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医药学的历史成因及指导思想

袁其伦

英国科学中医针灸有限公司

摘要:在近代以来受到西医学冲击和挑战的我国中医药界,以与时俱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摸索出了一条中国新医药学之路。此举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和鼓励,从而曾经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新医药学的热潮。近二十多年来许多人淡忘了这条新路,因此使中医药步入了历史的低谷。然而,受到中国新医药学精神激励的志士仁人,却克服了千难万阻,博采众家之长,努力攀登医学高峰,终于在2013年出版的《袁氏新医药模式与临床》一书中做了总结和宣示。这种颠覆性的成果,可以说为中医药现代化打开了一扇别具一格的大门,从而基本实现了中国新医药学的初衷,也展现了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做贡献的美好前景。

关键词:中国新医药学,中医药学,毛泽东思想,新医药学精神,新医药模式

1.历史的追溯

1-1中医学的近代命运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开了,西方的军事侵略挟裹着文化科技宗教等一起拥进了古老的国度。就医学来说,独盛东方两千多年的中医药学受到了近三百年才发达起来的西医学的挑战。与此几乎同时,跟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传统的汉方医学,在西医学的挑战下也萎靡不振。经过几番挣扎后日本政府终于在1869年宣布全国正式采用德国医学,并且在1875年通令医师只开考西洋医学,从此西医学完全取代了传统医学。由于汉方医学不是日本的国粹,所以较快地实现了变革。

日本的先例激发了中国盲目崇拜者的仿效,所以就有了国民政府时期三次要求废除中医的高潮。但是,中华民族毕竟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传承的伟大民族,中医学中蕴涵的巨大宝藏是中国人民自觉捍卫的!所以中医学生存了下来。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受到了国家的保护,政策的支持,学界的研究,也就使中医学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1-2新医药学的酝酿

面对西医学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直观性,中国的中医学界对西医学并不排斥,甚至是抱着接受和包容的态度。早在明朝就有学者方以智著有《物理小识·人身类》,书中既有中医的脏腑气血理论,又有西医的解剖生理知识。后在1884年唐宗海著有《中西汇通医书五种》,1892年朱沛文著有《华洋藏象约纂》等,就是中西医学汇通的早期文献。著名医学家恽铁樵(1878—1935)率先提出:“中医而有演进之价值,必能吸取西医之长,与之化合,以产生新中医。”目前业界认为,首先提出“中国新医药学”概念的是20世纪上半叶的施今墨先生。他作为当时京城四大名医之一,利用临床和教学的时机,曾提出“中医要发展就要向西医学习,中西医要结合,将来形成中国自己的新医药学”〔1〕。从中人们可以看到先贤们的胸怀:一是笃信中医学是可取可用的,二是中医学可以也应该吸取西医之长,三是即使中医学与西医学结合或化合了也在所不惜,四是欢迎中国新医药学的到来。笔者认为其中体现了中医药界特有的与时俱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故专门归纳为“新医药学精神”。

2中国新医药学的概念和要求

2-1概念解析

对于中国新医药学的概念而言,笔者目前认为真正较早见于文字并产生了巨大推动力的,应该是毛泽东主席在1956年讲的那句话:“使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立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2〕

中国新医药学的概念中重点还应该是一个“新”字。就中国学界而言,在西医学刚传入中国时被称为“新医”或“科学医”,而中医学相对而言就被称为“旧医”或“传统医”了。当中医学与西医学并驾齐驱的时候,先贤们所提出的中国新医药学的“新”字,就不仅是区别于中医学或西医学(否则就会称之为新中医学或新西医学了),而是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结合之后所产生的,既不同于中医药学又不同于西医药学的“统一的”“新”医药学了。

2-2新医药学的形成要求

关于中国新医药学的发扬光大,业界认为是施今墨的学生,即天津的何世英。他认为:“中国新医药学”既不是中医受西医影响进行小改小革的中医,也不是传入我国后受中医影响进行小改小革的西医,应当是世界上中医、西医两大生物医学体系从开始自然地渗透结合到高度融合所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体系。他总结说:这一新医药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不仅造福于中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且是对世界医学乃至全人类的贡献,是中国医学界一代人甚或几代人神圣的使命,是一项远非子承父业、一门一户、一省一地所能完成的光荣而艰巨的大事业。〔1〕

由于中国新医药学是一个新生事物,显示了中华民族在新形势下自强于世界医林的决心和目标,所以受到了时代和人民的欢迎和热捧。在1991年前卫生部长钱信忠做了进一步的阐释:“中西医结合研究是探索二者取长补短的科学途径和方法,以达到既源于中医而又高于中医,既源于西医而又高于西医治疗效果。”“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目的,是遵循科学规律,探索新的医学认识和理论,发展我国传统医药学。”〔3〕

从上所述,中国新医药学所显示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创新性,非常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国大地上曾经掀起了一股热潮。例如著名的《中医杂志》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曾一度改名为《新医药学杂志》;笔者的“而立”之作也曾在1975年有幸发表其上〔4〕。有的大学也更名为“新医药大学”。各地医院出现了“新医科”、“新医疗法”、“新针疗法”等,甚至有的延续至今犹存。可以说其中尽管许多创新不够规范,但全民创新的积极参与,也都显示了新医药学精神的非常生命力。

当然,现在看来可能由于当时中西医学的“现代化”程度和客观条件都不够,所以新医药学的发展受到了一些挫折。其中,也许还有许多人主观随着时势变迁所产生的遗忘症,也许慑服于西医学“喧宾夺主”的阵势,也许业界认为实现目标有艰巨性等等,所以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即中医药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抉择和奋斗目标基本消失了!这种战略考量的严重失误,不仅是中国新医药学鲜有人提及,就连中西医结合的进程也举步维艰了。可以不客气地说,这应该是当代中医药界步入低谷的主要原因!

3毛主席的医学科学思想

毛泽东主席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代伟人,他的许多思想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例如游和平先生所编撰的“毛泽东的中医情结:称其为中国对世界贡献之首”一文在网上早已公开登出〔2〕。读后令人感慨甚深:毛主席自己研讨中医,也服用中药,并对中医针灸及其发展有着非常深刻而科学的认识。

所以笔者认为,完整的毛泽东思想还应加入他老人家关于创立“新医学新药学”的医学科学部分。可以说这是毛泽东思想“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医学界的科学发挥。也可以预言,毛泽东思想中最先普及整个世界的应该是他的新医药学思想!这是因为在他的这种思想指导下,中国仍然有一大批志士仁人遵循着追随着,不惧艰难险阻,决心实现中国新医药学的伟大理想,并为全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笔者努力成为其中的一员,大学毕业后潜心奋斗了四十多年,终于以《袁氏新医药模式与临床》〔5〕一书的创新和总结,初步实践和宣扬了他老人家的号召和梦想!

4《袁氏新医药模式与临床》简介

在书中笔者首先完善了中国新医药学的概念:是以中西医结合为方针方法,既继承中医又创新中医,既借鉴西医又高于西医,从而统一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与临床相辅相成的崭新医药学体系。在内容方面,站在了现代生命科学新应激理论的最前沿,构架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四统医学现代模式。在特点方面,

既突破了中西医学的现有框架、已知结构的未知功能、中医和西医的科学盲区等;又创新了新医药的理论模式、独到结合的经络平台、重组中西药物科学分类、富有特色的临床应用等等。

对于该书,曾是英国李约瑟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史》医学卷合作者的马伯英教授在序言中有中肯的评价。他说:“袁医师所做的,恰恰是这样以中医统西医的新理论组合。我曾经指出,从西医的本质为原子论、还原论而言,它是统合不了中医的;相反,中医的系统论、整体观的方法论,却足以涵容西医之一切,想不到袁医师真是这样去做了,并且将其归纳、整理,编撰为《袁氏新医药模式与临床》。”〔5〕

不仅如此,该书所论证和总结的新医药学模式,可以形成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突破口,由此不仅是一次向世界展示中国悠久文明的难得机会,而且也可以提高我国独特的医药学水平于世界。〔6〕该书在预防、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方面的整体生理病理学,从应激医学本质的立场有别开生面的分析,从而展现了新医药学的新视角。〔7〕

5小结

近二十多年来在实施中医药现代化的时候,许多人忘却了自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近代我国的智贤者们在处理中西医学关系的时候,摸索出了一条与时俱进的和自强不息的中国新医药学之路。这条路受到了毛主席的赞赏和倡导。然而在“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思潮影响下,我国医药学界诸如“固步自封”、“削足适履”、“学步邯郸”、“叶公好龙”等大有人在。由此使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上花费了巨大的代价。其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位非主流医学家在没有花费国家一分科研经费的情况下,却在2013年率先以《袁氏新医药模式与临床》一书的总结报效给了国家和医药界。这正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新医药学已经应运而生了,世界新医药学的目标也一定能够尽快实现!

6参考文献

〔1〕何其行.中国新医药学词条.百度百科.2014年6月12日

〔2〕游和平.毛泽东的中医情结:称其为中国对世界贡献之首.中国共产党新闻???

网:2008年1月24日

〔3〕钱信忠.健康报,1991年5月3日、4日

〔4〕袁其伦、张学功、王海峰.新医药学杂志,1975年第11期,第23页

〔5〕袁其伦.袁氏新医药模式与临床.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

〔6〕袁其伦.中国医药指南.2015年第13卷17期,第285页

〔7〕袁其伦.医学信息.2015年第28卷第2期(6),第292页

-----------------------------------------------------------------------------------------------------

附名片:

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编辑的“21世纪2000名杰出学者特辑”入选者

英国、俄罗斯和乌克兰邀请的中医针灸专家

中国 2003 年国家级中医药继教两项目的负责人

中国袁氏现代针灸学的创立者

《袁氏新医药模式与临床》之著作权人

现代中医针灸五部专著的编著者

中国央视网“华人频道”受访嘉宾(www.hrtv.cn)

英国科学中医针灸有限公司门诊部专家(中国籍)

袁其伦

英国科学中医针灸有限公司

摘要:在近代以来受到西医学冲击和挑战的我国中医药界,以与时俱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摸索出了一条中国新医药学之路。此举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和鼓励,从而曾经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新医药学的热潮。近二十多年来许多人淡忘了这条新路,因此使中医药步入了历史的低谷。然而,受到中国新医药学精神激励的志士仁人,却克服了千难万阻,博采众家之长,努力攀登医学高峰,终于在2013年出版的《袁氏新医药模式与临床》一书中做了总结和宣示。这种颠覆性的成果,可以说为中医药现代化打开了一扇别具一格的大门,从而基本实现了中国新医药学的初衷,也展现了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做贡献的美好前景。

关键词:中国新医药学,中医药学,毛泽东思想,新医药学精神,新医药模式

1.历史的追溯

1-1中医学的近代命运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开了,西方的军事侵略挟裹着文化科技宗教等一起拥进了古老的国度。就医学来说,独盛东方两千多年的中医药学受到了近三百年才发达起来的西医学的挑战。与此几乎同时,跟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传统的汉方医学,在西医学的挑战下也萎靡不振。经过几番挣扎后日本政府终于在1869年宣布全国正式采用德国医学,并且在1875年通令医师只开考西洋医学,从此西医学完全取代了传统医学。由于汉方医学不是日本的国粹,所以较快地实现了变革。

日本的先例激发了中国盲目崇拜者的仿效,所以就有了国民政府时期三次要求废除中医的高潮。但是,中华民族毕竟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传承的伟大民族,中医学中蕴涵的巨大宝藏是中国人民自觉捍卫的!所以中医学生存了下来。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受到了国家的保护,政策的支持,学界的研究,也就使中医学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1-2新医药学的酝酿

面对西医学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直观性,中国的中医学界对西医学并不排斥,甚至是抱着接受和包容的态度。早在明朝就有学者方以智著有《物理小识·人身类》,书中既有中医的脏腑气血理论,又有西医的解剖生理知识。后在1884年唐宗海著有《中西汇通医书五种》,1892年朱沛文著有《华洋藏象约纂》等,就是中西医学汇通的早期文献。著名医学家恽铁樵(1878—1935)率先提出:“中医而有演进之价值,必能吸取西医之长,与之化合,以产生新中医。”目前业界认为,首先提出“中国新医药学”概念的是20世纪上半叶的施今墨先生。他作为当时京城四大名医之一,利用临床和教学的时机,曾提出“中医要发展就要向西医学习,中西医要结合,将来形成中国自己的新医药学”〔1〕。从中人们可以看到先贤们的胸怀:一是笃信中医学是可取可用的,二是中医学可以也应该吸取西医之长,三是即使中医学与西医学结合或化合了也在所不惜,四是欢迎中国新医药学的到来。笔者认为其中体现了中医药界特有的与时俱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故专门归纳为“新医药学精神”。

2中国新医药学的概念和要求

2-1概念解析

对于中国新医药学的概念而言,笔者目前认为真正较早见于文字并产生了巨大推动力的,应该是毛泽东主席在1956年讲的那句话:“使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立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2〕

中国新医药学的概念中重点还应该是一个“新”字。就中国学界而言,在西医学刚传入中国时被称为“新医”或“科学医”,而中医学相对而言就被称为“旧医”或“传统医”了。当中医学与西医学并驾齐驱的时候,先贤们所提出的中国新医药学的“新”字,就不仅是区别于中医学或西医学(否则就会称之为新中医学或新西医学了),而是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结合之后所产生的,既不同于中医药学又不同于西医药学的“统一的”“新”医药学了。

2-2新医药学的形成要求

关于中国新医药学的发扬光大,业界认为是施今墨的学生,即天津的何世英。他认为:“中国新医药学”既不是中医受西医影响进行小改小革的中医,也不是传入我国后受中医影响进行小改小革的西医,应当是世界上中医、西医两大生物医学体系从开始自然地渗透结合到高度融合所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体系。他总结说:这一新医药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不仅造福于中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且是对世界医学乃至全人类的贡献,是中国医学界一代人甚或几代人神圣的使命,是一项远非子承父业、一门一户、一省一地所能完成的光荣而艰巨的大事业。〔1〕

由于中国新医药学是一个新生事物,显示了中华民族在新形势下自强于世界医林的决心和目标,所以受到了时代和人民的欢迎和热捧。在1991年前卫生部长钱信忠做了进一步的阐释:“中西医结合研究是探索二者取长补短的科学途径和方法,以达到既源于中医而又高于中医,既源于西医而又高于西医治疗效果。”“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目的,是遵循科学规律,探索新的医学认识和理论,发展我国传统医药学。”〔3〕

从上所述,中国新医药学所显示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创新性,非常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国大地上曾经掀起了一股热潮。例如著名的《中医杂志》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曾一度改名为《新医药学杂志》;笔者的“而立”之作也曾在1975年有幸发表其上〔4〕。有的大学也更名为“新医药大学”。各地医院出现了“新医科”、“新医疗法”、“新针疗法”等,甚至有的延续至今犹存。可以说其中尽管许多创新不够规范,但全民创新的积极参与,也都显示了新医药学精神的非常生命力。

当然,现在看来可能由于当时中西医学的“现代化”程度和客观条件都不够,所以新医药学的发展受到了一些挫折。其中,也许还有许多人主观随着时势变迁所产生的遗忘症,也许慑服于西医学“喧宾夺主”的阵势,也许业界认为实现目标有艰巨性等等,所以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即中医药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抉择和奋斗目标基本消失了!这种战略考量的严重失误,不仅是中国新医药学鲜有人提及,就连中西医结合的进程也举步维艰了。可以不客气地说,这应该是当代中医药界步入低谷的主要原因!

3毛主席的医学科学思想

毛泽东主席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代伟人,他的许多思想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例如游和平先生所编撰的“毛泽东的中医情结:称其为中国对世界贡献之首”一文在网上早已公开登出〔2〕。读后令人感慨甚深:毛主席自己研讨中医,也服用中药,并对中医针灸及其发展有着非常深刻而科学的认识。

所以笔者认为,完整的毛泽东思想还应加入他老人家关于创立“新医学新药学”的医学科学部分。可以说这是毛泽东思想“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医学界的科学发挥。也可以预言,毛泽东思想中最先普及整个世界的应该是他的新医药学思想!这是因为在他的这种思想指导下,中国仍然有一大批志士仁人遵循着追随着,不惧艰难险阻,决心实现中国新医药学的伟大理想,并为全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笔者努力成为其中的一员,大学毕业后潜心奋斗了四十多年,终于以《袁氏新医药模式与临床》〔5〕一书的创新和总结,初步实践和宣扬了他老人家的号召和梦想!

4《袁氏新医药模式与临床》简介

在书中笔者首先完善了中国新医药学的概念:是以中西医结合为方针方法,既继承中医又创新中医,既借鉴西医又高于西医,从而统一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与临床相辅相成的崭新医药学体系。在内容方面,站在了现代生命科学新应激理论的最前沿,构架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四统医学现代模式。在特点方面,

既突破了中西医学的现有框架、已知结构的未知功能、中医和西医的科学盲区等;又创新了新医药的理论模式、独到结合的经络平台、重组中西药物科学分类、富有特色的临床应用等等。

对于该书,曾是英国李约瑟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史》医学卷合作者的马伯英教授在序言中有中肯的评价。他说:“袁医师所做的,恰恰是这样以中医统西医的新理论组合。我曾经指出,从西医的本质为原子论、还原论而言,它是统合不了中医的;相反,中医的系统论、整体观的方法论,却足以涵容西医之一切,想不到袁医师真是这样去做了,并且将其归纳、整理,编撰为《袁氏新医药模式与临床》。”〔5〕

不仅如此,该书所论证和总结的新医药学模式,可以形成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突破口,由此不仅是一次向世界展示中国悠久文明的难得机会,而且也可以提高我国独特的医药学水平于世界。〔6〕该书在预防、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方面的整体生理病理学,从应激医学本质的立场有别开生面的分析,从而展现了新医药学的新视角。〔7〕

5小结

近二十多年来在实施中医药现代化的时候,许多人忘却了自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近代我国的智贤者们在处理中西医学关系的时候,摸索出了一条与时俱进的和自强不息的中国新医药学之路。这条路受到了毛主席的赞赏和倡导。然而在“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思潮影响下,我国医药学界诸如“固步自封”、“削足适履”、“学步邯郸”、“叶公好龙”等大有人在。由此使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上花费了巨大的代价。其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位非主流医学家在没有花费国家一分科研经费的情况下,却在2013年率先以《袁氏新医药模式与临床》一书的总结报效给了国家和医药界。这正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新医药学已经应运而生了,世界新医药学的目标也一定能够尽快实现!

6参考文献

〔1〕何其行.中国新医药学词条.百度百科.2014年6月12日

〔2〕游和平.毛泽东的中医情结:称其为中国对世界贡献之首.中国共产党新闻???

网:2008年1月24日

〔3〕钱信忠.健康报,1991年5月3日、4日

〔4〕袁其伦、张学功、王海峰.新医药学杂志,1975年第11期,第23页

〔5〕袁其伦.袁氏新医药模式与临床.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

〔6〕袁其伦.中国医药指南.2015年第13卷17期,第285页

〔7〕袁其伦.医学信息.2015年第28卷第2期(6),第292页

-----------------------------------------------------------------------------------------------------

附名片:

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编辑的“21世纪2000名杰出学者特辑”入选者

英国、俄罗斯和乌克兰邀请的中医针灸专家

中国 2003 年国家级中医药继教两项目的负责人

中国袁氏现代针灸学的创立者

《袁氏新医药模式与临床》之著作权人

现代中医针灸五部专著的编著者

中国央视网“华人频道”受访嘉宾(www.hrtv.cn)

英国科学中医针灸有限公司门诊部专家(中国籍)


相关文章

  • 传统的交易心理学--我是一个全职外汇操盘手
  • 传统的交易心理学 人类探索自我的努力 综观历史,人们曾经重复进行过众多尝试,试图揭示促使人类或动物作出某种举动的因素.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从天文学到医学的各种理论,提出了从魔鬼附身到自我决断的各种解释.每一种流行的理论都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 ...查看


  • 三成因催生中医养生热 伪专家以偏概全忽悠谋利
  • 华夏经纬网   2011-10-10 11:17:07   字号:小 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吃饱吃好,而是更加关注如何吃得健康长寿,养生意识日益提高. 然而,中医养生是一门科学,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吃什么补什么那么简单 ...查看


  • 医药行业供应链金融模式研究报告
  • (说明:此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使用) 摘 要 医药行业是一个社会问题,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占90%以上的中小企业主要原材料供应商或下游药品分销商,这些医药公司在早期阶段,内源性融资无法满足其资本的需求,和这样的公司一般 ...查看


  • 从层序地层学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 第29卷 第4期 2002年8月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JO U RN A L O F CHEN GD U U N IV ERSIT Y O F T ECHN O L OG Y V ol. 29N o. 4Aug. 2002 [文章编号]100 ...查看


  • 2015-2020年中国保健品市场深度调查与市场全景评估报告
  • 保健品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 ...查看


  • 人身损害赔偿中不合理医疗费用的成因及审查- 中国法院网
  • 人身损害赔偿中不合理医疗费用的成因及审查 作者: 王召忠    发布时间: 2003-09-24 11:53:57 <民法通则>第119条规定: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疾者生活补助等费用:造成 ...查看


  • 医药包装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 包装工程 PACKAGINGENGINEERINGVol.22No.42001 医药包装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孙利华,李野,陈玉文,严明 (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015) [摘要] 对我国药品包装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进行 ...查看


  • 世界石油资源分布特点与十大油田
  • 世界石油资源成因.分布特点与十大油田 秦为胜 石油是黑色的金子,是现代工业的"血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对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防安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乙烯的年产量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 ...查看


  • 中国主要灾害类型_成因及分布
  • 第19卷 第4期 Vol. 19No. 4桂林工学院学报 1999年10月 JOURNAL OF GU IL IN INSTITU TE OF TECHNOLO GY Oct. 1999 中国主要灾害类型.成因及分布 王占礼 彭珂珊 (中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