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__浪漫主义史学

第一节 浪漫主义史学

一 浪漫主义思潮的特征

浪漫主义思潮

兴起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上半叶风行于欧洲,首先出现于文学领域,强调直觉,主张奔放和充满感情的表达。

是对启蒙思想的一种反对。反对启蒙思想将人视为理性的工具,希望摆脱理性主义制造的单调的生活模式,过情感丰富的生活。

强调个体的价值和意义,具有表面上的无目的性,实际上体现了另一种认识历史的方法,即以小见大,在个体中体现整体的统一性。

幻灯片2

2、浪漫主义史学的特征

⑴ 浪漫主义思潮的基本特征:强调个性。

● ①史学家的个性,充分表现史学家自己的思想情感,德罗伊森:“我的目的就是要表彰那

种对祖国的热爱和信念,并说明这种情感的正确”。

● ②史学作品的个性,强调充满情感的文字表达,即优美的文学描写,麦考莱:“除非我写

出的东西能在几天内替代了年轻淑女们桌几上最新时髦的小说”,否则,我是不会满意的。

有人评价说:“他的每一个句子都似流水般顺畅”。

● ③民族主义的思想情感,普鲁士学派。

幻灯片3

⑵ 史学研究方式的巨大变化

● ①史学与民族国家的集合更为紧密。1810年,柏林大学的建立,“我们必须以智力来弥补

物力的损失”。1811年,冯·劳默尔受德国政府资助,前往意大利查阅档案文献。

● ②史学协会的成立,1819年,冯·斯太因出资成立德意志历史学会。1833年,法国首相

基佐倡导成立法国历史学会。以集体的力量从事史学研究。

● ③史学期刊的出版,1830年,冯·劳默尔创办第一个史学杂志《历史杂志》;1836年,

法国公共教育部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出版史料;1859年,聚贝尔创办至今仍是世界上第一

流的《史学杂志》。

幻灯片4

⑶ 史学研究内容的变化

● ①中世纪研究的繁荣:《德意志史料集成》(包括6—15世纪的所有史料,计126卷,冯·斯

太因、佩尔兹、魏茨先后担任主编,耗时100余年,1925年最后完成);《法国史料集成》

(290卷,);《西班牙未刊史料集》(1842年—1895年出版)《西班牙史料集成》;英国的

《卷宗集成》。

● ②史学取裁以小见大,在具体中见一般。《英国人的体育和娱乐》,《英格兰人的服装与习

俗大全》,《勃艮第大公史》,《瑞士联邦史》;

● ③思辩历史哲学发展到顶峰,黑格尔将全世界融于一炉的历史哲学。

幻灯片5

二、历史哲学的高峰——黑格尔( Hegel 1770年— 1831年)

1、生平

1770年,出身于德国斯图加特城,1818年到柏林大学任教。1831年死于霍乱。

1770年8月27日生于德国符腾堡公国首府斯图亚特一个官吏家庭。

1788年10月去图宾根神学院学习,主修神学和哲学。 1793年─1796年在瑞士伯尔尼一贵族家中担任家庭教师,1797年末─1800年在法兰克福任家庭教师。 1801年成为耶拿大学编外讲师,四年之后成为副教授。 1807年出版他的第一部著作《精神现象学》。

1808至1816年,他在纽伦堡当了八年的中学校长。

1816~1817年任海德堡大学哲学教授。

1818年后任柏林大学哲学教授,1829年当选柏林大学校长,1821年出版《法哲学原理》。 1831年死于霍乱。

幻灯片6

● 2、对史学方法的分析:

● ①原始的历史:研究对象是史学家亲生经历过的历史,运用的材料多是史学家耳闻目睹得

来的材料。

● ②反思的历史:用抽象的概念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和概括,历史研究的范围不再局

限与史学家生活的时代。

● ③哲学的历史:旨在认识具有普遍意义的、决定历史进程的一般运动规律。

幻灯片7

● 3、对历史过程本身的认识:

● (1)整个自然、历史、精神的世界都是一个发展、运动的过程。历史运动是一个辨证的过

程,是偶然性与必然性、量变与质变、可能性与现实性、必然与自由、善与恶的集合体。历史运动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

幻灯片8

● (2)推动历史发展的是绝对的理念,即自由精神,这是历史发展的实体性动力。而人民由自私

心产生的欲望和热情则是现象的动力,这种现象动力表现为民族精神。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精神,它们从属于绝对的理念,成为绝对理念实现自我的工具。

幻灯片9

● (3)绝对理念的实现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不同的历史时段有不同的历史任务,特定的民族精神

则服务于这一任务,由此各个民族不自觉地充当了理念实现的工具。

● (4)结合这两方面,历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古代东方阶段,这时只有君主一个人拥有自由②

希腊罗马阶段,这时社会上只有部分人,即公民拥有自由,③日尔曼阶段,这是自由普遍实现的阶段。

灯片10

● (5)各个民族的民族精神主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共有三种类型:①干旱的高原地区,这里

的居民过着游牧生活,性格粗犷,实行家长制管理;②大江大河流域,这里的人以农业为生,性格软弱、保守,对土地依赖性强,盛行君主制③沿海地区,这里的民族偏爱航海和工商业,喜好冒险和探险,崇尚自由民主。

幻灯片11

4、缺陷:

①客观唯心主义,将绝对的自由理念作为世界和历史的本体,世界历史只不过是理念按照自己的计划的展开。

②西方中心论,认为只有欧洲才孕育了自由精神,是历史发展的天然归属,东方、黑非洲、美洲都不属于世界历史的范围。日尔曼是历史发展的顶点。

对中国的历史“我们用不着深入考究,因为这种历史本身既然没有表现出有何进展,只会阻碍我们历史的进步”。

幻灯片12

● ③否认历史认识的现实价值,也就是取鉴经世、道德教育的功能,实际上等于否定了非哲学的专

业史学存在的合理性。

● “人们惯以历史上经验的教训,特别介绍给各君主、各政治家、各民族国家。但是经验

和历史所昭示我们的,却是各民族和政府没有从历史方面学到什么,也没有依据历史上演绎出来的法则行事。每个时代都有它特殊的环境,都具有一种个别的情况,使它的举动行事,不得不全由自己来考虑、自己来决定。当重大事变纷乘交迫的时候,一般的笼统的法则,毫无裨益”。 幻灯片13

三、德国的浪漫主义史学——普鲁士学派

将史学与现实政治紧密结合,用史学为普鲁士统一德国摇旗呐喊。

1、达尔曼 Dahlmann 1785—1860年

《丹麦史》、《英国革命史》、《法国革命史》,主张以君主立宪政体为形式建立普鲁士领导的高度中央

集权的帝国统治。认为君主立宪制代表了条顿民族自古以来就抱有的理想,是最好的统治方式。 幻灯片14

2、聚贝尔 Sybel,1817—1895年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历史》,歪曲法国大革命,反对激进主义,拥护秩序和纪律。他把法国人描写成好斗的和浅薄的疯子,奥地利人是自私的,俄国人是贪婪的,只有德国人是善良的化身。《威廉一世创建德意志帝国史》。竭力歌颂霍亨索伦王朝,为俾斯麦的内外政策辩护,吹捧威廉一世诋毁劳动群众。

“我分析我自己,七分之四是政治活动家,七分之三是教授”。

幻灯片15

3、德罗伊森 Droysen,1808—1896年

《亚历山大大帝传》、《普鲁士政治史》,普鲁士人依靠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打败了拿破仑,所以统一德意志是上帝赋予普鲁士的神圣使命。

历史著作要体现出历史上个人意志的作用,要论证君主和政治家肩负的责任,维护国家的权威,历史学家应当歌颂过去的君主、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光辉业绩。

4、特莱齐克 Treitschke,1834—1896年,

认为历史著作对历史事件的真实叙述必须表达出历史学家的心声。

《十九世纪德国史》主张有普鲁士吞并小邦国,统一德意志。鼓吹国家有绝对的至高无上的权威,对民众须实行严格的统治。认为战争是上帝的意志,生命的法则,是符合人民愿望的,光荣、高尚的。没有了战争和武力征服,世界将会变成一片自私的海洋。

幻灯片16

四、英国的政治化史学

政治生活中出现托利党、辉格党,史学研究阵营也分为两派,各为其党派利益服务。托利党史学家艾利森,政治上保守反对社会变革。相比较而言辉格党史学家的长久更为明显。

1、格罗特 (Grote,1794—1871年)

德国移民后裔,代表作《希腊史》,以雅典为中心,歌颂民主和民主派人士。对比近代英国史,他笔下的希腊人实际是穿着古代服装的英国人。

严格历史求真。

幻灯片17

● 2、麦考莱 (Macaulay T.,1800—1859年)

● 史学是诗学和哲学的结合,是艺术。

● 强调史学的文学技巧,不惜牺牲史学的真实性。美化辉格党,诋毁托利党。

幻灯片18

3、卡莱尔(Carlyle,1795—1881年)

政治立场多变,《论历史》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法国革命史》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了历史,《英雄与英雄崇拜》英雄创造历史,群众只是一群群氓。

妙笔生画的文学笔调,缺少史学求真,《腓得烈大帝传》使其成为英国“最伟大的肖像画作者”(古奇语)。

幻灯片19

五、法国史学的阶级斗争学说

1、梯叶里Thierry A.,1795—1856年。

出身平民之家,曾任圣西门秘书,参加7月革命。同情人民,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诺曼人征服英国史》,《墨洛温王朝的历史》,《第三等级的形成和发展史》。

提倡历史想象,推崇司各脱的历史小说写作方法。

用阶级斗争的理论来解释历史,征服产生了阶级: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统治者与被统治者。 “阶级斗争”之父

幻灯片20

2、基佐Guizot,1787——1874年。

巴黎大学近代史教授,资产阶级温和派,在7月王朝任外交大臣、内政大臣、教育大臣,最后

任首相8年。

《法国历史研究》,《英国革命史》,《欧洲文明史》,《法国文明史》。

历史过程受内在逻辑的制约,历史研究的任务就是“调查事实,研究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复制它们的形式和运动”, 收集、联接史料是“历史解剖学”,发现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是“历史生理学”。规律源自上帝,人类只是规律的实现者和证明者。

肯定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同时加以发展,认为应把社会阶级、政治制度、财产关系结合起来考虑,要先研究土地关系,从财产关系认识阶级关系的核心。

文明史的视角,

幻灯片21

3、米什莱Michelet J.

1798—1874年

● 出身贫寒,被誉为 “人民的历史学家” ,因翻译《新科学》而成名,受邀担任巴黎高等师范

学院的历史和哲学课讲师。

● 《法国史》(17卷),《法国革命史》(7卷),《世界史导论》。

● 肯定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斗争,“斗争随着世界的出现而出现,并且

只有在世界消亡之时才会终止,那就是人类对自然、精神对物质、自由对命运的斗争。历史只不过是这种无休止斗争的记录”。

● 人民的历史,重视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分析与描写,有更为详细的地理环境的分析,对新

的史料来源的发掘与利用,如民谣、诗歌、风俗等等。《法国革命史》“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只有一个主角,那就是人民”。

● 文笔优美,对人民充满感情,古奇称之为“文学家”。

幻灯片1

2、兰克与客观主义史学

● (一)生平与著作

● 兰克(1795~1886年) ,德意志图林根人。1818年,莱比锡大学毕业 。1825—1871年,任教于

柏林大学。

● 著作:《拉丁和条顿民族史》

● 《教皇史》、《宗教改革时期的德意志史》、《英国史》、《法国史》、《世界通史》

幻灯片3

(二)兰克客观主义史学产生的根源(背景〉

● 1、普鲁士崛起与德国统一:史学与政治的联姻

● 2、德国史学的(学术)渊源:

● 3、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

幻灯片4

(三)贡献

● 1. 史观:核心→提倡客观主义态度,“如实直 书”

● 《拉丁和条顿民族史》序言:“人们一向认为历史学的职能在于借鉴往史,用以教育当代、以利

于未来。本书并不企求达到如此崇高的目的,它只不过是要弄清历史事实发生的真相,如实直书而已”;

幻灯片5

2. 史学方法:

● A. 系统归纳并总结出一整套历史研究方法,即 “历史学家应批判地考证史料并系统地以此作为

叙事的 依据。”他强调一切历史研究活动基本原则是史料高于 一切。

● (“内证法”与“外证法”相结合 )

幻灯片6

● 内证法(Internal Criticism) :考察提供史料人的身世背景、性格与动机,并把史料与同时代其

他作家记载的相同内容史料进行参照分析,确定史料可信度;

● 外证”法(External Criticism) :通过不同著作、版本的互相校勘,考察使用的语言语法、词汇

结构、书写字体及编排体例等是否符合史料生成年代的习惯与规范,判断史料可信度。

幻灯片7

● 最接近事件的证人是最好的证人;当事人的信件比史家的记录具有更大的价值” ; 幻灯片8

● B. 对档案资料的重视,决定性地改变了近代历史 研究的取材范围。

● “我看到,这样一个时代正在到来,那就是,我们在编写近代史时,不再依靠当代史家的记载,

当然也更少依靠他人的著作,我们撰史,将依靠目击者的叙述和原始的文献资料”。

● 3. 在历史教学方法和形式上做出重大贡献 (继承发展了 “习明纳尔” 教学法)

幻灯片9

(四)兰克史学的特

● 1. (研究对象)

1. 以民族国家为研究单位的政治史是其主要内容,精英政治在西方史学中占主流 ● 2. (方法论 )

1. 重视对史料的考证,力求应用原始资料 ·在表述上进行如实的、个别化的描述 ,反对根据

各种理论或抽象原则概括历史。

幻灯片10

● 3. 认识论

● 在历史认识上强调依靠“直觉”。其特性是: 坚信史学家通过对档案资料的考证与鉴别便可

以再现真实的历史 ;相信史学家在历史研究与写作中可以不掺杂任何主观因素,做到绝对客观 幻灯片11

● 缺陷:

● 1、恪守政治传统,以政治军事史为主;主张西欧中心论。

● 2、 “历史实际上是一种上帝显现的历史。”

● 体认上帝的方式——直觉。(一种内在的感情)

幻灯片12

(五)兰克史学在中国

● A 、传入中国的途径:.

● 取自日本:明治时期,兰克史学的传 入日本。王国维、梁启超、罗 振玉等。“现代中国历史学

的发源地其实是东 京”

● 转道美国:何炳松翻译鲁滨逊的《新史学》。

● 径自欧洲:梁启超〔1919 - 1920在欧洲 游历)、傅斯年(伦敦大学、柏林大学)

● B 、对中国史学界的影响:

● a. 在史学方法上,兰克倡导的史料批判原则成 为中国现代史学的重要原则。〔傅斯年“史学即史

料 学”。

幻灯片13

● 姚从吾(1894-1970)

● 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 )

幻灯片14

● 陈寅恪(1890-1969)

● 《陈寅恪与兰克史学》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年01期 )

幻灯片15

● “一份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

● “只是要把材料整理好,则事实自然显明了。”

● “历史本是一个破罐子,缺边掉底,折把残嘴,果真由我们一起整齐了,便有我们主观分数加进

去。”

● “史学的对象是史料,不是文词,不是伦理,不是神学,并且不是社会学。史学的工作是整

理史料,不是作艺术的建设,不是作疏通的事业,不是去扶持或推倒这个运动或那个主义。” ● ———— 傅斯

幻灯片16

● B. 在历史撰述上,兰克所主张的客观、超然的 叙述原则在中国现代史学界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响

应。

● C 、兰克研讨班教学研究形成对中国现代史学研 究与教学工作影响至深。

幻灯片17

(六)深入认识兰克

关于“如实直书”

(词源、来源)

(一)史学方法

1、考察历史事实、搜求史料、撰述时有主观假设意图

2、运用史料须有选择性

3、应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不掺杂个人好恶)

4、除了史料、客观叙述外,还要有洞察能力发掘出“时代精神”。

幻灯片18

(二)史学理论

崇奉“万有神论”

“所有的历史中都有上帝在居住、生活。每一项行动都在证明上帝他的存在; 每一个重大的时刻也在宣扬着上帝名字,最能证明上帝存在的,我认为是,历史的伟大连续性。”

1、并非完全排除哲学思想,阐述历史的特性

两种途径获取知识

“那种认为我没有哲学的、宗教的兴趣的想法是多荒谬!正是哲学的、宗教的兴趣将我引导到历史研究。”

幻灯片19

2、反对理性主义史学的历史进步观念

定义难以确定(因时因民族);进步不能涵盖所有人类知识;

幻灯片20

● ⑴“进步”涵义:各民族的历史发展不可能被归在相同的“进步”模式中,每个民族的历史进程

并不总在“进步”;

● ⑵“进步”观念:不能用来概括人类知识积累过程,古代的艺术、诗歌往往能与现代媲美,有的

甚至超过现代水平→即使能在物质方面找出“进步”趋势,在文化知识、道德意识方面很难找出这样的“进步”;

● ⑶人类历史的进程:不是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因为“每一时代都直接与上帝沟通,它的价

值根本不在于能够留给后人多少东西,而在于它的存在、它的自身”:

幻灯片21

历史并非从低级到高级(上帝面前)

3、历史学的性质:科学与艺术

4、史学家六条标准

对真理的热爱;对材料的深入研究;广泛的兴趣;对因果联系的洞察力;不偏不倚的态度;整体的观念

第一节 浪漫主义史学

一 浪漫主义思潮的特征

浪漫主义思潮

兴起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上半叶风行于欧洲,首先出现于文学领域,强调直觉,主张奔放和充满感情的表达。

是对启蒙思想的一种反对。反对启蒙思想将人视为理性的工具,希望摆脱理性主义制造的单调的生活模式,过情感丰富的生活。

强调个体的价值和意义,具有表面上的无目的性,实际上体现了另一种认识历史的方法,即以小见大,在个体中体现整体的统一性。

幻灯片2

2、浪漫主义史学的特征

⑴ 浪漫主义思潮的基本特征:强调个性。

● ①史学家的个性,充分表现史学家自己的思想情感,德罗伊森:“我的目的就是要表彰那

种对祖国的热爱和信念,并说明这种情感的正确”。

● ②史学作品的个性,强调充满情感的文字表达,即优美的文学描写,麦考莱:“除非我写

出的东西能在几天内替代了年轻淑女们桌几上最新时髦的小说”,否则,我是不会满意的。

有人评价说:“他的每一个句子都似流水般顺畅”。

● ③民族主义的思想情感,普鲁士学派。

幻灯片3

⑵ 史学研究方式的巨大变化

● ①史学与民族国家的集合更为紧密。1810年,柏林大学的建立,“我们必须以智力来弥补

物力的损失”。1811年,冯·劳默尔受德国政府资助,前往意大利查阅档案文献。

● ②史学协会的成立,1819年,冯·斯太因出资成立德意志历史学会。1833年,法国首相

基佐倡导成立法国历史学会。以集体的力量从事史学研究。

● ③史学期刊的出版,1830年,冯·劳默尔创办第一个史学杂志《历史杂志》;1836年,

法国公共教育部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出版史料;1859年,聚贝尔创办至今仍是世界上第一

流的《史学杂志》。

幻灯片4

⑶ 史学研究内容的变化

● ①中世纪研究的繁荣:《德意志史料集成》(包括6—15世纪的所有史料,计126卷,冯·斯

太因、佩尔兹、魏茨先后担任主编,耗时100余年,1925年最后完成);《法国史料集成》

(290卷,);《西班牙未刊史料集》(1842年—1895年出版)《西班牙史料集成》;英国的

《卷宗集成》。

● ②史学取裁以小见大,在具体中见一般。《英国人的体育和娱乐》,《英格兰人的服装与习

俗大全》,《勃艮第大公史》,《瑞士联邦史》;

● ③思辩历史哲学发展到顶峰,黑格尔将全世界融于一炉的历史哲学。

幻灯片5

二、历史哲学的高峰——黑格尔( Hegel 1770年— 1831年)

1、生平

1770年,出身于德国斯图加特城,1818年到柏林大学任教。1831年死于霍乱。

1770年8月27日生于德国符腾堡公国首府斯图亚特一个官吏家庭。

1788年10月去图宾根神学院学习,主修神学和哲学。 1793年─1796年在瑞士伯尔尼一贵族家中担任家庭教师,1797年末─1800年在法兰克福任家庭教师。 1801年成为耶拿大学编外讲师,四年之后成为副教授。 1807年出版他的第一部著作《精神现象学》。

1808至1816年,他在纽伦堡当了八年的中学校长。

1816~1817年任海德堡大学哲学教授。

1818年后任柏林大学哲学教授,1829年当选柏林大学校长,1821年出版《法哲学原理》。 1831年死于霍乱。

幻灯片6

● 2、对史学方法的分析:

● ①原始的历史:研究对象是史学家亲生经历过的历史,运用的材料多是史学家耳闻目睹得

来的材料。

● ②反思的历史:用抽象的概念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和概括,历史研究的范围不再局

限与史学家生活的时代。

● ③哲学的历史:旨在认识具有普遍意义的、决定历史进程的一般运动规律。

幻灯片7

● 3、对历史过程本身的认识:

● (1)整个自然、历史、精神的世界都是一个发展、运动的过程。历史运动是一个辨证的过

程,是偶然性与必然性、量变与质变、可能性与现实性、必然与自由、善与恶的集合体。历史运动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

幻灯片8

● (2)推动历史发展的是绝对的理念,即自由精神,这是历史发展的实体性动力。而人民由自私

心产生的欲望和热情则是现象的动力,这种现象动力表现为民族精神。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精神,它们从属于绝对的理念,成为绝对理念实现自我的工具。

幻灯片9

● (3)绝对理念的实现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不同的历史时段有不同的历史任务,特定的民族精神

则服务于这一任务,由此各个民族不自觉地充当了理念实现的工具。

● (4)结合这两方面,历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古代东方阶段,这时只有君主一个人拥有自由②

希腊罗马阶段,这时社会上只有部分人,即公民拥有自由,③日尔曼阶段,这是自由普遍实现的阶段。

灯片10

● (5)各个民族的民族精神主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共有三种类型:①干旱的高原地区,这里

的居民过着游牧生活,性格粗犷,实行家长制管理;②大江大河流域,这里的人以农业为生,性格软弱、保守,对土地依赖性强,盛行君主制③沿海地区,这里的民族偏爱航海和工商业,喜好冒险和探险,崇尚自由民主。

幻灯片11

4、缺陷:

①客观唯心主义,将绝对的自由理念作为世界和历史的本体,世界历史只不过是理念按照自己的计划的展开。

②西方中心论,认为只有欧洲才孕育了自由精神,是历史发展的天然归属,东方、黑非洲、美洲都不属于世界历史的范围。日尔曼是历史发展的顶点。

对中国的历史“我们用不着深入考究,因为这种历史本身既然没有表现出有何进展,只会阻碍我们历史的进步”。

幻灯片12

● ③否认历史认识的现实价值,也就是取鉴经世、道德教育的功能,实际上等于否定了非哲学的专

业史学存在的合理性。

● “人们惯以历史上经验的教训,特别介绍给各君主、各政治家、各民族国家。但是经验

和历史所昭示我们的,却是各民族和政府没有从历史方面学到什么,也没有依据历史上演绎出来的法则行事。每个时代都有它特殊的环境,都具有一种个别的情况,使它的举动行事,不得不全由自己来考虑、自己来决定。当重大事变纷乘交迫的时候,一般的笼统的法则,毫无裨益”。 幻灯片13

三、德国的浪漫主义史学——普鲁士学派

将史学与现实政治紧密结合,用史学为普鲁士统一德国摇旗呐喊。

1、达尔曼 Dahlmann 1785—1860年

《丹麦史》、《英国革命史》、《法国革命史》,主张以君主立宪政体为形式建立普鲁士领导的高度中央

集权的帝国统治。认为君主立宪制代表了条顿民族自古以来就抱有的理想,是最好的统治方式。 幻灯片14

2、聚贝尔 Sybel,1817—1895年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历史》,歪曲法国大革命,反对激进主义,拥护秩序和纪律。他把法国人描写成好斗的和浅薄的疯子,奥地利人是自私的,俄国人是贪婪的,只有德国人是善良的化身。《威廉一世创建德意志帝国史》。竭力歌颂霍亨索伦王朝,为俾斯麦的内外政策辩护,吹捧威廉一世诋毁劳动群众。

“我分析我自己,七分之四是政治活动家,七分之三是教授”。

幻灯片15

3、德罗伊森 Droysen,1808—1896年

《亚历山大大帝传》、《普鲁士政治史》,普鲁士人依靠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打败了拿破仑,所以统一德意志是上帝赋予普鲁士的神圣使命。

历史著作要体现出历史上个人意志的作用,要论证君主和政治家肩负的责任,维护国家的权威,历史学家应当歌颂过去的君主、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光辉业绩。

4、特莱齐克 Treitschke,1834—1896年,

认为历史著作对历史事件的真实叙述必须表达出历史学家的心声。

《十九世纪德国史》主张有普鲁士吞并小邦国,统一德意志。鼓吹国家有绝对的至高无上的权威,对民众须实行严格的统治。认为战争是上帝的意志,生命的法则,是符合人民愿望的,光荣、高尚的。没有了战争和武力征服,世界将会变成一片自私的海洋。

幻灯片16

四、英国的政治化史学

政治生活中出现托利党、辉格党,史学研究阵营也分为两派,各为其党派利益服务。托利党史学家艾利森,政治上保守反对社会变革。相比较而言辉格党史学家的长久更为明显。

1、格罗特 (Grote,1794—1871年)

德国移民后裔,代表作《希腊史》,以雅典为中心,歌颂民主和民主派人士。对比近代英国史,他笔下的希腊人实际是穿着古代服装的英国人。

严格历史求真。

幻灯片17

● 2、麦考莱 (Macaulay T.,1800—1859年)

● 史学是诗学和哲学的结合,是艺术。

● 强调史学的文学技巧,不惜牺牲史学的真实性。美化辉格党,诋毁托利党。

幻灯片18

3、卡莱尔(Carlyle,1795—1881年)

政治立场多变,《论历史》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法国革命史》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了历史,《英雄与英雄崇拜》英雄创造历史,群众只是一群群氓。

妙笔生画的文学笔调,缺少史学求真,《腓得烈大帝传》使其成为英国“最伟大的肖像画作者”(古奇语)。

幻灯片19

五、法国史学的阶级斗争学说

1、梯叶里Thierry A.,1795—1856年。

出身平民之家,曾任圣西门秘书,参加7月革命。同情人民,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诺曼人征服英国史》,《墨洛温王朝的历史》,《第三等级的形成和发展史》。

提倡历史想象,推崇司各脱的历史小说写作方法。

用阶级斗争的理论来解释历史,征服产生了阶级: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统治者与被统治者。 “阶级斗争”之父

幻灯片20

2、基佐Guizot,1787——1874年。

巴黎大学近代史教授,资产阶级温和派,在7月王朝任外交大臣、内政大臣、教育大臣,最后

任首相8年。

《法国历史研究》,《英国革命史》,《欧洲文明史》,《法国文明史》。

历史过程受内在逻辑的制约,历史研究的任务就是“调查事实,研究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复制它们的形式和运动”, 收集、联接史料是“历史解剖学”,发现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是“历史生理学”。规律源自上帝,人类只是规律的实现者和证明者。

肯定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同时加以发展,认为应把社会阶级、政治制度、财产关系结合起来考虑,要先研究土地关系,从财产关系认识阶级关系的核心。

文明史的视角,

幻灯片21

3、米什莱Michelet J.

1798—1874年

● 出身贫寒,被誉为 “人民的历史学家” ,因翻译《新科学》而成名,受邀担任巴黎高等师范

学院的历史和哲学课讲师。

● 《法国史》(17卷),《法国革命史》(7卷),《世界史导论》。

● 肯定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斗争,“斗争随着世界的出现而出现,并且

只有在世界消亡之时才会终止,那就是人类对自然、精神对物质、自由对命运的斗争。历史只不过是这种无休止斗争的记录”。

● 人民的历史,重视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分析与描写,有更为详细的地理环境的分析,对新

的史料来源的发掘与利用,如民谣、诗歌、风俗等等。《法国革命史》“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只有一个主角,那就是人民”。

● 文笔优美,对人民充满感情,古奇称之为“文学家”。

幻灯片1

2、兰克与客观主义史学

● (一)生平与著作

● 兰克(1795~1886年) ,德意志图林根人。1818年,莱比锡大学毕业 。1825—1871年,任教于

柏林大学。

● 著作:《拉丁和条顿民族史》

● 《教皇史》、《宗教改革时期的德意志史》、《英国史》、《法国史》、《世界通史》

幻灯片3

(二)兰克客观主义史学产生的根源(背景〉

● 1、普鲁士崛起与德国统一:史学与政治的联姻

● 2、德国史学的(学术)渊源:

● 3、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

幻灯片4

(三)贡献

● 1. 史观:核心→提倡客观主义态度,“如实直 书”

● 《拉丁和条顿民族史》序言:“人们一向认为历史学的职能在于借鉴往史,用以教育当代、以利

于未来。本书并不企求达到如此崇高的目的,它只不过是要弄清历史事实发生的真相,如实直书而已”;

幻灯片5

2. 史学方法:

● A. 系统归纳并总结出一整套历史研究方法,即 “历史学家应批判地考证史料并系统地以此作为

叙事的 依据。”他强调一切历史研究活动基本原则是史料高于 一切。

● (“内证法”与“外证法”相结合 )

幻灯片6

● 内证法(Internal Criticism) :考察提供史料人的身世背景、性格与动机,并把史料与同时代其

他作家记载的相同内容史料进行参照分析,确定史料可信度;

● 外证”法(External Criticism) :通过不同著作、版本的互相校勘,考察使用的语言语法、词汇

结构、书写字体及编排体例等是否符合史料生成年代的习惯与规范,判断史料可信度。

幻灯片7

● 最接近事件的证人是最好的证人;当事人的信件比史家的记录具有更大的价值” ; 幻灯片8

● B. 对档案资料的重视,决定性地改变了近代历史 研究的取材范围。

● “我看到,这样一个时代正在到来,那就是,我们在编写近代史时,不再依靠当代史家的记载,

当然也更少依靠他人的著作,我们撰史,将依靠目击者的叙述和原始的文献资料”。

● 3. 在历史教学方法和形式上做出重大贡献 (继承发展了 “习明纳尔” 教学法)

幻灯片9

(四)兰克史学的特

● 1. (研究对象)

1. 以民族国家为研究单位的政治史是其主要内容,精英政治在西方史学中占主流 ● 2. (方法论 )

1. 重视对史料的考证,力求应用原始资料 ·在表述上进行如实的、个别化的描述 ,反对根据

各种理论或抽象原则概括历史。

幻灯片10

● 3. 认识论

● 在历史认识上强调依靠“直觉”。其特性是: 坚信史学家通过对档案资料的考证与鉴别便可

以再现真实的历史 ;相信史学家在历史研究与写作中可以不掺杂任何主观因素,做到绝对客观 幻灯片11

● 缺陷:

● 1、恪守政治传统,以政治军事史为主;主张西欧中心论。

● 2、 “历史实际上是一种上帝显现的历史。”

● 体认上帝的方式——直觉。(一种内在的感情)

幻灯片12

(五)兰克史学在中国

● A 、传入中国的途径:.

● 取自日本:明治时期,兰克史学的传 入日本。王国维、梁启超、罗 振玉等。“现代中国历史学

的发源地其实是东 京”

● 转道美国:何炳松翻译鲁滨逊的《新史学》。

● 径自欧洲:梁启超〔1919 - 1920在欧洲 游历)、傅斯年(伦敦大学、柏林大学)

● B 、对中国史学界的影响:

● a. 在史学方法上,兰克倡导的史料批判原则成 为中国现代史学的重要原则。〔傅斯年“史学即史

料 学”。

幻灯片13

● 姚从吾(1894-1970)

● 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 )

幻灯片14

● 陈寅恪(1890-1969)

● 《陈寅恪与兰克史学》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年01期 )

幻灯片15

● “一份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

● “只是要把材料整理好,则事实自然显明了。”

● “历史本是一个破罐子,缺边掉底,折把残嘴,果真由我们一起整齐了,便有我们主观分数加进

去。”

● “史学的对象是史料,不是文词,不是伦理,不是神学,并且不是社会学。史学的工作是整

理史料,不是作艺术的建设,不是作疏通的事业,不是去扶持或推倒这个运动或那个主义。” ● ———— 傅斯

幻灯片16

● B. 在历史撰述上,兰克所主张的客观、超然的 叙述原则在中国现代史学界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响

应。

● C 、兰克研讨班教学研究形成对中国现代史学研 究与教学工作影响至深。

幻灯片17

(六)深入认识兰克

关于“如实直书”

(词源、来源)

(一)史学方法

1、考察历史事实、搜求史料、撰述时有主观假设意图

2、运用史料须有选择性

3、应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不掺杂个人好恶)

4、除了史料、客观叙述外,还要有洞察能力发掘出“时代精神”。

幻灯片18

(二)史学理论

崇奉“万有神论”

“所有的历史中都有上帝在居住、生活。每一项行动都在证明上帝他的存在; 每一个重大的时刻也在宣扬着上帝名字,最能证明上帝存在的,我认为是,历史的伟大连续性。”

1、并非完全排除哲学思想,阐述历史的特性

两种途径获取知识

“那种认为我没有哲学的、宗教的兴趣的想法是多荒谬!正是哲学的、宗教的兴趣将我引导到历史研究。”

幻灯片19

2、反对理性主义史学的历史进步观念

定义难以确定(因时因民族);进步不能涵盖所有人类知识;

幻灯片20

● ⑴“进步”涵义:各民族的历史发展不可能被归在相同的“进步”模式中,每个民族的历史进程

并不总在“进步”;

● ⑵“进步”观念:不能用来概括人类知识积累过程,古代的艺术、诗歌往往能与现代媲美,有的

甚至超过现代水平→即使能在物质方面找出“进步”趋势,在文化知识、道德意识方面很难找出这样的“进步”;

● ⑶人类历史的进程:不是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因为“每一时代都直接与上帝沟通,它的价

值根本不在于能够留给后人多少东西,而在于它的存在、它的自身”:

幻灯片21

历史并非从低级到高级(上帝面前)

3、历史学的性质:科学与艺术

4、史学家六条标准

对真理的热爱;对材料的深入研究;广泛的兴趣;对因果联系的洞察力;不偏不倚的态度;整体的观念


相关文章

  • 历史上1921年7月1日 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
  • 在92年前的今天,1921年7月1日 (农历五月廿六),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 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提起"七·一"这个日子,可能所有的中国人都不会陌生,人们都知道它是中国共产党的生日.其实,熟知党史的人都清 ...查看


  • 史学概论名词解释
  • 1.历史:狭义的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和其规律性.而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 2.历史学: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一般说来,它包括历史过程的记录.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规律的探讨和历史发展趋势的预见 ...查看


  • 西方文化史知识点
  • 西方文化史知识点总结 1希罗多德:古希腊历史学家,被后世誉为"史学之父".其作<希腊波斯战争史>是西方最早的历史著作,首先创立了西方历史编纂学上的一种正宗的体裁,开始运用历史批判的方法撰述历史,重视历史的垂训 ...查看


  • 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史学
  • 2003年第3期总111期史学史研究JOURNALOFHISTORIOGRAPHYNo.3,2003Serial,No.111 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史学 杨共乐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100875) [摘 要]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 ...查看


  • 第六讲西方史学理论发展趋势
  • 西方史学理论发展趋势 一.参考书目 1.(法)吕西安·费弗尔著,许明龙译:<莱茵河:历史.神话和现实>,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法)保罗·利科著,王建华译:<法国史学对史学理论的贡献>,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 ...查看


  • 20世纪中国的史学方法论研究_李振宏
  • ・101・ 史 学 月 刊 ・学术综述・ 2002年 第11期 20世纪中国的史学方法论研究 李振宏 (河南大学<史学月刊>编辑部, 河南开封475001) [关键词]20世纪中国史学; 史学方法论; 史学理论; 新史学派; 马 ...查看


  • 历史学科学还是艺术
  • 历史学:科学还是艺术? 朱卫斌 2012-2-3 9:49:13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广州)1995年04期第74-81页 摘要:19世纪以前的史学实践表明了史学科学化与艺术化两种不同的学科倾向.随着科学概念在自然科 ...查看


  • 二战前后德国历史研究中的民族主义 (3)
  • 二战前后德国历史研究中的民族主义 刘新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西方史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自50年代起,美国史学界率先开始的新史学运动倡导结构-功能主义的历史研究方法,主张用系列数据研究人类社会中的各种传统的--不仅政治 ...查看


  • 再反思后现代史学
  • [哲学百家] 再反思后现代史学 □刘华初 (复旦大学 哲学学院,上海 200433) 摘要:后现代主义对史学自启蒙运动以来形成的认识范式和理论概念进行了反省和批判,质疑进步史观.反对宏大叙事,它挑战历史真实性的前提假设,后现代主义史学提出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