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运人才培养

大连海事大学

毕业论文

二0一二年十月

高端航运服务业

„中国海 运人才培养

专业班级:市场营销

姓 名:杨俊成

指导老师:程海燕

1班

交通运输管理学院

内容摘要:

分析近几年国内航运人才的素质以及缺失,结合目前航运高校人才培育制度,总结出现代航运教育出现的6个问题以及四个解决方案

目 录

1. 中国航运基础知识„„„„„„„„„„„„„„„„„„„„„„„„3

1.1中国航运高校以及培训机构„„„„„„„„„„„„„„„„„„3

1.2航运专业分类„„„„„„„„„„„„„„„„„„„„„„„„3

2. 国内航运人才市场状况„„„„„„„„„„„„„„„„„„„„„„„3

2.1中国航运人才需求的数量„„„„„„„„„„„„„„„„„„„3

2.2中国航运人才需求的素质„„„„„„„„„„„„„„„„„„„4

3. 中国航运人才教培育特点„„„„„„„„„„„„„„„„„„„„„„4

3.1教育模式双重性„„„„„„„„„„„„„„„„„„„„„„„4

3.2教育管理的军事性„„„„„„„„„„„„„„„„„„„„„„4

4. 国际航运人才培育现状与趋势„„„„„„„„„„„„„„„„„„„5

4.1国际航运人才培育现状„„„„„„„„„„„„„„„„„„„„„5

4.1.1教育航海体制„„„„„„„„„„„„„„„„„„„„5

4.1.2 实践教学„„„„„„„„„„„„„„„„„„„„„„5

4.2国际航运人才培育趋势„„„„„„„„„„„„„„„„„„„„„6

4.2.1航海教育国际化„„„„„„„„„„„„„„„„„„„6

4.2.2航海教育高素质化„„„„„„„„„„„„„„„„„„6

4.2.3航海教育现代化„„„„„„„„„„„„„„„„„„„6

4.2.4航海教育管理规范化„„„„„„„„„„„„„„„„„7

5. 中国航运人才培养面临问题„„„„„„„„„„„„„„„„„„„„7

6. 中国航运人才培养解决方案„„„„„„„„„„„„„„„„„„„„„8

6.1按照航海国际化公约培育学生„„„„„„„„„„„„„„„„„„8

6.2多媒体教学„„„„„„„„„„„„„„„„„„„„„„„„„„8

6.3建立网络平台教学„„„„„„„„„„„„„„„„„„„„„„„8

6.4半军事管理„„„„„„„„„„„„„„„„„„„„„„„„„„9

高端航运服务业

„中国水运人才培养

1. 中国航运基础知识

1.1中国航运高校以及培训机构

中国航海教育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已建立一整套海员教育培训规章制度和门类齐全、设备先进的教育机构, 形成了博士、硕士、本科、专科以及职业技术教育等完备的体系,其教学质量和水平已得到国际航海界的肯定。目前,我国航海类专业学历教育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高等航海技术专业学历教育(研究生、本科)、高等航海技术职业教育(大专)、中等航海职业教育(中专)等 ,随着中国的发展以及航运人才的层次不断上升,中等航海职业教育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需求,而高等航海技术教育也愈加收到业界重视,甚至单科性高等航海院校已经向多向性、综合性大学发展,如今国内较为代表的院校有如下几所:

1.2航运专业分类:

以大连海事大学为例,其分为航海学院和轮机学院。航海学院下辖两个专业:航海技术和海事管理;轮机学院下辖五个专业:轮机管理、船舶电气、船机修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热能与动力工程。当今国内最后国内航运类专业大多数以专业技术为主,而相关的金融、保险和管理专业并没有开设。

2. 国内航运人才市场状况

2.1中国航运人才需求的数量

从2005年开始,航运人才的需求就一直是业界的热议话题之一。根据全球人力资源比对模型的分析预测,到2013年,仅全球船员短缺将达到5.6万人。在2009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规划获得批准时,根据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人力资源报告显示,总需求各类人才达30万之巨,而航运人才缺口约为15.6万。一份来自交通运输部的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大约拥有155万名船员,但高级船员仅占五分之一(包括轮机部高级船员)。而据从事海员管理的高层透露,我国具有船长证书的人员大概4000人,真正持证在岗的船长仅有2000人左右。从2005年开始,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航海院校的招生每年都在翻倍增长。但尽管如此,航运专业的毕业生仍供不应求。近六年,大连海事大学的毕业生供求比例为4:10,而航海轮机专业毕业供求比例更是达到1:3.2。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从2008年开始,就一直保持着1:3的比例。1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就业部周部长介绍,该校2010年的航海类毕业生283人,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这两个专业的毕业生,

90%以上早在今年三月就被用人单位“抢订”。这些毕业生大部分到了中海、中远等国企,一部分去了海关、边防总局、救助局、打捞局这些政府单位,一部分被外派去了远洋航运公司。

2.2中国航运人才需求的素质

国内如今大部分的运输人才来自全国10所本科航海院校,75所培训机构,但是由于大部分校方注重理论学习以及考得相关的从业证,从而缺乏对于航海类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和综合技能培训。在2008年国际海运(中国)年会上,上海海事大学校长于世成表示:尽管中国高等航海教育体系已趋于完善,但是在国际航运市场方面,仍缺5类人才,包括:高级船员尤其是能胜任操纵大型集装箱船、VLCC 、LNG 等船舶的高级船员、具有国际视野和跨国经营能力的中高级管理人才、精通航运政策与法律、通晓资本运作的人才、英语与业务俱佳的业务骨干、国际组织中的中国专家。2011年,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航运经贸学院院长黄小彪教授在接受《珠江水运》杂志采访时也指出:航运人才紧缺已是全球普遍现象,特别是在高端人才方面,像航运经纪、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信息咨询等都是紧缺人才的领域。如今,中国航运界存在素质低,能力差,见识窄,创新低的不良现象。

3. 中国航运人才教培育特点

3.1教育模式双重性

航海类专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海洋运输船舶的高级管理人才。航海类专业教育可以归入工程科技人才大类,但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工程师。高级船员的工作不是研究开发,不是设计制造,也不是工程施工,而是工程技术、业务操作、船舶运行和安全管理。工程师是一种普通岗位的职业技术要求,而船舶驾驶员和轮机管理人员不仅是一种特殊岗位的技术职业,还是一种特定的工作岗位。因此,航海类专业教育具有职业岗位针对性,是工程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具有工程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性质。将目前国内多所著名海事大学进行比较,发现在强化航海类专业特色教育前提下,各所大学都在向多科性大学,或综合性大学发展,形成教学组织、教学内容的相互交叉、融合和集成,实行“以专为主,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全校建立船员教育质量管理认证体系。宁波大学、集美大学等大学在保持独立的航海类专业特色教育前提下,利用综合大学学科专业优势,加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实行“通专结合、兼顾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相关教育管理体系内建立船员教育质量管理认证制度。

3.2教育管理的军事性

海上运输船舶是战时海军重要的预备力量,有的国家都把航海类专业的学生作为海军预备役学员之一,同时,船舶作为高度集成和现代化的综合系统,需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约束。目前,我国航海类专业学生的管理基本上实行半军事化或准军事化管理,强化国防意识,加强纪律教育,实行规范化训练。

4. 国际航运人才培育现状与趋势

4.1国际航运人才培育现状

4.1.1教育航海体制

德国是一个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国家。学生在完成9至10年基础教育(相当于我国的初中)后,一般要在职业学校或公司接受1年的职业培训,然后再进入各类学校学习,如

文理学校、职业文理学校、技术文理学校、综合学校等。这一阶段学习结束后,可以接受各类高等教育包括高等航海教育。航海教育体制和其他技术或职业教育没有区别。学生在完成9年或10年的基础教育后,接受1年的职业培训,一般是到船舶实践1年,然后进入各类航海学校接受航海教育。在旧的体制下,航海教育分为3个层次,即初等、中等和高等。初等航海教育:在完成9年基础教育的基础上,经过1年的海上实习,再进校接受2个学期的学校教育;中等航海教育:在完成10年基础教育的基础上,经过1年的海上实习,入学接受3个学期的学校教育;高等航海教育:在完成2年第二阶段教育(相当于我国的高中)的基础上,经过1年的海上实习,再在学校接受6个学期的理论教育。自从1995年国际海事组织( IMO )修改STCW 国际公约后,德国对航海教育体制进行了改革,仅保留高等航海教育,培养无限航区管理级船员,并给毕业生以学士学位证书。学生在校学习4年,共8个学期,其中第1、第5学期上船实习,其他学期为理论学习。

瑞典航海教育也仅保留高等教育部分,学制3-4年,学生毕业后可以获得学士学位。学制3年还是4年制取决于学生的背景。如果学生已有海历,那么只要在校学习3年就可以毕业,取得学士学位(其他专业也是3年取得学士学位)。毕业后如果上船工作,取得一定的海历后,还可以取得管理级适任证书。如果没有海历,则学制为4年,比有海上背景的学生增加1年的海上实践教学。

丹麦航海教育仍保留了初、中、高的体制,但据称有提高层次的趋势。以培养操作级双职船员为例,年限是4、5年,入学要求为高中毕业。入学后第1学期为理论课,第2学期上船实习,第3学期在技术学院和车间实习6个月,然后4、5学期为理论学习,第6、7 学期再上船实习1年,第8、9学期回校理论学习1年,毕业后就取得担任操作级船员的资格。要成为管理级船员,必须在海上担任操作级船员18个月后,再经过18个月的学习。也就是说,从进入航海学院到取得管理级证书要7.5 年。接受这种航海教育的学生无学位。

挪威航海教育分为两种途径。一种途径是10年基础教育后,升入高中学校3年然后升入航海学院(共有4 所学院),经3年学习,毕业后在海上服务一定的时间,就可以成为持证驾驶员或轮机员,3年学院学习结束后,也可以进入大学进一步深造。另一种途径是,10 年基础教育后,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4年,然后再进入航海技术学院(共有17 所这类学院)学习2年,毕业后在海上服务一段时间,也可取得操作级证书。高等职业学校毕业后也可以进入大学深造,也就是说,接受航海教育的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志愿,进入普通教育体系,继续接受教育。

俄罗斯高等航海教育学制5.5 年,前2年主要学习基础课程,后3.5年中,安排1年海上实习,2.5年上专业课。其中,基础课的教学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进行,专业课的教学则按照STCW 国际公约的要求和国家交通部有关法令进行。学生毕业后获得有关专业毕业证书及值班高级船员适任证书。不发给学位证书,但据接待人员称,因其学制较长,其毕业证书可与其他一些国家的硕士学位证书相比。

4.1.2 实践教学

德国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学生进入航海院校前,一般已经在船实习了1年。不同于德国和瑞典,丹麦有一条机帆实习船,由丹麦海事局管理。挪威海上实习由船东协会负责。日本、韩国只在商船大学有实习船。

实践教学在俄罗斯一直受到重视。学生海上实习时间较长,一般在船舶公司进行。马卡洛夫和远东两所海运学院都配有大型机帆船,供教学实习用。此外,模拟器也是教学的重要手段。 中国航海院校和培训机构按照相应的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大纲、专业培训纲要和特殊培训纲要的规定, 广泛应用真实的或模拟的航海设施设备或船上设备开展航海教育和培训的实践教学。接受航海教育的学生毕业前完成累计不少于16周的海上实习, 所有学员需完成主管机关规定的专业培训, 航海类专业学生还需完成不少于19周的岸上航海技能训练。

4.2国际航运人才培育趋势

4.2.1航海教育国际化

随着世界经济朝一体化方向发展, 世界航运贸易事业也在迅猛发展, 世界海员劳务市场对船员的需求大为增加。但是由于一些发达国家的船东因经济原因不愿雇用本国船员, 而一些贫穷国家所能提供的船员数量又极为有限。因此,一些经济欠发达国家的船员则成为首选目标,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能够培养符合STCW78/95 公约的高素质船员。上世纪后期开始,世界海员劳务市场已开始向亚洲转移, 这给我国的航海教育带来了机遇。高等航海教育是具有国际化的职业教育, 人才标准、训练设施与设备和国际航运发展需要趋同。因而,高等航海教育的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必须与国际接轨,需要受到STCW78/ 95 公约、ISM 规则等国际公约的制衡,教学内容必须从世界航运业本身固有的国际化特征出发考虑自身的定位、改革和发展需要进行调整。

4.2.2航海教育高素质化

现代航海技术包括硬件技术和管理技术两个方面, 船舶的安全运营,需要依靠技术和管理的双重保证。据统计分析, 船舶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的80%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这其中不乏装备精良、设备先进的船舶。未来船舶设备将更趋复杂,需要更高专业技能的人才来操纵、经营和管理。因此如何培养高素质的航海人才成为国际航运界研究、探讨的重要问题。现代航运要求航海人才不仅具备精湛的航海技术知识, 还要求他们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管理能力、协作能力和良好的服务意识。我国作为人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但对国际海员的劳务输出量仅为菲律宾的1/7,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除了中国海员的外语水平不高外, 有些中国海员的敬业精神、服务质量与服从意识不强是重要因素。因此,高等航海教育在坚持专业教育的同时,应注重人文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符合STCW78/95公约要求的高素质的航运人才。

4.2.3航海教育现代化

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航海技术的发展, 使航海这一古老行业进入知识和信息时代。船舶是高度集成的现代化载运平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的制造业水平和综合实力, 促使培养航海人才的教学机构必须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航海教学手段和方法能够反映了本学科内容的前沿性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大型轮机模拟器等先进设备的运用,在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能力和提高教学培训质量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航运业由于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出现和更新, 计算机信息化教学是航海教育现代化改革的趋势。STCW78/95公约对课程内容的规定, 已充分体现出对航海教学现代化的需求。

4.2.4航海教育管理规范化

STCW78/95公约另外一个特点是要求船员教育和培训机构必须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并受到连续的质量控制。我国政府为了履行STCW78/95公约,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规则》, 要求开展船员教育和培训的机构必须建立质量标准体系, 制定出包括质量方针在内的体系文件,使船员教育和培训工作在质量体系的连续控制之下进行, 以达到既定的目标。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体系的建立,使航海教育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培养的学生在航运界更具竞争力。

航海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和教育管理者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发展航海教育应更新观念,贴近航运界。

(2)重视航海教育,承认航海教育的特殊性,但又不把航海教育当作另类教育,而是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分实施交叉,教育体系呈网络状。

(4)实施航海教育的学生免费上学。

(5)教学内容的改革不仅考虑市场需求,还要考虑受教育者的未来发展。

(6)在学生管理方面各国做法不一,与各国的发展战略有关。中国如果考虑到本国的发展战略,应当有自己的思路。

(7)采取预签协议的招生就业办法,有利于调动船舶公司的积极性,有利于解决学生实船实习场所问题。

5. 中国航运人才培养面临问题

近5年, 航海院校航海类专业招生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有关权威人士担心航海类专业教学质量水平问题。主要是在船员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下,理论教学方面一般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更多的问题是实践教学难以保证相应的质量要求。航海类专业是对实践教学要求很强的专业, 在招生量迅速增加的情况下, 如何保障实践教学的学时和实践教学质量是主要关心的问题。首先, 陆上实验室及其配套设备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及一定的建设时间。目前, 除几所发展较完善的本科和专科院校外, 其他的隶属于地方政府或企事业单位的大专和中专院校可能存在实验设备不足的问题, 且由于资源有限, 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待时日。在此情况下, 航海类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质量可能难于保证。目前, 专用教学实习船数量在短期内不会迅速增加。虽然院校的合作方式和航运企业为院校提供部分实习舱位等,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专用实习船舶不足的问题, 但院校合作方式(提供实习舱位) 受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海上实习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如何解决航海院校陆上实验设备不足的问题, 从目前实践教学模式来看, 地处东北的几所院校将一部分实践教学内容转移到大连海事大学进行, 这种方式值得借鉴。位于华东地区的航海院校, 如果存在实践设备不足的问题, 可将部分无法进行的陆上实践教学内容转到上海海事大学或宁波大学等院校进行。华南地区的院校也可采用类似方式进行弥补。同时政府也可对未来几年的航海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需求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依托某所发展较成熟的航海院校, 集中资金进行一定规模的实验室建设, 建成的实验室对周边的院校开放, 欧洲一些国家的做法与此相同。海上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可通过增加陆上模拟器教学学时或提前将学生派遣到航运企业(预分配) 的方式进行缓解。

总体来说,目前中国的航海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对航海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数量和质量有待于新的认识;

○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育难以满足新的要求;

○各级航海教育各具特色、衔接相通、稳定、协调发展的体系尚未形成;

○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航海教育投资渠道不畅,高投入与低效益的矛盾并未解决;

○独生子女对于艰苦行业的招生、教育、就业矛盾进一步凸显。

6. 中国航运人才培养解决方案

6.1按照航海国际化公约培育学生

全面履行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STCW78/95公约》是航海类专业毕业生上岗和参与国际航运人才市场竞争的基本和必备条件。为了保证高级航海类人才在国际航运市场上的适任性和通用性,必须按照统一的国际标准培养船员,为此,新的STCW 公约修正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根据公约要求缔约国国家主管机关、各级船员教育和培训机构均要建立经认可的质量管理体系;向国际海事组织通报信息,即依据公约由国家进行考试、发证的详细情况;船旗国承认证书的有关程序;船公司的责任等,这些措施都进一步促进了航海教育和培训标准的国际化和统一化。

6.2多媒体教学

根据课程建设要求,在实践课程教学中规划和制作了音视频教学资料。如海上专业实船教学(甲板篇、轮机篇),已有3年的实践教学应用,特别是在毕业实习前的辅导效果明显,被宁波海事局应用在船员的培训教学中;《航海仪器》教学动态课件在《航海仪器》课的拆装实验中应用,由师生共同编制完成,应用教学3年来成效显著,有力地支持了《航海仪器》等精品课程的建设。此外,课程教学中大量应用了各类多媒体教学课件,物流管理专业的实验已基本实现网络平台教学。

6.3建立网络平台教学

近几年开发的基于物流综合操作实验室(江苏省财政厅专项)建设项目,对开展网上教学的实验教学平台的软硬件环境、基于B/S结构的应用软件、实验项目的设计、实验过程的控制、实验相关数据分析等方面做一些探索。开展网上实验教学的教学手段创新可以使学生通过自主实验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针对性地对那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加以消化吸收并且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得以灵活运用,可与教师进行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技能、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训练。

同时,基于网络的教学平台还有如下作用:有利于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促进区域高校间同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对教学计划内的实验教学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形成一支精通现代教学技术的高水平的实验教学队伍;能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网络软硬件设施,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学生在网络利用上的一些错误倾向,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能有效地减少教学成本,提高教学资金的投入效益;有助于实现实验考核方法多样化,建立网上考核和实际考核相结合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有利于形成一些具有鲜明特色的精品实验,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6.4半军事管理

国际航运业,是通过水上客货运输,与国内、国际各地区的口岸相联系,它的活动有着独特的时空范围。除了具有一般交通运输业所共有的“点多、面广、流动、分散”的职业特点外,还具有如下的突出特点:变幻莫测的自然环境,使之具有风险性;参与国际物流,接受国际公约和惯例的制约,使之具有国际性;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艰苦的工作环境,使之具有艰苦性;在远离大陆、远离祖国的孤立环境中,需要自主决策与适时应变,使具有独立性;战争时期肩负着保卫祖国的任务,作为“第二海军”,使之具有国防性。

航运业的这些职业特点,决定于航海教育的特殊性。即在人才培养上,要特别强调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强烈的爱国主义,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良好的军人素质,熟练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实践技能,以及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良好的安全和环境意识等。

参考文献 1. 《航运人才紧缺调查》,《珠江水运》总第285期,

2. 《航运人才究竟“缺失”在哪里》

3. “适应国际竞争的航海类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成果总结, 大连海事大学

4. 赵希. 中国航海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航海教育研究,2007(2)

大连海事大学

毕业论文

二0一二年十月

高端航运服务业

„中国海 运人才培养

专业班级:市场营销

姓 名:杨俊成

指导老师:程海燕

1班

交通运输管理学院

内容摘要:

分析近几年国内航运人才的素质以及缺失,结合目前航运高校人才培育制度,总结出现代航运教育出现的6个问题以及四个解决方案

目 录

1. 中国航运基础知识„„„„„„„„„„„„„„„„„„„„„„„„3

1.1中国航运高校以及培训机构„„„„„„„„„„„„„„„„„„3

1.2航运专业分类„„„„„„„„„„„„„„„„„„„„„„„„3

2. 国内航运人才市场状况„„„„„„„„„„„„„„„„„„„„„„„3

2.1中国航运人才需求的数量„„„„„„„„„„„„„„„„„„„3

2.2中国航运人才需求的素质„„„„„„„„„„„„„„„„„„„4

3. 中国航运人才教培育特点„„„„„„„„„„„„„„„„„„„„„„4

3.1教育模式双重性„„„„„„„„„„„„„„„„„„„„„„„4

3.2教育管理的军事性„„„„„„„„„„„„„„„„„„„„„„4

4. 国际航运人才培育现状与趋势„„„„„„„„„„„„„„„„„„„5

4.1国际航运人才培育现状„„„„„„„„„„„„„„„„„„„„„5

4.1.1教育航海体制„„„„„„„„„„„„„„„„„„„„5

4.1.2 实践教学„„„„„„„„„„„„„„„„„„„„„„5

4.2国际航运人才培育趋势„„„„„„„„„„„„„„„„„„„„„6

4.2.1航海教育国际化„„„„„„„„„„„„„„„„„„„6

4.2.2航海教育高素质化„„„„„„„„„„„„„„„„„„6

4.2.3航海教育现代化„„„„„„„„„„„„„„„„„„„6

4.2.4航海教育管理规范化„„„„„„„„„„„„„„„„„7

5. 中国航运人才培养面临问题„„„„„„„„„„„„„„„„„„„„7

6. 中国航运人才培养解决方案„„„„„„„„„„„„„„„„„„„„„8

6.1按照航海国际化公约培育学生„„„„„„„„„„„„„„„„„„8

6.2多媒体教学„„„„„„„„„„„„„„„„„„„„„„„„„„8

6.3建立网络平台教学„„„„„„„„„„„„„„„„„„„„„„„8

6.4半军事管理„„„„„„„„„„„„„„„„„„„„„„„„„„9

高端航运服务业

„中国水运人才培养

1. 中国航运基础知识

1.1中国航运高校以及培训机构

中国航海教育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已建立一整套海员教育培训规章制度和门类齐全、设备先进的教育机构, 形成了博士、硕士、本科、专科以及职业技术教育等完备的体系,其教学质量和水平已得到国际航海界的肯定。目前,我国航海类专业学历教育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高等航海技术专业学历教育(研究生、本科)、高等航海技术职业教育(大专)、中等航海职业教育(中专)等 ,随着中国的发展以及航运人才的层次不断上升,中等航海职业教育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需求,而高等航海技术教育也愈加收到业界重视,甚至单科性高等航海院校已经向多向性、综合性大学发展,如今国内较为代表的院校有如下几所:

1.2航运专业分类:

以大连海事大学为例,其分为航海学院和轮机学院。航海学院下辖两个专业:航海技术和海事管理;轮机学院下辖五个专业:轮机管理、船舶电气、船机修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热能与动力工程。当今国内最后国内航运类专业大多数以专业技术为主,而相关的金融、保险和管理专业并没有开设。

2. 国内航运人才市场状况

2.1中国航运人才需求的数量

从2005年开始,航运人才的需求就一直是业界的热议话题之一。根据全球人力资源比对模型的分析预测,到2013年,仅全球船员短缺将达到5.6万人。在2009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规划获得批准时,根据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人力资源报告显示,总需求各类人才达30万之巨,而航运人才缺口约为15.6万。一份来自交通运输部的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大约拥有155万名船员,但高级船员仅占五分之一(包括轮机部高级船员)。而据从事海员管理的高层透露,我国具有船长证书的人员大概4000人,真正持证在岗的船长仅有2000人左右。从2005年开始,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航海院校的招生每年都在翻倍增长。但尽管如此,航运专业的毕业生仍供不应求。近六年,大连海事大学的毕业生供求比例为4:10,而航海轮机专业毕业供求比例更是达到1:3.2。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从2008年开始,就一直保持着1:3的比例。1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就业部周部长介绍,该校2010年的航海类毕业生283人,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这两个专业的毕业生,

90%以上早在今年三月就被用人单位“抢订”。这些毕业生大部分到了中海、中远等国企,一部分去了海关、边防总局、救助局、打捞局这些政府单位,一部分被外派去了远洋航运公司。

2.2中国航运人才需求的素质

国内如今大部分的运输人才来自全国10所本科航海院校,75所培训机构,但是由于大部分校方注重理论学习以及考得相关的从业证,从而缺乏对于航海类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和综合技能培训。在2008年国际海运(中国)年会上,上海海事大学校长于世成表示:尽管中国高等航海教育体系已趋于完善,但是在国际航运市场方面,仍缺5类人才,包括:高级船员尤其是能胜任操纵大型集装箱船、VLCC 、LNG 等船舶的高级船员、具有国际视野和跨国经营能力的中高级管理人才、精通航运政策与法律、通晓资本运作的人才、英语与业务俱佳的业务骨干、国际组织中的中国专家。2011年,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航运经贸学院院长黄小彪教授在接受《珠江水运》杂志采访时也指出:航运人才紧缺已是全球普遍现象,特别是在高端人才方面,像航运经纪、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信息咨询等都是紧缺人才的领域。如今,中国航运界存在素质低,能力差,见识窄,创新低的不良现象。

3. 中国航运人才教培育特点

3.1教育模式双重性

航海类专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海洋运输船舶的高级管理人才。航海类专业教育可以归入工程科技人才大类,但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工程师。高级船员的工作不是研究开发,不是设计制造,也不是工程施工,而是工程技术、业务操作、船舶运行和安全管理。工程师是一种普通岗位的职业技术要求,而船舶驾驶员和轮机管理人员不仅是一种特殊岗位的技术职业,还是一种特定的工作岗位。因此,航海类专业教育具有职业岗位针对性,是工程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具有工程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性质。将目前国内多所著名海事大学进行比较,发现在强化航海类专业特色教育前提下,各所大学都在向多科性大学,或综合性大学发展,形成教学组织、教学内容的相互交叉、融合和集成,实行“以专为主,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全校建立船员教育质量管理认证体系。宁波大学、集美大学等大学在保持独立的航海类专业特色教育前提下,利用综合大学学科专业优势,加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实行“通专结合、兼顾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相关教育管理体系内建立船员教育质量管理认证制度。

3.2教育管理的军事性

海上运输船舶是战时海军重要的预备力量,有的国家都把航海类专业的学生作为海军预备役学员之一,同时,船舶作为高度集成和现代化的综合系统,需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约束。目前,我国航海类专业学生的管理基本上实行半军事化或准军事化管理,强化国防意识,加强纪律教育,实行规范化训练。

4. 国际航运人才培育现状与趋势

4.1国际航运人才培育现状

4.1.1教育航海体制

德国是一个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国家。学生在完成9至10年基础教育(相当于我国的初中)后,一般要在职业学校或公司接受1年的职业培训,然后再进入各类学校学习,如

文理学校、职业文理学校、技术文理学校、综合学校等。这一阶段学习结束后,可以接受各类高等教育包括高等航海教育。航海教育体制和其他技术或职业教育没有区别。学生在完成9年或10年的基础教育后,接受1年的职业培训,一般是到船舶实践1年,然后进入各类航海学校接受航海教育。在旧的体制下,航海教育分为3个层次,即初等、中等和高等。初等航海教育:在完成9年基础教育的基础上,经过1年的海上实习,再进校接受2个学期的学校教育;中等航海教育:在完成10年基础教育的基础上,经过1年的海上实习,入学接受3个学期的学校教育;高等航海教育:在完成2年第二阶段教育(相当于我国的高中)的基础上,经过1年的海上实习,再在学校接受6个学期的理论教育。自从1995年国际海事组织( IMO )修改STCW 国际公约后,德国对航海教育体制进行了改革,仅保留高等航海教育,培养无限航区管理级船员,并给毕业生以学士学位证书。学生在校学习4年,共8个学期,其中第1、第5学期上船实习,其他学期为理论学习。

瑞典航海教育也仅保留高等教育部分,学制3-4年,学生毕业后可以获得学士学位。学制3年还是4年制取决于学生的背景。如果学生已有海历,那么只要在校学习3年就可以毕业,取得学士学位(其他专业也是3年取得学士学位)。毕业后如果上船工作,取得一定的海历后,还可以取得管理级适任证书。如果没有海历,则学制为4年,比有海上背景的学生增加1年的海上实践教学。

丹麦航海教育仍保留了初、中、高的体制,但据称有提高层次的趋势。以培养操作级双职船员为例,年限是4、5年,入学要求为高中毕业。入学后第1学期为理论课,第2学期上船实习,第3学期在技术学院和车间实习6个月,然后4、5学期为理论学习,第6、7 学期再上船实习1年,第8、9学期回校理论学习1年,毕业后就取得担任操作级船员的资格。要成为管理级船员,必须在海上担任操作级船员18个月后,再经过18个月的学习。也就是说,从进入航海学院到取得管理级证书要7.5 年。接受这种航海教育的学生无学位。

挪威航海教育分为两种途径。一种途径是10年基础教育后,升入高中学校3年然后升入航海学院(共有4 所学院),经3年学习,毕业后在海上服务一定的时间,就可以成为持证驾驶员或轮机员,3年学院学习结束后,也可以进入大学进一步深造。另一种途径是,10 年基础教育后,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4年,然后再进入航海技术学院(共有17 所这类学院)学习2年,毕业后在海上服务一段时间,也可取得操作级证书。高等职业学校毕业后也可以进入大学深造,也就是说,接受航海教育的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志愿,进入普通教育体系,继续接受教育。

俄罗斯高等航海教育学制5.5 年,前2年主要学习基础课程,后3.5年中,安排1年海上实习,2.5年上专业课。其中,基础课的教学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进行,专业课的教学则按照STCW 国际公约的要求和国家交通部有关法令进行。学生毕业后获得有关专业毕业证书及值班高级船员适任证书。不发给学位证书,但据接待人员称,因其学制较长,其毕业证书可与其他一些国家的硕士学位证书相比。

4.1.2 实践教学

德国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学生进入航海院校前,一般已经在船实习了1年。不同于德国和瑞典,丹麦有一条机帆实习船,由丹麦海事局管理。挪威海上实习由船东协会负责。日本、韩国只在商船大学有实习船。

实践教学在俄罗斯一直受到重视。学生海上实习时间较长,一般在船舶公司进行。马卡洛夫和远东两所海运学院都配有大型机帆船,供教学实习用。此外,模拟器也是教学的重要手段。 中国航海院校和培训机构按照相应的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大纲、专业培训纲要和特殊培训纲要的规定, 广泛应用真实的或模拟的航海设施设备或船上设备开展航海教育和培训的实践教学。接受航海教育的学生毕业前完成累计不少于16周的海上实习, 所有学员需完成主管机关规定的专业培训, 航海类专业学生还需完成不少于19周的岸上航海技能训练。

4.2国际航运人才培育趋势

4.2.1航海教育国际化

随着世界经济朝一体化方向发展, 世界航运贸易事业也在迅猛发展, 世界海员劳务市场对船员的需求大为增加。但是由于一些发达国家的船东因经济原因不愿雇用本国船员, 而一些贫穷国家所能提供的船员数量又极为有限。因此,一些经济欠发达国家的船员则成为首选目标,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能够培养符合STCW78/95 公约的高素质船员。上世纪后期开始,世界海员劳务市场已开始向亚洲转移, 这给我国的航海教育带来了机遇。高等航海教育是具有国际化的职业教育, 人才标准、训练设施与设备和国际航运发展需要趋同。因而,高等航海教育的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必须与国际接轨,需要受到STCW78/ 95 公约、ISM 规则等国际公约的制衡,教学内容必须从世界航运业本身固有的国际化特征出发考虑自身的定位、改革和发展需要进行调整。

4.2.2航海教育高素质化

现代航海技术包括硬件技术和管理技术两个方面, 船舶的安全运营,需要依靠技术和管理的双重保证。据统计分析, 船舶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的80%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这其中不乏装备精良、设备先进的船舶。未来船舶设备将更趋复杂,需要更高专业技能的人才来操纵、经营和管理。因此如何培养高素质的航海人才成为国际航运界研究、探讨的重要问题。现代航运要求航海人才不仅具备精湛的航海技术知识, 还要求他们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管理能力、协作能力和良好的服务意识。我国作为人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但对国际海员的劳务输出量仅为菲律宾的1/7,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除了中国海员的外语水平不高外, 有些中国海员的敬业精神、服务质量与服从意识不强是重要因素。因此,高等航海教育在坚持专业教育的同时,应注重人文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符合STCW78/95公约要求的高素质的航运人才。

4.2.3航海教育现代化

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航海技术的发展, 使航海这一古老行业进入知识和信息时代。船舶是高度集成的现代化载运平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的制造业水平和综合实力, 促使培养航海人才的教学机构必须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航海教学手段和方法能够反映了本学科内容的前沿性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大型轮机模拟器等先进设备的运用,在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能力和提高教学培训质量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航运业由于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出现和更新, 计算机信息化教学是航海教育现代化改革的趋势。STCW78/95公约对课程内容的规定, 已充分体现出对航海教学现代化的需求。

4.2.4航海教育管理规范化

STCW78/95公约另外一个特点是要求船员教育和培训机构必须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并受到连续的质量控制。我国政府为了履行STCW78/95公约,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规则》, 要求开展船员教育和培训的机构必须建立质量标准体系, 制定出包括质量方针在内的体系文件,使船员教育和培训工作在质量体系的连续控制之下进行, 以达到既定的目标。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体系的建立,使航海教育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培养的学生在航运界更具竞争力。

航海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和教育管理者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发展航海教育应更新观念,贴近航运界。

(2)重视航海教育,承认航海教育的特殊性,但又不把航海教育当作另类教育,而是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分实施交叉,教育体系呈网络状。

(4)实施航海教育的学生免费上学。

(5)教学内容的改革不仅考虑市场需求,还要考虑受教育者的未来发展。

(6)在学生管理方面各国做法不一,与各国的发展战略有关。中国如果考虑到本国的发展战略,应当有自己的思路。

(7)采取预签协议的招生就业办法,有利于调动船舶公司的积极性,有利于解决学生实船实习场所问题。

5. 中国航运人才培养面临问题

近5年, 航海院校航海类专业招生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有关权威人士担心航海类专业教学质量水平问题。主要是在船员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下,理论教学方面一般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更多的问题是实践教学难以保证相应的质量要求。航海类专业是对实践教学要求很强的专业, 在招生量迅速增加的情况下, 如何保障实践教学的学时和实践教学质量是主要关心的问题。首先, 陆上实验室及其配套设备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及一定的建设时间。目前, 除几所发展较完善的本科和专科院校外, 其他的隶属于地方政府或企事业单位的大专和中专院校可能存在实验设备不足的问题, 且由于资源有限, 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待时日。在此情况下, 航海类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质量可能难于保证。目前, 专用教学实习船数量在短期内不会迅速增加。虽然院校的合作方式和航运企业为院校提供部分实习舱位等,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专用实习船舶不足的问题, 但院校合作方式(提供实习舱位) 受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海上实习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如何解决航海院校陆上实验设备不足的问题, 从目前实践教学模式来看, 地处东北的几所院校将一部分实践教学内容转移到大连海事大学进行, 这种方式值得借鉴。位于华东地区的航海院校, 如果存在实践设备不足的问题, 可将部分无法进行的陆上实践教学内容转到上海海事大学或宁波大学等院校进行。华南地区的院校也可采用类似方式进行弥补。同时政府也可对未来几年的航海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需求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依托某所发展较成熟的航海院校, 集中资金进行一定规模的实验室建设, 建成的实验室对周边的院校开放, 欧洲一些国家的做法与此相同。海上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可通过增加陆上模拟器教学学时或提前将学生派遣到航运企业(预分配) 的方式进行缓解。

总体来说,目前中国的航海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对航海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数量和质量有待于新的认识;

○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育难以满足新的要求;

○各级航海教育各具特色、衔接相通、稳定、协调发展的体系尚未形成;

○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航海教育投资渠道不畅,高投入与低效益的矛盾并未解决;

○独生子女对于艰苦行业的招生、教育、就业矛盾进一步凸显。

6. 中国航运人才培养解决方案

6.1按照航海国际化公约培育学生

全面履行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STCW78/95公约》是航海类专业毕业生上岗和参与国际航运人才市场竞争的基本和必备条件。为了保证高级航海类人才在国际航运市场上的适任性和通用性,必须按照统一的国际标准培养船员,为此,新的STCW 公约修正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根据公约要求缔约国国家主管机关、各级船员教育和培训机构均要建立经认可的质量管理体系;向国际海事组织通报信息,即依据公约由国家进行考试、发证的详细情况;船旗国承认证书的有关程序;船公司的责任等,这些措施都进一步促进了航海教育和培训标准的国际化和统一化。

6.2多媒体教学

根据课程建设要求,在实践课程教学中规划和制作了音视频教学资料。如海上专业实船教学(甲板篇、轮机篇),已有3年的实践教学应用,特别是在毕业实习前的辅导效果明显,被宁波海事局应用在船员的培训教学中;《航海仪器》教学动态课件在《航海仪器》课的拆装实验中应用,由师生共同编制完成,应用教学3年来成效显著,有力地支持了《航海仪器》等精品课程的建设。此外,课程教学中大量应用了各类多媒体教学课件,物流管理专业的实验已基本实现网络平台教学。

6.3建立网络平台教学

近几年开发的基于物流综合操作实验室(江苏省财政厅专项)建设项目,对开展网上教学的实验教学平台的软硬件环境、基于B/S结构的应用软件、实验项目的设计、实验过程的控制、实验相关数据分析等方面做一些探索。开展网上实验教学的教学手段创新可以使学生通过自主实验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针对性地对那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加以消化吸收并且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得以灵活运用,可与教师进行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技能、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训练。

同时,基于网络的教学平台还有如下作用:有利于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促进区域高校间同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对教学计划内的实验教学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形成一支精通现代教学技术的高水平的实验教学队伍;能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网络软硬件设施,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学生在网络利用上的一些错误倾向,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能有效地减少教学成本,提高教学资金的投入效益;有助于实现实验考核方法多样化,建立网上考核和实际考核相结合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有利于形成一些具有鲜明特色的精品实验,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6.4半军事管理

国际航运业,是通过水上客货运输,与国内、国际各地区的口岸相联系,它的活动有着独特的时空范围。除了具有一般交通运输业所共有的“点多、面广、流动、分散”的职业特点外,还具有如下的突出特点:变幻莫测的自然环境,使之具有风险性;参与国际物流,接受国际公约和惯例的制约,使之具有国际性;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艰苦的工作环境,使之具有艰苦性;在远离大陆、远离祖国的孤立环境中,需要自主决策与适时应变,使具有独立性;战争时期肩负着保卫祖国的任务,作为“第二海军”,使之具有国防性。

航运业的这些职业特点,决定于航海教育的特殊性。即在人才培养上,要特别强调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强烈的爱国主义,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良好的军人素质,熟练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实践技能,以及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良好的安全和环境意识等。

参考文献 1. 《航运人才紧缺调查》,《珠江水运》总第285期,

2. 《航运人才究竟“缺失”在哪里》

3. “适应国际竞争的航海类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成果总结, 大连海事大学

4. 赵希. 中国航海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航海教育研究,2007(2)


相关文章

  • 货代空运知识
  • 货代空运知识 2009-06-02 12:00阅读: 货代空运知识 一.国内航空货运单各联用途 货运单一式八联.其中正本三联,副本五联.三联正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一联,甲联:正本3,蓝色,为托运人联.作为托运人支付货物运费.并将货物交由 ...查看


  • 国际货运代理实训总结
  • 实训---------国际多式联运实训 引言:随着中国对外经济与贸易的迅速发展,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的地 位愈来愈重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业蓬勃发展,同时市场的有序性和规范性也逐步加强,成为促进 ...查看


  • 年1月中国海商法年刊
  • 第17卷 2007年1月中国海商法年刊AnnualofChinaMaritimeLawVol.17Jan.2007 1003276592(2006)0120116213[文章编号] Ξ论光船租赁条款及承运人识别条款的效力 刘 俊1,2 (1 ...查看


  • 论航空人身侵权赔偿中的_过失_
  • 论航空人身侵权赔偿中的"过失" 郝 秀 辉 (中国民航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 天津 300300) 摘要:在严格责任备受航空风险损害赔偿的青睐时,"过失"并没有被彻底抛弃.无论是在&l ...查看


  • 论无船承运人的识别
  • 论无船承运人的识别 广东海信现代律师事务所 雷正卿 摘要:我国关于国际货运代理业的行政法规规定货运代理公司既可以做货运代理人也可以做无船承运人,加上货运代理公司的不规范操作,导致在司法审判中对无船承运人和货运代理人很难作出区分.本文试图从合 ...查看


  • 中国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国内运输规则
  •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令 第49号 <中国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国内运输规则>已经1996年2月28日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1996年3月1日起施行. 局长  陈光毅 一九九六年二月二十八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 ...查看


  • 国际货运练习题及答案(1)
  • 第三章运输 填空: 1.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包括和()两种方式. 答案:班轮运输(或提单运输) :租船运输 2.<海牙规则>的全称为(),该规则于1924年8月25日订立于布鲁塞尔,于1931年6月2日生效. 答案:<统一提单 ...查看


  • 不清洁的清洁提单
  • 提单作为货物收据,是划分托运人和承运人责任界限的重要证据.承运人应该克尽职责,及时检验,对货物的包装或外表状况作出准确判断评定.如果不谨慎行使批注权的行为,由此引起的损失,承运人应当承担责任. 2002年5月20日,我国a公司向英国b公司发 ...查看


  • 交货托运人及其法律问题
  • 摘要 由于法律规定的不完善.实践操作的不规范等因素,导致交货托运人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实际托运人"名称的缺陷,单证托运人能否取代交货托运人这两个问题,在专家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并得出了相应结论,以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