉《般虚书契考释》在说明“止它”与“它”的关系时曾说“:卜

它’它’辞中从止下它,或增从彳。其文皆曰‘亡止,或曰‘不止殆即它字。上古相问以‘无它’,故卜

辞中凡贞祭于先祖尚用‘不它’‘、亡它’之遗言,殆相沿以为无事故之通称矣。”据前人的说法,问候语发生的年代,当在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上古,早期语表形式是“无它”。这一说法,还是较为可信的,尽管先秦文献中缺乏作为问候语的“无它”来证明这一点。现分两点说明如下:

    ・112・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第1期

(简称为)等文献第一、甲骨卜辞中存有间接的证据。其一、对《殷墟甲骨刻辞类纂》《类纂》

的调查可知,甲骨卜辞中存有大量“无它”的用例。如:

(6)戊寅子卜:无它?《(类纂》21825)

由于“亡”通“无”“,无”“、不”“、弗”“勿”“、毋”“、未”等词用极通用“它”,又作“止它”,所以,“无它”又有大量变化形式。例:

(7)贞:子渔亡它?《(甲》3660)

(8)贞:今乙未无止(类纂》它?《376反)

(类纂》(9)贞:父乙不止它?《2247)

(类纂》(10)贞:父庚弗止它?《2148反)

甲骨卜辞中“无它”的大量出现,说明在商代“,无它”不仅存在,而且使用极为普遍。由此,不难推知“无它”在上古时期存在的可能性。

其二、从性质上讲,甲骨卜辞中的“无它”当属问询语,因为,商代之人贞问的目的,是祈求

②上天的指引,贞问后关心所问结果,并按结果呈现出的征兆处置与所问内容相关的事务。但

是,经分析,这些问询语又不同程度地带上了问候语的色彩。:

1.意义泛化的程度高。“无它”表示的意义不是,。

2.有时可同“无尤”交互使用。例:

(11)甲辰卜,贞:王  祖乙、(后》祖丁、,?《上2015)

(12)癸未王卜,贞:,,(前》它?《3.27.7)

3.,,应多为正问。然而,在“~它”形式中,①反问多于正问调查的结果是:反问约31例,而正问只有19例。相比较而言,。如“~崇”形式,正问约107例,反问约16例。“~疾”形式,正问46例,反问则只2例。例略。

以上问候语色彩不好解释为问询语“无它”在卜辞中至问候语演变的表现,因为依此思路类推,至周秦时期,应该有性质上变为或接近问候语的“无它”出现,然而事实上未发现。那么,较可信的解释就只能是“:无它”最初是一问询语形式,发展为问候语形式以后,出现了问询语、问候语兼用的局面。甲骨卜辞中问询语“无它”的问候色彩,是兼用的二类形式间相互影响之后,问候语“无它”的特征在问询语“无它”上的一些表现。这一解释,间接地说明了上古时期“无它”作为问候语存在的可能性。

第二、先秦文献中未见“无它”作为问候语的用例这一现象可以得到较充分的解释。原因

③大致是:其一“、无它”中“它”的意义,经问候阶段的高度泛化,至周秦时期即已全面称代化。

调查《十三经注疏》得知“,它”及其书面变化形式“他”,业已全面演化为旁称代词。例:

(13)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周易正义》卷八)

(14)之死矢靡它。《(毛诗正义》卷三)

(15)无他伎,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尚书正义》卷二十)

(16)寡君之命无他,纳卫君而已。《(春秋左传正义》卷六十)

(17)越人关弓而射之,则已谈笑而道之。无他,疏之也。《(孟子注疏》卷十二)

其二、周秦时期,新的问候语形式“无恙”开始兴起,在功能上取代了“无它”的地位。据调查,甲骨卜辞中未见“恙”字,周秦文献中出现有“恙”及作为问候语形式的“无恙”。“无恙”在言语交际中历史地取代了前代“无它”的地位。用例见后文。

2003年第1期郭 攀:问候语说略・1    13・

三 问候语的发展

以“五四”为界,问候语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古汉语阶段。时间:周代至“五四”。特点:书面上开始出现了习惯性问候语;问候语尽管形式多样,但没有任何场合皆可通用的上位形式。下面按其典型程度对几种问候形式依次进行说明。

其一、无恙。无恙,是一接近于上位问候的典型形式,又作“亡恙”。意为“没有什么不如意的事吧”。无恙的特点是:性质上较单纯;问候的内容是不吉祥性的;所问方式是反问;问候适用的范围,一般是男性之间,或男之于女,女之于男的情况及少,至宋元后,则多用作别后之人的问候语,形式上亦多作“别来无恙”“;无恙”问候的风格,是庄重、严肃。反映“无恙”问候特点的各期用例如:

(18)威后问使者曰“(战国策・):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齐策四》(19)中行说令单于遗汉书以尺二寸牍,及印封皆令广大长,倨傲其辞曰“:天地所生日月所

(史记・)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匈奴列传》

(20)孝文皇帝前六年,汉遗匈奴书曰“(:(21)孝文皇帝后二年,使使遗匈奴书曰“:)

(22)庄宗劳之曰“(新:刘侯亡恙,,今日见访,不其晚耶!”《

)五代史・杂传?刘⊥》

(23)(水浒全?“:臣乃庶民,不敢面觑圣容。”《

传》第四十一回(24)?粗茶相邀,丈室闲话则个。《(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八)

(25)管夷吾见小白端坐车中,上前鞠躬曰“(东周列国志》:公子别来无恙,今将何往?”《第十五回)

(26)仇君别来无恙?……(晚清文学丛钞・本帅闻得你在这里甚著能名。《李慈铭》

作为一种问候语“,无恙”当来源于同形的问询语形式。对此,古人有过一些相关的说法。《雅俗稽言》卷三十六据《风俗通》云“:恙,毒虫也,入人腹食人心。古人草居,常被此患,故相劳问‘无恙乎’。”高承《事物纪原》引《神异经》云“:北方大荒中,有兽食人,咋人则病,罹人则疾,名曰 。 ,恙也。常近人村落,入人屋室,皆患之,黄帝杀之,由是北方人得无忧疾,谓之无恙。”

其二、请~安(请安)。“请~安(请安)”是伴随请安礼而产生的一种问候形式。请安礼出于辽金,是下对上、幼对长的一种礼节,后世相沿不衰。施行请安礼时,人们常口称请某人安,于是“,请~安(请安)”即成了一种伴随性问候语形式。发展至清代,有时不行请安礼亦口称“请~安(请安)”,这样“,请~安(请安)”又成了单纯的口头问候形式。作为问候语“,请~安(请安)”尽管多是伴随性的,但性质上仍较单纯;问候的内容,是吉祥性的;所问方式,是正问;适用范围,是下对上、幼对长;风格特征,是庄重。其代表性用例如:

(27)门下庄头乌进孝叩请爷奶奶万福金安,并公子小姐金安。《(红楼梦》第五十三回)《红

(第十一回)“请宝叔安”(第二十四回)“请老寿星楼梦》中该类用例极多。又如“请嫂子安”,,

(第三十九回)。安”

(28)黑大叔便问他父亲好。贾大少爷连忙站起来回答;又说“(李宝嘉:父亲给大叔请安。”

    ・114・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第1期《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五回)

其三、万福。“万福”最初有两类所指,一是一种礼节,一是一种祝颂语。作为祝颂语的“万福”,表示的是“多福”的意思。早期用例如:

(29)和鸾  ,万福攸同。《(诗・)小雅・蓼肃》(30)大王延寿万岁,……)觞酒既升,永享万福。(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宋代,祝颂语“万福”同万福礼结合以后“,万福”主要成了妇女行万福礼时所说的伴随性祝⑤颂语。因为该祝颂语一方面可同问候语并列同值使用,另一方面又可同“无恙”相对使用,所以,它在表示祝颂义的同时,亦兼表有一定程度的问候意义。其单用的例子如:

(31)(红云)先生万福!(末云)小娘子莫非莺莺小姐的侍妾么?(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32)(见净科)哥哥万福!夫人道“(净云)我有甚颜色见:哥哥来到呵,怎么不来家里来?”

姑娘?(同上第五本)

大致同值且并列性使用的例子如:

(33)宝玉打开看时,写道是,不肖男芸恭请父亲大人万福金安。《(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同“无恙”相对使用的例子如:

(34)(末云)小姐间别无恙!(旦云)先生万福!(结合上述用例不难看出“,万福”;所问方式是正问;适用范围,是女性之间或女之于男;第二,现代汉语阶段出现了任何场合皆可通用的上位形式。该阶段问候语,:

1、。古汉语中较晚起的一些问候形式“五四”,以后仍在一些场合被沿用。

其一“,请~安(请安)”类。它是古代单纯性口头“请~安(请安)”的继承和发展,一般用于

⑥书信。我们调查了《鲁迅书信集》,其信中所用“请~安(请安)”形式即有以下诸种“:请春安”

(743页)“(838页)、(757页)、(721页)、(664页)、、请夏安”“请秋安”“请冬安”“请俪安”“请撰

(672页)“(675页)“(688页)“(718页)、(724页)、安”、请文安”、请旅安”、请著安”“请教安”“请(789页)、(790页)、(846页)、(854页)“(877金安”“请道安”“请暑安”“颂饿安”,请‘皇’安”

(879页)“(900页)“(911页)“(936页)。页)“、请雨安”、请刻安”、请近安”、请安”

其二“,问~好”类。书面上为“问~好(问好)”,口头上一般为“~好”。它直接源于古代的“~好”形式。古代“~好”例:

(35)因为贾大少爷送这四样礼物,说明白是拜门的贽见,所以他口口声声叫“老弟”。当时坐下,先问“:老弟几时到京的?”又问“:老人家可好?(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五回)

今例:

(36)广也说问问您们俩的好。《(鲁迅书信集》第734页)

(37)敬问近好!(毛泽东《致肖军》,范桥《书信写作鉴赏辞典》第29页,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1年版)

其三,其他。例:

(38)专此布复,并候健康。《(鲁迅书信集》第1008页)

(39)专此,并候吉羊。(沈从文《致胡适》,范桥《书信写作鉴赏辞典》第29页)

2、国外问候语的借用形式。如“你(您)好”、“早上好”、“晚安”。其中,尤以上位问候形式

2003年第1期郭 攀:问候语说略・1    15・“你(您)好”使用最为普遍,几乎已成为全民通用的国问。用例极为常见,不赘举。

3、根植于传统情境问询,在新的时代里逐渐固化的问候语形式。其代表是“吃了吗”和“上哪儿去”。该类问候,主要流行于农村,属口语性质。其用例极为常见,同国外问候语间的关系

⑦等问题人们亦讨论得较多,此不赘论。

四 余论

中国古代自称为“礼义之邦”,对礼的功用认识非常深刻。人们对各方面的礼节作了一系列的规定。就同问候语相关的内容而言,如《仪礼・士相见礼》即云“:士相见之礼,……与君言,言使臣。与大人言,言事君。与老者言,言使弟子。与幼者言,言孝弟于父兄。与众言,言忠信、慈祥。与居官者言,言忠信。……凡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问日之早晏,以食具告。改居,则请退可也。夜侍坐,问夜。膳荤,请退可也。”以上这一些,是中国古代问候语产生的土壤。

古代问候语,是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们的存在,与一些伴随性礼节一起,在对人们的思想带来一定负面影响的同时,的确也使得社会拥有了一种文件氛围,使人们有了一种文件品位。今天,社会生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交际的范围广了,,但可惜的是,在问候语方面,在看到传统问候语的不足一个建全且高品位的新体系来,歧义的“吃了吗”和“上哪儿去”,,(您)好”、“早上好”、“晚安”等。。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关注这一问题。

[附 注]

①参拙作《古汉语研究》,1991年第4期。

②参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一编第121—122页,人民出版社,1949年版。

③参潘允中《汉语语法史概要》第84—85页,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

④参李学颖《礼义之邦》第15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⑤同④。

⑥《鲁迅书信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

⑦参HelenOatey著,蒋明选译《问候与敲开交谈之门》《修辞学习》,1989年第二期。盛跃东《试析汉英寒暄语的差异》《修辞学习》,1996年第5期。

⑧我们认为,理想的问候体系,应该是既有任何场合皆可通用的上位问候语形式,又有专属特定场合的下位问候语形式。诸形式,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时代精神,且有着相对的人文品位。⑧

[参考文献]

[1]陈建民.中国语言和中国社会[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2]张欣.中国社会文化礼俗[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

[3]方洲.社交语言现用现查[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4]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003年2月

第1期语言文字应用AppliedLinguisticsFeb.,2003No.1

问候语说略

郭 攀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系 武汉 430079)

  [摘要]本文分三部分展开。第一部分对问候语的类型进行了界定。第二部分对

问候语的发生作了说明、论证,早期形式大致确认为上古时期的“问候语的发展分阶段作了考察,对其代表形式。文章末尾有一个余论。

[关键词]问候;无它;无恙;[中图分类号]100325397(2003)0120110206

ABriefDiscussionofGreetings

GuoPan

Abstract:Thispaperconsistsofthreesections.Sectiononetriestoidentifyandclassify

differenttypesofgreetings.Sectiontwodiscussestheoriginofgreetingsandtriestoprovethatgreetingssuchas“wuta”weretheearliestformsintheearlyancientChinese.Sectionthreeex2aminesthedevelopmentofgreetingsatdifferentstagesanduses“wuyang”asanexampletoil2lustratethedevelopment.Thepaperendswithaconclusion.

Keywords:greetings;“wuta”;“wuyang”;“wanfu”

一 问候语的类型

问候语可别为广狭二种。狭义问候语寓于广义问候语之中。广义问候语,是人们在社交时以问候的方式表达意义、联络情感的语言形式。根据所问内容的针对性程度、虚实程度和流露出的情绪性表现,它大致可具体地别为三类。

1.招呼语。即,人与人之间出于礼貌的需要而使用的一种泛问形式,如“喂”、“嗯”。它的特点是:可适用于任何场合,不具有针对性;语表形式固定,不表示实际意义;情感表现,往往是

[收稿日期]2002-04-08

[作者简介]郭攀,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汉语语法、语用研究。

2003年第1期郭 攀:问候语说略・1    11・不经意的、轻描淡写的,或敷衍性的;问候功能,类似于单纯的点头、握手或拱手之类身势语。

2.问询语。即,人与人之间出于现实需要而针地性地使用的一种特问形式。如“:几年级(对学生)(对病人)(对同事)了?”“今天身体舒服些了吗?”“开会刚回来吗?”

又如古代陌生人见面时姓名、籍贯、年龄、工作等方面的问询,熟人之间的情境性问询:(1)孙富吟诗,正要引李公子出头,他好乘机攀话。当下慌忙举手,就问“:老兄尊姓何讳?”(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2)杨雄大喜,便问道“(水浒传》:足下高姓大名?贵乡何处?因何在此?”《第四十四回)(3)(旦云)你吃饭不曾?(童云)上告夫人知道,早晨至今,空立厅前,那有饭吃?(旦云)红娘,你快取饭与他吃。(童云)感蒙赏赐,我每就此吃饭,夫人写书。(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

问询语的特点是:用于特定场合,针对性强;语表形式视不同情况而定,且表示有实在的理性义;问询的目的不只是一般性的联络情感,问询后还继续关心所问内容的答案,并将为之作出反应;情感表现,是诚挚的、关心性的。

3.狭义问候语。即,。其特点是:用于一定的场合,所问内容有一定的针对性;固定的情境问候之分,;,情感上的联络,;,,只是程度上不及问询语诚挚。:

(4)“:莫非彭永吉乎?”升阶视之。其人跃起曰“:孝

直别来无恙!)

(5)潘公道:,自赶猪来辛苦。”石秀道“:丈丈,礼当。且收过了这本明白帐

(水浒传》目。若上面有半点私心,天地诛灭。”《第四十四回)

关于问候语的类型,现说明三点:第一、口头问候与身势问候。身势问候是根据问候性符号的性质而划分出的同口头问候相对的又一广义问候类型,其样式主要有微笑、点头、握手、拱手、鞠躬、拜揖等。身势问候,一方面常作为口头问候的辅助形式与口头问候一起共同表示问候义,另一方面,又可作为一种独立的问候形式存在,功能上相当于前述一、三两类问候。身势问候,不在本文具体讨论之列,仅此提及,后不述。第二、无论从理论上还是言语交际的实践上讲,三类口头问候语都有深入研究的必要,但限于篇幅,只讨论狭义问候语,且将范围进一步界定在惯用性问候语上。第三、文中把握具体问候形式的特点,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问候形式的性质单纯与否;问候的内容是吉祥性的还是不吉祥性的;问候方式属正问、反问还是正反问;问候形式适用的范围———熟人间、生人间、男人间、女人间、男女间等;问候形式的风格。

二 问候语的发生

关于问候语的发生《说文》,在释“它”时曾说“: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罗振玉《般虚书契考释》在说明“止它”与“它”的关系时曾说“:卜

它’它’辞中从止下它,或增从彳。其文皆曰‘亡止,或曰‘不止殆即它字。上古相问以‘无它’,故卜

辞中凡贞祭于先祖尚用‘不它’‘、亡它’之遗言,殆相沿以为无事故之通称矣。”据前人的说法,问候语发生的年代,当在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上古,早期语表形式是“无它”。这一说法,还是较为可信的,尽管先秦文献中缺乏作为问候语的“无它”来证明这一点。现分两点说明如下:

    ・112・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第1期

(简称为)等文献第一、甲骨卜辞中存有间接的证据。其一、对《殷墟甲骨刻辞类纂》《类纂》

的调查可知,甲骨卜辞中存有大量“无它”的用例。如:

(6)戊寅子卜:无它?《(类纂》21825)

由于“亡”通“无”“,无”“、不”“、弗”“勿”“、毋”“、未”等词用极通用“它”,又作“止它”,所以,“无它”又有大量变化形式。例:

(7)贞:子渔亡它?《(甲》3660)

(8)贞:今乙未无止(类纂》它?《376反)

(类纂》(9)贞:父乙不止它?《2247)

(类纂》(10)贞:父庚弗止它?《2148反)

甲骨卜辞中“无它”的大量出现,说明在商代“,无它”不仅存在,而且使用极为普遍。由此,不难推知“无它”在上古时期存在的可能性。

其二、从性质上讲,甲骨卜辞中的“无它”当属问询语,因为,商代之人贞问的目的,是祈求

②上天的指引,贞问后关心所问结果,并按结果呈现出的征兆处置与所问内容相关的事务。但

是,经分析,这些问询语又不同程度地带上了问候语的色彩。:

1.意义泛化的程度高。“无它”表示的意义不是,。

2.有时可同“无尤”交互使用。例:

(11)甲辰卜,贞:王  祖乙、(后》祖丁、,?《上2015)

(12)癸未王卜,贞:,,(前》它?《3.27.7)

3.,,应多为正问。然而,在“~它”形式中,①反问多于正问调查的结果是:反问约31例,而正问只有19例。相比较而言,。如“~崇”形式,正问约107例,反问约16例。“~疾”形式,正问46例,反问则只2例。例略。

以上问候语色彩不好解释为问询语“无它”在卜辞中至问候语演变的表现,因为依此思路类推,至周秦时期,应该有性质上变为或接近问候语的“无它”出现,然而事实上未发现。那么,较可信的解释就只能是“:无它”最初是一问询语形式,发展为问候语形式以后,出现了问询语、问候语兼用的局面。甲骨卜辞中问询语“无它”的问候色彩,是兼用的二类形式间相互影响之后,问候语“无它”的特征在问询语“无它”上的一些表现。这一解释,间接地说明了上古时期“无它”作为问候语存在的可能性。

第二、先秦文献中未见“无它”作为问候语的用例这一现象可以得到较充分的解释。原因

③大致是:其一“、无它”中“它”的意义,经问候阶段的高度泛化,至周秦时期即已全面称代化。

调查《十三经注疏》得知“,它”及其书面变化形式“他”,业已全面演化为旁称代词。例:

(13)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周易正义》卷八)

(14)之死矢靡它。《(毛诗正义》卷三)

(15)无他伎,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尚书正义》卷二十)

(16)寡君之命无他,纳卫君而已。《(春秋左传正义》卷六十)

(17)越人关弓而射之,则已谈笑而道之。无他,疏之也。《(孟子注疏》卷十二)

其二、周秦时期,新的问候语形式“无恙”开始兴起,在功能上取代了“无它”的地位。据调查,甲骨卜辞中未见“恙”字,周秦文献中出现有“恙”及作为问候语形式的“无恙”。“无恙”在言语交际中历史地取代了前代“无它”的地位。用例见后文。

2003年第1期郭 攀:问候语说略・1    13・

三 问候语的发展

以“五四”为界,问候语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古汉语阶段。时间:周代至“五四”。特点:书面上开始出现了习惯性问候语;问候语尽管形式多样,但没有任何场合皆可通用的上位形式。下面按其典型程度对几种问候形式依次进行说明。

其一、无恙。无恙,是一接近于上位问候的典型形式,又作“亡恙”。意为“没有什么不如意的事吧”。无恙的特点是:性质上较单纯;问候的内容是不吉祥性的;所问方式是反问;问候适用的范围,一般是男性之间,或男之于女,女之于男的情况及少,至宋元后,则多用作别后之人的问候语,形式上亦多作“别来无恙”“;无恙”问候的风格,是庄重、严肃。反映“无恙”问候特点的各期用例如:

(18)威后问使者曰“(战国策・):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齐策四》(19)中行说令单于遗汉书以尺二寸牍,及印封皆令广大长,倨傲其辞曰“:天地所生日月所

(史记・)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匈奴列传》

(20)孝文皇帝前六年,汉遗匈奴书曰“(:(21)孝文皇帝后二年,使使遗匈奴书曰“:)

(22)庄宗劳之曰“(新:刘侯亡恙,,今日见访,不其晚耶!”《

)五代史・杂传?刘⊥》

(23)(水浒全?“:臣乃庶民,不敢面觑圣容。”《

传》第四十一回(24)?粗茶相邀,丈室闲话则个。《(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八)

(25)管夷吾见小白端坐车中,上前鞠躬曰“(东周列国志》:公子别来无恙,今将何往?”《第十五回)

(26)仇君别来无恙?……(晚清文学丛钞・本帅闻得你在这里甚著能名。《李慈铭》

作为一种问候语“,无恙”当来源于同形的问询语形式。对此,古人有过一些相关的说法。《雅俗稽言》卷三十六据《风俗通》云“:恙,毒虫也,入人腹食人心。古人草居,常被此患,故相劳问‘无恙乎’。”高承《事物纪原》引《神异经》云“:北方大荒中,有兽食人,咋人则病,罹人则疾,名曰 。 ,恙也。常近人村落,入人屋室,皆患之,黄帝杀之,由是北方人得无忧疾,谓之无恙。”

其二、请~安(请安)。“请~安(请安)”是伴随请安礼而产生的一种问候形式。请安礼出于辽金,是下对上、幼对长的一种礼节,后世相沿不衰。施行请安礼时,人们常口称请某人安,于是“,请~安(请安)”即成了一种伴随性问候语形式。发展至清代,有时不行请安礼亦口称“请~安(请安)”,这样“,请~安(请安)”又成了单纯的口头问候形式。作为问候语“,请~安(请安)”尽管多是伴随性的,但性质上仍较单纯;问候的内容,是吉祥性的;所问方式,是正问;适用范围,是下对上、幼对长;风格特征,是庄重。其代表性用例如:

(27)门下庄头乌进孝叩请爷奶奶万福金安,并公子小姐金安。《(红楼梦》第五十三回)《红

(第十一回)“请宝叔安”(第二十四回)“请老寿星楼梦》中该类用例极多。又如“请嫂子安”,,

(第三十九回)。安”

(28)黑大叔便问他父亲好。贾大少爷连忙站起来回答;又说“(李宝嘉:父亲给大叔请安。”

    ・114・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第1期《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五回)

其三、万福。“万福”最初有两类所指,一是一种礼节,一是一种祝颂语。作为祝颂语的“万福”,表示的是“多福”的意思。早期用例如:

(29)和鸾  ,万福攸同。《(诗・)小雅・蓼肃》(30)大王延寿万岁,……)觞酒既升,永享万福。(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宋代,祝颂语“万福”同万福礼结合以后“,万福”主要成了妇女行万福礼时所说的伴随性祝⑤颂语。因为该祝颂语一方面可同问候语并列同值使用,另一方面又可同“无恙”相对使用,所以,它在表示祝颂义的同时,亦兼表有一定程度的问候意义。其单用的例子如:

(31)(红云)先生万福!(末云)小娘子莫非莺莺小姐的侍妾么?(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32)(见净科)哥哥万福!夫人道“(净云)我有甚颜色见:哥哥来到呵,怎么不来家里来?”

姑娘?(同上第五本)

大致同值且并列性使用的例子如:

(33)宝玉打开看时,写道是,不肖男芸恭请父亲大人万福金安。《(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同“无恙”相对使用的例子如:

(34)(末云)小姐间别无恙!(旦云)先生万福!(结合上述用例不难看出“,万福”;所问方式是正问;适用范围,是女性之间或女之于男;第二,现代汉语阶段出现了任何场合皆可通用的上位形式。该阶段问候语,:

1、。古汉语中较晚起的一些问候形式“五四”,以后仍在一些场合被沿用。

其一“,请~安(请安)”类。它是古代单纯性口头“请~安(请安)”的继承和发展,一般用于

⑥书信。我们调查了《鲁迅书信集》,其信中所用“请~安(请安)”形式即有以下诸种“:请春安”

(743页)“(838页)、(757页)、(721页)、(664页)、、请夏安”“请秋安”“请冬安”“请俪安”“请撰

(672页)“(675页)“(688页)“(718页)、(724页)、安”、请文安”、请旅安”、请著安”“请教安”“请(789页)、(790页)、(846页)、(854页)“(877金安”“请道安”“请暑安”“颂饿安”,请‘皇’安”

(879页)“(900页)“(911页)“(936页)。页)“、请雨安”、请刻安”、请近安”、请安”

其二“,问~好”类。书面上为“问~好(问好)”,口头上一般为“~好”。它直接源于古代的“~好”形式。古代“~好”例:

(35)因为贾大少爷送这四样礼物,说明白是拜门的贽见,所以他口口声声叫“老弟”。当时坐下,先问“:老弟几时到京的?”又问“:老人家可好?(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五回)

今例:

(36)广也说问问您们俩的好。《(鲁迅书信集》第734页)

(37)敬问近好!(毛泽东《致肖军》,范桥《书信写作鉴赏辞典》第29页,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1年版)

其三,其他。例:

(38)专此布复,并候健康。《(鲁迅书信集》第1008页)

(39)专此,并候吉羊。(沈从文《致胡适》,范桥《书信写作鉴赏辞典》第29页)

2、国外问候语的借用形式。如“你(您)好”、“早上好”、“晚安”。其中,尤以上位问候形式

2003年第1期郭 攀:问候语说略・1    15・“你(您)好”使用最为普遍,几乎已成为全民通用的国问。用例极为常见,不赘举。

3、根植于传统情境问询,在新的时代里逐渐固化的问候语形式。其代表是“吃了吗”和“上哪儿去”。该类问候,主要流行于农村,属口语性质。其用例极为常见,同国外问候语间的关系

⑦等问题人们亦讨论得较多,此不赘论。

四 余论

中国古代自称为“礼义之邦”,对礼的功用认识非常深刻。人们对各方面的礼节作了一系列的规定。就同问候语相关的内容而言,如《仪礼・士相见礼》即云“:士相见之礼,……与君言,言使臣。与大人言,言事君。与老者言,言使弟子。与幼者言,言孝弟于父兄。与众言,言忠信、慈祥。与居官者言,言忠信。……凡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问日之早晏,以食具告。改居,则请退可也。夜侍坐,问夜。膳荤,请退可也。”以上这一些,是中国古代问候语产生的土壤。

古代问候语,是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们的存在,与一些伴随性礼节一起,在对人们的思想带来一定负面影响的同时,的确也使得社会拥有了一种文件氛围,使人们有了一种文件品位。今天,社会生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交际的范围广了,,但可惜的是,在问候语方面,在看到传统问候语的不足一个建全且高品位的新体系来,歧义的“吃了吗”和“上哪儿去”,,(您)好”、“早上好”、“晚安”等。。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关注这一问题。

[附 注]

①参拙作《古汉语研究》,1991年第4期。

②参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一编第121—122页,人民出版社,1949年版。

③参潘允中《汉语语法史概要》第84—85页,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

④参李学颖《礼义之邦》第15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⑤同④。

⑥《鲁迅书信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

⑦参HelenOatey著,蒋明选译《问候与敲开交谈之门》《修辞学习》,1989年第二期。盛跃东《试析汉英寒暄语的差异》《修辞学习》,1996年第5期。

⑧我们认为,理想的问候体系,应该是既有任何场合皆可通用的上位问候语形式,又有专属特定场合的下位问候语形式。诸形式,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时代精神,且有着相对的人文品位。⑧

[参考文献]

[1]陈建民.中国语言和中国社会[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2]张欣.中国社会文化礼俗[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

[3]方洲.社交语言现用现查[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4]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相关文章

  • 世界问候日的问候语大全
  • 世界问候日,问候少不了.工作实在忙,见面实在难.写信太麻烦,邮递我嫌慢.幸好有短信,问候及时传.祝你身体康健,工作顺利,生活美满! 往事是一张无形的网,我陷入这网中,不能自拔.而我心中无限的思念,正飘向远方,正捎送给你,世界问候日,你是否觉 ...查看


  • 11.21世界问候日微信问候语
  • 世界问候日,问候少不了.工作实在忙,见面实在难.写信太麻烦,邮递我嫌慢.幸好有短信,问候及时传.祝你身体康健,工作顺利,生活美满! 往事是一张无形的网,我陷入这网中,不能自拔.而我心中无限的思念,正飘向远方,正捎送给你,世界问候日,你是否觉 ...查看


  • 问候短信:世界问候日短信
  • 世界问候日,用孝心问候父母,温馨无限;用真心问候爱人,甜美无限;用真情问候亲朋,温暖无限;用心灵问候你,真挚无限:愿你幸福,天天开心! 问候是阳光,温暖心灵的梯田;是雨露,沁润生命的点滴;是微风,拂动快乐的琴弦.世界问候日,真诚的问候你,愿 ...查看


  • 中英问候语的研究
  • 学生毕业论文 题 目 中英问候语的比较研究 姓 名 唐容学号 [1**********]06 系部 外语系 专 业 应用英语( 资料翻译 ) 指导教师 王皓职称讲师 2013年月日 长沙师范专科学校教务处制 目录 摘要„„„„„„„„„„„ ...查看


  • 11月21日世界问候日
  • 11月21日是"世界问候日",对于每个人来说这都一个温馨的节日,我们需要做得很简单,只要遇到的人发出真挚的问候,或是传递一个甜美的微笑,就会把快乐带给整个世界.这个温馨浪漫的节日,给让城市中忙碌的人们感受到别人的关怀,促 ...查看


  • [被尊重的快乐]阅读附答案
  •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0 分)被尊重的快乐儿子这些天显得特别开心,他告诉我们,他有新朋友了. 他的新朋友,是小区门口的一名保安. 儿子的性格内向,很少和陌生人说话,他怎么会和小区的保安混熟的? 儿子说,有一天,他一个人从外面回家,经过小区 ...查看


  • (修改后)问候之声挂嘴边演讲稿
  • 问候之声挂嘴边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问候之声挂嘴边>.11月21日,是一个世界性的节日,一个过起来很简单,但对每个人都很重要的节日,大家知道是什么节日吗?让我来告诉大家吧,11月21日是 ...查看


  • 如何用英语表示问候
  • 如何用英语表示问候 1. 一般性招呼问候语 Morning! 早上好!你好! (不如Good morning 正式) Afternoon! 下好!你好! (不如Good afternoon 正式) Evening! 晚上好 / 你好! (不 ...查看


  • 问候短信:早安问候大全
  • 1.昨夜睡眠好好好,一觉醒来闻机叫.翻开手机看看看,原来问候信息到.回个短信快快快,互相祝福不可少;朋友牵挂乐乐乐,健康生活妙妙妙.早安! 2.自信的女人,不一定会是漂亮的,比如说凤姐;可爱的女人不一定不雷人,比如说小月月;但是关心你的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