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理解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思想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二○○○年第三期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

全面理解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思想

蔡函甫

(华北电力大学社科系 北京 102206)

  提 要 马克思的“生产力”思想既包括物质生产力,也包括精神生产力。要把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观点置于马克思整体思想的精神背景下,置于马克思毕生致力的人类的人道主义理想的人文动机中加以阐释,这对于我们全面理解生产力标准理论,全面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的社会总体文明,重建我国社会的精神信仰和道德品格意义重大。

关键词 马克思 生产力 人文精神 总体文明

  按现行高校哲学教科书的解释,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能力,是人类处理自身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力量。生产力成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力。尤其是所谓“生产力标准”把尺度,评判标准,谈谈自己的看法。

马克思指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

①这段著名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

出“:他们(指无产者———引者注)应当推翻国家,

②这与马克思使自己作为个性的个人确立下来。”

在《共产党宣言》“,代,,③。第三,马克思强调了“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但并不是说这是个人存在的唯一“关系”和“唯一组织”。马克思在此只强调了一个经验事实,而没有否认个人的精神心灵组织以及受精神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马克思十分不满德国哲学只强调超验世界而否认经验世界,让精神停留在天国脱离大地的思辩传统中。他特别强调了一个最经验的事实:人“不是处在某种幻想的与世隔绝、离群索居状态的人,而是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现实的、可以经验

④。下面就是一个最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的论断是说明:首先“,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历史的第一个前提。人类的生命上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它既包括肉体生命,也包括精神生命,二者须臾不可分离。没有肉体的精神和没有精神的肉体都是不可想象的。没有肉体的精神是神,没有精神的肉体是兽。其次“个人的存在”,而不是群体的存在是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说明离开个人的存在而去谈群体的存在是荒唐的。人类的总体进步最终必定落脚在每一个个体的解放和自由全面的发展上。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才在后文中指

富日常经验甚至无须实证的现象,即“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每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

⑤。然而这段名言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

往成为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及人道主义思想、人的解放标准、社会历史评价尺度庸俗化的重要论据。从人类生存需要的“现实”来说,人一刻也不

),男,江苏盐城人,华北电力大学社会科学系副主任,副教授,哲学硕士。蔡函甫(1964—

12

能离开衣、食、住的基本生理、物质性需要,但与此同样重要的是,人之所以能成为人,人之所以为人,他一刻也离不开精神生命的需要,一刻也离不开人的环境,即使最具动物性的需要———衣、食、住、性等也完全不能等同于动物的衣、食、住、性,而是人的衣、食、住、性。否则,人与动物就没有根本的区别;否则,我们就无法理解和解释马克思抨击资本主义及其带来的欧洲文明文化普遍堕落(虽然他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的深沉的文化道德动机和追求消除异化、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道主义理想。资本主义之所以要推翻,不是它没有满足人类的衣食住行需要,而是将人的这些需要下降成为动物性需要,并且剥夺了人类的精神的个性自由丰富的需要的可能。因此,资本主义是非人道的,违反人性的,只有共产主义才是充分发展个性、人性的联合体。

完整地理解马克思的这个思想,对于纠正我们现在对生产力的片面理解有重要意义。人作为人的需要有肉体和精神的双重需要,,双重生产产)。,也包括精神生产力,所以衡量一个社会形态和人类文明进步当否的尺度应当是这种整体生产力,而不仅仅是物质生产力(或为经济生产力)。我们不能把马克思批判德国哲学过分重视思辩缺点时在特殊语境中讲的话断章取义,更不能离开马克思整个思想的人道主义核心和他试图给予人类历史和个人生存提供终极目的和终极关怀、终极意义的人文动机,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论点片面化,简单化,否则我们就大大降低了马克思思想在人类思想史上的地位,也大大降低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实践的人文价值和人道主义的意义。

虽然在一个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强调物质生产力的重要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对十年“文革”片面离开物质讲精神的恶性

膨胀也是一个强有力的反拨,但为了社会的整体

进步和中国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恢复马克思思想的本来面目,恢复作为一种新型的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价值。尤其是在当代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空前提高而文化畸形落后、道德水准空前下降的严峻的事实面前,这项工作就更显重要。从片面讲政治,讲精神,讲道德,到片面讲经济,讲物质,讲生活,是一个“矫枉过正”的历史性实践,但“过犹不及”!中国目前普遍的道德、文化的失落,已经对经济一元论、物质至上论敲响了警钟!也使我们付出惨重的文化与道德的代价!

应当全面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观点。“社会主义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既包括解放和发展物质生产力,也包括解放和发展精神生产力“;消灭剥削”,即消灭人遭受的肉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双重剥削,“;消、每一个个,实现人与人、丰富的整。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即每个生活成员在身心两方面,在肉体生命和精神生命两方面,在满足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方面都达到了共有、共享,共同发展、均衡自由的程度,这也是人类的理想社会和人类社会的理想。这样,我们才能完整地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完整阐述,也才能完整理解马克思的宏伟理想和毕生追求。这对于解决当代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道德信仰建设方面的困难与危机,无疑是极为有效的理论武器,对于我们再造国人的价值理想和人文精神,重塑中国人的精神品格和道德谱系也是至关重要的。

注 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972年版第24页。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972年版第85页。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972年版第273页。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972年版第31页。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972年版第32页。

13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二○○○年第三期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

全面理解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思想

蔡函甫

(华北电力大学社科系 北京 102206)

  提 要 马克思的“生产力”思想既包括物质生产力,也包括精神生产力。要把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观点置于马克思整体思想的精神背景下,置于马克思毕生致力的人类的人道主义理想的人文动机中加以阐释,这对于我们全面理解生产力标准理论,全面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的社会总体文明,重建我国社会的精神信仰和道德品格意义重大。

关键词 马克思 生产力 人文精神 总体文明

  按现行高校哲学教科书的解释,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能力,是人类处理自身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力量。生产力成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力。尤其是所谓“生产力标准”把尺度,评判标准,谈谈自己的看法。

马克思指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

①这段著名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

出“:他们(指无产者———引者注)应当推翻国家,

②这与马克思使自己作为个性的个人确立下来。”

在《共产党宣言》“,代,,③。第三,马克思强调了“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但并不是说这是个人存在的唯一“关系”和“唯一组织”。马克思在此只强调了一个经验事实,而没有否认个人的精神心灵组织以及受精神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马克思十分不满德国哲学只强调超验世界而否认经验世界,让精神停留在天国脱离大地的思辩传统中。他特别强调了一个最经验的事实:人“不是处在某种幻想的与世隔绝、离群索居状态的人,而是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现实的、可以经验

④。下面就是一个最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的论断是说明:首先“,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历史的第一个前提。人类的生命上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它既包括肉体生命,也包括精神生命,二者须臾不可分离。没有肉体的精神和没有精神的肉体都是不可想象的。没有肉体的精神是神,没有精神的肉体是兽。其次“个人的存在”,而不是群体的存在是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说明离开个人的存在而去谈群体的存在是荒唐的。人类的总体进步最终必定落脚在每一个个体的解放和自由全面的发展上。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才在后文中指

富日常经验甚至无须实证的现象,即“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每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

⑤。然而这段名言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

往成为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及人道主义思想、人的解放标准、社会历史评价尺度庸俗化的重要论据。从人类生存需要的“现实”来说,人一刻也不

),男,江苏盐城人,华北电力大学社会科学系副主任,副教授,哲学硕士。蔡函甫(1964—

12

能离开衣、食、住的基本生理、物质性需要,但与此同样重要的是,人之所以能成为人,人之所以为人,他一刻也离不开精神生命的需要,一刻也离不开人的环境,即使最具动物性的需要———衣、食、住、性等也完全不能等同于动物的衣、食、住、性,而是人的衣、食、住、性。否则,人与动物就没有根本的区别;否则,我们就无法理解和解释马克思抨击资本主义及其带来的欧洲文明文化普遍堕落(虽然他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的深沉的文化道德动机和追求消除异化、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道主义理想。资本主义之所以要推翻,不是它没有满足人类的衣食住行需要,而是将人的这些需要下降成为动物性需要,并且剥夺了人类的精神的个性自由丰富的需要的可能。因此,资本主义是非人道的,违反人性的,只有共产主义才是充分发展个性、人性的联合体。

完整地理解马克思的这个思想,对于纠正我们现在对生产力的片面理解有重要意义。人作为人的需要有肉体和精神的双重需要,,双重生产产)。,也包括精神生产力,所以衡量一个社会形态和人类文明进步当否的尺度应当是这种整体生产力,而不仅仅是物质生产力(或为经济生产力)。我们不能把马克思批判德国哲学过分重视思辩缺点时在特殊语境中讲的话断章取义,更不能离开马克思整个思想的人道主义核心和他试图给予人类历史和个人生存提供终极目的和终极关怀、终极意义的人文动机,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论点片面化,简单化,否则我们就大大降低了马克思思想在人类思想史上的地位,也大大降低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实践的人文价值和人道主义的意义。

虽然在一个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强调物质生产力的重要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对十年“文革”片面离开物质讲精神的恶性

膨胀也是一个强有力的反拨,但为了社会的整体

进步和中国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恢复马克思思想的本来面目,恢复作为一种新型的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价值。尤其是在当代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空前提高而文化畸形落后、道德水准空前下降的严峻的事实面前,这项工作就更显重要。从片面讲政治,讲精神,讲道德,到片面讲经济,讲物质,讲生活,是一个“矫枉过正”的历史性实践,但“过犹不及”!中国目前普遍的道德、文化的失落,已经对经济一元论、物质至上论敲响了警钟!也使我们付出惨重的文化与道德的代价!

应当全面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观点。“社会主义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既包括解放和发展物质生产力,也包括解放和发展精神生产力“;消灭剥削”,即消灭人遭受的肉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双重剥削,“;消、每一个个,实现人与人、丰富的整。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即每个生活成员在身心两方面,在肉体生命和精神生命两方面,在满足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方面都达到了共有、共享,共同发展、均衡自由的程度,这也是人类的理想社会和人类社会的理想。这样,我们才能完整地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完整阐述,也才能完整理解马克思的宏伟理想和毕生追求。这对于解决当代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道德信仰建设方面的困难与危机,无疑是极为有效的理论武器,对于我们再造国人的价值理想和人文精神,重塑中国人的精神品格和道德谱系也是至关重要的。

注 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972年版第24页。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972年版第85页。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972年版第273页。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972年版第31页。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972年版第32页。

13


相关文章

  • 思想政治教育经典著作研读
  •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 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哲学,不是宗教神学.唯心主义哲学.还是唯物主义哲学,从认识论上之所以不能正确认识社会本质的根本原因在于:不理解实践及其在社 ...查看


  • 辽宁大学毛概
  •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 ...查看


  • 究竟怎样理解以人为本?
  • 作者:韩庆祥张洪春 社会科学辑刊 2006年01期 目前学术界对以人为本存在着不同.甚至分歧较大的理解.这里,首先有必要通过辩证处理几种基本关系,来全面.准确和深入地理解以人为本的概念. 一."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的关 ...查看


  •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特征
  • 摘 要:马克思的"以人为本"思想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从现实的人出发,以实践的观点为基础,用辩证的方式考察人以及人类社会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从而形成了科学的理论思想.正是这样科学的理论为我国当前"以人为本&q ...查看


  • 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几个问题
  • 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固有特性.它与科学性是同样意思,即如何科学对待这门科学的态度问题:不能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便不可能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可见,这个问题今天得到强调是理论 ...查看


  •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考试试题
  • 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一)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马克思是如何提出和阐述科学实践观的,其重要意义是什么 2.如何理解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涵义及其意 ...查看


  • 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
  •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且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系统.深刻的阐 ...查看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课程 教学大纲 广东工业大学社会科学部 2003.11 目 录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与授课大纲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教学重点 (二 ...查看


  • 大二毛概期末试题
  • 大二毛概期末试题(课后答案) 第一章思考习题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中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