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讨课心得体会

新生讨课心得体会

由于在传统的中国教育体制下,每年高校要招收的几百万的大学生,而且每年都不断在扩招,貌似从数量上看,中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殊不知,大多数高校只是盲目跟风,增设新专业,使自己显得更加专业,更具综合性,以实力派示人,可问题就是他们真正具有该专业的实力与资质,以及优秀的教师资源吗?真正考虑到社会需求吗?或许新增专业只是短期繁荣,但是有考虑到它的可持续性吗?这一切暴露出部分高校未能适应内涵式发展的要求,还将目光停留在旧的发展方式与思路上,即通过增设专业,扩张学校专业数量来吸引生源、增加收入。那么,就业率持续低下也就成了必然。每年都不断刷新出的“201X最难就业季”,“毕业即失业”成了大学生的口头禅,但背后却是残酷的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以这样的形式开头,一方面,我只是想说高校应该放低高姿态,切实考虑到要顺应社会“四个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潮流,高校的发展理应理性加快改革步伐;另一忙面,在校大学生,应该改变传统思维,不要一味地只是仅仅看到严峻的形式,而不去做出相应的策略调整,不去做适合自己并且与社会相适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拒绝“真学历,假能力”,向复合型,能力型人才发展。

下面仅就我的学校,我的专业,与社会形势变化的方方面面谈谈我所知道的以及所了解到的浅薄见解。工业工程,大概是很多学校相对比较新的专业,它起源于上个世纪20年代的美国,也就才发展了快100年,我国最早引入工业工程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我们系而言,在开学系主任作专业科介绍时,全系两个班将近70人中只有那么屈指可数的几个人了解工业工程,并且志愿上填的工业工程,其他人都是无奈的被江南大学录取,并且专业还是被调剂的,并且还是商学院的,让理科生情何以堪,正如系主任所调侃的。其实我也是被调剂中的一员,当初得知是这个专业,我也是很茫然,这是什么玩意,根本没了解过。我想大多数同学都是在被选择之后才逐渐深入了解自己的专业,工业工程是对人、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等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结合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认、预测和评价。我们需要的是适应社会市场经济需要,掌握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等专业知识能在该领域从事规划、设计、评价的专门人才。相比其他的工业工程本科同学。我们所强调、所追求的精益理念更是体现了我们是一个偏向于管理的学科。我们所期望达到的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式(如0库存)都可以概括为: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利用率去利用一切的资源,并且获得最大的效益。

鉴于我们专业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兼顾整个系统及其运作,并且学习了新型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相关知识,所以我们能从事的工作可以涉及很多行业,不像纯工科,有很多局限性,我们可以在工业企业、金融银行、咨询服务或政府部门等从事工业工程师、系统分析员、生产工程师、管理顾问、操作分析员,当然最难的一个当属人机交互,在这方面百度招工业工程毕业生,但是具有相关水平的只有清华,因为清华管工系下设有人机交互实验室,其他学校的就不好说了,看个人造化了。

当然,现今制造业应用工业工程还是相对比较广泛的,尤其是在南方,长三角,珠三角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对工业工程人才的需求量还是蛮大的,毕业生在这些地方就业状况还是不错的,尤其一些台资日资企业对IE应用比较多。2015年国家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四个全面深化改革”,“互

联网+”,以及政府后续提出的针对德国的“工业4.0”的中国版“中国制造2025”,标志着中国正努力从“制造大国”迈向“智造强国”,同时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不断趋向成熟,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肯定愈发加快,未来必将是智能工厂的时代,工厂无人化的时代。不是我在这里危言耸听,异想天开,问题的关键是现在已经有很多企业试水这项改革,比如富士康,他们用大量智能机器人替换人工,原来38人的生产车间现在只需要5人来操作机器人。起初,我也有些担忧,未来情况真的如此的话,那岂不是有很多人失业,有了机器人,难道还需要IE提高效率?后来一想,这也是必然,每一次工业革命,必然会带来产业升级,必然会有所谓的传统行业的工人失业,但是这也促进了人类转向更高层次的就业。

虽然工业4.0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时代,但我们仍应清醒的认识到理想很感性,但现实往往很骨感。工业4.0时代想要在中国得以实现仍有很多难点:首先是智能制造背后大数据的控制和安全的担忧;其次是定制化和标准化的矛盾难以调和;最后是中小企业的积极性不足,往往更换设备、系统的巨大负担正是中小企业的软肋。工业3.0时代,美国独领风骚;工业4.0时代,德国势头更劲。我国到底是在“工业3.5”,还是“工业3.9”?没人能给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国有着别人所没有的优势。首先我国的工业拥有最完整的供应链条,其次是我国有着组织能力无比强大的政府。

客观的看待工业4.0,我国要走的路还有很远。

新生讨课心得体会

由于在传统的中国教育体制下,每年高校要招收的几百万的大学生,而且每年都不断在扩招,貌似从数量上看,中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殊不知,大多数高校只是盲目跟风,增设新专业,使自己显得更加专业,更具综合性,以实力派示人,可问题就是他们真正具有该专业的实力与资质,以及优秀的教师资源吗?真正考虑到社会需求吗?或许新增专业只是短期繁荣,但是有考虑到它的可持续性吗?这一切暴露出部分高校未能适应内涵式发展的要求,还将目光停留在旧的发展方式与思路上,即通过增设专业,扩张学校专业数量来吸引生源、增加收入。那么,就业率持续低下也就成了必然。每年都不断刷新出的“201X最难就业季”,“毕业即失业”成了大学生的口头禅,但背后却是残酷的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以这样的形式开头,一方面,我只是想说高校应该放低高姿态,切实考虑到要顺应社会“四个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潮流,高校的发展理应理性加快改革步伐;另一忙面,在校大学生,应该改变传统思维,不要一味地只是仅仅看到严峻的形式,而不去做出相应的策略调整,不去做适合自己并且与社会相适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拒绝“真学历,假能力”,向复合型,能力型人才发展。

下面仅就我的学校,我的专业,与社会形势变化的方方面面谈谈我所知道的以及所了解到的浅薄见解。工业工程,大概是很多学校相对比较新的专业,它起源于上个世纪20年代的美国,也就才发展了快100年,我国最早引入工业工程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我们系而言,在开学系主任作专业科介绍时,全系两个班将近70人中只有那么屈指可数的几个人了解工业工程,并且志愿上填的工业工程,其他人都是无奈的被江南大学录取,并且专业还是被调剂的,并且还是商学院的,让理科生情何以堪,正如系主任所调侃的。其实我也是被调剂中的一员,当初得知是这个专业,我也是很茫然,这是什么玩意,根本没了解过。我想大多数同学都是在被选择之后才逐渐深入了解自己的专业,工业工程是对人、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等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结合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认、预测和评价。我们需要的是适应社会市场经济需要,掌握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等专业知识能在该领域从事规划、设计、评价的专门人才。相比其他的工业工程本科同学。我们所强调、所追求的精益理念更是体现了我们是一个偏向于管理的学科。我们所期望达到的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式(如0库存)都可以概括为: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利用率去利用一切的资源,并且获得最大的效益。

鉴于我们专业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兼顾整个系统及其运作,并且学习了新型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相关知识,所以我们能从事的工作可以涉及很多行业,不像纯工科,有很多局限性,我们可以在工业企业、金融银行、咨询服务或政府部门等从事工业工程师、系统分析员、生产工程师、管理顾问、操作分析员,当然最难的一个当属人机交互,在这方面百度招工业工程毕业生,但是具有相关水平的只有清华,因为清华管工系下设有人机交互实验室,其他学校的就不好说了,看个人造化了。

当然,现今制造业应用工业工程还是相对比较广泛的,尤其是在南方,长三角,珠三角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对工业工程人才的需求量还是蛮大的,毕业生在这些地方就业状况还是不错的,尤其一些台资日资企业对IE应用比较多。2015年国家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四个全面深化改革”,“互

联网+”,以及政府后续提出的针对德国的“工业4.0”的中国版“中国制造2025”,标志着中国正努力从“制造大国”迈向“智造强国”,同时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不断趋向成熟,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肯定愈发加快,未来必将是智能工厂的时代,工厂无人化的时代。不是我在这里危言耸听,异想天开,问题的关键是现在已经有很多企业试水这项改革,比如富士康,他们用大量智能机器人替换人工,原来38人的生产车间现在只需要5人来操作机器人。起初,我也有些担忧,未来情况真的如此的话,那岂不是有很多人失业,有了机器人,难道还需要IE提高效率?后来一想,这也是必然,每一次工业革命,必然会带来产业升级,必然会有所谓的传统行业的工人失业,但是这也促进了人类转向更高层次的就业。

虽然工业4.0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时代,但我们仍应清醒的认识到理想很感性,但现实往往很骨感。工业4.0时代想要在中国得以实现仍有很多难点:首先是智能制造背后大数据的控制和安全的担忧;其次是定制化和标准化的矛盾难以调和;最后是中小企业的积极性不足,往往更换设备、系统的巨大负担正是中小企业的软肋。工业3.0时代,美国独领风骚;工业4.0时代,德国势头更劲。我国到底是在“工业3.5”,还是“工业3.9”?没人能给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国有着别人所没有的优势。首先我国的工业拥有最完整的供应链条,其次是我国有着组织能力无比强大的政府。

客观的看待工业4.0,我国要走的路还有很远。


相关文章

  • 大一新生入学教育心得
  • 大一新生入学教育心得一: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心得体会 在这个希望的季节,我结束了我的高中生活,同时又迎来了我的大学生活,我怀着一份激动而又迷茫的心情来到了这个学校. 在入学的四天里,我们计算机学院的学生接受了入学教育,在各位老师的讲解中,我了解 ...查看


  • 入园实践心得体会
  • 篇一:新生入学心得体会 新生 入学心得体会 大学新生入学心得体会 在这个希望的季节,我结束了我的高中生活,同时又迎来了我的大学生活,我怀着一份激动 而又迷茫的心情来到了这个学校. 在入学的四天里,我们计算机学院的学生接受了入学教育,在各位老 ...查看


  • 初一新生军训心得体会
  • 初一新生军训心得体会 初一新生军训心得体会正文:初一新生军训心得体会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已经小学毕业了,我依依不舍得离开了培养我六年的母校,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告别了缤纷灿烂的小学生活,迈进了我理想中的七十五中学. 在开学前一周里我们进 ...查看


  • 四大队工作总结
  • 工程学院第四教导大队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在2012年新年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刻,回头望去才发现自己担任第四教导大队队长已有近一学期的时间了.这一学期中在工程学院院委会正确决策的指引下,在王主任亲自指导和帮助下,第四教导大队 ...查看


  • 军训心得体会:新生班主任军训心得体会二
  • 二零一三年的高一新生军训已渐渐淡出了师生们的视线,作为这届新生的班主任,我亲历了这次活动,其中有一些小事总也无法忘怀,在国庆难得的清闲假期里把其中的几件小事记录下来,且记且思吧. [一]标兵事件 淅淅沥沥的小雨,让本该骄阳当空的九月变得秋意 ...查看


  • 新生儿肺出血21例早期观察护理体会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生儿肺出血21例早期观察护理体会 作者:罗秀莉 来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年第03期 [摘 要]目的:分析探讨21例新生儿肺出血的早期观察护理.方法:选取20 ...查看


  •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临床体会
  •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3873(2011)03-0016-01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ABCDE复苏方案的效果.方法 通过对20例窒息的新生儿按照<新生儿窒息复苏>教材ABCDE ...查看


  • 一年级新生家长培训心得体会
  • 一年级新生家长培训心得体会 女儿今年就要步入小学,开启她新的人生旅程,同时我们家长也在迷茫,因为这也是我们新的旅程.在培训之前我有很多的担心,怕孩子适应不了新的环境和学习方式,怕她跟不上老师的脚步. 2016年8月28日我参加了由××小学举 ...查看


  • 新生儿温箱内吸氧的护理体会
  • 新生儿温箱内吸氧的护理体会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 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温箱内吸氧的应用及护理措施,以提高新生儿温箱内吸氧的护理质量.方法:选取103例采取温箱内吸氧 ...查看


  • 新生儿应激性溃疡出血的诊治体会
  • ・560・ 参考文献 4 IzumiY.TsudaY,lchiharaS.eta1.EffectsofdefibrinationOn l ThomassenL.Treatmentof acute ischemicstroke.Tidsskr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