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中恒成立问题(有答案)

恒成立问题

高三数学复习中的恒成立问题,涉及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图象, 渗透着换元、化归、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思想方法,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也成为历年高考的一个热点。恒成立问题在解题过程中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一次函数型;②二次函数型;③变量分离型;④根据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等性质;⑤直接根据函数的图象。

一、一次函数型:

给定一次函数y=f(x)=ax+b(a≠0), 若y=f(x)在[m,n]内恒有f(x)>0,则根据函数的图象(直线)可得上述结论等价于

ⅰ)⎨

⎧a >0⎩f (m ) >0

或ⅱ)⎨

⎧a 0

亦可合并定成⎨

⎧f (m )

⎧f (m ) >0⎩f (n ) >0

同理,若在[m,n]内恒有f(x)

例1、 对于满足|p|≤2的所有实数p, 求使不等式x 2+px+1>2p+x恒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 分析:在不等式中出现了两个字母:x 及P, 关键在于该把哪个字母看成是一个变量,另一个作为常数。显然可将p 视作自变量,则上述问题即可转化为在[-2,2]内关于p 的一次函数大于0恒成立的问题。

略解:不等式即(x-1)p+x2-2x+1>0,设f(p)= (x-1)p+x2-2x+1,则f(p)在[-2,2]上恒大于0,故有:

2

⎧⎧f (-2) >0⎪x -4x +3>0即⎨2⎨

⎪⎩f (2) >⎩x -1>0

解得:⎨

⎧x >3或x 1或x

∴x3.

二、二次函数型

若二次函数y=ax+bx+c=0(a≠0) 大于0

2

⎧a >0

恒成立,则有⎨

⎩∆

若是二次函数在指定区间上的恒成立问题,还可以利用韦达定理以及根与系数的分布知识求解。

例2、 设f(x)=x2-2ax+2,当x ∈[-1,+∞) 时,都有f(x)≥a 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

分析:题目中要证明f(x)≥a 恒成立,若把a 移到等号的左边,则把原题转化成左边二次函数在区间[-1,+∞) 时恒大于0的问题。

解:设F(x)= f(x)-a=x2-2ax+2-a.

ⅰ) 当∆=4(a-1)(a+2)⎧

⎪∆≥0⎧(a -1)(a +2) ≥0⎪⎪

即⎨a +3≥0⎨f (-1) ≥0

⎪a ≤-1, ⎪-2a

⎩⎪-≤-1,

2⎩

得-3≤a ≤-2;

综合可得a 的取值范围为[-3,1]。

例3、 关于x 的方程9x +(4+a)3x +4=0恒有解,求a 的范围。

分析:题目中出现了3x 及9x ,故可通过换元转化成二次函数型求解。 解法1(利用韦达定理):

设3x =t,则t>0.则原方程有解即方程t 2+(4+a)t+4=0有正根。

⎧∆≥0

⎧(4+a ) 2-16≥0⎧a ≥0或a ≤-8⎪

∴⎨x 1+x 2=-(4+a ) >0 即⎨∴⎨

a 0

2⎩1

解得a ≤-8.

解法2(利用根与系数的分布知识):

即要求t 2+(4+a)t=0有正根。设f(x)= t2+(4+a)t+4. 10. ∆=0,即(4+a)2-16=0,∴a=0或a=-8.

a=0时,f(x)=(t+2)2=0,得t=-20,符合题意。∴20. ∆>0,即a0时, ∵f(0)=4>0,故只需对称轴-

4+a 2

>0

a=-8.

,即a

∴a

综合可得a ≤-8.

三、变量分离型

若在等式或不等式中出现两个变量,其中一个变量的范围已知,另一个变量的范围为所求,且容易通过恒等变形将两个变量分别置于等号或不等号的两边,则可将恒成立问题转化成函数的最值问题求解。

例4、 已知当x ∈R 时,不等式a+cos2x

解:原不等式即:4sinx+cos2x

要使上式恒成立,只需5a -4-a+5大于4sinx+cos2x的最大值,故上述问题转化成求f(x)=4sinx+cos2x的最值问题。

f(x)= 4sinx+cos2x=-2sin2x+4sinx+1=-2(sinx-1)2+3≤3, ∴5a -4-a+5>3即5a -4>a+2

⎧a -2≥0⎪

上式等价于⎨5a -4≥0

⎪2⎩5a -4>(a -2)

⎧a -2

5a -4≥0⎩

解得

45

≤a

注:注意到题目中出现了sinx 及cos2x ,而cos2x=1-2sin2x, 故若把sinx 换元成t, 则可把原不等式转化成关于t 的二次函数类型。

另解:a+cos2x

a+1-2sin2x0,( t∈[-1,1])恒成立。

设f(t)= 2t2-4t+4-a+5a -4则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t=1,

∴ f(x)在[-1,1]内单调递减。

只需f(1)>0,即5a -4>a-2.(下同)

四、直接根据图象判断

若把等式或不等式进行合理的变形后,能非常容易地画出等号或不等号两边函数的图象,则可以通过画图直接判断得出结果。尤其对于选择题、填空题这种方法更显方便、快捷。

例5、当x ∈(1,2)时,不等式(x-1)2

2

解:设y 1=(x-1),y 2=loga x, 则y 1的图象为右图所示的抛物线,

要使对一切x ∈(1,2),y11,并且必须也只需当x=2

时y 2的函数值大于等于y 1的函数值。 故log a 2>1,a>1,∴1

例6、已知关于x 的方程lg(x2+20x)-lg(8x-6a-3)=0有唯一解,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分析:方程可转化成lg(x2+20x)=lg(8x-6a-3),从而得x 2+20x=8x-6a-3>0,注意到若将等号两边看成是二次函数y= x2+20x及一次函数y=8x-6a-3,则只需考虑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在x 轴上方恒有唯一交点即可。

解:令y 1= x2+20x=(x+10)2-100,y 2=8x-6a-3,则如图所示,y 1的图象

为一个定抛物线,y 2的图象是一条斜率为定值8,而截距不定的直线,要使y 1和y 2在x 轴上有唯一交点,则直线必须位于l 1和l 2之间。(包括l 1但不包括l 2)

当直线为l 1时,直线过点(-20,0)此时纵截距为-6a-3=160,a=-当直线为l 2时,直线过点(0,0),纵截距为-6a-3=0,a=-范围为[-

1636

1636

;

12

∴a 的

,-

12

]。

针对性练习

例1、 设f (x ) =x 2-2ax +2,(a ∈R ) ,当x ∈[-1, +∞) 时,f (x ) ≥a 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 分析:方法一:当x ∈[-1, +∞) 时,f (x ) ≥a 恒成立,

即当x ∈[-1, +∞) 时,x 2-2ax +2≥a 恒成立

而f (x ) =x 2-2ax +2=(x -a ) 2+2-a 2在x ∈[-1, +∞) 上的最小值是

f min

(x ) =⎧⎨2-a 2, a ∈[-1, +∞)

3+2a , a ∈(-∞, -1)

由f ⎧a ≥-1min

(x ) ≥a 知⎨或⎧a

a ≥a ⎨得a ∈[-3, 1] ⎩2-2

⎩3+2a ≥a

方法二:当x ∈[-1, +∞) 时,f (x ) ≥a 恒成立,

即当x ∈[-1, +∞) 时,x 2-2ax +2≥a 恒成立

即当x ∈[-1, +∞) 时,x 2-2ax +2-a ≥0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0①∆≤0⇒a ∈[-2, 1] ②⎪

⎨a

⎪⎩

f (-1) ≥0综合起来,得a ∈[-3, 1]

方法三:当x ∈[-1, +∞) 时,f (x ) ≥a 恒成立,

即当x ∈[-1, +∞) 时,x 2

-2ax +2≥a 恒成立

即当x ∈[-1, +∞) 时,(2x +1) a ≤x 2

+2恒成立, 分三种情况2x +1>0, 2x +1=0, 2x +1

评注:本例适宜用二次函数的最值来处理,不宜用参变量分离。

例2、 已知函数f (t ) 对任意实数x , y 都有

f (x +y ) =f (x ) +f (y ) +3xy (x +y +2) +3,f (1) =1

(1)若t 为自然数,试求f (t ) 的表达式; (2)若t 为自然数, 且t ≥4时,f (t ) ≥mt

2

+(4m +1) t +3m 恒成立,求m 的最大值。

解(1)f (t ) =t 3+3t 2-3,(t ∈N ) (2)由题意,t 3+3t 2-3≥mt

2

+(4m +1) t +3m 当t ≥4,t ∈N 时恒成立

232

m (t +4t +3) ≤t +3t -t -3当t ≥4,t ∈N 时恒成立

t ≥4∴t +4t +3>0∴m ≤

2

(t +3)(t -1) (t +1)(t +3)

2

=t -1当t ≥4,t ∈N 时恒成立

记h (t ) =t -1,t ∈[4, +∞],

函数h (t ) =t -1,t ∈[4, +∞]的图象表示在t ∈[4, +∞]上的一条射线, 所以要使问题恒成立,只要m ≤h min (t ) =h (4) =3 ∴m ≤3, ∴m max =3 评注:本例不适宜用三次函数的最值来处理,宜用参变量分离。

例3、函数f (x ) =

x +2x +a

x

2

, x ∈[1, +∞)

若对任意x ∈[1, +∞) ,f (x ) >0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分析:若对任意x ∈[1, +∞) ,f (x ) >0恒成立,

x +2x +a

x

2

即对x ∈[1, +∞) ,f (x ) =>0恒成立,

考虑到不等式的分母x ∈[1, +∞) ,只需x +2x +a >0在x ∈[1, +∞) 时恒成立而得

2

方法一:考虑抛物线g (x ) =x +2x +a 在x ∈[1, +∞) 的最小值g min (x ) =g (1) =3+a >0得a >-3

2

方法二:考虑参数分离只需a >-x -2x 在x ∈[1, +∞) 时恒成立, 考虑定抛物线g (x ) =-x -2x 在

x ∈[1, +∞) 的最大值g max (x ) =g (1) =-3,得a >-3

22

评注:本例只要适当挖掘隐含条件,无论是用二次函数的最值来处理,还是用参变量分离来处理均可。

例4、已知f (x ) =4x +ax -

2

23

x (x ∈R ) 在区间[-1, 1]上是增函数

3

(1)求实数a 的值组成的集合A ; (2)设关于x 的方程f (x ) =2x +

2

13

x 的两个非零实根为x 1, x 2。试问:是否存在实数m ,使得不等式

3

m +tm +1≥x 1-x 2对任意a ∈A 及t ∈[-1, 1]恒成立?若存在,求m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

理由。

分析:(1)由f (x ) =4x +ax 2-

23

3

x (x ∈R ) 在区间[-1, 1]上是增函数

得f '(x ) ≥0在[-1, 1]恒成立,即-2x 2+2ax +4≥0在x ∈[-1, 1]恒成立,

所以x 2-ax -2≤0 ①在x ∈[-1, 1]恒成立

令ϕ(x ) =x 2-ax -2, x ∈[-1, 1] 式①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ϕ(-1) =-a -1≤0

ϕ(1) =a -1≤0

解得-1≤a ≤1 ⎩(2)由f (x ) =2x +

132

3

x 得4x +ax

-

23

3

3

x =2x +

13

x

x 2ax -2=0由∆=a 2

1=0,x -+8>0,又a ∈A ∴a ∈[-1, 1]

记g (x ) =x 2

1-x 2=a +8 ,a ∈[-1, 1]∴g (x ) =x 1-x 2

2=

a +8≤3,问题转化为m 2+tm +1≥3,对任意t ∈[-1, 1]恒成立 记h (t ) =mt +m 2-2,t ∈[-1, 1],

函数h (t ) =mt +m 2-2,t ∈[-1, 1]图象表示在[-1, 1]上的一条线段,

要使问题恒成立,只要⎧h (-1) ≥0

⎧⎨,∴

⎪-m +m 2

-2≥0

⎩h (1) ≥0

⎨ ⎪⎩m +m 2

-2≥0

得解m ≤-2或m ≥2

恒成立问题

高三数学复习中的恒成立问题,涉及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图象, 渗透着换元、化归、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思想方法,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也成为历年高考的一个热点。恒成立问题在解题过程中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一次函数型;②二次函数型;③变量分离型;④根据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等性质;⑤直接根据函数的图象。

一、一次函数型:

给定一次函数y=f(x)=ax+b(a≠0), 若y=f(x)在[m,n]内恒有f(x)>0,则根据函数的图象(直线)可得上述结论等价于

ⅰ)⎨

⎧a >0⎩f (m ) >0

或ⅱ)⎨

⎧a 0

亦可合并定成⎨

⎧f (m )

⎧f (m ) >0⎩f (n ) >0

同理,若在[m,n]内恒有f(x)

例1、 对于满足|p|≤2的所有实数p, 求使不等式x 2+px+1>2p+x恒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 分析:在不等式中出现了两个字母:x 及P, 关键在于该把哪个字母看成是一个变量,另一个作为常数。显然可将p 视作自变量,则上述问题即可转化为在[-2,2]内关于p 的一次函数大于0恒成立的问题。

略解:不等式即(x-1)p+x2-2x+1>0,设f(p)= (x-1)p+x2-2x+1,则f(p)在[-2,2]上恒大于0,故有:

2

⎧⎧f (-2) >0⎪x -4x +3>0即⎨2⎨

⎪⎩f (2) >⎩x -1>0

解得:⎨

⎧x >3或x 1或x

∴x3.

二、二次函数型

若二次函数y=ax+bx+c=0(a≠0) 大于0

2

⎧a >0

恒成立,则有⎨

⎩∆

若是二次函数在指定区间上的恒成立问题,还可以利用韦达定理以及根与系数的分布知识求解。

例2、 设f(x)=x2-2ax+2,当x ∈[-1,+∞) 时,都有f(x)≥a 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

分析:题目中要证明f(x)≥a 恒成立,若把a 移到等号的左边,则把原题转化成左边二次函数在区间[-1,+∞) 时恒大于0的问题。

解:设F(x)= f(x)-a=x2-2ax+2-a.

ⅰ) 当∆=4(a-1)(a+2)⎧

⎪∆≥0⎧(a -1)(a +2) ≥0⎪⎪

即⎨a +3≥0⎨f (-1) ≥0

⎪a ≤-1, ⎪-2a

⎩⎪-≤-1,

2⎩

得-3≤a ≤-2;

综合可得a 的取值范围为[-3,1]。

例3、 关于x 的方程9x +(4+a)3x +4=0恒有解,求a 的范围。

分析:题目中出现了3x 及9x ,故可通过换元转化成二次函数型求解。 解法1(利用韦达定理):

设3x =t,则t>0.则原方程有解即方程t 2+(4+a)t+4=0有正根。

⎧∆≥0

⎧(4+a ) 2-16≥0⎧a ≥0或a ≤-8⎪

∴⎨x 1+x 2=-(4+a ) >0 即⎨∴⎨

a 0

2⎩1

解得a ≤-8.

解法2(利用根与系数的分布知识):

即要求t 2+(4+a)t=0有正根。设f(x)= t2+(4+a)t+4. 10. ∆=0,即(4+a)2-16=0,∴a=0或a=-8.

a=0时,f(x)=(t+2)2=0,得t=-20,符合题意。∴20. ∆>0,即a0时, ∵f(0)=4>0,故只需对称轴-

4+a 2

>0

a=-8.

,即a

∴a

综合可得a ≤-8.

三、变量分离型

若在等式或不等式中出现两个变量,其中一个变量的范围已知,另一个变量的范围为所求,且容易通过恒等变形将两个变量分别置于等号或不等号的两边,则可将恒成立问题转化成函数的最值问题求解。

例4、 已知当x ∈R 时,不等式a+cos2x

解:原不等式即:4sinx+cos2x

要使上式恒成立,只需5a -4-a+5大于4sinx+cos2x的最大值,故上述问题转化成求f(x)=4sinx+cos2x的最值问题。

f(x)= 4sinx+cos2x=-2sin2x+4sinx+1=-2(sinx-1)2+3≤3, ∴5a -4-a+5>3即5a -4>a+2

⎧a -2≥0⎪

上式等价于⎨5a -4≥0

⎪2⎩5a -4>(a -2)

⎧a -2

5a -4≥0⎩

解得

45

≤a

注:注意到题目中出现了sinx 及cos2x ,而cos2x=1-2sin2x, 故若把sinx 换元成t, 则可把原不等式转化成关于t 的二次函数类型。

另解:a+cos2x

a+1-2sin2x0,( t∈[-1,1])恒成立。

设f(t)= 2t2-4t+4-a+5a -4则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t=1,

∴ f(x)在[-1,1]内单调递减。

只需f(1)>0,即5a -4>a-2.(下同)

四、直接根据图象判断

若把等式或不等式进行合理的变形后,能非常容易地画出等号或不等号两边函数的图象,则可以通过画图直接判断得出结果。尤其对于选择题、填空题这种方法更显方便、快捷。

例5、当x ∈(1,2)时,不等式(x-1)2

2

解:设y 1=(x-1),y 2=loga x, 则y 1的图象为右图所示的抛物线,

要使对一切x ∈(1,2),y11,并且必须也只需当x=2

时y 2的函数值大于等于y 1的函数值。 故log a 2>1,a>1,∴1

例6、已知关于x 的方程lg(x2+20x)-lg(8x-6a-3)=0有唯一解,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分析:方程可转化成lg(x2+20x)=lg(8x-6a-3),从而得x 2+20x=8x-6a-3>0,注意到若将等号两边看成是二次函数y= x2+20x及一次函数y=8x-6a-3,则只需考虑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在x 轴上方恒有唯一交点即可。

解:令y 1= x2+20x=(x+10)2-100,y 2=8x-6a-3,则如图所示,y 1的图象

为一个定抛物线,y 2的图象是一条斜率为定值8,而截距不定的直线,要使y 1和y 2在x 轴上有唯一交点,则直线必须位于l 1和l 2之间。(包括l 1但不包括l 2)

当直线为l 1时,直线过点(-20,0)此时纵截距为-6a-3=160,a=-当直线为l 2时,直线过点(0,0),纵截距为-6a-3=0,a=-范围为[-

1636

1636

;

12

∴a 的

,-

12

]。

针对性练习

例1、 设f (x ) =x 2-2ax +2,(a ∈R ) ,当x ∈[-1, +∞) 时,f (x ) ≥a 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 分析:方法一:当x ∈[-1, +∞) 时,f (x ) ≥a 恒成立,

即当x ∈[-1, +∞) 时,x 2-2ax +2≥a 恒成立

而f (x ) =x 2-2ax +2=(x -a ) 2+2-a 2在x ∈[-1, +∞) 上的最小值是

f min

(x ) =⎧⎨2-a 2, a ∈[-1, +∞)

3+2a , a ∈(-∞, -1)

由f ⎧a ≥-1min

(x ) ≥a 知⎨或⎧a

a ≥a ⎨得a ∈[-3, 1] ⎩2-2

⎩3+2a ≥a

方法二:当x ∈[-1, +∞) 时,f (x ) ≥a 恒成立,

即当x ∈[-1, +∞) 时,x 2-2ax +2≥a 恒成立

即当x ∈[-1, +∞) 时,x 2-2ax +2-a ≥0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0①∆≤0⇒a ∈[-2, 1] ②⎪

⎨a

⎪⎩

f (-1) ≥0综合起来,得a ∈[-3, 1]

方法三:当x ∈[-1, +∞) 时,f (x ) ≥a 恒成立,

即当x ∈[-1, +∞) 时,x 2

-2ax +2≥a 恒成立

即当x ∈[-1, +∞) 时,(2x +1) a ≤x 2

+2恒成立, 分三种情况2x +1>0, 2x +1=0, 2x +1

评注:本例适宜用二次函数的最值来处理,不宜用参变量分离。

例2、 已知函数f (t ) 对任意实数x , y 都有

f (x +y ) =f (x ) +f (y ) +3xy (x +y +2) +3,f (1) =1

(1)若t 为自然数,试求f (t ) 的表达式; (2)若t 为自然数, 且t ≥4时,f (t ) ≥mt

2

+(4m +1) t +3m 恒成立,求m 的最大值。

解(1)f (t ) =t 3+3t 2-3,(t ∈N ) (2)由题意,t 3+3t 2-3≥mt

2

+(4m +1) t +3m 当t ≥4,t ∈N 时恒成立

232

m (t +4t +3) ≤t +3t -t -3当t ≥4,t ∈N 时恒成立

t ≥4∴t +4t +3>0∴m ≤

2

(t +3)(t -1) (t +1)(t +3)

2

=t -1当t ≥4,t ∈N 时恒成立

记h (t ) =t -1,t ∈[4, +∞],

函数h (t ) =t -1,t ∈[4, +∞]的图象表示在t ∈[4, +∞]上的一条射线, 所以要使问题恒成立,只要m ≤h min (t ) =h (4) =3 ∴m ≤3, ∴m max =3 评注:本例不适宜用三次函数的最值来处理,宜用参变量分离。

例3、函数f (x ) =

x +2x +a

x

2

, x ∈[1, +∞)

若对任意x ∈[1, +∞) ,f (x ) >0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分析:若对任意x ∈[1, +∞) ,f (x ) >0恒成立,

x +2x +a

x

2

即对x ∈[1, +∞) ,f (x ) =>0恒成立,

考虑到不等式的分母x ∈[1, +∞) ,只需x +2x +a >0在x ∈[1, +∞) 时恒成立而得

2

方法一:考虑抛物线g (x ) =x +2x +a 在x ∈[1, +∞) 的最小值g min (x ) =g (1) =3+a >0得a >-3

2

方法二:考虑参数分离只需a >-x -2x 在x ∈[1, +∞) 时恒成立, 考虑定抛物线g (x ) =-x -2x 在

x ∈[1, +∞) 的最大值g max (x ) =g (1) =-3,得a >-3

22

评注:本例只要适当挖掘隐含条件,无论是用二次函数的最值来处理,还是用参变量分离来处理均可。

例4、已知f (x ) =4x +ax -

2

23

x (x ∈R ) 在区间[-1, 1]上是增函数

3

(1)求实数a 的值组成的集合A ; (2)设关于x 的方程f (x ) =2x +

2

13

x 的两个非零实根为x 1, x 2。试问:是否存在实数m ,使得不等式

3

m +tm +1≥x 1-x 2对任意a ∈A 及t ∈[-1, 1]恒成立?若存在,求m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

理由。

分析:(1)由f (x ) =4x +ax 2-

23

3

x (x ∈R ) 在区间[-1, 1]上是增函数

得f '(x ) ≥0在[-1, 1]恒成立,即-2x 2+2ax +4≥0在x ∈[-1, 1]恒成立,

所以x 2-ax -2≤0 ①在x ∈[-1, 1]恒成立

令ϕ(x ) =x 2-ax -2, x ∈[-1, 1] 式①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ϕ(-1) =-a -1≤0

ϕ(1) =a -1≤0

解得-1≤a ≤1 ⎩(2)由f (x ) =2x +

132

3

x 得4x +ax

-

23

3

3

x =2x +

13

x

x 2ax -2=0由∆=a 2

1=0,x -+8>0,又a ∈A ∴a ∈[-1, 1]

记g (x ) =x 2

1-x 2=a +8 ,a ∈[-1, 1]∴g (x ) =x 1-x 2

2=

a +8≤3,问题转化为m 2+tm +1≥3,对任意t ∈[-1, 1]恒成立 记h (t ) =mt +m 2-2,t ∈[-1, 1],

函数h (t ) =mt +m 2-2,t ∈[-1, 1]图象表示在[-1, 1]上的一条线段,

要使问题恒成立,只要⎧h (-1) ≥0

⎧⎨,∴

⎪-m +m 2

-2≥0

⎩h (1) ≥0

⎨ ⎪⎩m +m 2

-2≥0

得解m ≤-2或m ≥2


相关文章

  •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
  •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 重难点: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 考纲要求:①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②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 经典例题:若a ,b ,c 都是小于1的正数,求证:,, ...查看


  • 上海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
  • 上海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 重难点: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 考纲要求:①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②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 经典例题:若a ,b ,c 都是小于1的正数,求 ...查看


  • 函数恒成立问题的答案
  • 函数恒成立的问题 类型1:利用一次函数的单调性 对于一次函数 f (x ) =kx +b , x ∈[m , n ]有: ⎧f (m ) f (x ) ⎩f (n ) ⎧f (m ) >0 f (x ) >0恒成立⇔⎨, f ( ...查看


  • 2017年高考数学题型归纳完整版
  •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一节 集合 题型1-1 集合的基本概念 题型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题型1-3 集合的运算 第二节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题型1-4 四种命题及关系 题型1-5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断 ...查看


  • 高中数学恒成立问题的几种求解策略
  • [摘要]恒成立问题是数学中常见问题,也是历年高考的一个热点.它综合考查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的主要内容,并且与函数的最值.方程的解和参数的取值范围紧密相连.笔者结合解题教学实践,对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类型和求解策略作一总结,以期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 ...查看


  • 指数函数(经典题.易错题)
  • 指数函数(经典题.易错题) 指数函数(经典题.易错题) 一.选择题(共22小题) 1.若函数,且0≤x ≤1,则有( ) A . f (x )≥1 B . C . D . 2.函数y=()x2+2x﹣1的值域是( ) A . (﹣∞,4) ...查看


  • 恒成立问题
  • 高中数学常见的恒成立问题的一般解法 李 文 摘要:本文针对高中数学的恒成立问题,通过分析恒成立问题在解题过程中的几种类型和解题的常用方法进行分类,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比较系统的展现了高中数学中恒成立问题的一般解法,帮助学生对恒成立问题有了系 ...查看


  • 2014年广州市高二数学竞赛试卷(含答案)
  • 2014年广州市高二数学竞赛试题 2014. 5. 10 考生注意:⒈用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作答,答案写在答卷上: ⒉不准使用计算器: ⒊考试用时120分钟,全卷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24分.在每小题给 ...查看


  • 使用量词解决一类不等式问题的初探
  • 数 统 学 院 毕 业 论 文 课题名称:矩阵A 的m 重伴随矩阵的性质 学生姓名 胡旭强 学 号 专 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 班 级 09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一班 指导教师 2011 年 12 月 15 日 目 录 1 引言 .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