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与逻辑形式

第二篇 逻辑与逻辑形式

逻辑,传统认为它是“思维的规律”、“客观的规律”。《逻辑与知识创新》

认为;“逻辑知识是全部科学知识的基础,逻辑思维能力是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必须具备的能力”。在《逻辑》用了四篇论说讨论了这一点之后,在第五篇又自相矛盾的承认“其它思维形式在知识创新中的作用”。总之,传统逻辑面对现代马克思主义唯物辨证哲学;面对现代人思维方法及其对于思维规律的认识;面对尖端的科学技术及其它的社会实践;它再也无法自圆其说了,只能是牵强附会。只要实际地考察,“逻辑”并不能进行知识创新。如果公元前322年的传统逻辑奠基人亚里士多德有那么大的“逻辑”能力,宇宙飞船恐怕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上天了。如果“逻辑”能够推算出河北唐山一九七六年大地震和四川汶川二零零八年大地震,人们就再也没有必要研究地震测试仪了。如果“逻辑”能够把思维说得清楚,“数理逻辑”能够把人脑进行描述,智能电脑及其智能机器恐怕应该问世,我们何必需要花费16年的时间去读书学习到大学毕业呢?

思维的方式是人类天生的本能,是由遗传的脑结构已经决定了的,而且这

个本能是人人都具备的,根本不需要“逻辑知识”的支持。如果“逻辑知识”作为“全部科学知识的基础”的话。那么两千年以前的人们并不知道“逻辑”一词,所创造的物质与文化的文明至今仍然是科学知识中的瑰宝。美国人爱迪生一生千项发明,可是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逻辑”对于他来说也是陌生的。这说明用“逻辑”规定不了思维方式的使用。

思维的方法是对于客观世界认识的经验认识,它是由唯物哲学观点所决定。

关于这一点在第一篇“记忆与思维”的著作已经解释的很清楚了。思维的规律也同思维方法一样是对于思维自由性本能的限制和规范。由于思维方法和思维规律是后天的学习和经验所形成,则它不是人人所能够具备的。而且哲学观点

的不同其思维方法也不同,人们所获得的知识也会存在差异。关于这个差异,“逻辑”得再好也是无济于事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孔子早有这个看法。

但是,人们必须沟通各自的思想,必须相互交流各自所获得的知识。这就

需要语言和它的标准。这种语言包括话语、文字符号、数理化公式和定理、定律、图形和程序这些形式。所以人为规定的这些形式来表达思想方法和陈述人类所获得的知识,以利于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流。这才是逻辑的意义和逻辑的任务。

既然逻辑不能束缚人们的思维和规定人的行为,更不能提供思维的依据和

证明思维的结果。那么它就不是“思维的规律”和“认识方法”,就不是“全部科学知识的基础”。我们只能作为语言的表达形式——逻辑形式来进行研究和讨论,做到不同或相同思想、不同或相同知识的相互了解而进行一致的交流。

逻辑包括话语逻辑、数理逻辑和程序逻辑的不同形式。它是因为不同语言

格式的规定而对思维限制为针对性的规定。也就是说,在表达这个思维的语言里不能再去想别的问题。

在此之前的所有逻辑著作和教科书当中,对于人们的说话、标记符号、数

字表示、、定理公式、图像和程序的说法是不一样的。而实际上它们都是我们思想所要表达的语言。甚至包括我们的音乐语言、肢体语言。总之,所有思想的表达形式我们都应该称作语言。对于语言各种形式的具体使用规则的研究才是逻辑。对于它们各个语言形式的规定才是形式逻辑或逻辑形式。

一, 话语逻辑

话语就是说话,就是记录说话的文字和行文。我们在说话的时候,在记录

说话和做文章的时候,虽然多少万年以来已经形成了语言的表述规则和习惯,但是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知识多少的差距,存在思维方法的不同,存在民族语

言习惯的不同,存在传统使用习惯和现时需要的不同,所以就有必要重新讨论和规定汉语语言的逻辑形式。以便谁都知道谁在说什么。

(一),概念

概念是对已知事物个体或事物个别现象所赋予的名称,是确定它们的语音

和符号。它有着种类的区别、相互关系和使用限制的逻辑规定。

1, 概念的种类

概念有实体概念、抽象概念和定性概念。

实体概念在语言里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发音词汇,它是由一个种类的有具

体形状的事物的记忆表示。如人、树、太阳、劳动、风、战争。

抽象概念也是语言里最简单,最基本的发音词汇,它是将众多事物的相同

属性抽象出来的无形的记忆形态。如:力、经济、高大、鬼、特别、红。

定性概念是由实体概念和抽象概念合并而成的概念词汇。也有只是实体概

念或抽象概念组成的概念词汇。如:带鱼、红军、一杯酒、英雄、函数、非金属、驴骡。

定性概念的前半部分反映本体的种类、数量、范围、程度,使事物具体到

很小的范围,甚至具体到个体。

2, 概念的逻辑形式

概念的逻辑形式有两种:一是概念的限定形式,二是概念的并列形式。

对于每个概念而言,它在我们的记忆里都是独立存在的意义。或者说包括

它的存在环境和变化过程都是独立的记忆。而在客观实际当中,它却是事物的全体对象以不同方式和形态的存在。为了明确概念的具体存在状态以利于思想的交流,我们必须对于所使用的概念加以限定或者加以列举进行并列选择。

这就是概念逻辑形式的规定原因。

(1) 限定逻辑形式

选择对象的限定。如:经过长征的老红军、他漂亮、幂函数、撒化肥老少

皆亦、宇宙空间、向我开炮、吃饺子、锄地、狠很地打、轻轻地吹。

逻辑限定格式在语言上分别有确定思维对象的“定主格式”;确定被动对

象的“动宾格式”;确定对象行为及存在状态的“主谓格式”;确定动作、行为状态、空间范围的“状动格式”、“动补格式”。

(2),并列逻辑形式

不同对象、不同对象存在空间及对象属性的记忆同时选择确认。如:无论

侵略者从天上来、地上来,还是从海上来。打得稳、准、狠。古今中外。我和他。文明与进步。不明是非

逻辑并列格式在语言上分别有概念的相同、相似、相近、相对、相反的关

系的列举,来表现事物的多样性和运动状态的同时性。它的逻辑格式有“。。。;。。。;”。“。。。、。。。、”符号表示。有“。。。。。。和(与、同、连着、或者)。。。。。。”格式。有“1、2、3”数字排列顺序的格式。

在概念使用过程中或者在我们表达思维的过程中,表现了我们观察与思维

的记忆方式、联系方式和空间位臵顺序方式。尤其表现了我们思维的自由性和跳跃性特点。语言逻辑形式的选择乃是我们思维的记忆搜索结果。相反,概念的逻辑格式无法再推理这个概念的整个思维空间和整个思维过程。但是只要我们选择了概念词汇和概念结构的逻辑形式,就使得读者听众立刻明白了我们在说什么,在想什么,使得读者听众和自己的思维保持一致,顺着自己的思路走下去。

3, 概念的思维限制

由于一个种类的事物属性很多,存在的空间和方式会更多。所以它可以使

用不同的概念来表示。如大马,白马,东洋大白马,炮楼里那匹东洋大白马。但是,一个概念绝对不可以同时使用于两个种类的事物。就象指鹿为马那样混淆视听,破坏客观事物和语言表达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在一个思维过程中,我们所使用的概念必须保持同一,不能中途更换其它

相近、相似的概念。或同时使用相近、相似的概念。

同样,一个概念不能用于两个思维过程。

例如:尽管我的语言结巴,我还是要加强语言方面学习,争取下次语文考

一百分。对于“语言”这一个概念用于了说话一个思维过程,同时又用于了考试语文一个思维过程。概念的意义已经发生了变化,让人不知“语言”到底指什么。如果是一件事情,“语言”改为“语文”则又让人不知到在想什么,它会使人容易转移思维,转移视线。下面就是狡辩者常常耍偷梁换柱把戏的例子。

“我们日本现在并没有占领中国,怎么能说我们日本侵略过中国呢,那是

战争”。日本把“占领”和“侵略”这个相近意义的词汇相互换掉并用于一个思维过程,也就是说“占领”和“侵略”是两个思维的形象过程用于一件事情,而且“现在”与“过”也是两个概念用于一件事情,企图把人的思维搞混乱,转移为“现在没有占领中国,那么日本就不是侵略”。从而掩盖日本实际上占领中国八年的历史真实。把在中国国土上杀害中国人的“三光政策”说成是战争。

总之,思维的记忆选择概念,思维的各种方式的同时使用选择概念的逻辑

形式。概念的逻辑形式明确思维的语言和统一人们的思想。语言表达客观规律但无法说明思维方式方法。换句话说,记忆方式选择逻辑形式,概念和它的逻辑形式表达客观实际而不能进行思维推理。

(二),判断

无论我们面对客观实际,还是在思想交流过程中使用表达事物的概念,都

把它同记忆里的事物形象进行对照比较,利用比较思维的方式或抽象思维的方式确认它们“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利用联系思维方式或空间位臵思维方式推想它们“怎么样”或“不怎么样”。这种思想结果的表达就是判断。

例如:庄稼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土地提供的养分。

庄稼的生长不需要阳光、空气和土地提供的养分。

庄稼的生长有土地提供的氮、磷、钾元素就足够了。

庄稼在没有空气的情况下也能生长。

庄稼只在白天长晚上不长。

庄稼晚上长白天也长。

庄稼在海水里也长。

庄稼靠白天的光和作用、呼吸作用和由土地提供的氮、磷、钾等许多物质

元素及水分才能正常生长。

庄稼在月亮上也许能够生长。

外星球大概没有庄稼。

作为语言,以上各个肯定或否定的判断,或者假定判断都是无可挑剔的。

各个语言的逻辑形式都能准确地表达我们的思想。都能让他人明白在说什么。至于各个判断的思想内容是否正确,其各个的逻辑形式是不能推理说明的,因为它是我们的记忆或想象,所以只有用哲学与思维的方法,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才能证明其思想内容的正确与否。

1, 判断的逻辑形式

判断的逻辑形式也叫语言格式。它对于思想的表达要求严格的逻辑形式,

不是肯定就是否定,要不然就是假定。

语言的肯定格式:主项+是+宾项

或 主项+谓项

语言的否定格式: 主项+不是+宾项

或 主项+(不、没有、无)+谓项

语言的假定格式:主项+(可能、也许、假设)+宾项或谓项

这三种判断的逻辑形式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形式。它是对事物对象的存在状

态、空间形象、变化过程的描述。并把这个描述进行记忆确认,成为我们观察与思维的“再认识”。

2, 判断与判断之间的逻辑形式

如果说概念是语言的组成元素,那么将这些元素进行逻辑限定和逻辑联系

就是语言的判断单句。再将这些单句之间进行逻辑联系就成为了我们的语言文章。也就是说,概念是我们的记忆表达,判断是这个记忆的确认,将这个或这些确认了的记忆再进行记忆过程的描述或再进行思维推理出新的记忆,就产生了判断与判断之间的逻辑形式。即文章的逻辑形式。

(1) 条件关系判断的逻辑形式

在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类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它们形成过程的许多原

因条件,发现了它们发展变化的各个过程和各个过程的需要条件。也知道了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对于这些因果联系的认识和确认空间自然顺序就形成了我们语言表达的逻辑形式。于是,再进行这些判断发生因果联系的时候就规定了下面这些逻辑格式:

如果是确认它们为因果关系,则规定为“因为。。。。。。所以。。。。。。”逻辑形

式和“。。。。。。因此。。。。。。”的逻辑形式。比如——因为陶器的制作成功使人们发现了自然规律是可以利用和改变的秘密,所以对于自然规律探求过程的记忆,也就相应产生了人们的思维方法。

如果是强调某一原因条件的必要性,则规定为“只有(没有)。。。。。。才能

(就没有)。。。。。。”的逻辑形式。比如——只有揭开电子或磁的面纱,才能知道引力和宇宙黑洞的秘密。

如果是说明某一条件与结果的必然联系,则规定为“只要(不)。。。。。。

就。。。。。。”的逻辑形式。比如——只要感觉器官起作用,人的欲望就不会停止和消失。

如果是确认某些事物的判断与这一事物的结果无关或者全部有关,则规定

为“不管(尽管)。。。。。。还是。。。。。。都。。。。。。”的逻辑形式。比如——不管谁多么希望自己长生不老,都无法抗拒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

如果是列举某一结果的原因条件为多个,或者某一事物引发的结果为多个,

则规定为“不仅(不但)。。。。。。还(也)(而且)。。。。。。”的并列逻辑形式。比如——不仅资本主义国家需要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国家也需要市场经济。

如果是某些事物的判断不确定或者全部确定,则规定为“不是。。。。。。就

是。。。。。。”的逻辑形式。比如——不是战争消灭人类,就是人类消灭战争。

如果对两个事物的判断不存在任何联系,或者判断之间是矛盾的、反对的,

则我们的语言逻辑形式为:“虽然。。。。。。但是。。。。。。”

“ 。。。。。。可是(却、然而)。。。。。。”

“。。。。。。否则。。。。。。”

比如——虽然人们在努力想象未知的东西,但无法代替眼睛的直接观察而

对于事物的了解清晰。

如果在事物的判断之间进行选择,其语言的逻辑形式为:“不是(不

但)。。。。。。而是(而且)。。。。。。”比如——不是人们害怕做官的,而是人们尊敬和需要做官的。

如果对于整个事物形成或发展的判断是假设,或者对于条件判断是假设的,

或者对于某一原因引起的结果、结论是假定的,则表达这种判断思维的语言逻辑形式为:“假设(假定、假如)。。。。。。那么(就会)。。。。。。”

“如果(倘若)。。。。。。就。。。。。。”

“。。。。。。可能。。。。。。”

比如——如果这个思想得到社会的认可,就会产生它的社会价值。

语言逻辑形式的选择,实际上是对记忆搜索和思维推理的确定。是对各个

判断之间进行联系或说明它们之间一一对应关系的格式使用。至于是否应该采取这个格式,或者这个格式所联系的各个判断是否正确和准确,那时思维方法的任务。是知识需要学习的任务,是需要进行科学实验和社会实践的任务。

如果象过去的教科书和一些著作中强调的传统逻辑那样,就会把思维、逻

辑、语言混为一谈,争论不休。本来很简单的语言,“传统逻辑”把它搞得很复

杂了。所以,应该结束用理论说明、论证理论,用理论代替客观实践的历史。

上述语言的各种逻辑形式,在语法上称做“复句”。它把两个思维过程甚至

诸个思维过程采用“关联词语”的办法合并为一个思维过程,保证了我们思想交流的共识,会通过语言上的这种逻辑关系去直接思维或实际考察客观上的存在,这就把思维与其表达语言仅局限在对应的一个思维过程,不至于各想各的,各说各的。

例如:“我已经吃饱饭了,所以我不饿。”这句话你能说不对吗?如果按传

统逻辑的“三段论”,大前提是“吃饱了不饿”,它符合“演绎推理”的“三段论”。

作为说话的语言,概念和判断的逻辑形式没有错,两个判断联系的逻辑形

式没有错。可是“我已经吃饱了,所以我不饿”这句话如果按照“传统逻辑”

是“思维的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人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就偏偏错了。就不知道应该思维下面哪一条。

第一,我说的是假话,你没见我吃饭。于客观实际不符合,需要实际调查证据。在思维上,它是假说准则的使用,是允许的。

第二,我已经吃了两个小时了,“不饿”是两个小时前的话。这是思维空间位臵的变化,传统逻辑不能够推断。

第三,我不饿的原因很多,不一定是吃饱饭。在表达“不饿”这个思想的时候,实际上在头脑里使用了记忆、联系、空间三种思维方式,来查找与“不饿”有关的事物,来进行概念的选择。逻辑形式不能推理这些思维方式。也不能说明这个思维方法。

第四,因为有已经二字,吃的饭是几个米粒的饭汤,实际上吃饱后十五分钟就会饿的。“已经”这个概念的空间过程在我们的想象当中时间可长可短,如果不把它放在语言环境里,那么它是一个模糊概念,需要遵守思维的顺序准则才能表达清楚。逻辑的形式也是无能为力的。

第五,吃饱饭如果是用嘴说也可能是受气的原因,中国人有“吃气就吃饱了”的说法。人们有抽象思维的方法,正是这个抽象思维的方法使人们的语言变得幽默,婉转和具有思想性。作为传统逻辑更是推理不出的。

由此可见,逻辑只能保证语言的正确,保证这个语言与思维一一对应,不再允许思考其它的东西而发生思维转移。不至于交流的思想产生混乱,争吵不休。这就是逻辑的任务。

(三),逻辑推理——语言的逻辑规则

传统逻辑的推理只有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三段论”是可以成立的,而且也仅仅局限与一个语句和这一个语句的正向思维过程。

在文章的语言里,它是由一个判断或几个判断推究出一个新的判断的逻辑

形式。前面所谈的判断之间的逻辑关系属于“二段论”格式,逻辑推理的格式则是传统的“三段论”格式。它们都是一个思维过程的“有其然必有其所以然”的确认或选择。而不允许进行“有所以然必有其因为然”逆向思维。

1, 归纳推理的三段论格式

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大前提是结论判断的原理,小前提是联系大前提与结论的事物概括属性,

结论是这些事物或它们属性都具有的规律性的判断。例如:

宇宙间所有天体都在运动着。地球上所有直观的物质都在运动着。象原子、

电子微观的物质也都在运动着——大前提。

它们都属于物质——小前提。

物质是运动的——结论。

作为归纳的推理思维过程中,对于全体对象的考察经过不可能一一列举,

也不可能考察完全,但是只要我们枚举完全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方面,那么就是全体对象的承认。语言表达的各个判断对象则是概念的“外延”范围。对于各个判断的观察与思维的过程,其科学实验的艰难和思维方式、方法的复杂尽管使他人无法想象,但事物属性或事物原理的归纳思想方面还是可以明确的。归纳推理的三段论的逻辑格式选用把思维用语言表达为一个思维过程,把它们的属性或存在原理比较为一个共同的东西,做到了事物、思想、语言同一,使人无可厚非。

只要满足归纳三段论的逻辑形式,我们的判断语言就是正确的,我们的归纳思维方法就是正确的。至于归纳结论是否符合客观实际,观察与各个思维过程是否做到了全面和准确,那是每个过程的空间想象、归纳思维方法和比较思

维方法的问题。是另外一回事了。再进行下一个语言描述。

例如小前提中的“物质”一词,把它换成“事物”,换成“物体”,或者换

成“思维以外的东西”、“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天体”等是否可以。则是属性归纳的又一个思维过程。

关于属性归纳的方法在思维方法里已经进行过讨论,只是要求小前提的概念与大前提的概念和结论里的概念保持一致,遵守思维的同一律即可。另外,在归纳推理的语言格式里,小前提也是可以省略的。例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思维学对于人类文明与进步的推动应站主要地位。

2, 演绎推理的三段论格式

虽然演绎推理原理思维方法和归纳推理的原理思维方法所使用的思维方式

可逆,但其逻辑形式都是一样的三段论格式:

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大前提是一般的事物原理知识,小前提是联结大前提和结论的属性说明,

结论是事物个体具有一般原理的肯定判断。

例如:六月十三,道路不干——大前提。

今天又是六月十三——小前提。

所以又要下雨了——结论。

几乎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三前后,正至雨季,我国劳动人民根据这个历史经

验,总结出了这个气象规律,并把六月十三定为女人回娘家的日子。小前提是大前提的从属个体,自然这个体也就有大前提的结果判断——道路是湿的,不干燥。

演绎推理的逻辑形式规定同归纳推理的逻辑形式规定一样,不允许对大前

提进行逆向推说。即承认宾项就去承认主项,因为这在思维上是充分条件的原

理思维方法,会改变思维过程而进行在讨论,在这一个思维过程里发生其它思维的转移。会造成一句话两个思维甚至更多个思维情景,造成语言表达的不准确。如上例,“道路不干”不一定非得六月十三,一年间什么时候都可能发生。

在我们的话语和文章里,由于大前提或小前提都是已知的知识,所以有时

候可以省略大前提或小前提。

如:李玉和是共产党员,他不怕死。

有的物质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象硅、锗就是这样的半导体。

二, 数理逻辑

从第一台计算机到现在二十一世纪一十年代的电脑普及,已经经历了60

个年头。在这期间,一些逻辑学家发现计算机的神奇之后,试图创造一些数理逻辑来代替人脑推算未知的东西。一些科学家也在技术方面试图创造智能机器人来替代人的智慧和行为。他们都忘记了或许根本就没有注意到:数理逻辑假设能够进行思维的推演,它也仅仅是线型的记忆联系。人脑的许多思维本能和思维方法,特别是空间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方法以及实践经验的证明和发现,数理逻辑对于它们仅仅靠几个逻辑公式是无法完成的,特别是人脑的形象记忆和形象思维的跳跃性,逻辑的格式对于这个至关重要的思维特征无论如何也是不能够具备的。

从中国古代的《易经》八卦图这个逻辑形式可以看出,尽管它的符号可以

涵盖天、地、人的道理和现象,其符号的组合和移动按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的顺数和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的逆数进行设卦观象,“描绘自然界千变万化的奥妙情境,由之展示人间的吉凶祸福与因应之道。”其符号的两两相叠形成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一、三、五、七、九为阳爻,二、四、六、八、十为阴爻。也不过把六

十四种自然现象对应人间处境三百八十四种状况,尽管还提醒人们“世事无绝对”,要主动抉择和应变。参阅八卦图: — --

—为乾, --为坤,

— --

-- — -- — — --

—为坎,--为离,--为震, --为艮,—为巽,—为兑。其方位、意义:

-- — — -- -- —

4震 9离 2兑 6乾(天、马、首)1坎(水、豕、耳)8艮(山、狗、手) (西北) (北) (东北)

3离 5 巽 7艮 7兑(泽、羊、口)5中 3震(雷、龙、足)

(西) (东)

8坤 1乾6坎 2坤(地、牛、腹)9离(火、雉、目)4巽(风、鸡、股)

(西南) (南) (东南)

由上八卦图及符号表示可见,符号是顺序的排列,八卦图从上至下是按自

然现象存在的位臵排列,方位再按看图习惯进行上北、下南、左东、右西的对称符号放臵,其思维的表达意义由自然现象抽象的类比引申为十二属相、身体部位和人的性别、等级。再从数字的计算和来看,与中心任何方向的直线数字和均为15,阴阳之数为30,此为每月之期。八卦图的逻辑形式布局的如此巧妙,给数理逻辑启示了许多逻辑格式。

但是,尽管如此,由于它是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类社会的简单的逻辑规定,

所以它是思维的限制和思维的单向引导,经验还是告诉人们“人算不如天算”,“人不知死,车不知翻”,安身立命还是要靠自己的实践活动。靠科学的思维办法和不胁的艰苦创造。

不过,正是人们对于这个逻辑的格式的规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规范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使得人们生活和劳作变得逻辑化、秩序化,顺序化。对人们思想的规范化和行为的社会化起到了决定的作用。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中国周朝的姜子牙,汉朝的张良,三国的诸葛亮,唐朝的徐茂公、东方朔均为道士出身做丞相这个历史现象充分说明。

另外,《易经》阴阳合二为一的逻辑思想启示了数学二进位制和几乎各个学科的逻辑形式。如正反格式、对称格式、交叉格式、环链格式、平行格式、包容格式、旋转格式、叠加格式、递增递减格式、无限格式和相对映射格式。也为现代计算机的实现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实际上,所有思维结果的表达方式,包括语言,图案,模型,字母公式,化学结构式、统计图表都是逻辑形式,纯粹按照逻辑的形式进行模仿的思维才是逻辑思维。只有在思维、语言和这个语言的形式与客观是一一对应的同一关系才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逻辑思维也只能是知识的领域。如果是未知的东西,那么得重新进行逻辑形式的规定。

逻辑思维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使我们模仿逻辑形式而进行思维及其行为的重复和习惯,这就是我们一般人的“日出而做,日落而息”,二是通过逻辑形式变换、叠加、介入后的形式去假想这个形式可能代表的新事物的存在。这就是诗人、逻辑学家、宗教教徒的“闭目而思”。第一种逻辑思维无疑是一条重复之路。但它正是一条发明和创造之路,是一条物质与知识的积累之路。第二种逻辑思维是在知识范围内的逻辑格式产生改头换面的逻辑格式,本来是思维确定逻辑格式,逻辑格式限定思维,逻辑格式就象电脑软件不能产生新的知识一样,它却想用某种逻辑格式推导复杂的思维和实践活动,比如莱布尼茨设想的“思维演算”,弗雷格和罗素的“逻辑演算”。这是一种空对空的思维方式,即

唯心的思维方式。第二种逻辑思维只要遵循思维的假设准则放到实践的检验中去,就会发现它的伪科学性质。虽然数学是比较纯粹的逻辑思维,它几乎是思维领域的逻辑形式的人为规定,根本不是客观的存在,但是由于关于数学的思维方式完全是一一对应的同一准则,所以它能够进行逻辑意义的思维。而且数学各个逻辑形式也需要客观实验的证明来保证反映客观,而且数学的思想和算式永远是理想的状态,模糊的状态,接近的状态,其应用过程需要物理方法随时进行修正的状态。

既然逻辑的形式是固定的格局规定,是人们对于客观世界长期观察和思维结果的符号表示,那么按照这个语言符号的表示格式自然也就形成了知识范围内的思维和行为的模仿。所以逻辑思维是犹如婴儿阶段的模仿行为,模仿性质的思维方法就不能进行“知识创新”。就不能夸大逻辑的作用,不能将逻辑凌驾于唯物主义哲学和思维学之上。

关于数理逻辑形式的正反格式、对称格式、交叉格式、链环格式、平行格式、旋转格式、包容格式、叠加格式、递增递减格式、相对映射格式和无限格式这里就不在讨论了。现代科学实践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程序”,关于程序的思维和使用过程人们又规定了各式各样的程序逻辑形式。

3, 程序逻辑形式

程序逻辑的出现是对空间思维方法或原理思维方法的顺序准则的控制而规定的数理语言、图表和结构排列格式。如:数字排列程序,统计程序,筹划程序,操作程序。

程序不是今天的发明,自从有了文字之后就开始了说明和记录程序,它是在改造世界和创造世界的过程中对于行为方法的顺序规定。而且所有的行为方式都规定它的程序。穿衣有穿衣的步骤,吃饭有吃饭的步骤,打仗有打仗的步

骤,施工有施工的程序,做文章有做文章的程序。这些程序都是我们自身行为的时空镶接的安排。随着科技的进步,研究计算机的编排程序尤其是重中之重。

以往的计算机只是记忆功能的设施,对于记忆的判断也是在人为的选择情况下进行的逻辑记忆联系。根本不具备自行记忆的选择和思维的推理判断。当我们了解了人脑的记忆本能和想象的本能,了解了思维需要的准则,了解了思维的方法之后,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智能计算机的程序设计,硬件与软件的设计就成为了可能。

智能电脑的设计和应用如果达到人脑的水平是根本不可能的。这其中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电脑是人制造的,也是由人操纵的,所以它不可能超越人类的需要,也不允许它脱离人类的需要。就象人可以不听指挥,甚至可能要造你的反,而这是不能容忍的。况且人脑发展进化需要了近乎二百万年的历程,而它的神秘至今并未完全搞清楚,电脑能在很短的几十年内发展到如此水平是根本不可能的。

因为目前电脑是一一对应的逻辑记忆,它没有其它的思维可做,所以它的记忆反应速度在某些方面远远要比人类的思维速度要快,但总体而言它目前不具备人的跳跃记忆本能,即便是将来它也永远赶不上人类的这一本能。而且越是智能它的反应速度相对就会更加突出地越显得慢得多。

人类是靠眼、耳、鼻、舌、身和想念这六大感官系统来进行记忆和靠它们帮助来进行思维的,而且都是事物形象的记忆和思维,电脑若要达到这个状态其设计与技术制造的复杂性以及操作的复杂性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它只能是某个方面的设计和实用,只能是人类的活动不能到达的方面的设计和实用。

人类是有生命的高级动物,而生命是可以进行自我行为调整的,自我保健的,甚至记忆的细胞也是可以进行新陈代谢的,作为电脑是无机物的基本组合,

要做到这一点是根本不可能的。

电脑的记忆与思维是人类记忆与思维的逻辑输入,而逻辑是代表人们思维的一种单纯的思维形式,其人类思维与实践的复杂过程是不能用逻辑的语言形式所代表完全、完整的,所以电脑的记忆与思维永远是单方面和单线的进行,根本不可能面对超出知识的领域和超出记忆的新事物来进行“知识创新”。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撇开物质的选择设计和思维的本能与功能、方法设计,就电脑的设计程序和思维的程序设计而言,其逻辑程序的形式首先是一个新课题。

(1),电脑计算机的设计程序

(2) 思维程序:

感觉程序:视觉A U A `记忆☯A `记忆☯相对事物N ☯{A1+N1}☯联系原理认识M 。

听觉B UA `记忆☯A `记忆时空位臵搜索☯B`所在位臵{B`+A}

思维程序的转换实际就是设计线路的开与关,如果持假设思想则是线路为开状态。确认则开,否认则关。联系则开,转换则关。

记忆的搜索图象集合里,认同图象闪烁,开关则开,否则则关。(未完)

第二篇 逻辑与逻辑形式

逻辑,传统认为它是“思维的规律”、“客观的规律”。《逻辑与知识创新》

认为;“逻辑知识是全部科学知识的基础,逻辑思维能力是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必须具备的能力”。在《逻辑》用了四篇论说讨论了这一点之后,在第五篇又自相矛盾的承认“其它思维形式在知识创新中的作用”。总之,传统逻辑面对现代马克思主义唯物辨证哲学;面对现代人思维方法及其对于思维规律的认识;面对尖端的科学技术及其它的社会实践;它再也无法自圆其说了,只能是牵强附会。只要实际地考察,“逻辑”并不能进行知识创新。如果公元前322年的传统逻辑奠基人亚里士多德有那么大的“逻辑”能力,宇宙飞船恐怕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上天了。如果“逻辑”能够推算出河北唐山一九七六年大地震和四川汶川二零零八年大地震,人们就再也没有必要研究地震测试仪了。如果“逻辑”能够把思维说得清楚,“数理逻辑”能够把人脑进行描述,智能电脑及其智能机器恐怕应该问世,我们何必需要花费16年的时间去读书学习到大学毕业呢?

思维的方式是人类天生的本能,是由遗传的脑结构已经决定了的,而且这

个本能是人人都具备的,根本不需要“逻辑知识”的支持。如果“逻辑知识”作为“全部科学知识的基础”的话。那么两千年以前的人们并不知道“逻辑”一词,所创造的物质与文化的文明至今仍然是科学知识中的瑰宝。美国人爱迪生一生千项发明,可是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逻辑”对于他来说也是陌生的。这说明用“逻辑”规定不了思维方式的使用。

思维的方法是对于客观世界认识的经验认识,它是由唯物哲学观点所决定。

关于这一点在第一篇“记忆与思维”的著作已经解释的很清楚了。思维的规律也同思维方法一样是对于思维自由性本能的限制和规范。由于思维方法和思维规律是后天的学习和经验所形成,则它不是人人所能够具备的。而且哲学观点

的不同其思维方法也不同,人们所获得的知识也会存在差异。关于这个差异,“逻辑”得再好也是无济于事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孔子早有这个看法。

但是,人们必须沟通各自的思想,必须相互交流各自所获得的知识。这就

需要语言和它的标准。这种语言包括话语、文字符号、数理化公式和定理、定律、图形和程序这些形式。所以人为规定的这些形式来表达思想方法和陈述人类所获得的知识,以利于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流。这才是逻辑的意义和逻辑的任务。

既然逻辑不能束缚人们的思维和规定人的行为,更不能提供思维的依据和

证明思维的结果。那么它就不是“思维的规律”和“认识方法”,就不是“全部科学知识的基础”。我们只能作为语言的表达形式——逻辑形式来进行研究和讨论,做到不同或相同思想、不同或相同知识的相互了解而进行一致的交流。

逻辑包括话语逻辑、数理逻辑和程序逻辑的不同形式。它是因为不同语言

格式的规定而对思维限制为针对性的规定。也就是说,在表达这个思维的语言里不能再去想别的问题。

在此之前的所有逻辑著作和教科书当中,对于人们的说话、标记符号、数

字表示、、定理公式、图像和程序的说法是不一样的。而实际上它们都是我们思想所要表达的语言。甚至包括我们的音乐语言、肢体语言。总之,所有思想的表达形式我们都应该称作语言。对于语言各种形式的具体使用规则的研究才是逻辑。对于它们各个语言形式的规定才是形式逻辑或逻辑形式。

一, 话语逻辑

话语就是说话,就是记录说话的文字和行文。我们在说话的时候,在记录

说话和做文章的时候,虽然多少万年以来已经形成了语言的表述规则和习惯,但是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知识多少的差距,存在思维方法的不同,存在民族语

言习惯的不同,存在传统使用习惯和现时需要的不同,所以就有必要重新讨论和规定汉语语言的逻辑形式。以便谁都知道谁在说什么。

(一),概念

概念是对已知事物个体或事物个别现象所赋予的名称,是确定它们的语音

和符号。它有着种类的区别、相互关系和使用限制的逻辑规定。

1, 概念的种类

概念有实体概念、抽象概念和定性概念。

实体概念在语言里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发音词汇,它是由一个种类的有具

体形状的事物的记忆表示。如人、树、太阳、劳动、风、战争。

抽象概念也是语言里最简单,最基本的发音词汇,它是将众多事物的相同

属性抽象出来的无形的记忆形态。如:力、经济、高大、鬼、特别、红。

定性概念是由实体概念和抽象概念合并而成的概念词汇。也有只是实体概

念或抽象概念组成的概念词汇。如:带鱼、红军、一杯酒、英雄、函数、非金属、驴骡。

定性概念的前半部分反映本体的种类、数量、范围、程度,使事物具体到

很小的范围,甚至具体到个体。

2, 概念的逻辑形式

概念的逻辑形式有两种:一是概念的限定形式,二是概念的并列形式。

对于每个概念而言,它在我们的记忆里都是独立存在的意义。或者说包括

它的存在环境和变化过程都是独立的记忆。而在客观实际当中,它却是事物的全体对象以不同方式和形态的存在。为了明确概念的具体存在状态以利于思想的交流,我们必须对于所使用的概念加以限定或者加以列举进行并列选择。

这就是概念逻辑形式的规定原因。

(1) 限定逻辑形式

选择对象的限定。如:经过长征的老红军、他漂亮、幂函数、撒化肥老少

皆亦、宇宙空间、向我开炮、吃饺子、锄地、狠很地打、轻轻地吹。

逻辑限定格式在语言上分别有确定思维对象的“定主格式”;确定被动对

象的“动宾格式”;确定对象行为及存在状态的“主谓格式”;确定动作、行为状态、空间范围的“状动格式”、“动补格式”。

(2),并列逻辑形式

不同对象、不同对象存在空间及对象属性的记忆同时选择确认。如:无论

侵略者从天上来、地上来,还是从海上来。打得稳、准、狠。古今中外。我和他。文明与进步。不明是非

逻辑并列格式在语言上分别有概念的相同、相似、相近、相对、相反的关

系的列举,来表现事物的多样性和运动状态的同时性。它的逻辑格式有“。。。;。。。;”。“。。。、。。。、”符号表示。有“。。。。。。和(与、同、连着、或者)。。。。。。”格式。有“1、2、3”数字排列顺序的格式。

在概念使用过程中或者在我们表达思维的过程中,表现了我们观察与思维

的记忆方式、联系方式和空间位臵顺序方式。尤其表现了我们思维的自由性和跳跃性特点。语言逻辑形式的选择乃是我们思维的记忆搜索结果。相反,概念的逻辑格式无法再推理这个概念的整个思维空间和整个思维过程。但是只要我们选择了概念词汇和概念结构的逻辑形式,就使得读者听众立刻明白了我们在说什么,在想什么,使得读者听众和自己的思维保持一致,顺着自己的思路走下去。

3, 概念的思维限制

由于一个种类的事物属性很多,存在的空间和方式会更多。所以它可以使

用不同的概念来表示。如大马,白马,东洋大白马,炮楼里那匹东洋大白马。但是,一个概念绝对不可以同时使用于两个种类的事物。就象指鹿为马那样混淆视听,破坏客观事物和语言表达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在一个思维过程中,我们所使用的概念必须保持同一,不能中途更换其它

相近、相似的概念。或同时使用相近、相似的概念。

同样,一个概念不能用于两个思维过程。

例如:尽管我的语言结巴,我还是要加强语言方面学习,争取下次语文考

一百分。对于“语言”这一个概念用于了说话一个思维过程,同时又用于了考试语文一个思维过程。概念的意义已经发生了变化,让人不知“语言”到底指什么。如果是一件事情,“语言”改为“语文”则又让人不知到在想什么,它会使人容易转移思维,转移视线。下面就是狡辩者常常耍偷梁换柱把戏的例子。

“我们日本现在并没有占领中国,怎么能说我们日本侵略过中国呢,那是

战争”。日本把“占领”和“侵略”这个相近意义的词汇相互换掉并用于一个思维过程,也就是说“占领”和“侵略”是两个思维的形象过程用于一件事情,而且“现在”与“过”也是两个概念用于一件事情,企图把人的思维搞混乱,转移为“现在没有占领中国,那么日本就不是侵略”。从而掩盖日本实际上占领中国八年的历史真实。把在中国国土上杀害中国人的“三光政策”说成是战争。

总之,思维的记忆选择概念,思维的各种方式的同时使用选择概念的逻辑

形式。概念的逻辑形式明确思维的语言和统一人们的思想。语言表达客观规律但无法说明思维方式方法。换句话说,记忆方式选择逻辑形式,概念和它的逻辑形式表达客观实际而不能进行思维推理。

(二),判断

无论我们面对客观实际,还是在思想交流过程中使用表达事物的概念,都

把它同记忆里的事物形象进行对照比较,利用比较思维的方式或抽象思维的方式确认它们“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利用联系思维方式或空间位臵思维方式推想它们“怎么样”或“不怎么样”。这种思想结果的表达就是判断。

例如:庄稼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土地提供的养分。

庄稼的生长不需要阳光、空气和土地提供的养分。

庄稼的生长有土地提供的氮、磷、钾元素就足够了。

庄稼在没有空气的情况下也能生长。

庄稼只在白天长晚上不长。

庄稼晚上长白天也长。

庄稼在海水里也长。

庄稼靠白天的光和作用、呼吸作用和由土地提供的氮、磷、钾等许多物质

元素及水分才能正常生长。

庄稼在月亮上也许能够生长。

外星球大概没有庄稼。

作为语言,以上各个肯定或否定的判断,或者假定判断都是无可挑剔的。

各个语言的逻辑形式都能准确地表达我们的思想。都能让他人明白在说什么。至于各个判断的思想内容是否正确,其各个的逻辑形式是不能推理说明的,因为它是我们的记忆或想象,所以只有用哲学与思维的方法,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才能证明其思想内容的正确与否。

1, 判断的逻辑形式

判断的逻辑形式也叫语言格式。它对于思想的表达要求严格的逻辑形式,

不是肯定就是否定,要不然就是假定。

语言的肯定格式:主项+是+宾项

或 主项+谓项

语言的否定格式: 主项+不是+宾项

或 主项+(不、没有、无)+谓项

语言的假定格式:主项+(可能、也许、假设)+宾项或谓项

这三种判断的逻辑形式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形式。它是对事物对象的存在状

态、空间形象、变化过程的描述。并把这个描述进行记忆确认,成为我们观察与思维的“再认识”。

2, 判断与判断之间的逻辑形式

如果说概念是语言的组成元素,那么将这些元素进行逻辑限定和逻辑联系

就是语言的判断单句。再将这些单句之间进行逻辑联系就成为了我们的语言文章。也就是说,概念是我们的记忆表达,判断是这个记忆的确认,将这个或这些确认了的记忆再进行记忆过程的描述或再进行思维推理出新的记忆,就产生了判断与判断之间的逻辑形式。即文章的逻辑形式。

(1) 条件关系判断的逻辑形式

在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类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它们形成过程的许多原

因条件,发现了它们发展变化的各个过程和各个过程的需要条件。也知道了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对于这些因果联系的认识和确认空间自然顺序就形成了我们语言表达的逻辑形式。于是,再进行这些判断发生因果联系的时候就规定了下面这些逻辑格式:

如果是确认它们为因果关系,则规定为“因为。。。。。。所以。。。。。。”逻辑形

式和“。。。。。。因此。。。。。。”的逻辑形式。比如——因为陶器的制作成功使人们发现了自然规律是可以利用和改变的秘密,所以对于自然规律探求过程的记忆,也就相应产生了人们的思维方法。

如果是强调某一原因条件的必要性,则规定为“只有(没有)。。。。。。才能

(就没有)。。。。。。”的逻辑形式。比如——只有揭开电子或磁的面纱,才能知道引力和宇宙黑洞的秘密。

如果是说明某一条件与结果的必然联系,则规定为“只要(不)。。。。。。

就。。。。。。”的逻辑形式。比如——只要感觉器官起作用,人的欲望就不会停止和消失。

如果是确认某些事物的判断与这一事物的结果无关或者全部有关,则规定

为“不管(尽管)。。。。。。还是。。。。。。都。。。。。。”的逻辑形式。比如——不管谁多么希望自己长生不老,都无法抗拒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

如果是列举某一结果的原因条件为多个,或者某一事物引发的结果为多个,

则规定为“不仅(不但)。。。。。。还(也)(而且)。。。。。。”的并列逻辑形式。比如——不仅资本主义国家需要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国家也需要市场经济。

如果是某些事物的判断不确定或者全部确定,则规定为“不是。。。。。。就

是。。。。。。”的逻辑形式。比如——不是战争消灭人类,就是人类消灭战争。

如果对两个事物的判断不存在任何联系,或者判断之间是矛盾的、反对的,

则我们的语言逻辑形式为:“虽然。。。。。。但是。。。。。。”

“ 。。。。。。可是(却、然而)。。。。。。”

“。。。。。。否则。。。。。。”

比如——虽然人们在努力想象未知的东西,但无法代替眼睛的直接观察而

对于事物的了解清晰。

如果在事物的判断之间进行选择,其语言的逻辑形式为:“不是(不

但)。。。。。。而是(而且)。。。。。。”比如——不是人们害怕做官的,而是人们尊敬和需要做官的。

如果对于整个事物形成或发展的判断是假设,或者对于条件判断是假设的,

或者对于某一原因引起的结果、结论是假定的,则表达这种判断思维的语言逻辑形式为:“假设(假定、假如)。。。。。。那么(就会)。。。。。。”

“如果(倘若)。。。。。。就。。。。。。”

“。。。。。。可能。。。。。。”

比如——如果这个思想得到社会的认可,就会产生它的社会价值。

语言逻辑形式的选择,实际上是对记忆搜索和思维推理的确定。是对各个

判断之间进行联系或说明它们之间一一对应关系的格式使用。至于是否应该采取这个格式,或者这个格式所联系的各个判断是否正确和准确,那时思维方法的任务。是知识需要学习的任务,是需要进行科学实验和社会实践的任务。

如果象过去的教科书和一些著作中强调的传统逻辑那样,就会把思维、逻

辑、语言混为一谈,争论不休。本来很简单的语言,“传统逻辑”把它搞得很复

杂了。所以,应该结束用理论说明、论证理论,用理论代替客观实践的历史。

上述语言的各种逻辑形式,在语法上称做“复句”。它把两个思维过程甚至

诸个思维过程采用“关联词语”的办法合并为一个思维过程,保证了我们思想交流的共识,会通过语言上的这种逻辑关系去直接思维或实际考察客观上的存在,这就把思维与其表达语言仅局限在对应的一个思维过程,不至于各想各的,各说各的。

例如:“我已经吃饱饭了,所以我不饿。”这句话你能说不对吗?如果按传

统逻辑的“三段论”,大前提是“吃饱了不饿”,它符合“演绎推理”的“三段论”。

作为说话的语言,概念和判断的逻辑形式没有错,两个判断联系的逻辑形

式没有错。可是“我已经吃饱了,所以我不饿”这句话如果按照“传统逻辑”

是“思维的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人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就偏偏错了。就不知道应该思维下面哪一条。

第一,我说的是假话,你没见我吃饭。于客观实际不符合,需要实际调查证据。在思维上,它是假说准则的使用,是允许的。

第二,我已经吃了两个小时了,“不饿”是两个小时前的话。这是思维空间位臵的变化,传统逻辑不能够推断。

第三,我不饿的原因很多,不一定是吃饱饭。在表达“不饿”这个思想的时候,实际上在头脑里使用了记忆、联系、空间三种思维方式,来查找与“不饿”有关的事物,来进行概念的选择。逻辑形式不能推理这些思维方式。也不能说明这个思维方法。

第四,因为有已经二字,吃的饭是几个米粒的饭汤,实际上吃饱后十五分钟就会饿的。“已经”这个概念的空间过程在我们的想象当中时间可长可短,如果不把它放在语言环境里,那么它是一个模糊概念,需要遵守思维的顺序准则才能表达清楚。逻辑的形式也是无能为力的。

第五,吃饱饭如果是用嘴说也可能是受气的原因,中国人有“吃气就吃饱了”的说法。人们有抽象思维的方法,正是这个抽象思维的方法使人们的语言变得幽默,婉转和具有思想性。作为传统逻辑更是推理不出的。

由此可见,逻辑只能保证语言的正确,保证这个语言与思维一一对应,不再允许思考其它的东西而发生思维转移。不至于交流的思想产生混乱,争吵不休。这就是逻辑的任务。

(三),逻辑推理——语言的逻辑规则

传统逻辑的推理只有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三段论”是可以成立的,而且也仅仅局限与一个语句和这一个语句的正向思维过程。

在文章的语言里,它是由一个判断或几个判断推究出一个新的判断的逻辑

形式。前面所谈的判断之间的逻辑关系属于“二段论”格式,逻辑推理的格式则是传统的“三段论”格式。它们都是一个思维过程的“有其然必有其所以然”的确认或选择。而不允许进行“有所以然必有其因为然”逆向思维。

1, 归纳推理的三段论格式

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大前提是结论判断的原理,小前提是联系大前提与结论的事物概括属性,

结论是这些事物或它们属性都具有的规律性的判断。例如:

宇宙间所有天体都在运动着。地球上所有直观的物质都在运动着。象原子、

电子微观的物质也都在运动着——大前提。

它们都属于物质——小前提。

物质是运动的——结论。

作为归纳的推理思维过程中,对于全体对象的考察经过不可能一一列举,

也不可能考察完全,但是只要我们枚举完全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方面,那么就是全体对象的承认。语言表达的各个判断对象则是概念的“外延”范围。对于各个判断的观察与思维的过程,其科学实验的艰难和思维方式、方法的复杂尽管使他人无法想象,但事物属性或事物原理的归纳思想方面还是可以明确的。归纳推理的三段论的逻辑格式选用把思维用语言表达为一个思维过程,把它们的属性或存在原理比较为一个共同的东西,做到了事物、思想、语言同一,使人无可厚非。

只要满足归纳三段论的逻辑形式,我们的判断语言就是正确的,我们的归纳思维方法就是正确的。至于归纳结论是否符合客观实际,观察与各个思维过程是否做到了全面和准确,那是每个过程的空间想象、归纳思维方法和比较思

维方法的问题。是另外一回事了。再进行下一个语言描述。

例如小前提中的“物质”一词,把它换成“事物”,换成“物体”,或者换

成“思维以外的东西”、“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天体”等是否可以。则是属性归纳的又一个思维过程。

关于属性归纳的方法在思维方法里已经进行过讨论,只是要求小前提的概念与大前提的概念和结论里的概念保持一致,遵守思维的同一律即可。另外,在归纳推理的语言格式里,小前提也是可以省略的。例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思维学对于人类文明与进步的推动应站主要地位。

2, 演绎推理的三段论格式

虽然演绎推理原理思维方法和归纳推理的原理思维方法所使用的思维方式

可逆,但其逻辑形式都是一样的三段论格式:

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大前提是一般的事物原理知识,小前提是联结大前提和结论的属性说明,

结论是事物个体具有一般原理的肯定判断。

例如:六月十三,道路不干——大前提。

今天又是六月十三——小前提。

所以又要下雨了——结论。

几乎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三前后,正至雨季,我国劳动人民根据这个历史经

验,总结出了这个气象规律,并把六月十三定为女人回娘家的日子。小前提是大前提的从属个体,自然这个体也就有大前提的结果判断——道路是湿的,不干燥。

演绎推理的逻辑形式规定同归纳推理的逻辑形式规定一样,不允许对大前

提进行逆向推说。即承认宾项就去承认主项,因为这在思维上是充分条件的原

理思维方法,会改变思维过程而进行在讨论,在这一个思维过程里发生其它思维的转移。会造成一句话两个思维甚至更多个思维情景,造成语言表达的不准确。如上例,“道路不干”不一定非得六月十三,一年间什么时候都可能发生。

在我们的话语和文章里,由于大前提或小前提都是已知的知识,所以有时

候可以省略大前提或小前提。

如:李玉和是共产党员,他不怕死。

有的物质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象硅、锗就是这样的半导体。

二, 数理逻辑

从第一台计算机到现在二十一世纪一十年代的电脑普及,已经经历了60

个年头。在这期间,一些逻辑学家发现计算机的神奇之后,试图创造一些数理逻辑来代替人脑推算未知的东西。一些科学家也在技术方面试图创造智能机器人来替代人的智慧和行为。他们都忘记了或许根本就没有注意到:数理逻辑假设能够进行思维的推演,它也仅仅是线型的记忆联系。人脑的许多思维本能和思维方法,特别是空间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方法以及实践经验的证明和发现,数理逻辑对于它们仅仅靠几个逻辑公式是无法完成的,特别是人脑的形象记忆和形象思维的跳跃性,逻辑的格式对于这个至关重要的思维特征无论如何也是不能够具备的。

从中国古代的《易经》八卦图这个逻辑形式可以看出,尽管它的符号可以

涵盖天、地、人的道理和现象,其符号的组合和移动按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的顺数和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的逆数进行设卦观象,“描绘自然界千变万化的奥妙情境,由之展示人间的吉凶祸福与因应之道。”其符号的两两相叠形成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一、三、五、七、九为阳爻,二、四、六、八、十为阴爻。也不过把六

十四种自然现象对应人间处境三百八十四种状况,尽管还提醒人们“世事无绝对”,要主动抉择和应变。参阅八卦图: — --

—为乾, --为坤,

— --

-- — -- — — --

—为坎,--为离,--为震, --为艮,—为巽,—为兑。其方位、意义:

-- — — -- -- —

4震 9离 2兑 6乾(天、马、首)1坎(水、豕、耳)8艮(山、狗、手) (西北) (北) (东北)

3离 5 巽 7艮 7兑(泽、羊、口)5中 3震(雷、龙、足)

(西) (东)

8坤 1乾6坎 2坤(地、牛、腹)9离(火、雉、目)4巽(风、鸡、股)

(西南) (南) (东南)

由上八卦图及符号表示可见,符号是顺序的排列,八卦图从上至下是按自

然现象存在的位臵排列,方位再按看图习惯进行上北、下南、左东、右西的对称符号放臵,其思维的表达意义由自然现象抽象的类比引申为十二属相、身体部位和人的性别、等级。再从数字的计算和来看,与中心任何方向的直线数字和均为15,阴阳之数为30,此为每月之期。八卦图的逻辑形式布局的如此巧妙,给数理逻辑启示了许多逻辑格式。

但是,尽管如此,由于它是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类社会的简单的逻辑规定,

所以它是思维的限制和思维的单向引导,经验还是告诉人们“人算不如天算”,“人不知死,车不知翻”,安身立命还是要靠自己的实践活动。靠科学的思维办法和不胁的艰苦创造。

不过,正是人们对于这个逻辑的格式的规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规范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使得人们生活和劳作变得逻辑化、秩序化,顺序化。对人们思想的规范化和行为的社会化起到了决定的作用。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中国周朝的姜子牙,汉朝的张良,三国的诸葛亮,唐朝的徐茂公、东方朔均为道士出身做丞相这个历史现象充分说明。

另外,《易经》阴阳合二为一的逻辑思想启示了数学二进位制和几乎各个学科的逻辑形式。如正反格式、对称格式、交叉格式、环链格式、平行格式、包容格式、旋转格式、叠加格式、递增递减格式、无限格式和相对映射格式。也为现代计算机的实现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实际上,所有思维结果的表达方式,包括语言,图案,模型,字母公式,化学结构式、统计图表都是逻辑形式,纯粹按照逻辑的形式进行模仿的思维才是逻辑思维。只有在思维、语言和这个语言的形式与客观是一一对应的同一关系才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逻辑思维也只能是知识的领域。如果是未知的东西,那么得重新进行逻辑形式的规定。

逻辑思维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使我们模仿逻辑形式而进行思维及其行为的重复和习惯,这就是我们一般人的“日出而做,日落而息”,二是通过逻辑形式变换、叠加、介入后的形式去假想这个形式可能代表的新事物的存在。这就是诗人、逻辑学家、宗教教徒的“闭目而思”。第一种逻辑思维无疑是一条重复之路。但它正是一条发明和创造之路,是一条物质与知识的积累之路。第二种逻辑思维是在知识范围内的逻辑格式产生改头换面的逻辑格式,本来是思维确定逻辑格式,逻辑格式限定思维,逻辑格式就象电脑软件不能产生新的知识一样,它却想用某种逻辑格式推导复杂的思维和实践活动,比如莱布尼茨设想的“思维演算”,弗雷格和罗素的“逻辑演算”。这是一种空对空的思维方式,即

唯心的思维方式。第二种逻辑思维只要遵循思维的假设准则放到实践的检验中去,就会发现它的伪科学性质。虽然数学是比较纯粹的逻辑思维,它几乎是思维领域的逻辑形式的人为规定,根本不是客观的存在,但是由于关于数学的思维方式完全是一一对应的同一准则,所以它能够进行逻辑意义的思维。而且数学各个逻辑形式也需要客观实验的证明来保证反映客观,而且数学的思想和算式永远是理想的状态,模糊的状态,接近的状态,其应用过程需要物理方法随时进行修正的状态。

既然逻辑的形式是固定的格局规定,是人们对于客观世界长期观察和思维结果的符号表示,那么按照这个语言符号的表示格式自然也就形成了知识范围内的思维和行为的模仿。所以逻辑思维是犹如婴儿阶段的模仿行为,模仿性质的思维方法就不能进行“知识创新”。就不能夸大逻辑的作用,不能将逻辑凌驾于唯物主义哲学和思维学之上。

关于数理逻辑形式的正反格式、对称格式、交叉格式、链环格式、平行格式、旋转格式、包容格式、叠加格式、递增递减格式、相对映射格式和无限格式这里就不在讨论了。现代科学实践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程序”,关于程序的思维和使用过程人们又规定了各式各样的程序逻辑形式。

3, 程序逻辑形式

程序逻辑的出现是对空间思维方法或原理思维方法的顺序准则的控制而规定的数理语言、图表和结构排列格式。如:数字排列程序,统计程序,筹划程序,操作程序。

程序不是今天的发明,自从有了文字之后就开始了说明和记录程序,它是在改造世界和创造世界的过程中对于行为方法的顺序规定。而且所有的行为方式都规定它的程序。穿衣有穿衣的步骤,吃饭有吃饭的步骤,打仗有打仗的步

骤,施工有施工的程序,做文章有做文章的程序。这些程序都是我们自身行为的时空镶接的安排。随着科技的进步,研究计算机的编排程序尤其是重中之重。

以往的计算机只是记忆功能的设施,对于记忆的判断也是在人为的选择情况下进行的逻辑记忆联系。根本不具备自行记忆的选择和思维的推理判断。当我们了解了人脑的记忆本能和想象的本能,了解了思维需要的准则,了解了思维的方法之后,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智能计算机的程序设计,硬件与软件的设计就成为了可能。

智能电脑的设计和应用如果达到人脑的水平是根本不可能的。这其中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电脑是人制造的,也是由人操纵的,所以它不可能超越人类的需要,也不允许它脱离人类的需要。就象人可以不听指挥,甚至可能要造你的反,而这是不能容忍的。况且人脑发展进化需要了近乎二百万年的历程,而它的神秘至今并未完全搞清楚,电脑能在很短的几十年内发展到如此水平是根本不可能的。

因为目前电脑是一一对应的逻辑记忆,它没有其它的思维可做,所以它的记忆反应速度在某些方面远远要比人类的思维速度要快,但总体而言它目前不具备人的跳跃记忆本能,即便是将来它也永远赶不上人类的这一本能。而且越是智能它的反应速度相对就会更加突出地越显得慢得多。

人类是靠眼、耳、鼻、舌、身和想念这六大感官系统来进行记忆和靠它们帮助来进行思维的,而且都是事物形象的记忆和思维,电脑若要达到这个状态其设计与技术制造的复杂性以及操作的复杂性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它只能是某个方面的设计和实用,只能是人类的活动不能到达的方面的设计和实用。

人类是有生命的高级动物,而生命是可以进行自我行为调整的,自我保健的,甚至记忆的细胞也是可以进行新陈代谢的,作为电脑是无机物的基本组合,

要做到这一点是根本不可能的。

电脑的记忆与思维是人类记忆与思维的逻辑输入,而逻辑是代表人们思维的一种单纯的思维形式,其人类思维与实践的复杂过程是不能用逻辑的语言形式所代表完全、完整的,所以电脑的记忆与思维永远是单方面和单线的进行,根本不可能面对超出知识的领域和超出记忆的新事物来进行“知识创新”。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撇开物质的选择设计和思维的本能与功能、方法设计,就电脑的设计程序和思维的程序设计而言,其逻辑程序的形式首先是一个新课题。

(1),电脑计算机的设计程序

(2) 思维程序:

感觉程序:视觉A U A `记忆☯A `记忆☯相对事物N ☯{A1+N1}☯联系原理认识M 。

听觉B UA `记忆☯A `记忆时空位臵搜索☯B`所在位臵{B`+A}

思维程序的转换实际就是设计线路的开与关,如果持假设思想则是线路为开状态。确认则开,否认则关。联系则开,转换则关。

记忆的搜索图象集合里,认同图象闪烁,开关则开,否则则关。(未完)


相关文章

  • 浅议法律逻辑学的研究方向
  • 摘 要 法律逻辑学是法学和逻辑学的交叉学科,它有固有的逻辑基础--形式逻辑,但在具体案例中,案件事实往往不那么明晰,再加上形式逻辑本身固有的性质,使得仅有形式逻辑不足以支撑起法律逻辑学的大厦,法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很多还要留给非形式逻辑去解决 ...查看


  • 第一章:形式逻辑的对象和意义
  • 第一章 形式逻辑的对象与意义 走进逻辑之门 1. 逻辑无处不在 案例一: 在进人正规的主题之前,先让我们来看看爱因斯坦是怎样跟学生讲逻辑的:爱因斯坦对学生说:"有两位工人,修理老旧的烟囱,当他们从烟囱里爬出来的时候,一位很干净,另 ...查看


  • 形式逻辑在生活中的作用
  • 形式逻辑在生活中的作用 摘要:人在社会活动中,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思维,并且要把思维的的结果表达出来,有思维的地方就有逻辑的存在.自古以来,人们就注意总结思维经验,以指导人们正确的进行思维.逻辑学则是在总结人类思维经验基础之上为人们提供正确的思 ...查看


  • 西方的非形式逻辑
  • 西方的非形式逻辑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2009-2-20 点击: 209 次 发表评论 逻辑学发展史显示,关于逻辑研究是否应该是"纯形式的"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只是从本世纪开始,由于数理逻辑在某些方面显示出的巨大的 ...查看


  • 形式逻辑与非形式逻辑
  • 形式逻辑我们所说的"逻辑思维"就是通常所知的非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与形式逻辑(哲学的另一个分支)都研究推论以及其他逻辑关系.但是在研究范围和方法上有所不同.形式逻辑又称为符号逻辑.为了从作为公理的公式中推导出定理(像数学 ...查看


  • 图解黑格尔逻辑学2
  • 图解黑格尔<逻辑学>第二部分解说词 1.图解黑格尔的<逻辑学>,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将黑格尔所著的大小逻辑有机结合为一体,同时展开解说的方法.整体结构以<小逻辑>为主,观点解说则是根据逻辑关系的属性.形式和特 ...查看


  • 行为逻辑学读后感
  • 学习形式逻辑学的心得体会!(作用和意义) 逻辑学是研究纯粹理念的科学,我们可以说逻辑学是研究思维.思维的规定和规律的科学.但是只有思维本身才构成使得理念成为逻辑的理念的普遍规定性或要素.理念并不是形式的思维,而是思维的特有规定和规律自身发展 ...查看


  • 逻辑学整理
  • 1. 现代汉语中的逻辑:[填空.选择] ①指客观事物的规律.规律性 "要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就是指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②指某种特别的理论.观点(多含贬义) "这真是荒谬的逻辑" "有人 ...查看


  • 法律逻辑论文
  • 法律逻辑实践应用探讨 [摘要]法律逻辑是一种应用逻辑,是法律领域中思维的重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理所当然以基本的逻辑观念为基础勾践其理论体系,以不同的理论视角及多个维度进行研究,目的在于解决法律领域的逻辑问题.本文将从法律逻辑视角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