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从香草美人窥探屈原的人格魅力》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相关常识;
2.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文言知识;
3.学习本文记叙、抒情密切结合的写法;
4.体会屈原的高尚品质、爱国精神,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屈原《离骚》中的句子导入课文。
1.介绍屈原。
屈原(约前340年~约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人,今湖北宜昌秭归县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主张联齐抗秦,提倡“美政”。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
2.介绍《离骚》。
屈原首先是一位伟大诗人,最能表现诗人的政治思想和伟大人格的诗就是《离骚》。
《离骚》共二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余字,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壮丽的浪漫主义抒情诗。《离骚》可分前后两部分:前半篇侧重于对斗争历史的回顾,后半篇侧重对于未来道路的探索。全诗抒发了深沉真挚的爱国情怀,对腐朽势力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表现了对进步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离骚》的艺术价值很高,从神话和历史传说中吸取大量素材,驰骋想象,创造出神奇瑰丽的境界,用以表现对理想的热烈追求;多以内心独白的方式表达思想,抒发激情,坦露性格,塑造了伟大诗人的形象;“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
比谗佞”,比兴手法的运用,比《诗经》更丰富多彩、灵活生动;在南方民歌的基础上创作句式多变、句尾用语气助词“兮”的骚体,恰切的表现了复杂的思绪和炽热的情感;文采绚烂,结构宏伟。
三、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学生正音正字。
2.学生借助注释,疏通字词,标记疑惑之处,初知文意。
3.教师点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通过记述屈原的生平事迹,表现了屈原对楚国兴衰存亡所起的重大作用,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的品德,同时也处处流露出作者的不平之气和叹惋之情。
第一部分(1~3自然段) 写屈原由见“任”而见“疏”;
第二部分(4~10自然段) 屈原被罢黜到被放逐的历程;
第三部分(第11自然段) 屈原投江自尽;
第四部分(第12自然段) 屈原死后影响。
四、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
2.笔译全文。
五、板书设计
《从从香草美人窥探屈原的人格魅力》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相关常识;
2.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文言知识;
3.学习本文记叙、抒情密切结合的写法;
4.体会屈原的高尚品质、爱国精神,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屈原《离骚》中的句子导入课文。
1.介绍屈原。
屈原(约前340年~约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人,今湖北宜昌秭归县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主张联齐抗秦,提倡“美政”。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
2.介绍《离骚》。
屈原首先是一位伟大诗人,最能表现诗人的政治思想和伟大人格的诗就是《离骚》。
《离骚》共二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余字,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壮丽的浪漫主义抒情诗。《离骚》可分前后两部分:前半篇侧重于对斗争历史的回顾,后半篇侧重对于未来道路的探索。全诗抒发了深沉真挚的爱国情怀,对腐朽势力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表现了对进步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离骚》的艺术价值很高,从神话和历史传说中吸取大量素材,驰骋想象,创造出神奇瑰丽的境界,用以表现对理想的热烈追求;多以内心独白的方式表达思想,抒发激情,坦露性格,塑造了伟大诗人的形象;“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
比谗佞”,比兴手法的运用,比《诗经》更丰富多彩、灵活生动;在南方民歌的基础上创作句式多变、句尾用语气助词“兮”的骚体,恰切的表现了复杂的思绪和炽热的情感;文采绚烂,结构宏伟。
三、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学生正音正字。
2.学生借助注释,疏通字词,标记疑惑之处,初知文意。
3.教师点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通过记述屈原的生平事迹,表现了屈原对楚国兴衰存亡所起的重大作用,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的品德,同时也处处流露出作者的不平之气和叹惋之情。
第一部分(1~3自然段) 写屈原由见“任”而见“疏”;
第二部分(4~10自然段) 屈原被罢黜到被放逐的历程;
第三部分(第11自然段) 屈原投江自尽;
第四部分(第12自然段) 屈原死后影响。
四、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
2.笔译全文。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