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管理思想重点总结

东方管理本质特征:

以人为本:管理重心是主体人及其首创精神 以德为先:以德治企,以德治国。侧重伦理规范行为 人为为人:修身养性规范自己的行为,再图为他人谋福祉

东方管理理论体系:治身论、 治家论、治商论、治国论、治和论——修身、齐家、治商、治国、平天下。

第一章:东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东方管理学 (OM) 是研究古今中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及其运行规律的现代科学,它是一门融合东西方管理思想精华的新学科 。OM研究范围:黄河、长江、恒河、印度河以及尼罗河流域的一切人类管理活动的精华。

东方管理汲取中国管理文化中道、儒、法、释、兵、墨以及回教和西方管理、华商管理等派别主干思想,开创性地提出:

“三学”:中国管理学、西方管理学和华商管理学;

“三为”: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

“四治”:治国、治商、治家和治身;

“五行”:人道、人心、人缘、人谋、人才;

“三和”:和贵、和合、和谐。

东方管理学的理论价值:

(一)包容性:中华传统管理文化能够包容和吸收其他管理文化中优秀先进的成分。

(二)人本性:东方管理则强调人是管理的根本,是主体,追求的是人的全面自由地发展。

(三)系统性:整体观念是东方管理系统论的核心。天地、万物、人类社会、意识形态便是一个完整的、多层次的复杂系统

(四)创新性东方管理强调融合,及会泽百家。而每一次的融合,不仅丰富了东方管理的理论体系,而且还提供了新的更有效的方法来整合组织资源。

(五)柔和性:东方管理讲究“仁治”,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

(六)服务性:管理者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自身修养提高了才能更好地“为人”,即服务。

以亲、地、文、商、神等五缘为基础、家族式经营、网络化经营为特征的经营模式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东方管理将管理的要素概括为:

“道、变、人、威、实、和、器、法、信、筹、谋、术、效、勤、圆等十五个方面。

道,治国之道。 “治大国如烹小鲜” 般易如反掌,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变,随机应变。 老子曰:“天不变,道亦不变。”

人,以人为本。 而非“以物为本”,“以资为本”等等。

威,运用权威。不以官职压人,而重身先士卒、率先垂范。

实,实事求是。 孔子认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和,以和为贵。古训:“和气生财”、 “人无笑脸莫开店”。

器,重器利器。孔子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机器兴邦说”等思想。

法,依法治国。避免“人治”中的种种随意性和独 断性。

信,取信于民。 “正人先正己”。

筹,运筹帷幄。“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谋,预谋决策。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术,巧妙运术。讲求方式方法。鲲堵禹疏。

效,高效廉洁。孔子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勤,勤俭致富。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圆,圆满合理。 管理的最佳境界。

第三章 东方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中国管理

一、《易经》的阴阳学说

宇宙的一切,都是由相互对立的阴、阳所组成。又有阴阳、封有阴阳,这些都是对客观世界中阴阳的描写和反映。

 (一)阴阳平衡的人本管理思想

 阳、阴在《易经》中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范畴。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山为阳、水为阴。在动物中雄为阳、雌为阴。天道有阴阳,地道有刚柔,人道有仁义,在人类社会中,君为阳、臣为阴。君子为阳、小人为阴

 (二)“人本”管理思想的经典一比卦

 比卦,卦象之一,是《易经》六十四卦之第8卦,为上上卦。诚信团结  《易经》比卦所展示的亲密关系,不能将它狭隘地去理解,认为这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我们将比卦中的人本观点应用到企业管理上,就是强调员工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要形成真诚的关系。 而西方认识到“社会人”的客观性之后,在管理上通过采用各种方式融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满足员工的需求欲望,从而极大地刺激了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二、道家的无为学说

 “无为而治”,“不争而争”,“治大国若烹小鲜”。

 应当清静无为,顺事物自然本性而不用私意,天下方才真正可以治理好。  道就是矛盾的统一,道的管理就是运用规律来正确认识和解决矛盾。道家的处世智慧就体现在对人世间一系列利害转化关系的洞察,在这种转化中去取得最大的效率和利益。

三、儒家的仁爱学说

 “仁”字是人字旁加个二字,两个人相处之道即为“仁”。“仁”是人们相

处、相知、相爱之道。

 “爱”为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要以个人的爱为出发点,最终形成人类的爱。

 提倡“爱民”、“养民”、“惠民”、“裕民”。人是最根本的,在人的管理上,必须施以“仁”、“爱”。

四、佛家的慈善学说

 佛教对善的内涵规定是“顺益”。也就是指符合佛教义理,符合宇宙真实、符合人的本性,有益于世,利乐众生,就是善。

 佛教提倡集体主义突出人的社会价值。日本道元禅师这样解释:“韧使自己同于他,后则使同于自己”。但是,将自己融人社会,并不等于随着与社会的融合而失掉了自己,而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才有能力度化众生。一个道德素质低的人不可能通过自己的影响促进他人达到自己所不能达到的高度。如果我们能够将个人融于大众,我们的家庭生活、社会人际关系就会非常和谐,大家就会运用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去推动社会的发展。

五、兵家的用人学说

 兵圣孙武就十分强调将帅的地位和作用,“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 (一)以人为本的选材标准

《孙子兵法·计篇》提出了选才的五条标准:“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 (二)以人为本的用人策略

 兵家在用人的过程中,非常重视“适”、“恩”、“威”、“恕”、“严”等几个方面的相机抉择。

(三)人力资源的柔性化管理

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意思是说:激流飞下,能够冲走石头,是因为迅猛的水势所造成的,并且提出:“故善战者,求之于势。”因此,如何动态的提升自己的竞争平台,取得更大的竞争势能,就成为企业谋求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任务。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的柔性化管理,正是顺应了“择人任势”的需要,成为未来管理理论发展的方向,是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对象特征变化的必然选择。

六、法家的崇法学说

 (一) “祟法”是法家管理思想的核心,韩非为法家集大成者,“法”、

“势”、“术”是韩非子著作中三个极重要的概念,正是它们的有机结合构建了韩非子的管理思想 ,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 韩非子径取“人性自私论”作为他的理论根据。他认为,“民之故计,

皆就安利而辟危穷”。“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人天性自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全以功利为本,并无温情可言。

 (二)重势

 强调“法”的同时,韩非还赋予“势”以重要地位:“势者,胜众之资也。”即把“势”看成统治者相对于被统治者所拥有的优势或特权。

 (三)尚术

 韩非进一步提出“术”的概念:“入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对一无,皆帝王之具也。”拥有了“势”的统治者,还要将“法”与“术”很好地结合起来。

第二节 西方管理

一、 古典管理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的杰出代表人物就是美国管理学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F.见Taylor)。19世纪未、20世纪初,他在美国米德维尔钢铁厂工作期间,针对当时

管理落后、劳动生产率低的问题,经过大量试验,提出了一整套的科学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其中土要包括:定额管理制、差别计件工资制、工人培训制、职能工长制以及操作标准化、工具标难化等。1911年,泰罗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写成并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

(二)管理程序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H.Fayol)。法约尔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一书中:

(1)区分了经营和管理的概念;系统地提出并阐明了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项职能;

(2)法约尔还根据自己长期担任矿业公司总经理的工作经验,从一般角度提出了管理的十四条原则,从一般管理原理角度对管理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三)行政组织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由德国管理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提出的行政组织理论。马克斯·韦伯最主要的代表作是1947年出版的《社会与经济组织的理论》。韦伯与泰罗、法约尔等人是同时代人,所不同的是,他不是从企业管理角度而是从行政管理角度对管理理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韦伯所提出的行政组织理论开辟了管理理论研究的新领域,为后来的行政管理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为此他被西方誉为“组织理论之父”。

(四)其他

在泰罗、法约尔、韦伯等人从不同方面创立了古典管理理论之后,西方许多学者对古典管理理论进行了深人地研究和广泛传播,其中英国管理学者林德尔·厄威克(Lydall Urwick)和美国管理学者卢瑟·吉利特(Luther Gulick)在对古典管理理论进行综合和系统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 行为科学理论

(一)行为科学理论的要点

人际关系理论,主要是指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乔治·埃尔顿·梅奥等人从1924年到1932年通过著名的霍桑试验所提出的理论。其要点是:

(1)人是社会人,因此不能单纯从技术物质条件考虑问题,还必须从心理方面来鼓励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

 (2)企业中不但存在着正式组织,而旦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因此,在企业管理中,不但要发挥正式组织的作用,而且要注意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 (3)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职工的满足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职工的社会地位决定的,相对金钱和物质刺激来说,它在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中起第一位的作用。

 (二)行为科学理论的贡献

 行为科学理论的贡献包括对人际关系理论的贡献、对个体行为理论的贡献、对团体行为理论的贡献和对组织行为理论的贡献四大方面

 (三)行为科学理论的局限性

 行为科学理论在研究对象方面的局限性是仅关注对人与组织管理的研究工作管理的研究与对生产及营运过程管理的研究。行为科学理论在对人的假设方面的局限性在于,强调了“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的概念,却忽略了“经济人”这一假设的合理部分。

 行为科学理论在研究方法方面的局限性在于,虽然运用了心理实验方法,

但尚未能运用信息论、控制论与系统论等原理及方法。研究成果也局限在如何对人与组织的管理上。

三、 现代管理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管理理论发展到现代阶段。之所以称为现代有时间的涵义,还因为有以下特征:

(1)在这一时期的管理理论研究中,充分运用了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使管理思想、管理观念进一步现代化;

(2)电子计算机、现代通信设备等高科技成果广泛运用于管理中,使管理方法、管理手段进一步现代化;

(3)管理理论向综合和软化发展,使管理决策和管理组织进一步现代化。

西方管理理论发展到现代阶段,形成了许多学派。1961年,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H.Koontz)在美国《管理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管理理论丛林》的又章。在这篇文章中,他从历史和现实出发,把西方管理理论划分为6个学派。1972年,他在《管理学原理》一书中,又根据研究方法和研究问题的重点不同,把西方现代管理理论划分为7个学派。1980年,他又在一篇题为《再论管理理论丛林》的论文中指出,现在“管理理论丛林不但依然存在,而且已显得更加茂密而难于通过了”。他认为,当时管理理论学派已不是过去的6个或7个,而是发展到11个了。

这11个学派分别是:

(1)以孔茨等人为代表的管理过程学派;

(2)以麦格雷戈等人为代表的人性行为学派;

(3)以切斯特·巴纳德(C.Barnard)等人为代表的社会系统学派;

(4)以乔治·金布尔(Kimball)等人为代表的管理科学学派,也即数量管理学派;

(5)以西蒙(H.Simon)等人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

(6)以弗里蒙持“卡斯特(F.E.Kast)等人为代表的系统管理学派;

(7)以彼得·德鲁克(P.F.Drucker)等人为代表的经验主义学派;

(8)以明茨伯格(Minzberg)等人为代表的经理角色学派;

(9)以E.L.特里斯持(E.L.Trist)等人为代表的社会一技术系统学派;

(10)以布里奇曼等人为代表的经营管理学派;

(11)以弗雷德·卢桑斯(F.Luthans)等人为代表的权变理论学派。

4、1980年代以来,西方管理理论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比较管理理论的发展;

(2)企业文化理论的发展;

(3)非理性主义思潮;

(4)学习型组织;

(5)虚拟企业、动态协作团队和知识联盟;

(6)知识型企业;

(7)知识管理理论。

第三节 华商管理

一、 华商的创业

由于在中国的移民史中迁移至东南亚地区的华侨历史最悠久、人数最多,所以最初的华商经济实际上就是指东南亚地区的华侨经济。只是到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少中国人开始移居欧洲之时,华侨的足迹才真正遍布全球,华商经济也随之具有了全球性和普遍性。

二战后,随着东南亚各国相继独立,它们相继进入了建设民族独立国家、发展民族经济的新的历史阶段。与此同时,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纷纷采纳凯思斯的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实施积极的干预,刺激了其经济较大幅度的长期增长。

二、华商的经营

 (一)家族制

 中国人历来都十分重视家族血缘的关系。中国民问有句俗话,叫做“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意思是说,在生死他关的紧要时刻,只有“父子兵”和“亲兄弟”才靠得住,才会拼命去鼎力相助,向人们强调了家庭血缘关系的重要性。现代的大型华商企业实际上与西方社会的家族企业相类似P6家族成员占据企业的关键职位实施管理,或家族成员只对关键的决策职位实施管理,或家族成员只对关键的决策负责,他们所采取的伦理规范已有某些变化,但绝大多数杰出的华商企业家对企业内部的家族般的人际关系予以极大的重视,并在管理实践中培养出一种使企业成员把企业看得如同家族一样的伦理规范。

 (二)网络化经营

 华裔网络,是指海外华商在非政治的、形态不拘的联系中,凭藉“五缘”纽带,基于经济利益而形成的泛商业网。它在卓有成效的海外华商经营中的影响突出,日益引人注目。“五缘”包括亲缘、地缘、文缘、商缘、神缘。所谓亲缘,就是宗族亲戚关系;所谓地线,就是邻里乡党关系;所谓文缘,就是文化关系,通过它可组合起有共同文化渊源、有切磋与交流的需要和愿望的人群;所谓商缘,就是因物品(如土、特、名、优等等)的交易而发生的关系;所谓神缘,就是共奉之神抵宗教关系。正是由于强大的“五缘”网络的存在,使一个个相对封闭的家族企业与外部世界保持密切的信息、技术、资本、商品等的交流,保证了其一定范围的发展和进步。

三、华商的创新

 由于历史上华人在国外经常受到歧视和排斥,传统的华商企业不得不主要在华人网络内部进行经营和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华人企业的经营范围势必超出原有的关系网,这就要求现代华商必须将视角转向整个世界,适应现代企业重视法律契约的一般规则,在保持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实际上,家族制企业并非海外华人所独有的现象,即使到今天,欧美及亚洲的韩国、日本也还存在着大量的家族公司点是以五千年中华文化为深厚底蕴的华人家族企业除了具备所有权与管理权重合的共同特征外,“其不同之处还在于以下两点:

(1)在企业内重视血缘、亲缘、地缘、友缘等人际关系,重要职位多以血缘、亲缘、地缘等关系的密切程度取台;

(2)企业内采用家长制的领导方式。

第四章 以人为本人本管理

第一节 以人为本的内涵

一、什么是以人为本:管仲最早提出“以人为本”的“人本观” 在中国,“以人为本”一词最初出现《管子·霸言》:“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这里所说的“以人为本”,是指建立霸业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其进步性是比不上孟子“民为责,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贵观”的,因为管子的“人本”是工具论的,而孟子的“民贵”已经有了价值论的含义。

二、我们认为,“以人为本”包含着两层含义:

(1)将人视为管理的首要因素,一切管理工作都围绕着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来展开,这是它的浅表内涵;

(2)通过给人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不断地运用挑战来锻炼人的智力、体力乃至意志品质,并在此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摆脱自然束缚的自由发展,提高人的生命存在质量。

三、主体人假设

“主体人”假设认为用单的善与恶不是评判人性的合理标准,人不仅是其自身的生命主体、道德主体、精神主体,也是管理主体,组织中每个人的个性和人格是独立、完整和平等的,人在组织中有分工的差别和职位的差别,但在管理中都一律平等地处于主体地位,不存在谁依附谁、谁掌控谁的关系。

人本管理的目标是天人合一。

孔子继承了周代思想家的思想,提出人是万物之灵:“人者,天地之心也。”(《礼记·礼运》)。

孟子主张“尽心、知性,而“知天。” 以人心昭显天命,使天命和人性达到完美的统一,即达到天人合一,就能战胜一切事物

第二节 人本管理的理念

一、民惟邦本

人本精神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是儒家管理思想最鲜明的特色。《尚书·五子之歌》中就有“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春秋·穀(gu)梁传》也提到:“民者,君之本也。”充分肯定了人民大众是君王的治国之本。

二、遵道得道

道作为治理天下的大本,能够具体解决人与自然、社会、心灵的冲突。在这一原理下,老子明确提出了道家学说的人本管理原则。

1.尊道原则

天地万物皆由其其之中的道支配,道是绝对的、永恒的,是不可改变和亵渎的,只可以体会、尊重、顺应。

2.得道原则

要掌握并运用道,既要做到对天地万物的吉凶祸福的转化有一个清醒而又彻底的认识,还要使自己的精神修养与道契合。如何才能达到这种精神境界从而得道呢?老子回答:必须做到虚、静、守,一、和无为、好静、无事、无欲是一致的。从个别来看,无为--白化、好静--自正、无事—自富、无欲—自朴,从整体上看,全部得道过程正是从无为到无不为的循环演变。

三、上善若水

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造福人间万物而又不争不悔,能接纳百川不分混浊污垢而自质清洁,这几乎就是“道”了。的确,人们所知的宇宙间又有何物能似水那样至柔、至钢、至净、至爱、能容、能大呢?管理者是否应该学习水那种效法自然之道的胸襟和气度呢?

第三节 以人为本的运用

一、阴阳平衡

《周易》强调平衡、和睦、互补,平衡即阴阳平衡,无论阴阳哪一方过盛,都会带来动荡。和睦实质上是指在社会组织中,人心与人情应当建立在共同意愿的基础上,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既表现出人的主观积极作用,又不违背自然法则,即重视人的价值观念。

二、公平公正

在众多关系的处理上,始终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奉公克己,形成一个稳定的组织关系,尽可能将企业的管理成本降到最低限度,是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的。

三、爱民富民

孔子人本思想的基本内涵就是“仁”。那么什么是“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这里的“爱人”,是指爱一切人,是不分阶级层次的,包括对下层人民的爱。

在爱民的基础上,孔子又提出“富而教之”的思想。在《荀子·王制》里,荀子则更进一步解释道:“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如是则富国矣。”(《荀子·富国》)就是说使国家富裕的方法,就是节约费用,使人民富裕起来。人民富裕了,国家也自然就富裕了。

第五章 以德为先—人德管理

第一节 以德为先的内涵

一、什么是以德为先?

中国古代传统道德不仅包括作为主干和核心的儒家道德,也包括道家、法家、墨家及佛教等的道德内容。

二、以德为先的要义

 (一)爱人修己

 中国儒家伦理道德观的一个基本内容是爱人修己,一个有道德、

有品格、有德行的人,首先必须爱人重人,而爱人重人则必须严格律己修己。

 (二)明辨义利

 义利的问题,是儒家伦理道德观的一个重要问题。义和利主要是

指道德行为和物质利益而言;同时亦包含动机与效果之义。利有公利与私利之分,儒家学者历来注意义利之辨,力倡公利,反对私利。

 (三)分清理欲

 理和欲作为道德理性与感性欲望、社会规范与个人需求、群体利

益与个人利益的论述,自先秦以来,历代儒者一直在探讨、求索,以求合理解决二者的关系。

三、以德为先的现代意义

 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精神文明和新时代道德,当然要

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道德,也要借鉴和吸收外来先进的道德思想和规范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使之融会贯通和发展。

 (一)尊卑贵贱及其纲常伦理

 (二)“仁爱”思想

 “仁爱”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个涵盖内容非常广泛

的范畴。它包括恭、宽、信、敏、惠、刚毅、木讷、温良、俭让、忠恕、诚信、爱人等内容。

 (三)传统道德的功利性

 传统道德“修身”、“自律”、“慎独”,是要人们特别是知识

者、为官从政者加强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

 (四)个人价值与集体主义

 我国传统道德一向注重整个利益,把整体、国家、民族的利益放

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少学者认为,传统道德排斥、压抑人的个性、人的个体价值。

第二节 人德管理的功能

一、道德规范功能

二、德行教化功能

第三节 人德管理的运用

一、以德为先思想在治身中的运用

二、以德为先思想在治企中的运用

三、以德为先思想在治国中的运用

第六章 人为为人—人为管理

第一节 人为为人的内涵

一、什么是人为为人?

“人为为人”概念的提出者认为:每个人首先要注重自身的行为修养,“正人必先正己”,然后从“为人”的角度出发,来从事、控制和调整自身的行为,创造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激励环境,使人们能够持久地处于激发状态下工作,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二、 “人为为人”对管理实践的启发 “人为为人”的实践意义在于,它并不是提供了一种具体的管理方法或技巧,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建立了一个思考的架构,用来评价管理者的管理手段是否达到了要求。不存在适合于所有情境的万能管理方法,任何管理措施必须与具体环境结合起来,“人为为人”的应用同样要求如此。

第二节 人为为人的管理机制

一、人为为人的动因与特点

二、人为为人的表现与方向

三、人为为人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人为为人管理的运用

一、人为为人的目标

二、人为为人的方式

三、人为为人的绩效测评

每章回顾

第一章:东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 1、是研究古今中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及其运行规律的现代科学,它是一门融合东西方管理思想精华的新学科OM研究范围:黄河、长江、恒河、印度河以及尼罗河流域的一切人类管理活动的精华。

 2、东方管理学的研究宗旨是:提炼和总结东方管理文化中的精髓;促进东西方管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进东方管理的教育普及和在实践中的应用。

 3、从1970年代初, 汲取东方管理文化中道家、儒家、法家、释家、兵家、墨家以及伊斯兰教等主干思想的合理养分 概括东方管理文化本质特征的“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的理念,以治国论、治商论、治家论和治身论为核心的东方管理理论体系。

 4、东方管理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包容性;人本性;系统性;创新性;柔和性;服务性。

 5、东方管理的推广代表了的发展方向;

 6、东方管理学在国际上的影响也日益明显,主要表现为: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日趋凸显;

 7、OM 的:道变人威实;和器法信筹;谋术效勤圆等十五个方面。  8、研究东方管理,要注意以下十二个结合:科学主义、人文主义和管理科学研究相结合等等

 9、管理心理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就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管理心理学研究中的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测验法等等都可以用于对东方管理的研究。

第三章:东方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 1、东方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包括三个:中国管理、西方管理和华商管理。  2、中国管理学渊源流长,它滋养了东方管理学的诞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流中,中国管理学形成了众多流派,比如《易经》的阴阳学说、道家的无为学说、儒家的仁爱学说、佛家的慈善学说、兵家的用人学说、法家的崇法学说,这些流派都是东方管理学诞生的理论基础。

 3、西方管理理论依据它们不同的研究对象、不同的研究假设、不同的研究方法与不同的研究成果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 4、1980年代以来,西方管理理论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 (1)比较管理理论的发展;

 (2)企业文化理论的发展;

 (3)非理性主义思潮;

 (4)学习型组织;

 (5)虚拟企业、动态协作团队和知识联盟;

 (6)知识型企业;

 (7)知识管理理论。

 5、华商管理是中国传统管理文化与西方管理文化以及华商足迹所至的土著管理文化相融合的成功典范。华商管理中蕴含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这是华商企业之所以能在海外激烈的商战中取胜,不断地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所在中国文化对华商管理影响的一个重要结果是使华商管理更具兼容性、适应性,从而使华商在异域他乡不断得以发展。

 6、华商管理具有家族制、网络化经营、足下生财三大显著特征。家族制体现了家族对企业的所有权关系,也保证了家族对企业的有效控制。网络化经营是指海外华商在非政治的、形态不拘的联系中,凭借“五缘”纽带、基于经济利益而形成的广泛商业网。华人移居到国外的特殊经历使他们缔造了一种勤奋工作、节衣缩食、放眼未来、不满足于现状的创业文化使之得以足下生财。

 7、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华人企业的经营范围势必超出原有的关系网,这就必然要求现代华商将视角转向整个世界,适应现代企业重视法律契约的一般规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电子网络整和人际网络,由任人唯亲转向唯才是举。

第四章:以人为本管理

 1、“以人为本”是以现实人为本,不是以个人为本,而是以社会为本位的“以人为本”,是以广大的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包括理想层面是以解放全人类为目标,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使每个人得到全面发展;现实层面就是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企业层面就是要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实现“主体人”“、自我管理”的目标。

 2、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就必须实施人本管理。人本管理是一种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把组织全体员工作为管理的主体,围绕着怎样充分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服务于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和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活动的总称。

 3、人本管理的最高目标是天人合一。

 4、人本管理的理念主要有:民惟邦本、遵道得道、上善若水。  5、人本管理的运用主要体现在阴阳平衡、公平公正、爱民富民。

 本章思考题:

 1、 试述“以人为本”的内涵、核心,以及运用的具体特征。  2、《周易》的人本思想主要有哪些?

第五章:以德为先——人德管理

 1、中国古代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实际上就是对古代传统道德在现代社会中的积极意义的分析与评价。这既是一个认识问题,又是一个方法问题。

 本章思考题:

 1、什么是以德为先的内涵、意义、功能?

 2、孔子《论语》中的仁德思想的集中表现在哪里? 我们既要站在时代需要的角度汲取传统道德中的有用内容,又要避免走上短视行为和实用主义的轨道。 2、以德为先的思想最先源于《论语》中的仁德思想“。仁爱”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个涵盖内容非常广泛的范畴。它包括恭、宽、信、敏、惠、刚毅、木讷、温良、俭让、忠恕、诚信、爱人等内容。 3、以德为先的要义包括:爱人修己、明辨义利、分清理欲。 4、以德为先的基本功能有两条:道德规范功能与德行教化功能 5、现今社会“新三德”建设的主张,即:官德、商德、民德。官德是富民与富国的统一;商德是经济利己心与道德利他心的统一;民德是竞争与合作的统一。 6、在新时期,道德的新标准包括以下几点:有利于社会生产力进步发展;有利于人、自然、社会之间和谐发展;有利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健康发展;有利于道德真善美综合发展。 7、以德为先的运用贯穿各个层面,包括治身、治家、治生、治国等。

第六章:人为为人——人为管理

 1、人为为人的内涵就是,每个人首先要注重自身的行为修养,“正人必先正己”,然后从“为人”的角度出发,来从事、控制和调整自身的行为,创造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激励环境,使人们能够持久地处于激发状态下工作,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 2、“人为为人”概括了古今中外一切管理行为的本质特征,它也是面向未来的开放的管理思想,在促进未来管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实践的发展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 3、人际互动论的分析视角着重表明“,人为”与“为人”之间相互转换、不断递进、周而复始的运作形态的动因,在于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的人际互动。

 4、人为管理绩效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概括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体因素,包括领导风格、行为方式;结构因素,包括组织特点、工作目标、企业文化及产权制度等方面;环境因素。

 5、人为管理是注重发挥个体潜能的自我式管理,这种管理的结果不是使个体背负沉重的精神负担而忧虑重重,相反应该是个人心理健康水

 6、人为管理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实施,要注意以下几点:行为示范,以身作则;权力下放,下属参与;结构模糊,充分流动;识别特征,有效激励;服务客户,合作双赢。

 7、公司的财务指标和证券市场的表现当然可以反映管理绩效,但这还不够,基于我们对人为管理目标的认识,我们认为组织内部群体凝聚力的状

况也是衡量管理绩效的重要方面。人为绩效测评方法有三个:社会测量法;参照测量法;社会距离法。

 本章思考题:

 1、什么是人为为人的内涵?

 2、试述人为为人的运行机制及其应用。

第七章:治国国家管理

 本章基本概念:

 1、治国思想作为一个国家管理者基本世界观的具体体现,决定了他们在解决现实世界中各种矛盾、各种问题时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经历了无数次的改朝换代和多种外来文化的渗透,积累了丰富而深邃的治国理念,最具代表性的有:道法自然、济世兴邦、礼法并举、以民为本等。

 2、所谓治国法则就是指在具体管理国家事务的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东方特色的治国法则主要有:为政以德、人治与法治相结合、强根固本、居安思危、保民而王、集分适当、开放创新等。

 3、东方管理非常重视治国之道,也就是在治理国家时所采用的途径和手段,由于有不同的治理国家的思想和原则,相应地产生了不同的治理手段和方式,如修己安人、无为而治、唯法为治、以德治国等。

 本章思考题:

 1、什么是治国目标、治国理念、治国策略?

 2、试述中国本土国家治理思想,举例说明。

第八章:治家——家业管理

 1、家庭既是社会单位,又是经济单位,在中国它还被赋予政治色彩,所以家庭管理与其他组织的管理相比具有很大特殊性;

 2、中国特色的治家理念主要有家国一体、道德教化、和睦为本等;  3、作为一个社会单位,治家主要是家风建设,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家庭内部的关系和秩序始终被人们所重视,这涉及到家庭伦理、家庭教育等问题,中国人民在这方面积累了许多独到的经验和方法,其中又以家书、家训最具代表性;

 4、作为一个经济单位,治家主要是家业管理,在这方面一般家庭只涉及到家庭计划和勤俭持家等内容,而更大的家业—家族企业则须区别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不同关系分别进行探讨。

 本章思考题:

 1、什么是“齐家”的理念?

 2、 试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涵,并举例说明。

第九章:治身——自我管理

 1、东方管理思想非常重视治身,强调人的自身修养和行为示范,以达到服务社会、服务于人的宗旨。

 2、治身是一个具备礼义之德的渐进过程,其中所经历的境界也是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有“圣人”与“君子”之分。

 3、治身需以德修身、修己安人,其中修身方法有:虚心学习、内省改过、力行重德。

 4、修己与安人,是由己及人,由此及彼,由内向外的推展过程。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和前提,首先要“修己”然后以之齐家,以之治国,以之平天下。作为领导者要想管理好组织,首先要管理好自己,要想正人,先正自己,只有这样,才可能赢得别人的依赖,进而影响他人。5、领导者治身要行“五德”,即:智、信、仁、勇、严。

 本章思考题:

 1、什么是治身理想、治身途径以及治身之道?

 2、怎样才能成为自己命运的建筑师—造命人?

第十章:人道行为——管理哲学

 本章基本概念:

 1、“道”的本质“:道”作为中国古代哲学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始于《老子》,是指那种揭示事物之间必然联系的本质东西,是一种无形的,不变的、不可名的恒道。“道”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哲学范畴,从先秦至现代围绕着它展开了丰富多彩的哲学论辩,在不断的论辩中“,道”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鼎盛到衰亡的过程,反映了中国思想家对世界本原和规律的认识的不断深化。

 2、管理的人道原则可以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意义:广义的人道原则是视人本身为最高价值从而主张把人当人看的思想体系;狭义的人道原则是视人本身的自我实现是最高价值从而把使人成为人奉为道德原则的思想体系。

 3、人道原则要求:第一,肯定人的价值,将人视为一切管理活动的最高目的;第二,坚持“为了人而管理”的管理目标;第三,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 4、在实践中,可以在赢取民心、化解矛盾等方面应用人道原则。要赢取民心,就要在实际管理中,实施“合民情、利民富、促民强”的方略;在化解矛盾方面,道的管理就是运用规律来正确认识和解决矛盾,洞察组织内外一系列利害转化关系,在这种转化中去取得最大的效率和利益。 本章思考题:

 1、什么是“道”的内涵、人道管理思想?

 2、 试述“天道”和“人道”的联系与区别。

东方管理本质特征:

以人为本:管理重心是主体人及其首创精神 以德为先:以德治企,以德治国。侧重伦理规范行为 人为为人:修身养性规范自己的行为,再图为他人谋福祉

东方管理理论体系:治身论、 治家论、治商论、治国论、治和论——修身、齐家、治商、治国、平天下。

第一章:东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东方管理学 (OM) 是研究古今中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及其运行规律的现代科学,它是一门融合东西方管理思想精华的新学科 。OM研究范围:黄河、长江、恒河、印度河以及尼罗河流域的一切人类管理活动的精华。

东方管理汲取中国管理文化中道、儒、法、释、兵、墨以及回教和西方管理、华商管理等派别主干思想,开创性地提出:

“三学”:中国管理学、西方管理学和华商管理学;

“三为”: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

“四治”:治国、治商、治家和治身;

“五行”:人道、人心、人缘、人谋、人才;

“三和”:和贵、和合、和谐。

东方管理学的理论价值:

(一)包容性:中华传统管理文化能够包容和吸收其他管理文化中优秀先进的成分。

(二)人本性:东方管理则强调人是管理的根本,是主体,追求的是人的全面自由地发展。

(三)系统性:整体观念是东方管理系统论的核心。天地、万物、人类社会、意识形态便是一个完整的、多层次的复杂系统

(四)创新性东方管理强调融合,及会泽百家。而每一次的融合,不仅丰富了东方管理的理论体系,而且还提供了新的更有效的方法来整合组织资源。

(五)柔和性:东方管理讲究“仁治”,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

(六)服务性:管理者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自身修养提高了才能更好地“为人”,即服务。

以亲、地、文、商、神等五缘为基础、家族式经营、网络化经营为特征的经营模式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东方管理将管理的要素概括为:

“道、变、人、威、实、和、器、法、信、筹、谋、术、效、勤、圆等十五个方面。

道,治国之道。 “治大国如烹小鲜” 般易如反掌,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变,随机应变。 老子曰:“天不变,道亦不变。”

人,以人为本。 而非“以物为本”,“以资为本”等等。

威,运用权威。不以官职压人,而重身先士卒、率先垂范。

实,实事求是。 孔子认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和,以和为贵。古训:“和气生财”、 “人无笑脸莫开店”。

器,重器利器。孔子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机器兴邦说”等思想。

法,依法治国。避免“人治”中的种种随意性和独 断性。

信,取信于民。 “正人先正己”。

筹,运筹帷幄。“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谋,预谋决策。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术,巧妙运术。讲求方式方法。鲲堵禹疏。

效,高效廉洁。孔子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勤,勤俭致富。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圆,圆满合理。 管理的最佳境界。

第三章 东方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中国管理

一、《易经》的阴阳学说

宇宙的一切,都是由相互对立的阴、阳所组成。又有阴阳、封有阴阳,这些都是对客观世界中阴阳的描写和反映。

 (一)阴阳平衡的人本管理思想

 阳、阴在《易经》中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范畴。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山为阳、水为阴。在动物中雄为阳、雌为阴。天道有阴阳,地道有刚柔,人道有仁义,在人类社会中,君为阳、臣为阴。君子为阳、小人为阴

 (二)“人本”管理思想的经典一比卦

 比卦,卦象之一,是《易经》六十四卦之第8卦,为上上卦。诚信团结  《易经》比卦所展示的亲密关系,不能将它狭隘地去理解,认为这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我们将比卦中的人本观点应用到企业管理上,就是强调员工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要形成真诚的关系。 而西方认识到“社会人”的客观性之后,在管理上通过采用各种方式融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满足员工的需求欲望,从而极大地刺激了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二、道家的无为学说

 “无为而治”,“不争而争”,“治大国若烹小鲜”。

 应当清静无为,顺事物自然本性而不用私意,天下方才真正可以治理好。  道就是矛盾的统一,道的管理就是运用规律来正确认识和解决矛盾。道家的处世智慧就体现在对人世间一系列利害转化关系的洞察,在这种转化中去取得最大的效率和利益。

三、儒家的仁爱学说

 “仁”字是人字旁加个二字,两个人相处之道即为“仁”。“仁”是人们相

处、相知、相爱之道。

 “爱”为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要以个人的爱为出发点,最终形成人类的爱。

 提倡“爱民”、“养民”、“惠民”、“裕民”。人是最根本的,在人的管理上,必须施以“仁”、“爱”。

四、佛家的慈善学说

 佛教对善的内涵规定是“顺益”。也就是指符合佛教义理,符合宇宙真实、符合人的本性,有益于世,利乐众生,就是善。

 佛教提倡集体主义突出人的社会价值。日本道元禅师这样解释:“韧使自己同于他,后则使同于自己”。但是,将自己融人社会,并不等于随着与社会的融合而失掉了自己,而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才有能力度化众生。一个道德素质低的人不可能通过自己的影响促进他人达到自己所不能达到的高度。如果我们能够将个人融于大众,我们的家庭生活、社会人际关系就会非常和谐,大家就会运用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去推动社会的发展。

五、兵家的用人学说

 兵圣孙武就十分强调将帅的地位和作用,“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 (一)以人为本的选材标准

《孙子兵法·计篇》提出了选才的五条标准:“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 (二)以人为本的用人策略

 兵家在用人的过程中,非常重视“适”、“恩”、“威”、“恕”、“严”等几个方面的相机抉择。

(三)人力资源的柔性化管理

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意思是说:激流飞下,能够冲走石头,是因为迅猛的水势所造成的,并且提出:“故善战者,求之于势。”因此,如何动态的提升自己的竞争平台,取得更大的竞争势能,就成为企业谋求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任务。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的柔性化管理,正是顺应了“择人任势”的需要,成为未来管理理论发展的方向,是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对象特征变化的必然选择。

六、法家的崇法学说

 (一) “祟法”是法家管理思想的核心,韩非为法家集大成者,“法”、

“势”、“术”是韩非子著作中三个极重要的概念,正是它们的有机结合构建了韩非子的管理思想 ,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 韩非子径取“人性自私论”作为他的理论根据。他认为,“民之故计,

皆就安利而辟危穷”。“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人天性自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全以功利为本,并无温情可言。

 (二)重势

 强调“法”的同时,韩非还赋予“势”以重要地位:“势者,胜众之资也。”即把“势”看成统治者相对于被统治者所拥有的优势或特权。

 (三)尚术

 韩非进一步提出“术”的概念:“入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对一无,皆帝王之具也。”拥有了“势”的统治者,还要将“法”与“术”很好地结合起来。

第二节 西方管理

一、 古典管理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的杰出代表人物就是美国管理学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F.见Taylor)。19世纪未、20世纪初,他在美国米德维尔钢铁厂工作期间,针对当时

管理落后、劳动生产率低的问题,经过大量试验,提出了一整套的科学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其中土要包括:定额管理制、差别计件工资制、工人培训制、职能工长制以及操作标准化、工具标难化等。1911年,泰罗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写成并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

(二)管理程序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H.Fayol)。法约尔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一书中:

(1)区分了经营和管理的概念;系统地提出并阐明了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项职能;

(2)法约尔还根据自己长期担任矿业公司总经理的工作经验,从一般角度提出了管理的十四条原则,从一般管理原理角度对管理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三)行政组织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由德国管理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提出的行政组织理论。马克斯·韦伯最主要的代表作是1947年出版的《社会与经济组织的理论》。韦伯与泰罗、法约尔等人是同时代人,所不同的是,他不是从企业管理角度而是从行政管理角度对管理理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韦伯所提出的行政组织理论开辟了管理理论研究的新领域,为后来的行政管理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为此他被西方誉为“组织理论之父”。

(四)其他

在泰罗、法约尔、韦伯等人从不同方面创立了古典管理理论之后,西方许多学者对古典管理理论进行了深人地研究和广泛传播,其中英国管理学者林德尔·厄威克(Lydall Urwick)和美国管理学者卢瑟·吉利特(Luther Gulick)在对古典管理理论进行综合和系统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 行为科学理论

(一)行为科学理论的要点

人际关系理论,主要是指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乔治·埃尔顿·梅奥等人从1924年到1932年通过著名的霍桑试验所提出的理论。其要点是:

(1)人是社会人,因此不能单纯从技术物质条件考虑问题,还必须从心理方面来鼓励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

 (2)企业中不但存在着正式组织,而旦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因此,在企业管理中,不但要发挥正式组织的作用,而且要注意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 (3)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职工的满足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职工的社会地位决定的,相对金钱和物质刺激来说,它在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中起第一位的作用。

 (二)行为科学理论的贡献

 行为科学理论的贡献包括对人际关系理论的贡献、对个体行为理论的贡献、对团体行为理论的贡献和对组织行为理论的贡献四大方面

 (三)行为科学理论的局限性

 行为科学理论在研究对象方面的局限性是仅关注对人与组织管理的研究工作管理的研究与对生产及营运过程管理的研究。行为科学理论在对人的假设方面的局限性在于,强调了“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的概念,却忽略了“经济人”这一假设的合理部分。

 行为科学理论在研究方法方面的局限性在于,虽然运用了心理实验方法,

但尚未能运用信息论、控制论与系统论等原理及方法。研究成果也局限在如何对人与组织的管理上。

三、 现代管理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管理理论发展到现代阶段。之所以称为现代有时间的涵义,还因为有以下特征:

(1)在这一时期的管理理论研究中,充分运用了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使管理思想、管理观念进一步现代化;

(2)电子计算机、现代通信设备等高科技成果广泛运用于管理中,使管理方法、管理手段进一步现代化;

(3)管理理论向综合和软化发展,使管理决策和管理组织进一步现代化。

西方管理理论发展到现代阶段,形成了许多学派。1961年,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H.Koontz)在美国《管理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管理理论丛林》的又章。在这篇文章中,他从历史和现实出发,把西方管理理论划分为6个学派。1972年,他在《管理学原理》一书中,又根据研究方法和研究问题的重点不同,把西方现代管理理论划分为7个学派。1980年,他又在一篇题为《再论管理理论丛林》的论文中指出,现在“管理理论丛林不但依然存在,而且已显得更加茂密而难于通过了”。他认为,当时管理理论学派已不是过去的6个或7个,而是发展到11个了。

这11个学派分别是:

(1)以孔茨等人为代表的管理过程学派;

(2)以麦格雷戈等人为代表的人性行为学派;

(3)以切斯特·巴纳德(C.Barnard)等人为代表的社会系统学派;

(4)以乔治·金布尔(Kimball)等人为代表的管理科学学派,也即数量管理学派;

(5)以西蒙(H.Simon)等人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

(6)以弗里蒙持“卡斯特(F.E.Kast)等人为代表的系统管理学派;

(7)以彼得·德鲁克(P.F.Drucker)等人为代表的经验主义学派;

(8)以明茨伯格(Minzberg)等人为代表的经理角色学派;

(9)以E.L.特里斯持(E.L.Trist)等人为代表的社会一技术系统学派;

(10)以布里奇曼等人为代表的经营管理学派;

(11)以弗雷德·卢桑斯(F.Luthans)等人为代表的权变理论学派。

4、1980年代以来,西方管理理论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比较管理理论的发展;

(2)企业文化理论的发展;

(3)非理性主义思潮;

(4)学习型组织;

(5)虚拟企业、动态协作团队和知识联盟;

(6)知识型企业;

(7)知识管理理论。

第三节 华商管理

一、 华商的创业

由于在中国的移民史中迁移至东南亚地区的华侨历史最悠久、人数最多,所以最初的华商经济实际上就是指东南亚地区的华侨经济。只是到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少中国人开始移居欧洲之时,华侨的足迹才真正遍布全球,华商经济也随之具有了全球性和普遍性。

二战后,随着东南亚各国相继独立,它们相继进入了建设民族独立国家、发展民族经济的新的历史阶段。与此同时,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纷纷采纳凯思斯的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实施积极的干预,刺激了其经济较大幅度的长期增长。

二、华商的经营

 (一)家族制

 中国人历来都十分重视家族血缘的关系。中国民问有句俗话,叫做“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意思是说,在生死他关的紧要时刻,只有“父子兵”和“亲兄弟”才靠得住,才会拼命去鼎力相助,向人们强调了家庭血缘关系的重要性。现代的大型华商企业实际上与西方社会的家族企业相类似P6家族成员占据企业的关键职位实施管理,或家族成员只对关键的决策职位实施管理,或家族成员只对关键的决策负责,他们所采取的伦理规范已有某些变化,但绝大多数杰出的华商企业家对企业内部的家族般的人际关系予以极大的重视,并在管理实践中培养出一种使企业成员把企业看得如同家族一样的伦理规范。

 (二)网络化经营

 华裔网络,是指海外华商在非政治的、形态不拘的联系中,凭藉“五缘”纽带,基于经济利益而形成的泛商业网。它在卓有成效的海外华商经营中的影响突出,日益引人注目。“五缘”包括亲缘、地缘、文缘、商缘、神缘。所谓亲缘,就是宗族亲戚关系;所谓地线,就是邻里乡党关系;所谓文缘,就是文化关系,通过它可组合起有共同文化渊源、有切磋与交流的需要和愿望的人群;所谓商缘,就是因物品(如土、特、名、优等等)的交易而发生的关系;所谓神缘,就是共奉之神抵宗教关系。正是由于强大的“五缘”网络的存在,使一个个相对封闭的家族企业与外部世界保持密切的信息、技术、资本、商品等的交流,保证了其一定范围的发展和进步。

三、华商的创新

 由于历史上华人在国外经常受到歧视和排斥,传统的华商企业不得不主要在华人网络内部进行经营和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华人企业的经营范围势必超出原有的关系网,这就要求现代华商必须将视角转向整个世界,适应现代企业重视法律契约的一般规则,在保持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实际上,家族制企业并非海外华人所独有的现象,即使到今天,欧美及亚洲的韩国、日本也还存在着大量的家族公司点是以五千年中华文化为深厚底蕴的华人家族企业除了具备所有权与管理权重合的共同特征外,“其不同之处还在于以下两点:

(1)在企业内重视血缘、亲缘、地缘、友缘等人际关系,重要职位多以血缘、亲缘、地缘等关系的密切程度取台;

(2)企业内采用家长制的领导方式。

第四章 以人为本人本管理

第一节 以人为本的内涵

一、什么是以人为本:管仲最早提出“以人为本”的“人本观” 在中国,“以人为本”一词最初出现《管子·霸言》:“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这里所说的“以人为本”,是指建立霸业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其进步性是比不上孟子“民为责,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贵观”的,因为管子的“人本”是工具论的,而孟子的“民贵”已经有了价值论的含义。

二、我们认为,“以人为本”包含着两层含义:

(1)将人视为管理的首要因素,一切管理工作都围绕着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来展开,这是它的浅表内涵;

(2)通过给人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不断地运用挑战来锻炼人的智力、体力乃至意志品质,并在此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摆脱自然束缚的自由发展,提高人的生命存在质量。

三、主体人假设

“主体人”假设认为用单的善与恶不是评判人性的合理标准,人不仅是其自身的生命主体、道德主体、精神主体,也是管理主体,组织中每个人的个性和人格是独立、完整和平等的,人在组织中有分工的差别和职位的差别,但在管理中都一律平等地处于主体地位,不存在谁依附谁、谁掌控谁的关系。

人本管理的目标是天人合一。

孔子继承了周代思想家的思想,提出人是万物之灵:“人者,天地之心也。”(《礼记·礼运》)。

孟子主张“尽心、知性,而“知天。” 以人心昭显天命,使天命和人性达到完美的统一,即达到天人合一,就能战胜一切事物

第二节 人本管理的理念

一、民惟邦本

人本精神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是儒家管理思想最鲜明的特色。《尚书·五子之歌》中就有“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春秋·穀(gu)梁传》也提到:“民者,君之本也。”充分肯定了人民大众是君王的治国之本。

二、遵道得道

道作为治理天下的大本,能够具体解决人与自然、社会、心灵的冲突。在这一原理下,老子明确提出了道家学说的人本管理原则。

1.尊道原则

天地万物皆由其其之中的道支配,道是绝对的、永恒的,是不可改变和亵渎的,只可以体会、尊重、顺应。

2.得道原则

要掌握并运用道,既要做到对天地万物的吉凶祸福的转化有一个清醒而又彻底的认识,还要使自己的精神修养与道契合。如何才能达到这种精神境界从而得道呢?老子回答:必须做到虚、静、守,一、和无为、好静、无事、无欲是一致的。从个别来看,无为--白化、好静--自正、无事—自富、无欲—自朴,从整体上看,全部得道过程正是从无为到无不为的循环演变。

三、上善若水

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造福人间万物而又不争不悔,能接纳百川不分混浊污垢而自质清洁,这几乎就是“道”了。的确,人们所知的宇宙间又有何物能似水那样至柔、至钢、至净、至爱、能容、能大呢?管理者是否应该学习水那种效法自然之道的胸襟和气度呢?

第三节 以人为本的运用

一、阴阳平衡

《周易》强调平衡、和睦、互补,平衡即阴阳平衡,无论阴阳哪一方过盛,都会带来动荡。和睦实质上是指在社会组织中,人心与人情应当建立在共同意愿的基础上,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既表现出人的主观积极作用,又不违背自然法则,即重视人的价值观念。

二、公平公正

在众多关系的处理上,始终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奉公克己,形成一个稳定的组织关系,尽可能将企业的管理成本降到最低限度,是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的。

三、爱民富民

孔子人本思想的基本内涵就是“仁”。那么什么是“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这里的“爱人”,是指爱一切人,是不分阶级层次的,包括对下层人民的爱。

在爱民的基础上,孔子又提出“富而教之”的思想。在《荀子·王制》里,荀子则更进一步解释道:“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如是则富国矣。”(《荀子·富国》)就是说使国家富裕的方法,就是节约费用,使人民富裕起来。人民富裕了,国家也自然就富裕了。

第五章 以德为先—人德管理

第一节 以德为先的内涵

一、什么是以德为先?

中国古代传统道德不仅包括作为主干和核心的儒家道德,也包括道家、法家、墨家及佛教等的道德内容。

二、以德为先的要义

 (一)爱人修己

 中国儒家伦理道德观的一个基本内容是爱人修己,一个有道德、

有品格、有德行的人,首先必须爱人重人,而爱人重人则必须严格律己修己。

 (二)明辨义利

 义利的问题,是儒家伦理道德观的一个重要问题。义和利主要是

指道德行为和物质利益而言;同时亦包含动机与效果之义。利有公利与私利之分,儒家学者历来注意义利之辨,力倡公利,反对私利。

 (三)分清理欲

 理和欲作为道德理性与感性欲望、社会规范与个人需求、群体利

益与个人利益的论述,自先秦以来,历代儒者一直在探讨、求索,以求合理解决二者的关系。

三、以德为先的现代意义

 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精神文明和新时代道德,当然要

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道德,也要借鉴和吸收外来先进的道德思想和规范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使之融会贯通和发展。

 (一)尊卑贵贱及其纲常伦理

 (二)“仁爱”思想

 “仁爱”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个涵盖内容非常广泛

的范畴。它包括恭、宽、信、敏、惠、刚毅、木讷、温良、俭让、忠恕、诚信、爱人等内容。

 (三)传统道德的功利性

 传统道德“修身”、“自律”、“慎独”,是要人们特别是知识

者、为官从政者加强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

 (四)个人价值与集体主义

 我国传统道德一向注重整个利益,把整体、国家、民族的利益放

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少学者认为,传统道德排斥、压抑人的个性、人的个体价值。

第二节 人德管理的功能

一、道德规范功能

二、德行教化功能

第三节 人德管理的运用

一、以德为先思想在治身中的运用

二、以德为先思想在治企中的运用

三、以德为先思想在治国中的运用

第六章 人为为人—人为管理

第一节 人为为人的内涵

一、什么是人为为人?

“人为为人”概念的提出者认为:每个人首先要注重自身的行为修养,“正人必先正己”,然后从“为人”的角度出发,来从事、控制和调整自身的行为,创造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激励环境,使人们能够持久地处于激发状态下工作,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二、 “人为为人”对管理实践的启发 “人为为人”的实践意义在于,它并不是提供了一种具体的管理方法或技巧,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建立了一个思考的架构,用来评价管理者的管理手段是否达到了要求。不存在适合于所有情境的万能管理方法,任何管理措施必须与具体环境结合起来,“人为为人”的应用同样要求如此。

第二节 人为为人的管理机制

一、人为为人的动因与特点

二、人为为人的表现与方向

三、人为为人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人为为人管理的运用

一、人为为人的目标

二、人为为人的方式

三、人为为人的绩效测评

每章回顾

第一章:东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 1、是研究古今中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及其运行规律的现代科学,它是一门融合东西方管理思想精华的新学科OM研究范围:黄河、长江、恒河、印度河以及尼罗河流域的一切人类管理活动的精华。

 2、东方管理学的研究宗旨是:提炼和总结东方管理文化中的精髓;促进东西方管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进东方管理的教育普及和在实践中的应用。

 3、从1970年代初, 汲取东方管理文化中道家、儒家、法家、释家、兵家、墨家以及伊斯兰教等主干思想的合理养分 概括东方管理文化本质特征的“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的理念,以治国论、治商论、治家论和治身论为核心的东方管理理论体系。

 4、东方管理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包容性;人本性;系统性;创新性;柔和性;服务性。

 5、东方管理的推广代表了的发展方向;

 6、东方管理学在国际上的影响也日益明显,主要表现为: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日趋凸显;

 7、OM 的:道变人威实;和器法信筹;谋术效勤圆等十五个方面。  8、研究东方管理,要注意以下十二个结合:科学主义、人文主义和管理科学研究相结合等等

 9、管理心理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就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管理心理学研究中的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测验法等等都可以用于对东方管理的研究。

第三章:东方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 1、东方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包括三个:中国管理、西方管理和华商管理。  2、中国管理学渊源流长,它滋养了东方管理学的诞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流中,中国管理学形成了众多流派,比如《易经》的阴阳学说、道家的无为学说、儒家的仁爱学说、佛家的慈善学说、兵家的用人学说、法家的崇法学说,这些流派都是东方管理学诞生的理论基础。

 3、西方管理理论依据它们不同的研究对象、不同的研究假设、不同的研究方法与不同的研究成果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 4、1980年代以来,西方管理理论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 (1)比较管理理论的发展;

 (2)企业文化理论的发展;

 (3)非理性主义思潮;

 (4)学习型组织;

 (5)虚拟企业、动态协作团队和知识联盟;

 (6)知识型企业;

 (7)知识管理理论。

 5、华商管理是中国传统管理文化与西方管理文化以及华商足迹所至的土著管理文化相融合的成功典范。华商管理中蕴含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这是华商企业之所以能在海外激烈的商战中取胜,不断地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所在中国文化对华商管理影响的一个重要结果是使华商管理更具兼容性、适应性,从而使华商在异域他乡不断得以发展。

 6、华商管理具有家族制、网络化经营、足下生财三大显著特征。家族制体现了家族对企业的所有权关系,也保证了家族对企业的有效控制。网络化经营是指海外华商在非政治的、形态不拘的联系中,凭借“五缘”纽带、基于经济利益而形成的广泛商业网。华人移居到国外的特殊经历使他们缔造了一种勤奋工作、节衣缩食、放眼未来、不满足于现状的创业文化使之得以足下生财。

 7、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华人企业的经营范围势必超出原有的关系网,这就必然要求现代华商将视角转向整个世界,适应现代企业重视法律契约的一般规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电子网络整和人际网络,由任人唯亲转向唯才是举。

第四章:以人为本管理

 1、“以人为本”是以现实人为本,不是以个人为本,而是以社会为本位的“以人为本”,是以广大的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包括理想层面是以解放全人类为目标,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使每个人得到全面发展;现实层面就是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企业层面就是要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实现“主体人”“、自我管理”的目标。

 2、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就必须实施人本管理。人本管理是一种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把组织全体员工作为管理的主体,围绕着怎样充分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服务于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和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活动的总称。

 3、人本管理的最高目标是天人合一。

 4、人本管理的理念主要有:民惟邦本、遵道得道、上善若水。  5、人本管理的运用主要体现在阴阳平衡、公平公正、爱民富民。

 本章思考题:

 1、 试述“以人为本”的内涵、核心,以及运用的具体特征。  2、《周易》的人本思想主要有哪些?

第五章:以德为先——人德管理

 1、中国古代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实际上就是对古代传统道德在现代社会中的积极意义的分析与评价。这既是一个认识问题,又是一个方法问题。

 本章思考题:

 1、什么是以德为先的内涵、意义、功能?

 2、孔子《论语》中的仁德思想的集中表现在哪里? 我们既要站在时代需要的角度汲取传统道德中的有用内容,又要避免走上短视行为和实用主义的轨道。 2、以德为先的思想最先源于《论语》中的仁德思想“。仁爱”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个涵盖内容非常广泛的范畴。它包括恭、宽、信、敏、惠、刚毅、木讷、温良、俭让、忠恕、诚信、爱人等内容。 3、以德为先的要义包括:爱人修己、明辨义利、分清理欲。 4、以德为先的基本功能有两条:道德规范功能与德行教化功能 5、现今社会“新三德”建设的主张,即:官德、商德、民德。官德是富民与富国的统一;商德是经济利己心与道德利他心的统一;民德是竞争与合作的统一。 6、在新时期,道德的新标准包括以下几点:有利于社会生产力进步发展;有利于人、自然、社会之间和谐发展;有利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健康发展;有利于道德真善美综合发展。 7、以德为先的运用贯穿各个层面,包括治身、治家、治生、治国等。

第六章:人为为人——人为管理

 1、人为为人的内涵就是,每个人首先要注重自身的行为修养,“正人必先正己”,然后从“为人”的角度出发,来从事、控制和调整自身的行为,创造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激励环境,使人们能够持久地处于激发状态下工作,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 2、“人为为人”概括了古今中外一切管理行为的本质特征,它也是面向未来的开放的管理思想,在促进未来管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实践的发展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 3、人际互动论的分析视角着重表明“,人为”与“为人”之间相互转换、不断递进、周而复始的运作形态的动因,在于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的人际互动。

 4、人为管理绩效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概括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体因素,包括领导风格、行为方式;结构因素,包括组织特点、工作目标、企业文化及产权制度等方面;环境因素。

 5、人为管理是注重发挥个体潜能的自我式管理,这种管理的结果不是使个体背负沉重的精神负担而忧虑重重,相反应该是个人心理健康水

 6、人为管理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实施,要注意以下几点:行为示范,以身作则;权力下放,下属参与;结构模糊,充分流动;识别特征,有效激励;服务客户,合作双赢。

 7、公司的财务指标和证券市场的表现当然可以反映管理绩效,但这还不够,基于我们对人为管理目标的认识,我们认为组织内部群体凝聚力的状

况也是衡量管理绩效的重要方面。人为绩效测评方法有三个:社会测量法;参照测量法;社会距离法。

 本章思考题:

 1、什么是人为为人的内涵?

 2、试述人为为人的运行机制及其应用。

第七章:治国国家管理

 本章基本概念:

 1、治国思想作为一个国家管理者基本世界观的具体体现,决定了他们在解决现实世界中各种矛盾、各种问题时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经历了无数次的改朝换代和多种外来文化的渗透,积累了丰富而深邃的治国理念,最具代表性的有:道法自然、济世兴邦、礼法并举、以民为本等。

 2、所谓治国法则就是指在具体管理国家事务的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东方特色的治国法则主要有:为政以德、人治与法治相结合、强根固本、居安思危、保民而王、集分适当、开放创新等。

 3、东方管理非常重视治国之道,也就是在治理国家时所采用的途径和手段,由于有不同的治理国家的思想和原则,相应地产生了不同的治理手段和方式,如修己安人、无为而治、唯法为治、以德治国等。

 本章思考题:

 1、什么是治国目标、治国理念、治国策略?

 2、试述中国本土国家治理思想,举例说明。

第八章:治家——家业管理

 1、家庭既是社会单位,又是经济单位,在中国它还被赋予政治色彩,所以家庭管理与其他组织的管理相比具有很大特殊性;

 2、中国特色的治家理念主要有家国一体、道德教化、和睦为本等;  3、作为一个社会单位,治家主要是家风建设,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家庭内部的关系和秩序始终被人们所重视,这涉及到家庭伦理、家庭教育等问题,中国人民在这方面积累了许多独到的经验和方法,其中又以家书、家训最具代表性;

 4、作为一个经济单位,治家主要是家业管理,在这方面一般家庭只涉及到家庭计划和勤俭持家等内容,而更大的家业—家族企业则须区别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不同关系分别进行探讨。

 本章思考题:

 1、什么是“齐家”的理念?

 2、 试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涵,并举例说明。

第九章:治身——自我管理

 1、东方管理思想非常重视治身,强调人的自身修养和行为示范,以达到服务社会、服务于人的宗旨。

 2、治身是一个具备礼义之德的渐进过程,其中所经历的境界也是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有“圣人”与“君子”之分。

 3、治身需以德修身、修己安人,其中修身方法有:虚心学习、内省改过、力行重德。

 4、修己与安人,是由己及人,由此及彼,由内向外的推展过程。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和前提,首先要“修己”然后以之齐家,以之治国,以之平天下。作为领导者要想管理好组织,首先要管理好自己,要想正人,先正自己,只有这样,才可能赢得别人的依赖,进而影响他人。5、领导者治身要行“五德”,即:智、信、仁、勇、严。

 本章思考题:

 1、什么是治身理想、治身途径以及治身之道?

 2、怎样才能成为自己命运的建筑师—造命人?

第十章:人道行为——管理哲学

 本章基本概念:

 1、“道”的本质“:道”作为中国古代哲学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始于《老子》,是指那种揭示事物之间必然联系的本质东西,是一种无形的,不变的、不可名的恒道。“道”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哲学范畴,从先秦至现代围绕着它展开了丰富多彩的哲学论辩,在不断的论辩中“,道”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鼎盛到衰亡的过程,反映了中国思想家对世界本原和规律的认识的不断深化。

 2、管理的人道原则可以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意义:广义的人道原则是视人本身为最高价值从而主张把人当人看的思想体系;狭义的人道原则是视人本身的自我实现是最高价值从而把使人成为人奉为道德原则的思想体系。

 3、人道原则要求:第一,肯定人的价值,将人视为一切管理活动的最高目的;第二,坚持“为了人而管理”的管理目标;第三,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 4、在实践中,可以在赢取民心、化解矛盾等方面应用人道原则。要赢取民心,就要在实际管理中,实施“合民情、利民富、促民强”的方略;在化解矛盾方面,道的管理就是运用规律来正确认识和解决矛盾,洞察组织内外一系列利害转化关系,在这种转化中去取得最大的效率和利益。 本章思考题:

 1、什么是“道”的内涵、人道管理思想?

 2、 试述“天道”和“人道”的联系与区别。


相关文章

  • 东方港湾2005年投资管理工作分析与总结
  • 东方港湾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   钟兆民 1.投资业绩 2005年中国证券市场仍然以下跌为主基调,上证指数全年下跌了8.3%,深圳成指全年下跌11.74%,东方港湾投资管理公司2005年在A股市场上获得了38%的回报率. 今年业绩的取得,首先 ...查看


  • 长春市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申报材料全
  • 2007-2009年度江苏省文明村 江苏省创建文明工作先进村 永红街道东方村汇报材料 富民强村 倡导文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常州市钟楼区永红街道东方村座落兰陵路西,迎宾路贯穿全村,村委下设12个村民小组,共909户,2656人,总面积约0 ...查看


  • 2012年底安全总结和奖励方案
  • 京东方第5.5代AM-OLED 项目 2012 年 度 安 全 工 作 总 结 暨 表 彰 方 案 京东方第5.5代AM-OLED 项目安委会 京东方B6项目2012年度安全工作总结 暨表彰大会策划方案 一. 主旨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 ...查看


  • 万达集团2013年度工作总结与2014年工作计划
  • 万达集团 2013 年度工作总结与 2014 年工作计划 一.2013 年工作成绩 (一)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2013 年万达集团资产达到 3800 亿元, 同比增长 27%: 收入 1866.4 亿元,完成计划的 104%,同比增长 31% ...查看


  • _中国管理学_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 2009年8月总第463期第15期 经济论坛Economic Forum Aug. 2009Gen.463No.15 "中国管理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文/吕 [摘 力 要]当前中国管理学研究的重心在探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 ...查看


  • 城管局上半年工作总结
  • 篇一: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环境立县的工作部署,我局围绕"优化城市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目标,结合创建"省级文明县"和"省级园林城市" ...查看


  • 总经理年度工作思路提纲
  • 石家庄东方热电集团有限公司 二00九年工作思路研讨会汇报提纲 石家庄东方热电集团有限公司于2008年9月28日划转到中电投集团公司,目前正处于划转过渡期.根据华北分公司总体安排,我们对二00九年工作思路进行了认真探讨,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查看


  • 年终总结:开发区年终工作总结
  • XX年是开发区实现与大兴区融合发展的起始之年,也是开发区在新的起点实现更大发展的关键之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今天我们召开的这个会议,既是全面总结XX年工作,部署XX年任务的年度工作会,也是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促进区域融合,形成发展合力的动员 ...查看


  •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发展的保障
  •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发展的保障 北京东方喜庆大酒店有限公司 2010年1月15日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北京东方喜庆大酒店(以下简称大东方酒店),位于朝阳区东四环南路小武基桥路东,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18000m,2001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