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案例 1

一 关系的建立阶段

(一)基本资料

姓名:杨某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7年8月

文化程度:高中

婚姻状况:已婚(刚领结婚证书不久)

家庭成员情况:妻子徐某,安徽籍外来打工妹,现无业;父母亲均为征用土地退休工

家庭地址:上海市XX区XX镇XX村

犯罪及处罚情况:1985年4月7日杨某因犯强奸罪,抢劫罪和盗窃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因杨某在狱中服刑期间表现良好,2003年7月11日杨某假释回到家,假释到

期日为2007年1月29日,剥夺政治权利7年,附加刑到七日为2012年7月10日。

(二)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

父母亲以及兄弟共5人,杨某现与父母一起居住生活,父子和母子关系都比较融洽。

2.生活经历:

杨某家住农村,1985年杨某犯案前家中有5人。父母以务农为主,兄弟俩人都在读书,相对而言,家中生活较为拮据。杨某本人初中未读完就中途缀学,家处城乡结合部的杨某从小就有着对繁华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为了摆脱家庭贫困和自己的现状,他为此努力过,奔波过,辛劳过,但收入总是微薄。为了改变现状脱贫致富,他竟然数地,数处行窃,盗窃。做起了不劳而获快快发财的美梦来,由此一发不可收拾,并在犯罪的道路上越滑越远,越陷越深,直至犯下了强奸罪,抢劫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因杨某在狱中表现良好,1994年7

月被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裁定为有期徒刑19年,剥夺政治权利8年,后又被4次减刑共计5年6个月。

3.主要社会关系:

杨某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到他假释回来,兄弟二人已有妻子在本村另行别居。

二 矫正对象问题研究与诊断

(一)对象的性格:

杨某的性格内向,从小孤僻,不善交友,平时闷声不响,但易急躁,鲁莽,行事草率。读书时他每天从家门到学校门,又从学校到家门,一放学就回家,不在外面玩耍,沉默寡言.他平时的所思所想不外露,别人看不出,也掌握不了。因此,杨某案发时人们感到很突然。

(二)对象的心理:

杨某犯罪已受到法律制裁,长期的狱中生活使本就内向的杨某越发趋于沉闷。假释回来后,自认低人一等的杨某所想所思羞于向亲朋故友交流。甚至也不向自家兄弟吐露半句。自卑感与日

俱增,心态已不正常。

(三)家庭和社会关系:

杨某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杨某假释回来后,兄弟二人已有家室,儿女,造新居另行居住,兄弟二人新居造的较好。兄弟二人的收入也较好,这些不能不对杨某有所触动,既可能激励杨某,也可能使杨某造成心态不平衡。杨某的父亲,母亲属整地,已退休,每月各有几百元的退休金。杨某的父亲闲不住,每天早晨串户替人家洗脱排油烟机,挣的钱用于家中生活还可贴补杨某。杨某于今年3月初与一位安徽籍外来打工妹徐某领了结婚证书。现徐某无业,对

杨某可能有负面影响。

(四)经济基础与事业发展:

杨某假释回来后,很快报上了户口,又拿到了劳动手册,并被推荐到大卖场超市配售中心收货处工作,就目前而言,基本上解决了本人的生活,据分析,杨某经济上还有一些问题要帮助解决:一是新婚的妻子还没有工作。二是存在快速致富的思想和动机,与同出来的狱友盲目攀比,认为自己经济与其比差距很大。三是杨某无专业技能,且文化知识又低,缺乏竞争能力。四是杨某就业的超市大卖场配售中心准备搬迁异地,杨某面临着事业与重新就业的可

能。

三 社区矫正计划

(一)认知与领悟:

一个长期陷入失意,困苦的人,或者重复陷于困扰处境的人,需要进一步强化其认知与领悟,才能使其摆脱无法消遣的症结,自己看不到的矛盾,才能摸索到得以改善的方向。让杨某正确地认识到自己过去,反思自己犯罪的思想根源,解决错误的思想意思问题,面对现实,勇敢地接受人生的挫折和不幸,与过去错误的思想,行为彻底决裂。

(二)由针对性地对杨某提供个别化的服务 :

杨某犯罪是还不满18周岁,属于未成年犯罪,文化低下,只是贫乏,且父母忙于生计,放松了对杨某的教育,以及他本人的内向型性格,鲁莽草率行事,这些因素对他的犯罪有着一定的催生作用。因此,需要对其恶习劣根进行综合治理,有针对的对杨某进行个别化,人性化,社会化的服务,做到因人施教。

(三)跟踪服务,动态管理:

事物在不断的发展,情况在不断的变化。何况对象现实的情绪是处在一个不稳定,心态处于一个不正常的情况下,因此,及时,尽快,详细了解,掌握对象家庭,就业,工作,生活,居住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跟踪服务,动态管理,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纠正偏差,修正方案,制定措施,因势利导。

(四)点面渗透:

杨某固执,暴躁,孤僻的性格,决定他不善与人交谈,交往,也不会轻易接受别人的意见,简单的说教,对他来

说,只能是隔靴搔痒,无济于事,但这种人自尊心很强,往往人敬他一尺,他敬人一丈,因此,从信任他,接纳她,尊重他的价值和尊严,运用探索,描述,宣泄的方法,让他主动对我们敞开心扉,一泻无余,以便我们对症下药。

(五)母亲介入,亲情感化,攻心为上:

杨某从小就酷爱他的母亲,母亲在他的心中根深蒂固,特别是杨某在狱中服刑期间,杨某母亲每年数次不辞辛劳探监,省吃俭用给他物质上的帮助,精神上的支持,使杨某刻骨铭心,感激涕零,母亲在杨某心中的位置至高无上,无与伦比,邀请对象的母亲介入到对杨

某的矫正工作中来,对杨某实施心里战术,亲情感化,定能收到成效。

四 矫正介入

(一)介入理念:

杨某犯罪性质严重,但认为,杨某犯罪时还未成年,应属文化知识极其低下的“三失”青年,还缺乏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情况下实施犯罪的,当时他的思想还不成熟,人生观,世界观还未形成。现已在监狱服刑改造多年。现能够假释回来,说明杨某在狱中表现良好,现已不至于危害社会,他又具有同其他矫正对象不同的状况,以平等的观念对待杨

某,接纳她,尊重他的性格,以个别化,人性化的观念对其开展矫正工作。相信经过一定时间,花上一定的功夫,齐抓共管,杨某是能够矫正好的。

(二)介入层面和过程:

1.建立档案与签订合同,实施目标管理。

2.充分运用社会资源,借助社会力量。

从杨某犯罪的性质,矫正的期限难度,收效等方面综合考虑,特为杨某聘请有效村治主任参加的四名社区矫正志愿者。从亲情易于突破这一点出发,

也特聘请杨某的兄长为社区矫正志愿者。志愿者采取访谈,疏导,激励等方式对杨某开展了“及对一”,“几帮一”的帮教。事实表明志愿者成了社区矫正中一支有效的力量。

3.对杨某进行行之有效的日常管理,有的放矢。

(1)制定全年的集中教育学习计划,进行目标控制。

每月对杨某等校正对象进行集中教育学习,以学习法律为主要内容。每次授课后组织对象们进行讨论,双方互

动,当日消化,特别应重启发,引导杨某发言讨论。杨某学习较为投入,在学习日常行为奖罚的规定文件时,杨某提出将文件中的相关内容复印给他们,这一较好的提法,当即给予肯定,又如,有一次集中学习正逢杨某上班,几天后,杨某到社工办公室来主动要求给他补上一课。

(2)每周组织杨某到镇敬老院进行公益劳动旨在培养和确立杨某为社会服务,为他人服务的观念。公益劳动基地的联络员,对杨某的劳动表现评价很高,杨某每周总能保质超时参加公益劳动,杨某对社工说:“通过 无偿的公益劳动,我多少能赎回以前所犯的罪孽,多少能回报一点社会,我人感觉充

实了,轻松了。”

(3)要求杨某每月按时交一份思想汇报,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重点是反映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家庭等方面的情况。

(4)每月至少杨某谈话2次,谈话前事先构思好谈话的目的,内容,方式,并提前两三天通知杨某,针对性强,有效性大使对杨某进行个别教育谈话的基本原则。每次朋友式,和风细雨般的语言,一张椅,一杯茶,春意浓浓,深深打动杨某残缺破碎的心,触动他麻木的神经。并有目的地让杨某表达情绪,进行宣泄,在思想和情绪的交流中,使杨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4.以亲情契机,请出阳某的兄长和母亲来对杨某进行教育和感化,杨某对母亲的亲爱亲情刻骨铭心,孝敬有加,杨某曾郑重其事的对未过门的妻子说:“今后你亏待我可以,但千万不可亏待我的娘。”请出杨某的母亲介入矫正协助社工做杨某的思想教育工作,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矫正评估与跟进

(一)矫正评估

通过一段时间的社区矫正工作,矫

正收到的效果比较明显,杨某能够自愿接受社区矫正,自觉遵守矫正中的规章制度,主动服从日常行为的管理,具体表现在:

1.杨某的精神已振作起来,自卑的心理已基本消除,心态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从谈对象到现在的已领取结婚证书,同该女子走过了相识,交往,恋爱到缔结良缘的几个阶段,这一过程的进展,不仅仅认为是该女子对杨某的一个认可,更重要的应该认为是杨某自己思想境界的一种升华,是他人生历程中的里程碑。一张结婚证书向人们展示的不仅仅是杨某婚姻成功,而是证明杨某重新做人的开始,是社区矫正工作结出的硕果。

2.杨某的性格也有所改变,以前遇事暴躁,语粗声高,态度恶劣的状况基本得到遏制。也能较好的控制住,把握住自己的感情,稳的住自己的心态,以达到了超我的境界,大有脱胎换骨,重新做人的意味。

3.自觉参加社区矫正的日常管理活动积极性较高,表现在集中学习时认真听讲,互动中联系思想实际及时消化,按时交自己的思想汇报,自觉参加公益劳动,表现出在劳动中积极主动。初步确立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思想。

(二)矫正跟进:

虽然对杨某的矫正工作有了一定的效果,但还有一些方面需要继续探讨,需要跟进。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十分严肃的执法工作,依法矫正正是我们虽对象进行日常行为管理的基本准则,研究,把握和遵循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提高矫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社区矫正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1.进一步融合社会资源,充分运用社会的一切资源,形成社工与社区与职能部门共同作用的矫正体系,共同构筑

一个资源网络。增强对象取得资源和运用资源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发挥社区矫正志愿者对杨某的帮教所用。

2.在集中学习的基础上,对杨某有针对性的适当增加分类教育学习,开一些小灶,充分体现个别化,个性化,有效性的原则,使杨某在浓重的政治氛围总受到熏陶,在感化中得到矫正的效果。

3.让杨某等人参加镇劳动保障所举办的技能培训,让他多学,多掌握一门或多门专业技能,增强他的社会生存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

4.引导杨某关心,关爱他人,多做好事,益事,善事,服务他人,服务社会。

行贿罪犯的社区矫正个案案例

一、基本资料

姓名:A

年龄:46岁

背景:曾为某公司项目经理,因行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执行,现在一朋友公司工作。

社工:深圳春雨社工服务社余衍花

二、接案原因及途径

A于2008年初被司法所接收转为社区矫正对象。在社工报到后,司法所负责同志向社工介绍了A的基本情况并要求社工进行跟进以防出现问题。据介绍,A很遵守社区矫正期间的规定,但

现在夫妻两人均无固定工作,两个小孩正在读高中,户籍不在本地但在此固定居住(自购房屋),现在生活陷入困境,因为一案件负债上百万且被判刑,自责心强,对生活丧失信心。

三、个案背景资料

1、引发/重要事件:在一次工程项目的招投标中A通过行贿取得了该项目的承建权,工程竣工后受贿人因其他罪行事发,A也因此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执行。缓刑考验期间,A非常自责,悔恨自己不懂相关法律法规,导致工程款至今无法落实且因此被判刑。

2、处理及有效性:坚持每天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法律讲堂、道德观察栏目,并

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守法意识,法制观念有所提高。但还对所判刑法存在模糊认识,并不懂得运用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行为表现:丧失自信,不主动找工作,不主动与外人交往。对所判刑罚仍存在模糊认识,心存侥幸是其走上犯罪的主要诱因。

4、人际关系:案发前性格开朗,人际关系良好,亲戚、同事、朋友都非常关心他。

5、情绪状况:情绪低落,自我形象低,常常因为人身自由被限制不能按自己的需要找工作而整天唉声叹气。失望、内疚、自卑、不能容忍挫折。

6、经济状况:夫妻俩均无固定工作,两孩子均上高中,目前主要生活来源靠A的朋友介绍的散工维持和亲戚的支持,经济压力大,因工程款至今未付将住房抵押后仍负债上百万。

7、支持网络:妻子在家负责操持家务,对丈夫非常关心,经常鼓励丈夫。两小孩均念高中,成绩优异,多次荣获学校表彰,既是其精神支柱,又给其带来巨大压力。

8、接案社工的评价:需要鼓励与支持,需要发现自己过去生活的闪光点,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发挥自己的潜能。

四、个案目标与服务计划

(一)总目标:

帮助其顺利度过矫正期,防止重新犯罪,发掘其自身优势,协助其重塑自信,重新融入社会。

(二)短期目标:

1、进行情绪疏导,舒缓情绪,提高自我形象,消除顾虑,恢复自信。

2、协助发掘自身潜能,充分利用周围环境资源,走出家庭,重新就业,减缓经济压力,改善生活质量。

3、调整犯罪认知,减少心理障碍。

(三)服务计划

1、从A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与其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加强引导,淡化矫正色彩,着重了解A的思想动态情况,疏导其情绪,帮助案主解开思想上的症结,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

2、帮助案主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强化其家庭责任。将其小孩作为其树立生活信心的切入口,开导其把培养、教育作为重任。通过两小孩促使A抛开悲观失望的情绪。

3、与A的妻子进行沟通,争取A妻子的积极配合,让其妻子为A的社区矫正创造良好的家庭和亲情气氛。

4、发掘A过去生活的闪光点,了解其犯罪的原因,对犯罪的看法,找出缺点,用举例算账的方法激励A做一名守法公民。

5、有针对性地做好法律知识的讲解,增强A的守法意识的同时,协助其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

6、组织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增加他的社会参与度和促进其更好地融入社会,同时增强他的社会责任感。

五、服务记录

1、第一次面谈

主要讨论事项:由司法所工作人员介绍社工与案主相互认识,明确相互之间的角色;社工按照案主的意愿,运用自身掌握的法律知识和工作经验向其讲授涉及其民事案件的法律知识,让其了解可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与其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达成口头服务协议。

介入重点:双方角色定位及了解案主是否需要协助的意愿。运用专注、倾听、同理心、鼓励等支持性技巧和提供信息、自我披露、建议和对质等影响性技巧了解案主的工作与生活状况及面对困难的处理方法。

2、第二次面谈

主要讨论事项:讨论案主关心的民事案件进展情况,及该案件的起因与被判处刑罚的关系,让案主有觉醒的意识。

介入重点:从案主关心的案件入手,了解案主对犯罪原因的认识。

3、第三次面谈

主要讨论事项:认识案主现有的认知,改变案主错误的认知,让其树立一种正确的意识

介入重点:帮助A确立一种意识:能力的发挥不在于金钱的多少,社会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不可能不劳而获。财富的获得需要通过自身努力才能获得。

4、第四次面谈

主要讨论事项:了解案主家庭支持系统,通过家庭支持系统的强化帮助案主树立信心,强化其家庭责任。

介入重点:将其小孩作为树立生活信心的切入口,开导其把培养、教育作为A的重任。通过两小孩促使A抛开悲观失望的情绪。

5、第五次面谈

主要讨论事项:案主家庭支持系统的加强

介入重点:通过案主妻子及孩子的支持来鼓励案主改变

6、第六次面谈

主要讨论事项:通过发掘A过去生活中的闪光点,了解其犯罪的原因,对犯罪的看法,找出缺点,用举例算账的方法激励A做一名守法公民

介入重点:案主过去生活的闪光点,现在的一些认识想法

7、第七次面谈

主要讨论事项:法律知识讲解

介入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法律知识的讲解,增强A的守法意识的同时,协助其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

8、第八次面谈

主要讨论事项:通过思想上的鼓励,鼓励案主把握现在的机会

介入重点:政府的宽大处理一定要好好珍惜,鼓励案主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体现自己的能力和进取的决心。

六、过程评估

(一)专业关系建立阶段

1、介入计划与理念:采取尊重、接纳、平等、服务的方式去接触A,取得A的信任。

2、工作员的工作重点:以尊重他的人格、同情他的处境(同理心)作为沟通的桥梁,从了解其最关心的某起民事案件入手,并协助其分析该民事案件的审判程序和针对该民事案件的有关法律规定,取得A的信任。

3、所采取的专业行动:运用专注、倾听、同理心、鼓励等支持性技巧和提供信息、自我披露、建议和对质等影响性技巧,营造一个安祥、无威胁性的气氛,减少A的防备心理,了解A的工作与生活状况及面对困难的处理方法。同时,通过给A提供实质性的帮助,进一步巩固与A的专业关系,让A进一步认同社工。

4、A的变化情况:从初次接触到建立

稳固的专业关系,A从一开始对社工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转变为有疑问即与社工一起探讨,消除了担心自己是罪犯而受训斥、歧视的顾虑。

(二)服务计划实施阶段

1、进行情绪疏导、协助A挖掘自身潜能,恢复自信,珍惜机会,反思过去

(1)介入计划及工作理念:帮助A发现过去生活的闪光点,相信案主有反思错误行为的能力,并认识到犯罪行为的危害性。

(2)工作员的工作重点:了解A审视自己犯罪的真实态度和向工作者陈述犯罪经过的勇气。

(3)所采取的专业行动:通过与A讨论现正在审理的一起民事案件,与A分析其从刚到深圳谋生以来的一些经历,以及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在此安家立业、生儿育女的往事的回忆,初步激起A对犯罪起因的反思。

(4)A的变化情况:A最初只认为自己因为不懂政策、法律才导致现在的后果,还未根本认识到自己犯罪的根源。通过工作者的分析后,A表态除要学习相关政策法规外,还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以消除错误的认识,更好的维护社会的公平。

2、以A的小孩入手,激起其恢复自信,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为孩子树立榜

样,增强其改变的信心。

(1)工作理念:相信A有社会责任心,有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并能根据自己的现状择定相适应的努力目标。

(2)所采取的专业行动:A的两个孩子学习成绩优异,在其父亲出事后不但没有对其父亲感到悲观、失望,反而更加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父亲,激起父亲对生活的信心。社工利用此为切入点,让其从孩子身上看到生活的希望,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3)效果:在介入两个星期后,A告诉社工其已回到原单位上班,并称其老板仍然很器重他,已经安排他到工地上去监督工程的进展情况。由此来看,他

的收入相对稳定了。

七、阶段性成果

通过个案辅导工作,案主改变了原先的一些错误认识,在增强其守法意识的同时,让其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通过社会公益劳动的参加,增加了他的社会参与度,促进其更好的融入社会,增强了案主的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个案辅导工作,借助家庭的支持力量,疏导其自责情绪,帮助案主解开思想上的症结,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

一 关系的建立阶段

(一)基本资料

姓名:杨某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7年8月

文化程度:高中

婚姻状况:已婚(刚领结婚证书不久)

家庭成员情况:妻子徐某,安徽籍外来打工妹,现无业;父母亲均为征用土地退休工

家庭地址:上海市XX区XX镇XX村

犯罪及处罚情况:1985年4月7日杨某因犯强奸罪,抢劫罪和盗窃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因杨某在狱中服刑期间表现良好,2003年7月11日杨某假释回到家,假释到

期日为2007年1月29日,剥夺政治权利7年,附加刑到七日为2012年7月10日。

(二)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

父母亲以及兄弟共5人,杨某现与父母一起居住生活,父子和母子关系都比较融洽。

2.生活经历:

杨某家住农村,1985年杨某犯案前家中有5人。父母以务农为主,兄弟俩人都在读书,相对而言,家中生活较为拮据。杨某本人初中未读完就中途缀学,家处城乡结合部的杨某从小就有着对繁华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为了摆脱家庭贫困和自己的现状,他为此努力过,奔波过,辛劳过,但收入总是微薄。为了改变现状脱贫致富,他竟然数地,数处行窃,盗窃。做起了不劳而获快快发财的美梦来,由此一发不可收拾,并在犯罪的道路上越滑越远,越陷越深,直至犯下了强奸罪,抢劫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因杨某在狱中表现良好,1994年7

月被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裁定为有期徒刑19年,剥夺政治权利8年,后又被4次减刑共计5年6个月。

3.主要社会关系:

杨某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到他假释回来,兄弟二人已有妻子在本村另行别居。

二 矫正对象问题研究与诊断

(一)对象的性格:

杨某的性格内向,从小孤僻,不善交友,平时闷声不响,但易急躁,鲁莽,行事草率。读书时他每天从家门到学校门,又从学校到家门,一放学就回家,不在外面玩耍,沉默寡言.他平时的所思所想不外露,别人看不出,也掌握不了。因此,杨某案发时人们感到很突然。

(二)对象的心理:

杨某犯罪已受到法律制裁,长期的狱中生活使本就内向的杨某越发趋于沉闷。假释回来后,自认低人一等的杨某所想所思羞于向亲朋故友交流。甚至也不向自家兄弟吐露半句。自卑感与日

俱增,心态已不正常。

(三)家庭和社会关系:

杨某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杨某假释回来后,兄弟二人已有家室,儿女,造新居另行居住,兄弟二人新居造的较好。兄弟二人的收入也较好,这些不能不对杨某有所触动,既可能激励杨某,也可能使杨某造成心态不平衡。杨某的父亲,母亲属整地,已退休,每月各有几百元的退休金。杨某的父亲闲不住,每天早晨串户替人家洗脱排油烟机,挣的钱用于家中生活还可贴补杨某。杨某于今年3月初与一位安徽籍外来打工妹徐某领了结婚证书。现徐某无业,对

杨某可能有负面影响。

(四)经济基础与事业发展:

杨某假释回来后,很快报上了户口,又拿到了劳动手册,并被推荐到大卖场超市配售中心收货处工作,就目前而言,基本上解决了本人的生活,据分析,杨某经济上还有一些问题要帮助解决:一是新婚的妻子还没有工作。二是存在快速致富的思想和动机,与同出来的狱友盲目攀比,认为自己经济与其比差距很大。三是杨某无专业技能,且文化知识又低,缺乏竞争能力。四是杨某就业的超市大卖场配售中心准备搬迁异地,杨某面临着事业与重新就业的可

能。

三 社区矫正计划

(一)认知与领悟:

一个长期陷入失意,困苦的人,或者重复陷于困扰处境的人,需要进一步强化其认知与领悟,才能使其摆脱无法消遣的症结,自己看不到的矛盾,才能摸索到得以改善的方向。让杨某正确地认识到自己过去,反思自己犯罪的思想根源,解决错误的思想意思问题,面对现实,勇敢地接受人生的挫折和不幸,与过去错误的思想,行为彻底决裂。

(二)由针对性地对杨某提供个别化的服务 :

杨某犯罪是还不满18周岁,属于未成年犯罪,文化低下,只是贫乏,且父母忙于生计,放松了对杨某的教育,以及他本人的内向型性格,鲁莽草率行事,这些因素对他的犯罪有着一定的催生作用。因此,需要对其恶习劣根进行综合治理,有针对的对杨某进行个别化,人性化,社会化的服务,做到因人施教。

(三)跟踪服务,动态管理:

事物在不断的发展,情况在不断的变化。何况对象现实的情绪是处在一个不稳定,心态处于一个不正常的情况下,因此,及时,尽快,详细了解,掌握对象家庭,就业,工作,生活,居住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跟踪服务,动态管理,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纠正偏差,修正方案,制定措施,因势利导。

(四)点面渗透:

杨某固执,暴躁,孤僻的性格,决定他不善与人交谈,交往,也不会轻易接受别人的意见,简单的说教,对他来

说,只能是隔靴搔痒,无济于事,但这种人自尊心很强,往往人敬他一尺,他敬人一丈,因此,从信任他,接纳她,尊重他的价值和尊严,运用探索,描述,宣泄的方法,让他主动对我们敞开心扉,一泻无余,以便我们对症下药。

(五)母亲介入,亲情感化,攻心为上:

杨某从小就酷爱他的母亲,母亲在他的心中根深蒂固,特别是杨某在狱中服刑期间,杨某母亲每年数次不辞辛劳探监,省吃俭用给他物质上的帮助,精神上的支持,使杨某刻骨铭心,感激涕零,母亲在杨某心中的位置至高无上,无与伦比,邀请对象的母亲介入到对杨

某的矫正工作中来,对杨某实施心里战术,亲情感化,定能收到成效。

四 矫正介入

(一)介入理念:

杨某犯罪性质严重,但认为,杨某犯罪时还未成年,应属文化知识极其低下的“三失”青年,还缺乏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情况下实施犯罪的,当时他的思想还不成熟,人生观,世界观还未形成。现已在监狱服刑改造多年。现能够假释回来,说明杨某在狱中表现良好,现已不至于危害社会,他又具有同其他矫正对象不同的状况,以平等的观念对待杨

某,接纳她,尊重他的性格,以个别化,人性化的观念对其开展矫正工作。相信经过一定时间,花上一定的功夫,齐抓共管,杨某是能够矫正好的。

(二)介入层面和过程:

1.建立档案与签订合同,实施目标管理。

2.充分运用社会资源,借助社会力量。

从杨某犯罪的性质,矫正的期限难度,收效等方面综合考虑,特为杨某聘请有效村治主任参加的四名社区矫正志愿者。从亲情易于突破这一点出发,

也特聘请杨某的兄长为社区矫正志愿者。志愿者采取访谈,疏导,激励等方式对杨某开展了“及对一”,“几帮一”的帮教。事实表明志愿者成了社区矫正中一支有效的力量。

3.对杨某进行行之有效的日常管理,有的放矢。

(1)制定全年的集中教育学习计划,进行目标控制。

每月对杨某等校正对象进行集中教育学习,以学习法律为主要内容。每次授课后组织对象们进行讨论,双方互

动,当日消化,特别应重启发,引导杨某发言讨论。杨某学习较为投入,在学习日常行为奖罚的规定文件时,杨某提出将文件中的相关内容复印给他们,这一较好的提法,当即给予肯定,又如,有一次集中学习正逢杨某上班,几天后,杨某到社工办公室来主动要求给他补上一课。

(2)每周组织杨某到镇敬老院进行公益劳动旨在培养和确立杨某为社会服务,为他人服务的观念。公益劳动基地的联络员,对杨某的劳动表现评价很高,杨某每周总能保质超时参加公益劳动,杨某对社工说:“通过 无偿的公益劳动,我多少能赎回以前所犯的罪孽,多少能回报一点社会,我人感觉充

实了,轻松了。”

(3)要求杨某每月按时交一份思想汇报,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重点是反映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家庭等方面的情况。

(4)每月至少杨某谈话2次,谈话前事先构思好谈话的目的,内容,方式,并提前两三天通知杨某,针对性强,有效性大使对杨某进行个别教育谈话的基本原则。每次朋友式,和风细雨般的语言,一张椅,一杯茶,春意浓浓,深深打动杨某残缺破碎的心,触动他麻木的神经。并有目的地让杨某表达情绪,进行宣泄,在思想和情绪的交流中,使杨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4.以亲情契机,请出阳某的兄长和母亲来对杨某进行教育和感化,杨某对母亲的亲爱亲情刻骨铭心,孝敬有加,杨某曾郑重其事的对未过门的妻子说:“今后你亏待我可以,但千万不可亏待我的娘。”请出杨某的母亲介入矫正协助社工做杨某的思想教育工作,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矫正评估与跟进

(一)矫正评估

通过一段时间的社区矫正工作,矫

正收到的效果比较明显,杨某能够自愿接受社区矫正,自觉遵守矫正中的规章制度,主动服从日常行为的管理,具体表现在:

1.杨某的精神已振作起来,自卑的心理已基本消除,心态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从谈对象到现在的已领取结婚证书,同该女子走过了相识,交往,恋爱到缔结良缘的几个阶段,这一过程的进展,不仅仅认为是该女子对杨某的一个认可,更重要的应该认为是杨某自己思想境界的一种升华,是他人生历程中的里程碑。一张结婚证书向人们展示的不仅仅是杨某婚姻成功,而是证明杨某重新做人的开始,是社区矫正工作结出的硕果。

2.杨某的性格也有所改变,以前遇事暴躁,语粗声高,态度恶劣的状况基本得到遏制。也能较好的控制住,把握住自己的感情,稳的住自己的心态,以达到了超我的境界,大有脱胎换骨,重新做人的意味。

3.自觉参加社区矫正的日常管理活动积极性较高,表现在集中学习时认真听讲,互动中联系思想实际及时消化,按时交自己的思想汇报,自觉参加公益劳动,表现出在劳动中积极主动。初步确立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思想。

(二)矫正跟进:

虽然对杨某的矫正工作有了一定的效果,但还有一些方面需要继续探讨,需要跟进。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十分严肃的执法工作,依法矫正正是我们虽对象进行日常行为管理的基本准则,研究,把握和遵循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提高矫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社区矫正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1.进一步融合社会资源,充分运用社会的一切资源,形成社工与社区与职能部门共同作用的矫正体系,共同构筑

一个资源网络。增强对象取得资源和运用资源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发挥社区矫正志愿者对杨某的帮教所用。

2.在集中学习的基础上,对杨某有针对性的适当增加分类教育学习,开一些小灶,充分体现个别化,个性化,有效性的原则,使杨某在浓重的政治氛围总受到熏陶,在感化中得到矫正的效果。

3.让杨某等人参加镇劳动保障所举办的技能培训,让他多学,多掌握一门或多门专业技能,增强他的社会生存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

4.引导杨某关心,关爱他人,多做好事,益事,善事,服务他人,服务社会。

行贿罪犯的社区矫正个案案例

一、基本资料

姓名:A

年龄:46岁

背景:曾为某公司项目经理,因行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执行,现在一朋友公司工作。

社工:深圳春雨社工服务社余衍花

二、接案原因及途径

A于2008年初被司法所接收转为社区矫正对象。在社工报到后,司法所负责同志向社工介绍了A的基本情况并要求社工进行跟进以防出现问题。据介绍,A很遵守社区矫正期间的规定,但

现在夫妻两人均无固定工作,两个小孩正在读高中,户籍不在本地但在此固定居住(自购房屋),现在生活陷入困境,因为一案件负债上百万且被判刑,自责心强,对生活丧失信心。

三、个案背景资料

1、引发/重要事件:在一次工程项目的招投标中A通过行贿取得了该项目的承建权,工程竣工后受贿人因其他罪行事发,A也因此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执行。缓刑考验期间,A非常自责,悔恨自己不懂相关法律法规,导致工程款至今无法落实且因此被判刑。

2、处理及有效性:坚持每天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法律讲堂、道德观察栏目,并

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守法意识,法制观念有所提高。但还对所判刑法存在模糊认识,并不懂得运用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行为表现:丧失自信,不主动找工作,不主动与外人交往。对所判刑罚仍存在模糊认识,心存侥幸是其走上犯罪的主要诱因。

4、人际关系:案发前性格开朗,人际关系良好,亲戚、同事、朋友都非常关心他。

5、情绪状况:情绪低落,自我形象低,常常因为人身自由被限制不能按自己的需要找工作而整天唉声叹气。失望、内疚、自卑、不能容忍挫折。

6、经济状况:夫妻俩均无固定工作,两孩子均上高中,目前主要生活来源靠A的朋友介绍的散工维持和亲戚的支持,经济压力大,因工程款至今未付将住房抵押后仍负债上百万。

7、支持网络:妻子在家负责操持家务,对丈夫非常关心,经常鼓励丈夫。两小孩均念高中,成绩优异,多次荣获学校表彰,既是其精神支柱,又给其带来巨大压力。

8、接案社工的评价:需要鼓励与支持,需要发现自己过去生活的闪光点,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发挥自己的潜能。

四、个案目标与服务计划

(一)总目标:

帮助其顺利度过矫正期,防止重新犯罪,发掘其自身优势,协助其重塑自信,重新融入社会。

(二)短期目标:

1、进行情绪疏导,舒缓情绪,提高自我形象,消除顾虑,恢复自信。

2、协助发掘自身潜能,充分利用周围环境资源,走出家庭,重新就业,减缓经济压力,改善生活质量。

3、调整犯罪认知,减少心理障碍。

(三)服务计划

1、从A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与其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加强引导,淡化矫正色彩,着重了解A的思想动态情况,疏导其情绪,帮助案主解开思想上的症结,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

2、帮助案主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强化其家庭责任。将其小孩作为其树立生活信心的切入口,开导其把培养、教育作为重任。通过两小孩促使A抛开悲观失望的情绪。

3、与A的妻子进行沟通,争取A妻子的积极配合,让其妻子为A的社区矫正创造良好的家庭和亲情气氛。

4、发掘A过去生活的闪光点,了解其犯罪的原因,对犯罪的看法,找出缺点,用举例算账的方法激励A做一名守法公民。

5、有针对性地做好法律知识的讲解,增强A的守法意识的同时,协助其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

6、组织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增加他的社会参与度和促进其更好地融入社会,同时增强他的社会责任感。

五、服务记录

1、第一次面谈

主要讨论事项:由司法所工作人员介绍社工与案主相互认识,明确相互之间的角色;社工按照案主的意愿,运用自身掌握的法律知识和工作经验向其讲授涉及其民事案件的法律知识,让其了解可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与其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达成口头服务协议。

介入重点:双方角色定位及了解案主是否需要协助的意愿。运用专注、倾听、同理心、鼓励等支持性技巧和提供信息、自我披露、建议和对质等影响性技巧了解案主的工作与生活状况及面对困难的处理方法。

2、第二次面谈

主要讨论事项:讨论案主关心的民事案件进展情况,及该案件的起因与被判处刑罚的关系,让案主有觉醒的意识。

介入重点:从案主关心的案件入手,了解案主对犯罪原因的认识。

3、第三次面谈

主要讨论事项:认识案主现有的认知,改变案主错误的认知,让其树立一种正确的意识

介入重点:帮助A确立一种意识:能力的发挥不在于金钱的多少,社会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不可能不劳而获。财富的获得需要通过自身努力才能获得。

4、第四次面谈

主要讨论事项:了解案主家庭支持系统,通过家庭支持系统的强化帮助案主树立信心,强化其家庭责任。

介入重点:将其小孩作为树立生活信心的切入口,开导其把培养、教育作为A的重任。通过两小孩促使A抛开悲观失望的情绪。

5、第五次面谈

主要讨论事项:案主家庭支持系统的加强

介入重点:通过案主妻子及孩子的支持来鼓励案主改变

6、第六次面谈

主要讨论事项:通过发掘A过去生活中的闪光点,了解其犯罪的原因,对犯罪的看法,找出缺点,用举例算账的方法激励A做一名守法公民

介入重点:案主过去生活的闪光点,现在的一些认识想法

7、第七次面谈

主要讨论事项:法律知识讲解

介入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法律知识的讲解,增强A的守法意识的同时,协助其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

8、第八次面谈

主要讨论事项:通过思想上的鼓励,鼓励案主把握现在的机会

介入重点:政府的宽大处理一定要好好珍惜,鼓励案主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体现自己的能力和进取的决心。

六、过程评估

(一)专业关系建立阶段

1、介入计划与理念:采取尊重、接纳、平等、服务的方式去接触A,取得A的信任。

2、工作员的工作重点:以尊重他的人格、同情他的处境(同理心)作为沟通的桥梁,从了解其最关心的某起民事案件入手,并协助其分析该民事案件的审判程序和针对该民事案件的有关法律规定,取得A的信任。

3、所采取的专业行动:运用专注、倾听、同理心、鼓励等支持性技巧和提供信息、自我披露、建议和对质等影响性技巧,营造一个安祥、无威胁性的气氛,减少A的防备心理,了解A的工作与生活状况及面对困难的处理方法。同时,通过给A提供实质性的帮助,进一步巩固与A的专业关系,让A进一步认同社工。

4、A的变化情况:从初次接触到建立

稳固的专业关系,A从一开始对社工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转变为有疑问即与社工一起探讨,消除了担心自己是罪犯而受训斥、歧视的顾虑。

(二)服务计划实施阶段

1、进行情绪疏导、协助A挖掘自身潜能,恢复自信,珍惜机会,反思过去

(1)介入计划及工作理念:帮助A发现过去生活的闪光点,相信案主有反思错误行为的能力,并认识到犯罪行为的危害性。

(2)工作员的工作重点:了解A审视自己犯罪的真实态度和向工作者陈述犯罪经过的勇气。

(3)所采取的专业行动:通过与A讨论现正在审理的一起民事案件,与A分析其从刚到深圳谋生以来的一些经历,以及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在此安家立业、生儿育女的往事的回忆,初步激起A对犯罪起因的反思。

(4)A的变化情况:A最初只认为自己因为不懂政策、法律才导致现在的后果,还未根本认识到自己犯罪的根源。通过工作者的分析后,A表态除要学习相关政策法规外,还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以消除错误的认识,更好的维护社会的公平。

2、以A的小孩入手,激起其恢复自信,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为孩子树立榜

样,增强其改变的信心。

(1)工作理念:相信A有社会责任心,有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并能根据自己的现状择定相适应的努力目标。

(2)所采取的专业行动:A的两个孩子学习成绩优异,在其父亲出事后不但没有对其父亲感到悲观、失望,反而更加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父亲,激起父亲对生活的信心。社工利用此为切入点,让其从孩子身上看到生活的希望,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3)效果:在介入两个星期后,A告诉社工其已回到原单位上班,并称其老板仍然很器重他,已经安排他到工地上去监督工程的进展情况。由此来看,他

的收入相对稳定了。

七、阶段性成果

通过个案辅导工作,案主改变了原先的一些错误认识,在增强其守法意识的同时,让其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通过社会公益劳动的参加,增加了他的社会参与度,促进其更好的融入社会,增强了案主的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个案辅导工作,借助家庭的支持力量,疏导其自责情绪,帮助案主解开思想上的症结,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


相关文章

  • 社区矫正案例
  • 挣脱心灵枷锁笑迎美好未来 戈浩杰,男,1993年生,新密市城关镇甘寨村人.2011年8月2日因盗窃罪被新密市人民法院判处拘役四个月,缓刑六个月.被送到城关司法所进行社区矫正.当时,此人对社区矫正认识不够充分,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对社区矫正不理 ...查看


  • 社区服刑人员学习材料
  • 社区服刑人员学习材料 今天主要跟大家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刑法修正案 (八)>里对社区矫正的规定及意义:二是讲一些警示案例:最后讲几点要求. 下面先第一个内容,新颁布的刑法修正案(八).对于这次刑法的修改,大家可能最清楚的是酒 ...查看


  •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演讲稿)
  • 张某,男,38岁,小学文化,因交通肇事罪假释接受社区矫正. 2013年4月,我与张某首次见面.首先由我向张某讲解了每月必须到司法所进行思想汇报,以及每月不少于8小时的集中学习和不少于8小时的公益劳动,不能不假外出福泉等纪律要求.张某听后,抵 ...查看


  • 社区矫正集中教育讲稿
  • 集中教育讲稿 保靖县司法局 彭 亮 适时开展社区服刑人员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有三个方面,一是直接目的:按照常规的警示教育活动,达到配合司法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使大家服从监外执行的纪律. 二是间接目的:通过学习增强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将来成为 ...查看


  • 构建未成年犯社区矫正法院管理新模式
  • 摘 要:开展社区矫正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一种有效的行刑社会化的方式,其本质就在于对未成年犯进行治理.修复,为犯罪人建立再社会化的桥梁.本文通过对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法院管理模式进行新的构建,力求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做到避免未成年犯再犯罪现象 ...查看


  • 社区矫正对象焕发出个案分析
  • 社区矫正对象好X个案分析 一.基本情况 1.基本信息:XXX,男,1993年7月27日出生,初中文化,身体状况良好,未婚,家庭住址:XXX村. 2.犯罪及处罚情况:2012年因故意伤害被人民法院宣判,由于XXX认罪态度较好,积极赔偿被害人的 ...查看


  • 案例题(附答案)社区矫正
  • 案例分析题 (一) 高女士.社会工作者.是香港的某家庭问题中心社工.阿康和太太最近前来中心接受辅导服务,他们的问题是.阿康一直沉迷赌博.引发家庭经济困难.阿康的妻子的劝戒收效甚微.她很失望.来到中心后.辅导中.他对丈夫说.要么你停止赌博接受 ...查看


  • 陕西省城镇社区考试复习资料复习资料
  • 六个老有 实现"六个老有"是老龄工作的目标,"六个老有",是对老年人生活需求的高度概括,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 老有所养是核心,是其他& ...查看


  • 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
  • 一.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杨某平时身体很好,一天突然感到胸闷,并伴有心绞痛,经初步诊断为冠心病,但须住院进一步检查.杨某由于平时极少到医院看病,对医院的情况很陌生,担心自己的检查会出现不好的结果,对年迈的父母为自己担心过意不去,又对丈夫不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