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西医的优缺点

中医西医的优缺点

同一种病 中西医治疗价格悬殊

近些年,虽然国家为发展中医做了很多工作,但与西医相比,中医的发展还是相对缓慢。“便宜”本是它的优点,如今却成为遏制其发展的因素。

说起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的价格悬殊,河南中医学院离退休职工党总支书记韩新声有亲身感受。他曾介绍一位患了严重带状疱疹的病人,到河南中医学院三附院内科杂病专家郭志敏处看病,结果一周就解决了问题,总共花了200多元。而他的一个老邻居,曾因头上长带状疱疹,在省会一家三级综合医院住了一个多月,花了3000多元才控制住病情。

脑瘤专家苗振江老中医从事中医中药研究治疗脑肿瘤三十余年,经苗主任治疗的患者数千名,对于各种脑瘤的治疗,采取方法不同,治疗费用也相差很大。苗主任讲述到:“颅内肿瘤目前从检查诊断和治疗方法上都有很大进展,治疗的费用相比早些年在几倍或十几倍的增长,大多数病人会多次手术,多次复发。一般脑瘤做一次手术需要花三到五万元,做一次伽马刀两万多元,新的化疗药一个周期一个月,国产的需要一万元左右,国外进口的需要数万元,质子刀做一疗程更在十五万元左右,普通的放疗在一万元左右,一般脑瘤病人手术加放疗最少也要花五到六万元,大部分病人花十万左右,多者都在二十万元以上。反复多次手术者,反复做伽马刀,花费在三十到五十万万元者并不少见,但从实际疗效来看进展不大。颅内恶性肿瘤手术加放化疗平均存活期并没有超过一年,切不干净的恶良性肿瘤的多种治疗方法都用,并不能解决防止不再复发。中医中药治疗脑瘤和防止脑瘤术后复发,大多数病人认为中医中药没有疗效,都是在西医不能手术或治疗失败的情况下才寻求中医药治疗的,但能寻求到确实有一定疗效的中医中药很难,真正有疗效的中医中药,对脑瘤引起的症状用药应在20天左右可从症状上见到疗效。二十天用药也就是一千多元钱,用药有效果可以继续用药,使瘤体缩小或消失,用药看不出疗效,可终止治疗,连续用药时一个疗程费用在三千到五千元左右,而中药一般治疗没什么副作用。”

对此,“国医大师”李振华也深有体会。对于一些轻症的甲流患者,用中医治疗三四天就好了,“也就几十元的事,但西药则远不止这个价”。他说,北京有所医院进行过统计,住院的甲流患者,用西医治疗方法比用中医疗法贵10倍左右。

收费项目 中西医数量相差几十倍

除了价格低,中医治疗的收费项目也少。“中医相当多的技术根本没有定价!”李振华提到,目前“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中规定的3900多项服务项目,中医项

目只有97项,占不到3%。

郑州市骨科医院“郭氏正骨”主任彭庆洲介绍,西医骨科的收费标准达200多项,细化到一个小手指的肌腱手术;中医只有骨折和脱位两项收费标准。事实上,仅在中医骨科现代化的创始者尚天裕所著的《中国接骨学》一书中,就介绍了30多种不同部位的中医骨折复位法。“现行的中医疗法收费标准中,中医大夫的劳动价值没有得到完全体现。”彭庆洲举例,前臂双骨折,整复时可能需要2个医生帮忙,上小夹板后还得不断调整位置,并不比一台手术少费精力,但收费只有200多元。

此外,不少医生也提到,西医挂号、诊治、检查是分开的,而中医看病,病人挂完号,大夫同时完成诊断、处方、心理咨询等过程,这也降低了中医治疗的价格。

为了生存 中医院逐渐放弃中医治疗

李振华说,由于中医看病费用低,越来越多的中医院为了生存逐渐放弃简便、有效的中医治疗技术,转而向患者推荐“挣钱多”的西医检查治疗。如果那些廉价有效的中医治疗技术逐渐弃用、失传,患者再看病就只能选择费用较高的西医疗法。

彭庆洲举例,同样为腕上骨折,采用中医正骨疗法只需约500元,而采用西医手术的话,整个过程下来需要二三万元。但遗憾的是,正因为便宜,许多中医院对病人很少使用有效、便宜的中医正骨手法。“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绝大多数骨折病人的第一选择是中医正骨”。但如今,许多中医院已经不会使用小夹板了,“上手术台切开复位的占90%左右,其实有相当一部分完全可保守治疗而不需开刀”。

挂中医号 开的也大多是西药

“现在不少中医院都快变成西医院了”。采访时,不少老中医发出这样的感叹,这并非危言耸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2007年,中医院年西药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67%,中药销售只占33%。省中医管理局副局长张重刚提到,我省的情况也是如此,“一般情况是中医收入占三成左右,发展较好的可能会占到一半”。

省会一家中医院的副院长对此也十分无奈,他表示,并不是医院愿意往西医

靠,但医院要生存,搞纯中医挣不到钱,所以必须想别的办法。他说,要掌握“望闻问切”技术需要多年的学习和丰富的经验,这些技术在输出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价值体现。正因为如此,为了生存,几乎所有的中医院都必须依靠购进大量的检查设备和引进能开展检查或手术的西医人才。

此外,中医院被逐渐“蚕食”,也使“名医”越来越少。“事实上,并非中医治不了,而是有水平的中医医生越来越少了”。

深层影响 人才流失技术失传

中医价低导致的另一严重后果就是人才流失,这也是李振华十分痛心的。

中医本来就深奥难学,现在因为不赚钱,“年轻人都不愿学了,这不利于人才培养,真是谷贱伤农啊”!

他说,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约有中医50万人,如今只剩40万人左右,而这其中名医太少,能开中医汤药处方的更是少之又少;西医却由几万人增至近200万人。

相比国内中医收入较低的情况,在国外,中医的身价近些年来却在逐步增加。李振华带过的3个研究生如今都在国外,月工资在四五万以上。“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人才,都到国外了”。

除了人才的流失,许多中医技术也面临着失传的问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国际医学界誉为“中国三大医学奇迹”中的接骨、针麻,现已全面倒退,甚至退出了医疗舞台。彭庆洲说,正骨治疗方法有几百种,但随着临床应用的减少,难度大、危险性高的手法已无人问津,许多疗法正面临失传。苗振江老中医说,自己研究中医治疗脑肿瘤几十年了,也面临这种问题。

中医西医的优缺点

同一种病 中西医治疗价格悬殊

近些年,虽然国家为发展中医做了很多工作,但与西医相比,中医的发展还是相对缓慢。“便宜”本是它的优点,如今却成为遏制其发展的因素。

说起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的价格悬殊,河南中医学院离退休职工党总支书记韩新声有亲身感受。他曾介绍一位患了严重带状疱疹的病人,到河南中医学院三附院内科杂病专家郭志敏处看病,结果一周就解决了问题,总共花了200多元。而他的一个老邻居,曾因头上长带状疱疹,在省会一家三级综合医院住了一个多月,花了3000多元才控制住病情。

脑瘤专家苗振江老中医从事中医中药研究治疗脑肿瘤三十余年,经苗主任治疗的患者数千名,对于各种脑瘤的治疗,采取方法不同,治疗费用也相差很大。苗主任讲述到:“颅内肿瘤目前从检查诊断和治疗方法上都有很大进展,治疗的费用相比早些年在几倍或十几倍的增长,大多数病人会多次手术,多次复发。一般脑瘤做一次手术需要花三到五万元,做一次伽马刀两万多元,新的化疗药一个周期一个月,国产的需要一万元左右,国外进口的需要数万元,质子刀做一疗程更在十五万元左右,普通的放疗在一万元左右,一般脑瘤病人手术加放疗最少也要花五到六万元,大部分病人花十万左右,多者都在二十万元以上。反复多次手术者,反复做伽马刀,花费在三十到五十万万元者并不少见,但从实际疗效来看进展不大。颅内恶性肿瘤手术加放化疗平均存活期并没有超过一年,切不干净的恶良性肿瘤的多种治疗方法都用,并不能解决防止不再复发。中医中药治疗脑瘤和防止脑瘤术后复发,大多数病人认为中医中药没有疗效,都是在西医不能手术或治疗失败的情况下才寻求中医药治疗的,但能寻求到确实有一定疗效的中医中药很难,真正有疗效的中医中药,对脑瘤引起的症状用药应在20天左右可从症状上见到疗效。二十天用药也就是一千多元钱,用药有效果可以继续用药,使瘤体缩小或消失,用药看不出疗效,可终止治疗,连续用药时一个疗程费用在三千到五千元左右,而中药一般治疗没什么副作用。”

对此,“国医大师”李振华也深有体会。对于一些轻症的甲流患者,用中医治疗三四天就好了,“也就几十元的事,但西药则远不止这个价”。他说,北京有所医院进行过统计,住院的甲流患者,用西医治疗方法比用中医疗法贵10倍左右。

收费项目 中西医数量相差几十倍

除了价格低,中医治疗的收费项目也少。“中医相当多的技术根本没有定价!”李振华提到,目前“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中规定的3900多项服务项目,中医项

目只有97项,占不到3%。

郑州市骨科医院“郭氏正骨”主任彭庆洲介绍,西医骨科的收费标准达200多项,细化到一个小手指的肌腱手术;中医只有骨折和脱位两项收费标准。事实上,仅在中医骨科现代化的创始者尚天裕所著的《中国接骨学》一书中,就介绍了30多种不同部位的中医骨折复位法。“现行的中医疗法收费标准中,中医大夫的劳动价值没有得到完全体现。”彭庆洲举例,前臂双骨折,整复时可能需要2个医生帮忙,上小夹板后还得不断调整位置,并不比一台手术少费精力,但收费只有200多元。

此外,不少医生也提到,西医挂号、诊治、检查是分开的,而中医看病,病人挂完号,大夫同时完成诊断、处方、心理咨询等过程,这也降低了中医治疗的价格。

为了生存 中医院逐渐放弃中医治疗

李振华说,由于中医看病费用低,越来越多的中医院为了生存逐渐放弃简便、有效的中医治疗技术,转而向患者推荐“挣钱多”的西医检查治疗。如果那些廉价有效的中医治疗技术逐渐弃用、失传,患者再看病就只能选择费用较高的西医疗法。

彭庆洲举例,同样为腕上骨折,采用中医正骨疗法只需约500元,而采用西医手术的话,整个过程下来需要二三万元。但遗憾的是,正因为便宜,许多中医院对病人很少使用有效、便宜的中医正骨手法。“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绝大多数骨折病人的第一选择是中医正骨”。但如今,许多中医院已经不会使用小夹板了,“上手术台切开复位的占90%左右,其实有相当一部分完全可保守治疗而不需开刀”。

挂中医号 开的也大多是西药

“现在不少中医院都快变成西医院了”。采访时,不少老中医发出这样的感叹,这并非危言耸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2007年,中医院年西药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67%,中药销售只占33%。省中医管理局副局长张重刚提到,我省的情况也是如此,“一般情况是中医收入占三成左右,发展较好的可能会占到一半”。

省会一家中医院的副院长对此也十分无奈,他表示,并不是医院愿意往西医

靠,但医院要生存,搞纯中医挣不到钱,所以必须想别的办法。他说,要掌握“望闻问切”技术需要多年的学习和丰富的经验,这些技术在输出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价值体现。正因为如此,为了生存,几乎所有的中医院都必须依靠购进大量的检查设备和引进能开展检查或手术的西医人才。

此外,中医院被逐渐“蚕食”,也使“名医”越来越少。“事实上,并非中医治不了,而是有水平的中医医生越来越少了”。

深层影响 人才流失技术失传

中医价低导致的另一严重后果就是人才流失,这也是李振华十分痛心的。

中医本来就深奥难学,现在因为不赚钱,“年轻人都不愿学了,这不利于人才培养,真是谷贱伤农啊”!

他说,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约有中医50万人,如今只剩40万人左右,而这其中名医太少,能开中医汤药处方的更是少之又少;西医却由几万人增至近200万人。

相比国内中医收入较低的情况,在国外,中医的身价近些年来却在逐步增加。李振华带过的3个研究生如今都在国外,月工资在四五万以上。“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人才,都到国外了”。

除了人才的流失,许多中医技术也面临着失传的问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国际医学界誉为“中国三大医学奇迹”中的接骨、针麻,现已全面倒退,甚至退出了医疗舞台。彭庆洲说,正骨治疗方法有几百种,但随着临床应用的减少,难度大、危险性高的手法已无人问津,许多疗法正面临失传。苗振江老中医说,自己研究中医治疗脑肿瘤几十年了,也面临这种问题。


相关文章

  • 中西医结合论文
  • 浅谈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的关系 [摘要] 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关系的探讨逐年增多,各家学说不一,各执一辞.单一的辨证论治已经不适应当前中医发展的需要,而单从辨病论治.全盘西化,又偏离了中医学发展的轨道.中医的辨证论治,西医的辨病论治,应该是互相 ...查看


  • 章太炎医学思想论略
  • ⊙作者:王敬,亓曙冬 ⊙编辑:小余 医国医民是历代医家所追求的价值理想的集中体现,也是医者的职责所在.追古抚今,"不为良相,当为良医"是中国历史上对于医国医民精神最生动的诠释,而章太炎无疑是践行这一志愿抱负的最为突出者. ...查看


  • 循证医学文献评价
  • 循证医学文献评价 疾病案例 张某 ,男 ,7岁,耳鸣有三个月,近来伴随有间歇性眩晕,胸闷.心悸.有高血压病史, 服降血压药后耳鸣症状少有减轻,但不明显.睡眠质量极差.通过电测听.声阻抗,多普乐 动脉血流量检测及脑干神经反应,确诊为神经性耳鸣 ...查看


  • 2015中西医助理医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大纲
  • 2015年中西医助理医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 呼吸系统疾病 细目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要点: 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与分级 3.并发症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 ...查看


  • 名分攸关:近代政制中的中西医称谓之争
  • 名分攸关:近代政制中的中西医称谓之争 郑洪 摘要:近代中医.西医两种性质不同的医学并存于中国,使"医"这一称呼出现了混乱.清末社会逐渐约定俗成以"中医"和"西医"对称,民国时期以& ...查看


  •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研究生招生简章
  • -广州中医药大学- 单位代码:10572地址:广州市机场路12号联系部门: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电话:020-36585497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指导人数考试科目100500中医学20 备 注含招收委 培或自筹生★ 邮编:510405联系人:程 ...查看


  • 2016年中西医助理医师报考条件考试题型解析
  • 2016年中西医助理医师报考条件/考试题型解析 为了方便各位考生报考中西医助理医师,乐教考试网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16年中西医助理医师报考条件/考试题型解析,供大家参考,各位要抓紧时间报名. 考试流程 考试介绍 医师资格考试的性质是行业准入 ...查看


  • 论文:生物与中医药关系
  • 论生物学对中医药的发展作用 岳雷 四川省达州中医学校 邮编:635000 摘要:中西医理论体系争论由来已久,各有所长,中西医结合成为共同发展方向.生物学理论或可以成为中医和西医之间的桥梁,成为中西医结合共同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生物学,中医 ...查看


  • 中国新医药学的历史成因及指导思想
  • 袁其伦 英国科学中医针灸有限公司 摘要:在近代以来受到西医学冲击和挑战的我国中医药界,以与时俱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摸索出了一条中国新医药学之路.此举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和鼓励,从而曾经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新医药学的热潮.近二十多年来许多人淡忘了这条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