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的言辞艺术管窥

晏子的言辞艺术管窥

摘要:晏子是我国春秋时代卓越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忠君爱民、谦逊清廉、刚直机敏,一生力佐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以节俭力行重于齐,以能言善辩闻名于诸侯。他的思想和佐政事迹主要载于《晏子春秋》一书,该书通过一系列的进谏事迹再现了他高超的言辞艺术。

关键词:晏子 晏子春秋 言辞

晏婴,齐夷维人,字平仲,是齐国继管仲之后杰出的政治家。他始继其父为齐卿,历事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内能亲亲,外能厚贤”,处处“道(导也) 齐国君得以正行”(《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从政期间,齐国虽然没有出现如齐桓公时的全霸景象,但也维持了齐国的小霸局面。晏婴的高尚品行和对齐国的杰出贡献也使他受到时人和后世人民的深刻爱戴,司马迁将晏子与管仲的事迹合写成《管晏列传》,并在文中给予了高度评价:“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晏子在担任齐国丞相几十年的政治生涯中,他谏君匡主,朝夕不怠。晏子的谏君和诘辨在当时是比较出名的。晏子出使吴国时, 吴王就对其臣说:“吾闻晏婴, 盖北方辨于辞、习于礼者也”(《内篇·杂下第六》) 。楚王也曾对其侍臣说:“晏婴, 齐之习辞者也”(《内篇·杂下第六》) 。《晏子春秋》一书记录了他的生平事迹,其中谏君章节近乎一半,内容涉及为政莅民的方方面面。晏子敢言直谏, 并与齐景公保持着和谐的君臣关系, 在先秦时代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晏子之所以能多次取得进谏的成功,主要在于他善于运用言辞,能随时间、地点、事件和当事人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式, 委婉含蓄地对君主进行劝谏,体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因此, 笔者对《晏子春秋》一书中所运用的言辞艺术试做探析,以就正于方家。

1 巧妙设喻

比喻就是通常所说的打比方,古人称之为“譬”或“譬喻”,它是为了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把具有相似点的事物互相作参照的修辞手法。比喻可以使表达生动形象,激发读者的联想、想象,以达到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尝其味等多方面的体验和感受。

晏子在说理时,往往灵活运用比喻的手法,借助自然事物来说明抽象的事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内篇·问下第四》:

景公问晏子曰:“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晏子对曰:“其行水也。美哉水乎清清,其清无不雩途,其浊无不洒除,是以长久也。”公曰:“廉政而速亡,其行何也?”晏子对曰:“其行石也。坚哉石乎落落,视之则坚,循之则坚,内外皆坚,无以为久,是以速亡也。”

晏子的言辞艺术管窥

摘要:晏子是我国春秋时代卓越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忠君爱民、谦逊清廉、刚直机敏,一生力佐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以节俭力行重于齐,以能言善辩闻名于诸侯。他的思想和佐政事迹主要载于《晏子春秋》一书,该书通过一系列的进谏事迹再现了他高超的言辞艺术。

关键词:晏子 晏子春秋 言辞

晏婴,齐夷维人,字平仲,是齐国继管仲之后杰出的政治家。他始继其父为齐卿,历事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内能亲亲,外能厚贤”,处处“道(导也) 齐国君得以正行”(《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从政期间,齐国虽然没有出现如齐桓公时的全霸景象,但也维持了齐国的小霸局面。晏婴的高尚品行和对齐国的杰出贡献也使他受到时人和后世人民的深刻爱戴,司马迁将晏子与管仲的事迹合写成《管晏列传》,并在文中给予了高度评价:“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晏子在担任齐国丞相几十年的政治生涯中,他谏君匡主,朝夕不怠。晏子的谏君和诘辨在当时是比较出名的。晏子出使吴国时, 吴王就对其臣说:“吾闻晏婴, 盖北方辨于辞、习于礼者也”(《内篇·杂下第六》) 。楚王也曾对其侍臣说:“晏婴, 齐之习辞者也”(《内篇·杂下第六》) 。《晏子春秋》一书记录了他的生平事迹,其中谏君章节近乎一半,内容涉及为政莅民的方方面面。晏子敢言直谏, 并与齐景公保持着和谐的君臣关系, 在先秦时代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晏子之所以能多次取得进谏的成功,主要在于他善于运用言辞,能随时间、地点、事件和当事人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式, 委婉含蓄地对君主进行劝谏,体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因此, 笔者对《晏子春秋》一书中所运用的言辞艺术试做探析,以就正于方家。

1 巧妙设喻

比喻就是通常所说的打比方,古人称之为“譬”或“譬喻”,它是为了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把具有相似点的事物互相作参照的修辞手法。比喻可以使表达生动形象,激发读者的联想、想象,以达到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尝其味等多方面的体验和感受。

晏子在说理时,往往灵活运用比喻的手法,借助自然事物来说明抽象的事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内篇·问下第四》:

景公问晏子曰:“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晏子对曰:“其行水也。美哉水乎清清,其清无不雩途,其浊无不洒除,是以长久也。”公曰:“廉政而速亡,其行何也?”晏子对曰:“其行石也。坚哉石乎落落,视之则坚,循之则坚,内外皆坚,无以为久,是以速亡也。”


相关文章

  • 管窥滋味说与韵味说
  • 略论钟嵘"滋味说"与司空图"韵味说"之别 文学1105徐锋 摘要:"味"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个十分独特而重要的审美范畴.对于"味论"的研究也由来已久,南朝钟嵘&l ...查看


  • 修辞的美丽与魅力
  • 修辞的美丽与魅力 --"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颁奖词修辞艺术管窥 韩佳蔚 (长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重庆408003) 2007年2月26日晚7时54分,亿万中国观众期盼已久的"感动中国"200 ...查看


  • 白居易感伤诗艺术性管窥
  • 白居易感伤诗艺术性管窥 [摘 要]自居易诗歌三千余首,艺术性较高的是其部分感伤诗.他的感伤诗受外界事物所感,情动于内而形诸咏叹,不但在艺术形式上是多样的,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也是多样的. [关键词]自居易 感伤诗 浪漫 现实 叙事 抒情 ...查看


  • 胡新民:从张闻天的两篇文章管窥抗美援朝
  • 这些年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关于抗美援朝的话题依然热度不减.在这其中,又有一些文章以"还原历史真相"的特色而引人注目.不过,坦率地说,这类文章得出的结论又往往使人越看越糊涂. 其实,要正确认识朝鲜战争,认识抗美 ...查看


  • 诗经_秦风_蒹葭_意境管窥
  • 2014 .2 <诗经·秦风·蒹葭>意境管窥 聂英杰 <诗经>是我国诗歌生命的起点,是商.周社会的形象史.风俗画,广泛而深刻地向我们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状貌和他们的喜与忧.爱与怨等内心处境.<蒹 葭> ...查看


  • 管窥莫扎特歌剧音乐创作特征_以_费加罗婚礼_三首咏叹调为例
  • 管窥莫扎特歌剧音乐创作特征 --以<费加罗婚礼>三首咏叹调为例 崔 志 (吉林省长春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130031) 摘要:咏叹调是歌剧艺术中最具有艺术魅力的声乐表现形式之一.<费加罗的婚礼>中的咏叹调堪称经典,本人 ...查看


  • 管窥中日产品设计文化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的中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生活习惯,这种差异性使得多民族融合的中国大家庭显得异彩纷呈,体现了多彩又极富魅力的地域文化.而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也带给我们丰富的文化感受, ...查看


  • 由汉语量词管窥汉民族形象思维方式_李勇
  • DOI:10.13743/j.cnki.issn.1009-8135.2013.05.013 由汉语量词管窥汉民族形象思维方式 李 勇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部,浙江宁波 315800) 摘 要:汉语量词不仅具有计数功能,还在描述事物对 ...查看


  • 容易理解错误的成语
  • 容易理解错误的成语 望文生义 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