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字文化

1汉字文化 编辑

汉字文化圈中的越南和朝鲜半岛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已经完全废止汉字的官方使用,大韩民国仍保留使用部分汉字。但是,各国的古文仍然完全用汉字表记。

2 汉字与书法 编辑 西方现代心理学当中把字体当作人性格最鲜明的体现,记得福尔摩斯都在他的探案中对字体作过精辟的演绎推理。二十六个字母在不同的人笔下或张扬、或犹豫、或坚定、或迟疑。今天考察字体已经成为招聘职员的重要参考,一个人的性子或急噪、或起伏、或深谋远虑、或小心翼翼,都直白地流露在笔尖的墨迹里。 但字体作为一种艺术却是中国独一无二的。羲献父子、颜筋柳骨、颠张醉素,使书法作为文人的技能登入大雅之堂,也早早地跻身“琴棋书画”四技的行列。汉字解读今日,锻炼书法已经是提高文化修养、修身养性的途径,甚至书法已然是国人礼仪的基本要素。 汉字的字形本身就是艺术。每一个汉字方方正正、筋骨扎实、结构严谨,但又易于个性的驾驭。昔日象形的甲骨文早已中庸成了今天文件的文字,但汉字作为象形符号的表意功能始终未变。然而更令人称道的是,每一个汉字似乎都有精巧的构图,恰当的比例,使这个符号被赋予了太多的艺术内涵。当“京”字被抽象成一个奔跑的运动员形象之时,它的灵动,它的刚毅与柔美的融合打动了六十亿人。当中国字被作为文身在欧美流行之时,这些符号,我们在乎的已不仅仅是它的含义。汉字是最美的。 正因为有艺术的汉字才能有艺术的书法。

春秋战国时苍颉的文字已经被各国变换成了互不相象的异体。战乱可以滋生一大批忧国忧民,奔走各国的纵横家,也可以滋生一大批一心想拯救社会、扶助国君的诸子,却无法使文人们琢磨如何改进他的字体。即使老庄、钟子期余伯牙这类耳根清净者,也未必会放弃通行官方的大纂。加之此时字都写在竹简或帛上,比起在纸上创作的游刃有余,是颇显困难的,但大纂从字体繁间来讲已经比甲骨文和祭祀器皿上的金文已是很大进步。汉字从这时候起,已经与绝对意义上的象形文字说再见。这是由书写器具上的革新决定的。我们必须承认字体和书法是逐渐发展起来的,每一次字体的出现,都是一定基础的成果,是衍变得到的。一个朝代的历史条件通过对人的生活思维的影响来影响着字体的衍变速度。我们可以翻一翻《尔雅》或是《说文解字》来找找汉字衍变的足迹。 秦朝因大纂笔画复杂,不适应统一后繁忙的公务需要,于是在统一文字改用省去了很多笔画的小纂。但这样仍不方便,于是程邈在监狱里创立了隶书来帮助他抄写公文。秦始皇闻讯大悦,免其罪,封御史。隶书得以广泛流行。这样历史条件的成熟,即统一的国家催生了字体的革新。魏晋时期,士人减省隶书的波磔,狂用楷书。这种规范、铿锵有力的字体时至今日都被视作是字迹工整、书写规范的典型并被作为范本,令广大“不拘一格”的同志唏嘘不已。但不管怎样,楷书的笔锋和筋骨,一股严正之风却是足以担当正统的名号的。 这时庆祝官体字的时代结束。很快东晋王羲之就以独具个性的行书震撼了古今。这样的行书,抛弃了楷书的规范,却继承了它的浩然正气。屏弃了草书的放肆,却遗留了它的癫狂。行书笔画连贯流畅,不拘泥于点滴,足是写字者自信和自主的性格体现。既打破了楷书的礼仪规范,又不肯像草书那样随意,却是大家风度。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米芾,用他们的洒脱写下了一幅幅气势恢弘的书卷。 草书即章草、今草、狂草较之行书出现更早,因为早有狂人不喜欢楷书或隶书的格套迫不及待想要直抒胸臆了。章草始于汉初,是隶书的草体,今草之后的狂草,由唐人张旭所创,其狂野放纵似游龙一般的连书将书者狂放不羁的个性显露无遗。但草书虽然无定法,但它的落笔、起承和结构都恰倒好处,极具美感,决不像某些人以为字迹潦草的就是草书,这是对艺术的亵渎。 汉代以后各大书体相继出现,既是越来越扩大的国家的公务需要,同时也是文景“黄老无为”影响下的产物,还是晋代隐士之风的杰作。总之只有这样一个中国才能产生这样的书法。它属于“士”这个中国特色的阶层,属于汉字,更属于中国文化。 练楷书可以使人心若止水,培养耐性,练行书可以使人挥洒自如,练草书大可高呼一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之后狂书一篇,彰显豪迈之大气。因此书法本身就是修身养性的良药。也难怪中国文人和帝王对它如此的偏爱。唐太宗为了得到《兰亭集序》不择手段,终始之埋入坟底,不见天日。这时候,书法,甚至超越了艺术。

3 解读

编辑

一 .汉字文化蕴含在汉字的形体和本义之中。解释汉字的形义来源,必然涉及该字的文化特点。

二. 本书分为三卷。第一卷526字,是许书解形释义可信或基本可信者。第二卷262字,是后世学者纠正许君解形或释义有误,甚至解说形义均误者。第三卷214字,形体或本义未详,或形义来源均未详者,我作了新的考证。其中约一半是拙著《汉字形义考源》中所释之字,删节后合在此卷之中。其余百多个字的形义来源是1998和1999两年考证所得,为节省篇幅,一般没有或很少列举各家之说。竹

三 .每卷的字头依《说文解字》的顺序排列。

四. 每个字头标出的音读。音读后面的是《说文解字》原文。

五 .所解之字说明结构类型。汉字的结构类型迄无定论。

六 .所用古文字形体和例句书籍,《甲骨文合集》简称《合》,《小屯南地甲骨》简称《屯》,《怀特氏所藏甲骨集》简称《怀》,《英国所藏甲骨集》简称《英》,金文引自《金文编》《殷周金文集录》,古文、籀文、篆文引自《说文解字》,其他古文字形体来自《汉语大字典》。

七 .为了便于理解例句文意在某些字后面用圆括号标出带注释性的字。

八 .依照原文引用。

九 .甲骨文辞例句中的缺文和引用时省略的文字,按当今有关著作习惯,用„„表示。

十 .引用已列主要引用参考书目中的文句,注释时不再注明版本。

1汉字文化 编辑

汉字文化圈中的越南和朝鲜半岛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已经完全废止汉字的官方使用,大韩民国仍保留使用部分汉字。但是,各国的古文仍然完全用汉字表记。

2 汉字与书法 编辑 西方现代心理学当中把字体当作人性格最鲜明的体现,记得福尔摩斯都在他的探案中对字体作过精辟的演绎推理。二十六个字母在不同的人笔下或张扬、或犹豫、或坚定、或迟疑。今天考察字体已经成为招聘职员的重要参考,一个人的性子或急噪、或起伏、或深谋远虑、或小心翼翼,都直白地流露在笔尖的墨迹里。 但字体作为一种艺术却是中国独一无二的。羲献父子、颜筋柳骨、颠张醉素,使书法作为文人的技能登入大雅之堂,也早早地跻身“琴棋书画”四技的行列。汉字解读今日,锻炼书法已经是提高文化修养、修身养性的途径,甚至书法已然是国人礼仪的基本要素。 汉字的字形本身就是艺术。每一个汉字方方正正、筋骨扎实、结构严谨,但又易于个性的驾驭。昔日象形的甲骨文早已中庸成了今天文件的文字,但汉字作为象形符号的表意功能始终未变。然而更令人称道的是,每一个汉字似乎都有精巧的构图,恰当的比例,使这个符号被赋予了太多的艺术内涵。当“京”字被抽象成一个奔跑的运动员形象之时,它的灵动,它的刚毅与柔美的融合打动了六十亿人。当中国字被作为文身在欧美流行之时,这些符号,我们在乎的已不仅仅是它的含义。汉字是最美的。 正因为有艺术的汉字才能有艺术的书法。

春秋战国时苍颉的文字已经被各国变换成了互不相象的异体。战乱可以滋生一大批忧国忧民,奔走各国的纵横家,也可以滋生一大批一心想拯救社会、扶助国君的诸子,却无法使文人们琢磨如何改进他的字体。即使老庄、钟子期余伯牙这类耳根清净者,也未必会放弃通行官方的大纂。加之此时字都写在竹简或帛上,比起在纸上创作的游刃有余,是颇显困难的,但大纂从字体繁间来讲已经比甲骨文和祭祀器皿上的金文已是很大进步。汉字从这时候起,已经与绝对意义上的象形文字说再见。这是由书写器具上的革新决定的。我们必须承认字体和书法是逐渐发展起来的,每一次字体的出现,都是一定基础的成果,是衍变得到的。一个朝代的历史条件通过对人的生活思维的影响来影响着字体的衍变速度。我们可以翻一翻《尔雅》或是《说文解字》来找找汉字衍变的足迹。 秦朝因大纂笔画复杂,不适应统一后繁忙的公务需要,于是在统一文字改用省去了很多笔画的小纂。但这样仍不方便,于是程邈在监狱里创立了隶书来帮助他抄写公文。秦始皇闻讯大悦,免其罪,封御史。隶书得以广泛流行。这样历史条件的成熟,即统一的国家催生了字体的革新。魏晋时期,士人减省隶书的波磔,狂用楷书。这种规范、铿锵有力的字体时至今日都被视作是字迹工整、书写规范的典型并被作为范本,令广大“不拘一格”的同志唏嘘不已。但不管怎样,楷书的笔锋和筋骨,一股严正之风却是足以担当正统的名号的。 这时庆祝官体字的时代结束。很快东晋王羲之就以独具个性的行书震撼了古今。这样的行书,抛弃了楷书的规范,却继承了它的浩然正气。屏弃了草书的放肆,却遗留了它的癫狂。行书笔画连贯流畅,不拘泥于点滴,足是写字者自信和自主的性格体现。既打破了楷书的礼仪规范,又不肯像草书那样随意,却是大家风度。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米芾,用他们的洒脱写下了一幅幅气势恢弘的书卷。 草书即章草、今草、狂草较之行书出现更早,因为早有狂人不喜欢楷书或隶书的格套迫不及待想要直抒胸臆了。章草始于汉初,是隶书的草体,今草之后的狂草,由唐人张旭所创,其狂野放纵似游龙一般的连书将书者狂放不羁的个性显露无遗。但草书虽然无定法,但它的落笔、起承和结构都恰倒好处,极具美感,决不像某些人以为字迹潦草的就是草书,这是对艺术的亵渎。 汉代以后各大书体相继出现,既是越来越扩大的国家的公务需要,同时也是文景“黄老无为”影响下的产物,还是晋代隐士之风的杰作。总之只有这样一个中国才能产生这样的书法。它属于“士”这个中国特色的阶层,属于汉字,更属于中国文化。 练楷书可以使人心若止水,培养耐性,练行书可以使人挥洒自如,练草书大可高呼一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之后狂书一篇,彰显豪迈之大气。因此书法本身就是修身养性的良药。也难怪中国文人和帝王对它如此的偏爱。唐太宗为了得到《兰亭集序》不择手段,终始之埋入坟底,不见天日。这时候,书法,甚至超越了艺术。

3 解读

编辑

一 .汉字文化蕴含在汉字的形体和本义之中。解释汉字的形义来源,必然涉及该字的文化特点。

二. 本书分为三卷。第一卷526字,是许书解形释义可信或基本可信者。第二卷262字,是后世学者纠正许君解形或释义有误,甚至解说形义均误者。第三卷214字,形体或本义未详,或形义来源均未详者,我作了新的考证。其中约一半是拙著《汉字形义考源》中所释之字,删节后合在此卷之中。其余百多个字的形义来源是1998和1999两年考证所得,为节省篇幅,一般没有或很少列举各家之说。竹

三 .每卷的字头依《说文解字》的顺序排列。

四. 每个字头标出的音读。音读后面的是《说文解字》原文。

五 .所解之字说明结构类型。汉字的结构类型迄无定论。

六 .所用古文字形体和例句书籍,《甲骨文合集》简称《合》,《小屯南地甲骨》简称《屯》,《怀特氏所藏甲骨集》简称《怀》,《英国所藏甲骨集》简称《英》,金文引自《金文编》《殷周金文集录》,古文、籀文、篆文引自《说文解字》,其他古文字形体来自《汉语大字典》。

七 .为了便于理解例句文意在某些字后面用圆括号标出带注释性的字。

八 .依照原文引用。

九 .甲骨文辞例句中的缺文和引用时省略的文字,按当今有关著作习惯,用„„表示。

十 .引用已列主要引用参考书目中的文句,注释时不再注明版本。


相关文章

  • 汉字与文化
  • 再妄自菲薄:同时也认识到了"汉字优越论"的片面,我们不再夜郎自大,对于汉字我们能够客观冷静全面的看待它的优缺点.另一方面,在两千多年的汉字研究的基础上,开始更深更广地揭示汉字本身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并逐渐地把这种研究 ...查看


  • 关于开发许慎文化资源的规划构想
  • 许 慎 文 化 许慎,字叔重,东汉时期汝南召陵(今属河南省漯河市)人.他编纂的<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既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解释古代汉字的字典,又是一部总结自春秋战国以来有关经学.小学的研究成果,进而探究汉字字源, ...查看


  • 安书楷 汉字书写唤醒民族自尊增强民族自信
  • 汉字书写-唤醒民族自尊 增强民族自信 (作者:安书楷) 众所周知,文字的出现是人类步入文明的标志.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她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兴旺繁衍的标志,是中华民族的根.汉字不仅在中华文化的传承 ...查看


  • 汉字与文化 1
  • 1.谈谈汉字在解读文化方面的优势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事件的书写符号.汉字在诸多方面都和中国人息息相关.包括审美.思维.思想等等方面都对中国人产生了很大影响. (1)汉字不同于拼音等其他载体,它是由音.形.意组成.比起其他 ...查看


  • 中西文字的差异表现
  • 中西文字的差异表现 摘要:文字是传承文化的主要载体.中西文字差异在许多方面 都有所表现.本文仅浅析一下中西文字鲜明的不同特点,以及在这 些特点之下所呈现出来的文化传承的不同方式.汉语和英语都有动 词,但是它们对不同文化的时态构成是不一样的, ...查看


  • 汉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脊梁
  • "汉字落后论"的幽灵,在中华大地游荡了近百年."五四"时期的所谓"汉字革命"将汉字与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道德.就文学.旧文化相提并论.一些文化革命斗士.旗手,成了批判汉字的斗士.旗 ...查看


  • 汉字--中华民族文化的根
  • 汉字--中华民族文化的根 在激昂的国歌声中,我们仰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最深厚赤诚的爱国情怀.而汉字,如同黑眼睛黄皮肤,使中华民族的徽记和象征,爱国就应从爱汉字做起. 汉字是目前世界上被连续使用时间最长,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五 ...查看


  • 汉字标志研究
  • 青岛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汉字标志研究 姓名:董永红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设计艺术学 指导教师:岳晓泉 20050604 摘要 摘要 汉字是一种特殊的图形语言,以极强的艺术表现力与视觉感染力应用于视觉传达领域,其图形化和符号化的特征成为 ...查看


  • 汉字家具造型新概念设计
  • 摘 要:汉字作为我们中国民族独特的文化特征和表现形式,是几千年来劳动人们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相互结合的产物,作为一种象形文字,汉字不仅在结构构思巧妙,还具有一种质朴的独特美感.所以说汉字在拥有文化性的同时有着一定的艺术性,这一艺术性在当前备受 ...查看


  • 汉字对维护中国统一的作用
  • 汉字对维护中国统一的作用 --为什么说汉字是中国的第二大万里长城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的作用,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字一样,是记录语言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是人们交流思想的辅助工具.它是由汉族人民创造并使用的文字. 汉字,亦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