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呐喊不孤独

独立学者刘植荣接受《新金融观察》专访

原文见《新金融观察》2010年11月15日第60版

“房子、金钱不是永恒的,早晚会失去,只有思想是永恒的。致力于公共事业,是我在不为温饱而发愁的情况下,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

刘植荣在《世界工资研究报告》中用翔实的数据和图表比较了全世界的工资水平和社会保障情况,在中国各大网站和博客空间被疯狂转载。近日刘植荣接受了《新金融观察》记者李香玉的采访。

像爱自己身体一样爱国

新金融:您说中国人缺乏公民意识。您认为这种局面是怎样造成的?

刘植荣:很多中国人缺乏公民意识,不如非洲的小孩子。很多百姓认为选举、投票都和自己没关系,谁当官儿都一样。我在欧洲和非洲生活工作很长时间。国外的人参政意识很强,他们认为我是公民,国家是我的,我要管理国家。

公民意识源于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很多意识都是从小就培养的。经济的发展需要创造,不需要复制。我在法国留学时,我的老师说,“你们中国人知识非常丰富,读书比我们多。”他开玩笑说中国留学生是“长着腿的书架子”。

我有一个美籍华人朋友要回国,问我需要带什么东西。我说就带一套你孩子的学校教材,我好研究一下美国教育。朋友说:“孩子的教材从来也不往家里带,都在学校。我都没见过他的课本。两个月的暑假,作业就是在网站上读几篇文章。”

我们国家也一直在喊着素质教育。拿历史课来说,美国是教“史”,中国是教“论”。美国教历史是告诉你历史事实,各个版本都告诉学生,让大家分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去评断。而中国教历史是先告诉学生结论。

公民需要自强,提高自己的意识。很多人认为自己的利益跟国家的利益没有密切的联系。中国公民应该自责公民意识不够。公民,你不是自己的,不是你一个家庭的,你是属于国家的。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思想的出思想。我们齐心合力才能把国家建设好。爱国就像爱自己的身体。爱自己的身体,你要经常体检。爱国家,也要经常检查政府存在哪些弊端。

新金融:您的、《世界工资研究报告》推动了中国最低工资涨薪潮。您开始呼吁公民意识,在公民意识启蒙上,您打算做些什么?

刘植荣:唤醒公民意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腐败问题之所以这么猖狂,就是因为公民意识淡薄给腐败制造了土壤。如果公民意识很强的话,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腐败。

讲理论中国老百姓是不接受的。讲亚里士多德,离中国老百姓太远了。必须从中国老百姓身边的事情出发,结合老百姓的自身利益来谈。比如房价、电价。让他来关心这个问题,积极地参与讨论这个问题,将他们引导到关注群体利益上来,再引导到参政议政上来。当然我讲这些是需要一些理论指导的,所以我正在重读《资本论》。

独立学者不孤独

新金融:教育、住房、分配、税收、医保、民主政治、“三农”都是您关注的问题。一句话,人民关心的问题,就是您的研究课题。您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

刘植荣:有评价说我是“草根思想家,孤独的呐喊。”现在老百姓很少关心国家问题。很多人在一起无非是吃吃喝喝,谈的就是“票子,房子,车子,位子,女子”。

我认为国内现在需要我这样的人,思考一些问题,别人不说,我要说出来。别人不想说,我要说出来。我是独立的。致力于公共事业,是我在不为温饱而发愁的情况下,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我有的文章,已经作为案例走进研究生的课堂了。我不求现在就有很多人赞同并接受我的观点。但我相信将来有一天会得到肯定的。说真话的人,能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历史不会忘记他。所以我认为我不孤独,历史会承认我,人民会承认我。因为我是公正的,不是为了个人私利。

新金融:人有思想,有理想,总希望把永恒的东西留下。您希望留下的是什么?

刘植荣:房子、金钱不是永恒的,早晚会失去,只有思想是永恒的。我就是要探求真理,我在思考一些问题:究竟我们的社会问题应该怎样解决;究竟我们国家的公民应该得到哪些利益。

我们一定要实事求是。有缺点就勇于承认,这是进步的前提。十一届三中全会承认了错误,就有了改革开放的进步。经济增长,不能光盯着GDP,这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要看老百姓的生活满足感有没有提高。

财富是留不住的,唯有思想,是经久不衰的。我相信我写的这些文章,我的这些观点,会在历史上留下痕迹。

刘植荣,独立学者,媒体评论员。历任世行埃塞俄比亚项目办公室主任,非行喀麦隆项目协调员。曾就读于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改革报》等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在《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媒体发表文章500余篇,出版《世界警察概览》、《美国历届总统竞选辩论精选》、《美国20世纪经典演讲100篇》等译著9本。发表的《“免费义务教育”的提出凸显官员是“文盲”+“法盲”》、《世界工资研究报告》、《论房产税的合法性》等文章引起强烈反响。

独立学者刘植荣接受《新金融观察》专访

原文见《新金融观察》2010年11月15日第60版

“房子、金钱不是永恒的,早晚会失去,只有思想是永恒的。致力于公共事业,是我在不为温饱而发愁的情况下,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

刘植荣在《世界工资研究报告》中用翔实的数据和图表比较了全世界的工资水平和社会保障情况,在中国各大网站和博客空间被疯狂转载。近日刘植荣接受了《新金融观察》记者李香玉的采访。

像爱自己身体一样爱国

新金融:您说中国人缺乏公民意识。您认为这种局面是怎样造成的?

刘植荣:很多中国人缺乏公民意识,不如非洲的小孩子。很多百姓认为选举、投票都和自己没关系,谁当官儿都一样。我在欧洲和非洲生活工作很长时间。国外的人参政意识很强,他们认为我是公民,国家是我的,我要管理国家。

公民意识源于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很多意识都是从小就培养的。经济的发展需要创造,不需要复制。我在法国留学时,我的老师说,“你们中国人知识非常丰富,读书比我们多。”他开玩笑说中国留学生是“长着腿的书架子”。

我有一个美籍华人朋友要回国,问我需要带什么东西。我说就带一套你孩子的学校教材,我好研究一下美国教育。朋友说:“孩子的教材从来也不往家里带,都在学校。我都没见过他的课本。两个月的暑假,作业就是在网站上读几篇文章。”

我们国家也一直在喊着素质教育。拿历史课来说,美国是教“史”,中国是教“论”。美国教历史是告诉你历史事实,各个版本都告诉学生,让大家分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去评断。而中国教历史是先告诉学生结论。

公民需要自强,提高自己的意识。很多人认为自己的利益跟国家的利益没有密切的联系。中国公民应该自责公民意识不够。公民,你不是自己的,不是你一个家庭的,你是属于国家的。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思想的出思想。我们齐心合力才能把国家建设好。爱国就像爱自己的身体。爱自己的身体,你要经常体检。爱国家,也要经常检查政府存在哪些弊端。

新金融:您的、《世界工资研究报告》推动了中国最低工资涨薪潮。您开始呼吁公民意识,在公民意识启蒙上,您打算做些什么?

刘植荣:唤醒公民意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腐败问题之所以这么猖狂,就是因为公民意识淡薄给腐败制造了土壤。如果公民意识很强的话,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腐败。

讲理论中国老百姓是不接受的。讲亚里士多德,离中国老百姓太远了。必须从中国老百姓身边的事情出发,结合老百姓的自身利益来谈。比如房价、电价。让他来关心这个问题,积极地参与讨论这个问题,将他们引导到关注群体利益上来,再引导到参政议政上来。当然我讲这些是需要一些理论指导的,所以我正在重读《资本论》。

独立学者不孤独

新金融:教育、住房、分配、税收、医保、民主政治、“三农”都是您关注的问题。一句话,人民关心的问题,就是您的研究课题。您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

刘植荣:有评价说我是“草根思想家,孤独的呐喊。”现在老百姓很少关心国家问题。很多人在一起无非是吃吃喝喝,谈的就是“票子,房子,车子,位子,女子”。

我认为国内现在需要我这样的人,思考一些问题,别人不说,我要说出来。别人不想说,我要说出来。我是独立的。致力于公共事业,是我在不为温饱而发愁的情况下,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我有的文章,已经作为案例走进研究生的课堂了。我不求现在就有很多人赞同并接受我的观点。但我相信将来有一天会得到肯定的。说真话的人,能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历史不会忘记他。所以我认为我不孤独,历史会承认我,人民会承认我。因为我是公正的,不是为了个人私利。

新金融:人有思想,有理想,总希望把永恒的东西留下。您希望留下的是什么?

刘植荣:房子、金钱不是永恒的,早晚会失去,只有思想是永恒的。我就是要探求真理,我在思考一些问题:究竟我们的社会问题应该怎样解决;究竟我们国家的公民应该得到哪些利益。

我们一定要实事求是。有缺点就勇于承认,这是进步的前提。十一届三中全会承认了错误,就有了改革开放的进步。经济增长,不能光盯着GDP,这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要看老百姓的生活满足感有没有提高。

财富是留不住的,唯有思想,是经久不衰的。我相信我写的这些文章,我的这些观点,会在历史上留下痕迹。

刘植荣,独立学者,媒体评论员。历任世行埃塞俄比亚项目办公室主任,非行喀麦隆项目协调员。曾就读于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改革报》等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在《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媒体发表文章500余篇,出版《世界警察概览》、《美国历届总统竞选辩论精选》、《美国20世纪经典演讲100篇》等译著9本。发表的《“免费义务教育”的提出凸显官员是“文盲”+“法盲”》、《世界工资研究报告》、《论房产税的合法性》等文章引起强烈反响。


相关文章

  • 爱德华·蒙克[呐喊]
  • 爱德华·蒙克<呐喊> 文章摘要:<呐喊>是挪威印象派画家爱德华·蒙克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从其作者,色彩,构图等方面进行赏析. 关键词:爱德华·蒙克 印象派 存在主义 呐喊 导语:<呐喊>是挪威印象派画家爱德 ...查看


  • 主题人物阅读--鲁迅
  • 追慕不朽的灵魂--鲁迅 1909年8月回国. 辛亥革命后应蔡元培之邀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供职,后又随部迁住到北平.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正式开始了辉煌的创作生涯,至1926年 ...查看


  • 鲁迅作品介绍(四)
  • 鲁迅作品介绍(四) 2012-4-8 18:22 阅读(20) 4.<呐喊>.<彷徨>中的人物形象类别: (1)权势者形象 这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些有钱有权有势的"阔人",如<阿Q正传> ...查看


  •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鲁迅研究 导言: 这一专题是从四个方面来讨论.评价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转型期的地位及意义. 一.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在现代文学史的地位: 二.如何看待鲁迅在传统批判中的偏激: 三.鲁迅 ...查看


  • 浅谈_呐喊_彷徨_的心理描写
  • 浅谈<呐喊><彷徨>的心理描写 王丽平 (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31) 摘要:<呐喊>与<彷徨>中的心理描写形式多样,匠心独特,并艺术地与其他描写方式有机地揉合在一起.这一艺术 ...查看


  • 建筑电气论文:高层建筑电气工程中接地系统的探讨
  • 启蒙者的呐喊声 --再读<呐喊> 作家--他们本身也就是我们所知道的东西 --T.S.艾略特<传统与个人才能> 我写这一题,我触及此人,大约总有些人看了便不耐的-又是这个了! 也不能说:鲁迅是伟大的,然而谈者太众,以 ...查看


  • 议论文写作的一些句式及范文
  • 议论文写作的一些句式 1.反复句式:2.假设句式:3.条件句式:4.转折句式:5.因果句式: 1.反复句式: 例如 纵观古今中外,大凡获得发展.成功,有所建树,无不经过了"柔而固"的努力,都闪烁着韧的光彩.王羲之用练字染 ...查看


  • [二泉映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二泉映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刘口小学 夏庆君 目标预设: 1.掌握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2.能联系上下文,了解阿炳的艰辛历程,感悟阿炳的满腔情怀,体会琴声的变化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查看


  • 对爱德华·蒙克[呐喊]的研究
  • 对爱德华·蒙克<呐喊>的研究 摘 要:蒙克是表现主义派的先驱者之一,同时还是象征主义 的代表.本文通过对蒙克当时所处的绘画环境及艺术评论的简单介 绍,分析蒙克产生<呐喊>灵感的原因和存在的意义.基于这些文 中还对其后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