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刑法的基本立场

浅析我 国刑法的基本立场 

王丽 芬 

摘 要 本文通 知考 察我 国的 刑法理论 及立 法规 定发 现 我 国刑 法的基 本立场 是折 中主 义,并从 应然 角度提 出我 国刑法 的 

客 观主 义 主观 主义 折 中主义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 9 5 2 2 1)4 7-1 10 - 9 (000 - 8   0 2 0 立 场也 应 采取折 中主 义 。   关键词 中图分 类 号 : 9 4 D 2 

关 于我 国刑法 的立 场学 界观 点不 一 。从我 国现 行 刑法支持  重” 造 成严 重损 失” 。 为对象 的数量 或数额 在某些情 况 下是  “ 等 行 的理论 以及刑 法立法 规定看 , 笔者认 为我 国刑法 的基 本立场可 以  影响 犯罪成 立的 决定 因素 。如 要达 到“ 数额较 大” 数 额 巨大 ” “ 。   说 是折 中主 义 。   第 四, 法只 规定 了客观 因素作 为法定 刑升格 的条件 , 刑 没有纳 入  从 我国刑 法相 关理论 看  主观 因素 。如抢劫 罪 的加重情 节 、强奸罪 的加 重情节 等 。另外,  

( ) 事 责任 能 力本质  一 刑 刑法注 重对 犯罪构 成要件 的描述 。   客观主义 主张道 义责任论 , 认为 在人 的 自由意志支 配下的犯  ( ) 观主 义在刑 法 中的 体现  二 主 罪行 为, 事责任 的基 础 , 是刑 刑事 责任 能力 的本质 是犯罪 能力 。 主  第一, 特殊 防卫 的规定 。《 刑法 》 2 第 O条第 3 款重视 防卫人  观主义 主张社会 责任 论, 认为行 为人 的危险性格 是刑事 责任的基  在受到暴力侵 害时特殊 的紧张心 理, 限制 了防卫 过当的成立 范围,   础 。主张刑 事 责任 能力 的本质 是刑 罚适 应能力 。在 我 国刑 事责  这 体现 了刑法 主观 主义 。 第二 , 在未遂 犯 的处罚 问题上刑 法坚持  任能力 是指能够 违反 刑法规定 的刑事 义务而承担 其后 果的条件 。 “ 以”   可 从轻或 者减 轻处 罚的原 则。 见 , 可 刑法 重视 行为人 的主观  我 国刑 法没 有正面 直接 规定这 种 条件 , 是根据 《 法》 l 条  因素 ,在特 殊情 况下可 以对 未遂犯 按 既遂犯 的法定 刑处 罚未遂  但 刑 第 8 可 以推 知这 种条 件是 指行 为人 对 自己行 为的辨 认和控 制 能力 。   犯 。刑 法重视 行为 人的主 观因素 的表现 。第 三 , 罪预备 问题 。 犯   又依 《 法》 l 条可 以推知 刑事责 任能 力又是 决定犯罪成 立与  刑 法客 观主 义主 张预 备行为 不可 罚 。而 刑法 主观主 义则 认为对  刑 第 3

否 的能力 。因此 , 在我 国刑 法中 , 事责任 能力 既是 “ 刑 责任 能力” 预 备行 为应予 以处 罚。 刑法》 2   《 第 2条

第 2 规定 对预备 犯是可  款 也是“ 犯罪 能力”  。 以处罚 的, 实 践中, 国处罚预备 犯也 不在少 数 。这 表 明, 国 在 我 我   ( ) 同正犯  二 共 在犯 罪预 备 问题 上借 鉴 了刑 法主观 主义 思想 。 四 , 第 假释 问题 。   客 观主义 提倡 共犯从 属性 说 。主 张有正 犯, 教唆犯 和从  从 《 法》 8 条可 以看 出, 国的假释 制度 首先 必须是 服刑人  才有 刑 第 l 我 的人 身 危险性 显著减 小 的情 况下才 有可 能适用 , 这是适 用 条件 。   并不依 附于正 犯, 是存在 于共 犯本身 。 《 法》 2 条第 2 而 从 刑 第 9 款  其 次, 规定 了消极 条件 , 即对于对 累犯 以及实 施严 重暴力 性犯罪  看 笔者 认为此 条似 乎表 明我 国 在处 罚教唆 犯时在 一定 程度上 吸  不 得假释 。可 见我 国 的假释制 度是 以服刑 人 的人身 危险性 为核 

收了共 犯独立说 的观 点, 没有完全采 取客观主义 的共 犯从属性说 。 心建 立 的,   体现 了刑法 主观 主义思 想 。   ( ) 法规 范评 价 的对 象  三 刑 总之 , 无论 从刑法理 论上 看还是 从现 行刑法 立法上 看 , 国 我  

所 表现 的外部 行 为和所 产 生的 实害显 示 了其结 果的无 价值性 。  

犯 。主 观主 义提 倡共犯 独 立性说 。认 为共 犯的犯 罪性 与可 罚性 

客观 主义 主张 结果无 价值 说 。 认为 犯罪是 对法益 的侵 害, 其  刑法 都 是折 中主 义 。“ 际上, 们 的刑法制 度 已经 揉和 了客观  实 我 主义 和主 观主义 的合 理成分 ,很难说 两者 孰多孰 少, 或者 说我 国  的刑 法 是采什么 样 的立场 。  ” 三、 从应然 角度看 我 国刑 法应 采取 的基本 立场  随着 时代 的发展 , 观主义 与主观 主义 的融合 是一 种趋势 , 客  

主 观主义主 张行为 无价值 说, 认为 犯罪是 行为人 的行 为违 反了法 

的基本 价值 。对于 犯罪 除 了评价 其违 法结 果外还 应 当关注行 为  的样态 和行 为人 的主观 态度 。笔 者认 为我 国刑法 不是 单纯 的主 

罪 。其 次, 对于 同一类 型 的犯罪 , 据行 为 的不 同方式 规定 为不  根

张 结果无 价值 。 先 , 法重视 以行 为人 的主观 恶意 区别罪 与非  理论 上 、 法上 都是如 此 。 中国仅 片面强调 刑法 客观主 义或刑  首 刑 立 在 法主 观主 义 , 无助 于 中国刑法 吸收两 种思 想 的精 华 , 无助 于 中国   同的犯罪 。 例如 , 侵犯 财产罪 根据 行为 人 的不 同行 为方式 划分  刑法 的 发展 , 助于 中国刑 法与世 界接 轨 。 将 无 因此 从应然角 度看我  国刑 法 也应 采取折 中主 义 。首先 ,这是 充

分 发挥刑 法机 能 的需 

要 。刑 法的机 能不 仅在 于保护 法益 ,而 且还 在于其 对人 权 的保 

为 盗窃 、 骗 、 劫等 不 同的罪 名 。 诈 抢 再次 , 刑法对 不 同主 体实 施的 

相 同犯罪 行为 规定 了不 同 的罪 名。如 贪污 罪和职 务侵 占罪就 是  因为主体 不 同而被规 定 为不 同的犯罪 。  

障。 次, 其 是践行 马克 思主义 的辩 证唯物 论的 需要 。 基于 马 克思  主 义的相对 意志 自由论 , 罪人的刑事 责任应 是建立 在犯罪 人的  犯 社 会危 害性 与人身 危险性 统一 的基础上 的 。 再次 , 是尊 重和 保障  人权 的需要 。 仅采 主观 主 义容易导 致滥用 权力 , 侵犯 人权现 象 

二、 从我 国刑法 立法 规定看  ( ) 一 客观 主 义在刑 法 中的体现 

第一 , 我国刑 法规 定 了罪刑 法定 、 责刑相 适应 和法律 面前  罪

人 人平等 三项 原则 , 这是 客观主 义在 我 国刑法 中的集 中体现 。 第  而 仅采 客观 主义容 易 导致客 观归罪 。折 中主 义可 以在立 法上 维  二, 刑法规 定的许 多犯罪 , 其主观 要件是 通过客观 行为来描 述的 。 持 罪刑 法定 原则 , 定犯罪 时适用 客观 主义 , 定刑 罚是适 用主    规 规 例 如, 在刑 法金 融诈骗 罪 中, 其规 定的具 体犯罪 实际 上都 是 以非  观 主 义。  

法 占有 为 目的 的, 条通过 对 客观行 为的描述 来认 定其非 法 占 而法   有 目的 的。第三 , 刑法 中规 定 了大 量 的结果加 重犯 与数额 犯 。 危 

参考文献 :   【1 1王志祥, 姚兵 再论新刑法的基本 盘场. 河北大 学学撤 .0 943 ) 2 0   4  ( 【1 2 陈家林. 析我 固刑法的基本立场. 现代法学.0 8 3 ) 2 0 (0 .   【1 3 张明楷. 刑法的基本立场. 中国法制出版社.0 2 2 0 年版.  

害 结果在犯罪 构成 中有着 重要地 位, 某些 行为要 构成犯罪 必须达  到造 成刑 法规 定的 危害结 果 的强度 。 “ 如 造成 重大损 失”后 果严  “

作者 简介 : 王丽芬 , 南大学 20 级 刑法学 专业硕 士研 究生。 湖 09  

2   78

浅析我 国刑法的基本立场 

王丽 芬 

摘 要 本文通 知考 察我 国的 刑法理论 及立 法规 定发 现 我 国刑 法的基 本立场 是折 中主 义,并从 应然 角度提 出我 国刑法 的 

客 观主 义 主观 主义 折 中主义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 9 5 2 2 1)4 7-1 10 - 9 (000 - 8   0 2 0 立 场也 应 采取折 中主 义 。   关键词 中图分 类 号 : 9 4 D 2 

关 于我 国刑法 的立 场学 界观 点不 一 。从我 国现 行 刑法支持  重” 造 成严 重损 失” 。 为对象 的数量 或数额 在某些情 况 下是  “ 等 行 的理论 以及刑 法立法 规定看 , 笔者认 为我 国刑法 的基 本立场可 以  影响 犯罪成 立的 决定 因素 。如 要达 到“ 数额较 大” 数 额 巨大 ” “ 。   说 是折 中主 义 。   第 四, 法只 规定 了客观 因素作 为法定 刑升格 的条件 , 刑 没有纳 入  从 我国刑 法相 关理论 看  主观 因素 。如抢劫 罪 的加重情 节 、强奸罪 的加 重情节 等 。另外,  

( ) 事 责任 能 力本质  一 刑 刑法注 重对 犯罪构 成要件 的描述 。   客观主义 主张道 义责任论 , 认为 在人 的 自由意志支 配下的犯  ( ) 观主 义在刑 法 中的 体现  二 主 罪行 为, 事责任 的基 础 , 是刑 刑事 责任 能力 的本质 是犯罪 能力 。 主  第一, 特殊 防卫 的规定 。《 刑法 》 2 第 O条第 3 款重视 防卫人  观主义 主张社会 责任 论, 认为行 为人 的危险性格 是刑事 责任的基  在受到暴力侵 害时特殊 的紧张心 理, 限制 了防卫 过当的成立 范围,   础 。主张刑 事 责任 能力 的本质 是刑 罚适 应能力 。在 我 国刑 事责  这 体现 了刑法 主观 主义 。 第二 , 在未遂 犯 的处罚 问题上刑 法坚持  任能力 是指能够 违反 刑法规定 的刑事 义务而承担 其后 果的条件 。 “ 以”   可 从轻或 者减 轻处 罚的原 则。 见 , 可 刑法 重视 行为人 的主观  我 国刑 法没 有正面 直接 规定这 种 条件 , 是根据 《 法》 l 条  因素 ,在特 殊情 况下可 以对 未遂犯 按 既遂犯 的法定 刑处 罚未遂  但 刑 第 8 可 以推 知这 种条 件是 指行 为人 对 自己行 为的辨 认和控 制 能力 。   犯 。刑 法重视 行为 人的主 观因素 的表现 。第 三 , 罪预备 问题 。 犯   又依 《 法》 l 条可 以推知 刑事责 任能 力又是 决定犯罪成 立与  刑 法客 观主 义主 张预 备行为 不可 罚 。而 刑法 主观主 义则 认为对  刑 第 3

否 的能力 。因此 , 在我 国刑 法中 , 事责任 能力 既是 “ 刑 责任 能力” 预 备行 为应予 以处 罚。 刑法》 2   《 第 2条

第 2 规定 对预备 犯是可  款 也是“ 犯罪 能力”  。 以处罚 的, 实 践中, 国处罚预备 犯也 不在少 数 。这 表 明, 国 在 我 我   ( ) 同正犯  二 共 在犯 罪预 备 问题 上借 鉴 了刑 法主观 主义 思想 。 四 , 第 假释 问题 。   客 观主义 提倡 共犯从 属性 说 。主 张有正 犯, 教唆犯 和从  从 《 法》 8 条可 以看 出, 国的假释 制度 首先 必须是 服刑人  才有 刑 第 l 我 的人 身 危险性 显著减 小 的情 况下才 有可 能适用 , 这是适 用 条件 。   并不依 附于正 犯, 是存在 于共 犯本身 。 《 法》 2 条第 2 而 从 刑 第 9 款  其 次, 规定 了消极 条件 , 即对于对 累犯 以及实 施严 重暴力 性犯罪  看 笔者 认为此 条似 乎表 明我 国 在处 罚教唆 犯时在 一定 程度上 吸  不 得假释 。可 见我 国 的假释制 度是 以服刑 人 的人身 危险性 为核 

收了共 犯独立说 的观 点, 没有完全采 取客观主义 的共 犯从属性说 。 心建 立 的,   体现 了刑法 主观 主义思 想 。   ( ) 法规 范评 价 的对 象  三 刑 总之 , 无论 从刑法理 论上 看还是 从现 行刑法 立法上 看 , 国 我  

所 表现 的外部 行 为和所 产 生的 实害显 示 了其结 果的无 价值性 。  

犯 。主 观主 义提 倡共犯 独 立性说 。认 为共 犯的犯 罪性 与可 罚性 

客观 主义 主张 结果无 价值 说 。 认为 犯罪是 对法益 的侵 害, 其  刑法 都 是折 中主 义 。“ 际上, 们 的刑法制 度 已经 揉和 了客观  实 我 主义 和主 观主义 的合 理成分 ,很难说 两者 孰多孰 少, 或者 说我 国  的刑 法 是采什么 样 的立场 。  ” 三、 从应然 角度看 我 国刑 法应 采取 的基本 立场  随着 时代 的发展 , 观主义 与主观 主义 的融合 是一 种趋势 , 客  

主 观主义主 张行为 无价值 说, 认为 犯罪是 行为人 的行 为违 反了法 

的基本 价值 。对于 犯罪 除 了评价 其违 法结 果外还 应 当关注行 为  的样态 和行 为人 的主观 态度 。笔 者认 为我 国刑法 不是 单纯 的主 

罪 。其 次, 对于 同一类 型 的犯罪 , 据行 为 的不 同方式 规定 为不  根

张 结果无 价值 。 先 , 法重视 以行 为人 的主观 恶意 区别罪 与非  理论 上 、 法上 都是如 此 。 中国仅 片面强调 刑法 客观主 义或刑  首 刑 立 在 法主 观主 义 , 无助 于 中国刑法 吸收两 种思 想 的精 华 , 无助 于 中国   同的犯罪 。 例如 , 侵犯 财产罪 根据 行为 人 的不 同行 为方式 划分  刑法 的 发展 , 助于 中国刑 法与世 界接 轨 。 将 无 因此 从应然角 度看我  国刑 法 也应 采取折 中主 义 。首先 ,这是 充

分 发挥刑 法机 能 的需 

要 。刑 法的机 能不 仅在 于保护 法益 ,而 且还 在于其 对人 权 的保 

为 盗窃 、 骗 、 劫等 不 同的罪 名 。 诈 抢 再次 , 刑法对 不 同主 体实 施的 

相 同犯罪 行为 规定 了不 同 的罪 名。如 贪污 罪和职 务侵 占罪就 是  因为主体 不 同而被规 定 为不 同的犯罪 。  

障。 次, 其 是践行 马克 思主义 的辩 证唯物 论的 需要 。 基于 马 克思  主 义的相对 意志 自由论 , 罪人的刑事 责任应 是建立 在犯罪 人的  犯 社 会危 害性 与人身 危险性 统一 的基础上 的 。 再次 , 是尊 重和 保障  人权 的需要 。 仅采 主观 主 义容易导 致滥用 权力 , 侵犯 人权现 象 

二、 从我 国刑法 立法 规定看  ( ) 一 客观 主 义在刑 法 中的体现 

第一 , 我国刑 法规 定 了罪刑 法定 、 责刑相 适应 和法律 面前  罪

人 人平等 三项 原则 , 这是 客观主 义在 我 国刑法 中的集 中体现 。 第  而 仅采 客观 主义容 易 导致客 观归罪 。折 中主 义可 以在立 法上 维  二, 刑法规 定的许 多犯罪 , 其主观 要件是 通过客观 行为来描 述的 。 持 罪刑 法定 原则 , 定犯罪 时适用 客观 主义 , 定刑 罚是适 用主    规 规 例 如, 在刑 法金 融诈骗 罪 中, 其规 定的具 体犯罪 实际 上都 是 以非  观 主 义。  

法 占有 为 目的 的, 条通过 对 客观行 为的描述 来认 定其非 法 占 而法   有 目的 的。第三 , 刑法 中规 定 了大 量 的结果加 重犯 与数额 犯 。 危 

参考文献 :   【1 1王志祥, 姚兵 再论新刑法的基本 盘场. 河北大 学学撤 .0 943 ) 2 0   4  ( 【1 2 陈家林. 析我 固刑法的基本立场. 现代法学.0 8 3 ) 2 0 (0 .   【1 3 张明楷. 刑法的基本立场. 中国法制出版社.0 2 2 0 年版.  

害 结果在犯罪 构成 中有着 重要地 位, 某些 行为要 构成犯罪 必须达  到造 成刑 法规 定的 危害结 果 的强度 。 “ 如 造成 重大损 失”后 果严  “

作者 简介 : 王丽芬 , 南大学 20 级 刑法学 专业硕 士研 究生。 湖 09  

2   78


相关文章

  • 浅析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之性欲倾向
  • 摘要 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是否是倾向犯在理论界有很大争议.提倡利用性欲倾向来区分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与非罪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并且利用内心的性欲倾向判断罪名也存在相关问题,因此来说明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不是倾向犯. 关键词 强制猥亵 侮辱 ...查看


  • 浅析王宠惠的法律思想与法律实践活动
  • 摘 要 王宠惠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法学家和外交家.他早期的国内学习经历和后来的海外求学经历,对其法律思想的形成和法律实践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其法律思想和实践涵盖了宪法与宪政.刑事思想.民事思想.国际法思想和司法建设等.对王宠惠的法律思想和实践 ...查看


  • 中国政府应对[罗马规约]持什么态度和立场
  • 中国政府应对<罗马规约>持什么样的态度和立场 1993年和1994年,联合国安理会分别通过决议,决定设立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和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以审判在前南斯拉夫境内发生的武装冲突和在卢旺达境内发生的种族冲突中犯有严重违反国 ...查看


  • 浅析加强新闻记者法制观念的现实意义
  • 浅析加强新闻记者法制观念的现实意义 [摘 要]作为新闻记者,是否具有相应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不仅事关是否是一名合格的专业人员,更是关乎中国当前处于重大历史变革时期,能否有一支保障国家良好发展的新闻队伍.文章从当前社会需要和职业修养方面探讨 ...查看


  • 浅析期待可能性
  • 摘要期待可能性理论在德.日等大陆法系国家刑法犯罪论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不仅为学界所研究,且为司法实践界所渐渐采用,其影响日见广泛.该理论符合我国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大力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新形势,对其进行了借鉴对我国当前的刑事司法具有特别意 ...查看


  • 浅析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
  • 浅析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分配争议较大的几个问题,从无罪推论的角度对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承担情况试作略论,并提出实践中如果分配证据责任提出一点浅薄的. [关键词]证明责任:证明责任倒置:无 ...查看


  • 浅析交通肇事罪之司法解释
  • 摘要:交通肇事罪,刑法已有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2000年11月10日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也作了具体.详细的阐述.但是,值得商榷之处仍有许多,尤其是司法解释出台以来, ...查看


  • 浅析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 摘要 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对于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是将其纳入刑法进行规制以体现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还是采取一种缓和的方式不用刑法来进行规范,仍然在民法或行政法范围内进行约束呢?本文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几个方面讨论了将其用刑法来进 ...查看


  • 浅析盗窃罪的定罪标准
  • [摘 要]修改后刑诉法对盗窃罪的入罪情形进行修改,增加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和扒窃三种行为类型,一定程度上降低盗窃罪的入罪标准,加大对盗窃行为的打击力度.笔者从盗窃罪的认定标准及如何解决盗窃罪运用过程中的法律冲突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关键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