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读书报告

一路走来,皆是美

——《美的历程》读书报告

一、写作因由

这学期,我们又新开了一门课,即文艺概论。由于我们的文艺概论老师形象独到的见解和风趣幽默的讲解,让我甚是喜欢这门课,因此,当他推荐我们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韦勒克·沃伦的《文艺理论》、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李泽厚的《美的历程》等作品后,我没过几天就去亚马逊图书购物网上买了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李泽厚的《美的历程》等5本书。虽然我知道我不可能完全读懂这些著作,但是我想经过这些著作的熏陶,或多或少都能让我有开阔的眼界和美的感受。在此,我将对李泽厚的《美的历程》作一次读书报告,做一次美的历程。

二、作者简介

李泽厚,著名哲学家,湖南长沙宁乡县道林人,生于1930年6月,曾就读 于宁乡四中,湖南省第一师范,1954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3年当选为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1998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学院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他以重实践、尚“人化”的“客观性与社会化想统一”的美学观卓越成家,奠定了其在美学界的重要地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威斯康辛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和哲学、美学研究。著有《美的历程》、《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美学论集》、《论语今读》、《世纪新梦》等著作。

三、内容摘要

《美的历程》是一本广义的中国美学史著作,再现了一段惊人的历史,是一部真美的历程。《美的历程》从宏观鸟瞰角度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其中提出了诸如原始远古艺术的“龙飞凤舞”,殷周青铜艺术的“狞厉的美”,先秦理性精神的“儒道互补”,楚辞、汉赋、汉画像石之“浪漫主义”,“人的觉醒”的魏晋风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元山水绘画以及诗、词、曲各具审美三品类,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由浪漫感伤而现实之变迁等等重要观念,多发前人之所未发[1]。本书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凝聚了作者李泽厚先生多年研究。他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如斯感性,如斯亲切 [2] 。

四、阅读过程

(一)本书创新之处

1.结构上大章节套小章节,使全书框架分明,思路清晰,有利于读者从宏观的角度把握阅读本书。如第二章青铜饕餮围绕狞厉的美、线的艺术、解体和解放对青铜艺术进行了步步深入的讲解,又讲了随着青铜器的发展,汉字的发展也加快了步伐,终于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线的艺术——书法。

2.内容上描述了从远古艺术到殷周青铜艺术,再到先秦理性精神,接着是楚辞、汉赋、汉画像石和魏晋风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和宋元山水绘画

以及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等各种艺术美。并且在书中作者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一些不太正确的科学的观点予以了指正。

3.形式上作者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法,插入了大量的珍藏图片,图文并茂,减少了读者在阅读上的枯燥乏味,是读者对美的理解和感受愈加深刻。并且穿插了众多神话故事、寓言故事和稀有的民间故事,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了解体会到更多遗落在民间的美。

(二)印象最深的部分

看后印象最深的部分是本书的第六章佛陀世容中的悲惨世界,里面讲述了割肉贸鸽、舍身饲虎等故事。割肉贸鸽故事即所谓“尸毗王本生”,也是我们通常在民间所流传的佛把自己的肉割下来给因饥饿而追逐小鸽的鹰,以换取小鸽的生命;舍身饲虎的故事更让人感到寒心,说的是“摩诃国有三位王子同行出游,在一座山岩下看见七只初生的小虎,围绕着奄奄欲毙的、饿瘦了的母虎。最小的王子发愿牺牲自己以救饿虎。他把两位哥哥催回去后,就投身虎口。但这虎竟没气力去吃他。他于是从自己身上刺出血来,又从高岩跳下,坠身虎旁。饿虎舔食王子流出的血后,恢复了气力,便把王子吃了,只剩下一堆骨头和毛发。当两位哥哥回来找他时,只看到这堆残骸和血渍,于是悲苦地告知国王父母,并在该处建立了一座宝塔。”[3]

而且书中也配有这两个故事的插画,让人看后发出无限的感伤和无奈,也让人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到底是什么,用一个生命去换另一个生命是否值得,在当时生活的人们更是如何看待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

或许追溯到当时人们生活的背景会比较好理解,当时的现实是:从东汉帝国的瓦解到李唐王朝的统一,四百年间尽管有短暂的和平和局部的安定,整个社

[4]会总的来说是长时期处在无休止的战祸、饥荒、疾疫、动乱之中。 统治者只

能借助宗教这种鸦片和麻药来蒙蔽麻痹百姓的心灵,而百姓也只能沉浸在这种虚幻幸福之中,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百姓对现实苦难的抗议和逃避,他们也只能把这些美好的愿望以及悲伤寄托在宗教的神佛之中,期待下一世的轮回。如果要说这样的宗教佛陀艺术是美的,那也是一种残酷美、一种凄惨美、一种心寒美。

(三)本书的评价和观感

对本书的评价我想已经有有很多了,如南方周末《三十而立》特刊将李泽厚《美的历程》列为改革开放30年思想界十大作品之一。评价如下:

以实践哲学为基础,以黑格尔的“三段论”式为叙述方式,融合“有意味的形式”和“集体无意识”等现代西方观点和方法,对中国古典文艺进行宏观描述和美学评论,重在艺术形式与风格的历史/心里内涵。尽管该书受到一些专门史家的挑剔,但在1980年代初的背景下,该书因其自觉告别了经济决定论和阶级论的解释模式、重建古中国的文化/心理结构而具有广泛的思想文化意义,在当代美学中影响深远。

而我个人觉得本书就像是美学上的《中华上下五千年》,讲述了我国美学历程的发展,不愧是“美的历程”。一开始看这本书时感觉障碍重重,或许是因为本书的开篇讲的是远古时期的美学艺术,因为那个时候距离我们现在生活的时间真的太遥远了,我们对远古时期知道的历史知识不够完整和清晰。但是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手中的书不断翻页,美的感受在我的心里也就越来越清晰了,因为我接触到了先秦时期的儒道、赋比兴以及在古代文学课程上所学的楚汉浪漫、魏晋风骨和唐诗宋词等。当我在一本新的书丛里看到原来所学的知识,并且这些知

识也愈发深刻、广泛时,我的内心就会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兴奋,因为我了解到了比原来书上更多的知识,我想这或许就是欲望得到了满足后的欣喜吧。

而我读完整本书后的感想就是我还想徜徉在美的历程中,感受美的瞬间,把美化为永恒的音符。并且我还想阅读关于美的其他著作,如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我想看完之后或许我又会有一种全新的感受吧。

(四)书中不足之处:

1.本书引用了大量的文言文,而且古今字较多,在阅读理解上会对读者造成众多障碍。

2.本书的专业术语也较多,尤其是远古时期的历史知识部分,读起来比较难以理解,应该多举一些通俗化的例子,能够让更多的读者读懂。

参考文献:

[1] 李泽厚《美的历程》封2(修订插图本),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2001年3月第一版,2009年5月第7次印刷。

[2] 李泽厚《美的历程》封3(修订插图本),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2001年3月第一版,2009年5月第7次印刷。

[3] 李泽厚《美的历程》第六章佛陀世容中的悲惨世界,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2001年3月第一版,2009年5月第7次印刷。

一路走来,皆是美

——《美的历程》读书报告

一、写作因由

这学期,我们又新开了一门课,即文艺概论。由于我们的文艺概论老师形象独到的见解和风趣幽默的讲解,让我甚是喜欢这门课,因此,当他推荐我们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韦勒克·沃伦的《文艺理论》、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李泽厚的《美的历程》等作品后,我没过几天就去亚马逊图书购物网上买了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李泽厚的《美的历程》等5本书。虽然我知道我不可能完全读懂这些著作,但是我想经过这些著作的熏陶,或多或少都能让我有开阔的眼界和美的感受。在此,我将对李泽厚的《美的历程》作一次读书报告,做一次美的历程。

二、作者简介

李泽厚,著名哲学家,湖南长沙宁乡县道林人,生于1930年6月,曾就读 于宁乡四中,湖南省第一师范,1954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3年当选为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1998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学院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他以重实践、尚“人化”的“客观性与社会化想统一”的美学观卓越成家,奠定了其在美学界的重要地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威斯康辛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和哲学、美学研究。著有《美的历程》、《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美学论集》、《论语今读》、《世纪新梦》等著作。

三、内容摘要

《美的历程》是一本广义的中国美学史著作,再现了一段惊人的历史,是一部真美的历程。《美的历程》从宏观鸟瞰角度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其中提出了诸如原始远古艺术的“龙飞凤舞”,殷周青铜艺术的“狞厉的美”,先秦理性精神的“儒道互补”,楚辞、汉赋、汉画像石之“浪漫主义”,“人的觉醒”的魏晋风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元山水绘画以及诗、词、曲各具审美三品类,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由浪漫感伤而现实之变迁等等重要观念,多发前人之所未发[1]。本书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凝聚了作者李泽厚先生多年研究。他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如斯感性,如斯亲切 [2] 。

四、阅读过程

(一)本书创新之处

1.结构上大章节套小章节,使全书框架分明,思路清晰,有利于读者从宏观的角度把握阅读本书。如第二章青铜饕餮围绕狞厉的美、线的艺术、解体和解放对青铜艺术进行了步步深入的讲解,又讲了随着青铜器的发展,汉字的发展也加快了步伐,终于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线的艺术——书法。

2.内容上描述了从远古艺术到殷周青铜艺术,再到先秦理性精神,接着是楚辞、汉赋、汉画像石和魏晋风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和宋元山水绘画

以及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等各种艺术美。并且在书中作者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一些不太正确的科学的观点予以了指正。

3.形式上作者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法,插入了大量的珍藏图片,图文并茂,减少了读者在阅读上的枯燥乏味,是读者对美的理解和感受愈加深刻。并且穿插了众多神话故事、寓言故事和稀有的民间故事,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了解体会到更多遗落在民间的美。

(二)印象最深的部分

看后印象最深的部分是本书的第六章佛陀世容中的悲惨世界,里面讲述了割肉贸鸽、舍身饲虎等故事。割肉贸鸽故事即所谓“尸毗王本生”,也是我们通常在民间所流传的佛把自己的肉割下来给因饥饿而追逐小鸽的鹰,以换取小鸽的生命;舍身饲虎的故事更让人感到寒心,说的是“摩诃国有三位王子同行出游,在一座山岩下看见七只初生的小虎,围绕着奄奄欲毙的、饿瘦了的母虎。最小的王子发愿牺牲自己以救饿虎。他把两位哥哥催回去后,就投身虎口。但这虎竟没气力去吃他。他于是从自己身上刺出血来,又从高岩跳下,坠身虎旁。饿虎舔食王子流出的血后,恢复了气力,便把王子吃了,只剩下一堆骨头和毛发。当两位哥哥回来找他时,只看到这堆残骸和血渍,于是悲苦地告知国王父母,并在该处建立了一座宝塔。”[3]

而且书中也配有这两个故事的插画,让人看后发出无限的感伤和无奈,也让人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到底是什么,用一个生命去换另一个生命是否值得,在当时生活的人们更是如何看待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

或许追溯到当时人们生活的背景会比较好理解,当时的现实是:从东汉帝国的瓦解到李唐王朝的统一,四百年间尽管有短暂的和平和局部的安定,整个社

[4]会总的来说是长时期处在无休止的战祸、饥荒、疾疫、动乱之中。 统治者只

能借助宗教这种鸦片和麻药来蒙蔽麻痹百姓的心灵,而百姓也只能沉浸在这种虚幻幸福之中,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百姓对现实苦难的抗议和逃避,他们也只能把这些美好的愿望以及悲伤寄托在宗教的神佛之中,期待下一世的轮回。如果要说这样的宗教佛陀艺术是美的,那也是一种残酷美、一种凄惨美、一种心寒美。

(三)本书的评价和观感

对本书的评价我想已经有有很多了,如南方周末《三十而立》特刊将李泽厚《美的历程》列为改革开放30年思想界十大作品之一。评价如下:

以实践哲学为基础,以黑格尔的“三段论”式为叙述方式,融合“有意味的形式”和“集体无意识”等现代西方观点和方法,对中国古典文艺进行宏观描述和美学评论,重在艺术形式与风格的历史/心里内涵。尽管该书受到一些专门史家的挑剔,但在1980年代初的背景下,该书因其自觉告别了经济决定论和阶级论的解释模式、重建古中国的文化/心理结构而具有广泛的思想文化意义,在当代美学中影响深远。

而我个人觉得本书就像是美学上的《中华上下五千年》,讲述了我国美学历程的发展,不愧是“美的历程”。一开始看这本书时感觉障碍重重,或许是因为本书的开篇讲的是远古时期的美学艺术,因为那个时候距离我们现在生活的时间真的太遥远了,我们对远古时期知道的历史知识不够完整和清晰。但是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手中的书不断翻页,美的感受在我的心里也就越来越清晰了,因为我接触到了先秦时期的儒道、赋比兴以及在古代文学课程上所学的楚汉浪漫、魏晋风骨和唐诗宋词等。当我在一本新的书丛里看到原来所学的知识,并且这些知

识也愈发深刻、广泛时,我的内心就会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兴奋,因为我了解到了比原来书上更多的知识,我想这或许就是欲望得到了满足后的欣喜吧。

而我读完整本书后的感想就是我还想徜徉在美的历程中,感受美的瞬间,把美化为永恒的音符。并且我还想阅读关于美的其他著作,如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我想看完之后或许我又会有一种全新的感受吧。

(四)书中不足之处:

1.本书引用了大量的文言文,而且古今字较多,在阅读理解上会对读者造成众多障碍。

2.本书的专业术语也较多,尤其是远古时期的历史知识部分,读起来比较难以理解,应该多举一些通俗化的例子,能够让更多的读者读懂。

参考文献:

[1] 李泽厚《美的历程》封2(修订插图本),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2001年3月第一版,2009年5月第7次印刷。

[2] 李泽厚《美的历程》封3(修订插图本),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2001年3月第一版,2009年5月第7次印刷。

[3] 李泽厚《美的历程》第六章佛陀世容中的悲惨世界,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2001年3月第一版,2009年5月第7次印刷。


相关文章

  • 艺术与生活的结晶(析[简·爱])读书报告
  • 生活与艺术的结晶 --从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看<简·爱>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2000011031 纪燕妆 内容提要:艺术是反映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东西.艺术美是艺术带给人们的 感官乃至心灵的一种美的享受.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 ...查看


  • [童年]读书报告
  • 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作品通过对阿廖沙童年经历的描写从侧面也暴露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残酷. <童年>记叙了阿廖沙成长.生活的历程,描写了那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阿廖沙四岁时,父亲 ...查看


  • 数学读书报告怎么写
  • 数学建模读书报告 ------读<数学中的美>(吴振奎.吴旻 著) 五月中旬我阅读了吴振奎.吴旻两位先生所著的<数学中的美>一书,书中从简洁.和 谐.奇异三个方面记述了数学的各个分支中的美.书中包含了从初等数学到高等 ...查看


  • 我的人生我的课
  • 阅读,充实人生 --<我的人生我的课>观后感 如何充实自己?阅读.谁阅读了,谁的世界就会变得辽阔.这是纪录片<我的人生我的课>中一位中学教师马小平在语文课堂上告诉学生的.在他的课堂上,他让学生看电影,听音乐,欣赏诗歌 ...查看


  • 中国山水园林发展历程分析
  • 工程技术2007N O . 35Sc i e nc e an d Tec hno l o gy I nn ov at i on H er al d 科技创新导报 中国山水园林发展历程分析 王娟 (中州大学450000) 摘要:简要叙述了中国 ...查看


  • 教学方式的变革
  • 教学方式的变革 --赴淄博"小学语文翻转课堂与微课程开发研讨会"学习汇报 济宁高新区第三小学 许树雷 老师们: 大家好! 我在11月15.16日赴淄博参加了"小学语文翻转课堂与微课程研讨会"的学习,在 ...查看


  •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
  • <美学散步>之读书笔记 任何一个爱美的中国人,任何一个热爱中国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书--<美学散步>. 在现代中国美学史上,有两位泰山北斗式的人物,朱光潜与宗白华.两人年岁相仿,是同时代人,都是学贯中西.造诣极高的 ...查看


  • 中国人一生要读的60本书
  • 中国人一生要读的60本书 生活里没有书,就好像没有阳光.在此贴上自己最喜欢的读书计划,提醒自己趁有时间多读点书.试想如果此生错过了这些传世经典,那岂不是一旷世遗憾,可不想以后空悲切啊. 60本书涵盖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社会学.成功学.文 ...查看


  • 人文社科类
  • 人文社科类2009.8 <七十年代> 北岛,李陀主编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7 定价:42.00 <宽心――星云大师的人 生幸福课> 星云大师 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6 定价:28.00 <第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