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弟弟妹妹是否太沉重?

出生于1970年的我赶上了计划生育的头,当时已有“计生”的概念但还不是强制的,所谓“计生”也只是“最好一个最多两个”而已,身为普通工薪阶层的父母在工作和生儿育女间辗转反侧了四五年,才终于下定决心,为我添了个小整整五岁半的妹妹。

没过多久,随着温柔的《甜蜜的事业》主题曲传遍街头巷尾,绝不甜蜜的“只生一个好”便雷厉风行起来,我们也差不多就此成了20世纪中国最后一批有弟弟、妹妹的孩子。

有弟弟妹妹是一件很奇妙的体验。一方面,你会觉得你一下子长大了,是个大人了,父母会跟你商量“家庭大事”(尽管许多时候其实是想说服你“让妹妹一下”),和妹妹走在外面,你也会油然产生一种责任感和保护感。由于父母工作太忙,我早早就学会了给妹妹喂奶糕(现在很多年轻一点的朋友恐怕都不知道“奶糕”是什么了吧)、换尿布,学会了买早点、换蜂窝煤、热稀饭,甚至,还没上初中的我,已经在叔叔阿姨们惊异的目光下去开妹妹小学的家长会了。

虽然想一个人出去玩、或只是自己安静一会时,我们常常会把总缠着自己的弟弟妹妹视作甩不掉的“小尾巴”,但更多时候他(她)却是你永远不会离去的玩伴,恶作剧的拍档,或你第一首歌的唯一听众;虽然“好东西总要和弟弟妹妹分享”的父母谆谆教诲,有时会让你忍不住在心里大喊一声“凭什么”,但最终你还是会心甘情愿或心不甘情不愿地照办。改革开放之初,父亲去南方出差,带回两块朋友送的、小火柴盒大小的巧克力,我一块、妹妹一块,妹妹立即塞进嘴里,我却不舍得,用锡纸包起来,每天敲一小块解馋,吃了两周都还剩一多半,妹妹馋得受不了,就央告父亲逼我“大让小”,结果我的那一块自己吃得恐怕还没妹妹多。后来妹妹长大了,在乐团工作,常有机会出国演出,每次回国都会给我带巧克力,如果我不在就给我攒着,直到今天也仍如此,说是“还债”。

这些其实都是小事,最严肃的是升学、回城指标、顶替进厂之类决定一生命运的机会,以及煤气罐、婚房之类实惠。当年有两个孩子的四口之家,往往并不那么宽裕,难得的一个机会,给了大的就不能给小的,反之亦然,不公平是难免的,有的兄弟姐妹间关系好,会哭着喊着推让这个“大梨”,也有些则正相反,为了争抢这“一口饭”,弄到父母子女、兄弟姐妹间形同陌路,甚至反目成仇。有时候自家兄弟姐妹还好商量,连襟妯娌亲家母之类却添油加醋,搞到不可收拾。

虽然家境普通,我们兄妹却是幸运儿,早早分别考上了外语学校和艺术小学,吃起了不同的“专业饭”,长大成人后天各一方,各做各的专业,一年难得见几次面,或许正因为此,兄妹间反倒很少冲突,偶尔碰面总是很亲切。

比我们稍小的一批人正是所谓的“独生子女第一代”,他们对我们这些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前辈”,通常是且羡慕嫉妒、且庆幸侥幸的复杂心态,羡慕嫉妒的是有伴、有“完整的家”(我的一个小朋友就坚持认为“姨姨、姑姑、舅舅、外甥……这么多亲戚称谓都消失了,家也就不完整了”),庆幸侥幸的是不必和兄弟姐妹“摊薄”本就少得可怜的生活资源乃至人生机遇。

如今“全面二胎”的时代又已到来,自己有妹妹、又有两个儿子的我一面庆幸自己“无缝对接”地跳过了独生子女时代,一面不免杞人忧天地想:未来的孩子们,叫弟弟妹妹会否太沉重?

时代在进步,资源和机会更丰富了,但人们的意识和上进心也随之增强,如果说当年的我们或许还不在意、或意识不到“粗养”对自己命运的伤害,不会在意少念几年书、少学一些才艺,当年我们的父母更不会介意让我们脖子上挂着钥匙,在自己上班后、下班前的课外时间做半个“野孩子”,今天为人父母的我们这一代,以及我们重新拥有兄弟姐妹的下一代,他们也会不介意么?

昔日我们的父母都是“单位的人”,生活未必富足却“不患寡而患不均”,每个单位都是大大小小的“社会”,生一个或几个孩子,父母该做啥做啥,家庭负担、工作影响并不显得很大,可如今呢?重新拥有兄弟姐妹的下一代懂事后,会否觉得叫弟弟妹妹太沉重?

儿孙自有儿孙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或许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努力当好我们自己罢。

出生于1970年的我赶上了计划生育的头,当时已有“计生”的概念但还不是强制的,所谓“计生”也只是“最好一个最多两个”而已,身为普通工薪阶层的父母在工作和生儿育女间辗转反侧了四五年,才终于下定决心,为我添了个小整整五岁半的妹妹。

没过多久,随着温柔的《甜蜜的事业》主题曲传遍街头巷尾,绝不甜蜜的“只生一个好”便雷厉风行起来,我们也差不多就此成了20世纪中国最后一批有弟弟、妹妹的孩子。

有弟弟妹妹是一件很奇妙的体验。一方面,你会觉得你一下子长大了,是个大人了,父母会跟你商量“家庭大事”(尽管许多时候其实是想说服你“让妹妹一下”),和妹妹走在外面,你也会油然产生一种责任感和保护感。由于父母工作太忙,我早早就学会了给妹妹喂奶糕(现在很多年轻一点的朋友恐怕都不知道“奶糕”是什么了吧)、换尿布,学会了买早点、换蜂窝煤、热稀饭,甚至,还没上初中的我,已经在叔叔阿姨们惊异的目光下去开妹妹小学的家长会了。

虽然想一个人出去玩、或只是自己安静一会时,我们常常会把总缠着自己的弟弟妹妹视作甩不掉的“小尾巴”,但更多时候他(她)却是你永远不会离去的玩伴,恶作剧的拍档,或你第一首歌的唯一听众;虽然“好东西总要和弟弟妹妹分享”的父母谆谆教诲,有时会让你忍不住在心里大喊一声“凭什么”,但最终你还是会心甘情愿或心不甘情不愿地照办。改革开放之初,父亲去南方出差,带回两块朋友送的、小火柴盒大小的巧克力,我一块、妹妹一块,妹妹立即塞进嘴里,我却不舍得,用锡纸包起来,每天敲一小块解馋,吃了两周都还剩一多半,妹妹馋得受不了,就央告父亲逼我“大让小”,结果我的那一块自己吃得恐怕还没妹妹多。后来妹妹长大了,在乐团工作,常有机会出国演出,每次回国都会给我带巧克力,如果我不在就给我攒着,直到今天也仍如此,说是“还债”。

这些其实都是小事,最严肃的是升学、回城指标、顶替进厂之类决定一生命运的机会,以及煤气罐、婚房之类实惠。当年有两个孩子的四口之家,往往并不那么宽裕,难得的一个机会,给了大的就不能给小的,反之亦然,不公平是难免的,有的兄弟姐妹间关系好,会哭着喊着推让这个“大梨”,也有些则正相反,为了争抢这“一口饭”,弄到父母子女、兄弟姐妹间形同陌路,甚至反目成仇。有时候自家兄弟姐妹还好商量,连襟妯娌亲家母之类却添油加醋,搞到不可收拾。

虽然家境普通,我们兄妹却是幸运儿,早早分别考上了外语学校和艺术小学,吃起了不同的“专业饭”,长大成人后天各一方,各做各的专业,一年难得见几次面,或许正因为此,兄妹间反倒很少冲突,偶尔碰面总是很亲切。

比我们稍小的一批人正是所谓的“独生子女第一代”,他们对我们这些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前辈”,通常是且羡慕嫉妒、且庆幸侥幸的复杂心态,羡慕嫉妒的是有伴、有“完整的家”(我的一个小朋友就坚持认为“姨姨、姑姑、舅舅、外甥……这么多亲戚称谓都消失了,家也就不完整了”),庆幸侥幸的是不必和兄弟姐妹“摊薄”本就少得可怜的生活资源乃至人生机遇。

如今“全面二胎”的时代又已到来,自己有妹妹、又有两个儿子的我一面庆幸自己“无缝对接”地跳过了独生子女时代,一面不免杞人忧天地想:未来的孩子们,叫弟弟妹妹会否太沉重?

时代在进步,资源和机会更丰富了,但人们的意识和上进心也随之增强,如果说当年的我们或许还不在意、或意识不到“粗养”对自己命运的伤害,不会在意少念几年书、少学一些才艺,当年我们的父母更不会介意让我们脖子上挂着钥匙,在自己上班后、下班前的课外时间做半个“野孩子”,今天为人父母的我们这一代,以及我们重新拥有兄弟姐妹的下一代,他们也会不介意么?

昔日我们的父母都是“单位的人”,生活未必富足却“不患寡而患不均”,每个单位都是大大小小的“社会”,生一个或几个孩子,父母该做啥做啥,家庭负担、工作影响并不显得很大,可如今呢?重新拥有兄弟姐妹的下一代懂事后,会否觉得叫弟弟妹妹太沉重?

儿孙自有儿孙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或许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努力当好我们自己罢。


相关文章

  • 姐姐的守护者
  • 女儿得了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但是夫妇两人的骨髓却与女儿不匹配.于是,按照医生的意见,如果想要就女儿的命最好的方法就是再生一个孩子,如果这个孩子能够匹配女儿的身体要求,那么就等他/她长大之后实施骨髓移植,拯救女儿的生命.小女儿生下来之后,其 ...查看


  • 成长,因承担而精彩4
  • 1成长因承担而精彩 江阴市新桥中学初三4班 石冰雁 指导老师:何小芬 雨淅淅沥沥地下,河岸边站着一位娇小的姑娘 ,为蹲着洗衣服的奶奶打着大伞.雨色蒙蒙,这一老一少为单调的河面增添了不少温馨和煦. 像往常一样,我早早下了楼,翘着二郎腿,百无聊 ...查看


  • 娘送我们去上学
  • 人生中有许多事情可以重新选择,唯有自己的血缘至亲无法选择.从我和弟弟妹妹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的身份就被深深地打上了农民的烙印,命运便不容选择地将我们与苦难的母亲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从此,踏上了荆棘遍地.坎坷不平的人生征程. 一 我们的家乡在 ...查看


  • 幼儿园人际交往活动设计与实施
  • 幼儿园人际交往活动设计与实施(观摩与讨论) 教学目标: 1.通过观摩.讨论幼儿园人际交往活动,熟悉人际交往活动的选材.环节 安排.教学方法等内容. 2.通过观摩.讨论幼儿园人际交往活动,初步了解人际交往活动的一般模 式,并能从中吸取他人组织 ...查看


  •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申请书
  •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申请书 敬爱的教师: 我叫---,系南和县史召乡胡佃村人,现住---,为---班学生,家中有奶奶.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及我六人.爸爸身体瘦弱,腰肩盘突出,不能做重体力活:妈妈风湿性关节炎,腿上关节处,没有离开过膏药,行 ...查看


  • [写父亲的作文]父亲的目光
  • 父亲的目光是一本人生的字典,教给我人生的哲理-- --题记 或许是因为父亲太严厉,从小到大,我对父亲没有什么亲切感;或许是因为父亲工作的缘故,很少在家,我缺少与父亲交流的机会,而与父亲变得生疏.可是,父亲的目光却是多样的,它教给我太多太多. ...查看


  • 高觉新的形象分析
  • 高觉新的形象分析 摘 要:<家>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影响最大的一部,写了一个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溃的故事,作品成功地塑造了20多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典型无疑是高觉新.他是作者以满腔的悲愤塑造出来的"五四 ...查看


  • 艰苦奋斗:男儿当自强
  • 作者: 人民日报 2006年07期 2005年12月12日下午,长沙爱尔眼科医院院长林丁与他的同事,特意赶到湖南怀化学院,执意将洪战辉带往长沙继续免费治疗.他们觉得,不尽最大努力为这个曾因屈辱而致使左眼几乎失明的倔强小伙子做点什么,实在心有 ...查看


  • 你在我心中
  • 你在我心中 5c王家桥 你是家中长女,许是封建思想的害人吧,那年的你还没满十一,肩上却已担起了要照顾两个妹妹,一个弟弟的重担. 记得那时你并不大,也小,也贪玩,放学后也总趁着那点点空闲和我们一起疯玩到很晚.天际泛黄,夕阳迟暮,真的很酣畅,只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