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壮大主导产业和促进结构调整情况
项目实施后,可年增绿色蔬菜加工能力20000吨,辐射带动绿色蔬菜生产基地10万亩,进一步壮大蔬菜这一主导产业的生产能力,优化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
(二)产、加、销、服各环节利益连接情况
实行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模式,搞好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加强市场信息反馈,与农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引导农民参加市场竞争。
(三)辐射带动作用
项目可辐射全县及黄河三角洲的蔬菜生产区,有效地带动这一地区绿色蔬菜产业的发展。绿色蔬菜生产基地达到10万亩的规模,带动农户2.2万户,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增长2000元,蔬菜加工可增加就业人员200名。
(四)农业生产市场化,组织化提高程度
该项目深加工生产的蔬菜产品,主要面向国外市场,农业初级产品经加工后直接进入超市销售,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化和商品化程度。同时,建立了一套完整、严格的产、加、销运作机制和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手段,使项目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二、农民增收
项目实施前,项目区农民收入增长来源主要是第一产业,
受自然条件、市场环境等的制约,农民收入增长渠道单一,增长缓慢。项目的实施,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效益,企业对蔬菜生产实行定单制度和保护价收购,保护了项目区农民的利益,降低了风险;蔬菜经深加工后,大大提高了初级农产品的附加值,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力就业问题。农民收入增长渠道扩大,农民收入增长辐度比非项目区可高出18个百分点。
三、其它社会影响
通过项目实施,可调动项目区农民对农业增加投入的积极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条件。改变农民传统的生产观念,增加农民参加市场竞争的信心,提高项目区农民的生活水平。
一、 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壮大主导产业和促进结构调整情况
项目实施后,可年增绿色蔬菜加工能力20000吨,辐射带动绿色蔬菜生产基地10万亩,进一步壮大蔬菜这一主导产业的生产能力,优化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
(二)产、加、销、服各环节利益连接情况
实行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模式,搞好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加强市场信息反馈,与农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引导农民参加市场竞争。
(三)辐射带动作用
项目可辐射全县及黄河三角洲的蔬菜生产区,有效地带动这一地区绿色蔬菜产业的发展。绿色蔬菜生产基地达到10万亩的规模,带动农户2.2万户,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增长2000元,蔬菜加工可增加就业人员200名。
(四)农业生产市场化,组织化提高程度
该项目深加工生产的蔬菜产品,主要面向国外市场,农业初级产品经加工后直接进入超市销售,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化和商品化程度。同时,建立了一套完整、严格的产、加、销运作机制和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手段,使项目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二、农民增收
项目实施前,项目区农民收入增长来源主要是第一产业,
受自然条件、市场环境等的制约,农民收入增长渠道单一,增长缓慢。项目的实施,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效益,企业对蔬菜生产实行定单制度和保护价收购,保护了项目区农民的利益,降低了风险;蔬菜经深加工后,大大提高了初级农产品的附加值,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力就业问题。农民收入增长渠道扩大,农民收入增长辐度比非项目区可高出18个百分点。
三、其它社会影响
通过项目实施,可调动项目区农民对农业增加投入的积极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条件。改变农民传统的生产观念,增加农民参加市场竞争的信心,提高项目区农民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