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卒中与神经疾病》2006年 ·《黑龙江医学》2013年10期 ·暨南大学 ·《疑难病杂志》2014年02期 ·福建医科大学 ·山东大学
近几年的大量循证医学证明阿司匹林对于心脑血管事件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均具有明显的疗效和极高的性价比[1~8]。2002年抗血栓试验协作组(ATC)荟萃分析显示75~150mg阿司匹林为最佳剂量,可以降低非致死性脑卒中约25%[2]。在伴随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减少的同时,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也在逐渐增加[3,4]。本研究旨在通过改变阿司匹林的常规治疗方法,观察其是否可以减少胃粘膜的损伤出血等不良反应,同时达到脑卒中二级预防的作用。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收集本院2002~2003年住院及门诊的脑梗死患者250例,全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断均符合1996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标准,同时排除存在消化道溃疡或出血疾病、呼吸系统出血性疾病、严重的肝肾疾病和血液系统疾病等的患者。1.2方法1.2.1分组按脑卒中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层并随机抽样分配为阿司匹林间歇治疗组(间歇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各125例,2组... (本文共3页)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卒中与神经疾病》2006年04期
黑龙江医学
护士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脑卒中是由于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是指已经发生一次或多次卒中的患者通过寻找卒中事件发生的原因,纠正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以达到预防卒中再次发生的全过程。我们通过对36例合并高血压的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进行疾病的二级预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1-01~2012-12间在我科住院接受治疗的36例合并高血压病的脑卒中患者。男21例,女15例,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1±5.64)岁。病例纳入标准:患者均经头颅MRI或CT检查,明确脑卒中诊断,并且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病。排除严重肺部感染、恶性及继发性高血压、重型糖尿病、意识障碍、严重痴呆等。1.2干预方法利用健康宣教的方式,使患者理解合并高血压的脑卒中患者,血压达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使血压达标。1.2.1健康教育内容:脑卒中、高血压及三级预防的概念,高血压在脑卒中发生中的作用,控... (本文共2页)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黑龙江医学》2013年10期
暨南大学
氟西汀对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初步临床研究
目的:明确氟西汀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是否存在治疗作用,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和二级预防作用是否优于对照组,并进一步探讨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首次发病2周以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年龄在35~75岁,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给予3个月氟西汀(20mg qd)+标准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治疗;对照组接受3个月标准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治疗。评价患者初诊及3个月后mRS、NIHSS、巴氏指数、汉密尔顿焦虑抑郁评分改善情况,及血压、血糖、血脂、HsCRP变化情况。数据统计分析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收集自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3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两组在初诊时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两组在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其收缩压、舒张压、CHOL、LDL、HsCRP水平均降低,NIHSS、mRS、巴氏指数,汉密尔... (本文共59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暨南大学 硕士论文 2013年
疑难病杂志
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在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高,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脑梗死后30(1病死率约8%,1年病死率22%,5年病死率45%[1]。脑梗死后5年累积复发率约30%,约为正常人群的9倍,其中首次发病后第1年复发率最高,约13%,是正常人群发病率的15倍[2—4]。因此脑梗死或TIA后进行卒中二级预防至关重要。阿司匹林作为抗 偏移可能性大。血小板药物广泛用于卒中二级预防,但阿司匹林作用 1.4资料提取仔细阅读纳人研究全文后提取数据,有限,仅能够预防13%-22%的血管事件[5’6]。多种 即研究的基本资料,包括样本的入选标准和样本量、研抗血小板药物联用,是否更能减少卒中复发,其安全性 究对象基本资料、分配方法、干预措施、结局的观察指如何,是否增加出血风险,未能有明确结果。19%年 标等。I欧洲卒中预防研究(ESPS2)显示,与单用阿司匹林相 1.5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5.0软件对提取的纳比,联合应用阿司... (本文共4页)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疑难病杂志》2014年02期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汉族人氯吡格雷药物基因CYP2C19多态与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疗效初探
目的探讨分析福建汉族人群与氯吡格雷代谢相关的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以及该基因多态对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氯吡格雷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以及直接测序技术对1001名没有亲缘关系的福建汉族志愿者CYP2C19*2、CYP2C19*3及CYP2C19*17进行基因型的检测,回顾并随访2009年11月至2011年3月663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选取连续服用1年氯吡格雷的患者,评估CYP2C19*2、CYP2C19*3及CYP2C19*17对氯吡格雷疗效的影响。结果在所筛查1001名健康志愿者中,CYP2C19*2、*3和*17的频率分别为32.4%、5.8%和0.4%,根据CYP2C19基因多态位点功能代谢分型,携带CYP2C19*2或*3的中间代谢型(*1*2和*1*3)与弱代谢型(*2*2和*2*3)分别占47.95%和13.99%。该结果与亚裔的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人群及... (本文共72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福建医科大学 硕士论文 2012年
山东大学
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对卒中二级预防疗效与安全性的荟萃分析
研究背景卒中己成为全球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极高的疾病之一。据2010BRFFS(CDC)统计资料显示,18岁以上的男性和女性曾患过卒中概率分别为2.6%和2.6%。美国心脏病及卒中统计资料预示,2030年将新增加四千万卒中患者。在中国,平均每年约有1.5-2百万患者发生新的卒中,而且,每年大约有25%的卒中患者有再发卒中的可能。平均每4秒中就有一名患者死于卒中,在美国,卒中导致的死亡占所有死亡人数的1/18。15%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是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lA)为首发症状。阿司匹林作为缺血性卒中一级及二级预防的首选药物己被大家所认可和接受,而其他抗血小板药,如氯毗格雷及阿司匹林与双嘧达莫联合抗血小板用于治疗缺血性卒中逐渐被推荐。虽然早期的临床多中心研究显示阿司匹林与双嘧达莫联合抗血小板与阿司匹林相比较并不能降低卒中的复发率,但是近年来的两项大型的临床研究,ESPS2及ESPRIT研究的结果显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更有效的预防卒... (本文共45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山东大学 硕士论文 2013年
相关推荐
·《卒中与神经疾病》2006年 ·《黑龙江医学》2013年10期 ·暨南大学 ·《疑难病杂志》2014年02期 ·福建医科大学 ·山东大学
近几年的大量循证医学证明阿司匹林对于心脑血管事件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均具有明显的疗效和极高的性价比[1~8]。2002年抗血栓试验协作组(ATC)荟萃分析显示75~150mg阿司匹林为最佳剂量,可以降低非致死性脑卒中约25%[2]。在伴随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减少的同时,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也在逐渐增加[3,4]。本研究旨在通过改变阿司匹林的常规治疗方法,观察其是否可以减少胃粘膜的损伤出血等不良反应,同时达到脑卒中二级预防的作用。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收集本院2002~2003年住院及门诊的脑梗死患者250例,全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断均符合1996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标准,同时排除存在消化道溃疡或出血疾病、呼吸系统出血性疾病、严重的肝肾疾病和血液系统疾病等的患者。1.2方法1.2.1分组按脑卒中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层并随机抽样分配为阿司匹林间歇治疗组(间歇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各125例,2组... (本文共3页)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卒中与神经疾病》2006年04期
黑龙江医学
护士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脑卒中是由于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是指已经发生一次或多次卒中的患者通过寻找卒中事件发生的原因,纠正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以达到预防卒中再次发生的全过程。我们通过对36例合并高血压的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进行疾病的二级预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1-01~2012-12间在我科住院接受治疗的36例合并高血压病的脑卒中患者。男21例,女15例,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1±5.64)岁。病例纳入标准:患者均经头颅MRI或CT检查,明确脑卒中诊断,并且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病。排除严重肺部感染、恶性及继发性高血压、重型糖尿病、意识障碍、严重痴呆等。1.2干预方法利用健康宣教的方式,使患者理解合并高血压的脑卒中患者,血压达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使血压达标。1.2.1健康教育内容:脑卒中、高血压及三级预防的概念,高血压在脑卒中发生中的作用,控... (本文共2页)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黑龙江医学》2013年10期
暨南大学
氟西汀对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初步临床研究
目的:明确氟西汀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是否存在治疗作用,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和二级预防作用是否优于对照组,并进一步探讨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首次发病2周以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年龄在35~75岁,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给予3个月氟西汀(20mg qd)+标准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治疗;对照组接受3个月标准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治疗。评价患者初诊及3个月后mRS、NIHSS、巴氏指数、汉密尔顿焦虑抑郁评分改善情况,及血压、血糖、血脂、HsCRP变化情况。数据统计分析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收集自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3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两组在初诊时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两组在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其收缩压、舒张压、CHOL、LDL、HsCRP水平均降低,NIHSS、mRS、巴氏指数,汉密尔... (本文共59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暨南大学 硕士论文 2013年
疑难病杂志
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在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高,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脑梗死后30(1病死率约8%,1年病死率22%,5年病死率45%[1]。脑梗死后5年累积复发率约30%,约为正常人群的9倍,其中首次发病后第1年复发率最高,约13%,是正常人群发病率的15倍[2—4]。因此脑梗死或TIA后进行卒中二级预防至关重要。阿司匹林作为抗 偏移可能性大。血小板药物广泛用于卒中二级预防,但阿司匹林作用 1.4资料提取仔细阅读纳人研究全文后提取数据,有限,仅能够预防13%-22%的血管事件[5’6]。多种 即研究的基本资料,包括样本的入选标准和样本量、研抗血小板药物联用,是否更能减少卒中复发,其安全性 究对象基本资料、分配方法、干预措施、结局的观察指如何,是否增加出血风险,未能有明确结果。19%年 标等。I欧洲卒中预防研究(ESPS2)显示,与单用阿司匹林相 1.5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5.0软件对提取的纳比,联合应用阿司... (本文共4页)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疑难病杂志》2014年02期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汉族人氯吡格雷药物基因CYP2C19多态与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疗效初探
目的探讨分析福建汉族人群与氯吡格雷代谢相关的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以及该基因多态对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氯吡格雷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以及直接测序技术对1001名没有亲缘关系的福建汉族志愿者CYP2C19*2、CYP2C19*3及CYP2C19*17进行基因型的检测,回顾并随访2009年11月至2011年3月663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选取连续服用1年氯吡格雷的患者,评估CYP2C19*2、CYP2C19*3及CYP2C19*17对氯吡格雷疗效的影响。结果在所筛查1001名健康志愿者中,CYP2C19*2、*3和*17的频率分别为32.4%、5.8%和0.4%,根据CYP2C19基因多态位点功能代谢分型,携带CYP2C19*2或*3的中间代谢型(*1*2和*1*3)与弱代谢型(*2*2和*2*3)分别占47.95%和13.99%。该结果与亚裔的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人群及... (本文共72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福建医科大学 硕士论文 2012年
山东大学
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对卒中二级预防疗效与安全性的荟萃分析
研究背景卒中己成为全球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极高的疾病之一。据2010BRFFS(CDC)统计资料显示,18岁以上的男性和女性曾患过卒中概率分别为2.6%和2.6%。美国心脏病及卒中统计资料预示,2030年将新增加四千万卒中患者。在中国,平均每年约有1.5-2百万患者发生新的卒中,而且,每年大约有25%的卒中患者有再发卒中的可能。平均每4秒中就有一名患者死于卒中,在美国,卒中导致的死亡占所有死亡人数的1/18。15%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是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lA)为首发症状。阿司匹林作为缺血性卒中一级及二级预防的首选药物己被大家所认可和接受,而其他抗血小板药,如氯毗格雷及阿司匹林与双嘧达莫联合抗血小板用于治疗缺血性卒中逐渐被推荐。虽然早期的临床多中心研究显示阿司匹林与双嘧达莫联合抗血小板与阿司匹林相比较并不能降低卒中的复发率,但是近年来的两项大型的临床研究,ESPS2及ESPRIT研究的结果显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更有效的预防卒... (本文共45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山东大学 硕士论文 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