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的科技思想探析

第33 卷第5期2 0 1 5年9 月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No. 5 Vol. 33Sep. 2 0 1 5

Journal of Fosh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恩格斯《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的科技思想探析

晏湘涛1,张

华2

(1.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74;2.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摘要:恩格斯在青年时期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科技思想,集中体现在其《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一文中。恩格斯强调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从历史时间尺度来看具备正面的价值;指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成为工人受奴役的重要根源,而正确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有赖于根本的社会变革;指出科技在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破坏的根本原因,利用科学技术来构建生态文明必须变革社会制度;揭示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宏观规律,从而为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历史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恩格斯;《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科技思想;科技价值观;生态观;科技发展规律中图分类号:A81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18X(2015)05-0025-06

晚年恩格斯在回顾自己一生的工作时,曾经谦

虚地指出:“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都是属于马克思的。我所提供的,马克思没有我也能做到,至

1]多有几个专门的领域除外。”[综观恩格斯的工作,

康发展的理论基点。

然而,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学术界在一定程

2]

度上忽视了对早年恩格斯的研究[。早年恩格斯的著作中,《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大纲》使马克思开始注意到恩格斯的工作,并促使马克思开始从哲学批判转向经济学批判和社会主义理论批判,开始了与恩格斯近40年的合作,从而结束了恩格斯的早年时期。针对《大纲》开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恩格斯的经济学思想、社会主义理论、社会建设思想等方面。近年来,一些学者注意到了《大纲》中蕴含的生态思想,进而挖掘早年恩格斯的自然观,为我国当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思想资源。然而,正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评价马克思实时关注“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一样,他自己从青年时期开始就非常注重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发展

这几个“专门的领域”应该集中在恩格斯在科技思想、军事思想、语言学等领域。尤其是恩格斯的科技思想(在《自然辩证法》中进行了集中论述),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以来的科技史、科技社会学、科技价值观、科技伦理、科学计量学等领域的进展。恩格斯的科技思想虽然在《自然辩证法》中集大成,但是许多重要观点在其青年时期已经基本形成。正是他在早期生涯中的这种敏锐、深刻,促使他和马克思走到一起,共同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奋斗终生。因此,把握恩格斯早期的科技思想,是我们理解唯物史观的一个线索,也是我们当前理解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推进科学技术事业健

收稿日期:2015-04-20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21)

作者简介:晏湘涛(1978-),男,湖南株洲人,国防科技大学副教授。

华(1974-),男,湖南怀化人,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副院长,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26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3卷

中的作用。与此前所有的思想家不同,恩格斯逐步

形成了唯物史观,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科技观。在《大纲》中,恩格斯的科技观远远超出了生态自然观的范围,集中表现为一种崭新的科技思想。

一、确认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恩格斯在梳理历史上的经济理论,特别是18世纪以来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在德国即为“国民经济学”理论)时发现:以往的经济学家在分析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细胞”的“商品”的生产费用时,忽视了科学技术这一重要要素。他指出,生产费用包括“自然的、客观的方面即土地和人的、主观的方面即劳动”这两个方面,而劳动除了资本(积累起来的劳动)、简单劳动(单纯肉体要素)之外,还有“第三要素”,即“发明和思想这一精神要素”。他指出,“科学

……把生产提到空前未有的高度”[

3]67-68

。把科学技术作为社会发展的内部要素(变量)而不是外部要素(常量)来考虑,这是奥地利经济学

家熊彼特开创的创新理论的基础和核心。然而,这

个重要的理论的要点,在恩格斯的《大纲》已经初见雏形。

恩格斯在理论上解决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动力作用后,随即用其来解决当时争论非常激烈的人口问题。以马尔萨斯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不是将工人阶级的普遍贫困和痛苦归结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而是归结为人口生产过快和过多。恩格斯并不是简单地指出马尔萨斯的错误,而是在肯定马尔萨斯人口增长规律的基础上,指出应对人口增长必须立足于人类自身的进步力量,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他指出:“即使我们假定,由于增加劳动而增加的收获量,并不总是与劳动成比例地增加,这时仍然还有一个第三要素,一个对经济学家来说当然是无足轻重的要素———科学,它的进步与人口增长一样,是永无止境的,至少

也是与人口的增长一样快。”[3]82

因此,只要改革社会制度,发展科学技术,解放社会生产力,人口增长问题就可以得到有效解决。而不是通过资产阶级经

济学家所鼓吹的各种反人类的减少人口的措施来予以解决。

恩格斯坚信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使粮食生产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对其他社会问题也是如此。“资本日益增加,劳动力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增长,科学又日益使自然力受人类支配。这种无法估量的生产能力,一旦被自觉地运用并为大众祝福,人类肩负的劳动就会很快地减少到最低限度。要是让竞争自由发展,它虽然也会起同样的作用,然而是在对立之

中起作用。”[3]77

恩格斯特别强调在社会主义制度中,科学技术将得到长足发展并极大地推动社会生

产力的进步。这一点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的认知大不相同,也与当代中国社会中逐渐流行的思潮大不相同。有许多人认为,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还是要靠资本主义;与此相对应,社会主义

在实现公平正义方面是值得期许的。如英国著名学者特里·伊格尔顿在《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中强调:“资本主义创造了自身无法驾驭的生产力,而社会主义的任务就是将之置于人类控制之下而不是

继续刺激它膨胀。”[4]

邓小平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任务之一。这其中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长期接受或浸淫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思想家们不能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制度促进科技发展和生产力进步的作用。当代中国的社会思潮中存在的反科学主义也反映了这种冲突。通过深刻理解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成功运用科学的力量“并为大众祝福”的思想,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科学技术的历史价值,坚定不移地执行“科教兴国”的国家战略。

强调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动力作用,并不是盲目的乐观主义。恩格斯敏锐地看到,资本在运用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由于纯粹的牟利目的将工人塑造成机器。“由于我们的文明,分工无止境地增多,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工人只有在一定的机器上被用来做一定的细小的工作才能生存,成年工人几乎在任何时候都根本不可

能从一种职业转到另一种新的职业……”[

3]86

如果工人一直从事简单、重复、长时间的奴隶劳动,也就相当于剥夺了发展科学技术的权力和能力,最终也会阻碍社会的进步。这就是值得我们十分警惕的

科技异化”现象[5]

。所以,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强调工人要开展积极的社会活

第33 卷第5期2 0 1 5年9 月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No. 5 Vol. 33Sep. 2 0 1 5

Journal of Fosh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恩格斯《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的科技思想探析

晏湘涛1,张

华2

(1.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74;2.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摘要:恩格斯在青年时期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科技思想,集中体现在其《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一文中。恩格斯强调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从历史时间尺度来看具备正面的价值;指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成为工人受奴役的重要根源,而正确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有赖于根本的社会变革;指出科技在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破坏的根本原因,利用科学技术来构建生态文明必须变革社会制度;揭示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宏观规律,从而为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历史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恩格斯;《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科技思想;科技价值观;生态观;科技发展规律中图分类号:A81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18X(2015)05-0025-06

晚年恩格斯在回顾自己一生的工作时,曾经谦

虚地指出:“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都是属于马克思的。我所提供的,马克思没有我也能做到,至

1]多有几个专门的领域除外。”[综观恩格斯的工作,

康发展的理论基点。

然而,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学术界在一定程

2]

度上忽视了对早年恩格斯的研究[。早年恩格斯的著作中,《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大纲》使马克思开始注意到恩格斯的工作,并促使马克思开始从哲学批判转向经济学批判和社会主义理论批判,开始了与恩格斯近40年的合作,从而结束了恩格斯的早年时期。针对《大纲》开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恩格斯的经济学思想、社会主义理论、社会建设思想等方面。近年来,一些学者注意到了《大纲》中蕴含的生态思想,进而挖掘早年恩格斯的自然观,为我国当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思想资源。然而,正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评价马克思实时关注“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一样,他自己从青年时期开始就非常注重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发展

这几个“专门的领域”应该集中在恩格斯在科技思想、军事思想、语言学等领域。尤其是恩格斯的科技思想(在《自然辩证法》中进行了集中论述),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以来的科技史、科技社会学、科技价值观、科技伦理、科学计量学等领域的进展。恩格斯的科技思想虽然在《自然辩证法》中集大成,但是许多重要观点在其青年时期已经基本形成。正是他在早期生涯中的这种敏锐、深刻,促使他和马克思走到一起,共同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奋斗终生。因此,把握恩格斯早期的科技思想,是我们理解唯物史观的一个线索,也是我们当前理解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推进科学技术事业健

收稿日期:2015-04-20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21)

作者简介:晏湘涛(1978-),男,湖南株洲人,国防科技大学副教授。

华(1974-),男,湖南怀化人,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副院长,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26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3卷

中的作用。与此前所有的思想家不同,恩格斯逐步

形成了唯物史观,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科技观。在《大纲》中,恩格斯的科技观远远超出了生态自然观的范围,集中表现为一种崭新的科技思想。

一、确认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恩格斯在梳理历史上的经济理论,特别是18世纪以来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在德国即为“国民经济学”理论)时发现:以往的经济学家在分析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细胞”的“商品”的生产费用时,忽视了科学技术这一重要要素。他指出,生产费用包括“自然的、客观的方面即土地和人的、主观的方面即劳动”这两个方面,而劳动除了资本(积累起来的劳动)、简单劳动(单纯肉体要素)之外,还有“第三要素”,即“发明和思想这一精神要素”。他指出,“科学

……把生产提到空前未有的高度”[

3]67-68

。把科学技术作为社会发展的内部要素(变量)而不是外部要素(常量)来考虑,这是奥地利经济学

家熊彼特开创的创新理论的基础和核心。然而,这

个重要的理论的要点,在恩格斯的《大纲》已经初见雏形。

恩格斯在理论上解决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动力作用后,随即用其来解决当时争论非常激烈的人口问题。以马尔萨斯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不是将工人阶级的普遍贫困和痛苦归结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而是归结为人口生产过快和过多。恩格斯并不是简单地指出马尔萨斯的错误,而是在肯定马尔萨斯人口增长规律的基础上,指出应对人口增长必须立足于人类自身的进步力量,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他指出:“即使我们假定,由于增加劳动而增加的收获量,并不总是与劳动成比例地增加,这时仍然还有一个第三要素,一个对经济学家来说当然是无足轻重的要素———科学,它的进步与人口增长一样,是永无止境的,至少

也是与人口的增长一样快。”[3]82

因此,只要改革社会制度,发展科学技术,解放社会生产力,人口增长问题就可以得到有效解决。而不是通过资产阶级经

济学家所鼓吹的各种反人类的减少人口的措施来予以解决。

恩格斯坚信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使粮食生产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对其他社会问题也是如此。“资本日益增加,劳动力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增长,科学又日益使自然力受人类支配。这种无法估量的生产能力,一旦被自觉地运用并为大众祝福,人类肩负的劳动就会很快地减少到最低限度。要是让竞争自由发展,它虽然也会起同样的作用,然而是在对立之

中起作用。”[3]77

恩格斯特别强调在社会主义制度中,科学技术将得到长足发展并极大地推动社会生

产力的进步。这一点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的认知大不相同,也与当代中国社会中逐渐流行的思潮大不相同。有许多人认为,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还是要靠资本主义;与此相对应,社会主义

在实现公平正义方面是值得期许的。如英国著名学者特里·伊格尔顿在《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中强调:“资本主义创造了自身无法驾驭的生产力,而社会主义的任务就是将之置于人类控制之下而不是

继续刺激它膨胀。”[4]

邓小平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任务之一。这其中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长期接受或浸淫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思想家们不能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制度促进科技发展和生产力进步的作用。当代中国的社会思潮中存在的反科学主义也反映了这种冲突。通过深刻理解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成功运用科学的力量“并为大众祝福”的思想,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科学技术的历史价值,坚定不移地执行“科教兴国”的国家战略。

强调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动力作用,并不是盲目的乐观主义。恩格斯敏锐地看到,资本在运用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由于纯粹的牟利目的将工人塑造成机器。“由于我们的文明,分工无止境地增多,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工人只有在一定的机器上被用来做一定的细小的工作才能生存,成年工人几乎在任何时候都根本不可

能从一种职业转到另一种新的职业……”[

3]86

如果工人一直从事简单、重复、长时间的奴隶劳动,也就相当于剥夺了发展科学技术的权力和能力,最终也会阻碍社会的进步。这就是值得我们十分警惕的

科技异化”现象[5]

。所以,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强调工人要开展积极的社会活


相关文章

  • 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 论文相似性检测报告 论文相似性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8e1fd827-6c29-4e90-8598-9eeb009c7120检测日期:2011年05月22日 检测范围: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检测结果: 一. ...查看


  • 评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FUDANJ0uRNAL(SocialSciences)No.1嬲 ・经济哲学研究・ 评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 余源培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2130433) [摘要]鲍德里 ...查看


  • 从国家到市民社会:马克思思想的重要转变
  • 作者:韩立新 河北学刊 2009年05期 [中图分类号]B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071(2009)01-0014-11 在早期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史上,1843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思想发生变化的关键时期.列宁曾 ...查看


  • 科技为民思想
  • 论科技为民思想 摘要: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社会生活亦或人类思想伦理方面的进步都有科学技术的参与.科学技术已经由过去单纯的生产力因素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 ...查看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浅析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浅析 摘要:1844年3月,马克思因受到恩格斯<德法年鉴>中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影响,认为仅停留在哲学的研究上,还不是"针对原本,而是针对副本"的 ...查看


  • 2015年高考考试大纲
  • 2015年高考考试大纲--历史(新课标)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和信度.效 ...查看


  • 2014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 2014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I.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和信度.效度 ...查看


  • 国民素养论
  • 国 民 素 养 论 指导老师:胡盛弦 班 级:A1221 学 号: 29号 姓 名:曾世祁 国民素养论 摘要:国民素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所谓国民素养,是指一国国民在先天禀赋和传统文化影响的基础上,在后天教育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包括身体.心 ...查看


  • 利益是马克思最早发现走出唯心史观魔谷的阿莉阿德尼之线
  • 作者:谭培文 <学术研究> 2001年02期 [中图分类号]B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00)12-0040-06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究竟是如何创立的?最常见的说法,是"推广说&qu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