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4.7《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简单组成和用途;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了解科技的持续发展将加深人类对自然的认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合作的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热爱科学,愿意主动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增强竞争意识。

一、复习提问

1. 近视眼是如何形成的?如何矫正?

2. 远视眼是如何形成的?如何矫正?

3. 眼镜的度数如何计算

二、引入新课

放大镜可以使我们看到较小的物体,但是太小的物体像细胞,用放大镜却不能看到。为了能看到细小的物体,人们制成了显微镜。为了看清远处的物体,人们又制成了望远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显微镜和望远镜。

三、新授课

(一)显微镜

1. 作用:用来观察细微物体或物体细微部分。

2. 原理:先用一个接近物体的凸透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另一个接近眼睛的凸透镜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

离物体近的这个透镜叫物镜,其焦距较短;离眼睛近的这个透镜叫目镜,其焦距比物镜稍大。两镜间的距离可以调节。

3. 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①拿显微镜时,要一手紧握镜臂,一手托镜座,不要单手提拿,以防目镜或其他零件滑落。

②显微镜不可放置在实验台的边缘,以免碰翻落地。

③不要随意取下目镜或拆卸显微镜的各种部件,以防灰尘落入内部或发生丢失损坏等。

④使用显微镜时,操作要正规,养成两眼同睁、两手并用的习惯,边观察边计数和绘图等。

⑤要保持显微镜的清洁,发现有灰尘或操作中不慎使镜头和载物台沾上染料、水滴等,应及时擦去。光学和照明部分的镜面只能用擦镜纸轻轻擦拭,切勿用手指、手帕和绸布等擦摸,以免磨损镜面。机

械部分可以用布擦拭。

⑥显微镜使用完毕,转动粗调螺旋上升镜筒或下降载物台,取下标本片,转动转换器使物镜离开通光孔,然后再下降镜筒或上升载物台使接近物镜,垂直反光镜,下降集光器,关闭虹彩光阑,复原倾斜关节和报片器位置,把显微镜放回镜箱。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放大倍数和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和宽的倍数

③物镜、目镜的焦距越短,放大率越高。

(二)望远镜

1. 作用:利用望远镜能看清远处的(大)物体。

2. 组成:有一种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物体的叫物镜,焦距较长;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焦距较短。物镜的第二焦点与目镜的第一焦点重合。

3. 原理: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4. 视觉效果:望远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但是由于“视角”增大,人感觉物体被放大了。

望远镜的直径比我们的眼

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

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

明亮。

还有一种望远镜用凸透镜

作物镜,用凹透镜作目镜(伽

利略望远镜)。

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

作物镜。

望远镜成的是倒立的像,

而日常及军用望远镜所成的像

是正立的像,是因为安装了正

像系统。

5. 思考题

用望远镜看远处运动的汽车,其运动速度比实际上的速度快了还是慢了?

教学反思:

4.7《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简单组成和用途;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了解科技的持续发展将加深人类对自然的认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合作的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热爱科学,愿意主动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增强竞争意识。

一、复习提问

1. 近视眼是如何形成的?如何矫正?

2. 远视眼是如何形成的?如何矫正?

3. 眼镜的度数如何计算

二、引入新课

放大镜可以使我们看到较小的物体,但是太小的物体像细胞,用放大镜却不能看到。为了能看到细小的物体,人们制成了显微镜。为了看清远处的物体,人们又制成了望远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显微镜和望远镜。

三、新授课

(一)显微镜

1. 作用:用来观察细微物体或物体细微部分。

2. 原理:先用一个接近物体的凸透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另一个接近眼睛的凸透镜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

离物体近的这个透镜叫物镜,其焦距较短;离眼睛近的这个透镜叫目镜,其焦距比物镜稍大。两镜间的距离可以调节。

3. 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①拿显微镜时,要一手紧握镜臂,一手托镜座,不要单手提拿,以防目镜或其他零件滑落。

②显微镜不可放置在实验台的边缘,以免碰翻落地。

③不要随意取下目镜或拆卸显微镜的各种部件,以防灰尘落入内部或发生丢失损坏等。

④使用显微镜时,操作要正规,养成两眼同睁、两手并用的习惯,边观察边计数和绘图等。

⑤要保持显微镜的清洁,发现有灰尘或操作中不慎使镜头和载物台沾上染料、水滴等,应及时擦去。光学和照明部分的镜面只能用擦镜纸轻轻擦拭,切勿用手指、手帕和绸布等擦摸,以免磨损镜面。机

械部分可以用布擦拭。

⑥显微镜使用完毕,转动粗调螺旋上升镜筒或下降载物台,取下标本片,转动转换器使物镜离开通光孔,然后再下降镜筒或上升载物台使接近物镜,垂直反光镜,下降集光器,关闭虹彩光阑,复原倾斜关节和报片器位置,把显微镜放回镜箱。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放大倍数和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和宽的倍数

③物镜、目镜的焦距越短,放大率越高。

(二)望远镜

1. 作用:利用望远镜能看清远处的(大)物体。

2. 组成:有一种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物体的叫物镜,焦距较长;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焦距较短。物镜的第二焦点与目镜的第一焦点重合。

3. 原理: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4. 视觉效果:望远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但是由于“视角”增大,人感觉物体被放大了。

望远镜的直径比我们的眼

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

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

明亮。

还有一种望远镜用凸透镜

作物镜,用凹透镜作目镜(伽

利略望远镜)。

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

作物镜。

望远镜成的是倒立的像,

而日常及军用望远镜所成的像

是正立的像,是因为安装了正

像系统。

5. 思考题

用望远镜看远处运动的汽车,其运动速度比实际上的速度快了还是慢了?

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

  • 4.7神奇的眼睛沪科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 第七节 神奇的眼睛(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和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经历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观察物体的过程能够,体验他们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光学仪器的 ...查看


  • 3599.沪科版物理4.7 神奇的眼睛教案教案
  • 神奇的眼睛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及其应用. 2.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物理学在生产.生活和科技方面的应用.增强学生对物理的热爱.使学 ...查看


  • [测量旗杆的高度]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 <测量旗杆的高度>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通过测量旗杆的高度的活动,巩固相似三角形有关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2.熟悉测量工具的使用技能,了解小镜子使用的物理原理. (二)能力训练要求 ...查看


  • 神奇的眼睛(1)教案
  • §4.6 神奇的眼睛(1) 鹤壁市第二中学 杨宁慧 [学习目标]1.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人眼成像的原理: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3.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会拟定简单的实验方案,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尝试解释根 ...查看


  • 10的分与合_教案
  • 10的分与合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教材第37页例4及想想做做 一.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使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自主解决新问题,学到新知识. 2.掌握10的分与合,加深对10的认识和理解,能有序地思考10的分与合. 3.发展初 ...查看


  • 触摸春天[触摸春天]教案
  • <触摸春天>教案 汉语语文班 <触摸春天>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流畅.引导.悄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多姿 ...查看


  • [山雨]教案
  • 2﹡山雨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这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 ...查看


  • 浙江·初中科学目录(全部)
  • 浙江初中科学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1章 科学入门 1.1科学在我们身边 1.2 实验和观察 1.3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1.4 温度的测量 1.5 质量的测量 1.6 时间的测量 1.7 科学探究 第2章 观察生物 2.1 生物与非生物 2.2 ...查看


  • 浙江·初中科学目录(电子版)
  • 浙江初中科学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1章 科学入门 1.1科学在我们身边 1.2 实验和观察 1.3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1.4 温度的测量 1.5 质量的测量 1.6 时间的测量1.7 科学探究 第2章 观察生物 2.1 生物与非生物 2.2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