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出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在极地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通过活动,学会在以两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并能根据资料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访谈的形式汇报、整合问题。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展示、交流。

2、反馈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在考察、汇报、问题解决、反思的过程中感悟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2、通过调查、汇报考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处理

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难点:两极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重难点突破:通过课前考察、汇报、合作、直观的资料感悟体验。

教学方法

访谈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将全班分成两个小组,准备:

1、将两极地区分为“自然概况”、“自然资源”、“科学考察”、“环境保护”四个专题。

2、两个小组(男、女)分别对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整理,并选出两名学生代表,做为主持人,各小组做好汇报顺序和形式的安排。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分为“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三个标题。三个标题会使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了解逐渐深入。首先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集中体现在寒冷。正是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当地有特色的资源。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这个天然的实验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但科学家和开发者的到来必然会打破这里的寂静,“极地地区应该如何开发、利用?科学家在考察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这片洁净的土地?”这是人们正在面临的严峻问题。三个问题一步步地深入,会使学生从知识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极地地区有全面的了解。

2、本节安排1课时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着重让学生学会利用资料比较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理解开展科学研究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学生情况分析:极地地区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她的神秘给学生带来了好奇和探究的兴趣,学生在分组调查的过程中,会很自然地将一系列教学内容组织起来。

4、课程资源分析:随着人类对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资料呈现在人们的面前,通过网上、报刊杂志、媒体等很容易获得有关的信息,为学生的调查提供了资源。

1、从改变教学目标的表述形式入手,渗透素质教育新理念

长期以来,传统的地理教学目标是以基于认知的“双基”为主宰,学生的情意发展、学习过程的体验及方法的学习被严重忽略。地理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整合的目标全面刷新了传统的以“双基”为主的教学目的,为地理学科的全面育人指明了正确方向。

2、从“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的理念出发,组织编制教学内容

传统的地理教学将地理课程视为学校的一门课,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被强化,使地理课堂变得封闭、孤立,使之与丰富多彩的校外课程资源日益疏远,使学习者难以感知地理的魅力,难以体悟地理的价值。而地理新课标明确提出: “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为此我设计了二个课前准备活动:一是调查内容分成四个专题;二是由同学自由组合,分两个小组分别对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进行考察,感受不同的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并选取最感兴趣的内容,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目的是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获取地理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内需和创造力。

3、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设计教学活动

地理新课标大力倡导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及协作精神,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师生和谐互动的引导者,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选择必要的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情趣动机,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求索反思。为此我安排了本节课的教与学活动:(1)课前准备(2)访谈汇报、问题整合、展示、交流 (3)反馈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由我们的“环球之旅”的最后一站,直接进入课题。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课前调查结果汇报、展示、交流。

[反馈]教师点评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探索精神等,引导学生从本节课的学习中质疑,将学生的问题整合到分析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关系中,为激励学生课外探究和以后的地理课程学习做好铺垫。

“极地地区”教学实录

师:今天我们进入“环球之旅”的最后一站----极地地区,谁能说说“极地地区”指的是哪里?

生:(答)

师:极地地区包括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演示课件)。现在有请本次旅行的嘉宾主持----靓丽女孩夏斌斌和英俊少年宋齐晟。由他们带领“赴极地调查小组”向大家汇报他们的“极地之行”。

(主持人上台)

师:你好,斌斌!你好,齐晟!你们辛苦了!(握手问候)

主持人:您好!谢谢!

主持人:(面向大家)大家好!

夏:我是赴北极调查小组的组长。

宋:我是赴南极调查小组的组长。

夏:本次汇报由我们俩主持。哎,宋齐晟,听说你们那里的环境条件挺差的,还遇到了“杀

宋:是的,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白色沙漠”和“风库”之称,请我们组的同学向你介绍。

学生男:(介绍概况和自然环境)

夏:太残酷了,我们那里的环境条件可比你们强多了,还住着爱斯基摩人呢?

宋:是吗?快说说给我们听听。

学生女:(介绍)

宋:我们那里虽然没有常住居民,但是资源还是非常丰富的,那里的主人是活泼可爱的企鹅。 学生男:(介绍自然资源)

夏:我们那里的资源也很丰富,那里特有的动物是憨态可掬的北极熊。

学生女:(介绍)

夏:尽管极地地区环境恶劣,但是那里却是科学考察的宝地。

宋:是的,我们国家已经在南极地区建立了两个科学考察站。

学生男:(介绍科学考察)

夏: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生女:(介绍)

宋:这么频繁的人类活动,对极地地区的环境不会有影响吗?

夏:怎么没有影响?现在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话题了。 学生女:(介绍环境保护)

学生男:(介绍)

夏:不错,我们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不要忘了要爱护地球上这片净土。

宋:是的,地球是我们的家园,爱护地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的家。

师:说的太好了!谢谢两位主持人,谢谢两个调查小组的同学们。我们了解极地地区的目的就是为了合理地利用她,保护她,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作出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练习)

《极地地区》的教学反思

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已基本达成,利用访谈的形式汇报、展示、交流,使学生明确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在极地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通过活动,学会在以两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并能根据资料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在考察、汇报、问题解决、反思的过程中感悟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调查、汇报考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

本课在教学设计上渗透素质教育新理念,从“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的理念出发,设计了二个课前准备活动:一是调查内容分成四个专题;二是由同学自由组合,分两个小组分别对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进行考察,感受不同的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并选取最感兴趣的内容,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目的是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获取地理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内需和创造力;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大力倡导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及协作精神,通过访谈汇报、问题整合、展示、交流,激发学生的情趣动机,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求索反思。

本课在教学活动中,基本上依据教学设计实施教学计划,达成教学目标。

但是,在教学环节中,还有一些漏洞,课件的使用与学生汇报内容整合不协调,学生的资料信息处理不够恰当,学生汇报时的表述不流利。其主要原因是:

1、课件是教师制作的,而学生活动是自我组织的,因而在表达与演示上就会出现不和协。

2、学生的资料信息处理、整合能力比较差,只注重资料的收集,而不注意将有用的资料加以重新编码、筛选。

3、学生的临场心理素质比较差,因心理因素的影响,致使一些相关资料没有尽现,现场表述因心慌而不流利,同时反映出学生的准备不充分。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学生信息资料的处理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锻炼和临场应变能力的培养,同时,应让学生自己制作和操作课件,以提高他们的运用现代化学习工具的能力。另外,如果有条件的话,此课最好能在微机室上,更能促进学生的信息资料的处理能力的提高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展示。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出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在极地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通过活动,学会在以两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并能根据资料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访谈的形式汇报、整合问题。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展示、交流。

2、反馈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在考察、汇报、问题解决、反思的过程中感悟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2、通过调查、汇报考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处理

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难点:两极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重难点突破:通过课前考察、汇报、合作、直观的资料感悟体验。

教学方法

访谈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将全班分成两个小组,准备:

1、将两极地区分为“自然概况”、“自然资源”、“科学考察”、“环境保护”四个专题。

2、两个小组(男、女)分别对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整理,并选出两名学生代表,做为主持人,各小组做好汇报顺序和形式的安排。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分为“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三个标题。三个标题会使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了解逐渐深入。首先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集中体现在寒冷。正是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当地有特色的资源。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这个天然的实验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但科学家和开发者的到来必然会打破这里的寂静,“极地地区应该如何开发、利用?科学家在考察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这片洁净的土地?”这是人们正在面临的严峻问题。三个问题一步步地深入,会使学生从知识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极地地区有全面的了解。

2、本节安排1课时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着重让学生学会利用资料比较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理解开展科学研究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学生情况分析:极地地区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她的神秘给学生带来了好奇和探究的兴趣,学生在分组调查的过程中,会很自然地将一系列教学内容组织起来。

4、课程资源分析:随着人类对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资料呈现在人们的面前,通过网上、报刊杂志、媒体等很容易获得有关的信息,为学生的调查提供了资源。

1、从改变教学目标的表述形式入手,渗透素质教育新理念

长期以来,传统的地理教学目标是以基于认知的“双基”为主宰,学生的情意发展、学习过程的体验及方法的学习被严重忽略。地理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整合的目标全面刷新了传统的以“双基”为主的教学目的,为地理学科的全面育人指明了正确方向。

2、从“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的理念出发,组织编制教学内容

传统的地理教学将地理课程视为学校的一门课,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被强化,使地理课堂变得封闭、孤立,使之与丰富多彩的校外课程资源日益疏远,使学习者难以感知地理的魅力,难以体悟地理的价值。而地理新课标明确提出: “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为此我设计了二个课前准备活动:一是调查内容分成四个专题;二是由同学自由组合,分两个小组分别对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进行考察,感受不同的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并选取最感兴趣的内容,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目的是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获取地理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内需和创造力。

3、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设计教学活动

地理新课标大力倡导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及协作精神,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师生和谐互动的引导者,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选择必要的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情趣动机,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求索反思。为此我安排了本节课的教与学活动:(1)课前准备(2)访谈汇报、问题整合、展示、交流 (3)反馈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由我们的“环球之旅”的最后一站,直接进入课题。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课前调查结果汇报、展示、交流。

[反馈]教师点评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探索精神等,引导学生从本节课的学习中质疑,将学生的问题整合到分析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关系中,为激励学生课外探究和以后的地理课程学习做好铺垫。

“极地地区”教学实录

师:今天我们进入“环球之旅”的最后一站----极地地区,谁能说说“极地地区”指的是哪里?

生:(答)

师:极地地区包括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演示课件)。现在有请本次旅行的嘉宾主持----靓丽女孩夏斌斌和英俊少年宋齐晟。由他们带领“赴极地调查小组”向大家汇报他们的“极地之行”。

(主持人上台)

师:你好,斌斌!你好,齐晟!你们辛苦了!(握手问候)

主持人:您好!谢谢!

主持人:(面向大家)大家好!

夏:我是赴北极调查小组的组长。

宋:我是赴南极调查小组的组长。

夏:本次汇报由我们俩主持。哎,宋齐晟,听说你们那里的环境条件挺差的,还遇到了“杀

宋:是的,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白色沙漠”和“风库”之称,请我们组的同学向你介绍。

学生男:(介绍概况和自然环境)

夏:太残酷了,我们那里的环境条件可比你们强多了,还住着爱斯基摩人呢?

宋:是吗?快说说给我们听听。

学生女:(介绍)

宋:我们那里虽然没有常住居民,但是资源还是非常丰富的,那里的主人是活泼可爱的企鹅。 学生男:(介绍自然资源)

夏:我们那里的资源也很丰富,那里特有的动物是憨态可掬的北极熊。

学生女:(介绍)

夏:尽管极地地区环境恶劣,但是那里却是科学考察的宝地。

宋:是的,我们国家已经在南极地区建立了两个科学考察站。

学生男:(介绍科学考察)

夏: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生女:(介绍)

宋:这么频繁的人类活动,对极地地区的环境不会有影响吗?

夏:怎么没有影响?现在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话题了。 学生女:(介绍环境保护)

学生男:(介绍)

夏:不错,我们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不要忘了要爱护地球上这片净土。

宋:是的,地球是我们的家园,爱护地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的家。

师:说的太好了!谢谢两位主持人,谢谢两个调查小组的同学们。我们了解极地地区的目的就是为了合理地利用她,保护她,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作出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练习)

《极地地区》的教学反思

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已基本达成,利用访谈的形式汇报、展示、交流,使学生明确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在极地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通过活动,学会在以两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并能根据资料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在考察、汇报、问题解决、反思的过程中感悟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调查、汇报考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

本课在教学设计上渗透素质教育新理念,从“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的理念出发,设计了二个课前准备活动:一是调查内容分成四个专题;二是由同学自由组合,分两个小组分别对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进行考察,感受不同的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并选取最感兴趣的内容,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目的是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获取地理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内需和创造力;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大力倡导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及协作精神,通过访谈汇报、问题整合、展示、交流,激发学生的情趣动机,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求索反思。

本课在教学活动中,基本上依据教学设计实施教学计划,达成教学目标。

但是,在教学环节中,还有一些漏洞,课件的使用与学生汇报内容整合不协调,学生的资料信息处理不够恰当,学生汇报时的表述不流利。其主要原因是:

1、课件是教师制作的,而学生活动是自我组织的,因而在表达与演示上就会出现不和协。

2、学生的资料信息处理、整合能力比较差,只注重资料的收集,而不注意将有用的资料加以重新编码、筛选。

3、学生的临场心理素质比较差,因心理因素的影响,致使一些相关资料没有尽现,现场表述因心慌而不流利,同时反映出学生的准备不充分。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学生信息资料的处理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锻炼和临场应变能力的培养,同时,应让学生自己制作和操作课件,以提高他们的运用现代化学习工具的能力。另外,如果有条件的话,此课最好能在微机室上,更能促进学生的信息资料的处理能力的提高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展示。


相关文章

  • 极地地区说课
  • 极地地区说课 一.说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说明某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及海陆的分布. 2.说出本地区的自然环境与人类关系.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敢于探索的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保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说教材的作用 通过这一章 ...查看


  • 极地地区说课稿1
  • <极地地区>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富裕牧场学校的地理教师孙海波.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极地地区>,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下面 我就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流程.等五个方 ...查看


  • [第十章极地]表格式教案
  • 武威第十四中学 "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 [导入](展示企鹅和北极熊的图片)请同学们思考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代表动物?(学生回答是极地地区)很好.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了亚洲.欧洲.南北美洲.大洋洲.非洲部分地区的地理特征.最后还 ...查看


  • [第十章_极地地区]教案
  •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章 极地地区(第一课时) 临溪中学 冉燕 一.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分为"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三个标题,文中贯穿始末的 ...查看


  • 极地地区教学反思
  • 极地地区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课题研究的目的出发,将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把地球知识和地图知识系统地通过南北极图来加以综合,并结合特殊的南北极地图重新认识经度和纬度,以及如何判断极点地区的地图和地球自转的方向,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在 ...查看


  • 高中地理2.2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从容说课 主要内容包括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本节课教材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教学中应强调三个方面:①气压带和风 ...查看


  •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南京市外国语学校 吴煜乐 课程标准 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知道不同气候类型的划分依据和各类气候类型的特征. 理解亚洲东部季风环流形成的季风气候及其特征. 理解近地面 ...查看


  • 教师版高一地理大气环境
  • 姓名: 班级: 小组: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4课时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1. 识记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2. 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 [重点难点]1. 学生能理 ...查看


  • 极地破冰船的较量
  • 俄罗斯"胜利50 周年号"核动力破冰船 美国"北极星号"破冰船 1864年,俄国人将一艘小轮船"派洛特号"改装成世界第一艘破冰船,为在冰冻期保持喀琅施塔得至奥兰宁鲍姆航线的通航.1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