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放得更大研究课教学设计

《怎样放得更大》

研究性教案:缙云县溶江乡中心小学 钭永华

【教材分析】

《怎样放得更大》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单元第四课。本课将将帮助学生了解从放大镜到显微镜的发明过程,认识到是显微镜的发明及不断改进,使人类观察到越来越小和越来越精细的物体及结构,发现了微生物和细胞。内容共两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做个简易显微镜”, 首先提出怎样把物体放得更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然后启发学生用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组合起来观察物体,放大倍数会大大提高。第二部分为“显微镜的发展”。这个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史。从16世纪荷兰詹森父子制作的第一架光学显微镜到20世纪德国制成第一架电子显微镜,一部显微镜的发展史充分反映了人类永不满足现状,对自然规律善于追求和不断探索的精神。根据教材本研究课教学活动延伸了一个水滴放大镜的制作和进行比较观察的活动加以拓展。

【学生分析】

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对放大镜的功能和构造有了了解,并使用放大镜观察到了昆虫的器官和物体的微细结构,体会到了放大镜比肉眼观察更有利。这样学生很顺势的就能进入本节课内容,显微镜比用放大镜更有利于我们观察到越来越小和越来越精细的物体及结构,发现微生物和细胞,并认识到从放大镜到显微镜的发明过程是一段不断改进的历史。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教材提供的列文虎克的资料谁最早发明出显微镜和在发显微镜展史上是几世纪出现显微镜容易混存在概念混淆,特别是使用简易显微镜进行观察在操作上会有一定的难度,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教学活动中给予解决。因此,本课教学设计先安排展开第二部分显微镜的发展史进行研究,而后再安排学生制作简易显微镜并展开观察活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科学词汇:凸透镜 显微镜

过程与方法:

1.用两个螺纹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3.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科学方法:实验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2.认识到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3.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核心价值观:激发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显微镜的发明,用两个螺纹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难点:调节两个放大镜之间的焦距。完成用自制的简易显微镜进行观察活动。

【器材准备】

分组器材: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制作学具包、简易显微镜观察记录单

教师演示: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显微镜的发展

(一)如何放得更大?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能熟练地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细小的物体了,但人类的探索欲望总在不断地发展,放大镜不能满足人们对微小世界继续探索的欲望。如何能使我们看到的像放得更大呢?

生:用显微镜,用电子显微镜„„

(二)介绍各种显微镜

1.最早的光学显微镜:荷兰詹森父子制作的显微镜才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显微镜。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它是光学显微镜。列文虎克发明了最早的可放大300倍的金属框架显微镜,后来光学显微镜经不断改进,最大放大倍数可达1500倍左右。

▲PPT出示詹森父子发明显微镜故事

▲PPT阅读教材P11资料

强调:最早的可放大300倍显微镜是列文虎克发明的,最早发明显微镜的是荷兰的一个叫做札恰里亚斯·詹森的眼镜商,他制作的单筒显微镜能放大10~30倍,俗称“跳蚤镜”。教师点出最早的显微镜和最早的300显微镜的区别。

2.电子显微镜: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场代替透镜。一下子把放大倍数提高到一万倍。20世纪90年代放大率提高到200万倍,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倍数可达3亿倍。

▲PPT出示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PPT出示显微镜发展史

教师作简单说明。

二、做个简易显微镜

(一)怎样放得更大?

师:放大镜何以变成了显微镜呢,在放大镜变成显微镜的过程中人类进行了怎样的思考与努力呢?我想当时人们首先想到的问题肯定是:如何放得更大?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在现有的放大镜的基础上做到放得更大?(先让学生尝试回答)

(二)我们自制显微镜

我们已经知道增加放大镜的凸度就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数, 但即使我们将凸度增到最大,它放大倍数也只能达到25倍左右。这个凸透镜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该怎么办?

活动一:尝试用两个螺纹放大镜观察物体。

1.比较直接用眼睛看到的物体和用螺纹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2.用不同放大倍数的两个螺纹放大镜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3.你能说说放大镜放大倍数与镜片形状的关系吗?

活动二:利用配套学具制作简易显微镜并观察

1.做个简易显微镜。先将纸片用双面胶粘成一个方形的支架,再将两片螺纹放大镜横向插入纸片支架的槽中组合起来使用。

2.观察叶子。在显微镜模型下面,放一片叶子。调整两个螺纹放大镜的间距以及与叶子的距离,直至看到清晰的图像,此时看到的是放大的叶子图像。

3.观察昆虫。用显微镜模型罩住蚂蚁,观察蚂蚁的头、胸、腹、足和触角,了解蚂蚁身体构造。

4.小结。

三、运用巩固,拓展延伸

活动三:做水滴放大镜并进行比较观察

1.做水滴放大镜。用滴管在三个深浅不同的弧形凹槽内滴上水滴,分别通过此三个水滴观察物体,比较通过三个凹槽的水滴观察物体的放大效果。

2.在一个平底和一个锥形的凹槽内滴上水滴,通过此水滴观察物体被放大的情况。

3.在三个不同大小的通孔上滴上水,通过水滴观察物体。

【板书设计】

怎样放得更大

显微镜发展史

用螺纹放大镜制作简易显微镜

做水滴放大镜

【记录表】

用简易显微镜观察物体记录表

【作业辅导】

一、我会填:

1.____是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的生物学家。

2.目前世界上放大倍数最大的显微镜是____显微镜。

二、我会选:

1.平常用的放大镜一般放大倍数较低,而焦距相对较长,在几厘米左右,那么制作简易显微镜的纸筒长度一般要有( )倍叫距地长度?

A.1﹣2倍 B.3﹣4倍 C.5﹣6倍 D.无所谓

《怎样放得更大》

研究性教案:缙云县溶江乡中心小学 钭永华

【教材分析】

《怎样放得更大》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单元第四课。本课将将帮助学生了解从放大镜到显微镜的发明过程,认识到是显微镜的发明及不断改进,使人类观察到越来越小和越来越精细的物体及结构,发现了微生物和细胞。内容共两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做个简易显微镜”, 首先提出怎样把物体放得更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然后启发学生用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组合起来观察物体,放大倍数会大大提高。第二部分为“显微镜的发展”。这个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史。从16世纪荷兰詹森父子制作的第一架光学显微镜到20世纪德国制成第一架电子显微镜,一部显微镜的发展史充分反映了人类永不满足现状,对自然规律善于追求和不断探索的精神。根据教材本研究课教学活动延伸了一个水滴放大镜的制作和进行比较观察的活动加以拓展。

【学生分析】

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对放大镜的功能和构造有了了解,并使用放大镜观察到了昆虫的器官和物体的微细结构,体会到了放大镜比肉眼观察更有利。这样学生很顺势的就能进入本节课内容,显微镜比用放大镜更有利于我们观察到越来越小和越来越精细的物体及结构,发现微生物和细胞,并认识到从放大镜到显微镜的发明过程是一段不断改进的历史。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教材提供的列文虎克的资料谁最早发明出显微镜和在发显微镜展史上是几世纪出现显微镜容易混存在概念混淆,特别是使用简易显微镜进行观察在操作上会有一定的难度,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教学活动中给予解决。因此,本课教学设计先安排展开第二部分显微镜的发展史进行研究,而后再安排学生制作简易显微镜并展开观察活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科学词汇:凸透镜 显微镜

过程与方法:

1.用两个螺纹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3.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科学方法:实验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2.认识到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3.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核心价值观:激发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显微镜的发明,用两个螺纹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难点:调节两个放大镜之间的焦距。完成用自制的简易显微镜进行观察活动。

【器材准备】

分组器材: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制作学具包、简易显微镜观察记录单

教师演示: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显微镜的发展

(一)如何放得更大?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能熟练地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细小的物体了,但人类的探索欲望总在不断地发展,放大镜不能满足人们对微小世界继续探索的欲望。如何能使我们看到的像放得更大呢?

生:用显微镜,用电子显微镜„„

(二)介绍各种显微镜

1.最早的光学显微镜:荷兰詹森父子制作的显微镜才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显微镜。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它是光学显微镜。列文虎克发明了最早的可放大300倍的金属框架显微镜,后来光学显微镜经不断改进,最大放大倍数可达1500倍左右。

▲PPT出示詹森父子发明显微镜故事

▲PPT阅读教材P11资料

强调:最早的可放大300倍显微镜是列文虎克发明的,最早发明显微镜的是荷兰的一个叫做札恰里亚斯·詹森的眼镜商,他制作的单筒显微镜能放大10~30倍,俗称“跳蚤镜”。教师点出最早的显微镜和最早的300显微镜的区别。

2.电子显微镜: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场代替透镜。一下子把放大倍数提高到一万倍。20世纪90年代放大率提高到200万倍,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倍数可达3亿倍。

▲PPT出示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PPT出示显微镜发展史

教师作简单说明。

二、做个简易显微镜

(一)怎样放得更大?

师:放大镜何以变成了显微镜呢,在放大镜变成显微镜的过程中人类进行了怎样的思考与努力呢?我想当时人们首先想到的问题肯定是:如何放得更大?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在现有的放大镜的基础上做到放得更大?(先让学生尝试回答)

(二)我们自制显微镜

我们已经知道增加放大镜的凸度就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数, 但即使我们将凸度增到最大,它放大倍数也只能达到25倍左右。这个凸透镜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该怎么办?

活动一:尝试用两个螺纹放大镜观察物体。

1.比较直接用眼睛看到的物体和用螺纹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2.用不同放大倍数的两个螺纹放大镜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3.你能说说放大镜放大倍数与镜片形状的关系吗?

活动二:利用配套学具制作简易显微镜并观察

1.做个简易显微镜。先将纸片用双面胶粘成一个方形的支架,再将两片螺纹放大镜横向插入纸片支架的槽中组合起来使用。

2.观察叶子。在显微镜模型下面,放一片叶子。调整两个螺纹放大镜的间距以及与叶子的距离,直至看到清晰的图像,此时看到的是放大的叶子图像。

3.观察昆虫。用显微镜模型罩住蚂蚁,观察蚂蚁的头、胸、腹、足和触角,了解蚂蚁身体构造。

4.小结。

三、运用巩固,拓展延伸

活动三:做水滴放大镜并进行比较观察

1.做水滴放大镜。用滴管在三个深浅不同的弧形凹槽内滴上水滴,分别通过此三个水滴观察物体,比较通过三个凹槽的水滴观察物体的放大效果。

2.在一个平底和一个锥形的凹槽内滴上水滴,通过此水滴观察物体被放大的情况。

3.在三个不同大小的通孔上滴上水,通过水滴观察物体。

【板书设计】

怎样放得更大

显微镜发展史

用螺纹放大镜制作简易显微镜

做水滴放大镜

【记录表】

用简易显微镜观察物体记录表

【作业辅导】

一、我会填:

1.____是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的生物学家。

2.目前世界上放大倍数最大的显微镜是____显微镜。

二、我会选:

1.平常用的放大镜一般放大倍数较低,而焦距相对较长,在几厘米左右,那么制作简易显微镜的纸筒长度一般要有( )倍叫距地长度?

A.1﹣2倍 B.3﹣4倍 C.5﹣6倍 D.无所谓


相关文章

  • [水是怎样变热的]教学设计
  • <水是怎样变热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设计实验,研究金属材料传热方式,认识到热从受热部位逐渐向非受热部位传递:认识水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热:了解不同的材料传热的性能不同. 2.过程与方法:实验.观察.想象.合作交流 ...查看


  • 如何选择思想品德课研究课题
  • 如何选择思想品德课研究课题 点击数:875 次 录入时间:2009-8-31 17:16:00 编辑:walter-75 当教育专家,不当教书匠,是我们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追求.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仅仅满足于完成了自己的教学工作是不行的, ...查看


  • 五年级上册科学2
  •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课题一:种子发芽实验 教学目标:1.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2.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3.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 教学重难点:经历设计种子 ...查看


  •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机械和工具 一 我们常用的工具 教学目标:1.能说出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工具. 2.能根据生活的需要正确地使用相关工具. 3.知道对工具的爱护和工具使用中的安全. 教学重点:知道我们生活中的常 ...查看


  • 第三课 怎样使植物长的更好
  • 第三课 怎样使植物长的更好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对比实验法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条件. 2.能联想出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对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进行假设. 2.能客观地评价本组和其 ...查看


  • 四维度课堂观察法
  • 四维度课堂观察法( 崔允漷) 课堂教学是一项永无止境的艺术,每位老师都有改进提高的空间和潜能.也就是说,我们每一名老师的课堂教学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在一些问题.其中有些问题我们自己在课后能够察觉到,也有些问题我们没有意识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嘛 ...查看


  • 三年级科学上册
  •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情感. 2.组织学生经历从"看"到"观察"的过程,并对大树作简单的描述. 3.通过观察.描述获取有关大树的信 ...查看


  • 怎样加快溶解教学设计
  • <怎样加快溶解>教学设计 高亭中心小学应建成 一.内容简要说明 <怎样加快溶解>是小学科学教材中的经典内容,教科版<科学>将此内容安排在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这一课,意在指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 ...查看


  • 三年级上册综合
  • 单元1 走进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 关注校园生活,掌握观察的一般方法 2.了解综合课的重要性 3. 初步掌握探究过程,结合实际,搞好活动 教学重难点 : 实践方式:调查访问:收集资料:实践体验. 教学过程 : ...查看


  •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 第一单元 天气 第一课 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3.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4.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