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创业能力构成要素分析
作者:范雅玲 韩德静 崔红敏 孙景川 陈秀君
来源:《文化产业》2014年第04期
摘 要:培养高职学生创业能力是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高职毕业生的创业能力是由创业观念和创业的意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交流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创新和创造能力、 领导和管理能力、承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实践能力等构成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职学生;创业能力;构成;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4-0079-02
近几年,高职院校迅猛发展,高职教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学生的人数也是逐年不断增加,就业形式日趋严峻,迫使高职院校不断开辟就业途径。2010年,教育部《 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对“ 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 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指导意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着力培育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提高高职学生的创业能力,鼓励高职学生自主创业,是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
创业能力是与创业实践活动相关的一切能力的综合,是一个人智力、心理、经验的体现。笔者认为创业能力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创业观念和创业的意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交流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创新和创造能力、 领导和管理能力、承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实践能力。
一、创业观念和创业的意识
创业观念和创业的意识是迈向创业的第一步,创业观念和创业的意识是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出发点和驱动力,是创业思维和创业行动的前提。创业观念和创业意识是创业的先导,它构成创业者的创业动力,由创业需要、动机、意志、志愿、抱负、信念、价值观、世界观等组成,是人进行创业活动的能动性源泉,正是它激励着人以某种方式进行活动,向自己提出的目标前进,并力图达到和实现它。创业观念和创业意识是创业思维和创业行动的必要准备,因此,每一个希望创业的人都必须首先强化创业意识。
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高职学生的存在被动就业观念、存在安逸思想,害怕面对创业过程中的艰辛困苦,倾向于毕业后的找一个安稳的工作。缺乏创业观念和创业的意识,高职院校提高创业意识教育,加强创业观念。引导大学生全面理解自主创业的深刻内涵,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包括专业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等。是自主创业成功的保证,是创业成功的基础,创业不是一种想象,更不是碰运气,也不是靠良机,是专业知识技能的再发展,创业就是为这种发展找出路,找方向。
创业活动首先确定自己的创业方向,创业者选择创业项目时,应该选择相对来说比较熟的行业,必须了解、懂得所选行业的专业知识。掌握和精通了某个行业的专业知识,就意味着创业者的事业成功了一半,因为丰富深厚的专业知识可以使创业者不受制于人,立于不败之地。你做自己的熟悉的创业项目可能很快就能上手,比较容易成功。知识和技能是创新创业的骨髓,没有技能,创新创业是能说是纸上谈兵,创业就不可能实现。同时要具备运用知识的能力。知识是没有生命的,如何将知识转换为能力运用在创业这个鲜活的过程中,则是人们在创新创业中会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三、交流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交流和人际交往的能力是指高职学生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的能力,包括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创业过程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创业活动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际关系沟通能力是创业者必不可少的能力。在创业活动中,创业者必然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不仅在公务交涉、业务往来中要与人打交道,而且在各种各样的场合中都会与各种人交往和接触。刚刚走向社会创业的大学生,缺乏社会生活阅历,面对日益激烈的竟争和挑战,更需要获得诸多信息、知识和技巧,也需要更为广泛的人际交往。要想实现自己的创业目标、使创业活动正常进行,就一定要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与知识,提高人际协调能力,这不仅是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也是创业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功,更是创业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越来越强调组织内外的人际协作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和铸造,强调组织与公众、社会之间的双向平衡,因而对创业者的人际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为此,创业者要在具体的创业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会人际交流和沟通的技巧和艺术,在积极的人际交往中争取他人的合作与支持,获得理想的人际关系效果。
四、创新和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就是运用一切已有信息,创造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是创新的核心。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
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创新是知识经济的主旋律,是创业活动化解外界风险和取得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缺乏创新性的创业活动往往竞争力不足,很难有大的发展空间。创业活动中的创新不是简单复制、模仿已有的商业项目,提供已有的产品或服务,而是通过技术创新或思路创新,创造或发现新的商业机会。
五、领导和经营管理能力
领导和经营管理能力是指从事创业活动所需的对企业进行领导管理的能力,是指拥有对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并对企业成员进行激励,以实现其任务和目标一系列工作的综合能力总称。创业者不仅担负着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管理职能,而且从不同角度和方面负责或参与对各类非管理人员的选择、使用与培训工作。因此,领导和经营管理能力是创业能否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创业就是创立企业、开设公司,而经营管理能力涉及创业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可以说,从规划到决策、实施、评价、调适的全过程。经营管理能力涉及创业实践活动中人的选择、使用、组合和优化等各个方面,涉及创业实践活动中资金的来源、分配及培植,因而直接影响创业实践活动。经营管理能力是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核心。所以,高职学生要创业,必须掌握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具有较强的领导和经营管理能力。它包括计划能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协调能力等。其中计划能力是组织管理能力的核心。组织管理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运用。
六、承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
创业活动本身受各种环境的影响,受很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创业的过程充满艰难困苦,创业者不仅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境遇与困难,而且难免遭遇挫折与失败,有的一举成名,有的一无所有,贯穿于整个创业活动中的风险因素就要求创业者有足够的承受力。承受能力是指在创业活动中创业者对逆境引起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的承受与调节的能力。这是一种与心理素质相关的能力,是创业者必备的心理条件。它包括抵抗压力的能力、抵抗挫折的能力及风险承受能力等心理素质构成要素。作为创业者,自我意识特征应为自信和自主;性格应刚强、坚持、果断和开朗;情感应更富有理性色彩。
承受力,作为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应贯穿于学校教育活动的始终,并创设必要的情境,提高抗挫折能力,以锻炼学生较好的承受能力。要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挫折观,才能正确的对待遇到的各种坎坷和挫折,妥善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种种矛盾与冲突,产生一种积极主动接受新事物,承认并敢于接受挫折的自信心。正确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和精神面貌起着调节和制约作用,是人们产生良好心理和行为的前提,也是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身、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以及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基础,从而使行为动机与社会的发展方向一致,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道德和其他社会规范的要求,避免或减少挫折,增强心理自控力。
七、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影响创业效率,促使创业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实践能力包括社会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通过社会实践能了解社会,锻炼自己,感受社会就业的现状,亲身参与体验实践,发现自身与社会需求的实际差距,了解社会对能力的要求,进而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锻炼自己,积累走向社会的技能和经验,增强创业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是指高职大学生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把想法付诸行动的过程。也是知识内化的过程,是通过知识学习、消化吸收、不断反思、内化成能力的过程。是利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解决社会和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能力也是创业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是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性内容。创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除上述构成要素外还应包括事业心、责任感,自信心、适用社会的能力、自我学习等能力,各种能力全面均衡发展才能达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作者简介:范雅玲,女,(1969-),河北唐山人 教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会计教学及高职学生就业创业.
高职学生创业能力构成要素分析
作者:范雅玲 韩德静 崔红敏 孙景川 陈秀君
来源:《文化产业》2014年第04期
摘 要:培养高职学生创业能力是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高职毕业生的创业能力是由创业观念和创业的意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交流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创新和创造能力、 领导和管理能力、承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实践能力等构成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职学生;创业能力;构成;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4-0079-02
近几年,高职院校迅猛发展,高职教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学生的人数也是逐年不断增加,就业形式日趋严峻,迫使高职院校不断开辟就业途径。2010年,教育部《 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对“ 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 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指导意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着力培育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提高高职学生的创业能力,鼓励高职学生自主创业,是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
创业能力是与创业实践活动相关的一切能力的综合,是一个人智力、心理、经验的体现。笔者认为创业能力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创业观念和创业的意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交流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创新和创造能力、 领导和管理能力、承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实践能力。
一、创业观念和创业的意识
创业观念和创业的意识是迈向创业的第一步,创业观念和创业的意识是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出发点和驱动力,是创业思维和创业行动的前提。创业观念和创业意识是创业的先导,它构成创业者的创业动力,由创业需要、动机、意志、志愿、抱负、信念、价值观、世界观等组成,是人进行创业活动的能动性源泉,正是它激励着人以某种方式进行活动,向自己提出的目标前进,并力图达到和实现它。创业观念和创业意识是创业思维和创业行动的必要准备,因此,每一个希望创业的人都必须首先强化创业意识。
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高职学生的存在被动就业观念、存在安逸思想,害怕面对创业过程中的艰辛困苦,倾向于毕业后的找一个安稳的工作。缺乏创业观念和创业的意识,高职院校提高创业意识教育,加强创业观念。引导大学生全面理解自主创业的深刻内涵,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包括专业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等。是自主创业成功的保证,是创业成功的基础,创业不是一种想象,更不是碰运气,也不是靠良机,是专业知识技能的再发展,创业就是为这种发展找出路,找方向。
创业活动首先确定自己的创业方向,创业者选择创业项目时,应该选择相对来说比较熟的行业,必须了解、懂得所选行业的专业知识。掌握和精通了某个行业的专业知识,就意味着创业者的事业成功了一半,因为丰富深厚的专业知识可以使创业者不受制于人,立于不败之地。你做自己的熟悉的创业项目可能很快就能上手,比较容易成功。知识和技能是创新创业的骨髓,没有技能,创新创业是能说是纸上谈兵,创业就不可能实现。同时要具备运用知识的能力。知识是没有生命的,如何将知识转换为能力运用在创业这个鲜活的过程中,则是人们在创新创业中会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三、交流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交流和人际交往的能力是指高职学生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的能力,包括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创业过程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创业活动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际关系沟通能力是创业者必不可少的能力。在创业活动中,创业者必然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不仅在公务交涉、业务往来中要与人打交道,而且在各种各样的场合中都会与各种人交往和接触。刚刚走向社会创业的大学生,缺乏社会生活阅历,面对日益激烈的竟争和挑战,更需要获得诸多信息、知识和技巧,也需要更为广泛的人际交往。要想实现自己的创业目标、使创业活动正常进行,就一定要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与知识,提高人际协调能力,这不仅是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也是创业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功,更是创业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越来越强调组织内外的人际协作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和铸造,强调组织与公众、社会之间的双向平衡,因而对创业者的人际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为此,创业者要在具体的创业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会人际交流和沟通的技巧和艺术,在积极的人际交往中争取他人的合作与支持,获得理想的人际关系效果。
四、创新和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就是运用一切已有信息,创造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是创新的核心。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
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创新是知识经济的主旋律,是创业活动化解外界风险和取得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缺乏创新性的创业活动往往竞争力不足,很难有大的发展空间。创业活动中的创新不是简单复制、模仿已有的商业项目,提供已有的产品或服务,而是通过技术创新或思路创新,创造或发现新的商业机会。
五、领导和经营管理能力
领导和经营管理能力是指从事创业活动所需的对企业进行领导管理的能力,是指拥有对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并对企业成员进行激励,以实现其任务和目标一系列工作的综合能力总称。创业者不仅担负着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管理职能,而且从不同角度和方面负责或参与对各类非管理人员的选择、使用与培训工作。因此,领导和经营管理能力是创业能否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创业就是创立企业、开设公司,而经营管理能力涉及创业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可以说,从规划到决策、实施、评价、调适的全过程。经营管理能力涉及创业实践活动中人的选择、使用、组合和优化等各个方面,涉及创业实践活动中资金的来源、分配及培植,因而直接影响创业实践活动。经营管理能力是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核心。所以,高职学生要创业,必须掌握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具有较强的领导和经营管理能力。它包括计划能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协调能力等。其中计划能力是组织管理能力的核心。组织管理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运用。
六、承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
创业活动本身受各种环境的影响,受很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创业的过程充满艰难困苦,创业者不仅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境遇与困难,而且难免遭遇挫折与失败,有的一举成名,有的一无所有,贯穿于整个创业活动中的风险因素就要求创业者有足够的承受力。承受能力是指在创业活动中创业者对逆境引起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的承受与调节的能力。这是一种与心理素质相关的能力,是创业者必备的心理条件。它包括抵抗压力的能力、抵抗挫折的能力及风险承受能力等心理素质构成要素。作为创业者,自我意识特征应为自信和自主;性格应刚强、坚持、果断和开朗;情感应更富有理性色彩。
承受力,作为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应贯穿于学校教育活动的始终,并创设必要的情境,提高抗挫折能力,以锻炼学生较好的承受能力。要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挫折观,才能正确的对待遇到的各种坎坷和挫折,妥善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种种矛盾与冲突,产生一种积极主动接受新事物,承认并敢于接受挫折的自信心。正确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和精神面貌起着调节和制约作用,是人们产生良好心理和行为的前提,也是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身、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以及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基础,从而使行为动机与社会的发展方向一致,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道德和其他社会规范的要求,避免或减少挫折,增强心理自控力。
七、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影响创业效率,促使创业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实践能力包括社会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通过社会实践能了解社会,锻炼自己,感受社会就业的现状,亲身参与体验实践,发现自身与社会需求的实际差距,了解社会对能力的要求,进而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锻炼自己,积累走向社会的技能和经验,增强创业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是指高职大学生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把想法付诸行动的过程。也是知识内化的过程,是通过知识学习、消化吸收、不断反思、内化成能力的过程。是利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解决社会和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能力也是创业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是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性内容。创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除上述构成要素外还应包括事业心、责任感,自信心、适用社会的能力、自我学习等能力,各种能力全面均衡发展才能达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作者简介:范雅玲,女,(1969-),河北唐山人 教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会计教学及高职学生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