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质量管理管理制度

程序文件

宁夏农垦贺兰山生物肥料有限责任公司

目 录

一、企业质量管理制度 -------------------------------------------------------- 1

二、文件控制程序 -------------------------------------------------------------- 4

三、管理评审程序 ------------------------------------------------------------ 10

四、员工能力、意识和培训控制程序 ------------------------------------ 14

五、采购控制程序 ------------------------------------------------------------ 16

六、工艺管理 ------------------------------------------------------------------ 19

七、产品质量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 22

八、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 24

九、质量审核控制程序 ------------------------------------------------------ 29

十、产品标识 ------------------------------------------------------------------ 34 十一、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 38 十二、产品销售过程控制程序 --------------------------------------------- 41 十三、记录控制程序 --------------------------------------------------------- 47 十四、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 51 十五、安全防护 --------------------------------------------------------------- 55

一、企业质量管理制度

全面质量管理在总经理的直接领导下,由生产厂经理负责全厂的质量管理工作。

1组织机构设置

1.1贯彻执行国家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拟制本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长期规划与近期计划,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及市场调查,参与拟制企业方针。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计划落实,措施具体。

1.2 对企业方针与全面质量管理计划制度的贯彻实施,以及各部门车间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协调和考核。做到:检查经常,协调及时,措施落实,考核准确,有奖有罚。

1.3组织管理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和评审、奖励。做到:活动正常,办法妥当,深入持久,效果明显。

1.4组织、指导从新产品研制设计、生产制造、辅助使用、服务等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完善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做到:全厂各部门参加质量管理,组成严密的协调和高效的纵横交织的质量管理网,使产品质量得到可靠的保证。

1.5负责收集汇总分析传递和上报全厂质量信息。做到:路线清楚,脉络分明,数据准确,传递迅速,反馈及时,效果明显。

1.7负责对各种型号产品的质量分析,并及时反馈检查落实,做到:有数据、有分析、信息准确,反馈迅速。

1.8负责对新产品方向性,技术经济先进性的验证和监督,对各过程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及检验制度实行监督。并参与新产品和老产品改型的鉴定。

1.9负责对全厂以及各级质量责任制为核心的质量保证体系实行监督和检查,做到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稽核有根据,抓住要领要害,有事实,有观点。有万法,有说服力,有明显效果。

2 管理职责

2.1有权调查研究综合分析提出企业方针供总经理参考。

2.2有权拟制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长期和近期计划,拟订全面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代表总经理对全厂质量管理体系实行监督、检查与保证实施。

2.3有权对全厂新老产品的方向性、战略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进行监督、检查。

2.4有权协调全厂质量管理中的纠纷,并有权进行仲裁,有权对各车间部门上报质量数据进行审查核对,并提出奖惩建议。

3 责任

3.1对拟制的企业方针、工作计划、各种规章制度的正确性、合理性及科学性负责。

3.2对质量保证体系实行监督、检查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3.3对发布或上报的质量数据的正确性、及时性负责。

3.4对因质量管理未能届时监督、协调,造成质量事故负责。

二、文件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控制和管理,确保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场所都能得到有效文件版本。妥善保管文件,防止丢失、损坏,杜绝误用失效、作废的文件。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文件的控制。

3 引用文件

4 职责

4.1 管理者代表组织各专业人员负责《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工作。

4.2 管理者代表负责《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审核。

4.3 总经理负责《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批准、发布。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有关三级文件的编写工作,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批。

4.4 综合办公室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打印、校对、装订、编号和标识工作,并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发放、收回、作废、销毁和归档以及日常控制和管理工作。

4.5 文件的具体使用者应负责保存现行版本文件,并提出修改意见。 5 工作程序

5.1 本公司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以下分类:

5.1.1 A层文件:质量手册。

5.1.2 B层文件:程序文件。

5.1.3 C层文件:三级文件(包括记录、标准化表格、作业指导书、质量计划、质量管理制度、外来文件等)。

5.2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审核和批准。

5.2.1 《质量手册》由公司组织各专业人员起草编写,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并以《批准令》的形式颁布实施。

5.2.2 《程序文件》由公司组织各专业人员起草编写、审查,管理者代表审核批准。

5.2.3 三级文件的编写和审批程序

a)质量管理制度由各部门领导组织人员起草编写,部门领导审核,管理者代表审批,报综合办公室备案下发实施。

b)记录随相应文件一同审批,报综合办公室备案。

5.3 文件的打印、装订。

5.3.1 公司的文件由综合办公室负责打印、校对,并印刷成册,出版形成统一采用A4纸的幅面。当图样、表格等有关格式不宜扩大或缩小时,该页可用其他适当的幅面尺寸。

5.3.2 文件的装订方法: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均装订成册或单行本。

5.4 文件的编号

5.4.1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的编号方法按附录规定进行编号。

5.4.2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编号

a)已有编号的文件采用原编号,并在文件的右上方空白处盖“外来文

件”印章。

b)对没有编号的文件,按上述三类文件编号方法进行编号,并加盖“外来文件”印章。

c)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仍以原编码代号为准,并加盖“外来文件”印章。

5.5 外来文件(包括顾客提供的图纸)的管理程序

5.5.1 对于外来文件,应交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审查,必要时由综合办公室按5.4条款的有关规定进行编号,向有关职能部门颁布,并填好《发文登记表》和归档立案工作,负责日常管理和控制工作。

5.5.2 需购买用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国家、行业标准等文件,经总经理批准后购买,按规定手续发放给使用者,并做好记录及文件归档立卷等工作。

5.6 文件的盖章和登记下发

5.6.1 文件的盖章或标识

a)受控编号的标识:以三位数字表示。

b)版本和修改状态的标识:按版次的先后顺序及修改次数,以“A、B……/0.1.2……”表示。

c)持有者的标识:综合办公室根据发放对象在文件或资料的封面指定样上标明持有者的名称或姓名。

d)受控状态标识:综合办公室发放经批准颁布实施的文件,若为受控文件,加盖红色“受控”印章;若为非受控版本,则盖上蓝色“非受控”章。

5.6.2 文件的发放手续

综合办公室按《文件审批表》规定的对象进行发放,发放时应在《文件发放、收回登记表》所要求栏目上详细记录发放情况,并由持有者在《文件发放、收回登记表》上签收。

5.7 文件的修改:文件的修改包括换版、更版、补充,由综合办公室负责。

5.7.1 文件的持有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内容不适用时,由持有者提供更改申请,并填写《文件更改申请表》送交综合办公室。

5.7.2 当质量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时,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对文件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文件的更新,并再次批准。

5.7.3 文件更改的审批,应由原审批人进行,当原审批人不在职时,可由接替其岗位的人员审批,但其应获得审批所需要的有关背景资料。

5.7.4 文件持有者接到《文件更改通知单》时,应在《文件发放、收回登记表》上签收。

5.7.5 《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采用换页变更的方法,其他文件如果修改内容不多,则在需更改的地方划两杠,然后在上方写下正确的。修改时也要经原审批人批准,填写《文件更改申请单》送交综合办公室,由其下发《文件更改通知单》,并由持有者签收。

5.7.6 文件经过多次更改或需修改内容超过原文的三分之一时,应由公司组织专业人员修订换版,由综合办公室在原《文件更改申请单》上注明,报管理者代表审批。综合办公室填写《文件收回通知单》,

按通知要求将旧版文件收回。

5.7.7 有关工艺、技术、程序的重要文件,应经必要的验证后由原批准者审批。

5.8 文件的作废、销毁

5.8.1 综合办公室对已修订换版收回的受控版本的文件应加盖“作废”印章,并填写《文件作废销毁清单》,经原文件批准人批准后交综合办公室按清单进行销毁。

5.8.2 综合办公室存档的文件,应加盖“作废”印章,以免误用。

5.9 文件的复制

任何部门未经许可不准私自复印、拷贝文件,需要复制文件时,应向综合办公室提出申请,经原文件批准人核准后方可复制。复制的文件应加盖“受控”印章,以便受本程序文件控制。

5.10 文件的归档和日常管理

5.10.1 所有质量管理体系底稿由综合办公室存档保管,并加盖“存档”印章。

5.10.2 文件使用者不得丢失使用文件,如有丢失,应报原文件批准人批准,到综合办公室重新办理领用手续。

5.10.3 综合办公室详细记录文件的分发、收回、借阅、修改情况,认真按《文件发放、收回登记表》和《文件借阅登记表》的有关规定办理。

5.10.4 文件的借阅统一由综合办公室办理有关手续,受控的非存档文件一律不得借阅。具有保密要求的,经原批准人同意方可借阅,并须在

规定的区域和时间内查阅。

5.10.5 任何文件持有者不得私自外借文件,如因外借文件造成不良影响的,应追究当事人责任。

5.10.6 综合办公室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目录,以便检索。 5.10.7 存档文件的管理由档案员按《档案管理制度》实行。 6 记录 《收文登记表》 《文件审批表》

《文件发放、收回登记表》 《文件更改申请表》 《文件更改通知单》 《文件购买申请表》 《文件借阅登记表》

三、管理评审程序

1 目的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能持续地满足规定要求,使本公司的质量管理上一个新台阶,依据《掺混肥料》GB 21633-2008标准,并结合公司《质量手册》、《质量管理体系管理文件》、《程序控制文件》的要求编制《质量管理手册》,并寻求质量改进的机会,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管理者对生产、销售体系的评审。 3 职责

3.1 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活动;

3.2 管理者代表协助总经理做好管理评审的组织与准备工作;负责向总经理报告生产销售体系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编写相应的管理评审报告;

3.3 各相关部门负责准备、提供与本部门工作有关的评审所需资料,并负责实施管理评审中提出的相关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4 工作程序 4.1 评审次数

4.1.1 公司通常计划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管理评审,必要时可适当增加评审次数;

4.1.2 当遇下列影响质量体系运行适宜性的情况时,由公司总经理决定增加管理评审的次数:

a)市场需求和经营格局发生了重大变更;

b)公司组织机构进行了重大的调整;

c)国家有关生产销售政策和法令、法规进行了重大修改; d)出现严重的生产销售问题和顾客投诉现象; e)质量审核中发现严重不合格时。 4.2 评审人员

4.2.1 管理评审由公司总经理负责组织,管理者代表协助。 4.2.2 参加评审的人员通常为:公司的总经理和各部门经理; 4.2.3 根据实际情况,必要时由总经理决定是否需要增加管理评审的人员。

4.3 管理评审输入

管理评审输入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当前的业绩和改进的建议:

a) 审核结果,包括内部审核、第二方和第三方体系审核等结果; b) 顾客的反馈,包括满意程度的测量结果及与顾客沟通的结果等; c) 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以及环境绩效;

d) 改进、预防的纠正措施的状况,包括对内部审核和日常发现的不合格项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及其有效性的监控结果; e) 以往管理评审跟踪措施的实施及有效性;

f) 能影响生产销售管理体系的各种变化,如法律法规的变化、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等; g)改进的建议。 4.4 评审准备

4.4.1 综合办公室负责以《内部联络单》的形式,将评审会议的日期、地点、出席人员等事项于会议召开前一周通知各部门。

4.4.2管理者代表负责根据评审输入的要求,组织评审资料的收集,准备必要的文件。 4.5 评审实施

4.5.1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会议,各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对评审输入做出评价,对于存在或潜在的不合格项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确定责任人和整改时间,并做好《会议记录》;

4.5.2 总经理根据评审情况作出相应评定意见(包括进一步调查、验证等);

4.5.3 综合办公室负责作好管理评审记录,并予以保存。 4.6 管理评审输出

4.6.1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以下方面有关的决定和措施:

a) 生产销售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改进,包括对质量方针、环境政策,质量环境目标、组织机构等方面的评价;

b) 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对现有产品符合要求的评价; c) 资源需求等。

4.6.2 会议结束后,由管理者代表根据管理评审输出的要求进行总结,编写《管理评审报告》,总经理批准后,发放给相应部门或人员,按《文件管理程序》的规定进行控制。 4.7 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和验证

4.7.1 管理者代表根据管理评审结果填写《纠正预防措施单》要求相

关部门进行质量改进。

4.7.2 管理者代表做好管理评审后改进措施的检查、督促和验证工作;并负责保存与管理评审有关的记录;

4.7.3 所采取的整改措施涉及到质量体系文件内容的更改,应按《文件管理程序》的有关规定执行,确保应用文件的统一、完整和有效实施。

四、员工能力、意识和培训控制程序

1 目的

此文件确立本公司与职员的能力、意识及培训相关的要求与活动。 2 范围

此文件适用于公司内之职员及员工。 3 定义

3.1 入职培训:一般由综合办公室对新加入本公司员工进行之培训,内容包括公司之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公司纪律,公司概况、ISO9001:2008基础知识,5S基础知识、《产品质量手册》。

3.2 在职培训(又称岗位培训):一般由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针对该工作岗位选择不同部门经理对新员工/调职员工进行现场培训。总经理应根据该工作岗位工作指导(如需要加上有关之培训指导) 及实际工作经验或技巧进行现场培训。

3.3 入职要求:在岗位职责中列出有关职位入职要求。 4 权责

4.1 综合办公室:

4.1.1 制定本公司之能力、意识、培训控制程序,确定公司在职员工及待入职员工所需的能力意识培训要求。 4.1.2 制定本公司之年度培训计划。 4.1.3 协调有关之内部及外部培训。 4.1.4 保留有关之培训记录及统一存档。

4.1.5 制定本公司岗位之入职要求。

4.1.6 执行有关之入职培训,培训一般为一星期,如因特殊情况,综合办公室主任可加长培训期。 4.1.7 制定本公司之绩效考核制度

4.1.8 需确保执行内部质量审核组员经过相关培训 (内部质量审核员培训或外部相关培训) 4.2 生产课:

4.2.1 如需要时,制定相关之能力、意识、培训指引,确认相关岗位人员所必须具备之能力、意识要求。

4.2.2 针对员工之工作岗位,根据相关工作指导或培训指导进行在职培训。

4.2.3 生产员工培训期一般为一星期,如因特殊情况,综合办公室主任可加长培训期。

4.2.4 生产发展部经理应监察在职培训中员工表现及其生产产品或半成品。

4.2.5 如培训合格后,应填妥相关之培训记录并由综合办公室统一存档。

4.2.6 如培训不合格,生产发展部经理或综合办公室主任应决定是否放弃,再培训或转职再培训。

4.2.7 当生产员工调职至新工作岗位时,综合办公室主任须安排员工再培训。

4.2.8 须确保员工符合指明职位入职要求。

五、采购控制程序

1 目的

本程序旨对于采购过程及供方进行控制, 以期在买卖双方维持良好关系下, 长期确保所需要原物料等, 以合理价格且适时、适质、适量提供本公司所需, 以达成生产目标;确保原、辅材料质量能符合公司要求标准,供应商具有保证生产关键材料满足要求的能力。其交期与数量有效配合生产的需求;确保公司内部采购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的所有的采购过程和外包过程,以及过程作业中涉及有关的部门与个人。 3 职责

3.1 比价采购小组负责组织对供货商的评价、选择和日常管理,订订购合约和采购的组织实施及供货商相关文件的收集归档。

3.2 生产发展部负责对于原材料进行验收和质量控制,参与供应商的日常管理和年度评估。

3.3 生产发展部发展和办公室负责编制采购清单及必需的有关技术资料及明细要求。

3.4 生产发展部负责采购产品之样品试样认可及技术支持。 3.5 仓管负责采购物资存贮和领发。

3.6 财务管理部经理负责申购单、供货商信息、采购议价数据及订购

单的审批。 4采购作业程序:

5评价方法

适用时可采用以下方法:

a.本公司内部进行产生产发展部测并试用 b.供方能力/质量管理体系评价

c.提供相应的证书或检测报告或相关的供方自行检验记录 d. 价格、交货时间及协调性确认

e.了解其他本公司使用同类物资的经验,评定是否符合我本公司的使用要求 6 附表

六、工艺管理

1 目的

1.1工艺工作贯穿于公司生产的全过程,是保证产品质量、发展生产、降低消耗、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好地发挥工艺工作的作用、增强公司应变能力,公司必须加强工艺管理。

1.2工艺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应用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对各项工艺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使之按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协调有效地进行。

1.3为保证并提高产品质量,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使生产工艺不断完善,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2.1本标准规定了公司工艺管理的基本任务、工艺工作内容及公司各有关部门的工艺管理职能。

2.2本制度适用于全公司生产工艺的管理。

3引用文件

GB/T 15496 -2003 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

GB/T 15497 -2003 企业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 Q/YJM B G005—2010 《标准化管理标准》

4职责

4.1 生产部们负责工艺管理文件的制定,组织实施。加强工艺技术的指导和工艺纪律的监督检查,搞好工序质量控制。

4.2 生产部门负责原辅材料、半成品及最终产品的检验;提供产品质

量的国家级内控标准,对过程控制进行检查监督。

4.3 生产部门负责生产工艺方案的执行,按工艺文件要求均衡地安排生产;按生产需要配备各类生产人员,保证定人、定机、定工种的实现;必须按产品工艺规程和有关标准进行生产,严格执行现场工艺纪律。并应保证工艺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在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根据程序及时上报,并对分厂的工序质量负责。

5工作程序

5.1 工艺方案的制定落实

5.1.1 生产部配合有关部门根据原料情况和生产工艺情况制定相应的工艺方案。方案由生产部审核签发并制定详细计划来监督落实。根据生产工艺方案制定相应的检查和试验方法及标准。

5.1.2生产部负责方案的调研、过程跟踪及反馈后修订。

5.2 工艺指标和工艺参数制定落实程序

5.2.1 生产部根据产品主要原辅料的参数和工艺方案,制定工艺指标和工艺参数。

5.2.2 工艺指标和工艺参数由生产部经理审核并监督落实。

5.2.3 生产部负责提供各项计量、检验和试验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5.3 工艺指标整改程序

5.3.1 生产过程中,因原辅料或设备等原因导致工艺条件发生变化,不能正常执行,或遇特殊情况变更指标时,应经质量监督部确认、修订后方可变更。

5.3.2 当工艺指标超出控制范围时,操作人员应填写不合格纪录并采取相应措施调整操作,由工艺技术人员、生产部副经理实施并验证结果。

5.3.3 当工艺指标连续出现不合格时,操作员应及时向生产部副经理报告并采取措施,未得到有效控制或没有明显改观时,应找出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并报生产部备案。

6检查与考核

工艺管理工作由生产部负责检查、监督。考核工作由生产部根据工艺管理制度考核细则及各岗位规范考核。

七、产品质量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1 目的

此文件确立本公司对所有检验与试验之程序,以确保产品质量能得到有效提升,并能满足客户的品质、环保要求及有关 法规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物料、半成品、成品、生产设施及任何有客户提供之产品、物料及设施。

3 定义

3.1 IQC: 进料品质控制

3.2 IPQC: 制程品质控制

3.3 QA: 出货品质控制

4 权责

4.1 仓库

4.1.1 负责核对送货之订单号、品号、规格、数量、包装、标示等。

4.1.2 负责定期提供仓库过期料品清单。

4.2 IQC

4.2.1 负责所有采购进料、外包制品及客供品的检验及试验。

4.2.2 负责库存之原物料的周期巡检。

4.3 IPQC

负责从投产开始到产品最后完成之间的制程检验与试验控制。

4.4 QA

4.4.1负责成品入库前的最终检验与试验。

4.4.2负责产品出货前的检验与试验。

4.4.3负责库存之成品的周期巡检。

5 内容

5.1 IQC

5.1.1程序

仓管人员接收供应商送货后,应放臵于待验区,并核对“来料收验入库报告”及送货之订单号、品号、材料批号、规格、数量、包装、标示以及绿底黑字的GP标签等,确认无误后,将“来料收验入库报告”,交IQC人员,通知检验。

b. IQC人员接获“来料收验入库报告”后,至待验区进行抽样、检验。

5.1.2库存原材料之巡检

IQC人员应根据仓库定期提供之库存过期原物料清单(一般库存期超过6个月均为过期之物料,特殊物料依据仓库作业规范为准),及时对清单之物料进行重检,并将结果记录于“来料收验入库报告”,并注明为库存过期物料。

八、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1 目的

保证生产过程按规定程序和方法进行,以确保产品符合规定要求。

2 范围

此文件适用于本公司内的生产过程。

3 定义

过程是指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的活动。 4 相关文件

4.1 生产设备操作指导书

4.2 纠正及预防措施程序

4.3产品零件表

4.4工序作业指导书

4.5产品工艺流程图

5 职责

5.1 产品研发部负责提供工艺文件及标准,并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2 生产发展部经理负责生产过程控制。

5.3 质检部负责产品检验并统筹产品改善。

6 相关记录

6.1 生产计划明细单

6.2 出货排程

6.3 出库单

6.4 车间产量日报表

6.5 产品检验日报表

6.6 最终检验报告书

6.7 不合格品处理单

6.8 入库单

6.9 退料单

6.10 补料申请单

6.11 订单

6.12 物料交接表

7 程序内容

7.1 产品研发部按生产过程需要,完善并提供“产品零件表”、“产品工艺流程”、“工序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性文件,以确保符合生产需要,同时并须跟进技术文件的控制工作。

7.2 生产过程控制

7.2.1生产车间接仓库员通知后按“生产计划明细单”及“出货排程”至仓库办理领料手续。

7.2.2生产车间相关人员安排好物料,生产设备,工具及人员,准备生产。

7.2.3生产车间相关人员按“生产计划明细单”及生产工艺之要求安排工人生产,技术人员并按相关设备操作指引调校工序所用设备。

7.2.4生产关键工序须随附产品工艺流程图。

7.2.5当生产出现异常情况,操作工人无法解决时应立即报告生产发展部副经理处理。

7.2.6生产车间副经理将完成产品生产数量记录在“生产日报表”上,送交生产发展部经理及各相关人员。

7.2.7生产车间的移交以在“物料交接表”签收为准。

7.3 质量控制

7.3.1产品投入正式生产前,其关键工序须由检验员进行检查,并将检测结果记录在“确认表”上,合格后,才能交付正式生产, 不合格则通知车间副经理改善。

7.3.2操作者自检

7.3.2.1操作工在生产过程中应检查物料是否合格,符合产品质量要求方可投入加工,并严格按技术要求规定进行操作,该工序完成后操作者应对经手加工的产品部件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品与不合格品分开放臵并识别。

7.3.3巡检

生产部副经理按相关检查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巡查,当发现不合格时,生产部副经理应填写“品检检验日报表”,并通知进行处理后跟进巡检不合格之结果,记录于该报表上。

7.3.4批检

7.3.4.1生产完成后由检验员按相关检查作业指导书进行检验,其结果记录在“品检检验日报表”上。

7.3.4.2批检合格之产品检验员则应在其“物料标签”上注明“合格”字样,不合格则标明“不合格”字样并通知车间综合办公室主任,由车间综合办公室主任安排返工,检验员必须进行复检及记录。

7.3.5成品检验

7.3.5.1车间将完成生产之成品放入成品待检区,通知质检科进行检验。

7.3.5.2检验员依据相关检查作业指导书、生产计划单对成品进行检查,结果记录在“最终检验报告书”上,并经质检科综合办公室主任审批后存档。

7.3.5.3检验合格,由检验员在检查产品上标识或盖章,经质检科综合办公室主任审批后通知车间入库。

7.3.5.4检验不合格,由检验员开出“不合格品处理单”后,经质检科综合办公室主任审批后,通知生产车间综合办公室主任安排操作工进行返工。

7.3.5.5返工后的成品需经检验员重新检验及记录,合格后方可入库,检验程序按本程序7.3.5.1-7.3.5.5进行。

7.4 不合格品的处理

处理方式及过程分别如下:

——让步接受:让步接受须经质检科综合办公室主任复核。 ——返工:对不良产品的再生产或重新生产产品

——选用:从不合格批中选出合格的(只限于生产急需时)

7.5 质量改善

7.5.1当出现下列情况时,检验员应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巡查中发现不合格,通知车间/个人及时改善,而仍未能改善时。

7.5.2“不合格品处理单”经质检科综合办公室主任确认后,召集相关部门进行原因分析,责任部门应给出改善措施及预计完成时间,

7.5.3质检科将跟踪效果记录于“不合格品处理单”,改善完成后交由质检科综合办公室主任审批存档。

7.5.4如对质量改善效果不满意,可按“纠正及预防措施程序”提出纠正要求。

7.6 入库

7.6.1经质检科检验合格的产品,由仓库填写“入库单”入库。

7.6.2车间多余物料的退仓,经质检科检验合格后,由车间填写“退料单” 入库。

7.6.3车间不合格物料须分类处理退仓,由车间填写“退料单”,注明是否换料或报废,经质检科检验员鉴定确认后,交车间退仓处理。

7.7补料

车间因生产损耗原因造成物料不够需补料时,需填写“补料申请单”,并注明订单号、材料名称、规格数量、补料原因,经副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九、质量审核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质量管理体系定期进行审核,以验证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并得到有效的实施保持和改进。

2 范围

适用于对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覆盖的区域活动和所有要求的内部审核。

3 职责

3.1 总经理批准年度内审计划

3.2 管理者代表审核年度内审计划,任命内审生产发展部经理,批准内审实施计划。

3.3 质检部编制年度内审计划,内审员对内审中不合格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跟踪、验证。

3.4 质检部负责内审计划、内审报告的印制分发和内审记录的保存。 4 工作程序

4.1 年度内审计划

4.1.1 质检部应根据拟审核的区域和活动的状况及其重要程度,结合以往的审核结果,策划全年内审方案,于每年12月底编制下年度的内审计划。

4.1.2 内审安排可以按滚动式或集中式进行,根据需要,可审核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全部要求和部门,也可以针对若干要求或部门进行专项审核,但全年的内审必须覆盖质量管理体系全部要求应不少于一

次。

4.1.3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由管理者代表任命审核生产发展部经理编制审核计划,及时组织内审。

a)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

b)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用户对某一问题连续投诉或同一用户连续进行多次投诉时。

c)法律法规、政策及其他外部要求的变更。

d)在接受第二、第三方审核之前。

e)在质量认证证书到期换证之前。

4.1.4 内审计划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由生产发展部发放至各部门。

4.1.5 内审计划的内容包括审核目的、范围、依据、方法、受审核部门和审核时间。

4.2 审核前准备

4.2.1 管理者代表任命内审生产发展部经理,批准内审组成员名单,内审员应经过相应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担任。必要时内审员可以外聘。

4.2.2 内审生产发展部经理策划内审方案并形成“内审实施计划”,送管理者代表批准,于实施审核前交生产发展部发放到受审部门和内审员。

4.2.3 受审部门对内审计划如有异议,应在内审实施前通知内审生产发展部经理。

4.2.4 内审生产发展部经理组织内审员编写“检查表”。

4.3 内审的实施

4.3.1 内审生产发展部经理主持首次会议,确认内审计划,介绍审核目的、范围、依据方式、组员和内审日程安排及其他有关事项。

4.3.2 首次会议由公司领导、内审组成员、各受审核部门的负责人参加。

4.3.3 审核生产发展部经理主持会议,并做好负责与会者的签到工作与会议记录,相关记录保存在生产发展部。

4.3.4 现场审核

a)内审应由与受审核部门无直接关系的内审员负责,内审员应公正并客观地对待受审部门及发现的问题。

b)内审组根据“检查表”对受审部门进行现场审核,详细记录质量体系运行效果及发现的不符合事实。

c)内审生产发展部经理应每天召开内审组内部交流会议,全面了解当日内审情况,核对“检查表”与不合格报告并签字。

4.4 审核报告

4.4.1 现场审核后由内审生产发展部经理召开审核组与受审核部门负责人沟通会议,依据审核结果、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确认不合格项。

4.4.2 审核组按不合格事实、责任部门填写“不合格项分布表”。

4.4.3 内审生产发展部经理在现场审核后内,编写“内部审核报告”,交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由生产发展部发放至相关部门。

4.4.4 内审报告内容为:

a)审核目的、范围方法和依据。

b)审核组成员,受审核代表名单。

c)审核计划实施情况。

d)不合格项分布情况分析。

e)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f)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符合性结论及今后应改进的建议。

4.5 末次会议

4.5.1 内审生产发展部经理宣布内审报告后,主持召开末次会议,重申审核目的,宣读不合格报告,提出纠正措施的要求及完成期限。

4.5.2 末次会议由公司领导、内审员及各受审核部门和责任部门的负责人参加。由总经理或管理者代表对内部审核活动做出评价和建议,审核组应负责做好会议签到和会议记录。

4.6 纠正措施

4.6.1 经确认后的不合格报告由生产发展部发放给相关部门,内审员应协助责任部门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纠正措施经内审员确认后实施。

4.6.2 对于无法在要求期限内实施完成的应制订纠正措施计划,经审核员确认后,由管理者代表批准实施。

4.6.3审核员负责对实施结果进行跟踪验证,并详细记录验证结果。

4.7 质检部收集并保存内审活动的所有记录,内审结果应提交作为下次管理评审输入。

5 相关文件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6 记录

《年度内审计划》

《内审实施计划》

《检查表》

《不合格项报告单》

《内审报告》

《不合格项分布表》

《会议记录》

《签到表》

十、产品标识

1 目的

为了进一步规范产品标识,引导企业正确地标注产品的标识,明示产品质量信息,保护企业、用户、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2 适用范围

本规定所称产品标识是指用于识别产品及其质量、数量、特征、特性和使用方法所做的各种表示的统称。产品标识可以用文字、符号、数字、图案以及其他说明物等表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销售的产品,其标识的标注,应当遵守本规定。

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产品标识的标注另有规定的,应当同时遵守其规定。

3产品标识内容

3.1 不同类型产品应该详细编写使用说明,此外,产品标识还应当标注在产品或者产品的销售包装上。产品销售包装应当标注产品名称、生产者名称;限期使用的产品,在产品或者产品的包装上还应当标注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有效日期。本规定的其它标识内容可以标注在产品的其他说明物上。

3.2 产品标识所用文字应当为规范中文。

可以同时使用汉语拼音或者外文,汉语拼音和外文应当小于相应中文。

产品标识使用的汉字、数字和字母,其字体高度不得小于1.8毫

米。

3.3 产品标识应当清晰、牢固,易于识别。

3.4 产品标识应当有产品名称。产品名称应当表明产品的真实属性,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产品名称有规定的,应当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名称;

(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产品名称没有规定的,应当使用不会引起用户、消费者误解和混淆的常用名称或者俗名;

(三)如标注“奇特名称”、“商标名称”时,应当在同一部位明显 标注本条(一)、(二)项规定的一个名称。

3.5 产品标识应当有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应当是依法登记注册的,能承担产品质量责任的生产者名称和地址。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下列规定相应予以标注:

(一)依法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集团公司或者其子公司,对其生产的产品,应当标注各自的名称、地址;

(二)依法不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集团公司的分公司或者集团公司的生产基地,对其生产的产品,可以标注集团公司和分公司或者生产基地的名称、地址,也可以仅标注集团公司的名称、地址;

(三)按照合同或者协议的约定相互协作,但又各自独立经营的企业,在其生产的产品上,应当标注各自的生产者名称、地址;

(四)受委托的企业为委托人加工产品,且不负责对外销售的,在该产品上应当标注委托人的名称和地址;

3.6 国内生产的合格产品应当附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3.7 国内生产并在国内销售的产品,应当标明企业所执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者经备案的企业标准的编号。

3.8 产品标识中使用的计量单位,应当是法定计量单位。

3.9 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应当标明有效的生产许可证标记和编号。

3.10根据产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产品的规格、等级、数量、净含量、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称和含量以及其他技术要求的,应当相应予以标明。

3.11第十六条 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应当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

3.12性能、结构及使用方法复杂、不易安装使用的产品,应当根据该产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规定,有详细的安装、维护及使用说明。

3.13 生产者标注的产品的产地应当是真实的。产品的产地应当按照行政区划的地域概念进行标注。

本规定所称产地,是指产品的最终制作地、加工地或者组装地。 产品形成后,又在异地进行辅助性加工的,应当按照本条第二款的规定确定产地。

法律、行政法规对产品产地的认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3.14 获得质量认证的产品,可以在认证有效期内生产的该种产品上标注认证标志。

3.15获得国家认可的名优称号或者名优标志的产品,可以标注名优称号或者名优标志。

标注名优称号或者名优标志时,应明确标明获得时间和有效期间。

3.16 产品标识标注的产品条码,应当是有效的产品条码。

3.17 生产者按照合同为用户特制的不直接用于销售的产品,其产品标识可以按照合同的要求标注。

3.18 销售者销售的商品的标识应当符合本办法的规定。

3.19 生产者、销售者不得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名称和地址;不得伪造产品的产地、生产日期和失效日期,不得伪造或者冒用生产许可证标志、产品条码和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以及其他质量证明。 4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十一、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不合格品进行识别和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采购物资、产品生产过程中及交付后发生的不合格品的控制。

3 职责和权限

3.1 综合办公室负责不合格品的识别,组织对不合格产品评审。

3.2 生产发展部负责对采购过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进行处理。

3.3 市场市场销售部门负责与消费者沟通。

4 程序

4.1 不合格品识别

4.1.1综合办公室负责不合格品的识别,具体执行《采购控制程序》和《过程和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当不合格品被检出时,挂红色不合格标志牌予以标识,并通知生产发展部将不合格品隔离堆放。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转移或使用。

4.1.2对于识别出的不合格品,综合办公室检验员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报告不合格特性及判定结果,交部门经理审批。

4.2 不合格品处臵

4.2.1不合格品的处臵方法由质量综合办公室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对产品最终质量的影响程度确定,并填入《不合格品处理单》。不合

格品的处臵方法有如下两种:

a) 返工;b) 让步;c) 报废;

4.2.2返工

由生产发展部制定处理措施,审批后实施。返工后的产品需重新检验。

返工产品:检验合格后签署合格结论。检验不合格仍按4.2条款进行处理。

4.2.3让步(包括降级使用)

适用于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放行和使用,不合格品的让步应不影响国家强制性的产品验收法规要求。

a) 使用部门提出让步使用申请,填写在《不合格品让步使用申请书》,交综合办公室审核。

b) 综合办公室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对产品最终质量的影响程度,做出是否同意让步使用的意见,签署在《不合格品让步使用申请书》中“审批”栏。

c) 同意让步使用的产品,应对产品作让步放行标识,以示与合格品的区别。

d) 当订单有要求时,让步使用必须征得消费者同意。

4.2.4报废

a) 对结论为报废的产品,由生产发展部填写《报废处理单》,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报废单作为补料的依据。

b) 综合办公室组织对报废产品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纠正措

施,确保不合格品不再重复发生。

4.2.5采购物资识别为不合格品,由采购人员执《不合格品处理单》办理退货手续。

4.2.6综合办公室跟踪检查和落实不合格品的处臵。

4.3 对于已向消费者交付后发现的不合格品,应采取与不合格的影响或潜在影响的程度相适应的措施,具体为:

a) 综合办公室和生产发展部共同评审不合格产生原因,并及时制定和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将不合格造成的影响降低至最低。

b) 市场市场销售部门及时组织消费者沟通和谅解,表达公司对不合格的重视和从根本消除不合格产生原因和满足消费者要求的决心。 5 相关文件

5.1 文件控制程序(EIQP-4.1)

5.2 采购控制程序(EIQP-4.2)

5.3 过程和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EIQP-8.4)

5.4 改进控制程序(EIQP-8.7)

6 记录表样

6.1 不合格品处理单(EIQR-8.5-1)(保存期:三年)

6.2 不合格品让步使用申请书(EIQR-8.5-2)(保存期:三年)

6.3 报废处理单 (EIQR-8.5-3)(保存期:三年)

十二、产品销售过程控制程序

1目的

通过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与评审,使其规定合理、明确,并形成文件,确保公司有能力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建立公司的监视系统,收集、分析消费者对公司是否满足要求的有关信息,并转化为具体措施,以确保顾客的期望和要求得到满足,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本程序实用于与销售的过程的控制及对外部顾客的监视和测量。 2职责

2.1市场销售部门负责组织有关部门(技术开发部、综合办公室、生产发展部等)对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与评审,并负责与顾客沟通。市场销售部门负责顾客满意的监视和测量的管理为顾客建立档案和进行满意程度的调查,收集有关数据和信息,汇总分析,与设定的基准比较,并将有关结果提供评审。

2.2综合办公室负责评审对新产品质量要求的保证能力。

2.3生产部门负责评审新产品开发的设计能力。

2.4生产部负责评审产品的生产能力和交货期。

2.5市场销售部门负责评审所需采购物质采购的能力和周期。

2.6总经理负责审批特殊合同的产品有关的要求评审。

2.7部门经理主持销售满意度的调查。

2.8 各有关部门负责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

3与消费者要求的有关程序

3.1产品要求分类

3.1.1特殊合同----针对订单中有新产品或采用新材料或新工艺的合同。

3.1.2常规合同----除特殊合同以外的合同。

3.2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3.2.1市场销售部门应及时了解顾客需求。

3.2.1.1市场销售部门随时或定期与顾客沟通。

沟通的方式包括书面问讯、传真、邮件、电话沟通及对消费者的现场指导。

沟通的内容包括产品信息、价格、交期、合同订单的处理及其修改、顾客反馈及抱怨。涉及技术方面的内容由生产部门与顾客直接沟通。

3.2.1.2明确顾客的订货要求。与产品有关的要求包括:

a)顾客规定的要求,包括对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要求。如产品质量要求、产品功能、性能、交货期、价格和支持性服务(如运输)等方面的要求;

b)顾客虽然没有明示,但规定的用途或已知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这是习惯上隐含的潜在要求,公司对此应作出承诺;

c)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d)本公司附加的要求

3.2.2市场销售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对合同进行评审。

3.3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

3.3.1评审时间应在向顾客做出提供产品的承诺之前(即合同签订前)

分级进行。以确保产品要求得到规定,且本公司有能力满足规定要求。

3.3.2评审时,应尽量满足顾客要求,同时充分考虑供、需双方的利益和义务。

3.3.3参加评审的人员应是负责或从事生产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在评审中应对合同的条款充分发表意见。

3.3.4评审的主要内容

a)与产品有关的要求是否都在合同里得到体现,质量要求、验收方法和保证条款与顾客的要求是否一致,以及双方履行合同所具备的条件(如生产设备能力、技术条件、交付期和原材料供应能力等)和承担的风险;

b)注意识别潜在要求,特别是那些技术复杂、不熟悉的特殊要求,应充分考虑生产难度、外协、外购周期等情况,确保按期交付;

c)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的要求,已经协商解决;

3.3.5常规合同的评审。由部门经理以签名盖章形式评审,由市场市场销售部门登记。

3.3.6特殊合同的评审,由部门经理组织,有关部门人员进行评审。评审后,市场销售部门填写“特殊合同评审报告”相应栏,报总经理审批。

3.3.7评审的结果应记录。评审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的解决,以及评审结果的实现的跟踪措施也应在《合同评审记录》上。

3.4对顾客口头的要求,应形成文件,加以评审并得到顾客的确认,以确保双方理解一致。

3.5合同评审通过后,市场销售部门应立即将合同有关条款分送到有关部门 ,按合同条款组织实施。

3.6合同的修订

3.6.1顾客或本公司提出修改要求时,客户需重新发给市场销售部门修改版的订单,订单修订后,经供需双方签字后,按原评审级别评审并签署后生效,原订单相应失效,并在合同登记表上注明。

3.6.2合同修订后,应及时将修改后的合同发放到相关部门。

3.7合同执行情况的检查,市场销售部门负责检查合同的执行情况,并将信息反馈给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领导及有关部门,确保合同正确履行。

3.8市场销售部门负责与顾客的沟通,根据需要将合同执行的进展情况反馈给顾客,确保按期交货。

4 对销售满意(或不满意)的监视和测量

4.1 收集的内容

A)相关产品的质量,交付和服务等方面消费者的反应;

B)顾客要求的变化,包括包装,标识及发货方式;

C)市场需求的变化;

D)服务效果及成本方面

4.2 收集的方式

A)市场销售部门每月向主要客户或主导产品的客户发送“顾客满意度评定表”书面征求顾客的意见。

B)收集顾客的投诉(书面的或口头的)。

C)消费者或市场的走访调研;

D)相关的市场,消协或媒体的报告。

4.3 调查结果的分析

4.3.1市场市场销售部门将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汇总填写《质量信息反馈卡》,统计计算,将顾客不满意的趋势和不满意的主要方面形成文件,并根据《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采取相应措施。

4.3.2 市场市场销售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对调查结果进行评估。

A) 把当年实际调查结果与当年的目标及往年的情况进行比较,得出相应的数据和信息,如投诉率,退货率等,动态分析公司总体质量情况。

B) 将数据和信息(即顾客满意程序)与行业内外的竞争对手或其他公司的水平相比较,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形成下期工作的目标文件。

4.4 顾客满意度的评价

4.4.1 管理者代表主持,相关部门参加,对调查结果进行评价,用以评价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当前的业绩,与顾客和市场需求的差距,在竞争中所处的位臵。

4.4.2 通过评审,识别和确认顾客明示的或隐含的需求和期望,并将这些需求和期望转化为公司的明确要求,制订改进措施并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得以实现。

4.4.3 根据顾客满意度的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品质部组织各相关部门

制订和实施纠正措施,并跟踪监督实施结果,为设定来年的目标提出建议和意见。

4.4.4 对顾客反映满意的方面,应对公司相关部门的工作给予肯定,并确保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保持。

5 相关文件

《合同法》

《质量法》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6记录

《合同登记表》

《客户电话、电传登记表》

《特殊合同评审表》

《合同评审记录单》

十三、记录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记录予以控制,以提供对产品、服务、过程和体系符合要求及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相关的所有质量记录。 3 定义

质量记录是指为了证明质量管理体系的要素运行的有效性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

4 职责

4.1 综合办公室负责组织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产生的质量记录样本的编制、审批、修订及日常检查考核工作,负责质量记录的保存、维护、借阅和日常管理工作。

4.2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质量记录的收集、临时保存及检查考核工作。

4.3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批准本部门编制的记录格式。

5 程序

5.1 质量记录的范围

5.1.1 与产品质量有关的记录,如顾客投诉记录等。

5.1.2 质量体系运行记录内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人员培训记录等。

5.1.3 来自供应商的质量记录等。

5.2 质量记录的存储形式

5.2.1书面文字

5.2.2电脑存档

5.3 质量记录的设计与标识

5.3.1质量记录的编写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5.3.2质量记录的格式要满足程序文件的要求,适用性强,可操作,易于识别和修改。

5.3.3质量记录由各归口综合办公室门根据《文件控制程序》对序号进行编号,填写在编号位臵。

5.3.4综合办公室要每年对全公司的质量记录样本汇总并组织编制成册,发至各部门并以模板方式存于指定目录下。综合办公室每月对全公司质量记录进行审查,统一归档存储质量记录。

5.4 质量记录填写和修改

5.4.1记录填写要准确、及时、内容完整、字迹清楚,不得随意涂改。如因某种原因不能填写的项目,应能说明理由,并将该项用单杠划去。各相关栏目负责人签名不允许空白。

5.4.2如因笔误或计算错误要修改原数据,不能采取涂抹的方式,而应采用单杠划去原数据,在其上方写上更改后的数据,并签上更改人的姓名和日期。

5.4.3如果由于程序文件或作业指导书的更改导致质量记录样本的更改,则更改过程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如果仅修改质量记录样本时,各部门将修改的样本报综合办公室,由综合办公室审核,公司最高管理者批准后,修改样本模板,并在下次发行质量记录样本手册时

质量管理管理制度

程序文件

宁夏农垦贺兰山生物肥料有限责任公司

目 录

一、企业质量管理制度 -------------------------------------------------------- 1

二、文件控制程序 -------------------------------------------------------------- 4

三、管理评审程序 ------------------------------------------------------------ 10

四、员工能力、意识和培训控制程序 ------------------------------------ 14

五、采购控制程序 ------------------------------------------------------------ 16

六、工艺管理 ------------------------------------------------------------------ 19

七、产品质量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 22

八、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 24

九、质量审核控制程序 ------------------------------------------------------ 29

十、产品标识 ------------------------------------------------------------------ 34 十一、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 38 十二、产品销售过程控制程序 --------------------------------------------- 41 十三、记录控制程序 --------------------------------------------------------- 47 十四、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 51 十五、安全防护 --------------------------------------------------------------- 55

一、企业质量管理制度

全面质量管理在总经理的直接领导下,由生产厂经理负责全厂的质量管理工作。

1组织机构设置

1.1贯彻执行国家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拟制本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长期规划与近期计划,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及市场调查,参与拟制企业方针。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计划落实,措施具体。

1.2 对企业方针与全面质量管理计划制度的贯彻实施,以及各部门车间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协调和考核。做到:检查经常,协调及时,措施落实,考核准确,有奖有罚。

1.3组织管理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和评审、奖励。做到:活动正常,办法妥当,深入持久,效果明显。

1.4组织、指导从新产品研制设计、生产制造、辅助使用、服务等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完善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做到:全厂各部门参加质量管理,组成严密的协调和高效的纵横交织的质量管理网,使产品质量得到可靠的保证。

1.5负责收集汇总分析传递和上报全厂质量信息。做到:路线清楚,脉络分明,数据准确,传递迅速,反馈及时,效果明显。

1.7负责对各种型号产品的质量分析,并及时反馈检查落实,做到:有数据、有分析、信息准确,反馈迅速。

1.8负责对新产品方向性,技术经济先进性的验证和监督,对各过程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及检验制度实行监督。并参与新产品和老产品改型的鉴定。

1.9负责对全厂以及各级质量责任制为核心的质量保证体系实行监督和检查,做到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稽核有根据,抓住要领要害,有事实,有观点。有万法,有说服力,有明显效果。

2 管理职责

2.1有权调查研究综合分析提出企业方针供总经理参考。

2.2有权拟制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长期和近期计划,拟订全面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代表总经理对全厂质量管理体系实行监督、检查与保证实施。

2.3有权对全厂新老产品的方向性、战略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进行监督、检查。

2.4有权协调全厂质量管理中的纠纷,并有权进行仲裁,有权对各车间部门上报质量数据进行审查核对,并提出奖惩建议。

3 责任

3.1对拟制的企业方针、工作计划、各种规章制度的正确性、合理性及科学性负责。

3.2对质量保证体系实行监督、检查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3.3对发布或上报的质量数据的正确性、及时性负责。

3.4对因质量管理未能届时监督、协调,造成质量事故负责。

二、文件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控制和管理,确保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场所都能得到有效文件版本。妥善保管文件,防止丢失、损坏,杜绝误用失效、作废的文件。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文件的控制。

3 引用文件

4 职责

4.1 管理者代表组织各专业人员负责《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工作。

4.2 管理者代表负责《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审核。

4.3 总经理负责《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批准、发布。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有关三级文件的编写工作,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批。

4.4 综合办公室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打印、校对、装订、编号和标识工作,并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发放、收回、作废、销毁和归档以及日常控制和管理工作。

4.5 文件的具体使用者应负责保存现行版本文件,并提出修改意见。 5 工作程序

5.1 本公司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以下分类:

5.1.1 A层文件:质量手册。

5.1.2 B层文件:程序文件。

5.1.3 C层文件:三级文件(包括记录、标准化表格、作业指导书、质量计划、质量管理制度、外来文件等)。

5.2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审核和批准。

5.2.1 《质量手册》由公司组织各专业人员起草编写,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并以《批准令》的形式颁布实施。

5.2.2 《程序文件》由公司组织各专业人员起草编写、审查,管理者代表审核批准。

5.2.3 三级文件的编写和审批程序

a)质量管理制度由各部门领导组织人员起草编写,部门领导审核,管理者代表审批,报综合办公室备案下发实施。

b)记录随相应文件一同审批,报综合办公室备案。

5.3 文件的打印、装订。

5.3.1 公司的文件由综合办公室负责打印、校对,并印刷成册,出版形成统一采用A4纸的幅面。当图样、表格等有关格式不宜扩大或缩小时,该页可用其他适当的幅面尺寸。

5.3.2 文件的装订方法: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均装订成册或单行本。

5.4 文件的编号

5.4.1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的编号方法按附录规定进行编号。

5.4.2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编号

a)已有编号的文件采用原编号,并在文件的右上方空白处盖“外来文

件”印章。

b)对没有编号的文件,按上述三类文件编号方法进行编号,并加盖“外来文件”印章。

c)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仍以原编码代号为准,并加盖“外来文件”印章。

5.5 外来文件(包括顾客提供的图纸)的管理程序

5.5.1 对于外来文件,应交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审查,必要时由综合办公室按5.4条款的有关规定进行编号,向有关职能部门颁布,并填好《发文登记表》和归档立案工作,负责日常管理和控制工作。

5.5.2 需购买用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国家、行业标准等文件,经总经理批准后购买,按规定手续发放给使用者,并做好记录及文件归档立卷等工作。

5.6 文件的盖章和登记下发

5.6.1 文件的盖章或标识

a)受控编号的标识:以三位数字表示。

b)版本和修改状态的标识:按版次的先后顺序及修改次数,以“A、B……/0.1.2……”表示。

c)持有者的标识:综合办公室根据发放对象在文件或资料的封面指定样上标明持有者的名称或姓名。

d)受控状态标识:综合办公室发放经批准颁布实施的文件,若为受控文件,加盖红色“受控”印章;若为非受控版本,则盖上蓝色“非受控”章。

5.6.2 文件的发放手续

综合办公室按《文件审批表》规定的对象进行发放,发放时应在《文件发放、收回登记表》所要求栏目上详细记录发放情况,并由持有者在《文件发放、收回登记表》上签收。

5.7 文件的修改:文件的修改包括换版、更版、补充,由综合办公室负责。

5.7.1 文件的持有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内容不适用时,由持有者提供更改申请,并填写《文件更改申请表》送交综合办公室。

5.7.2 当质量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时,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对文件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文件的更新,并再次批准。

5.7.3 文件更改的审批,应由原审批人进行,当原审批人不在职时,可由接替其岗位的人员审批,但其应获得审批所需要的有关背景资料。

5.7.4 文件持有者接到《文件更改通知单》时,应在《文件发放、收回登记表》上签收。

5.7.5 《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采用换页变更的方法,其他文件如果修改内容不多,则在需更改的地方划两杠,然后在上方写下正确的。修改时也要经原审批人批准,填写《文件更改申请单》送交综合办公室,由其下发《文件更改通知单》,并由持有者签收。

5.7.6 文件经过多次更改或需修改内容超过原文的三分之一时,应由公司组织专业人员修订换版,由综合办公室在原《文件更改申请单》上注明,报管理者代表审批。综合办公室填写《文件收回通知单》,

按通知要求将旧版文件收回。

5.7.7 有关工艺、技术、程序的重要文件,应经必要的验证后由原批准者审批。

5.8 文件的作废、销毁

5.8.1 综合办公室对已修订换版收回的受控版本的文件应加盖“作废”印章,并填写《文件作废销毁清单》,经原文件批准人批准后交综合办公室按清单进行销毁。

5.8.2 综合办公室存档的文件,应加盖“作废”印章,以免误用。

5.9 文件的复制

任何部门未经许可不准私自复印、拷贝文件,需要复制文件时,应向综合办公室提出申请,经原文件批准人核准后方可复制。复制的文件应加盖“受控”印章,以便受本程序文件控制。

5.10 文件的归档和日常管理

5.10.1 所有质量管理体系底稿由综合办公室存档保管,并加盖“存档”印章。

5.10.2 文件使用者不得丢失使用文件,如有丢失,应报原文件批准人批准,到综合办公室重新办理领用手续。

5.10.3 综合办公室详细记录文件的分发、收回、借阅、修改情况,认真按《文件发放、收回登记表》和《文件借阅登记表》的有关规定办理。

5.10.4 文件的借阅统一由综合办公室办理有关手续,受控的非存档文件一律不得借阅。具有保密要求的,经原批准人同意方可借阅,并须在

规定的区域和时间内查阅。

5.10.5 任何文件持有者不得私自外借文件,如因外借文件造成不良影响的,应追究当事人责任。

5.10.6 综合办公室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目录,以便检索。 5.10.7 存档文件的管理由档案员按《档案管理制度》实行。 6 记录 《收文登记表》 《文件审批表》

《文件发放、收回登记表》 《文件更改申请表》 《文件更改通知单》 《文件购买申请表》 《文件借阅登记表》

三、管理评审程序

1 目的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能持续地满足规定要求,使本公司的质量管理上一个新台阶,依据《掺混肥料》GB 21633-2008标准,并结合公司《质量手册》、《质量管理体系管理文件》、《程序控制文件》的要求编制《质量管理手册》,并寻求质量改进的机会,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管理者对生产、销售体系的评审。 3 职责

3.1 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活动;

3.2 管理者代表协助总经理做好管理评审的组织与准备工作;负责向总经理报告生产销售体系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编写相应的管理评审报告;

3.3 各相关部门负责准备、提供与本部门工作有关的评审所需资料,并负责实施管理评审中提出的相关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4 工作程序 4.1 评审次数

4.1.1 公司通常计划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管理评审,必要时可适当增加评审次数;

4.1.2 当遇下列影响质量体系运行适宜性的情况时,由公司总经理决定增加管理评审的次数:

a)市场需求和经营格局发生了重大变更;

b)公司组织机构进行了重大的调整;

c)国家有关生产销售政策和法令、法规进行了重大修改; d)出现严重的生产销售问题和顾客投诉现象; e)质量审核中发现严重不合格时。 4.2 评审人员

4.2.1 管理评审由公司总经理负责组织,管理者代表协助。 4.2.2 参加评审的人员通常为:公司的总经理和各部门经理; 4.2.3 根据实际情况,必要时由总经理决定是否需要增加管理评审的人员。

4.3 管理评审输入

管理评审输入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当前的业绩和改进的建议:

a) 审核结果,包括内部审核、第二方和第三方体系审核等结果; b) 顾客的反馈,包括满意程度的测量结果及与顾客沟通的结果等; c) 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以及环境绩效;

d) 改进、预防的纠正措施的状况,包括对内部审核和日常发现的不合格项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及其有效性的监控结果; e) 以往管理评审跟踪措施的实施及有效性;

f) 能影响生产销售管理体系的各种变化,如法律法规的变化、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等; g)改进的建议。 4.4 评审准备

4.4.1 综合办公室负责以《内部联络单》的形式,将评审会议的日期、地点、出席人员等事项于会议召开前一周通知各部门。

4.4.2管理者代表负责根据评审输入的要求,组织评审资料的收集,准备必要的文件。 4.5 评审实施

4.5.1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会议,各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对评审输入做出评价,对于存在或潜在的不合格项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确定责任人和整改时间,并做好《会议记录》;

4.5.2 总经理根据评审情况作出相应评定意见(包括进一步调查、验证等);

4.5.3 综合办公室负责作好管理评审记录,并予以保存。 4.6 管理评审输出

4.6.1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以下方面有关的决定和措施:

a) 生产销售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改进,包括对质量方针、环境政策,质量环境目标、组织机构等方面的评价;

b) 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对现有产品符合要求的评价; c) 资源需求等。

4.6.2 会议结束后,由管理者代表根据管理评审输出的要求进行总结,编写《管理评审报告》,总经理批准后,发放给相应部门或人员,按《文件管理程序》的规定进行控制。 4.7 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和验证

4.7.1 管理者代表根据管理评审结果填写《纠正预防措施单》要求相

关部门进行质量改进。

4.7.2 管理者代表做好管理评审后改进措施的检查、督促和验证工作;并负责保存与管理评审有关的记录;

4.7.3 所采取的整改措施涉及到质量体系文件内容的更改,应按《文件管理程序》的有关规定执行,确保应用文件的统一、完整和有效实施。

四、员工能力、意识和培训控制程序

1 目的

此文件确立本公司与职员的能力、意识及培训相关的要求与活动。 2 范围

此文件适用于公司内之职员及员工。 3 定义

3.1 入职培训:一般由综合办公室对新加入本公司员工进行之培训,内容包括公司之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公司纪律,公司概况、ISO9001:2008基础知识,5S基础知识、《产品质量手册》。

3.2 在职培训(又称岗位培训):一般由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针对该工作岗位选择不同部门经理对新员工/调职员工进行现场培训。总经理应根据该工作岗位工作指导(如需要加上有关之培训指导) 及实际工作经验或技巧进行现场培训。

3.3 入职要求:在岗位职责中列出有关职位入职要求。 4 权责

4.1 综合办公室:

4.1.1 制定本公司之能力、意识、培训控制程序,确定公司在职员工及待入职员工所需的能力意识培训要求。 4.1.2 制定本公司之年度培训计划。 4.1.3 协调有关之内部及外部培训。 4.1.4 保留有关之培训记录及统一存档。

4.1.5 制定本公司岗位之入职要求。

4.1.6 执行有关之入职培训,培训一般为一星期,如因特殊情况,综合办公室主任可加长培训期。 4.1.7 制定本公司之绩效考核制度

4.1.8 需确保执行内部质量审核组员经过相关培训 (内部质量审核员培训或外部相关培训) 4.2 生产课:

4.2.1 如需要时,制定相关之能力、意识、培训指引,确认相关岗位人员所必须具备之能力、意识要求。

4.2.2 针对员工之工作岗位,根据相关工作指导或培训指导进行在职培训。

4.2.3 生产员工培训期一般为一星期,如因特殊情况,综合办公室主任可加长培训期。

4.2.4 生产发展部经理应监察在职培训中员工表现及其生产产品或半成品。

4.2.5 如培训合格后,应填妥相关之培训记录并由综合办公室统一存档。

4.2.6 如培训不合格,生产发展部经理或综合办公室主任应决定是否放弃,再培训或转职再培训。

4.2.7 当生产员工调职至新工作岗位时,综合办公室主任须安排员工再培训。

4.2.8 须确保员工符合指明职位入职要求。

五、采购控制程序

1 目的

本程序旨对于采购过程及供方进行控制, 以期在买卖双方维持良好关系下, 长期确保所需要原物料等, 以合理价格且适时、适质、适量提供本公司所需, 以达成生产目标;确保原、辅材料质量能符合公司要求标准,供应商具有保证生产关键材料满足要求的能力。其交期与数量有效配合生产的需求;确保公司内部采购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的所有的采购过程和外包过程,以及过程作业中涉及有关的部门与个人。 3 职责

3.1 比价采购小组负责组织对供货商的评价、选择和日常管理,订订购合约和采购的组织实施及供货商相关文件的收集归档。

3.2 生产发展部负责对于原材料进行验收和质量控制,参与供应商的日常管理和年度评估。

3.3 生产发展部发展和办公室负责编制采购清单及必需的有关技术资料及明细要求。

3.4 生产发展部负责采购产品之样品试样认可及技术支持。 3.5 仓管负责采购物资存贮和领发。

3.6 财务管理部经理负责申购单、供货商信息、采购议价数据及订购

单的审批。 4采购作业程序:

5评价方法

适用时可采用以下方法:

a.本公司内部进行产生产发展部测并试用 b.供方能力/质量管理体系评价

c.提供相应的证书或检测报告或相关的供方自行检验记录 d. 价格、交货时间及协调性确认

e.了解其他本公司使用同类物资的经验,评定是否符合我本公司的使用要求 6 附表

六、工艺管理

1 目的

1.1工艺工作贯穿于公司生产的全过程,是保证产品质量、发展生产、降低消耗、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好地发挥工艺工作的作用、增强公司应变能力,公司必须加强工艺管理。

1.2工艺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应用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对各项工艺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使之按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协调有效地进行。

1.3为保证并提高产品质量,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使生产工艺不断完善,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2.1本标准规定了公司工艺管理的基本任务、工艺工作内容及公司各有关部门的工艺管理职能。

2.2本制度适用于全公司生产工艺的管理。

3引用文件

GB/T 15496 -2003 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

GB/T 15497 -2003 企业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 Q/YJM B G005—2010 《标准化管理标准》

4职责

4.1 生产部们负责工艺管理文件的制定,组织实施。加强工艺技术的指导和工艺纪律的监督检查,搞好工序质量控制。

4.2 生产部门负责原辅材料、半成品及最终产品的检验;提供产品质

量的国家级内控标准,对过程控制进行检查监督。

4.3 生产部门负责生产工艺方案的执行,按工艺文件要求均衡地安排生产;按生产需要配备各类生产人员,保证定人、定机、定工种的实现;必须按产品工艺规程和有关标准进行生产,严格执行现场工艺纪律。并应保证工艺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在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根据程序及时上报,并对分厂的工序质量负责。

5工作程序

5.1 工艺方案的制定落实

5.1.1 生产部配合有关部门根据原料情况和生产工艺情况制定相应的工艺方案。方案由生产部审核签发并制定详细计划来监督落实。根据生产工艺方案制定相应的检查和试验方法及标准。

5.1.2生产部负责方案的调研、过程跟踪及反馈后修订。

5.2 工艺指标和工艺参数制定落实程序

5.2.1 生产部根据产品主要原辅料的参数和工艺方案,制定工艺指标和工艺参数。

5.2.2 工艺指标和工艺参数由生产部经理审核并监督落实。

5.2.3 生产部负责提供各项计量、检验和试验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5.3 工艺指标整改程序

5.3.1 生产过程中,因原辅料或设备等原因导致工艺条件发生变化,不能正常执行,或遇特殊情况变更指标时,应经质量监督部确认、修订后方可变更。

5.3.2 当工艺指标超出控制范围时,操作人员应填写不合格纪录并采取相应措施调整操作,由工艺技术人员、生产部副经理实施并验证结果。

5.3.3 当工艺指标连续出现不合格时,操作员应及时向生产部副经理报告并采取措施,未得到有效控制或没有明显改观时,应找出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并报生产部备案。

6检查与考核

工艺管理工作由生产部负责检查、监督。考核工作由生产部根据工艺管理制度考核细则及各岗位规范考核。

七、产品质量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1 目的

此文件确立本公司对所有检验与试验之程序,以确保产品质量能得到有效提升,并能满足客户的品质、环保要求及有关 法规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物料、半成品、成品、生产设施及任何有客户提供之产品、物料及设施。

3 定义

3.1 IQC: 进料品质控制

3.2 IPQC: 制程品质控制

3.3 QA: 出货品质控制

4 权责

4.1 仓库

4.1.1 负责核对送货之订单号、品号、规格、数量、包装、标示等。

4.1.2 负责定期提供仓库过期料品清单。

4.2 IQC

4.2.1 负责所有采购进料、外包制品及客供品的检验及试验。

4.2.2 负责库存之原物料的周期巡检。

4.3 IPQC

负责从投产开始到产品最后完成之间的制程检验与试验控制。

4.4 QA

4.4.1负责成品入库前的最终检验与试验。

4.4.2负责产品出货前的检验与试验。

4.4.3负责库存之成品的周期巡检。

5 内容

5.1 IQC

5.1.1程序

仓管人员接收供应商送货后,应放臵于待验区,并核对“来料收验入库报告”及送货之订单号、品号、材料批号、规格、数量、包装、标示以及绿底黑字的GP标签等,确认无误后,将“来料收验入库报告”,交IQC人员,通知检验。

b. IQC人员接获“来料收验入库报告”后,至待验区进行抽样、检验。

5.1.2库存原材料之巡检

IQC人员应根据仓库定期提供之库存过期原物料清单(一般库存期超过6个月均为过期之物料,特殊物料依据仓库作业规范为准),及时对清单之物料进行重检,并将结果记录于“来料收验入库报告”,并注明为库存过期物料。

八、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1 目的

保证生产过程按规定程序和方法进行,以确保产品符合规定要求。

2 范围

此文件适用于本公司内的生产过程。

3 定义

过程是指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的活动。 4 相关文件

4.1 生产设备操作指导书

4.2 纠正及预防措施程序

4.3产品零件表

4.4工序作业指导书

4.5产品工艺流程图

5 职责

5.1 产品研发部负责提供工艺文件及标准,并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2 生产发展部经理负责生产过程控制。

5.3 质检部负责产品检验并统筹产品改善。

6 相关记录

6.1 生产计划明细单

6.2 出货排程

6.3 出库单

6.4 车间产量日报表

6.5 产品检验日报表

6.6 最终检验报告书

6.7 不合格品处理单

6.8 入库单

6.9 退料单

6.10 补料申请单

6.11 订单

6.12 物料交接表

7 程序内容

7.1 产品研发部按生产过程需要,完善并提供“产品零件表”、“产品工艺流程”、“工序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性文件,以确保符合生产需要,同时并须跟进技术文件的控制工作。

7.2 生产过程控制

7.2.1生产车间接仓库员通知后按“生产计划明细单”及“出货排程”至仓库办理领料手续。

7.2.2生产车间相关人员安排好物料,生产设备,工具及人员,准备生产。

7.2.3生产车间相关人员按“生产计划明细单”及生产工艺之要求安排工人生产,技术人员并按相关设备操作指引调校工序所用设备。

7.2.4生产关键工序须随附产品工艺流程图。

7.2.5当生产出现异常情况,操作工人无法解决时应立即报告生产发展部副经理处理。

7.2.6生产车间副经理将完成产品生产数量记录在“生产日报表”上,送交生产发展部经理及各相关人员。

7.2.7生产车间的移交以在“物料交接表”签收为准。

7.3 质量控制

7.3.1产品投入正式生产前,其关键工序须由检验员进行检查,并将检测结果记录在“确认表”上,合格后,才能交付正式生产, 不合格则通知车间副经理改善。

7.3.2操作者自检

7.3.2.1操作工在生产过程中应检查物料是否合格,符合产品质量要求方可投入加工,并严格按技术要求规定进行操作,该工序完成后操作者应对经手加工的产品部件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品与不合格品分开放臵并识别。

7.3.3巡检

生产部副经理按相关检查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巡查,当发现不合格时,生产部副经理应填写“品检检验日报表”,并通知进行处理后跟进巡检不合格之结果,记录于该报表上。

7.3.4批检

7.3.4.1生产完成后由检验员按相关检查作业指导书进行检验,其结果记录在“品检检验日报表”上。

7.3.4.2批检合格之产品检验员则应在其“物料标签”上注明“合格”字样,不合格则标明“不合格”字样并通知车间综合办公室主任,由车间综合办公室主任安排返工,检验员必须进行复检及记录。

7.3.5成品检验

7.3.5.1车间将完成生产之成品放入成品待检区,通知质检科进行检验。

7.3.5.2检验员依据相关检查作业指导书、生产计划单对成品进行检查,结果记录在“最终检验报告书”上,并经质检科综合办公室主任审批后存档。

7.3.5.3检验合格,由检验员在检查产品上标识或盖章,经质检科综合办公室主任审批后通知车间入库。

7.3.5.4检验不合格,由检验员开出“不合格品处理单”后,经质检科综合办公室主任审批后,通知生产车间综合办公室主任安排操作工进行返工。

7.3.5.5返工后的成品需经检验员重新检验及记录,合格后方可入库,检验程序按本程序7.3.5.1-7.3.5.5进行。

7.4 不合格品的处理

处理方式及过程分别如下:

——让步接受:让步接受须经质检科综合办公室主任复核。 ——返工:对不良产品的再生产或重新生产产品

——选用:从不合格批中选出合格的(只限于生产急需时)

7.5 质量改善

7.5.1当出现下列情况时,检验员应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巡查中发现不合格,通知车间/个人及时改善,而仍未能改善时。

7.5.2“不合格品处理单”经质检科综合办公室主任确认后,召集相关部门进行原因分析,责任部门应给出改善措施及预计完成时间,

7.5.3质检科将跟踪效果记录于“不合格品处理单”,改善完成后交由质检科综合办公室主任审批存档。

7.5.4如对质量改善效果不满意,可按“纠正及预防措施程序”提出纠正要求。

7.6 入库

7.6.1经质检科检验合格的产品,由仓库填写“入库单”入库。

7.6.2车间多余物料的退仓,经质检科检验合格后,由车间填写“退料单” 入库。

7.6.3车间不合格物料须分类处理退仓,由车间填写“退料单”,注明是否换料或报废,经质检科检验员鉴定确认后,交车间退仓处理。

7.7补料

车间因生产损耗原因造成物料不够需补料时,需填写“补料申请单”,并注明订单号、材料名称、规格数量、补料原因,经副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九、质量审核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质量管理体系定期进行审核,以验证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并得到有效的实施保持和改进。

2 范围

适用于对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覆盖的区域活动和所有要求的内部审核。

3 职责

3.1 总经理批准年度内审计划

3.2 管理者代表审核年度内审计划,任命内审生产发展部经理,批准内审实施计划。

3.3 质检部编制年度内审计划,内审员对内审中不合格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跟踪、验证。

3.4 质检部负责内审计划、内审报告的印制分发和内审记录的保存。 4 工作程序

4.1 年度内审计划

4.1.1 质检部应根据拟审核的区域和活动的状况及其重要程度,结合以往的审核结果,策划全年内审方案,于每年12月底编制下年度的内审计划。

4.1.2 内审安排可以按滚动式或集中式进行,根据需要,可审核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全部要求和部门,也可以针对若干要求或部门进行专项审核,但全年的内审必须覆盖质量管理体系全部要求应不少于一

次。

4.1.3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由管理者代表任命审核生产发展部经理编制审核计划,及时组织内审。

a)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

b)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用户对某一问题连续投诉或同一用户连续进行多次投诉时。

c)法律法规、政策及其他外部要求的变更。

d)在接受第二、第三方审核之前。

e)在质量认证证书到期换证之前。

4.1.4 内审计划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由生产发展部发放至各部门。

4.1.5 内审计划的内容包括审核目的、范围、依据、方法、受审核部门和审核时间。

4.2 审核前准备

4.2.1 管理者代表任命内审生产发展部经理,批准内审组成员名单,内审员应经过相应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担任。必要时内审员可以外聘。

4.2.2 内审生产发展部经理策划内审方案并形成“内审实施计划”,送管理者代表批准,于实施审核前交生产发展部发放到受审部门和内审员。

4.2.3 受审部门对内审计划如有异议,应在内审实施前通知内审生产发展部经理。

4.2.4 内审生产发展部经理组织内审员编写“检查表”。

4.3 内审的实施

4.3.1 内审生产发展部经理主持首次会议,确认内审计划,介绍审核目的、范围、依据方式、组员和内审日程安排及其他有关事项。

4.3.2 首次会议由公司领导、内审组成员、各受审核部门的负责人参加。

4.3.3 审核生产发展部经理主持会议,并做好负责与会者的签到工作与会议记录,相关记录保存在生产发展部。

4.3.4 现场审核

a)内审应由与受审核部门无直接关系的内审员负责,内审员应公正并客观地对待受审部门及发现的问题。

b)内审组根据“检查表”对受审部门进行现场审核,详细记录质量体系运行效果及发现的不符合事实。

c)内审生产发展部经理应每天召开内审组内部交流会议,全面了解当日内审情况,核对“检查表”与不合格报告并签字。

4.4 审核报告

4.4.1 现场审核后由内审生产发展部经理召开审核组与受审核部门负责人沟通会议,依据审核结果、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确认不合格项。

4.4.2 审核组按不合格事实、责任部门填写“不合格项分布表”。

4.4.3 内审生产发展部经理在现场审核后内,编写“内部审核报告”,交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由生产发展部发放至相关部门。

4.4.4 内审报告内容为:

a)审核目的、范围方法和依据。

b)审核组成员,受审核代表名单。

c)审核计划实施情况。

d)不合格项分布情况分析。

e)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f)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符合性结论及今后应改进的建议。

4.5 末次会议

4.5.1 内审生产发展部经理宣布内审报告后,主持召开末次会议,重申审核目的,宣读不合格报告,提出纠正措施的要求及完成期限。

4.5.2 末次会议由公司领导、内审员及各受审核部门和责任部门的负责人参加。由总经理或管理者代表对内部审核活动做出评价和建议,审核组应负责做好会议签到和会议记录。

4.6 纠正措施

4.6.1 经确认后的不合格报告由生产发展部发放给相关部门,内审员应协助责任部门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纠正措施经内审员确认后实施。

4.6.2 对于无法在要求期限内实施完成的应制订纠正措施计划,经审核员确认后,由管理者代表批准实施。

4.6.3审核员负责对实施结果进行跟踪验证,并详细记录验证结果。

4.7 质检部收集并保存内审活动的所有记录,内审结果应提交作为下次管理评审输入。

5 相关文件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6 记录

《年度内审计划》

《内审实施计划》

《检查表》

《不合格项报告单》

《内审报告》

《不合格项分布表》

《会议记录》

《签到表》

十、产品标识

1 目的

为了进一步规范产品标识,引导企业正确地标注产品的标识,明示产品质量信息,保护企业、用户、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2 适用范围

本规定所称产品标识是指用于识别产品及其质量、数量、特征、特性和使用方法所做的各种表示的统称。产品标识可以用文字、符号、数字、图案以及其他说明物等表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销售的产品,其标识的标注,应当遵守本规定。

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产品标识的标注另有规定的,应当同时遵守其规定。

3产品标识内容

3.1 不同类型产品应该详细编写使用说明,此外,产品标识还应当标注在产品或者产品的销售包装上。产品销售包装应当标注产品名称、生产者名称;限期使用的产品,在产品或者产品的包装上还应当标注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有效日期。本规定的其它标识内容可以标注在产品的其他说明物上。

3.2 产品标识所用文字应当为规范中文。

可以同时使用汉语拼音或者外文,汉语拼音和外文应当小于相应中文。

产品标识使用的汉字、数字和字母,其字体高度不得小于1.8毫

米。

3.3 产品标识应当清晰、牢固,易于识别。

3.4 产品标识应当有产品名称。产品名称应当表明产品的真实属性,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产品名称有规定的,应当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名称;

(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产品名称没有规定的,应当使用不会引起用户、消费者误解和混淆的常用名称或者俗名;

(三)如标注“奇特名称”、“商标名称”时,应当在同一部位明显 标注本条(一)、(二)项规定的一个名称。

3.5 产品标识应当有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应当是依法登记注册的,能承担产品质量责任的生产者名称和地址。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下列规定相应予以标注:

(一)依法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集团公司或者其子公司,对其生产的产品,应当标注各自的名称、地址;

(二)依法不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集团公司的分公司或者集团公司的生产基地,对其生产的产品,可以标注集团公司和分公司或者生产基地的名称、地址,也可以仅标注集团公司的名称、地址;

(三)按照合同或者协议的约定相互协作,但又各自独立经营的企业,在其生产的产品上,应当标注各自的生产者名称、地址;

(四)受委托的企业为委托人加工产品,且不负责对外销售的,在该产品上应当标注委托人的名称和地址;

3.6 国内生产的合格产品应当附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3.7 国内生产并在国内销售的产品,应当标明企业所执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者经备案的企业标准的编号。

3.8 产品标识中使用的计量单位,应当是法定计量单位。

3.9 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应当标明有效的生产许可证标记和编号。

3.10根据产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产品的规格、等级、数量、净含量、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称和含量以及其他技术要求的,应当相应予以标明。

3.11第十六条 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应当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

3.12性能、结构及使用方法复杂、不易安装使用的产品,应当根据该产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规定,有详细的安装、维护及使用说明。

3.13 生产者标注的产品的产地应当是真实的。产品的产地应当按照行政区划的地域概念进行标注。

本规定所称产地,是指产品的最终制作地、加工地或者组装地。 产品形成后,又在异地进行辅助性加工的,应当按照本条第二款的规定确定产地。

法律、行政法规对产品产地的认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3.14 获得质量认证的产品,可以在认证有效期内生产的该种产品上标注认证标志。

3.15获得国家认可的名优称号或者名优标志的产品,可以标注名优称号或者名优标志。

标注名优称号或者名优标志时,应明确标明获得时间和有效期间。

3.16 产品标识标注的产品条码,应当是有效的产品条码。

3.17 生产者按照合同为用户特制的不直接用于销售的产品,其产品标识可以按照合同的要求标注。

3.18 销售者销售的商品的标识应当符合本办法的规定。

3.19 生产者、销售者不得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名称和地址;不得伪造产品的产地、生产日期和失效日期,不得伪造或者冒用生产许可证标志、产品条码和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以及其他质量证明。 4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十一、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不合格品进行识别和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采购物资、产品生产过程中及交付后发生的不合格品的控制。

3 职责和权限

3.1 综合办公室负责不合格品的识别,组织对不合格产品评审。

3.2 生产发展部负责对采购过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进行处理。

3.3 市场市场销售部门负责与消费者沟通。

4 程序

4.1 不合格品识别

4.1.1综合办公室负责不合格品的识别,具体执行《采购控制程序》和《过程和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当不合格品被检出时,挂红色不合格标志牌予以标识,并通知生产发展部将不合格品隔离堆放。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转移或使用。

4.1.2对于识别出的不合格品,综合办公室检验员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报告不合格特性及判定结果,交部门经理审批。

4.2 不合格品处臵

4.2.1不合格品的处臵方法由质量综合办公室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对产品最终质量的影响程度确定,并填入《不合格品处理单》。不合

格品的处臵方法有如下两种:

a) 返工;b) 让步;c) 报废;

4.2.2返工

由生产发展部制定处理措施,审批后实施。返工后的产品需重新检验。

返工产品:检验合格后签署合格结论。检验不合格仍按4.2条款进行处理。

4.2.3让步(包括降级使用)

适用于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放行和使用,不合格品的让步应不影响国家强制性的产品验收法规要求。

a) 使用部门提出让步使用申请,填写在《不合格品让步使用申请书》,交综合办公室审核。

b) 综合办公室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对产品最终质量的影响程度,做出是否同意让步使用的意见,签署在《不合格品让步使用申请书》中“审批”栏。

c) 同意让步使用的产品,应对产品作让步放行标识,以示与合格品的区别。

d) 当订单有要求时,让步使用必须征得消费者同意。

4.2.4报废

a) 对结论为报废的产品,由生产发展部填写《报废处理单》,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报废单作为补料的依据。

b) 综合办公室组织对报废产品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纠正措

施,确保不合格品不再重复发生。

4.2.5采购物资识别为不合格品,由采购人员执《不合格品处理单》办理退货手续。

4.2.6综合办公室跟踪检查和落实不合格品的处臵。

4.3 对于已向消费者交付后发现的不合格品,应采取与不合格的影响或潜在影响的程度相适应的措施,具体为:

a) 综合办公室和生产发展部共同评审不合格产生原因,并及时制定和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将不合格造成的影响降低至最低。

b) 市场市场销售部门及时组织消费者沟通和谅解,表达公司对不合格的重视和从根本消除不合格产生原因和满足消费者要求的决心。 5 相关文件

5.1 文件控制程序(EIQP-4.1)

5.2 采购控制程序(EIQP-4.2)

5.3 过程和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EIQP-8.4)

5.4 改进控制程序(EIQP-8.7)

6 记录表样

6.1 不合格品处理单(EIQR-8.5-1)(保存期:三年)

6.2 不合格品让步使用申请书(EIQR-8.5-2)(保存期:三年)

6.3 报废处理单 (EIQR-8.5-3)(保存期:三年)

十二、产品销售过程控制程序

1目的

通过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与评审,使其规定合理、明确,并形成文件,确保公司有能力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建立公司的监视系统,收集、分析消费者对公司是否满足要求的有关信息,并转化为具体措施,以确保顾客的期望和要求得到满足,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本程序实用于与销售的过程的控制及对外部顾客的监视和测量。 2职责

2.1市场销售部门负责组织有关部门(技术开发部、综合办公室、生产发展部等)对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与评审,并负责与顾客沟通。市场销售部门负责顾客满意的监视和测量的管理为顾客建立档案和进行满意程度的调查,收集有关数据和信息,汇总分析,与设定的基准比较,并将有关结果提供评审。

2.2综合办公室负责评审对新产品质量要求的保证能力。

2.3生产部门负责评审新产品开发的设计能力。

2.4生产部负责评审产品的生产能力和交货期。

2.5市场销售部门负责评审所需采购物质采购的能力和周期。

2.6总经理负责审批特殊合同的产品有关的要求评审。

2.7部门经理主持销售满意度的调查。

2.8 各有关部门负责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

3与消费者要求的有关程序

3.1产品要求分类

3.1.1特殊合同----针对订单中有新产品或采用新材料或新工艺的合同。

3.1.2常规合同----除特殊合同以外的合同。

3.2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3.2.1市场销售部门应及时了解顾客需求。

3.2.1.1市场销售部门随时或定期与顾客沟通。

沟通的方式包括书面问讯、传真、邮件、电话沟通及对消费者的现场指导。

沟通的内容包括产品信息、价格、交期、合同订单的处理及其修改、顾客反馈及抱怨。涉及技术方面的内容由生产部门与顾客直接沟通。

3.2.1.2明确顾客的订货要求。与产品有关的要求包括:

a)顾客规定的要求,包括对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要求。如产品质量要求、产品功能、性能、交货期、价格和支持性服务(如运输)等方面的要求;

b)顾客虽然没有明示,但规定的用途或已知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这是习惯上隐含的潜在要求,公司对此应作出承诺;

c)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d)本公司附加的要求

3.2.2市场销售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对合同进行评审。

3.3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

3.3.1评审时间应在向顾客做出提供产品的承诺之前(即合同签订前)

分级进行。以确保产品要求得到规定,且本公司有能力满足规定要求。

3.3.2评审时,应尽量满足顾客要求,同时充分考虑供、需双方的利益和义务。

3.3.3参加评审的人员应是负责或从事生产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在评审中应对合同的条款充分发表意见。

3.3.4评审的主要内容

a)与产品有关的要求是否都在合同里得到体现,质量要求、验收方法和保证条款与顾客的要求是否一致,以及双方履行合同所具备的条件(如生产设备能力、技术条件、交付期和原材料供应能力等)和承担的风险;

b)注意识别潜在要求,特别是那些技术复杂、不熟悉的特殊要求,应充分考虑生产难度、外协、外购周期等情况,确保按期交付;

c)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的要求,已经协商解决;

3.3.5常规合同的评审。由部门经理以签名盖章形式评审,由市场市场销售部门登记。

3.3.6特殊合同的评审,由部门经理组织,有关部门人员进行评审。评审后,市场销售部门填写“特殊合同评审报告”相应栏,报总经理审批。

3.3.7评审的结果应记录。评审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的解决,以及评审结果的实现的跟踪措施也应在《合同评审记录》上。

3.4对顾客口头的要求,应形成文件,加以评审并得到顾客的确认,以确保双方理解一致。

3.5合同评审通过后,市场销售部门应立即将合同有关条款分送到有关部门 ,按合同条款组织实施。

3.6合同的修订

3.6.1顾客或本公司提出修改要求时,客户需重新发给市场销售部门修改版的订单,订单修订后,经供需双方签字后,按原评审级别评审并签署后生效,原订单相应失效,并在合同登记表上注明。

3.6.2合同修订后,应及时将修改后的合同发放到相关部门。

3.7合同执行情况的检查,市场销售部门负责检查合同的执行情况,并将信息反馈给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领导及有关部门,确保合同正确履行。

3.8市场销售部门负责与顾客的沟通,根据需要将合同执行的进展情况反馈给顾客,确保按期交货。

4 对销售满意(或不满意)的监视和测量

4.1 收集的内容

A)相关产品的质量,交付和服务等方面消费者的反应;

B)顾客要求的变化,包括包装,标识及发货方式;

C)市场需求的变化;

D)服务效果及成本方面

4.2 收集的方式

A)市场销售部门每月向主要客户或主导产品的客户发送“顾客满意度评定表”书面征求顾客的意见。

B)收集顾客的投诉(书面的或口头的)。

C)消费者或市场的走访调研;

D)相关的市场,消协或媒体的报告。

4.3 调查结果的分析

4.3.1市场市场销售部门将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汇总填写《质量信息反馈卡》,统计计算,将顾客不满意的趋势和不满意的主要方面形成文件,并根据《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采取相应措施。

4.3.2 市场市场销售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对调查结果进行评估。

A) 把当年实际调查结果与当年的目标及往年的情况进行比较,得出相应的数据和信息,如投诉率,退货率等,动态分析公司总体质量情况。

B) 将数据和信息(即顾客满意程序)与行业内外的竞争对手或其他公司的水平相比较,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形成下期工作的目标文件。

4.4 顾客满意度的评价

4.4.1 管理者代表主持,相关部门参加,对调查结果进行评价,用以评价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当前的业绩,与顾客和市场需求的差距,在竞争中所处的位臵。

4.4.2 通过评审,识别和确认顾客明示的或隐含的需求和期望,并将这些需求和期望转化为公司的明确要求,制订改进措施并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得以实现。

4.4.3 根据顾客满意度的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品质部组织各相关部门

制订和实施纠正措施,并跟踪监督实施结果,为设定来年的目标提出建议和意见。

4.4.4 对顾客反映满意的方面,应对公司相关部门的工作给予肯定,并确保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保持。

5 相关文件

《合同法》

《质量法》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6记录

《合同登记表》

《客户电话、电传登记表》

《特殊合同评审表》

《合同评审记录单》

十三、记录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记录予以控制,以提供对产品、服务、过程和体系符合要求及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相关的所有质量记录。 3 定义

质量记录是指为了证明质量管理体系的要素运行的有效性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

4 职责

4.1 综合办公室负责组织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产生的质量记录样本的编制、审批、修订及日常检查考核工作,负责质量记录的保存、维护、借阅和日常管理工作。

4.2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质量记录的收集、临时保存及检查考核工作。

4.3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批准本部门编制的记录格式。

5 程序

5.1 质量记录的范围

5.1.1 与产品质量有关的记录,如顾客投诉记录等。

5.1.2 质量体系运行记录内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人员培训记录等。

5.1.3 来自供应商的质量记录等。

5.2 质量记录的存储形式

5.2.1书面文字

5.2.2电脑存档

5.3 质量记录的设计与标识

5.3.1质量记录的编写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5.3.2质量记录的格式要满足程序文件的要求,适用性强,可操作,易于识别和修改。

5.3.3质量记录由各归口综合办公室门根据《文件控制程序》对序号进行编号,填写在编号位臵。

5.3.4综合办公室要每年对全公司的质量记录样本汇总并组织编制成册,发至各部门并以模板方式存于指定目录下。综合办公室每月对全公司质量记录进行审查,统一归档存储质量记录。

5.4 质量记录填写和修改

5.4.1记录填写要准确、及时、内容完整、字迹清楚,不得随意涂改。如因某种原因不能填写的项目,应能说明理由,并将该项用单杠划去。各相关栏目负责人签名不允许空白。

5.4.2如因笔误或计算错误要修改原数据,不能采取涂抹的方式,而应采用单杠划去原数据,在其上方写上更改后的数据,并签上更改人的姓名和日期。

5.4.3如果由于程序文件或作业指导书的更改导致质量记录样本的更改,则更改过程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如果仅修改质量记录样本时,各部门将修改的样本报综合办公室,由综合办公室审核,公司最高管理者批准后,修改样本模板,并在下次发行质量记录样本手册时


相关文章

  •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材料
  • 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 材 料 1.2012年度管理审核计划 2.管理评审通知 3.管理评审会议记录 4.管理评审报告 5.内部审核报告 6.综合部体系运行报告 7.生产经营部体系运行报告 8.设备技术部体系运行报告 9.采购部体系运行报告 ...查看


  • 制度(医疗器械管理制度)
  • 一. 目的:为明确本企业经营质量管理的总体质量方针和所追求的管理目标, 特制定本制度. 二. 依据: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医 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 ...查看


  • 无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体系考核自查表
  •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无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体系考核自查报告 自查企业名称: 自查产品名称: 自查日期: 自查人员: 企业负责人: (签名)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编制 1 说明: 按照<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查看


  • 青池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 江西省青池食品有限公司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2014版) 文件编号:QCZD-QS-2014 受控状态: 发放编号: 前 言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打造企业品牌,提高企业知名度.信誉度.美誉度,结合本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实际情 ...查看


  • 企业实施ISO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 企业实施GB/T19000(ISO9000)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的探 索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ISOYES收集 点击数: 3977 更新时间:2006-9-17 0:35:11 问题之一:形似而非神似--领导者的认识差距 现象: ...查看


  • 浅谈推行IS0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管理中的现实意义
  • 浅谈推行 IS0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管理中的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推行 质量管理体系 现实意义 [论文摘要]本文以神华准能大准铁路公司推行 IS0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为例,从四个方面论证了 IS0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 ...查看


  •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及品质要求]31页
  •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 一.首营企业.首营品种的质量审核制度 1."首营品种"指本企业向某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首次购进的医疗器械产品. 2.首营企业的质量审核,必须提供加盖生产单位原印章的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税务登 ...查看


  • 申办出口产品质量许可证企业须知_修改版
  • 申办出口产品质量许可证企业须知 一.出口质量许可制度概述 出口质量许可制度,是国家为了加强对涉及安全.卫生等重要出口商品质量管理,保证出口商品质量,维护外贸有关各方合法权益,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而实施的一种强制性产品质量认证制度. 根据&l ...查看


  •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文件及目录[1]
  • 质量管理文件目录 一.质量方针和管理目标 1.抓好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是公司工作的重要环节, 是搞好经营工作和服务质量的关键,必须切实加强业务经营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全体员 工的思想和业务素质,确保商品质量,提高服务质量. 2.组织全体员工 ...查看


  • pccc认证实施规则
  • PCCC自愿性产品自愿性产品认证实施产品认证实施规则认证实施规则 规则 电能(电能(北京)北京)产品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产品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目 录 1 范围..........................................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