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灭亡金国的孟拱

1233年(宋绍定六年、金天兴二年、蒙古窝阔台汗五年)八月,蒙古遣使联宋攻金。十一月,南宋应约遣江陵府副都统制孟珙率军二万与蒙古国将领塔齐尔(塔察儿)一同围攻蔡州(今河南汝南)。次年(1234年,宋理宗端平元年、金天兴三年)正月,金哀宗于战火中传位于大臣完颜承麟后,即行上吊自杀身亡(金哀宗遗嘱其死后火化)。不久蒙、宋联军攻破蔡州城,完颜承麟死于乱军之中,事后孟珙与塔齐尔瓜分了金哀宗的尸骨(尚未烧尽)及宝器玉册、仪仗器物后各自回国报功,金国灭亡。据蒙古伊尔汗国宰相拉斯特主编的《史集》载:蒙古国将领塔齐尔获金哀宗一只手,其它遗骸被孟珙带回临安(今浙江杭州)告太庙。后宋理宗把金哀宗的遗骨葬在了临安大理寺。

孟珙(1195—1246)随州枣阳(今属湖北)人,祖籍绛州(治今山西新绛)。字璞玉。自号“无庵居士”。生于将门世家,曾祖孟安是岳飞部将,曾立过军功。祖父孟林也是岳飞部属。其父孟宗政在开禧二年(1206年)于宋金战事中崭露头角,授京西兵马钤辖,镇守襄阳。嘉定十年(1217年)孟珙随父大败金军于枣阳,以功补进勇副尉。嘉定十二年(1219年),金军又攻枣阳,孟宗政遣孟珙率兵绕道侧击金军,连破18砦,杀三万余人。时金朝境内的唐(今河南唐河)、邓(今属河南)、蔡(今汝南)三州汉人来归顺孟宗政,孟宗政将其编成二万余人的“忠顺军”。嘉定十四年(1221年),制置使赵方升孟珙为光化尉,不久又转为武校尉。嘉定十六年孟珙以功特授承信郎。宝庆元年(1225年)后,历任权神劲左、右军统制,权管“忠顺军”等(1223年其父孟宗政死后,所部由江海统辖,因军情不安定,改由孟珙权管忠顺军)。绍定五年(1232年),三峰山一战,金军大部主力被蒙古军击溃,名将完颜彝等阵亡。后金国恒山公武仙至南阳(今属河南)收拢溃兵,竟得众十余万,声势复振。而金国新任君主金哀宗,认为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残破不堪,于绍定六年(1233年)把金朝廷先搬到归德府(即北宋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又迁到蔡州(今河南汝南)。绍定六年(1233年)孟珙率军破金将武仙等军,授鄂州、江陵府副都统制,不久与统帅江海率兵会合蒙古军,围金哀宗于蔡州(今河南汝南)。端平元年(1234年),孟珙军首先登城,攻破蔡州,金亡。孟珙以功擢为武功郎、升任建康府(今江苏南京)诸军都统制,又兼权侍卫马军行司职事。六月,南宋不顾盟约,进军中原失败,与蒙古战事从此开始。孟珙被京湖制置使史嵩之留任屯驻襄阳兼镇北军(后改御前忠卫军)都统制。次年,孟珙移驻黄州(今属湖北),又历兼任光州(今属河南)知州、黄州知州。曾以一人之力统御南宋三分之二战线上的战事,由于其在抵抗蒙古军的杰出表现,被后世军史家称之“机动防御大师”。

及至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军攻宋,襄阳府、随州(今属湖北)等地相继失守,江陵危急,孟珙奉诏救援。蒙古军在枝江(今枝江南)、监利(今属湖北)一带编造木筏,准备渡江南进。孟珙“变易旌旗服色,循环往来,夜则列炬照江,数十里相接”,连破蒙古军二十四寨,火烧船、筏二千余。蒙古军被迫退走。嘉熙元年(1237年)三月,孟珙升任京西湖北安抚副使、江陵知府。秋,改任鄂州诸军都统制,成为节制一方的大将。嘉熙二年初,孟珙升任鄂州荆江府诸军都统制,又升枢密副都承旨、京西湖北路安抚制置副使,置司松滋县(今松滋西北);又兼任岳州(今湖南岳阳)知州,出兵收复郢州(湖北荆门东北)、荆门(今属湖北)。嘉熙三年春,又出兵收复信阳(今属河南)、襄阳、樊城,孟珙以功升兼枢密都承旨、鄂州知州。十二月,收复夔州(今重庆奉节)。嘉熙四年(1240年)二月,升领宁武军节度使,改任四川宣抚使兼夔州知州;不久,又兼京湖安抚制置使,全面承担长江中上游防务。淳祐元年(1241年)春,孟珙改任京湖安抚制置大使兼夔州路制置大使,后进封汉东郡开国公。淳祐四年(1244年)春,又兼江陵知府,兴置屯田以供军需。淳祐六年(1246年),孟珙因病五次申请辞职,均未获允许。九月初以节度使致仕,随即病死于江陵。朝廷特赠太师,封吉国公,谥忠襄。荆襄地区群众为孟珙立庙,题名“威爱”,南宋文豪刘克庄为其撰写了碑文。孟珙葬寿昌军,其陵墓位于今湖北鄂州市涂家垴镇下杨村。据《武昌县志》记载:“孟珙墓在县西南一百里贤庾乡紫金山,有碑,碑云:宋太师封吉国公谥忠襄。”为鄂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孟珙被誉为南宋最后一个中兴名将。著有《蒙鞑备录》。其事迹见于《宋史》卷412《孟珙传》。

孟珙为随州人,盖其父孟宗政因军功推举为枣阳县令,率军在随州枣阳屯垦抗金之故。据清同治版《随州志》云:“忠襄父子实居于随之西乡(今唐县镇),今其地犹名孟家桥”、“孟家桥在州西北七十里,始建无考,为宋荆鄂都统制孟宗政故里”。

孟宗政,字德夫。祖父孟安,从岳飞征战有功。父孟林随岳飞部至随州,后定居枣阳。开禧二年(1206年),金将完颜董侵犯襄阳、荆州一带,他率义士据险地,进行游击,夺取辎重甚多,宣抚使吴猎很器重他,补为承节郎、枣阳令。后京湖制置使赵方认为其具有雄才大略,呈报朝廷,转秉义郎,领京西数县,驻襄阳。

嘉定十年(1217年),金兵犯襄,宗政统领神劲、报捷、忠义三军,与统制扈再兴、陈祥分三路人马,设伏败金兵。后闻报枣阳危急,他从襄阳岘首发兵,天将黑即抵达枣阳,金兵为之震惊,连夜逸去。赵方闻捷大喜,令其管襄阳军政。次年,金兵元帅完颜不率兵围城,历时三月,大小七十余战,金兵溃败,赐金带,转授武德郎。十二年,金兵元帅完颜讹可又率军攻城,凡十五阵,金兵溃败,升武功大夫(从三品)、兼阎门宣赞舍人,重赐金带。自此,金兵不敢再窥视襄、枣,金人呼为“孟爷爷”。后代为荆鄂都统制,仍管枣阳。官至右武大夫、防御史。后因患病疽而死。

1233年(宋绍定六年、金天兴二年、蒙古窝阔台汗五年)八月,蒙古遣使联宋攻金。十一月,南宋应约遣江陵府副都统制孟珙率军二万与蒙古国将领塔齐尔(塔察儿)一同围攻蔡州(今河南汝南)。次年(1234年,宋理宗端平元年、金天兴三年)正月,金哀宗于战火中传位于大臣完颜承麟后,即行上吊自杀身亡(金哀宗遗嘱其死后火化)。不久蒙、宋联军攻破蔡州城,完颜承麟死于乱军之中,事后孟珙与塔齐尔瓜分了金哀宗的尸骨(尚未烧尽)及宝器玉册、仪仗器物后各自回国报功,金国灭亡。据蒙古伊尔汗国宰相拉斯特主编的《史集》载:蒙古国将领塔齐尔获金哀宗一只手,其它遗骸被孟珙带回临安(今浙江杭州)告太庙。后宋理宗把金哀宗的遗骨葬在了临安大理寺。

孟珙(1195—1246)随州枣阳(今属湖北)人,祖籍绛州(治今山西新绛)。字璞玉。自号“无庵居士”。生于将门世家,曾祖孟安是岳飞部将,曾立过军功。祖父孟林也是岳飞部属。其父孟宗政在开禧二年(1206年)于宋金战事中崭露头角,授京西兵马钤辖,镇守襄阳。嘉定十年(1217年)孟珙随父大败金军于枣阳,以功补进勇副尉。嘉定十二年(1219年),金军又攻枣阳,孟宗政遣孟珙率兵绕道侧击金军,连破18砦,杀三万余人。时金朝境内的唐(今河南唐河)、邓(今属河南)、蔡(今汝南)三州汉人来归顺孟宗政,孟宗政将其编成二万余人的“忠顺军”。嘉定十四年(1221年),制置使赵方升孟珙为光化尉,不久又转为武校尉。嘉定十六年孟珙以功特授承信郎。宝庆元年(1225年)后,历任权神劲左、右军统制,权管“忠顺军”等(1223年其父孟宗政死后,所部由江海统辖,因军情不安定,改由孟珙权管忠顺军)。绍定五年(1232年),三峰山一战,金军大部主力被蒙古军击溃,名将完颜彝等阵亡。后金国恒山公武仙至南阳(今属河南)收拢溃兵,竟得众十余万,声势复振。而金国新任君主金哀宗,认为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残破不堪,于绍定六年(1233年)把金朝廷先搬到归德府(即北宋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又迁到蔡州(今河南汝南)。绍定六年(1233年)孟珙率军破金将武仙等军,授鄂州、江陵府副都统制,不久与统帅江海率兵会合蒙古军,围金哀宗于蔡州(今河南汝南)。端平元年(1234年),孟珙军首先登城,攻破蔡州,金亡。孟珙以功擢为武功郎、升任建康府(今江苏南京)诸军都统制,又兼权侍卫马军行司职事。六月,南宋不顾盟约,进军中原失败,与蒙古战事从此开始。孟珙被京湖制置使史嵩之留任屯驻襄阳兼镇北军(后改御前忠卫军)都统制。次年,孟珙移驻黄州(今属湖北),又历兼任光州(今属河南)知州、黄州知州。曾以一人之力统御南宋三分之二战线上的战事,由于其在抵抗蒙古军的杰出表现,被后世军史家称之“机动防御大师”。

及至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军攻宋,襄阳府、随州(今属湖北)等地相继失守,江陵危急,孟珙奉诏救援。蒙古军在枝江(今枝江南)、监利(今属湖北)一带编造木筏,准备渡江南进。孟珙“变易旌旗服色,循环往来,夜则列炬照江,数十里相接”,连破蒙古军二十四寨,火烧船、筏二千余。蒙古军被迫退走。嘉熙元年(1237年)三月,孟珙升任京西湖北安抚副使、江陵知府。秋,改任鄂州诸军都统制,成为节制一方的大将。嘉熙二年初,孟珙升任鄂州荆江府诸军都统制,又升枢密副都承旨、京西湖北路安抚制置副使,置司松滋县(今松滋西北);又兼任岳州(今湖南岳阳)知州,出兵收复郢州(湖北荆门东北)、荆门(今属湖北)。嘉熙三年春,又出兵收复信阳(今属河南)、襄阳、樊城,孟珙以功升兼枢密都承旨、鄂州知州。十二月,收复夔州(今重庆奉节)。嘉熙四年(1240年)二月,升领宁武军节度使,改任四川宣抚使兼夔州知州;不久,又兼京湖安抚制置使,全面承担长江中上游防务。淳祐元年(1241年)春,孟珙改任京湖安抚制置大使兼夔州路制置大使,后进封汉东郡开国公。淳祐四年(1244年)春,又兼江陵知府,兴置屯田以供军需。淳祐六年(1246年),孟珙因病五次申请辞职,均未获允许。九月初以节度使致仕,随即病死于江陵。朝廷特赠太师,封吉国公,谥忠襄。荆襄地区群众为孟珙立庙,题名“威爱”,南宋文豪刘克庄为其撰写了碑文。孟珙葬寿昌军,其陵墓位于今湖北鄂州市涂家垴镇下杨村。据《武昌县志》记载:“孟珙墓在县西南一百里贤庾乡紫金山,有碑,碑云:宋太师封吉国公谥忠襄。”为鄂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孟珙被誉为南宋最后一个中兴名将。著有《蒙鞑备录》。其事迹见于《宋史》卷412《孟珙传》。

孟珙为随州人,盖其父孟宗政因军功推举为枣阳县令,率军在随州枣阳屯垦抗金之故。据清同治版《随州志》云:“忠襄父子实居于随之西乡(今唐县镇),今其地犹名孟家桥”、“孟家桥在州西北七十里,始建无考,为宋荆鄂都统制孟宗政故里”。

孟宗政,字德夫。祖父孟安,从岳飞征战有功。父孟林随岳飞部至随州,后定居枣阳。开禧二年(1206年),金将完颜董侵犯襄阳、荆州一带,他率义士据险地,进行游击,夺取辎重甚多,宣抚使吴猎很器重他,补为承节郎、枣阳令。后京湖制置使赵方认为其具有雄才大略,呈报朝廷,转秉义郎,领京西数县,驻襄阳。

嘉定十年(1217年),金兵犯襄,宗政统领神劲、报捷、忠义三军,与统制扈再兴、陈祥分三路人马,设伏败金兵。后闻报枣阳危急,他从襄阳岘首发兵,天将黑即抵达枣阳,金兵为之震惊,连夜逸去。赵方闻捷大喜,令其管襄阳军政。次年,金兵元帅完颜不率兵围城,历时三月,大小七十余战,金兵溃败,赐金带,转授武德郎。十二年,金兵元帅完颜讹可又率军攻城,凡十五阵,金兵溃败,升武功大夫(从三品)、兼阎门宣赞舍人,重赐金带。自此,金兵不敢再窥视襄、枣,金人呼为“孟爷爷”。后代为荆鄂都统制,仍管枣阳。官至右武大夫、防御史。后因患病疽而死。


相关文章

  • [网上谈兵]南宋岳飞悲壮的一生
  • 岳飞(1103-1141),南 宋 军 事 家. 字 鹏 举, 相 州 汤 阴 (今 属 河 南) 人. 少 时 勤 奋 好 学, 并 炼 就 一 身 好 武 艺. 19 岁 时 投 军 抗 辽. 建 炎 三 年,1126 年 金 兵 大 ...查看


  • 孟珙:亲手将金国皇帝切成两半的抗金名将
  • 孟珙:亲手将金国皇帝切成两半的抗金名将 不少读者误以为南宋军事力量很弱,被金国人压着打,这和历史不符.之所以南宋没有击溃金国,和南宋执政者的主和政策有关.除了南宋最初的三五年,绍兴之后的战争,基本上以南宋胜利结束.南宋末年,北方蒙古兴起,金 ...查看


  • 宋金"海上之盟":加速辽国和北宋灭亡[2]
  • 宋金"海上之盟":加速辽国和北宋灭亡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2010-05-13 完颜阿骨打像 谈判经过-- 几经波折 多次使金 联合女真攻辽之策虽然定下来了,但是由于宋朝跟西夏打了一次败仗,随后西北又发生了 ...查看


  • 此人生于帝王家,曾高中科举状元,篡位当了皇帝,却导致国家灭亡
  • 在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改变命运的途径之一,一般来说,参加科举考试的基本上都是底层百姓,王公贵族并不需要参加科举(起点高就是不一样),现在要介绍的这位人物,他生于帝王之家,也跑去参加科举考试,而且竟然高中状元,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状元皇帝,更出乎 ...查看


  • 岳家军:乌合之众炼成威武之师
  • 当年谁说岳家军, 纪律森严孰与邻. 师过家家皆按堵, 功成处处可镌珉. 威名千古更无敌, 词论数行俱绝尘. 拟取中原报明主, 亦劳余刃到黄巾. --南宋·吕午<和岳王庙壁上韵> 起源:国难中诞生的"岳家军" ...查看


  •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王朝
  • 鲜卑 大多数的古鲜卑人后裔都融入了汉族,还有少部分融入了契丹,更少的一部分演变为了锡伯族. 鲜卑分裂 在西晋时期鲜卑分为三大支部. 东鲜卑 东部有段部.慕容部.宇文部等. 北鲜卑 北部,有著名的拓跋部,以及与其多次交战的柔然. 西鲜卑 慕容 ...查看


  • 金国[完颜氏]历代皇帝
  • 公元(1115-1234) 公元1115年-1234年,共历九帝,统治中国北部120年.由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创建,建都会宁(今黑龙江省阿城南),先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等地,后在蒙古和宋的联合进攻下灭亡. 完颜旻(阿骨打) 第一代 ...查看


  • 靖康之变成因分析
  • 靖康之变成因分析 08级中国古代史专业 秦爱叔 摘要: 本文认为,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灭亡,而发生这一千古浩劫的历史原因主要有二,即内因和外因,内因是事变发生的最重要原因,北宋自立国以来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北宋政府自上而下的腐败以及在外交军事上 ...查看


  • 赵匡义继承哥哥的帝位,后人赵构为何又还位与赵匡胤的后代
  • 南宋皇帝宋高宗赵构为了保存自己帝位,偏安江南苟且偷生,与金朝签订丧权辱国的<绍兴议和>条约,<绍兴议和>条约签订后,宋高宗以为万事大吉了,就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抗金英雄岳飞等人.然而没有过几天安慰日子,金国签订<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