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问候语的研究

学生毕业论文

题 目

中英问候语的比较研究

姓 名

唐容学号 [1**********]06

系部

外语系

专 业

应用英语( 资料翻译 )

指导教师

王皓职称讲师

2013年月日

长沙师范专科学校教务处制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问侯语的重要性及其基本要求„„„„„„„„„„„„„„„„1

(一)问候语性的重要性„„„„„„„„„„„„„„„„„„„1

(二)问候语的基本要求„„„„„„„„„„„„„„„„„„„1

二、中英问候语的共性„„„„„„„„„„„„„„„„„„1

(一)中英问候语结构的共性„„„„„„„„„„„„„„„„„1

(二)中英问候语情感的共性„„„„„„„„„„„„„„„„„„2

(三)中英问候语礼貌的共性„„„„„„„„„„„„„„„„„„2

三、中英问候语的差异„„„„„„„„„„„„„„„„„„„„2

(一)中英问候语内容的差异„„„„„„„„„„„„„„„„„„2

(二)中英问候语称谓的差异„„„„„„„„„„„„„„„„„„3

(三)中英问候语礼貌的差异„„„„„„„„„„„„„„„„„„3

四、中英问候语差异的原因探究„„„„„„„„„„„„„„„4

五、结束语„„„„„„„„„„„„„„„„„„„„„„„„„„„6

参考文献„„„„„„„„„„„„„„„„„„„„„„„„„„„„6

致谢„„„„„„„„„„„„„„„„„„„„„„„„„„„„„7

中英问候语的比较研究

11应用英语301班唐容

指导老师:王皓

摘要:问候语作为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语言行为,不仅是人们相互致意表达感情的符号,同时也是社会历史文化习惯的积淀。汉语和英语作为东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其问候语在方式内容、称谓、情感色彩等方面存在的共性与差异也直接体现了两种语言历史文化习俗的差异。在全球化日益显著的今天,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密切,尤其需要认清由于各自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不同所形成的不同语言文化模式,从而更准确地理解运用中英问候习语,达到成功实施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问候语;差异;文化;共性;情感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greetings

Student majoring in Applied English Tang

Tutor Wanghao

Abstract: greetings as language behavior the essential interpersonal and social life, is not only the people greet each other to express feelings of symbols, but also social and historical culture accumulation. Chinese and English East and West as two different languag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exist in the way content, appellation, emotional color and other aspects the greeting is also directly reflect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ustoms. In the globalization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oday,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more closely, especially the need to recognize the formation of their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traditions of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cultures, thus more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use of English greeting idioms, achieve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the aim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Keywords: greetings; difference; culture; characteristics;emotion

引言:作为人们交流思想胡工具,语言在人类社会进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世界上存在着各种语言,由于不同国家的人们有着不同的语言习惯,就形成了语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但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都包含有问候语这一共同特点。问候语存在于所有语言之中,它们为恰当开始和结束谈话,为建立维持和商定社会关系提供了手段。就问候语而言,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渊源。表现形式相异,在运用的场合、方式和习惯等方面有着不小的差别使得中西方的问候语在内容礼貌标准,称谓和禁忌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本文就英汉两种语言在问候方面的情况做初步的对比分析。

一、问侯语的重要性及其基本要求

(一)问候语的重要性

问候语作为语言工具,带有明确的感情色彩,同时包含一部分感情信息,如双方关系的亲疏和双方的兴趣爱好等。问候语既可以促进人际关系,增加友谊,同时也可以作为人际交往中的切入点。问候语可以直接的反映出个人的修养和内涵,有时甚至决定人际交往是否能够成功。因此,问候语在人际交往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二)、问候语的基本要求

问候语的基本要求是礼貌、恰当,在不同的环境下有着不同的具体要求。如果不能区分具体环境而盲目问候,往往起到事倍功半甚至是事与愿违的效果。比如在厕所附近问候别人“吃了吗”,或者跟一位较胖的女士聊体重都是一种不礼貌和不尊重他人的表现,往往带来不愉快的后果。

二、中英问候语的共性

(一)中英问候语结构的共性

中英问候语即都使用为数甚少、相当简练的一些语式。英语中的“Hello”、“Good morning”、“How are you”,以及汉语中的“你好”、“早上好”、“吃了吗”等,都十分简单而且通俗易懂。简短的问候语在表达问候意向时语气较直接,感情热烈,体现问候语的功能性。

(二)中英问候语情感的共性

英问候语都表达出对对方的关心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所突出表现的是对对方的亲切友好的感情,或者表达出一种试图与对方交流沟通的愿望。在两种语言中,问候语都是作为感情的桥梁而存在的。

(三)中英问候语礼貌的共性

中英文化中的问候活动通常是先开始接触,然后互致某些问候客套,表示欢迎或乐意会面。在中英的问候语中,初次见面做介绍或在正式场合下表示问候的原则大抵相同——为了突出体现交际礼仪之礼貌尊重,因此问候称谓都是正式而谦恭。而在非正式场合或熟人之间,中国人和西方人都会直接称呼人的名字来问候招呼,以示关系的亲密。

三、中英问候语的差异

由于历史变革、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原因,世界各民族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在语言这个载体中得到了清晰的反映。所以,中英问候语虽然存在着许多共性,但作为相去甚远的两个语言系统,中英在问候语方面的差异显然要更多。

(一)中英问候语内容的差异

在英汉两种文化中,人们之间通常都是通过互致问候来达到促进人际关系的目的。但不同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诸多语境因素,导致不同文化背景的说话方式或内容不尽相同。英美人问候时常用语有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等等。除此以外,更多的是以Hello或Hi打招呼。另外,How are you也是一种常用的问候语。中国人习惯以“吃了吗?”或“上哪儿去?”或“你在干什么?”等来问候。但英语国家不用这些话,甚至习惯上认为这样说不礼貌。倘若用汉语习惯用语的英译版“Have you eaten or not(吃了吗)?”或“Where are you going(去哪儿)?”问候不大了解中国国情、风俗的西方人,则可能引起误会。“去哪里”本来只是一句礼节性问候语,可有的外国朋友说不定会把礼节性的问候视为干涉其神圣不可侵犯的隐私的无礼行为。所以,问候语的内容或表面信息差异表明,在一种语言中被认为有礼貌的话在另一种语言中也许不一定有礼貌。在问候过程中,汉文化更注重交际过程的整体感觉,而不是某些词语或句子的表面意义。英语问候语则表现出弱交际环境文化的直接明了。所以,汉语问候语是随机应变的,甚至是看见什么问什么、明知故问。例如,“出去呀?”,“洗衣服呢?”,“今天休息了?”彼此从这一问一答中体会的仅仅是其中亲切友好的感情。

(二)中英问候语称谓的差异

称谓在两种语言正式场合中都突出表现礼貌客气这一功能,但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其差异也较显著。汉语的称谓种类多,范围广,尤其表现出头衔性称谓的偏好,可细分为3种:一是姓+职务,如王院长;二是姓+职称(职衔、学衔)如李教授;三是姓+职业,如刘老师、谢律师等。而在英语中,称谓则相对贫乏,而且指称宽泛、语义模糊,头衔性称谓对象一般只局限于皇族、政府上层、宗教界、军界或法律界人士,如President Bush(布什总统),Father White(怀特神父),Judge Harley(哈利法官)等等。社交生活中更为司空见惯的形式是“Mr.”、“Ms.”、“Mrs.”、“Miss”、“Sir”、“Madam”等简单通用形式。在非正式场合或熟人之间,中国人和西方人都会直接称呼人的名字来问候招呼,以示关系的亲密。但是中英问候中此种场合的称谓也各具特色。在中国,由于中国人重亲戚关系,称谓多而杂,中国人称自己祖父母同辈的为爷爷奶奶,如王奶奶,赵大娘,与父母同辈的人为叔叔阿姨,如李阿姨,或直接称为老师或师傅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如孙师傅等等,这种中国特色的称谓亲切温暖,能有

效地缩短交际者之间的距离。如直呼其名尤其直呼长者的姓名被视为大忌,被认为不谙世事,没有教养;西方国家却截然不同,长幼都可直呼其名。日常生活中的西方人聚在一起聊天或见面相互寒暄问候时,除非一个人从事于某种专业性工作,如医生、教授等,也很少使用头衔或者“先生”之类的正式名衔,一般直呼其名。此外有一种特定的问候现象值得大家注意,在汉语问候中,问候方式可以直接而简单地用称呼取代具体的问候语言,如用“小王!”取代“小王,早上好!”或用“老孙!”替换“老孙,好久不见啊!”等等;在英语中则不能用称呼直接代替问候,如果有人用英语打招呼“Professor John!”或者“Mr.Lee!”,对方听后以为有事找他/她,最自然的回答就是“Yes”,接着招呼的人就要说明事情的原委,由此而产生误解。

(三)中英问候语礼貌的差异

从礼貌策略分析并且比较中英两种问候语,也可看出不少差异。中文问候语的情感色彩比较强烈,一般问候都以对方处境或动向为思维出发点,方式具体而情感饱满。如“你今天气色不好,生病了?”,“你又瘦了,要注意身体啊”,当用相对消极的话语问候时要谨慎,要注意方式,“你看上去无精打采”,“你看上去很伤心”在中国文化中被认为不合时宜而会引起对方不快。因此汉文化问候语中褒义具体的语言使用频率更高,体现的正是中国文化的人本、和谐、幸福的核心价值观:在西方国家强调个人价值至高无上,所以寒暄问候方式常常是中性、抽象的打招呼。涉及到隐私和体貌特征评价的问候语言一般被认为是违反了西方文化的禁忌。如果你知道他一直身体不适,你或许可以问他感觉如何。但千万不要用牵涉个人的评语或问题。诸如:“You are fat”(你真胖啊),“You are so thin.”(你太瘦了)或是“What is that on your face?”(你脸上那是什么东西?),“How much does the necklace cost you?”(那条项链你花了多少钱?)等问候会使即便熟悉的英美人感到尴尬反感,难以回答。又如,中国人在迎接远方来客时,常以“你一路上辛苦啦!”表示慰问,可是如果用此种在中国人看来饱含深情的关怀用语来迎接英语国家的客人,“I’m afraid you must have a tiring journey tiring journey”,他们听起来会觉得很不自然,因为这种场合下他们使用的寒暄语往往是“Did you have a good trip”或“Did you enjoy your trip”等这样相对抽象的句子来达到问候的目的。

四、中英问候语差异的原因探究

中英问候语的差异归根结底是价值观的不同。儒家思想在中国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它提倡“以类和之,天人和一”的思想。中国人传统上把“天”看作自然,主张“天人合一”,亦即主张人应顺从自然规律,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思想必然会导致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西方文化体现的是个人价值观念,将人与自然相分对立,认为人处在支配、征服自然的位置,解决人生问题强调个人作用。在人与自然的斗争中,美国人充分相信个人的能力,认为个人不必依赖群体也能战胜自然,这种“天人两分”的思想势必导致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西方社会中出于对个人价值的尊重,个人隐私权也得到宣扬和保护。在跨文化交际中涉及个人经济方面、婚姻状况、政治倾向、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话题要回避。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礼貌尤其表现在“贬己尊人”。保持平衡是不符合中国道德观的。中国式的谦虚是一种自我修养的美德,贬己和尊人同样重要;英语文化中的谦虚则是尽量少赞誉自己的礼貌策略。这种对于“谦虚”的不同理解就会造成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无法理解中国人出于谦虚而贬低自己的评论。

中国文化认为每个人不是孤立的独立个体,为了维护巩固良好的人际关系,群体之间形成了一些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例如:重义轻利,内省、自制、等级尊卑,集体主义和对群体依赖等价值观念。以群体观念为特性的中国文化重视处理人际关系,以自谦尊人、相互关切、互相体谅和以诚待人为其特征,在交际时喜欢问人私事,喜欢标榜“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事无不可与人言”。因此在问候语中常常使用涉及个人私事的问题。这些交际语在美国人看来是涉及隐私的话题,而在中国人的眼中则是和谐人际关系的体现,

但根本无所谓“隐私权”可言,个人的独立意识只是一个空虚的概念。美国人最为推崇的却是个人独立自主的个人主义。他们把自由、平等、民主、权利作为人生存的前提,这种价值观念培养了其平等意识,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以个人为中心的个体文化是个体自主、利益均衡、互不侵犯、避免冲突,而且将交际规则视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策略。

中国民族文化自古以家庭为其基础,讲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开诚布公:强调人的社会性、集体精神,强化社会、群体对个人的约束。这种重视公众化的文化背景根深蒂固。诸如“天凉了,注意别感冒”,“你到哪里去”等问题在中国人看来,是体现与人为善对人关心或表示双方关系亲密友好的方式,并非真想打听对方的行踪或是发出警告。此外中国人典型的问候方式“你吃了吗”恐怕也可作为“饮食乃中国文化美感和礼制最古老之源头”的最佳佐证。所谓“民以食为天”。当然,从古代中国的生产力水平低下温饱难以维持到现代社会的丰衣足食,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已经赋予这些表达方式以更为简单的特质——并非再是关注对方是否吃(饱)了饭而是单纯无含义的问候习语。在英美社会中,人们的一切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个人利益、个人隐私和个人独立神圣不可侵犯,这种准则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在日常礼貌用语中禁忌以上问题。不了解汉文化习俗的外国人并不会认为这是一种起交际作用的问候语,而认为对方有打听他的趋向,干涉他的私事和刺探他人隐私之嫌,问“吃了吗”则往往会给他造成间接被邀请共进餐却又不信守承诺的错觉,对年轻人而言,它还意味着说话人有与听话人约会之意。此种文化差异必然导致双方交际中的障碍。当然,英语国家见面寒暄“It’s lovely weather today,isn’t it?”(今天天气真好!)或者说:“Rather cold,isn’t it?”(天够冷的!)也并非真的关心天气的好坏,其原因源于伦敦曾有的雾都称号。实则是工业革命的后遗症———多雾多变的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和烦恼,人们出门时经常是又穿风衣又带伞,惟恐突然变天,狂风暴雨。这也就养成了英国人以天气扯开话题的习惯,在中国人看来以这样的话题开头显得无话找话,但和英美人聊天时以这样的话开头却是万无一失的。这种问候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像中国人问的“吃了吗”一样是一种交际方式。在天气之外英语国家也通常借助问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来招呼问候达到交流的目的。因此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不同文化背景下问候方式和内容的区别。

五、结束语

正确使用中英问候语言直接关系着不同文化背景下人际交往的成功与否,并体现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角色、职业等社会权势与距离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具有不同文化历史背景的人们往来不断增多,在跨文化交际中,势必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语言障碍、文化冲突,为避免以上问题出现,我们有必要对不同文化的文化分歧以及历史背景做一对比与研究,在交际中提高文化差异的意识,并遵循一定的言语问候的原则,准确理解运用两种问候语,达到顺利有效的跨文化交际之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章太,语境研究的新篇《现代汉语语境研究》评介,语言文字应用,2004,第3期

[2]张海琳,交际礼貌的语用现象,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5,第2期

[3]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唐兴红,刘绍忠,跨文化交际中称呼语的礼貌规范与语用失误《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第10期

[5]Keller.Eric, Gambits:Conversational Strategy Signals,Coulmas,1981

[6]Larry A.samovar,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Press,2000

[7]陈晓燕,当代社会招呼语分析,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3,第4期

[8]周新玲,英汉称呼语比较,外语与文化研究,2002

[9]杨小鹃、田园,鸟瞰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第3期

[10]Brown&Levinson, Politenes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11]Michael.McCarthy&Ronald.Carter,Language as Discourse Perspectiv Language Teach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4.

[12]白彬,陈爱梅,交际语境的动态行为性,《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第9期

[13]王丽娜,彭漪,试论言语交流中的礼貌与诚挚的关系,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第2期

[14]Wardhaugh, 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Blackwell PublishersLtd,2000.

[15]于根元,应用语言学,商务印书馆,2003.

[16]左思民,汉语语用学,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

[17]Crystal.D,An Encyclopedic Dictionary of Language and Languages,Blackwell,1993.

[18]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19]Helen Oatey,与英美人交往的习俗和语言,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0]Rod Ellis,第二语言习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1]James.Carl,Contrastive Analysis,Longman ,1980.

[22]Qian,H.S,Greetings and Partings in English and Chinese:A Contrative Study of Routines and Politeness,The Commercial Press,1996.

[23]李柏令,试析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跨语境影响,银河出版社,2005.

[24]李杰群,非语言交际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5]Bloomfield,Language,London:Allen and Unwin,1935

致谢

三年的大学生活即将划上一个句号,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虽然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我要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我的导师。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您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您使我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宏伟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从论文的选题到写作都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们,感谢你们的无私帮助,让我顺利完成这篇文章。同时也感谢学院为我提供良好的做毕业设计的环境。感谢我的亲友们在背后对我默默的支持和付出。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设计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

学生毕业论文

题 目

中英问候语的比较研究

姓 名

唐容学号 [1**********]06

系部

外语系

专 业

应用英语( 资料翻译 )

指导教师

王皓职称讲师

2013年月日

长沙师范专科学校教务处制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问侯语的重要性及其基本要求„„„„„„„„„„„„„„„„1

(一)问候语性的重要性„„„„„„„„„„„„„„„„„„„1

(二)问候语的基本要求„„„„„„„„„„„„„„„„„„„1

二、中英问候语的共性„„„„„„„„„„„„„„„„„„1

(一)中英问候语结构的共性„„„„„„„„„„„„„„„„„1

(二)中英问候语情感的共性„„„„„„„„„„„„„„„„„„2

(三)中英问候语礼貌的共性„„„„„„„„„„„„„„„„„„2

三、中英问候语的差异„„„„„„„„„„„„„„„„„„„„2

(一)中英问候语内容的差异„„„„„„„„„„„„„„„„„„2

(二)中英问候语称谓的差异„„„„„„„„„„„„„„„„„„3

(三)中英问候语礼貌的差异„„„„„„„„„„„„„„„„„„3

四、中英问候语差异的原因探究„„„„„„„„„„„„„„„4

五、结束语„„„„„„„„„„„„„„„„„„„„„„„„„„„6

参考文献„„„„„„„„„„„„„„„„„„„„„„„„„„„„6

致谢„„„„„„„„„„„„„„„„„„„„„„„„„„„„„7

中英问候语的比较研究

11应用英语301班唐容

指导老师:王皓

摘要:问候语作为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语言行为,不仅是人们相互致意表达感情的符号,同时也是社会历史文化习惯的积淀。汉语和英语作为东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其问候语在方式内容、称谓、情感色彩等方面存在的共性与差异也直接体现了两种语言历史文化习俗的差异。在全球化日益显著的今天,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密切,尤其需要认清由于各自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不同所形成的不同语言文化模式,从而更准确地理解运用中英问候习语,达到成功实施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问候语;差异;文化;共性;情感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greetings

Student majoring in Applied English Tang

Tutor Wanghao

Abstract: greetings as language behavior the essential interpersonal and social life, is not only the people greet each other to express feelings of symbols, but also social and historical culture accumulation. Chinese and English East and West as two different languag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exist in the way content, appellation, emotional color and other aspects the greeting is also directly reflect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ustoms. In the globalization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oday,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more closely, especially the need to recognize the formation of their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traditions of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cultures, thus more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use of English greeting idioms, achieve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the aim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Keywords: greetings; difference; culture; characteristics;emotion

引言:作为人们交流思想胡工具,语言在人类社会进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世界上存在着各种语言,由于不同国家的人们有着不同的语言习惯,就形成了语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但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都包含有问候语这一共同特点。问候语存在于所有语言之中,它们为恰当开始和结束谈话,为建立维持和商定社会关系提供了手段。就问候语而言,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渊源。表现形式相异,在运用的场合、方式和习惯等方面有着不小的差别使得中西方的问候语在内容礼貌标准,称谓和禁忌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本文就英汉两种语言在问候方面的情况做初步的对比分析。

一、问侯语的重要性及其基本要求

(一)问候语的重要性

问候语作为语言工具,带有明确的感情色彩,同时包含一部分感情信息,如双方关系的亲疏和双方的兴趣爱好等。问候语既可以促进人际关系,增加友谊,同时也可以作为人际交往中的切入点。问候语可以直接的反映出个人的修养和内涵,有时甚至决定人际交往是否能够成功。因此,问候语在人际交往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二)、问候语的基本要求

问候语的基本要求是礼貌、恰当,在不同的环境下有着不同的具体要求。如果不能区分具体环境而盲目问候,往往起到事倍功半甚至是事与愿违的效果。比如在厕所附近问候别人“吃了吗”,或者跟一位较胖的女士聊体重都是一种不礼貌和不尊重他人的表现,往往带来不愉快的后果。

二、中英问候语的共性

(一)中英问候语结构的共性

中英问候语即都使用为数甚少、相当简练的一些语式。英语中的“Hello”、“Good morning”、“How are you”,以及汉语中的“你好”、“早上好”、“吃了吗”等,都十分简单而且通俗易懂。简短的问候语在表达问候意向时语气较直接,感情热烈,体现问候语的功能性。

(二)中英问候语情感的共性

英问候语都表达出对对方的关心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所突出表现的是对对方的亲切友好的感情,或者表达出一种试图与对方交流沟通的愿望。在两种语言中,问候语都是作为感情的桥梁而存在的。

(三)中英问候语礼貌的共性

中英文化中的问候活动通常是先开始接触,然后互致某些问候客套,表示欢迎或乐意会面。在中英的问候语中,初次见面做介绍或在正式场合下表示问候的原则大抵相同——为了突出体现交际礼仪之礼貌尊重,因此问候称谓都是正式而谦恭。而在非正式场合或熟人之间,中国人和西方人都会直接称呼人的名字来问候招呼,以示关系的亲密。

三、中英问候语的差异

由于历史变革、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原因,世界各民族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在语言这个载体中得到了清晰的反映。所以,中英问候语虽然存在着许多共性,但作为相去甚远的两个语言系统,中英在问候语方面的差异显然要更多。

(一)中英问候语内容的差异

在英汉两种文化中,人们之间通常都是通过互致问候来达到促进人际关系的目的。但不同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诸多语境因素,导致不同文化背景的说话方式或内容不尽相同。英美人问候时常用语有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等等。除此以外,更多的是以Hello或Hi打招呼。另外,How are you也是一种常用的问候语。中国人习惯以“吃了吗?”或“上哪儿去?”或“你在干什么?”等来问候。但英语国家不用这些话,甚至习惯上认为这样说不礼貌。倘若用汉语习惯用语的英译版“Have you eaten or not(吃了吗)?”或“Where are you going(去哪儿)?”问候不大了解中国国情、风俗的西方人,则可能引起误会。“去哪里”本来只是一句礼节性问候语,可有的外国朋友说不定会把礼节性的问候视为干涉其神圣不可侵犯的隐私的无礼行为。所以,问候语的内容或表面信息差异表明,在一种语言中被认为有礼貌的话在另一种语言中也许不一定有礼貌。在问候过程中,汉文化更注重交际过程的整体感觉,而不是某些词语或句子的表面意义。英语问候语则表现出弱交际环境文化的直接明了。所以,汉语问候语是随机应变的,甚至是看见什么问什么、明知故问。例如,“出去呀?”,“洗衣服呢?”,“今天休息了?”彼此从这一问一答中体会的仅仅是其中亲切友好的感情。

(二)中英问候语称谓的差异

称谓在两种语言正式场合中都突出表现礼貌客气这一功能,但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其差异也较显著。汉语的称谓种类多,范围广,尤其表现出头衔性称谓的偏好,可细分为3种:一是姓+职务,如王院长;二是姓+职称(职衔、学衔)如李教授;三是姓+职业,如刘老师、谢律师等。而在英语中,称谓则相对贫乏,而且指称宽泛、语义模糊,头衔性称谓对象一般只局限于皇族、政府上层、宗教界、军界或法律界人士,如President Bush(布什总统),Father White(怀特神父),Judge Harley(哈利法官)等等。社交生活中更为司空见惯的形式是“Mr.”、“Ms.”、“Mrs.”、“Miss”、“Sir”、“Madam”等简单通用形式。在非正式场合或熟人之间,中国人和西方人都会直接称呼人的名字来问候招呼,以示关系的亲密。但是中英问候中此种场合的称谓也各具特色。在中国,由于中国人重亲戚关系,称谓多而杂,中国人称自己祖父母同辈的为爷爷奶奶,如王奶奶,赵大娘,与父母同辈的人为叔叔阿姨,如李阿姨,或直接称为老师或师傅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如孙师傅等等,这种中国特色的称谓亲切温暖,能有

效地缩短交际者之间的距离。如直呼其名尤其直呼长者的姓名被视为大忌,被认为不谙世事,没有教养;西方国家却截然不同,长幼都可直呼其名。日常生活中的西方人聚在一起聊天或见面相互寒暄问候时,除非一个人从事于某种专业性工作,如医生、教授等,也很少使用头衔或者“先生”之类的正式名衔,一般直呼其名。此外有一种特定的问候现象值得大家注意,在汉语问候中,问候方式可以直接而简单地用称呼取代具体的问候语言,如用“小王!”取代“小王,早上好!”或用“老孙!”替换“老孙,好久不见啊!”等等;在英语中则不能用称呼直接代替问候,如果有人用英语打招呼“Professor John!”或者“Mr.Lee!”,对方听后以为有事找他/她,最自然的回答就是“Yes”,接着招呼的人就要说明事情的原委,由此而产生误解。

(三)中英问候语礼貌的差异

从礼貌策略分析并且比较中英两种问候语,也可看出不少差异。中文问候语的情感色彩比较强烈,一般问候都以对方处境或动向为思维出发点,方式具体而情感饱满。如“你今天气色不好,生病了?”,“你又瘦了,要注意身体啊”,当用相对消极的话语问候时要谨慎,要注意方式,“你看上去无精打采”,“你看上去很伤心”在中国文化中被认为不合时宜而会引起对方不快。因此汉文化问候语中褒义具体的语言使用频率更高,体现的正是中国文化的人本、和谐、幸福的核心价值观:在西方国家强调个人价值至高无上,所以寒暄问候方式常常是中性、抽象的打招呼。涉及到隐私和体貌特征评价的问候语言一般被认为是违反了西方文化的禁忌。如果你知道他一直身体不适,你或许可以问他感觉如何。但千万不要用牵涉个人的评语或问题。诸如:“You are fat”(你真胖啊),“You are so thin.”(你太瘦了)或是“What is that on your face?”(你脸上那是什么东西?),“How much does the necklace cost you?”(那条项链你花了多少钱?)等问候会使即便熟悉的英美人感到尴尬反感,难以回答。又如,中国人在迎接远方来客时,常以“你一路上辛苦啦!”表示慰问,可是如果用此种在中国人看来饱含深情的关怀用语来迎接英语国家的客人,“I’m afraid you must have a tiring journey tiring journey”,他们听起来会觉得很不自然,因为这种场合下他们使用的寒暄语往往是“Did you have a good trip”或“Did you enjoy your trip”等这样相对抽象的句子来达到问候的目的。

四、中英问候语差异的原因探究

中英问候语的差异归根结底是价值观的不同。儒家思想在中国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它提倡“以类和之,天人和一”的思想。中国人传统上把“天”看作自然,主张“天人合一”,亦即主张人应顺从自然规律,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思想必然会导致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西方文化体现的是个人价值观念,将人与自然相分对立,认为人处在支配、征服自然的位置,解决人生问题强调个人作用。在人与自然的斗争中,美国人充分相信个人的能力,认为个人不必依赖群体也能战胜自然,这种“天人两分”的思想势必导致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西方社会中出于对个人价值的尊重,个人隐私权也得到宣扬和保护。在跨文化交际中涉及个人经济方面、婚姻状况、政治倾向、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话题要回避。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礼貌尤其表现在“贬己尊人”。保持平衡是不符合中国道德观的。中国式的谦虚是一种自我修养的美德,贬己和尊人同样重要;英语文化中的谦虚则是尽量少赞誉自己的礼貌策略。这种对于“谦虚”的不同理解就会造成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无法理解中国人出于谦虚而贬低自己的评论。

中国文化认为每个人不是孤立的独立个体,为了维护巩固良好的人际关系,群体之间形成了一些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例如:重义轻利,内省、自制、等级尊卑,集体主义和对群体依赖等价值观念。以群体观念为特性的中国文化重视处理人际关系,以自谦尊人、相互关切、互相体谅和以诚待人为其特征,在交际时喜欢问人私事,喜欢标榜“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事无不可与人言”。因此在问候语中常常使用涉及个人私事的问题。这些交际语在美国人看来是涉及隐私的话题,而在中国人的眼中则是和谐人际关系的体现,

但根本无所谓“隐私权”可言,个人的独立意识只是一个空虚的概念。美国人最为推崇的却是个人独立自主的个人主义。他们把自由、平等、民主、权利作为人生存的前提,这种价值观念培养了其平等意识,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以个人为中心的个体文化是个体自主、利益均衡、互不侵犯、避免冲突,而且将交际规则视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策略。

中国民族文化自古以家庭为其基础,讲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开诚布公:强调人的社会性、集体精神,强化社会、群体对个人的约束。这种重视公众化的文化背景根深蒂固。诸如“天凉了,注意别感冒”,“你到哪里去”等问题在中国人看来,是体现与人为善对人关心或表示双方关系亲密友好的方式,并非真想打听对方的行踪或是发出警告。此外中国人典型的问候方式“你吃了吗”恐怕也可作为“饮食乃中国文化美感和礼制最古老之源头”的最佳佐证。所谓“民以食为天”。当然,从古代中国的生产力水平低下温饱难以维持到现代社会的丰衣足食,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已经赋予这些表达方式以更为简单的特质——并非再是关注对方是否吃(饱)了饭而是单纯无含义的问候习语。在英美社会中,人们的一切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个人利益、个人隐私和个人独立神圣不可侵犯,这种准则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在日常礼貌用语中禁忌以上问题。不了解汉文化习俗的外国人并不会认为这是一种起交际作用的问候语,而认为对方有打听他的趋向,干涉他的私事和刺探他人隐私之嫌,问“吃了吗”则往往会给他造成间接被邀请共进餐却又不信守承诺的错觉,对年轻人而言,它还意味着说话人有与听话人约会之意。此种文化差异必然导致双方交际中的障碍。当然,英语国家见面寒暄“It’s lovely weather today,isn’t it?”(今天天气真好!)或者说:“Rather cold,isn’t it?”(天够冷的!)也并非真的关心天气的好坏,其原因源于伦敦曾有的雾都称号。实则是工业革命的后遗症———多雾多变的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和烦恼,人们出门时经常是又穿风衣又带伞,惟恐突然变天,狂风暴雨。这也就养成了英国人以天气扯开话题的习惯,在中国人看来以这样的话题开头显得无话找话,但和英美人聊天时以这样的话开头却是万无一失的。这种问候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像中国人问的“吃了吗”一样是一种交际方式。在天气之外英语国家也通常借助问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来招呼问候达到交流的目的。因此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不同文化背景下问候方式和内容的区别。

五、结束语

正确使用中英问候语言直接关系着不同文化背景下人际交往的成功与否,并体现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角色、职业等社会权势与距离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具有不同文化历史背景的人们往来不断增多,在跨文化交际中,势必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语言障碍、文化冲突,为避免以上问题出现,我们有必要对不同文化的文化分歧以及历史背景做一对比与研究,在交际中提高文化差异的意识,并遵循一定的言语问候的原则,准确理解运用两种问候语,达到顺利有效的跨文化交际之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章太,语境研究的新篇《现代汉语语境研究》评介,语言文字应用,2004,第3期

[2]张海琳,交际礼貌的语用现象,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5,第2期

[3]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唐兴红,刘绍忠,跨文化交际中称呼语的礼貌规范与语用失误《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第10期

[5]Keller.Eric, Gambits:Conversational Strategy Signals,Coulmas,1981

[6]Larry A.samovar,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Press,2000

[7]陈晓燕,当代社会招呼语分析,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3,第4期

[8]周新玲,英汉称呼语比较,外语与文化研究,2002

[9]杨小鹃、田园,鸟瞰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第3期

[10]Brown&Levinson, Politenes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11]Michael.McCarthy&Ronald.Carter,Language as Discourse Perspectiv Language Teach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4.

[12]白彬,陈爱梅,交际语境的动态行为性,《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第9期

[13]王丽娜,彭漪,试论言语交流中的礼貌与诚挚的关系,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第2期

[14]Wardhaugh, 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Blackwell PublishersLtd,2000.

[15]于根元,应用语言学,商务印书馆,2003.

[16]左思民,汉语语用学,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

[17]Crystal.D,An Encyclopedic Dictionary of Language and Languages,Blackwell,1993.

[18]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19]Helen Oatey,与英美人交往的习俗和语言,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0]Rod Ellis,第二语言习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1]James.Carl,Contrastive Analysis,Longman ,1980.

[22]Qian,H.S,Greetings and Partings in English and Chinese:A Contrative Study of Routines and Politeness,The Commercial Press,1996.

[23]李柏令,试析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跨语境影响,银河出版社,2005.

[24]李杰群,非语言交际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5]Bloomfield,Language,London:Allen and Unwin,1935

致谢

三年的大学生活即将划上一个句号,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虽然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我要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我的导师。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您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您使我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宏伟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从论文的选题到写作都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们,感谢你们的无私帮助,让我顺利完成这篇文章。同时也感谢学院为我提供良好的做毕业设计的环境。感谢我的亲友们在背后对我默默的支持和付出。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设计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


相关文章

  • 跨文化交际论文题目
  • 1. 英文原声电影赏析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语用失误研究 3. 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探析 4. 国内广告语言语用失误研究现状与分析 5. 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失误语用归因 6.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类型及对策研 ...查看


  • 圣诞节祝福语:中英文对照篇
  • 以下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圣诞节祝福语:中英文对照篇>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圣诞节祝福语:中英文对照篇 一般圣诞祝福语: Merry Christmas! 圣诞快乐! Merry Christmas and a happy newy ...查看


  • 十一国庆节中英文热门问候语
  • time is like the water in the sponge.if you like,it can still be extruding out. time heals grills and quarrels for us ch ...查看


  • 最新十一国庆节中英文问候语2012
  • time is like the water in the sponge.if you like,it can still be extruding out. time heals grills and quarrels for us ch ...查看


  • 2012经典最新十一国庆节中英文问候语
  • time is like the water in the sponge.if you like,it can still be extruding out. time heals grills and quarrels for us ch ...查看


  • 英汉书信委婉语的比较
  • [摘 要]委婉语的使用是世界各民族语言中共存的现象,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语言学家们研究的对象.本文试图从书信角度来对英汉委婉语的使用进行比较,通过语言实例对英汉委婉语在书信中的异同进行尝试性的对比研究,并探究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英 ...查看


  • (英语毕业论文)英汉道歉语对比研究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 ...查看


  • 三八妇女节祝福语中英文版
  • 以下是本站为大家整理搜索的中英文版本的三八妇女节祝福语,希望大家能喜欢. 三八妇女节祝福语中英文版 Happy Women"s Day! On this happy festival,you can have a happy an ...查看


  • 浅析影视翻译中字幕和配音翻译的差异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分析<大卫•科波菲尔>三个中译本 2 <理智与情感>中的姐妹情谊 3 A Brief Discussion on Creative Treason i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