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博物馆新安画派

安徽省博物馆

二○一○年三月

《新安画派》陈列

目 录

序 厅............................................................................................................................ 3

第一单元 明清新安画苑之先声......................................................................... 4

第二单元 “天都十子”及“新安四家”......................................................... 9

第三单元 “新安画派”主要成员及同时代画家........................................... 13

第四单元 “新安画派”第二代传人............................................................... 16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第七单元

2 “新安画派”第三代传人及其他泛学者....................................... 21 受“新安画派”影响的周边地区友军画派................................... 25 “新安画派”近代传人及其求变者............................................... 30

序 厅

前言

明末清初之际,在安徽的徽州地区有许多明代宗室、遗臣,具有强烈的遗民意识。宁死不肯屈附于满清异族的统冶,或寄身山林、或落发为僧而终老;他们吟咏慷概悲歌、描绘故国江山,因而在中国的山水画坛上诞生了一个以笔墨疏简枯淡、意境幽僻寒荒、画面充满禅机、风格冷逸高洁为特点的“新安画派”。 “新安画派”乃由程嘉燧、李永昌、李流芳为先驱,继瞻渐江为领袖;合汪之瑞、查士标、孙逸而成。其率众多的仁人志士约百余人专研笔墨、隐于砚田。政治上不求进取、离垢避嚣,艺术上直接秉承宋元山水画家健康纯正的品格。用倪、黄之法写黄山实景、以“敢言天地是吾师”的绘画宣言,与正统的“四王”画派之泥古陋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丰富和强化了中国文人画的内容和深度,从而开创了中国山水画中的写生派。同时还与周边地区的“黄山”、“姑熟”、“桐城”、“天都”、“扬州”、“金陵”等遗民画派遥相呼应、野战艺坛。给当时沉闷萎靡的画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并对近代山水画坛亦有着深远的影响。遗风余遗引导着汪采白、黄宾虹、刘海粟、张大千、李可染、赖少其等大师承其学养,深入黄山,潜心实践。并化简淡清远为深厚华滋,进而卓越成家。为传统“新安画派”注入了新的生命。

近百年来的画坛成就,系对古代绘画的和总结和继承。而“新安画派”专题展览,则意在向人们展示明清时期新安地区艺坛的风貌和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及其卓越成就对后世的巨大影响。让人们通过对传统精典的回顾,得以更加深入地领会中国古代传统绘画艺术的精髓。从而了解“新安画派”禅妙的笔墨韵味及其作者高尚的人格魅力。

3

第一单元 明清新安画苑之先声

单元说明:

新安画派居虽然产生于明代中叶,但其文化渊源却远可上溯山越文化近则见载于唐朝。此后直到明代的“天都十子”出现之前,该地区名载青史的重要画家代有相传,如:唐代的薛稷、张志和;五代的贯休;宋朝的朱熹;元季的戴仲德、程政、朱憬、汪罕、唐棣、邵孜、邵谊、石隐、王胜甫、杨鉴泉、程均敬、金汝霖;明代的朱同、朱邦、汪肇、詹景凤、杨明时、丁瓒、丁云鹏、毕懋康、吴羽、吴万春、吴娟、吴麟、吴楚、吴云、吴家风、吴龙、叶广、郑重、黄柱、程沧、程胜、陈有寓、项承恩、许楚、许尚远、邵岑中、邵龙、方维、方兆曾、李周生、江必名、江念祖、江益、郑去疾、郑重、郑元勋等;以及与程嘉燧同时的李流芳、李杭之、李谊之、汪文柏、汪之元、李允岩、叶志灏、倪志裘、吴楚奇、方乾、程正揆、汪然、方乾、吴逸等,都是乡间闾里书画风流的名士。正是由于他们的传帮引带,才为新安画派的诞生辅垫了长远的来路。

展品组:

明 邵岑中《林壑野村图》册页 绢本 设色 内21.5×28 外35×65

邵岑中:明季人士,具体生卒年均未详。又名逸峰、少楼、自适。

安徽省歙县太平村人。工诗,画山水宗北苑,晚年出入子久,笔墨洁净、风格苍秀清远。有尺幅千里之概。

明 程沧《松林趣话图》折扇面 纸本 设色 内16.5×35外68×46

程沧:明季人士,具体生卒年均未详。字元清、之清。安徽省歙

县人(一作徽州人)。平生工画山水,笔墨老到,树亦苍古。

明 程功《山水图》立轴 纸本 设色 内53.5×167 外66.5×249

程功:清世祖顺治2年乙酉(公元1645年)生,具体卒年未详。

主要活动于清顺治至康熙年间,字幼鸿,号子鹤、柯亭;室名含远楼。安徽省怀宁人。清康熙14年乙卯(公元1675年)举孝廉。因屡困南宫,遂不仕归。擅写山水,画有奇气;非当时新安派人可比。每恶时人不善学黄子久、吴仲圭,而尽以墨填染,臃肿涣散之陋;4

悉屏弃之,辄作悬崖绝壑、奇峰古木,神韵独出、望之有凌云之思。

明 李流芳《山林读书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58.5×122.4 外78.8×268

李流芳:明万历3年(公元1575年)乙亥生,祟祯2年(公元

1629年)戊辰卒,享年54岁。字茂宰,又字长蘅。号擅园、香梅、

泡庵、怀古堂,晚称六浮道人、慎娱居士、西溪南人等。安徽歙县

籍溪南人,侨居嘉定。工诗古文辞,山水好吴仲圭,布白奇古、清

标雅韵。写生有别趣,笔笔有意;墨痕浑化,神味盎然。能出入宋

元,逸气飞动,笔力雄健 墨气淋离。有分云裂谷之势、而无霸悍

之习,风格淡和恬净。在明代画坛名重一时。合董其昌、程嘉燧、

杨文龙、卞文瑜、邵弥、王时敏、王鉴、张学曾共称“画中九友”。

明 李杭之《溪山访秋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46×94 外64×255

李杭之:字僧筏,明。安徽省歙县人,流芳子。书画克绍家风,

年未四十即弃举子业,放浪山水间。画不多作,真迹尤珍奇。乡间

所藏流芳画,多出杭之之手。画面结构严谨而具洒脱之致。

明 杨明时 《仿启南山水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100.5×286外122.5×324

扬明时:明嘉靖35年丙辰(公元1556年)生,万历28年庚子

(公元1600年)卒,享年44岁。本姓杨,书款为扬;作名时误,

字不弃。安徽省歙县人,画山水人物糜不擅长。平生善画竹石纯从

书法中来,笔意苍润、神采飞扬,有赵孟顺“石如飞白木如籀”之

致。山水在得云林、子久遗意之同时,还对王蒙的荒拙之法体会尤

深,从而给后来的新安画派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明 郑重《云涧林壑图》立轴 纸本 设色 内31.5×124外51.5×237

郑重:明末清初人士,具体生卒年未详。主要话动于明万历38

年庚戌(公元1610年)至顺冶5年戊子(公元1648年)之间。字

千里,号重生、潭上居、风道人、天都懒人;释名无著。安徽省歙

5

县诸郑人,流寓金陵。善作佛像,从学于丁云鹏;云鹏推为赵伯驹

后身(遂字千里、重生,盖以赵千里自喻也)。兼画山水,取法宋元,

不名一家。重写家乡,善用青绿。创以作人物法写山水,工细严谨

而情景交融。风格自茂密至疏简,始终以情贯之。

明 汪肇《松石图》堂幅 绢本 墨笔 内74.5×146

6 汪肇:字德初,自谓其笔意飘若云海,因号“云海”。具体生卒年代不详,主要话动于明成化至嘉靖时期,安徽省休宁县人,流寓江浙。工画山水、人物,而以翎毛尤佳;出入戴进、吴伟,多作草率之笔。江肇早年画学南宋李唐马夏、后涉元季四家;风格介于戴进、吴伟之间。画史将其合吴伟、张璐并称为“江夏三子”。平生喜作家乡徽州山水,且画笔深浸倪黄四家,故其艺又与新安画坛颇有渊源。作品面貌呈粗细两种风格:泼墨粗毫者,天然有逸趣;细密工整者。传神而准确。作云雾以浓淡相间的水墨层层渍染,行笔迅疾、富有节奏。 朱邦《雪江卖渔图》堂幅 绢本 设色 内81.5×171外109.2×288 朱邦:明代画家,具体生卒年均未详。其活动时间约在唐寅之前,似与张路(公元1464年~公元1538年)同时。字近之,一字正之。号隐叟,别号酣鼾道人、丰溪渔隐、九龙山樵等。新安(今安徽歙县)人。平生工画人物、山水及野仙云树,情豪意酣,生气流逸。用笔草草,墨汁淋漓。风格与郑颠仙,张路相仿佛。与汪肇、张路、郑颠仙同为浙派后期名家。 詹景风《柳汀春涨图》折扇面 泥金纸 墨笔 内51.4×17 外62.8×66.8 詹景凤:明正德14年 已卯(公元1519年)生,明万历30年壬寅(公元1602年)卒,享年83岁。字东图,号大龙客、遐梦庵、白岳山人。安徽省休宁县流塘人。平生工诗文书画,而尤以书名。书法如祝允明、绘画似文征仲,并擅诗文鉴古。画由从兄景宣启蒙,

善山水、人物、花鸟,早年山水宗法大痴、云林,中年师法自然,

遍访名山大川,融书于画,形成简洁萧疏、伟岸沉厚之风。

明 郑为虹《山水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38.5×57 外55×197.5

郑为虹:字天玉,号去疾、因仰慕元人郑天玉(号师山先生)而

自称师山后学。明崇祯16年癸未(公元1643年)进士,清顺冶3

年丙戌(公元1646年)被执死难。安徽省歙县人,郑元勋侄。平生

擅画,山水师倪黄。

明 郑元勋《松石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40.5×81.5 外57.5×233

郑元勋:字超宗,号影园;郑重从子。明万历26年戊戌(公元

1598年)生,清顺治2年乙酉(公元1645年)卒,享年49岁。安

徽省歙县人,寓居江都。明崇祯16年癸未(公元1643年)进士,

死难国事。山水仿吴仲圭,措笔洒落,全以士气得韵。

明 郑叙《仿米云山图》堂幅 纸本 水墨 横138.2,直高63

郑叙:明季人士,具体生卒年均未详。又名康叙,字秩生(秩五)、

非庵、康叔。安徽省歙县人。平生工画山水、墨竹。

明 江必名 《雪景山水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62×130 外76×274

江必名:字德甫,号青螺、天际、天休(歙县志作江天沐),明。

安徽省歙县人,董其昌入室弟子。画多古意,山水深宋元阃奥。花

卉人物,则有青藤笔意。

明 江益《山水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48×125 外59×236

江益:字无方、无疆,别号黄白山樵,室名竹香斋。明,安徽省

歙县人,工画山水。

明 黄柱《浅绛山水图》堂幅 绢本 设色 内93×188 外108×291

黄柱:字子立,号碧峰、又痴、黄山老人。明嘉靖36年丁已(公

7

元1557年)生,历五朝至崇祯年间。安徽省歙县潭渡村人,近代画

家黄宾虹先祖。善音律、工梓刻,而于丹青尤精,各科皆入妙品:

花卉、翎毛,轩翥鲜新;人物生动、衣纹遒劲;山水意境恢宏、树

法多样。

明 吴家凤 《万木齐峰图》立轴 纸本 浅绛

8 内112×236.5外123.5×306.5 吴家凤:字瑞生,具体生卒年未详,主要活动于明代天启年间。安徽省歙县人,善作山水,效仿吴仲圭;兼工水墨花卉及大士像。 吴眉《秋江独钓图》折扇面 纸本 设色 内52.6×52.6外68×64 吴眉:明末人氏,具体生卒年均未详。原名吴媚,字眉生。安徽省歙县人,适汪氏。平生善画,山水出入倪黄,竹石及墨花亦标韵清远。诗词婉畅,书体遒媚,时称女博士。 吴龙《一坞斜阳图》堂幅 纸本 墨笔 内51×92外55.5×239 吴龙:其年约与郑畋同时,具体生卒年未详,主要活动于明末清初年间。字云友,号在田、研友。安徽省歙县人。平生工画山水,风格近石田。名与程垢区、查梅壑、祝昌、汪家珍、江天际等相颉颃。笔墨一出,宇内争相购求。 许尚远《策杖溪流图》堂幅 纸本 水墨 内75.1×146.2外90.2×291.2 许尚远:明崇祯12年己卯(公元1639年)生, 清康熙61年壬寅(公元1722年)卒,享年83岁。字文羽,一字闻字,号补峰书陶诗卷。安徽省歙县人(一作黟县人)。诗、书、画有三绝之称。山水、花鸟, 书画皆宗米襄阳,著尝与查二瞻学画,年八十后书画益见苍劲。 巴慰祖《仿元人山水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34.5×28.5外41×61 巴慰祖:清乾隆9年甲子(公元1744年)生 ,乾隆58年癸丑(公元1793年)卒,享年49岁。字予籍,号晋堂,隽堂。又号子

安、莲舫。安徽歙县人渔梁人,寓居扬州。 少时无所不好亦无所不

能。平生雅爱收藏, 善篆刻摹印。兼工书画,通文艺。擅作山水、

花鸟,然不耐渲染,成幅极少,即其残稿,人亦珍惜。书以隶见长,

又学秦汉石刻,形成劲险飞动的格调。与 程邃、胡唐、汪肇龙为“歙

四子”。

第二单元 “天都十子”及“新安四家”

单元说明:

“天都画派”的称谓,源于清初“金陵画派”之首领龚贤的一则《画跋》:“孟阳开天都一派,至周生始气力足大。孟阳似云林、周生似石田仿云林。孟阳:程姓,名嘉燧。周生:李姓,名永昌。俱为天都人,后来方式玉、王尊素、僧渐江、吴岱观、汪无瑞;故曰:“天都派”。

“新安四家”即指僧渐江、汪无瑞、查士标、孙逸。又称“海阳四家”(新安地区古称海阳)。

清初以以渐江为首的“新安画派”与晚明以程嘉燧、李永昌为首的“天都画派”在艺术上是一脉相承的。“天都画派”生命历程虽然短暂,但也正是这短短

四、五年(公元1640~公元1645年)的艺术行为,在实际上承担了“新安画派”孕体的历史使命。因为“天都十子”的活动期也洽洽就是“新安画派”的幼年期,应被视为是“新安画派”的前身。

“新安画派”以渐江、汪之瑞、孙逸、查士标为主要代表。其中以渐江居首席,程邃、戴本孝、李永昌、郑畋等为骨干,团结大批新安地区的画家追随者,从而形成了该派的第一代先哲。

展品组:

明 程嘉燧《古木空亭图》立轴 绢本 水墨 内29.5×73.5外46.5×219.5

程嘉燧:明嘉靖44年乙丑(公元1565年)生、清顺治元年甲申

(1644年)卒,享年79岁。字孟阳,号松园、偶耕、偈庵老人;晚

9

明明10 年皈依佛门,释名海能。安徽省歙县长翰山村人。 平生善画,成就非凡,人称“画中九友”。其写花卉笔墨枯淡,偏于闲静。作山水兼工写生。宗法倪黄,笔墨细劲。沉静恬淡,格韵并胜。与李永昌属“天都派”,画分细劲疏淡和粗放草率二格。早年清润、晚年萧瑟。惜墨如金,弃绝烟火;沉静恬淡,画如其人。晚年回故乡休宁定居,为新安故里画坛带来了一股“喜仿倪云林”、师法黄山白岳的强劲之风,也为他自己成为新安画派的先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周生《春山亭子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46.2×100 外66×244.5 李永昌:明末清初人士,具体生卒年均未详,主要活动于明崇祯元年戊辰(公元1628年)至清顺治元年甲申(公元1644年)之间。字周生,号黄海。安徽省休宁县皂荚树下村人。家藏古物,善于诗书画。书法学董其昌,并与之过从。画近宗黄子久,然意兴,率然而为,能得其精神。远追董巨、二米等南宋诸家,善用董巨山势结构结合米点辅染。并能将沈周的雄浑劲厚和倪瓒的逸笔草草演绎为墨法沉重、生气勃勃的特质。作品分粗细两种风格:凡细皴淡染者,皆百十遍乃成;寥寥勾勒者,则加点其上。晚年作品极富天然意趣,情味烂漫之至,人多宝之。 吴山涛《仿邹衣白山水图》手卷 纸本 水墨 内33.5×100外33.5×381.7 吴山涛:字岱观,号塞翁、醉吟先生。明万历37年(公元1609年)生,清康熙29年(公元1690年)卒,享年82岁。安徽省歙县富泽人,占籍钱塘。遨游塞外,书画自乐。画品在青溪、梅壑之间。细密之作,深入元人奥妙,萧然淡远、几无墨路可寻,堪与张风方驾。不为法缛、不为法脱、别为逸品。塞翁作为新安籍人,身份自当不属布衣,但其遗民气质、艺术思想、创新精神与新安诸家的人品、画品却基本一致。故虽早年离乡,但画风仍归于程嘉燧、李永昌两位前辈:宗法宋元、简淡疏雅,设境幽僻、线条园润。对新安

画派诸人的艺术成长影响颇深。

清 程邃《山静太古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59.5×63.5 外75.5×235.5 清 程邃《山水图》册页 12 纸本 墨笔 内33.5×26 外40.5×64.5

程邃:明万历33年(公元1605年)乙己生,清康熙30年(公

元1691年)辛未卒,享年86岁。字穆倩,号 垢道人、江东布衣、

黄海钓者 等。祖籍安徽省歙县岩镇人,晚年侨居扬州。程邃山水曾

师事陈继儒,与董其昌相过从。于丹青造诣颇深, 善用枯笔干皴法写

山水, 特有神韵。初仿巨然,远追五代两宋,近学倪瓒。乃于北宋董

巨筑基,并发展了破笔焦墨点笞法:在淡墨湿笔勾皴且渲染得极为

滋润的山体上,错错落落地点上一些焦墨碎点,从而形成毛茸蓬松

的效果。后又从黄子久王蒙密体繁笔中汲取营养,形成繁密中见空

灵、细秀中显苍茫的韵致,与王蒙气息相通。后纯用渴笔焦墨,中

锋运以金石趣味。 沈郁苍古,别具蹊径。为“新安画派”之主要前

驱作家。

清 汪之瑞《空亭幽树图》册页 纸本 墨笔 内50×23 外65.2×65.7 清 汪之瑞《荒山秃岗图》册页 纸本 墨笔 内51.3×23.5 外65.2×65.7

汪之瑞:字无瑞,号乘槎、疏林、瑞道人、乘槎老人。具体生年

未可具考,约和查士标同时,清顺治15年(公元1658年)戊戌卒。

安徽省休宁县海阳人。平生工书善画: 山水宗倪黄,而又自成机杼。

为古代新安地区“天都画派”门祖李永易高足。初学其师减笔山水:

擅于以简胜繁,渴笔焦墨勾勒,率性中见清秀。山石结构富于变化、

线条蜿延更见韵味。其画厚不以多、薄不因少。其清淡简练的手法、

明快秀丽的意境与清高悲壮的气质融为一体,无瑞画有豪壮刚实,

粗笔焦墨一路,然终以其简笔一路最具特色,着墨无多而古气苍蔚。

与查二瞻、孙无逸、渐江称“海阳四家” ,是四家中最年长者。

清 渐江《晓江风便图》手卷 纸本 设色 内248.5×24.5 外32.4×1040 清 渐江《长林逍遥图》堂幅 纸本 墨笔 内71×204 外88.7×316.5 11

清 清渐江《梧桐竹石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32.8×57 外51.5×203 清 渐江《长林逍遥图》堂幅 纸本 墨笔 内71×204 外88.7×316.5 清 渐江《沚阜图》册页 11 纸本 墨笔 内14×22 外35×27.6 清 渐江《倣一峯山水图》折扇面 金纸 墨笔 内53×16.6 外63×66.5 清 渐江《秋山风帆图》折扇面 泥金纸 墨笔 内51.5×16.7 外60.9×64.5 清 渐江《云山幽居图》册页 纸本 墨笔 内21.5×28 外35×65

渐江:明神宗万历38年庚戌(公元1610年)庚戌生,清圣祖康

熙4年甲辰(公元1664年)卒,享年54年。僧人,俗姓江,名韬,

字六奇。安徽省歙县江家坞人 。山水学云林枯淡萧疏,梅花则瘦劲

冷峭。平生墨迹多写黄山佳境,兼绘笑傲严冬之梅和奇倔雄强之松。

系新安画派创始人之一。其擅山水,取法宋元诸家。作品多画黄山,

构图简洁,气势峻伟。山石方折近几何体。奇峰壁立,奇松倒挂。

笔墨秀逸凝重,意境宏阔淡远 。亦善画梅,得梅花疏枝淡蕊、冷艳

寒香之韵致。渐江的绘画在当时及 后世皆享誉极高,后人将其与画

家查士标、汪之瑞、孙逸并称“新安四派”,也称“海阳四家”。其

画代表了清初遗民画家的最高水平,又为清初画坛“四高僧”之一。

清 孙逸《溪挢覔句图》立轴 纸本 设色 内51×150.5 外72.3×283.5 清 孙逸《东岗三树图》折扇面 泥金纸 墨笔 内50×15.5 外61×66.4 清 孙逸《秋山花溪图》斗方 纸本 设色 内18×24.5 外45×30.5

孙逸:明末清初人士,具体生卒年未详,最早画见明崇祯16年

癸未(公元1643年),清顺冶14年丁酉(公元1657年)卒。字无

逸,号疏林,亦号石禅。古皖海阳(今安徽省休宁县)人。与汪之瑞、

弘仁、查士标并称“海阳四家”。入清后流寓芜湖,孙逸性嗜绘画,

大多取材于家乡 秀丽景色, 对于黄山云海松石之幻变,无不吞吐

于胸中。所作既师古人,又师自然。画得云林、子久衣钵,及渐江

神韵。淡而神旺,简而意足。人以为文徵明后身。与查士标、汪之

瑞、僧渐江称 “新安四家”,又与芜湖“姑熟派”首领萧云从合称

“江左二家”,或曰:“孙萧”。

12

清 查士标《抱琴幽居图》手卷 纸本 水墨 设色

内25.5×135.8外26.5×762

清 查士标《谡谡松风图》堂幅 纸本 墨笔 内87.2×227 外98×293.5 清 查士标《草亭竹松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55.5×132 外75.3×274.5 清 查士标《倣倪古木远山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47.3×108.5 外68.5×255

清 查士标《曳杖过桥图》立轴 纸本 设色 内61.5×1132.3外76×258.3 清 查士标《晴峦暖翠图》立轴 绢本 设色 内87.2×227 外98×293.5

查士标:明万历43年乙卯(公元1615年)生,清康熙37年戊

寅(公元1698年)卒,享年83岁。字二赡 ,号梅壑 、懒标、邗

上旅老等。安徽省休宁县西门人,后寓扬州。平生善于书画,早年

摹仿董其昌游休宁时出入其家所遗书画。 山水于董其昌上溯董巨、

二米、元四家,并受程嘉燧、李永昌、汪之瑞、浙江等师友的影响:

貌写家山、宗法云林。构景疏散、线条湿懒,墨法于清润飘逸中多

一份迷蒙闲雅之韵。能集董之大成、并自出机杼;有熟而求生、老

而求嫩的出蓝之誉。笔墨疏简,风神嫩散,气韵荒寒,逸品也。晚

年画益超迈,是明末清初新安派“海阳四家”之一。

第三单元 “新安画派”主要成员及同时代画家

单元说明:

“新安画派”是明末清初之际,一批遗民画家以黄山、白岳及徽州山水为创作题材而形成的一个绘画流派。

最早把新安山水画家群体称之为“派”的是龚贤,他在题山水卷的一段跋语中首先提出天都派。其后张庚在《浦山论画》中正式提出新安派,人们多沿用,“新安画派”遂成定论。新安画派成员所指范围扩大到四家以外,统称新安画家。

“新安画派”成员众多,力量雄厚、画艺可观着近80人,其中卓然自成一家者约有20人。而聚集在“新安画派”大旗下的徽州区域画家群和当时寓居外地 13

的主要徽籍画家及稍有名气以新安山水为创作题材的徽州籍画家约计130多人。新安画家们经常在一起观览黄山、白岳及徽州的大好山水,相与切磋技艺,共同提高。寻求表达他们心目中的新安山水意象特征,由许多共性而形成了一个的绘画流派:如都是以学“元四家”,尤其是倪瓒的绘法技法开始,以师法自然为归;共同以遗民苍凉孤傲之情,化作笔下的峻岭奇松、悬崖峭石、

疏流寒柯。于渴笔枯墨里隐隐透出冷峭和刚大的艺术精神。在他们笔下,新安山水涤尽了喧嚣软俗的气息,显现出冷静高洁的超逸格调。在明清文人绘画风行的氛围里,这一画派堪称审美境界最高的地域性画家群体,人品艺品均开山水画一代宗风,在17世纪的中国画坛独放异彩。

“新安画派”主要成员及同时代画家程萝、戴本孝、郑畋、谢绍烈、汪洪度、汪洋度、吴正萧、僧行慧、叶荣、韩铸、饶景、汪进、汪智、汪采、张绍龄、汪家珍、吴云、曹堂、曹有光、吴各等。

展品组:

清 郑旼《林泉虚亭图》立轴 纸本 设色 内28.8×110.6 外47.5×232.6 清 郑旼《林泉虚亭图》立轴 纸本 设色 内28.8×110.6 外47.5×232.6

郑畋:明崇祯6年癸酉(公元1633年) 生,清康熙22年癸亥(公

元1683年) 卒,享年50岁。原名昊,明亡更之。字慕倩,穆倩, 号

荆蛮民等。安徽省歙县人,善作山水,画法高古,远承倪瓒,近继

弘仁。画纯凭气韵生动示意,故能追步元人。至于风雅之作,或衰

或伤,或怨而怒,非其赋才之激,遭遇之然也。

清 谢绍烈《江石萝月图》折扇面 泥金纸 墨笔 内50×16 外62.8×66.5

谢绍烈:明末清初人士,具体生卒年均未详。安徽省歙县谢村人

(一作浙江义乌人)。字承启,别署冽泉。博综典籍,隐居不仕,书

画用笔沉稳,苍劲遒逸。境界疏朗宁静,具清淡瘦硬之风。其人性

格刚烈,不与俗落。

清 僧行慧 《山水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96.5×144 外115×302

行慧:清,安徽新安人,禹邗江。工画山水,笔墨简健。

14

清 韩铸《烟雨迷蒙图》堂幅 纸本 墨笔 内47×185 外78×257

韩铸:明末清初人士,具体生卒年均未详。年至七十九以外尚在。

主要活动于清康熙年间。字冶人,号逸槎、野老草堂等。安徽省休

宁县人,侨居芜湖。博通经史, 尤耽山水。兴至泼墨,烟云风雨,

咸集毫端,而生气淋漓,尺幅中变态万状,见者咸拟为半颠后身。

铸画少师子久,笔颇苍洁,晚忽任意泼墨,自谓学米。

清 汪智《危栈临溪图》立轴 绢本 设色 内39.6×57.6外56.5×154.5

汪智:清季人士,具体生卒年均未详。主要活动于清嘉庆至光绪

年间。字睿生,号适庵、虚白生。安徽省歙县人。山水秀润,笔墨

健爽,自成一家。. 画人物亦佳。兼善雕刻桃花石子,能于其上作楼

阁林木、人物花鸟。精巧独创,人均宝之。

清 汪埰《山水图》册页 纸本 浅绛 内13×22.2 外36×28

汪埰:清,字蓉洲,安徽休宁人,居江苏常州。山水秀韵,得文

氏遗意。兼工花卉。

清 吴麐《山水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57.7×91 外69×182.5

吴麐: 清(1691―1772)字栗园,一作栗原,一字荛圃,安徽歙

县籍,家江西景德镇。其家有景德镇古窑,产秘色器,与唐、熊、

年三窑并称,谓之吴窑。山水学黄公望。而以疎散简淡写生,其用

墨干湿相参不见痕迹,盖得熟中熟法。

清 张绍龄《江航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57.7×91 外69×182.5

张绍龄:度如,梅谷老人,清顺、康年间,绩溪县人,能诗工画,

山水云物,秀逸苍深,有咫尺千里之概,人物亦精,初摹诸名家,

得意尤在米襄阳,为邑中丹青第一。

清 汪家珍《黄山一角图》立轴 1 纸本 设色 内36×90.5外51×216

汪家珍: 具体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明未清中年间。又名葵、

15

叔向,字壁人。安徽省歙县人,学养深厚, 能诗好画。花鸟鱼虫, 尤

传神入妙。山水初学黄公望及王蒙,后又临仿弘仁,同时参学新安

其他诸家, 与汪之瑞、孙逸齐名。中年后在渐江等新安画家的影响下,

走访家山。貌写黄山,参酌元人画之虚灵,实者虚之,虚者实之。

所绘黄山峻岭奇松、悬崖峭石无不姿态生动。能传石涛、梅清、弘

仁画黄山之灵、之影、之质而别开生面,充分体现出了黄山之灵性。

清 叶志灏《柳溪泛舟图》立轴 纸本 设色 内31.2×129.3 外45.5×224.8

叶志灏:清季乾隆间人士,具体生卒年均未详。主要清康熙至乾

隆年间。又名叶灏,字懒云、药庄。安徽省休宁县人。平生工画山

水。

清 戴本孝《白龙谭图》堂幅 纸本 墨笔 内55.4×194.9 外116.4×274 清 戴本孝《苍松劲节图》立轴 纸本 设色 内60×132 外77×268.5 清 戴本孝《草阁幽人图》堂幅 纸本 墨笔 内82.5×154.8 外87.5×278

戴本孝: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辛酉生,清康熙32年(公

元1693年)癸酉卒,享年72岁。清代画家,字务旃,号鹰阿山樵,

等。 安徽省和县 人。工诗文、书画。尤善画山水,师法倪瓒、王

蒙、黄公望,师古能化,注重师法造化,曾游幽燕秦陇等地,领略

大自然之胜概。山水多取材于黄山风景,善用枯笔,强调虚实对比,

线条丰厚沉着,格调松秀枯淡,墨色苍浑,得元人之趣。原济(石涛)

早期山水画曾受其影响,后人称其与梅清、梅庚、石涛等为“黄山

画派”。亦善画松梅。画史将其列入清初“新安画派”。

第四单元 “新安画派”第二代传人

单元说明:

16

面对清初严峻的政治局面,“新安画派”的继承者们虽然满怀前程美好的希望,同时在艺术上参学备受清庭肯定的四王正统画风之技。但来自文字狱的恐惧,唤醒了他们思想深处受制于异族统治的耻辱。而汉人的自尊和儒者的清高又促使他们对人生作出了最基本的选择:如元四家和新安前辈一样逃逸现实!表现在艺术上即是仿效新安前贤,扩大了新安画派的后续力量。但由于他们在政治上远不及明末遗民那样的壮怀激烈、弃绝人事;故不可能把新安四家已发挥到极致的静致继续发扬下去。而只是在与统治者若即若离的态度中,一面参学备受清庭肯定的“四王”正统画风;另一方面又亦步亦趋地尽味模仿渐江的笔墨意趣,和逞乱真之功、一丝不苟的复制,不敢有太大的突破,盖时代禁锢意识使然。

从学“新安四家”的笫二代传承队伍的重要成员:主要是学浙江本家的子侄,也有直接亲受教诲的弟子、也有间接崇仰参学其画稿、理论的友人及私淑者。他们基本上近师于渐江,但同时亦兼蓄其他三位大家之长,远步渐后并请倪黄。而汪之瑞、孙逸、查士标各人亦有从学者多人。他们有:渐江的四大弟子江注、姚宋、祝昌、黄吕。查士标从人:子查升、侄查弘道、婿郑栋、何文煌、程兆愈、戴廷畅、

金之缙、邵农、汪廷儒、方琪、吕士骏、洪柏、黄润、罗允瓒等。他如汪之瑞从人:汪若湛、汪滋。程邃从人:程鸣。戴本孝从人、莫春晖、戴思望。郑畋从人:郑林、郑圻。吴定、汪朴、汪后来、秦涵、行慧、以及程功、程义、程堂、吴文征、戴思望、江衡、汪家珍等共同组成子新安画派的第二代传人。 展品组:

清 江注《黄山一角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38.5×105.5 外53×233 清 江注《青绿山水图》堂幅 绢本 设色 内42.5×174 外63×260

江注:明末清初人士,具体生卒年未详,主要活动在清康熙年间

(公元1661年~公元1722年)。字允凝,号若米舫。安徽歙县人,

弘仁之侄。终生隐居黄山,与施润章、僧半山、宛陵诸梅交游,以

诗追韩孟而名世。亦好画黄山。山水受弘仁指授,并承袭南宗技法,

尤心通倪黄,师古人与师造化并重,笔墨之文秀自云林后少见,与

浙江酷肖。

17

清 姚宋《山径洎舟图》堂幅 纸本 浅绛 内155×308外160×365 清

18 姚宋:清顺治5年戊子(公元1648年) 生,至康熙40年辛已(公元1701年),年53岁时尚在。初名金, 字雨金,羽京, 号野梅、三中子、木石间人。古皖新安人(今安徽省歙县人),客居芜湖。善于吟咏,与吴豫杰同时名扬江南。书平生长于画石,笔墨变幻多端,以能信笔随画难石势称著一方。而山水、花鸟、兰竹、指头、木片、编纸、作画,亦无不精妙;画梅师摹倪瓒,山水初学弘仁,几可乱真。但未另僻蹊径,故终未出弘仁画格。 祝昌《山水图》册页(12页) 纸本 墨笔 内22×21.7 外51.9×28 祝昌: 具体生卒年未详,清康熙18年已未(公元1679年)前尚在。清顺治6年己丑(1649年) 进士。字山嘲、山史、山公。安徽省龙眠(桐城县)人,久居新安, 晚客邗上。性品孤介, 或遇不以礼, 虽饼金购尺幅终不许也。山水画初学弘仁, 后吸收元代各家法, 得其意趣而稍有变化。画多无皴,淡墨微染,元气浑厚,神完气足。为“新安画派”健将之一。 黄吕《溪山晴霁图》堂幅 纸本 设色 内61×120 外79.5×221 黄吕:明末清初人,黄生子。具体生卒年均未详。字次黄,号凤六山人。安徽省歙县潭渡村人。幼承家学,工画人物山水花鸟草虫各科,纵笔所如,皆臻妙境。山水类文伯仁,花卉兼有沈石田、周服卿之长。书法晋人,晚年格益朴茂。兼善篆书,刻印遒劲苍秀,有秦汉遗风。诗亦力去雕饰,每作画成,辄题诗帧首,并以自所镌印钤,人谓之“四美具备”。晚年多与新安画家往来切磋,或远追古人;或近师萧云从、浙江渴勒简勾之趣,从而使其画既有自己的风格,又有“新安画派”之共性。 何文煌《溪山话别图》手卷 纸本 水墨 内158×24外455×28.5 何文煌:具体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清康熙年间。字昭夏,字竹坡。安徽省休宁县人,查士标弟子,平生能诗,工画,善作山水。

画笔超老传其师韵,书亦得其法。

清 胡皋《和风烟雨图》立轴 1 纸本 墨笔 内31×82.8 外47×208.8

胡皋:明隆庆4年庚午(公元1570年)生,清顺治6年己丑(公

元1649年)卒, 享年79岁。字公迈。古皖婺源人。画远追顾、陆,近师查士标。尤工书法、诗歌文辞。明天启间从赵佑宣抚朝鲜,朝鲜人得其字画皆珍宝之。

清 汪朴《南窗寄傲图》立轴 绢本 墨笔 内71×50 外88×266

汪朴:清季人士,具体生卒年均未详。主要活动于清乾隆至嘉庆

(一作道光至咸丰)年间。字素公,素功,松溪,石林,安徽省休宁县兖山人,晚居毗林。平生工于书画,山水得元人疏散之致,备极寒荒。喜研新安诸家,追摹渐江并心领神会。且不为当时娄东虞山派习气所染,注重师法自然,貌写家乡黄山、白岳及新安江一带山水。形成自己行笔疏旷,备极寒荒;设色浓古,高情横逸之个性风格。

清 汪滋《仿倪山水图》册页 纸本 水墨 内16×23.5 外32×44

汪滋:清道光18年戊戌(公元1838年)生,年八十岁以后卒。

字启滋,. 号浣香、灞桥、畴梅道人等,斋名“无声诗屋”,清代安徽省休宁县人。平生工画山水。笔墨简健,其韵大类同里“海阳四家”之一汪之瑞之风范而润泽有加。又工诗书。每画必系以诗,才气横溢,性当与元代倪云林相伯仲。

清 莫春晖《黄山图》册页 纸本 水墨 内17.5×22 外30.5×43

莫春晖:清代乾嘉年间人士,具体生卒年均未详。字广元,葵斋,

樵谷人,清乾嘉,安徽省黟县人。幼年爱作山水,年十五以画树谒王林屋,林屋以为可教,授以南宗正派。比返,林屋没。终自以林屋早逝,未得窥见六法堂奥。偶有所作,不以示人。

19

清 吴定《剡溪积雪图》立轴 纸本 设色 内61×130.5 外75×250.5

吴定:生于明崇祯5年壬申(公元1632年)生,康熙34年乙亥

(公元1695年)卒,享年63岁。字子静,号息庵,安徽省休宁县人。平生工画,善作山水,其初宗渐江,兼临唐宋元明诸家山水作品为图谱,询为艺苑指南。好游黄山、白岳之胜,用倪黄之法写按集奇峰实景。画作中多能觅见新安真山的形骸神韵及新安前辈的笔墨遗迹。至于画面特有的笔线与造型风格,则或是受到徽州民间版画艺术影响,因之带有浓重的抽象装饰意趣,表现出与乃师不同的艺术风貌。与江注、祝昌和姚宋一起,被称为渐江的四大弟子之一。

清 汪廷儒《山乡敝庐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32×122 外48×238

汪廷儒:清,(1804—1852)字醇卿,又字莼青,江苏仪徵人。

道光24年(1844)翰林官编修,二十六年(1846)江西副主考。书法、山水,极得董其昌用笔、用墨之妙,皴减而有法。墨晕黠宕,尤长画册、扇。用笔沉着苍润,亦极似查士标。辑广陵思古内、外编,书未成而卒,年四十九。

清 程义《黄山松峦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47×175 外60.5×257

程义:清初,字正路,一字耻夫,号晶阳子,又号三十六峰子,安徽歙县人,善诗文书画、工山水、尤精于造墨,著《墨史》二卷,与施闰章,罗铁中,程邃等友善。画有程邃之风,风格寂寥,在新安一派囿中。

清 程堂《仿梅道人山水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29×105 外46.5×222

程堂:清代乾嘉间人士,具体生卒年均未详。字两湖,又字雨湖,

号慵庵。安徽省休宁县人,占钱塘籍。平生工画山水,初法石田,继参元四家笔法。风格苍秀入神。

20

第五单元 “新安画派”第三代传人及其他泛学者

单元说明:

清初时期,由于旅居杨州繁华之地的徽商对乡梓文化的追捧,大力振济遗民画家。不久便使徽州负才者纷纷出山赴扬谋生,同时也吸引了迫于生计的汪之瑞、渐江、戴本孝、查士标等频频前往售画,查士标、程邃等人竟久寓扬州安家。与新安画派关系颇密的黄山派梅氏诸子姑熟派萧云从等均先后亦到扬州活动。

继康乾之后,新安画派在遭遇了传承的式微后又意外地出现了一个变派。其演变的时间主要限于康乾之间。新安画派善于同周边许多画派广泛交往切磋,丰富和发展了自身的艺术,大胆冲出旧式的桎梏,消除门户之见,极积吸收和借鉴各方面的技法,于坚持表现山野之象的同时,从笔墨内部尝试寻求重生的突破,以拓展新安画派艺术的表现形式。从而使该画派有了意外的振新。一跃而为独创门派——“新安变派”。

这一阶段的主要表现人物为康乾时期的张儒、吴晨、吴昕、汪士通、江士湘、黄瑚、鲍楷、程堂、汪霭、祝昌、程士镳、程庭鹭、程义、吴元澄、黄鼎、黄琪、黄培、汪滋、僧雪庄、方士庶、海坪、程士辘、雪庄、僧一智、黄琪、方士庶、程鸣、黄柳溪、吴之麟、高翔、汪梅鼎、胡皋、程鹄、吴心来、吴克让、汪恭、程言、汪士慎、罗聘、虚谷、吴淑娟、奚冈、方享咸、萧云从、龚贤、方以智、梅清、石涛、恽南田、王石谷、虚谷等流寓或往来扬州者。

展品组:

清 张儒《山庐草堂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38.5×70 外54×227

张儒:清季人士,具体生卒年均未详。主要活动于清康熙年间。

字素堂、寿堂,号问政山樵。安徽省歙县人,工画山水,曾问画法

于江允凝。黄左田极推重,查梅壑亦题其画云:“寿堂于胜国诸贤名

迹,无不临摹,或绝相似,或出其上,独倪迂淡墨,自谓难学,益

其老笔密思于金银间色,若淡若浓,而有意趣,又出吾之上矣”。

清 吴昕《沧浪独钓图》立轴 绢本 设色 内43×172.5 外61.5×268 21

吴昕:清季人士,具体生卒年均未详。字仲征、白狱子。祖籍安

徽省歙县人,侨居杭州。平生擅画,山水淹润,人物宗吴伟。

清 汪士通《日斜云林图》立轴 1 纸本 墨笔 内38.5×61.5 外54×221

汪士通:清季人士,具体生卒年均未详。年58岁卒。字宇亨,

号东湖,安徽省黟县人。私谥文洁先生。清乾隆6年拔贡,乾隆18

年癸酉(公元1753年)举人(一作进士),官萧山知县。平生工诗

文,书精真、草、篆、隶各体,善铁笔。山水风韵秀逸苍老,直入

董巨之室而兼诸家胜慨。

清 汪霭《青山绿水图》堂幅 纸本 墨笔 内99×303 外115×383

汪霭:清乾隆3年戊午(公元1738年)生,道光元年辛己(公

元1821年)年卒,享年83岁。字胥原,号涤崖,安徽省歙县人,

长期客居江苏扬州。. 平生画山水,宗黄公望。气韵出町畦之外,时

称逸品。曾在雍正年间画黄山图于法净寺之平远楼。

清 吴元澄《夏山高隐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50×3110 外64×240

吴元澄:字湛若,一字心庄。安徽休宁人。 善画山水,笔气老

健,与王翚、王原祁交,雍正十三年(1735)作武夷山水册。

清 程鸣《空山秋色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27.8×111.5 外48.2×230.5

程鸣:清季人士,具体生卒年均未详。乾隆(公元1736年~公

元1785)年间诸生。字友声,号松门,安徽省歙县人,占籍江苏仪

徵。山水学石涛(道济),而参程邃。每以秃毫渴墨,运之中锋,纯

拟书法成之。其画不加渲染,自然沈郁苍浑。王渔洋赞其画得古人

六法三昧,雅逸可赏,不为新安蕃篱所囿。诗出王士祯之门,并与

陈撰、方士庶、厉鹗为诗画友。

清 程士辘《雪景山水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97×159 外129×366 22

程士镳:盛瞻,樾亭,主要活动于清康熙年间,歙县人,家宣城。

善画山水,人物,见推于王原祁。仿戴进山水,草草而成,派别与

渐江稍殊。

清 吴之鳞 《山水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30.5×118.5 外54×234.5

吴之麟:清康熙30年辛末未(公元1691年)生,清乾隆37年

壬辰(公元1772年)卒,享年81岁。字尧圃、栗园、质道人、南

村、西溪老人。安徽省歙县人。山水学黄子久,以疏散简淡为宗,

得用墨法。

清 方士庶《云海松涛图》堂幅 纸本 浅绛 内117.5×283 外127.5×378

方士庶:清康熙31年壬申(公元1692年) 生,乾隆16年辛未(公

元1751年) 卒,享年59岁。原名询, 字循远。号小狮、环山、研云、

无慵、小狮逆道人。安徽歙县人,客居杨州。山水受业黄鼎, 落笔苍

秀,动依古法,气韵骀宕而有出兰之意,其用之灵敏目为艺苑后进,

时称“妙品”。与励樊榭、金寿门齐名,王原祁后推第一手。书学董

其昌,名噪芜城。

清 黄棓《倣梅华道人山水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38×114 外52.5×226

黄棓:清,主要活动于嘉庆道光年间,安徽省歙县人。字守愚,

号柳溪。其画始学王原祁,偶参新安法。山水人物俱佳。

清 雪庄《丹台春晓图》立轴 绫本 设色 内48×117 外64×245

雪庄:具体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清顺治、康熙年间。僧,法

名悟、传悟。字惺堂,号雪庄、通源、黄山僧、铁鞋道人、黄山野

人、沦溟道者等。祖籍安徽歙县人,流寓淮安。清性情孤傲,善于

绘事,山水枯勾重笞,瘦冷少染。线条刚斫,蕴有浓郁的装饰风味。

名与弘仁齐驾,披发畅游黄山,皮蓬幽居30余年,具自然真山的林

峰泉窒壑于心中,而放情挥洒,不遗其形。一生写黄山百帧,其人

与山水化一,已变新安派之面目。要之山林野逸,轩爽之致,未可

23

磨灭;尤胜各派之委靡,独为清尚之风。

清 释一智《黄山图》堂幅 纸本 设色 内69×179 外83.5×302

释一智:清季人士。主要活动于康熙年间,具体生卒年均未详。

字凛峰、石峰。号获遇客、继述轩。安徽省怀宁县人。为僧雪庄弟

子。雪庄筑室于山上,号曰“云舫”,一智从其师于云舫修行。平生

善画,用笔疏爽,多披麻皴。尤喜作黄山风景,画峰峦直立如刀削

斧劈;怪石奇松,动人心目。其中人物、猿猴如豆,神态生动,颇

见精能。

清 鲍楷《寒庵香雪图》斗方 纸本 设色 内30×25.3 外40×64.3

鲍楷:清代乾隆年间人士,具体生卒年均未详。字端人,号棠村,

一作树棠,一号龙山,又署天都去邪子,安徽省歙县籍人,侨居江

苏扬州。少工花鸟,师法恽寿平。后客沈凡民署,遂事山水。风格

疏朗秀润,得古人意。往往好乱麻皴,有染无点,少著赭色,章法

奇逸。

清 程鹄《山水图》斗方页 纸本 设色 内21.5×28 外35×65

程鹄:字昭黄,徽州(今安徽歙县) 人。 康熙六年(1667)供奉南

薰殿,挥翰称旨 。酷爱笔墨,凡一技一能无不延揽 。又遍游襄、

楚、晋、燕,所摹宋元诸家,无不肖似 。山水绝伦,人物、花鸟悉

精妙 。

清 吴心来《仿黄鹤山樵山水图》立轴 纸本 浅绛 内52×196 外58.5×273

吴心来:清,安徽歙县人,字田生,号望。擅长画人物、山水。

24

第六单元 受“新安画派”影响的周边地区友军画派 单元说明:

康乾以来,新安二代继承派重要画家姚宋、汪朴、方士庶、汪梅鼎也不断地经常往来于徽扬两地。致使清初阶段为扬州画坛新安画派主导,培养了许多著名的画家,一直沿续到乾嘉以后。杨州画派掘起后,当地新生的和四周涌来的外地画家迅增如林,而另一些如罗聘、汪士慎等皖籍画家则被列入“杨州八怪”,致使新安画家比例有所下降。而城市经济的喧闹和多变的生活节奏,使石涛强调性、豪放张扬的风格得到了广泛的肯定。种种异质的介入,从侧面刺激了处于低迷状态中的新安二代,唤醒了传承者内心对时代脉博的体验。终于有一于人马大胆冲出旧式的桎梏,消除门户之见,极积吸收和借鉴各方面的技法,于坚持表现山野之象的同时,从笔墨内部尝试寻求重生的突破,以拓展新安画派艺术的表现形式。从而使该画派有了意外的振新。

在汪朴、方士庶、汪梅鼎、汪竹坪等流寓扬州者的山水中,“新安画派”的传统显然更多,但因其笔墨随时代变迁及对大自然的认识加深而另辟蹊径。

嘉道以后,自明以来即得徽商之力而崛起的这一画派,开始因社会的经济结构改变致使因徽商的衰落而衰落。大批寄生徽商之馆的书画家们亦因此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经济依靠,画艺更是无人承续。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长年战乱而贫脊少人的徽州十分萧条,难以活口。十七世纪后期,“新安画家”多数移居扬州、金陵等商业发达之大城市,脱离了“新安画派”赖以创造黄山、白岳天然的粉本。甚至为了迎合寓居地买主的口味,有的还改画花鸟以籍生存。至此真正意义上的“新安画派”可以说基本上消失了,但它的影响仍然巨大。由于“新安画派”善于同周边许多画派广泛交往切磋,极大地影响了当地艺坛的几个主要画派(如:“金陵”、“黄山”、“姑熟”、“桐城”、“扬州”、“江西”、“海上”等,甚至包括宫廷画苑“四王”之主流艺术)。

展品组:

清 汪恭《坐看云起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43×64 外57×224

汪恭:清,字恭寿,号竹坪,安徽休宁人,侨毗陵(今江苏常

州),尝居吴门(苏州)。妙音律,尤工行、楷,得梁同书、王文洽两家法,与程堂友善。山水虽泛滥各家,而于文氏一派尤为心契。 25

高者追踪徵明,次亦与 文嘉 、 文伯仁 并肩。旁及人物、花鸟,

无一不佳。

清 程言《景德镇河东河西图》手卷 纸本 设色 内69×179 外83.5×302 清

26 程言:又名程崇言,字次笠,又字恂夫,生卒不详,安徽黟县人,浅绛宗师程门长子。 其山水潇洒出尘,极尽勾勒渲染之妙。 绘《景德镇河东河西图》两卷,笔墨苍莽,而城郭车舟,负载往来,人物小如芥子,各具神态。 汪梅鼎《春梦绮霞图》立轴 纸本 设色 内29.5×67 外48×224.5 汪梅鼎:清季人士,具体生卒年均未详。又名书。字映雪,一作映琴。号畹云,一号瀚云,又号蓼塘。安徽省休宁县人。 工诗书画。 山水、花卉、兰石无一不工。以时人画山水多规抚娄东,乃独开生面,用笔疏旷,设色浓古,大类石涛。高简之处,得宋元人神髓。亦工兰石及花卉,离奇天娇,笔意纵逸。 吴云《疏树空亭图》立轴 1 纸本 墨笔 内29×106 外47.5×228 吴云:清嘉庆16年辛未(公元1811年)生,同治9年癸未(公元1883年)卒。享年72岁。字少甫,号平斋。安徽省歙县人,一作归安(今浙江湖州)人。 好古精鉴,性喜金石彝鼎,法书名画,汉印晋砖,宋元书籍,一一罗致。 书法颜真卿,刻印泽古功深,迥出凡近。偶写山水、花鸟,随意点染,脱尽恒蹊。 汪士慎《山水图》册页 纸本 墨笔 内29×41.6 外68.8×49 汪士慎: 清(? -1759)字近人,号巢林,又号溪东外史,安徽休宁人,一作浙江人,流寓扬州。与金农相友善。笔墨习染,逐臻妙境,为扬州八怪之一。工诗及八分书,画水仙、梅花清妙独绝。 奚冈《秋山行旅图》斗方 纸本 设色 内39.5×30.4 外44×35.6 奚冈:清乾隆11年丙寅(公元1746年) 生,清嘉庆8年癸亥(公

元1803年) 卒,享年57岁。原名钢,字铁生。原籍安徽省新安(今

歙县) 人,一作安徽黟县人,寓浙江杭州西湖,布衣终生。画家华喦

的弟子,工诗善书,而画尤擅长。同时兼擅篆刻, 与丁敬、黄易、蒋

仁齐名,为“杭郡四名家”,再加陈豫锺、陈鸿寿、赵之琛、钱松合

为“西泠八家”。书兼工四体 得董其昌遗韵。 花卉有南田气格,兰

竹亦超脱绝尘。山水风格属娄东派,并有吴门派笔趣,严谨中见洒

脱,略有创意。老年入李流芳一派。是继“四王”以后较为重要的

画家, 。

清 方亨咸《松溪流光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42×147 外61.3×245

方亨咸:清,小字姐哥,字吉偶,号邵村,号龙瞑、心童道士,

安徽桐城人。 能文,善书,精于小楷。山水仿黄公望,博大沈雄,

力追古雅,与程正揆、顾大申时称鼎足。花鸟意态如生,曾绘百尺

梧桐卷,雀雏入神品。平生足迹几遍天下,故其所见无非粉本,不

规规于古人,所以更胜于古人。

清 萧云从《松荫茅屋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46.5×119.5 外66.5×262.5

萧云从:明万历24年丙申(公元1596年)生,清康熙15年丙

辰(公元1676年)卒,享年80岁。原名龙。字尺木,号默思 、无

闷道人 。安徽省芜湖市人(一作当涂人误)。 明亡反清不仕。称钟

山老人, 寄情诗文书画。善山水,得倪、黄笔法,晚年自成一家。

清快可喜。兼长人物。从其学画者甚多,其中有他的弟弟萧云倩、

儿子萧一,侄子萧一荐、萧一箕,犹子萧一芸,并画友陈延、孙逸、韩涛、方兆曾、释海涛 、王履瑞、施长春等数十人,形成“姑熟画

派”。甚至连自成一派的“海阳四大家”之中的释渐江、孙逸二位著

名画家,也都向他求教过画艺 。

清 方以智《红岩碧松图》立轴 纸本 水墨 内47×127 外59×333.5

方以智:明万历39年(公元1611年)辛亥生,清康熙10年(公

27

28 元1671年)辛亥卒,享年60岁。字密之,别号无可,鹿起,愚者等。 安庆府桐城县凤仪里(今属安徽省枞阳县)人。方以智自幼秉承家学, 见名山大川,历京华胜地,阅西洋之书, 喜交友结社。曾与陈贞慧、吴应箕、侯方域 人称“明季四公子”。 明亡后削发为僧, 以智博涉多通,诗文书画为其余事。山水得元人法,不计形似而有生趣,有“桐城画派”之目 。 梅清《古帝炼台图》堂幅 纸本 水墨 内43×174 外65.5×281.5 梅清:明天启3年癸亥(公元1623年)生,清康熙36年丁丑(公元1697年)卒,享年74岁。原名士羲,字渊公 号瞿硎、 新田山长等。 安徽省宣城县人。善作墨画。 “不薄古人”而“更爱今人”,并以“我法”之笔,写黄山之奇峰、异石、怪松,云海等自然胜景。又从造化中汲取营养,幻画出的作品,充满了空灵超逸、奇谲缥缈的诗情。同时兼融董米倪三家遗韵,画风由豪放至秀润,而复转秀润归于豪放。世称“黄山画派”。与石涛交往 相互切磋画艺。石涛早期的山水,受到他的一定影响,而他晚年画黄山,又受石涛的影响。所以与渐江、石涛被称为“黄山三巨子”,又合戴本孝等共享 “黄山派”巨子的誉称。人称其山水入妙品,松入神品。 龚贤《深山草瓢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67×48.5 外71×201.5 龚贤:明万历27年(公元1599年)己亥生,清康熙28年(公元1689)己已卒,享年90岁。又名岂贤,字半千,野遗。号半亩,柴丈人、清凉山人等, 祖籍江苏昆山,流寓金陵(南京)。 明未参与复社,明亡遁入空门,住金陵牛首山清凉寺,筑半亩院隐居避世。鬻文卖字,售画课徒,往来于扬州、昆山等地。平生工诗文,善行书。风格雄奇,所画山水能扫除时习,上追董(源) 、巨(然) ,用墨深厚,皴擦每至十余次,自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然盖从董源筑基,而一变古法。用墨浓重,自开生面,与樊圻丶高岑丶邹吉,吴宏、叶欣、胡糙、谢荪合称为“金陵八家”,并执牛首。对近代画坛

影响极大。

清 恽寿平《双松流泉图》轴 绢本 设色 内67×127 外88.5×317

恽寿平;明祟祯6年(公元1633年)癸酉生,清康熙29年(公

元1690)庚午卒,享年57岁。本名格,字寿平,后以字行, 号南

田,白云外史、瓯香散人等。武进(江苏常州)人,平生诗格超逸,书法秀异,画笔生动,时称“三绝”。画从伯父恽向,早年潜心山水

逸品,称“清六家”之一。后自觉不能出石谷之右,遂致力没骨花

卉写生,以北宋徐宗嗣为宗。揉合了黄(筌)、徐两派技法,既重视

写生,力求形似,一洗时习,别开生面,形成“恽体”(“常州派”),被奉为清初花鸟正派。与“四王”、吴历并称“清初六大家”。

清 王石谷《山水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24.5×55.2 外36×62

王翚:明万历5年(公元1632年)壬申生,清康熙56年(公元

1717年)丁酉卒,享年85岁。字石谷,号耕烟散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他专工山水人物。早年作品笔法精湛,秀丽明快,中

期布局有序,生机盎然,时称“画圣”。作品虽多仿古,却具清丽深秀风

致,功力深厚,晚年脱落,转有苍茫之致。从学弟子甚众,称" 虞山派" 。和

当时王时敏、王鉴、王原祁、恽格、吴历齐名,世称“四王吴恽”。又称" 清六家" 。及“清初四王”之一。

清 石涛《水竹清居图》折扇面 泥金纸 设色 内52.3×18 外62×65

石涛:明崇浈14年辛已(公元1641年) 生,清康熙46年丁亥(公

元1707年) 卒,享年66岁。俗姓朱,名若极,祖籍安徽省凤阳人,

生于广西桂林。明藩靖江王朱守谦后裔,朱亨嘉子。后削发为僧,

法名原济,一作元济。小字阿长,字石涛,号大涤子、苦瓜和尚等。擅花卉、蔬果、兰竹,兼工人物,尤善山水。其画力主“搜尽奇峰

打草稿”,一反当时仿古之风。善用“截取法”构图,以特写之景

传达深邃之境。笔墨雄健,风格纵姿,能于气势豪放中寓静穆之气。 29

同时善用墨法,枯湿浓淡兼施并用;通过水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和,

表现出山川的氤氲气象和深厚之态。墨气淋漓,空间感强。在技巧

上他运笔灵活。或细笔勾勒少皴;或粗线勾斫,皴点并用。有时酣

畅流利,间参方笔,秀拙相生,不拘小处瑕疵。作品以奔放之势见

胜,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高僧”。

清 高翔《秋林读书图》立轴 纸本 设色 内36×53 外54×207.5

高翔:清康熙27年戊辰(公元1688年) 生,乾隆18年癸酉(公

元1753年) 卒,享年65岁。字风岗, 号西塘、。祖籍安徽,寓居江苏

杨州。曾随程邃学画, 并与石涛过往。参与小玲珑山馆诗文会,和杨

州诸贤谈诗论画。诗书画篆早鸣于世, 平生擅长山水花卉, 尤精写梅,

偶作肖像。尝为金农汪士慎诗集作小像。山水师弘仁之冷峻, 参石涛

之恣纵。笔墨不多, 然境界淡泊。

清 虚谷《山荫草堂图》手卷 纸本 水墨 内107×30.5 外885×33.5

虚谷:清道光3年癸未(公元1823年)生,同冶22年丙申(公

元 1896年)卒,享年73岁。俗姓朱,名虚白,字怀仁,号柴阳山

民,别号倦鹤。籍本新安(今安徽省歙县) ,家于广陵(今江苏扬州) 。平生工山水花鸟、蔬果、禽鸟、写真。风格冷逸,别具一格;偶作

古器物,尤擅以破笔作拙鼠,擅画山水、草草写意,生动超逸,书

法亦妙,奇古绝俗。同时如任伯年、胡公寿均为之心折,时颇推意

为:“海派”名家。

第七单元 “新安画派”近代传人及其求变者

单元说明:

“新安画派” 鼎盛于明末清初社稷乍易之际,当时一批在艺坛上具有较高修养的书画界志士,不甘屈附于异族新朝的统治而从思想意识上反对所谓奉为正30

统的 摹古之学而创意走们师法传统与师法自然并重的道路。使此派右在清初的山水画坛上出现了一度峥嵘的局面,给当时后世的画界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和影响。但随着笫一代主要画家的先后谢世,使此派的光环日趋暗淡。而后随着传承二代、三代的渐板渐弱,至嘉道以后终冷,此派渐成史迹。直至二三百年以后,约在“五·四”之间又一批近代“新安画派”传人如程瑶笙、程璋、汪采白、鲍锡鳞、黄宾虹、许承尧、江彤辉、江蓉、汪律本、吴鸿勋、吴淑娟、江兆申、张翰飞、张君逸、汪铎、赖少其等的辈出。在艺术创造上不断地从家乡的真山真水中汲取营养,貌写家山弘扬乡学,将家乡的“新安画派”传统元素与自身特质相结合,纷纷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建树,形成“新安画派”新的兴旺景象。再度擎起了“新安画派”的大旗,在清末的艺坛上又掀高潮。

诚如徐已新《黄山画人录》前言所述:“直到当代徽籍绘画大师黄宾虹、汪采白、程瑶笙等人的作品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新安画派”的延续,他们可以算作是“新安画派”杰出的传人。

展品组:

清 汪采白《空谷流溪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40×94 外58.5×213.5

汪采白:生于清同治13年丁亥(公元1887年)生,民国29年

庚辰(公元1940年)卒,享年53岁。名孔祁,字采白,别号洗桐

居士,安徽省歙县西溪人。出生于徽州望族,五岁拜黄宾虹为师,

习四书五经并丹青之法。21岁入两江师范学堂国画手工科,从叔父

汪律本挚友李瑞清为师。平生擅山水,其青绿法宋,浅绛仿倪瓒、

沈周;貌写家山,则得力于渐江、查士标。画风萧散秀逸。

民国 程璋《秋景图》立轴 纸本 设色

程璋:(1869—1938) ,原名德璋,号瑶笙。原籍安徽新安,移居

江苏泰兴,后寓上海。早年学习没骨花卉,中年后变法,吸收西洋

画明暗透视法,将写生法与传统笔墨熔于一炉。

传统绘画功力深厚,在绘画中又能参揉西画的技法。所绘物像工

致细腻,形象生动传神,色彩秾丽,构图别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

风格,能风行于当时的正统画派之外,在近代画坛上独树一帜。

31

民国 鲍锡麟《黄山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35.2×110 外46×259

民国

民国

民国

民国

32 鲍锡麟:(1905—1951) ,字君白,号二溪,歙县岩寺人。先从黄宾虹学画,画宗新安派,工山水,亦善花卉、人物,笔法浑穆,风格似渐江、查士标,。黄宾虹、汪采白等称誉其为“新安画派”后起之秀。 汪律本《山水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53×250 外79×248.5 汪律本:近现代,(1867------1930)字鞠卣,号旧游,安徽歙县人。画山水、花卉,有逸致。尝游黄山,为黄海后游集,于山中途经故实,皆有阐发。 江彤辉《山水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36×79 外53×250 江彤辉:清,字管生,安徽歙县人,客沪(上海)。山水类胡公寿。 江蓉《雄村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27.5×146 外31.5×172 江蓉:清,字莲峰,号倦云,安徽歙县人。工山水、人物、翎毛、花卉,尤擅士女。同、光(1862------1908)间游赣。尝居邗上与王素(1794---―1877)齐名。 黄宾虹《春江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38.5×57 外47.2×167 黄宾虹:清同治4年乙丑(公元1865年)生,公元1955年乙未卒。享年90岁。名质,字朴存,号宾虹等 。祖籍安徽省歙县,生于浙江金华。从师郑珊学山水、陈崇光学花鸟。平生擅长山水、花卉并注重写生,但成名相对较晚。50岁以后画风逐渐趋于写实,80岁以后才真正形成了人们所熟悉的“黑、密、厚、重”的画风。晚年的山水画,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惊世骇俗,使中国的山水画上升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其作品独具一格、洒脱而严紧,苍健而浑朴。被誉为一代宗师。在我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有“南黄北齐”之说。

安徽省博物馆

二○一○年三月

《新安画派》陈列

目 录

序 厅............................................................................................................................ 3

第一单元 明清新安画苑之先声......................................................................... 4

第二单元 “天都十子”及“新安四家”......................................................... 9

第三单元 “新安画派”主要成员及同时代画家........................................... 13

第四单元 “新安画派”第二代传人............................................................... 16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第七单元

2 “新安画派”第三代传人及其他泛学者....................................... 21 受“新安画派”影响的周边地区友军画派................................... 25 “新安画派”近代传人及其求变者............................................... 30

序 厅

前言

明末清初之际,在安徽的徽州地区有许多明代宗室、遗臣,具有强烈的遗民意识。宁死不肯屈附于满清异族的统冶,或寄身山林、或落发为僧而终老;他们吟咏慷概悲歌、描绘故国江山,因而在中国的山水画坛上诞生了一个以笔墨疏简枯淡、意境幽僻寒荒、画面充满禅机、风格冷逸高洁为特点的“新安画派”。 “新安画派”乃由程嘉燧、李永昌、李流芳为先驱,继瞻渐江为领袖;合汪之瑞、查士标、孙逸而成。其率众多的仁人志士约百余人专研笔墨、隐于砚田。政治上不求进取、离垢避嚣,艺术上直接秉承宋元山水画家健康纯正的品格。用倪、黄之法写黄山实景、以“敢言天地是吾师”的绘画宣言,与正统的“四王”画派之泥古陋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丰富和强化了中国文人画的内容和深度,从而开创了中国山水画中的写生派。同时还与周边地区的“黄山”、“姑熟”、“桐城”、“天都”、“扬州”、“金陵”等遗民画派遥相呼应、野战艺坛。给当时沉闷萎靡的画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并对近代山水画坛亦有着深远的影响。遗风余遗引导着汪采白、黄宾虹、刘海粟、张大千、李可染、赖少其等大师承其学养,深入黄山,潜心实践。并化简淡清远为深厚华滋,进而卓越成家。为传统“新安画派”注入了新的生命。

近百年来的画坛成就,系对古代绘画的和总结和继承。而“新安画派”专题展览,则意在向人们展示明清时期新安地区艺坛的风貌和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及其卓越成就对后世的巨大影响。让人们通过对传统精典的回顾,得以更加深入地领会中国古代传统绘画艺术的精髓。从而了解“新安画派”禅妙的笔墨韵味及其作者高尚的人格魅力。

3

第一单元 明清新安画苑之先声

单元说明:

新安画派居虽然产生于明代中叶,但其文化渊源却远可上溯山越文化近则见载于唐朝。此后直到明代的“天都十子”出现之前,该地区名载青史的重要画家代有相传,如:唐代的薛稷、张志和;五代的贯休;宋朝的朱熹;元季的戴仲德、程政、朱憬、汪罕、唐棣、邵孜、邵谊、石隐、王胜甫、杨鉴泉、程均敬、金汝霖;明代的朱同、朱邦、汪肇、詹景凤、杨明时、丁瓒、丁云鹏、毕懋康、吴羽、吴万春、吴娟、吴麟、吴楚、吴云、吴家风、吴龙、叶广、郑重、黄柱、程沧、程胜、陈有寓、项承恩、许楚、许尚远、邵岑中、邵龙、方维、方兆曾、李周生、江必名、江念祖、江益、郑去疾、郑重、郑元勋等;以及与程嘉燧同时的李流芳、李杭之、李谊之、汪文柏、汪之元、李允岩、叶志灏、倪志裘、吴楚奇、方乾、程正揆、汪然、方乾、吴逸等,都是乡间闾里书画风流的名士。正是由于他们的传帮引带,才为新安画派的诞生辅垫了长远的来路。

展品组:

明 邵岑中《林壑野村图》册页 绢本 设色 内21.5×28 外35×65

邵岑中:明季人士,具体生卒年均未详。又名逸峰、少楼、自适。

安徽省歙县太平村人。工诗,画山水宗北苑,晚年出入子久,笔墨洁净、风格苍秀清远。有尺幅千里之概。

明 程沧《松林趣话图》折扇面 纸本 设色 内16.5×35外68×46

程沧:明季人士,具体生卒年均未详。字元清、之清。安徽省歙

县人(一作徽州人)。平生工画山水,笔墨老到,树亦苍古。

明 程功《山水图》立轴 纸本 设色 内53.5×167 外66.5×249

程功:清世祖顺治2年乙酉(公元1645年)生,具体卒年未详。

主要活动于清顺治至康熙年间,字幼鸿,号子鹤、柯亭;室名含远楼。安徽省怀宁人。清康熙14年乙卯(公元1675年)举孝廉。因屡困南宫,遂不仕归。擅写山水,画有奇气;非当时新安派人可比。每恶时人不善学黄子久、吴仲圭,而尽以墨填染,臃肿涣散之陋;4

悉屏弃之,辄作悬崖绝壑、奇峰古木,神韵独出、望之有凌云之思。

明 李流芳《山林读书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58.5×122.4 外78.8×268

李流芳:明万历3年(公元1575年)乙亥生,祟祯2年(公元

1629年)戊辰卒,享年54岁。字茂宰,又字长蘅。号擅园、香梅、

泡庵、怀古堂,晚称六浮道人、慎娱居士、西溪南人等。安徽歙县

籍溪南人,侨居嘉定。工诗古文辞,山水好吴仲圭,布白奇古、清

标雅韵。写生有别趣,笔笔有意;墨痕浑化,神味盎然。能出入宋

元,逸气飞动,笔力雄健 墨气淋离。有分云裂谷之势、而无霸悍

之习,风格淡和恬净。在明代画坛名重一时。合董其昌、程嘉燧、

杨文龙、卞文瑜、邵弥、王时敏、王鉴、张学曾共称“画中九友”。

明 李杭之《溪山访秋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46×94 外64×255

李杭之:字僧筏,明。安徽省歙县人,流芳子。书画克绍家风,

年未四十即弃举子业,放浪山水间。画不多作,真迹尤珍奇。乡间

所藏流芳画,多出杭之之手。画面结构严谨而具洒脱之致。

明 杨明时 《仿启南山水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100.5×286外122.5×324

扬明时:明嘉靖35年丙辰(公元1556年)生,万历28年庚子

(公元1600年)卒,享年44岁。本姓杨,书款为扬;作名时误,

字不弃。安徽省歙县人,画山水人物糜不擅长。平生善画竹石纯从

书法中来,笔意苍润、神采飞扬,有赵孟顺“石如飞白木如籀”之

致。山水在得云林、子久遗意之同时,还对王蒙的荒拙之法体会尤

深,从而给后来的新安画派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明 郑重《云涧林壑图》立轴 纸本 设色 内31.5×124外51.5×237

郑重:明末清初人士,具体生卒年未详。主要话动于明万历38

年庚戌(公元1610年)至顺冶5年戊子(公元1648年)之间。字

千里,号重生、潭上居、风道人、天都懒人;释名无著。安徽省歙

5

县诸郑人,流寓金陵。善作佛像,从学于丁云鹏;云鹏推为赵伯驹

后身(遂字千里、重生,盖以赵千里自喻也)。兼画山水,取法宋元,

不名一家。重写家乡,善用青绿。创以作人物法写山水,工细严谨

而情景交融。风格自茂密至疏简,始终以情贯之。

明 汪肇《松石图》堂幅 绢本 墨笔 内74.5×146

6 汪肇:字德初,自谓其笔意飘若云海,因号“云海”。具体生卒年代不详,主要话动于明成化至嘉靖时期,安徽省休宁县人,流寓江浙。工画山水、人物,而以翎毛尤佳;出入戴进、吴伟,多作草率之笔。江肇早年画学南宋李唐马夏、后涉元季四家;风格介于戴进、吴伟之间。画史将其合吴伟、张璐并称为“江夏三子”。平生喜作家乡徽州山水,且画笔深浸倪黄四家,故其艺又与新安画坛颇有渊源。作品面貌呈粗细两种风格:泼墨粗毫者,天然有逸趣;细密工整者。传神而准确。作云雾以浓淡相间的水墨层层渍染,行笔迅疾、富有节奏。 朱邦《雪江卖渔图》堂幅 绢本 设色 内81.5×171外109.2×288 朱邦:明代画家,具体生卒年均未详。其活动时间约在唐寅之前,似与张路(公元1464年~公元1538年)同时。字近之,一字正之。号隐叟,别号酣鼾道人、丰溪渔隐、九龙山樵等。新安(今安徽歙县)人。平生工画人物、山水及野仙云树,情豪意酣,生气流逸。用笔草草,墨汁淋漓。风格与郑颠仙,张路相仿佛。与汪肇、张路、郑颠仙同为浙派后期名家。 詹景风《柳汀春涨图》折扇面 泥金纸 墨笔 内51.4×17 外62.8×66.8 詹景凤:明正德14年 已卯(公元1519年)生,明万历30年壬寅(公元1602年)卒,享年83岁。字东图,号大龙客、遐梦庵、白岳山人。安徽省休宁县流塘人。平生工诗文书画,而尤以书名。书法如祝允明、绘画似文征仲,并擅诗文鉴古。画由从兄景宣启蒙,

善山水、人物、花鸟,早年山水宗法大痴、云林,中年师法自然,

遍访名山大川,融书于画,形成简洁萧疏、伟岸沉厚之风。

明 郑为虹《山水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38.5×57 外55×197.5

郑为虹:字天玉,号去疾、因仰慕元人郑天玉(号师山先生)而

自称师山后学。明崇祯16年癸未(公元1643年)进士,清顺冶3

年丙戌(公元1646年)被执死难。安徽省歙县人,郑元勋侄。平生

擅画,山水师倪黄。

明 郑元勋《松石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40.5×81.5 外57.5×233

郑元勋:字超宗,号影园;郑重从子。明万历26年戊戌(公元

1598年)生,清顺治2年乙酉(公元1645年)卒,享年49岁。安

徽省歙县人,寓居江都。明崇祯16年癸未(公元1643年)进士,

死难国事。山水仿吴仲圭,措笔洒落,全以士气得韵。

明 郑叙《仿米云山图》堂幅 纸本 水墨 横138.2,直高63

郑叙:明季人士,具体生卒年均未详。又名康叙,字秩生(秩五)、

非庵、康叔。安徽省歙县人。平生工画山水、墨竹。

明 江必名 《雪景山水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62×130 外76×274

江必名:字德甫,号青螺、天际、天休(歙县志作江天沐),明。

安徽省歙县人,董其昌入室弟子。画多古意,山水深宋元阃奥。花

卉人物,则有青藤笔意。

明 江益《山水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48×125 外59×236

江益:字无方、无疆,别号黄白山樵,室名竹香斋。明,安徽省

歙县人,工画山水。

明 黄柱《浅绛山水图》堂幅 绢本 设色 内93×188 外108×291

黄柱:字子立,号碧峰、又痴、黄山老人。明嘉靖36年丁已(公

7

元1557年)生,历五朝至崇祯年间。安徽省歙县潭渡村人,近代画

家黄宾虹先祖。善音律、工梓刻,而于丹青尤精,各科皆入妙品:

花卉、翎毛,轩翥鲜新;人物生动、衣纹遒劲;山水意境恢宏、树

法多样。

明 吴家凤 《万木齐峰图》立轴 纸本 浅绛

8 内112×236.5外123.5×306.5 吴家凤:字瑞生,具体生卒年未详,主要活动于明代天启年间。安徽省歙县人,善作山水,效仿吴仲圭;兼工水墨花卉及大士像。 吴眉《秋江独钓图》折扇面 纸本 设色 内52.6×52.6外68×64 吴眉:明末人氏,具体生卒年均未详。原名吴媚,字眉生。安徽省歙县人,适汪氏。平生善画,山水出入倪黄,竹石及墨花亦标韵清远。诗词婉畅,书体遒媚,时称女博士。 吴龙《一坞斜阳图》堂幅 纸本 墨笔 内51×92外55.5×239 吴龙:其年约与郑畋同时,具体生卒年未详,主要活动于明末清初年间。字云友,号在田、研友。安徽省歙县人。平生工画山水,风格近石田。名与程垢区、查梅壑、祝昌、汪家珍、江天际等相颉颃。笔墨一出,宇内争相购求。 许尚远《策杖溪流图》堂幅 纸本 水墨 内75.1×146.2外90.2×291.2 许尚远:明崇祯12年己卯(公元1639年)生, 清康熙61年壬寅(公元1722年)卒,享年83岁。字文羽,一字闻字,号补峰书陶诗卷。安徽省歙县人(一作黟县人)。诗、书、画有三绝之称。山水、花鸟, 书画皆宗米襄阳,著尝与查二瞻学画,年八十后书画益见苍劲。 巴慰祖《仿元人山水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34.5×28.5外41×61 巴慰祖:清乾隆9年甲子(公元1744年)生 ,乾隆58年癸丑(公元1793年)卒,享年49岁。字予籍,号晋堂,隽堂。又号子

安、莲舫。安徽歙县人渔梁人,寓居扬州。 少时无所不好亦无所不

能。平生雅爱收藏, 善篆刻摹印。兼工书画,通文艺。擅作山水、

花鸟,然不耐渲染,成幅极少,即其残稿,人亦珍惜。书以隶见长,

又学秦汉石刻,形成劲险飞动的格调。与 程邃、胡唐、汪肇龙为“歙

四子”。

第二单元 “天都十子”及“新安四家”

单元说明:

“天都画派”的称谓,源于清初“金陵画派”之首领龚贤的一则《画跋》:“孟阳开天都一派,至周生始气力足大。孟阳似云林、周生似石田仿云林。孟阳:程姓,名嘉燧。周生:李姓,名永昌。俱为天都人,后来方式玉、王尊素、僧渐江、吴岱观、汪无瑞;故曰:“天都派”。

“新安四家”即指僧渐江、汪无瑞、查士标、孙逸。又称“海阳四家”(新安地区古称海阳)。

清初以以渐江为首的“新安画派”与晚明以程嘉燧、李永昌为首的“天都画派”在艺术上是一脉相承的。“天都画派”生命历程虽然短暂,但也正是这短短

四、五年(公元1640~公元1645年)的艺术行为,在实际上承担了“新安画派”孕体的历史使命。因为“天都十子”的活动期也洽洽就是“新安画派”的幼年期,应被视为是“新安画派”的前身。

“新安画派”以渐江、汪之瑞、孙逸、查士标为主要代表。其中以渐江居首席,程邃、戴本孝、李永昌、郑畋等为骨干,团结大批新安地区的画家追随者,从而形成了该派的第一代先哲。

展品组:

明 程嘉燧《古木空亭图》立轴 绢本 水墨 内29.5×73.5外46.5×219.5

程嘉燧:明嘉靖44年乙丑(公元1565年)生、清顺治元年甲申

(1644年)卒,享年79岁。字孟阳,号松园、偶耕、偈庵老人;晚

9

明明10 年皈依佛门,释名海能。安徽省歙县长翰山村人。 平生善画,成就非凡,人称“画中九友”。其写花卉笔墨枯淡,偏于闲静。作山水兼工写生。宗法倪黄,笔墨细劲。沉静恬淡,格韵并胜。与李永昌属“天都派”,画分细劲疏淡和粗放草率二格。早年清润、晚年萧瑟。惜墨如金,弃绝烟火;沉静恬淡,画如其人。晚年回故乡休宁定居,为新安故里画坛带来了一股“喜仿倪云林”、师法黄山白岳的强劲之风,也为他自己成为新安画派的先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周生《春山亭子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46.2×100 外66×244.5 李永昌:明末清初人士,具体生卒年均未详,主要活动于明崇祯元年戊辰(公元1628年)至清顺治元年甲申(公元1644年)之间。字周生,号黄海。安徽省休宁县皂荚树下村人。家藏古物,善于诗书画。书法学董其昌,并与之过从。画近宗黄子久,然意兴,率然而为,能得其精神。远追董巨、二米等南宋诸家,善用董巨山势结构结合米点辅染。并能将沈周的雄浑劲厚和倪瓒的逸笔草草演绎为墨法沉重、生气勃勃的特质。作品分粗细两种风格:凡细皴淡染者,皆百十遍乃成;寥寥勾勒者,则加点其上。晚年作品极富天然意趣,情味烂漫之至,人多宝之。 吴山涛《仿邹衣白山水图》手卷 纸本 水墨 内33.5×100外33.5×381.7 吴山涛:字岱观,号塞翁、醉吟先生。明万历37年(公元1609年)生,清康熙29年(公元1690年)卒,享年82岁。安徽省歙县富泽人,占籍钱塘。遨游塞外,书画自乐。画品在青溪、梅壑之间。细密之作,深入元人奥妙,萧然淡远、几无墨路可寻,堪与张风方驾。不为法缛、不为法脱、别为逸品。塞翁作为新安籍人,身份自当不属布衣,但其遗民气质、艺术思想、创新精神与新安诸家的人品、画品却基本一致。故虽早年离乡,但画风仍归于程嘉燧、李永昌两位前辈:宗法宋元、简淡疏雅,设境幽僻、线条园润。对新安

画派诸人的艺术成长影响颇深。

清 程邃《山静太古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59.5×63.5 外75.5×235.5 清 程邃《山水图》册页 12 纸本 墨笔 内33.5×26 外40.5×64.5

程邃:明万历33年(公元1605年)乙己生,清康熙30年(公

元1691年)辛未卒,享年86岁。字穆倩,号 垢道人、江东布衣、

黄海钓者 等。祖籍安徽省歙县岩镇人,晚年侨居扬州。程邃山水曾

师事陈继儒,与董其昌相过从。于丹青造诣颇深, 善用枯笔干皴法写

山水, 特有神韵。初仿巨然,远追五代两宋,近学倪瓒。乃于北宋董

巨筑基,并发展了破笔焦墨点笞法:在淡墨湿笔勾皴且渲染得极为

滋润的山体上,错错落落地点上一些焦墨碎点,从而形成毛茸蓬松

的效果。后又从黄子久王蒙密体繁笔中汲取营养,形成繁密中见空

灵、细秀中显苍茫的韵致,与王蒙气息相通。后纯用渴笔焦墨,中

锋运以金石趣味。 沈郁苍古,别具蹊径。为“新安画派”之主要前

驱作家。

清 汪之瑞《空亭幽树图》册页 纸本 墨笔 内50×23 外65.2×65.7 清 汪之瑞《荒山秃岗图》册页 纸本 墨笔 内51.3×23.5 外65.2×65.7

汪之瑞:字无瑞,号乘槎、疏林、瑞道人、乘槎老人。具体生年

未可具考,约和查士标同时,清顺治15年(公元1658年)戊戌卒。

安徽省休宁县海阳人。平生工书善画: 山水宗倪黄,而又自成机杼。

为古代新安地区“天都画派”门祖李永易高足。初学其师减笔山水:

擅于以简胜繁,渴笔焦墨勾勒,率性中见清秀。山石结构富于变化、

线条蜿延更见韵味。其画厚不以多、薄不因少。其清淡简练的手法、

明快秀丽的意境与清高悲壮的气质融为一体,无瑞画有豪壮刚实,

粗笔焦墨一路,然终以其简笔一路最具特色,着墨无多而古气苍蔚。

与查二瞻、孙无逸、渐江称“海阳四家” ,是四家中最年长者。

清 渐江《晓江风便图》手卷 纸本 设色 内248.5×24.5 外32.4×1040 清 渐江《长林逍遥图》堂幅 纸本 墨笔 内71×204 外88.7×316.5 11

清 清渐江《梧桐竹石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32.8×57 外51.5×203 清 渐江《长林逍遥图》堂幅 纸本 墨笔 内71×204 外88.7×316.5 清 渐江《沚阜图》册页 11 纸本 墨笔 内14×22 外35×27.6 清 渐江《倣一峯山水图》折扇面 金纸 墨笔 内53×16.6 外63×66.5 清 渐江《秋山风帆图》折扇面 泥金纸 墨笔 内51.5×16.7 外60.9×64.5 清 渐江《云山幽居图》册页 纸本 墨笔 内21.5×28 外35×65

渐江:明神宗万历38年庚戌(公元1610年)庚戌生,清圣祖康

熙4年甲辰(公元1664年)卒,享年54年。僧人,俗姓江,名韬,

字六奇。安徽省歙县江家坞人 。山水学云林枯淡萧疏,梅花则瘦劲

冷峭。平生墨迹多写黄山佳境,兼绘笑傲严冬之梅和奇倔雄强之松。

系新安画派创始人之一。其擅山水,取法宋元诸家。作品多画黄山,

构图简洁,气势峻伟。山石方折近几何体。奇峰壁立,奇松倒挂。

笔墨秀逸凝重,意境宏阔淡远 。亦善画梅,得梅花疏枝淡蕊、冷艳

寒香之韵致。渐江的绘画在当时及 后世皆享誉极高,后人将其与画

家查士标、汪之瑞、孙逸并称“新安四派”,也称“海阳四家”。其

画代表了清初遗民画家的最高水平,又为清初画坛“四高僧”之一。

清 孙逸《溪挢覔句图》立轴 纸本 设色 内51×150.5 外72.3×283.5 清 孙逸《东岗三树图》折扇面 泥金纸 墨笔 内50×15.5 外61×66.4 清 孙逸《秋山花溪图》斗方 纸本 设色 内18×24.5 外45×30.5

孙逸:明末清初人士,具体生卒年未详,最早画见明崇祯16年

癸未(公元1643年),清顺冶14年丁酉(公元1657年)卒。字无

逸,号疏林,亦号石禅。古皖海阳(今安徽省休宁县)人。与汪之瑞、

弘仁、查士标并称“海阳四家”。入清后流寓芜湖,孙逸性嗜绘画,

大多取材于家乡 秀丽景色, 对于黄山云海松石之幻变,无不吞吐

于胸中。所作既师古人,又师自然。画得云林、子久衣钵,及渐江

神韵。淡而神旺,简而意足。人以为文徵明后身。与查士标、汪之

瑞、僧渐江称 “新安四家”,又与芜湖“姑熟派”首领萧云从合称

“江左二家”,或曰:“孙萧”。

12

清 查士标《抱琴幽居图》手卷 纸本 水墨 设色

内25.5×135.8外26.5×762

清 查士标《谡谡松风图》堂幅 纸本 墨笔 内87.2×227 外98×293.5 清 查士标《草亭竹松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55.5×132 外75.3×274.5 清 查士标《倣倪古木远山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47.3×108.5 外68.5×255

清 查士标《曳杖过桥图》立轴 纸本 设色 内61.5×1132.3外76×258.3 清 查士标《晴峦暖翠图》立轴 绢本 设色 内87.2×227 外98×293.5

查士标:明万历43年乙卯(公元1615年)生,清康熙37年戊

寅(公元1698年)卒,享年83岁。字二赡 ,号梅壑 、懒标、邗

上旅老等。安徽省休宁县西门人,后寓扬州。平生善于书画,早年

摹仿董其昌游休宁时出入其家所遗书画。 山水于董其昌上溯董巨、

二米、元四家,并受程嘉燧、李永昌、汪之瑞、浙江等师友的影响:

貌写家山、宗法云林。构景疏散、线条湿懒,墨法于清润飘逸中多

一份迷蒙闲雅之韵。能集董之大成、并自出机杼;有熟而求生、老

而求嫩的出蓝之誉。笔墨疏简,风神嫩散,气韵荒寒,逸品也。晚

年画益超迈,是明末清初新安派“海阳四家”之一。

第三单元 “新安画派”主要成员及同时代画家

单元说明:

“新安画派”是明末清初之际,一批遗民画家以黄山、白岳及徽州山水为创作题材而形成的一个绘画流派。

最早把新安山水画家群体称之为“派”的是龚贤,他在题山水卷的一段跋语中首先提出天都派。其后张庚在《浦山论画》中正式提出新安派,人们多沿用,“新安画派”遂成定论。新安画派成员所指范围扩大到四家以外,统称新安画家。

“新安画派”成员众多,力量雄厚、画艺可观着近80人,其中卓然自成一家者约有20人。而聚集在“新安画派”大旗下的徽州区域画家群和当时寓居外地 13

的主要徽籍画家及稍有名气以新安山水为创作题材的徽州籍画家约计130多人。新安画家们经常在一起观览黄山、白岳及徽州的大好山水,相与切磋技艺,共同提高。寻求表达他们心目中的新安山水意象特征,由许多共性而形成了一个的绘画流派:如都是以学“元四家”,尤其是倪瓒的绘法技法开始,以师法自然为归;共同以遗民苍凉孤傲之情,化作笔下的峻岭奇松、悬崖峭石、

疏流寒柯。于渴笔枯墨里隐隐透出冷峭和刚大的艺术精神。在他们笔下,新安山水涤尽了喧嚣软俗的气息,显现出冷静高洁的超逸格调。在明清文人绘画风行的氛围里,这一画派堪称审美境界最高的地域性画家群体,人品艺品均开山水画一代宗风,在17世纪的中国画坛独放异彩。

“新安画派”主要成员及同时代画家程萝、戴本孝、郑畋、谢绍烈、汪洪度、汪洋度、吴正萧、僧行慧、叶荣、韩铸、饶景、汪进、汪智、汪采、张绍龄、汪家珍、吴云、曹堂、曹有光、吴各等。

展品组:

清 郑旼《林泉虚亭图》立轴 纸本 设色 内28.8×110.6 外47.5×232.6 清 郑旼《林泉虚亭图》立轴 纸本 设色 内28.8×110.6 外47.5×232.6

郑畋:明崇祯6年癸酉(公元1633年) 生,清康熙22年癸亥(公

元1683年) 卒,享年50岁。原名昊,明亡更之。字慕倩,穆倩, 号

荆蛮民等。安徽省歙县人,善作山水,画法高古,远承倪瓒,近继

弘仁。画纯凭气韵生动示意,故能追步元人。至于风雅之作,或衰

或伤,或怨而怒,非其赋才之激,遭遇之然也。

清 谢绍烈《江石萝月图》折扇面 泥金纸 墨笔 内50×16 外62.8×66.5

谢绍烈:明末清初人士,具体生卒年均未详。安徽省歙县谢村人

(一作浙江义乌人)。字承启,别署冽泉。博综典籍,隐居不仕,书

画用笔沉稳,苍劲遒逸。境界疏朗宁静,具清淡瘦硬之风。其人性

格刚烈,不与俗落。

清 僧行慧 《山水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96.5×144 外115×302

行慧:清,安徽新安人,禹邗江。工画山水,笔墨简健。

14

清 韩铸《烟雨迷蒙图》堂幅 纸本 墨笔 内47×185 外78×257

韩铸:明末清初人士,具体生卒年均未详。年至七十九以外尚在。

主要活动于清康熙年间。字冶人,号逸槎、野老草堂等。安徽省休

宁县人,侨居芜湖。博通经史, 尤耽山水。兴至泼墨,烟云风雨,

咸集毫端,而生气淋漓,尺幅中变态万状,见者咸拟为半颠后身。

铸画少师子久,笔颇苍洁,晚忽任意泼墨,自谓学米。

清 汪智《危栈临溪图》立轴 绢本 设色 内39.6×57.6外56.5×154.5

汪智:清季人士,具体生卒年均未详。主要活动于清嘉庆至光绪

年间。字睿生,号适庵、虚白生。安徽省歙县人。山水秀润,笔墨

健爽,自成一家。. 画人物亦佳。兼善雕刻桃花石子,能于其上作楼

阁林木、人物花鸟。精巧独创,人均宝之。

清 汪埰《山水图》册页 纸本 浅绛 内13×22.2 外36×28

汪埰:清,字蓉洲,安徽休宁人,居江苏常州。山水秀韵,得文

氏遗意。兼工花卉。

清 吴麐《山水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57.7×91 外69×182.5

吴麐: 清(1691―1772)字栗园,一作栗原,一字荛圃,安徽歙

县籍,家江西景德镇。其家有景德镇古窑,产秘色器,与唐、熊、

年三窑并称,谓之吴窑。山水学黄公望。而以疎散简淡写生,其用

墨干湿相参不见痕迹,盖得熟中熟法。

清 张绍龄《江航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57.7×91 外69×182.5

张绍龄:度如,梅谷老人,清顺、康年间,绩溪县人,能诗工画,

山水云物,秀逸苍深,有咫尺千里之概,人物亦精,初摹诸名家,

得意尤在米襄阳,为邑中丹青第一。

清 汪家珍《黄山一角图》立轴 1 纸本 设色 内36×90.5外51×216

汪家珍: 具体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明未清中年间。又名葵、

15

叔向,字壁人。安徽省歙县人,学养深厚, 能诗好画。花鸟鱼虫, 尤

传神入妙。山水初学黄公望及王蒙,后又临仿弘仁,同时参学新安

其他诸家, 与汪之瑞、孙逸齐名。中年后在渐江等新安画家的影响下,

走访家山。貌写黄山,参酌元人画之虚灵,实者虚之,虚者实之。

所绘黄山峻岭奇松、悬崖峭石无不姿态生动。能传石涛、梅清、弘

仁画黄山之灵、之影、之质而别开生面,充分体现出了黄山之灵性。

清 叶志灏《柳溪泛舟图》立轴 纸本 设色 内31.2×129.3 外45.5×224.8

叶志灏:清季乾隆间人士,具体生卒年均未详。主要清康熙至乾

隆年间。又名叶灏,字懒云、药庄。安徽省休宁县人。平生工画山

水。

清 戴本孝《白龙谭图》堂幅 纸本 墨笔 内55.4×194.9 外116.4×274 清 戴本孝《苍松劲节图》立轴 纸本 设色 内60×132 外77×268.5 清 戴本孝《草阁幽人图》堂幅 纸本 墨笔 内82.5×154.8 外87.5×278

戴本孝: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辛酉生,清康熙32年(公

元1693年)癸酉卒,享年72岁。清代画家,字务旃,号鹰阿山樵,

等。 安徽省和县 人。工诗文、书画。尤善画山水,师法倪瓒、王

蒙、黄公望,师古能化,注重师法造化,曾游幽燕秦陇等地,领略

大自然之胜概。山水多取材于黄山风景,善用枯笔,强调虚实对比,

线条丰厚沉着,格调松秀枯淡,墨色苍浑,得元人之趣。原济(石涛)

早期山水画曾受其影响,后人称其与梅清、梅庚、石涛等为“黄山

画派”。亦善画松梅。画史将其列入清初“新安画派”。

第四单元 “新安画派”第二代传人

单元说明:

16

面对清初严峻的政治局面,“新安画派”的继承者们虽然满怀前程美好的希望,同时在艺术上参学备受清庭肯定的四王正统画风之技。但来自文字狱的恐惧,唤醒了他们思想深处受制于异族统治的耻辱。而汉人的自尊和儒者的清高又促使他们对人生作出了最基本的选择:如元四家和新安前辈一样逃逸现实!表现在艺术上即是仿效新安前贤,扩大了新安画派的后续力量。但由于他们在政治上远不及明末遗民那样的壮怀激烈、弃绝人事;故不可能把新安四家已发挥到极致的静致继续发扬下去。而只是在与统治者若即若离的态度中,一面参学备受清庭肯定的“四王”正统画风;另一方面又亦步亦趋地尽味模仿渐江的笔墨意趣,和逞乱真之功、一丝不苟的复制,不敢有太大的突破,盖时代禁锢意识使然。

从学“新安四家”的笫二代传承队伍的重要成员:主要是学浙江本家的子侄,也有直接亲受教诲的弟子、也有间接崇仰参学其画稿、理论的友人及私淑者。他们基本上近师于渐江,但同时亦兼蓄其他三位大家之长,远步渐后并请倪黄。而汪之瑞、孙逸、查士标各人亦有从学者多人。他们有:渐江的四大弟子江注、姚宋、祝昌、黄吕。查士标从人:子查升、侄查弘道、婿郑栋、何文煌、程兆愈、戴廷畅、

金之缙、邵农、汪廷儒、方琪、吕士骏、洪柏、黄润、罗允瓒等。他如汪之瑞从人:汪若湛、汪滋。程邃从人:程鸣。戴本孝从人、莫春晖、戴思望。郑畋从人:郑林、郑圻。吴定、汪朴、汪后来、秦涵、行慧、以及程功、程义、程堂、吴文征、戴思望、江衡、汪家珍等共同组成子新安画派的第二代传人。 展品组:

清 江注《黄山一角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38.5×105.5 外53×233 清 江注《青绿山水图》堂幅 绢本 设色 内42.5×174 外63×260

江注:明末清初人士,具体生卒年未详,主要活动在清康熙年间

(公元1661年~公元1722年)。字允凝,号若米舫。安徽歙县人,

弘仁之侄。终生隐居黄山,与施润章、僧半山、宛陵诸梅交游,以

诗追韩孟而名世。亦好画黄山。山水受弘仁指授,并承袭南宗技法,

尤心通倪黄,师古人与师造化并重,笔墨之文秀自云林后少见,与

浙江酷肖。

17

清 姚宋《山径洎舟图》堂幅 纸本 浅绛 内155×308外160×365 清

18 姚宋:清顺治5年戊子(公元1648年) 生,至康熙40年辛已(公元1701年),年53岁时尚在。初名金, 字雨金,羽京, 号野梅、三中子、木石间人。古皖新安人(今安徽省歙县人),客居芜湖。善于吟咏,与吴豫杰同时名扬江南。书平生长于画石,笔墨变幻多端,以能信笔随画难石势称著一方。而山水、花鸟、兰竹、指头、木片、编纸、作画,亦无不精妙;画梅师摹倪瓒,山水初学弘仁,几可乱真。但未另僻蹊径,故终未出弘仁画格。 祝昌《山水图》册页(12页) 纸本 墨笔 内22×21.7 外51.9×28 祝昌: 具体生卒年未详,清康熙18年已未(公元1679年)前尚在。清顺治6年己丑(1649年) 进士。字山嘲、山史、山公。安徽省龙眠(桐城县)人,久居新安, 晚客邗上。性品孤介, 或遇不以礼, 虽饼金购尺幅终不许也。山水画初学弘仁, 后吸收元代各家法, 得其意趣而稍有变化。画多无皴,淡墨微染,元气浑厚,神完气足。为“新安画派”健将之一。 黄吕《溪山晴霁图》堂幅 纸本 设色 内61×120 外79.5×221 黄吕:明末清初人,黄生子。具体生卒年均未详。字次黄,号凤六山人。安徽省歙县潭渡村人。幼承家学,工画人物山水花鸟草虫各科,纵笔所如,皆臻妙境。山水类文伯仁,花卉兼有沈石田、周服卿之长。书法晋人,晚年格益朴茂。兼善篆书,刻印遒劲苍秀,有秦汉遗风。诗亦力去雕饰,每作画成,辄题诗帧首,并以自所镌印钤,人谓之“四美具备”。晚年多与新安画家往来切磋,或远追古人;或近师萧云从、浙江渴勒简勾之趣,从而使其画既有自己的风格,又有“新安画派”之共性。 何文煌《溪山话别图》手卷 纸本 水墨 内158×24外455×28.5 何文煌:具体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清康熙年间。字昭夏,字竹坡。安徽省休宁县人,查士标弟子,平生能诗,工画,善作山水。

画笔超老传其师韵,书亦得其法。

清 胡皋《和风烟雨图》立轴 1 纸本 墨笔 内31×82.8 外47×208.8

胡皋:明隆庆4年庚午(公元1570年)生,清顺治6年己丑(公

元1649年)卒, 享年79岁。字公迈。古皖婺源人。画远追顾、陆,近师查士标。尤工书法、诗歌文辞。明天启间从赵佑宣抚朝鲜,朝鲜人得其字画皆珍宝之。

清 汪朴《南窗寄傲图》立轴 绢本 墨笔 内71×50 外88×266

汪朴:清季人士,具体生卒年均未详。主要活动于清乾隆至嘉庆

(一作道光至咸丰)年间。字素公,素功,松溪,石林,安徽省休宁县兖山人,晚居毗林。平生工于书画,山水得元人疏散之致,备极寒荒。喜研新安诸家,追摹渐江并心领神会。且不为当时娄东虞山派习气所染,注重师法自然,貌写家乡黄山、白岳及新安江一带山水。形成自己行笔疏旷,备极寒荒;设色浓古,高情横逸之个性风格。

清 汪滋《仿倪山水图》册页 纸本 水墨 内16×23.5 外32×44

汪滋:清道光18年戊戌(公元1838年)生,年八十岁以后卒。

字启滋,. 号浣香、灞桥、畴梅道人等,斋名“无声诗屋”,清代安徽省休宁县人。平生工画山水。笔墨简健,其韵大类同里“海阳四家”之一汪之瑞之风范而润泽有加。又工诗书。每画必系以诗,才气横溢,性当与元代倪云林相伯仲。

清 莫春晖《黄山图》册页 纸本 水墨 内17.5×22 外30.5×43

莫春晖:清代乾嘉年间人士,具体生卒年均未详。字广元,葵斋,

樵谷人,清乾嘉,安徽省黟县人。幼年爱作山水,年十五以画树谒王林屋,林屋以为可教,授以南宗正派。比返,林屋没。终自以林屋早逝,未得窥见六法堂奥。偶有所作,不以示人。

19

清 吴定《剡溪积雪图》立轴 纸本 设色 内61×130.5 外75×250.5

吴定:生于明崇祯5年壬申(公元1632年)生,康熙34年乙亥

(公元1695年)卒,享年63岁。字子静,号息庵,安徽省休宁县人。平生工画,善作山水,其初宗渐江,兼临唐宋元明诸家山水作品为图谱,询为艺苑指南。好游黄山、白岳之胜,用倪黄之法写按集奇峰实景。画作中多能觅见新安真山的形骸神韵及新安前辈的笔墨遗迹。至于画面特有的笔线与造型风格,则或是受到徽州民间版画艺术影响,因之带有浓重的抽象装饰意趣,表现出与乃师不同的艺术风貌。与江注、祝昌和姚宋一起,被称为渐江的四大弟子之一。

清 汪廷儒《山乡敝庐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32×122 外48×238

汪廷儒:清,(1804—1852)字醇卿,又字莼青,江苏仪徵人。

道光24年(1844)翰林官编修,二十六年(1846)江西副主考。书法、山水,极得董其昌用笔、用墨之妙,皴减而有法。墨晕黠宕,尤长画册、扇。用笔沉着苍润,亦极似查士标。辑广陵思古内、外编,书未成而卒,年四十九。

清 程义《黄山松峦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47×175 外60.5×257

程义:清初,字正路,一字耻夫,号晶阳子,又号三十六峰子,安徽歙县人,善诗文书画、工山水、尤精于造墨,著《墨史》二卷,与施闰章,罗铁中,程邃等友善。画有程邃之风,风格寂寥,在新安一派囿中。

清 程堂《仿梅道人山水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29×105 外46.5×222

程堂:清代乾嘉间人士,具体生卒年均未详。字两湖,又字雨湖,

号慵庵。安徽省休宁县人,占钱塘籍。平生工画山水,初法石田,继参元四家笔法。风格苍秀入神。

20

第五单元 “新安画派”第三代传人及其他泛学者

单元说明:

清初时期,由于旅居杨州繁华之地的徽商对乡梓文化的追捧,大力振济遗民画家。不久便使徽州负才者纷纷出山赴扬谋生,同时也吸引了迫于生计的汪之瑞、渐江、戴本孝、查士标等频频前往售画,查士标、程邃等人竟久寓扬州安家。与新安画派关系颇密的黄山派梅氏诸子姑熟派萧云从等均先后亦到扬州活动。

继康乾之后,新安画派在遭遇了传承的式微后又意外地出现了一个变派。其演变的时间主要限于康乾之间。新安画派善于同周边许多画派广泛交往切磋,丰富和发展了自身的艺术,大胆冲出旧式的桎梏,消除门户之见,极积吸收和借鉴各方面的技法,于坚持表现山野之象的同时,从笔墨内部尝试寻求重生的突破,以拓展新安画派艺术的表现形式。从而使该画派有了意外的振新。一跃而为独创门派——“新安变派”。

这一阶段的主要表现人物为康乾时期的张儒、吴晨、吴昕、汪士通、江士湘、黄瑚、鲍楷、程堂、汪霭、祝昌、程士镳、程庭鹭、程义、吴元澄、黄鼎、黄琪、黄培、汪滋、僧雪庄、方士庶、海坪、程士辘、雪庄、僧一智、黄琪、方士庶、程鸣、黄柳溪、吴之麟、高翔、汪梅鼎、胡皋、程鹄、吴心来、吴克让、汪恭、程言、汪士慎、罗聘、虚谷、吴淑娟、奚冈、方享咸、萧云从、龚贤、方以智、梅清、石涛、恽南田、王石谷、虚谷等流寓或往来扬州者。

展品组:

清 张儒《山庐草堂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38.5×70 外54×227

张儒:清季人士,具体生卒年均未详。主要活动于清康熙年间。

字素堂、寿堂,号问政山樵。安徽省歙县人,工画山水,曾问画法

于江允凝。黄左田极推重,查梅壑亦题其画云:“寿堂于胜国诸贤名

迹,无不临摹,或绝相似,或出其上,独倪迂淡墨,自谓难学,益

其老笔密思于金银间色,若淡若浓,而有意趣,又出吾之上矣”。

清 吴昕《沧浪独钓图》立轴 绢本 设色 内43×172.5 外61.5×268 21

吴昕:清季人士,具体生卒年均未详。字仲征、白狱子。祖籍安

徽省歙县人,侨居杭州。平生擅画,山水淹润,人物宗吴伟。

清 汪士通《日斜云林图》立轴 1 纸本 墨笔 内38.5×61.5 外54×221

汪士通:清季人士,具体生卒年均未详。年58岁卒。字宇亨,

号东湖,安徽省黟县人。私谥文洁先生。清乾隆6年拔贡,乾隆18

年癸酉(公元1753年)举人(一作进士),官萧山知县。平生工诗

文,书精真、草、篆、隶各体,善铁笔。山水风韵秀逸苍老,直入

董巨之室而兼诸家胜慨。

清 汪霭《青山绿水图》堂幅 纸本 墨笔 内99×303 外115×383

汪霭:清乾隆3年戊午(公元1738年)生,道光元年辛己(公

元1821年)年卒,享年83岁。字胥原,号涤崖,安徽省歙县人,

长期客居江苏扬州。. 平生画山水,宗黄公望。气韵出町畦之外,时

称逸品。曾在雍正年间画黄山图于法净寺之平远楼。

清 吴元澄《夏山高隐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50×3110 外64×240

吴元澄:字湛若,一字心庄。安徽休宁人。 善画山水,笔气老

健,与王翚、王原祁交,雍正十三年(1735)作武夷山水册。

清 程鸣《空山秋色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27.8×111.5 外48.2×230.5

程鸣:清季人士,具体生卒年均未详。乾隆(公元1736年~公

元1785)年间诸生。字友声,号松门,安徽省歙县人,占籍江苏仪

徵。山水学石涛(道济),而参程邃。每以秃毫渴墨,运之中锋,纯

拟书法成之。其画不加渲染,自然沈郁苍浑。王渔洋赞其画得古人

六法三昧,雅逸可赏,不为新安蕃篱所囿。诗出王士祯之门,并与

陈撰、方士庶、厉鹗为诗画友。

清 程士辘《雪景山水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97×159 外129×366 22

程士镳:盛瞻,樾亭,主要活动于清康熙年间,歙县人,家宣城。

善画山水,人物,见推于王原祁。仿戴进山水,草草而成,派别与

渐江稍殊。

清 吴之鳞 《山水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30.5×118.5 外54×234.5

吴之麟:清康熙30年辛末未(公元1691年)生,清乾隆37年

壬辰(公元1772年)卒,享年81岁。字尧圃、栗园、质道人、南

村、西溪老人。安徽省歙县人。山水学黄子久,以疏散简淡为宗,

得用墨法。

清 方士庶《云海松涛图》堂幅 纸本 浅绛 内117.5×283 外127.5×378

方士庶:清康熙31年壬申(公元1692年) 生,乾隆16年辛未(公

元1751年) 卒,享年59岁。原名询, 字循远。号小狮、环山、研云、

无慵、小狮逆道人。安徽歙县人,客居杨州。山水受业黄鼎, 落笔苍

秀,动依古法,气韵骀宕而有出兰之意,其用之灵敏目为艺苑后进,

时称“妙品”。与励樊榭、金寿门齐名,王原祁后推第一手。书学董

其昌,名噪芜城。

清 黄棓《倣梅华道人山水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38×114 外52.5×226

黄棓:清,主要活动于嘉庆道光年间,安徽省歙县人。字守愚,

号柳溪。其画始学王原祁,偶参新安法。山水人物俱佳。

清 雪庄《丹台春晓图》立轴 绫本 设色 内48×117 外64×245

雪庄:具体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清顺治、康熙年间。僧,法

名悟、传悟。字惺堂,号雪庄、通源、黄山僧、铁鞋道人、黄山野

人、沦溟道者等。祖籍安徽歙县人,流寓淮安。清性情孤傲,善于

绘事,山水枯勾重笞,瘦冷少染。线条刚斫,蕴有浓郁的装饰风味。

名与弘仁齐驾,披发畅游黄山,皮蓬幽居30余年,具自然真山的林

峰泉窒壑于心中,而放情挥洒,不遗其形。一生写黄山百帧,其人

与山水化一,已变新安派之面目。要之山林野逸,轩爽之致,未可

23

磨灭;尤胜各派之委靡,独为清尚之风。

清 释一智《黄山图》堂幅 纸本 设色 内69×179 外83.5×302

释一智:清季人士。主要活动于康熙年间,具体生卒年均未详。

字凛峰、石峰。号获遇客、继述轩。安徽省怀宁县人。为僧雪庄弟

子。雪庄筑室于山上,号曰“云舫”,一智从其师于云舫修行。平生

善画,用笔疏爽,多披麻皴。尤喜作黄山风景,画峰峦直立如刀削

斧劈;怪石奇松,动人心目。其中人物、猿猴如豆,神态生动,颇

见精能。

清 鲍楷《寒庵香雪图》斗方 纸本 设色 内30×25.3 外40×64.3

鲍楷:清代乾隆年间人士,具体生卒年均未详。字端人,号棠村,

一作树棠,一号龙山,又署天都去邪子,安徽省歙县籍人,侨居江

苏扬州。少工花鸟,师法恽寿平。后客沈凡民署,遂事山水。风格

疏朗秀润,得古人意。往往好乱麻皴,有染无点,少著赭色,章法

奇逸。

清 程鹄《山水图》斗方页 纸本 设色 内21.5×28 外35×65

程鹄:字昭黄,徽州(今安徽歙县) 人。 康熙六年(1667)供奉南

薰殿,挥翰称旨 。酷爱笔墨,凡一技一能无不延揽 。又遍游襄、

楚、晋、燕,所摹宋元诸家,无不肖似 。山水绝伦,人物、花鸟悉

精妙 。

清 吴心来《仿黄鹤山樵山水图》立轴 纸本 浅绛 内52×196 外58.5×273

吴心来:清,安徽歙县人,字田生,号望。擅长画人物、山水。

24

第六单元 受“新安画派”影响的周边地区友军画派 单元说明:

康乾以来,新安二代继承派重要画家姚宋、汪朴、方士庶、汪梅鼎也不断地经常往来于徽扬两地。致使清初阶段为扬州画坛新安画派主导,培养了许多著名的画家,一直沿续到乾嘉以后。杨州画派掘起后,当地新生的和四周涌来的外地画家迅增如林,而另一些如罗聘、汪士慎等皖籍画家则被列入“杨州八怪”,致使新安画家比例有所下降。而城市经济的喧闹和多变的生活节奏,使石涛强调性、豪放张扬的风格得到了广泛的肯定。种种异质的介入,从侧面刺激了处于低迷状态中的新安二代,唤醒了传承者内心对时代脉博的体验。终于有一于人马大胆冲出旧式的桎梏,消除门户之见,极积吸收和借鉴各方面的技法,于坚持表现山野之象的同时,从笔墨内部尝试寻求重生的突破,以拓展新安画派艺术的表现形式。从而使该画派有了意外的振新。

在汪朴、方士庶、汪梅鼎、汪竹坪等流寓扬州者的山水中,“新安画派”的传统显然更多,但因其笔墨随时代变迁及对大自然的认识加深而另辟蹊径。

嘉道以后,自明以来即得徽商之力而崛起的这一画派,开始因社会的经济结构改变致使因徽商的衰落而衰落。大批寄生徽商之馆的书画家们亦因此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经济依靠,画艺更是无人承续。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长年战乱而贫脊少人的徽州十分萧条,难以活口。十七世纪后期,“新安画家”多数移居扬州、金陵等商业发达之大城市,脱离了“新安画派”赖以创造黄山、白岳天然的粉本。甚至为了迎合寓居地买主的口味,有的还改画花鸟以籍生存。至此真正意义上的“新安画派”可以说基本上消失了,但它的影响仍然巨大。由于“新安画派”善于同周边许多画派广泛交往切磋,极大地影响了当地艺坛的几个主要画派(如:“金陵”、“黄山”、“姑熟”、“桐城”、“扬州”、“江西”、“海上”等,甚至包括宫廷画苑“四王”之主流艺术)。

展品组:

清 汪恭《坐看云起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43×64 外57×224

汪恭:清,字恭寿,号竹坪,安徽休宁人,侨毗陵(今江苏常

州),尝居吴门(苏州)。妙音律,尤工行、楷,得梁同书、王文洽两家法,与程堂友善。山水虽泛滥各家,而于文氏一派尤为心契。 25

高者追踪徵明,次亦与 文嘉 、 文伯仁 并肩。旁及人物、花鸟,

无一不佳。

清 程言《景德镇河东河西图》手卷 纸本 设色 内69×179 外83.5×302 清

26 程言:又名程崇言,字次笠,又字恂夫,生卒不详,安徽黟县人,浅绛宗师程门长子。 其山水潇洒出尘,极尽勾勒渲染之妙。 绘《景德镇河东河西图》两卷,笔墨苍莽,而城郭车舟,负载往来,人物小如芥子,各具神态。 汪梅鼎《春梦绮霞图》立轴 纸本 设色 内29.5×67 外48×224.5 汪梅鼎:清季人士,具体生卒年均未详。又名书。字映雪,一作映琴。号畹云,一号瀚云,又号蓼塘。安徽省休宁县人。 工诗书画。 山水、花卉、兰石无一不工。以时人画山水多规抚娄东,乃独开生面,用笔疏旷,设色浓古,大类石涛。高简之处,得宋元人神髓。亦工兰石及花卉,离奇天娇,笔意纵逸。 吴云《疏树空亭图》立轴 1 纸本 墨笔 内29×106 外47.5×228 吴云:清嘉庆16年辛未(公元1811年)生,同治9年癸未(公元1883年)卒。享年72岁。字少甫,号平斋。安徽省歙县人,一作归安(今浙江湖州)人。 好古精鉴,性喜金石彝鼎,法书名画,汉印晋砖,宋元书籍,一一罗致。 书法颜真卿,刻印泽古功深,迥出凡近。偶写山水、花鸟,随意点染,脱尽恒蹊。 汪士慎《山水图》册页 纸本 墨笔 内29×41.6 外68.8×49 汪士慎: 清(? -1759)字近人,号巢林,又号溪东外史,安徽休宁人,一作浙江人,流寓扬州。与金农相友善。笔墨习染,逐臻妙境,为扬州八怪之一。工诗及八分书,画水仙、梅花清妙独绝。 奚冈《秋山行旅图》斗方 纸本 设色 内39.5×30.4 外44×35.6 奚冈:清乾隆11年丙寅(公元1746年) 生,清嘉庆8年癸亥(公

元1803年) 卒,享年57岁。原名钢,字铁生。原籍安徽省新安(今

歙县) 人,一作安徽黟县人,寓浙江杭州西湖,布衣终生。画家华喦

的弟子,工诗善书,而画尤擅长。同时兼擅篆刻, 与丁敬、黄易、蒋

仁齐名,为“杭郡四名家”,再加陈豫锺、陈鸿寿、赵之琛、钱松合

为“西泠八家”。书兼工四体 得董其昌遗韵。 花卉有南田气格,兰

竹亦超脱绝尘。山水风格属娄东派,并有吴门派笔趣,严谨中见洒

脱,略有创意。老年入李流芳一派。是继“四王”以后较为重要的

画家, 。

清 方亨咸《松溪流光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42×147 外61.3×245

方亨咸:清,小字姐哥,字吉偶,号邵村,号龙瞑、心童道士,

安徽桐城人。 能文,善书,精于小楷。山水仿黄公望,博大沈雄,

力追古雅,与程正揆、顾大申时称鼎足。花鸟意态如生,曾绘百尺

梧桐卷,雀雏入神品。平生足迹几遍天下,故其所见无非粉本,不

规规于古人,所以更胜于古人。

清 萧云从《松荫茅屋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46.5×119.5 外66.5×262.5

萧云从:明万历24年丙申(公元1596年)生,清康熙15年丙

辰(公元1676年)卒,享年80岁。原名龙。字尺木,号默思 、无

闷道人 。安徽省芜湖市人(一作当涂人误)。 明亡反清不仕。称钟

山老人, 寄情诗文书画。善山水,得倪、黄笔法,晚年自成一家。

清快可喜。兼长人物。从其学画者甚多,其中有他的弟弟萧云倩、

儿子萧一,侄子萧一荐、萧一箕,犹子萧一芸,并画友陈延、孙逸、韩涛、方兆曾、释海涛 、王履瑞、施长春等数十人,形成“姑熟画

派”。甚至连自成一派的“海阳四大家”之中的释渐江、孙逸二位著

名画家,也都向他求教过画艺 。

清 方以智《红岩碧松图》立轴 纸本 水墨 内47×127 外59×333.5

方以智:明万历39年(公元1611年)辛亥生,清康熙10年(公

27

28 元1671年)辛亥卒,享年60岁。字密之,别号无可,鹿起,愚者等。 安庆府桐城县凤仪里(今属安徽省枞阳县)人。方以智自幼秉承家学, 见名山大川,历京华胜地,阅西洋之书, 喜交友结社。曾与陈贞慧、吴应箕、侯方域 人称“明季四公子”。 明亡后削发为僧, 以智博涉多通,诗文书画为其余事。山水得元人法,不计形似而有生趣,有“桐城画派”之目 。 梅清《古帝炼台图》堂幅 纸本 水墨 内43×174 外65.5×281.5 梅清:明天启3年癸亥(公元1623年)生,清康熙36年丁丑(公元1697年)卒,享年74岁。原名士羲,字渊公 号瞿硎、 新田山长等。 安徽省宣城县人。善作墨画。 “不薄古人”而“更爱今人”,并以“我法”之笔,写黄山之奇峰、异石、怪松,云海等自然胜景。又从造化中汲取营养,幻画出的作品,充满了空灵超逸、奇谲缥缈的诗情。同时兼融董米倪三家遗韵,画风由豪放至秀润,而复转秀润归于豪放。世称“黄山画派”。与石涛交往 相互切磋画艺。石涛早期的山水,受到他的一定影响,而他晚年画黄山,又受石涛的影响。所以与渐江、石涛被称为“黄山三巨子”,又合戴本孝等共享 “黄山派”巨子的誉称。人称其山水入妙品,松入神品。 龚贤《深山草瓢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67×48.5 外71×201.5 龚贤:明万历27年(公元1599年)己亥生,清康熙28年(公元1689)己已卒,享年90岁。又名岂贤,字半千,野遗。号半亩,柴丈人、清凉山人等, 祖籍江苏昆山,流寓金陵(南京)。 明未参与复社,明亡遁入空门,住金陵牛首山清凉寺,筑半亩院隐居避世。鬻文卖字,售画课徒,往来于扬州、昆山等地。平生工诗文,善行书。风格雄奇,所画山水能扫除时习,上追董(源) 、巨(然) ,用墨深厚,皴擦每至十余次,自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然盖从董源筑基,而一变古法。用墨浓重,自开生面,与樊圻丶高岑丶邹吉,吴宏、叶欣、胡糙、谢荪合称为“金陵八家”,并执牛首。对近代画坛

影响极大。

清 恽寿平《双松流泉图》轴 绢本 设色 内67×127 外88.5×317

恽寿平;明祟祯6年(公元1633年)癸酉生,清康熙29年(公

元1690)庚午卒,享年57岁。本名格,字寿平,后以字行, 号南

田,白云外史、瓯香散人等。武进(江苏常州)人,平生诗格超逸,书法秀异,画笔生动,时称“三绝”。画从伯父恽向,早年潜心山水

逸品,称“清六家”之一。后自觉不能出石谷之右,遂致力没骨花

卉写生,以北宋徐宗嗣为宗。揉合了黄(筌)、徐两派技法,既重视

写生,力求形似,一洗时习,别开生面,形成“恽体”(“常州派”),被奉为清初花鸟正派。与“四王”、吴历并称“清初六大家”。

清 王石谷《山水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24.5×55.2 外36×62

王翚:明万历5年(公元1632年)壬申生,清康熙56年(公元

1717年)丁酉卒,享年85岁。字石谷,号耕烟散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他专工山水人物。早年作品笔法精湛,秀丽明快,中

期布局有序,生机盎然,时称“画圣”。作品虽多仿古,却具清丽深秀风

致,功力深厚,晚年脱落,转有苍茫之致。从学弟子甚众,称" 虞山派" 。和

当时王时敏、王鉴、王原祁、恽格、吴历齐名,世称“四王吴恽”。又称" 清六家" 。及“清初四王”之一。

清 石涛《水竹清居图》折扇面 泥金纸 设色 内52.3×18 外62×65

石涛:明崇浈14年辛已(公元1641年) 生,清康熙46年丁亥(公

元1707年) 卒,享年66岁。俗姓朱,名若极,祖籍安徽省凤阳人,

生于广西桂林。明藩靖江王朱守谦后裔,朱亨嘉子。后削发为僧,

法名原济,一作元济。小字阿长,字石涛,号大涤子、苦瓜和尚等。擅花卉、蔬果、兰竹,兼工人物,尤善山水。其画力主“搜尽奇峰

打草稿”,一反当时仿古之风。善用“截取法”构图,以特写之景

传达深邃之境。笔墨雄健,风格纵姿,能于气势豪放中寓静穆之气。 29

同时善用墨法,枯湿浓淡兼施并用;通过水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和,

表现出山川的氤氲气象和深厚之态。墨气淋漓,空间感强。在技巧

上他运笔灵活。或细笔勾勒少皴;或粗线勾斫,皴点并用。有时酣

畅流利,间参方笔,秀拙相生,不拘小处瑕疵。作品以奔放之势见

胜,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高僧”。

清 高翔《秋林读书图》立轴 纸本 设色 内36×53 外54×207.5

高翔:清康熙27年戊辰(公元1688年) 生,乾隆18年癸酉(公

元1753年) 卒,享年65岁。字风岗, 号西塘、。祖籍安徽,寓居江苏

杨州。曾随程邃学画, 并与石涛过往。参与小玲珑山馆诗文会,和杨

州诸贤谈诗论画。诗书画篆早鸣于世, 平生擅长山水花卉, 尤精写梅,

偶作肖像。尝为金农汪士慎诗集作小像。山水师弘仁之冷峻, 参石涛

之恣纵。笔墨不多, 然境界淡泊。

清 虚谷《山荫草堂图》手卷 纸本 水墨 内107×30.5 外885×33.5

虚谷:清道光3年癸未(公元1823年)生,同冶22年丙申(公

元 1896年)卒,享年73岁。俗姓朱,名虚白,字怀仁,号柴阳山

民,别号倦鹤。籍本新安(今安徽省歙县) ,家于广陵(今江苏扬州) 。平生工山水花鸟、蔬果、禽鸟、写真。风格冷逸,别具一格;偶作

古器物,尤擅以破笔作拙鼠,擅画山水、草草写意,生动超逸,书

法亦妙,奇古绝俗。同时如任伯年、胡公寿均为之心折,时颇推意

为:“海派”名家。

第七单元 “新安画派”近代传人及其求变者

单元说明:

“新安画派” 鼎盛于明末清初社稷乍易之际,当时一批在艺坛上具有较高修养的书画界志士,不甘屈附于异族新朝的统治而从思想意识上反对所谓奉为正30

统的 摹古之学而创意走们师法传统与师法自然并重的道路。使此派右在清初的山水画坛上出现了一度峥嵘的局面,给当时后世的画界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和影响。但随着笫一代主要画家的先后谢世,使此派的光环日趋暗淡。而后随着传承二代、三代的渐板渐弱,至嘉道以后终冷,此派渐成史迹。直至二三百年以后,约在“五·四”之间又一批近代“新安画派”传人如程瑶笙、程璋、汪采白、鲍锡鳞、黄宾虹、许承尧、江彤辉、江蓉、汪律本、吴鸿勋、吴淑娟、江兆申、张翰飞、张君逸、汪铎、赖少其等的辈出。在艺术创造上不断地从家乡的真山真水中汲取营养,貌写家山弘扬乡学,将家乡的“新安画派”传统元素与自身特质相结合,纷纷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建树,形成“新安画派”新的兴旺景象。再度擎起了“新安画派”的大旗,在清末的艺坛上又掀高潮。

诚如徐已新《黄山画人录》前言所述:“直到当代徽籍绘画大师黄宾虹、汪采白、程瑶笙等人的作品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新安画派”的延续,他们可以算作是“新安画派”杰出的传人。

展品组:

清 汪采白《空谷流溪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40×94 外58.5×213.5

汪采白:生于清同治13年丁亥(公元1887年)生,民国29年

庚辰(公元1940年)卒,享年53岁。名孔祁,字采白,别号洗桐

居士,安徽省歙县西溪人。出生于徽州望族,五岁拜黄宾虹为师,

习四书五经并丹青之法。21岁入两江师范学堂国画手工科,从叔父

汪律本挚友李瑞清为师。平生擅山水,其青绿法宋,浅绛仿倪瓒、

沈周;貌写家山,则得力于渐江、查士标。画风萧散秀逸。

民国 程璋《秋景图》立轴 纸本 设色

程璋:(1869—1938) ,原名德璋,号瑶笙。原籍安徽新安,移居

江苏泰兴,后寓上海。早年学习没骨花卉,中年后变法,吸收西洋

画明暗透视法,将写生法与传统笔墨熔于一炉。

传统绘画功力深厚,在绘画中又能参揉西画的技法。所绘物像工

致细腻,形象生动传神,色彩秾丽,构图别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

风格,能风行于当时的正统画派之外,在近代画坛上独树一帜。

31

民国 鲍锡麟《黄山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35.2×110 外46×259

民国

民国

民国

民国

32 鲍锡麟:(1905—1951) ,字君白,号二溪,歙县岩寺人。先从黄宾虹学画,画宗新安派,工山水,亦善花卉、人物,笔法浑穆,风格似渐江、查士标,。黄宾虹、汪采白等称誉其为“新安画派”后起之秀。 汪律本《山水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53×250 外79×248.5 汪律本:近现代,(1867------1930)字鞠卣,号旧游,安徽歙县人。画山水、花卉,有逸致。尝游黄山,为黄海后游集,于山中途经故实,皆有阐发。 江彤辉《山水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36×79 外53×250 江彤辉:清,字管生,安徽歙县人,客沪(上海)。山水类胡公寿。 江蓉《雄村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27.5×146 外31.5×172 江蓉:清,字莲峰,号倦云,安徽歙县人。工山水、人物、翎毛、花卉,尤擅士女。同、光(1862------1908)间游赣。尝居邗上与王素(1794---―1877)齐名。 黄宾虹《春江图》立轴 纸本 墨笔 内38.5×57 外47.2×167 黄宾虹:清同治4年乙丑(公元1865年)生,公元1955年乙未卒。享年90岁。名质,字朴存,号宾虹等 。祖籍安徽省歙县,生于浙江金华。从师郑珊学山水、陈崇光学花鸟。平生擅长山水、花卉并注重写生,但成名相对较晚。50岁以后画风逐渐趋于写实,80岁以后才真正形成了人们所熟悉的“黑、密、厚、重”的画风。晚年的山水画,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惊世骇俗,使中国的山水画上升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其作品独具一格、洒脱而严紧,苍健而浑朴。被誉为一代宗师。在我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有“南黄北齐”之说。


相关文章

  • 地域文化名词解释
  • "安徽地域文化"复习题 "名词解释"部分 二.名词解释: 淮河文化圈:淮河文化圈一般指由淮河沿岸及淮北地区构成的区域文化带.由于淮河地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各种不同文化在此碰撞.交流,淮河文化作 ...查看


  • 安徽古代名人
  • 古代安徽籍名人 管仲----阜阳人,春秋齐国政治家: 范增----桐城人,秦末项羽的谋士: 张良----亳州人,汉初大臣: 英布----六安人,汉初诸侯王: 文翁----庐江人,汉景帝时蜀郡守: 召信臣----寿县人,汉元帝时历任零陵.南阳 ...查看


  • 电大安徽地域文化考试名词解释
  • 二.名词解释 淮河文化圈:淮河文化圈一般指由淮河沿岸及淮北地区构成的区域文化带.由于淮河地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各种不同文化在此碰撞.交流,淮河文化作为融合中原文化.吴楚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区域文化,具有兼容性和过渡性的特点. < ...查看


  • 勇敢的探索者
  • 我常想:天下第一奇山黄山在安徽,美丽富庶的长江.淮河流经安徽,举世绝有的'文房四宝'又都产在安徽.有这么好的一方水土孕育着我们,我们在艺术领域怎能不有所建树呢-- ――王涛心语 一.京沪上空的亮丽风景 金色的季节,金色的辉煌. 1998年9 ...查看


  • 安徽的风土人情
  • 安徽悠久,人杰地灵,是徽商.徽墨.徽菜.徽戏的发祥地."无徽不成镇"安徽人经商成功的写照.徽菜是中国八大地方菜系之一,随着徽商崛起而享誉大江南北,同时亦随着徽商的衰落而沉寂. 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就有新安商人活动 ...查看


  • 电大作业[安徽地域文化]
  • 安徽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1 一.填空(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 1.康熙六年七月十二日(1667 年 8 月 30 日) ,康熙批准了由吏部 汇奏并经御前会议讨论通过的全国性地方行政区划和官制政革意 见,其中,江南省正式分为 ...查看


  • [徽州文化专题]课程习题及答案
  • <徽州文化专题>课程习题及答案 [第一讲] 徽州文化与徽州学 (1)名词解释: ① 徽州文化--指起于宋而至于清兼及过去与现在的以徽州本土和本土以外的徽 州人所创造的以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为主体的既有区域性又有普遍性的典型文化. ...查看


  • 徽州文化专题]课程习题及答案 1
  • 徽州文化专题>课程习题及答案 [第一讲] 徽州文化与徽州学 (1)名词解释: ① 徽州文化--指起于宋而至于清兼及过去与现在的以徽州本土和本 土以外的徽州人所创造的以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为主体的既有区域性又有普遍性的典型文化. ② 徽 ...查看


  • 徽商:无梦到徽州
  • 2008年09月23日 13:44[大 中 小] [打印]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这是戏剧家汤显祖所作.明朝的时候,汤显祖已经感受到了徽州商人一身的"金银"气了,只是,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