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题测试(三)

中考语文阅读题测试(三)(满分60分)

姓名 班级 1、歇后语填空:(选择三句)(3分)

A、( )进大观园——眼花缭乱 B、( )过海——各显神通

C、( )钓鱼——愿者上钩 D、( )的通灵玉——命根子

2、近几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增加了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有的歌手演唱水

平很高,但因不知陶潜、施耐庵为何许人,或将闰土、骆驼祥子混为一谈而痛失大奖,甚至有人

不认识中国国旗。对此,观众评说不一。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陈述理由。(3分)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议论文《有多少书可以重读》,完成3~6题(14分)

有多少书可以重读 吴锡平

有多少书可以重读?盘点时下的阅读生活,我们无法放弃这样的追问。因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因

为书是文化产品,担负着传承文明、沟通未来的历史责任,不是快餐和一次性消费品,还因为我们身处一个出版

繁荣、阅读昌盛的时代,所以面对这个问题,我们无法回避。

阅读是一种对话,一种内在的省察,其指向永远是向着内心,是对心灵负责,无需赶潮流和时髦。能否经得

起重读,应该是检验一本书品质高低的重要指标。从本质上讲,阅读是寂寞的,那些像时装一样引领时髦阅读生

活的畅销书,其生命力是颇为可疑的。虽然我们不能说所有的畅销书都不能重读,但至少相当部分不能重读的书

在畅销书的排行榜上都能找到。

盘点时下的书界流行风潮,那些接近一次性用品的畅销书大抵可以分为这样几类:

一是自恋型,包括一些文艺界的明星大腕、美女和神童作家、通过某些新闻事件爆得大名的“泡沫”人士撰

写的带有个人自传性质的“自白”、“心声”和“不得不说的故事”之类的图书,其中充满了暴露和自恋:或絮

絮叨叨倒腾些鸡零狗碎,或不自量力对什么都指手画脚,或装腔作势扭捏发嗲,其情其状注定其短命;还有一些

“神童”的父母在子女一朝成功后,大谈特谈那些纯粹属于个体差异并不具备推广价值的培育经验。

二是搭顺风车型,你这边出的《谁动了我的奶酪》火了,我就跟着出《我能动谁的奶酪》、《谁也动不了我

的奶酪》、《我要动谁的奶酪》、《我不想动你的奶酪》、《奶酪够了》、《谁敢动我的奶酪》„„或者是某部

电视剧或者电影火爆了,图书出版界也来凑个热闹,来个各领风骚。

还有就是空壳型的,这种书大多空有一个壳子,靠炒卖概念来维持,将一个浅显得几乎“地球人都知道”的

道理稍加改造,来统领一个寡淡且冗长的故事,敷衍成一部“厚重”的著作,再贴上心理励志、青春成长之类的

标签推上书市。还有就是在文字中大量加入插图,也不管图片和文章有没有或者有多少内在联系,只为加大图书

篇幅,多赚些银子。有时候甚至能把几万字的文字量出成页码在300页以上的单行本,徒有一个华丽的外壳。

翻检一下自己的书架,相信很多读书人都有过清理这些一次性的文化消费品的经历。要避免和这些不受欢迎....

的朋友照面,就不得不加强防范了。走进书市,翻开报纸,打开电视,都得时刻警惕,那些看起来一本正经的所...

谓书评、书介,那些印着某某名家倾情奉献、倾力推荐的所谓精品,那些高踞排行榜多少多少周的所谓宣传,大

多是要大打折扣的。把握住这点,择书也就变得简单了,你有时也可以避开它们,径自走向那些寂寞的书架,去

选那些在寂寞中散发思想光华的好书。

在数量上的庞大和浩繁面前,质量永远有压倒一切的说服力。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哪一篇不是经过时间的淘

洗,经历无数人诵读留存下来的文化的种子?任何一个民族的文明阶梯上排列的都是优秀的文化成果和穿越时空

魅力永存的深邃思想,而能否经得起重读应该是一把衡量的尺子,只有那些在反复阅读中仍不失本质和品性的作

品才能丰富人的心灵和文化的记忆。

“乱花渐欲迷人眼”,面对纷至沓来的书流书潮,我们不仅需要锤炼一双洞若观火的明亮眼睛,更需要一颗.......

冷静理性、求真务实的心灵,惟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浩如烟海的书潮中辨清良莠,择而读之,才能摒弃糟粕,获

益营养,享受清丽的书香和高雅文化的滋润。

3、本文作者认为,怎么样的书可以重读?(3分)

4、文中画线词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

(1)不受欢迎的朋友:

(2)“乱花渐欲迷人眼”:

5、下面关于读书的名言,与作者观点相近的一句是 (3分)

A.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治愚。(刘向)

B.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上没有阳光。(莎士比亚)

C.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D.重新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与老友重逢。(伏尔泰)

6、有人认为要多读读流行畅销书,也有人认为要多读经典名著。你认为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

(4分)

(二)阅读散文《天使的声音》,完成7~12题。(16分)

天使的声音

乔叶

当我第一次教女儿使用“谢谢”这个词的时候,她好奇地问我:“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

这是一种礼节。”“什么是礼节?”“礼节就是各种惯用形式。”我用字典上的解释来敷衍她,然后

很快岔开了话题。“大人们的事情,我老是想不明白。”女儿叹了口气,没有再问下去。不过,从

那以后,她还是很乖地在各种场合说着“谢谢”。

一天下午,过马路的时候,她突然问:“是不是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都应该说声‘谢

谢’?”“那当然!”穿过斑马线,她拉住我的手,让我在路边站住,问道:“那我们是不是也应该

谢谢警察叔叔为我们指挥交通?”“是的。”“可是,他每天指挥这么多人,为什么却没有一个人

去谢他呢?”“因为没有人认为有这个必要”,我真想这么说,然而想了想,还是笑道:“因为他

要工作,要是每个人都跑去谢他,他还怎么工作呢?”“可是,好多天好多天,我都没有看见一

个人去谢他呀!”女儿郑重地说。“妈妈,我想谢谢他。”“其实,我们没有必要去谢他。”我小心地

斟酌词语,“要是这么说,我们要感谢的人就太多了。纺织工人为我们织衣料,我们应当感谢;

老师教我们知识,我们也应当感谢;医生为我们看病,我们也要感谢。这一辈子要谢的人,谢都

谢不完了。”我又好笑,又担心,又充满了不耐烦,可是我又能怎么对她讲,告诉她“这是个功

利世界,你谁都没有必要去感谢”。我不能。

“妈妈,其实我一直想谢谢您。”女儿突然说。望着她小小的面容,我突然意识到了自己对

“谢谢”这个词的理解和使用得一向是多么呆板和可笑。多少年了,我已经不懂得“感谢”的核心意义了。我所谓的感谢不过是一个单纯的社交词语。它是一蓬覆盖在实惠和利益上的轻飘的茅

草,微风一吹,就会全裸出冰冷的钢筋骨架。

谢谢,为什么要感谢?你为我做了什么呢?你给我多少好处?你能帮我什么忙?你为了我,

还是为了你自己?紧张而繁华的生活渐渐让我们淡漠了一切、怀疑一切、利用一切、也玷污了一

切。我们不知感恩,没有激情,机械地随波逐流。我们常常感叹找不到真实的东西,却不明白是

我们心中的噪音,掩盖了耳边天使的歌声。

“妈妈,我可以向他说声谢谢吗?”女儿又问,“可以,不过要等他换过岗。”我认真地答应

她,她高兴地点了点头。

我们站在路边的柳树下等了半个小时,那位警察终于下岗了,我领着女儿走到他的面前。“什

么事?”他问。“我要谢谢你,你指挥交通太辛苦了。”女儿说。警察愣愣地看着我们,许久,他

“噢”了一声,笑道:“你看,你看,这有什么,这有什么,天天这样的,天天这样的。”

我们默默地走在街上,我忍不住对女儿说:“妈妈也想谢谢你。”“为什么?”“不为什么,不

为什么也可以谢的。”我说。

是的,不为什么也可以感谢的。或者说为了爱,为了感觉,为了彼此存在的需要,为了一些

简单而朴素的事情,甚至仅仅为了活着本身,我们就可以有无数感谢的理由。而我之所以感谢女

儿,也许仅仅是因为她的话语,像是出自天使的声音。

(选自央视国际网:电视散文)

7、标题“天使的声音”,在文中有哪些含义?(3分)

11. “我”第一次教女儿使用“谢谢”这个词的时候,用字典上的解释来敷衍她;女儿要向警察叔

叔说声“谢谢”的时候,“我”却认真地答应了她。 “我”的态度为什么变化如此之大?(3分)

12,女儿是怎样理解和使用“谢谢”这个词的?由此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4分)

13.文中画线句子很有表现力,请联系具体内容做一点分析?(3分)

它是一蓬覆盖在实惠和利益上的轻飘的茅草,微风一吹,就会全裸出冰冷的钢筋骨架。

14.阅读本文,联系生活,请你说说对 “感谢”的核心意义的理解。(3分)

三、文言文阅读(24分)

(一)阅读《捕蛇者说》(16分)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A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B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

出,竭其庐之人,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C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

是哉!D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5、解释文中加点的字:(4分)

⑴殚:________ (2) 齿:________(3)犯 (4)毒

16、 翻译:(4分)

(1)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2)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17.、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悍吏之来吾乡(的) B.积于今六十岁(到) ..

C.而吾以捕蛇独存(凭、靠;或因为) D.吾徇徇而起(表修饰) ..

18、蒋氏的话通过对比,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3分)

(二)(12分)裴佶尝话:少时姑父为朝官,有雅望。佶至宅看其姑,会其朝退,深叹曰:“崔昭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得不乱?”言未竟,阍者报寿州崔使君候谒。姑父怒呵阍者,将鞭之。良久,束带强出。须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馔,又令秣马饭仆。姑曰:“前何倨而后何恭也?”及入门,又得色,揖佶曰:“且憩学院中。”佶未下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施千匹。

【注】 裴佶:人名 阍者(hūn):看门人。

19、加横线词与“将鞭之”中的“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A B

C、渔人甚异之 D、填然鼓之

20、下列各句中“其”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3分)( )

A. 会其退朝 B. 如之何其使使斯民饥而死也

C. 佶至宅看其姑 D. 其两膝相比者

21、划横线的句子的句式属于 ( ) (3分)

其译文是 。

22、可从文中找出的一个成语是 ( ),短文中的姑父是一个( )

的封建官僚。(3分)

裴佶尝话:少时姑父为朝官,有雅望。佶至宅看其姑,会其朝退,深叹曰:“崔昭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得不乱?”言未竟,阍者报寿州崔使君候谒。姑父怒呵阍者,将..

鞭之。良久,束带强出。须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馔,又令秣马饭仆。姑曰:“前何倨而后何恭也?”及入门,又得色,揖佶曰:“且憩学院中。”佶未下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施千匹。

【注】 裴佶:人名 阍者(hūn):看门人。 .

25、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5分)

1)会:适逢,正遇上 2 )竟: 完,结束

3)须臾:片刻 4 )倨: 傲慢 5)饭:

26、加横线词与“将鞭之”中的“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D )

A、无丝竹之乱耳 B、君将哀而生之乎

C、渔人甚异之 D、填然鼓之

27、下列各句中“其”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3分)( B )

A. 会其退朝 B. 如之何其使使斯民饥而死也

C. 佶至宅看其姑 D. 其两膝相比者

28、划横线的句子的句式属于 ( 判断句 ) (3分)

其译文是 这一定是个给人贿赂的人。

29、可从文中找出的一个成语是 ( 前倨后恭 )(3分)

30、短文中的姑父是一个( 虚伪而又贪婪 )的封建官僚。(3分)

10.指女儿说 “谢谢”的声音,又指来自内心深处毫无功利的真诚的声音。(意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

11.一方面,女儿的言行,使我对“谢谢”的理解和使用撇开了功利;另一方面,我要呵护女儿天真纯朴的爱心,所以态度有了变化。(意对即可,一点2分,两点3分)

12.女儿认为“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都应该说声‘谢谢’”(1分);她是一个天真纯朴,充满爱心的可爱的小姑娘(2分)。

13.这句话把一颗真诚的心(感谢)比作“茅草”,把成年人的功利冷漠比作“钢筋骨架”;这个比喻形象揭示出:成年人不是出于感恩和爱,而是出于实惠和利益去理解使用“谢谢”,一旦没有实在的功利需要,内心就冷漠起来。(修辞分析2分,内容2分)

14.答案要点:“谢谢”不仅仅是个礼节性词语,不仅仅出于功利的需要,它是出于对生活、对他人的感恩或感激,是出于内心真诚的爱。(2分) ..

19. “在寂寞中散发思想光华的好书”可以重读。(或能够“丰富人的心灵和文化记忆”的书可以重读)(2分)

20. (1)比喻一次性的文化消费品(2)比喻繁多杂乱、质量参差不齐的出版物使人眼花缭乱。(每题2分,共4分)

21. C(2分)

22. 答案略,言之有理即可(3分)

中考语文阅读题测试(三)(满分60分)

姓名 班级 1、歇后语填空:(选择三句)(3分)

A、( )进大观园——眼花缭乱 B、( )过海——各显神通

C、( )钓鱼——愿者上钩 D、( )的通灵玉——命根子

2、近几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增加了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有的歌手演唱水

平很高,但因不知陶潜、施耐庵为何许人,或将闰土、骆驼祥子混为一谈而痛失大奖,甚至有人

不认识中国国旗。对此,观众评说不一。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陈述理由。(3分)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议论文《有多少书可以重读》,完成3~6题(14分)

有多少书可以重读 吴锡平

有多少书可以重读?盘点时下的阅读生活,我们无法放弃这样的追问。因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因

为书是文化产品,担负着传承文明、沟通未来的历史责任,不是快餐和一次性消费品,还因为我们身处一个出版

繁荣、阅读昌盛的时代,所以面对这个问题,我们无法回避。

阅读是一种对话,一种内在的省察,其指向永远是向着内心,是对心灵负责,无需赶潮流和时髦。能否经得

起重读,应该是检验一本书品质高低的重要指标。从本质上讲,阅读是寂寞的,那些像时装一样引领时髦阅读生

活的畅销书,其生命力是颇为可疑的。虽然我们不能说所有的畅销书都不能重读,但至少相当部分不能重读的书

在畅销书的排行榜上都能找到。

盘点时下的书界流行风潮,那些接近一次性用品的畅销书大抵可以分为这样几类:

一是自恋型,包括一些文艺界的明星大腕、美女和神童作家、通过某些新闻事件爆得大名的“泡沫”人士撰

写的带有个人自传性质的“自白”、“心声”和“不得不说的故事”之类的图书,其中充满了暴露和自恋:或絮

絮叨叨倒腾些鸡零狗碎,或不自量力对什么都指手画脚,或装腔作势扭捏发嗲,其情其状注定其短命;还有一些

“神童”的父母在子女一朝成功后,大谈特谈那些纯粹属于个体差异并不具备推广价值的培育经验。

二是搭顺风车型,你这边出的《谁动了我的奶酪》火了,我就跟着出《我能动谁的奶酪》、《谁也动不了我

的奶酪》、《我要动谁的奶酪》、《我不想动你的奶酪》、《奶酪够了》、《谁敢动我的奶酪》„„或者是某部

电视剧或者电影火爆了,图书出版界也来凑个热闹,来个各领风骚。

还有就是空壳型的,这种书大多空有一个壳子,靠炒卖概念来维持,将一个浅显得几乎“地球人都知道”的

道理稍加改造,来统领一个寡淡且冗长的故事,敷衍成一部“厚重”的著作,再贴上心理励志、青春成长之类的

标签推上书市。还有就是在文字中大量加入插图,也不管图片和文章有没有或者有多少内在联系,只为加大图书

篇幅,多赚些银子。有时候甚至能把几万字的文字量出成页码在300页以上的单行本,徒有一个华丽的外壳。

翻检一下自己的书架,相信很多读书人都有过清理这些一次性的文化消费品的经历。要避免和这些不受欢迎....

的朋友照面,就不得不加强防范了。走进书市,翻开报纸,打开电视,都得时刻警惕,那些看起来一本正经的所...

谓书评、书介,那些印着某某名家倾情奉献、倾力推荐的所谓精品,那些高踞排行榜多少多少周的所谓宣传,大

多是要大打折扣的。把握住这点,择书也就变得简单了,你有时也可以避开它们,径自走向那些寂寞的书架,去

选那些在寂寞中散发思想光华的好书。

在数量上的庞大和浩繁面前,质量永远有压倒一切的说服力。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哪一篇不是经过时间的淘

洗,经历无数人诵读留存下来的文化的种子?任何一个民族的文明阶梯上排列的都是优秀的文化成果和穿越时空

魅力永存的深邃思想,而能否经得起重读应该是一把衡量的尺子,只有那些在反复阅读中仍不失本质和品性的作

品才能丰富人的心灵和文化的记忆。

“乱花渐欲迷人眼”,面对纷至沓来的书流书潮,我们不仅需要锤炼一双洞若观火的明亮眼睛,更需要一颗.......

冷静理性、求真务实的心灵,惟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浩如烟海的书潮中辨清良莠,择而读之,才能摒弃糟粕,获

益营养,享受清丽的书香和高雅文化的滋润。

3、本文作者认为,怎么样的书可以重读?(3分)

4、文中画线词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

(1)不受欢迎的朋友:

(2)“乱花渐欲迷人眼”:

5、下面关于读书的名言,与作者观点相近的一句是 (3分)

A.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治愚。(刘向)

B.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上没有阳光。(莎士比亚)

C.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D.重新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与老友重逢。(伏尔泰)

6、有人认为要多读读流行畅销书,也有人认为要多读经典名著。你认为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

(4分)

(二)阅读散文《天使的声音》,完成7~12题。(16分)

天使的声音

乔叶

当我第一次教女儿使用“谢谢”这个词的时候,她好奇地问我:“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

这是一种礼节。”“什么是礼节?”“礼节就是各种惯用形式。”我用字典上的解释来敷衍她,然后

很快岔开了话题。“大人们的事情,我老是想不明白。”女儿叹了口气,没有再问下去。不过,从

那以后,她还是很乖地在各种场合说着“谢谢”。

一天下午,过马路的时候,她突然问:“是不是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都应该说声‘谢

谢’?”“那当然!”穿过斑马线,她拉住我的手,让我在路边站住,问道:“那我们是不是也应该

谢谢警察叔叔为我们指挥交通?”“是的。”“可是,他每天指挥这么多人,为什么却没有一个人

去谢他呢?”“因为没有人认为有这个必要”,我真想这么说,然而想了想,还是笑道:“因为他

要工作,要是每个人都跑去谢他,他还怎么工作呢?”“可是,好多天好多天,我都没有看见一

个人去谢他呀!”女儿郑重地说。“妈妈,我想谢谢他。”“其实,我们没有必要去谢他。”我小心地

斟酌词语,“要是这么说,我们要感谢的人就太多了。纺织工人为我们织衣料,我们应当感谢;

老师教我们知识,我们也应当感谢;医生为我们看病,我们也要感谢。这一辈子要谢的人,谢都

谢不完了。”我又好笑,又担心,又充满了不耐烦,可是我又能怎么对她讲,告诉她“这是个功

利世界,你谁都没有必要去感谢”。我不能。

“妈妈,其实我一直想谢谢您。”女儿突然说。望着她小小的面容,我突然意识到了自己对

“谢谢”这个词的理解和使用得一向是多么呆板和可笑。多少年了,我已经不懂得“感谢”的核心意义了。我所谓的感谢不过是一个单纯的社交词语。它是一蓬覆盖在实惠和利益上的轻飘的茅

草,微风一吹,就会全裸出冰冷的钢筋骨架。

谢谢,为什么要感谢?你为我做了什么呢?你给我多少好处?你能帮我什么忙?你为了我,

还是为了你自己?紧张而繁华的生活渐渐让我们淡漠了一切、怀疑一切、利用一切、也玷污了一

切。我们不知感恩,没有激情,机械地随波逐流。我们常常感叹找不到真实的东西,却不明白是

我们心中的噪音,掩盖了耳边天使的歌声。

“妈妈,我可以向他说声谢谢吗?”女儿又问,“可以,不过要等他换过岗。”我认真地答应

她,她高兴地点了点头。

我们站在路边的柳树下等了半个小时,那位警察终于下岗了,我领着女儿走到他的面前。“什

么事?”他问。“我要谢谢你,你指挥交通太辛苦了。”女儿说。警察愣愣地看着我们,许久,他

“噢”了一声,笑道:“你看,你看,这有什么,这有什么,天天这样的,天天这样的。”

我们默默地走在街上,我忍不住对女儿说:“妈妈也想谢谢你。”“为什么?”“不为什么,不

为什么也可以谢的。”我说。

是的,不为什么也可以感谢的。或者说为了爱,为了感觉,为了彼此存在的需要,为了一些

简单而朴素的事情,甚至仅仅为了活着本身,我们就可以有无数感谢的理由。而我之所以感谢女

儿,也许仅仅是因为她的话语,像是出自天使的声音。

(选自央视国际网:电视散文)

7、标题“天使的声音”,在文中有哪些含义?(3分)

11. “我”第一次教女儿使用“谢谢”这个词的时候,用字典上的解释来敷衍她;女儿要向警察叔

叔说声“谢谢”的时候,“我”却认真地答应了她。 “我”的态度为什么变化如此之大?(3分)

12,女儿是怎样理解和使用“谢谢”这个词的?由此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4分)

13.文中画线句子很有表现力,请联系具体内容做一点分析?(3分)

它是一蓬覆盖在实惠和利益上的轻飘的茅草,微风一吹,就会全裸出冰冷的钢筋骨架。

14.阅读本文,联系生活,请你说说对 “感谢”的核心意义的理解。(3分)

三、文言文阅读(24分)

(一)阅读《捕蛇者说》(16分)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A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B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

出,竭其庐之人,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C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

是哉!D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5、解释文中加点的字:(4分)

⑴殚:________ (2) 齿:________(3)犯 (4)毒

16、 翻译:(4分)

(1)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2)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17.、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悍吏之来吾乡(的) B.积于今六十岁(到) ..

C.而吾以捕蛇独存(凭、靠;或因为) D.吾徇徇而起(表修饰) ..

18、蒋氏的话通过对比,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3分)

(二)(12分)裴佶尝话:少时姑父为朝官,有雅望。佶至宅看其姑,会其朝退,深叹曰:“崔昭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得不乱?”言未竟,阍者报寿州崔使君候谒。姑父怒呵阍者,将鞭之。良久,束带强出。须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馔,又令秣马饭仆。姑曰:“前何倨而后何恭也?”及入门,又得色,揖佶曰:“且憩学院中。”佶未下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施千匹。

【注】 裴佶:人名 阍者(hūn):看门人。

19、加横线词与“将鞭之”中的“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A B

C、渔人甚异之 D、填然鼓之

20、下列各句中“其”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3分)( )

A. 会其退朝 B. 如之何其使使斯民饥而死也

C. 佶至宅看其姑 D. 其两膝相比者

21、划横线的句子的句式属于 ( ) (3分)

其译文是 。

22、可从文中找出的一个成语是 ( ),短文中的姑父是一个( )

的封建官僚。(3分)

裴佶尝话:少时姑父为朝官,有雅望。佶至宅看其姑,会其朝退,深叹曰:“崔昭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得不乱?”言未竟,阍者报寿州崔使君候谒。姑父怒呵阍者,将..

鞭之。良久,束带强出。须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馔,又令秣马饭仆。姑曰:“前何倨而后何恭也?”及入门,又得色,揖佶曰:“且憩学院中。”佶未下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施千匹。

【注】 裴佶:人名 阍者(hūn):看门人。 .

25、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5分)

1)会:适逢,正遇上 2 )竟: 完,结束

3)须臾:片刻 4 )倨: 傲慢 5)饭:

26、加横线词与“将鞭之”中的“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D )

A、无丝竹之乱耳 B、君将哀而生之乎

C、渔人甚异之 D、填然鼓之

27、下列各句中“其”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3分)( B )

A. 会其退朝 B. 如之何其使使斯民饥而死也

C. 佶至宅看其姑 D. 其两膝相比者

28、划横线的句子的句式属于 ( 判断句 ) (3分)

其译文是 这一定是个给人贿赂的人。

29、可从文中找出的一个成语是 ( 前倨后恭 )(3分)

30、短文中的姑父是一个( 虚伪而又贪婪 )的封建官僚。(3分)

10.指女儿说 “谢谢”的声音,又指来自内心深处毫无功利的真诚的声音。(意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

11.一方面,女儿的言行,使我对“谢谢”的理解和使用撇开了功利;另一方面,我要呵护女儿天真纯朴的爱心,所以态度有了变化。(意对即可,一点2分,两点3分)

12.女儿认为“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都应该说声‘谢谢’”(1分);她是一个天真纯朴,充满爱心的可爱的小姑娘(2分)。

13.这句话把一颗真诚的心(感谢)比作“茅草”,把成年人的功利冷漠比作“钢筋骨架”;这个比喻形象揭示出:成年人不是出于感恩和爱,而是出于实惠和利益去理解使用“谢谢”,一旦没有实在的功利需要,内心就冷漠起来。(修辞分析2分,内容2分)

14.答案要点:“谢谢”不仅仅是个礼节性词语,不仅仅出于功利的需要,它是出于对生活、对他人的感恩或感激,是出于内心真诚的爱。(2分) ..

19. “在寂寞中散发思想光华的好书”可以重读。(或能够“丰富人的心灵和文化记忆”的书可以重读)(2分)

20. (1)比喻一次性的文化消费品(2)比喻繁多杂乱、质量参差不齐的出版物使人眼花缭乱。(每题2分,共4分)

21. C(2分)

22. 答案略,言之有理即可(3分)


相关文章

  • 长沙明年起语文英语中考都将增"口试"
  • 长沙市教育局11月4日发布消息,对2015年长沙中考语文.英文考试进行微调,首次增加口语测试环节.语文总分将由原来的120分调整为150分,英文总分120分包含了100分笔试成绩和20分口语成绩. 11月4日,长沙市教育局公布了2015年长 ...查看


  •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计划
  • 第十七中学 一年一度的中考即将来临,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全组教师团结协作,研究新课标精神,研究近年来中考的趋势及试题,明确中考的范围,积极准备应对策略,并拟定复习计划如下: 一.指 ...查看


  • 初中语文网--初中语文同步教学优秀站点
  • · 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收藏本页 · 在线字典.成语查询 · | 网站首页 | 七上 | 七下 | 八上 | 八下 | 九上 | 九下 | 人教版 | 教案 | 中考指导 | 下载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货币战争 鬼吹灯 海底两万里 ...查看


  • 中考语文科备考方案
  • 103班语文科中考备考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新课程标准>7-9年级"语文课程目标"以及<中考说明>为指针,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学生,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 ...查看


  • 九年级语文复习计划
  • 九年级下学期又即将开学,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我打算在这个学期进行三轮的复习. 一.基本情况分析: 九年级共有12名学生,其中男生9名,女生3名.从上学期的成绩上来说,优秀的学生并不存在,而后进生则占大量.同时,学生的丢分大部分源于基础题,其 ...查看


  • 备战中考演讲稿
  • 有的放矢备战中考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很高兴能与大家相聚在这美好的春天里,共同交流中招备考之计,我首先代表实验中学的语文老师,感谢教研室领导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感谢各位老师的光临并预祝今天的会议能开得圆满成功. 今年是我区实行 ...查看


  • 2007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卷评价报告
  • 2007年福建省中考语文学科试卷质量分析评价报告 为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发挥和完善初中学业考试的评价.选拔和导向功能,使今后 的学业考试能够更加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持续.有效发展. 根据省教育厅的指示,我室组织有关学科专家对我省九个设区市的初 ...查看


  • 备战中考复习方法要实效 1
  • 初次教初三,为迎接中考,我学习参考了许多复习方法,我认为行之高效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指导全面阅读,引导系统归纳. 语文的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积累知识的过程.要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就要让他们进行广泛地阅读,并有条理地加以归纳.首先是课内 ...查看


  • 备战中考复习方法要实效
  • 备战中考复习方法要实效 初次教初三,为迎接中考,我学习参考了许多复习方法,我认 为行之高效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指导全面阅读,引导系统归纳. 语文的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积累知识的过程.要使学生获得丰 富的知识,就要让他们进行广泛地阅读,并 ...查看


  • 2016年语文中考说明
  • 2016年鄂尔多斯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文学科考试说明 一.命题依据与原则 (一)命题依据 立足于<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立足于初中三年的语文教材,立足于具体的教学实际. (二)命题原则 1. 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义务教育的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