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法的六大基本原则

行政法基本原则是指反映行政法本质和具体制度规则内在联系的共同性规则。基本原则的作用主要是指导行政法的制定、修改和废止,指导行政法的统一适用和解释,弥补法制漏洞。

行政法基本原则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国家立法性和政策性文件的规定;二是行政法学理论的阐述。法学理论对行政法基本原则的阐述注重反映人们对一般规律的认识,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差异,法学著作对基本原则的表述会有所不同。国家相关文件的规定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吸收理论研究的成果,因此,这两种来源会在一定程度达达到统一。这里将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概括为以下几个:合法行政原则、合理行政原则、程序正当原则、高效便民原则、诚实守信原则和权责统一原则。

一、合法行政原则

合法行政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则,其他原则可以理解为这一原则的延伸。实行合法行政原则是行政活动区别于民事活动的主要标志。

合法行政原则的根据,是行政机关在政治制度上对立法机关的从属性。合法行政原则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行政制度上的体现和延伸。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定了国家行政机关对人民代表大会的从属性。宪法第2条和第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行政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这样就从根本法上解决了国家行政权力来源的合法性问题。宪法第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国家行政机关应当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行政职权。

合法行政的内涵和要求,随着宪法制度的演变、行政职能的消长而不断变化。早期的合法行政是绝对、消极和机械的公法原则。为适应时代变迁和行政职能变化的需要,合法行政原则不断得到新的解释。从历史发展看,我国的行政法制度尚处于发展进程中的初级阶段。从改革开放初期提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到宪法规定实行依法治国,我国法律在规范行政活动方面的作用正在逐步增强。

我国合法行政原则在结构上包括对现行法律的遵守和依照法律授权活动两个方面。

1、行政机关必须遵守现行有效的法律。这一方面的基本要求是: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禁止行政机关违反现行有效的立法性规定。第一,行政机关的任何规定和决定都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行政机关不得作出不符合现行法律的规定和决定。行政机关的规定和决定违法,就不能取得法律效力。第二,行政机关有义务积极执行和实施现行有效法律规定的行政义务。行政机关不积极履行法定作为义务,将构成不作为违法。

2、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法律授权活动。这一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在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关系上:第一,行政机关采取行政措施必须有立法性规定的明确授权;第二,没有立法性规定的授权,行政机关不得采取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行政措施。行政机关不遵守这一不作为义务,将构成行政违法。

二、合理行政原则

合理行政原则的主要含义是行政决定应当具有理性,属于实质行政法治的范畴,尤其适用于裁量性行政活动。最低限度的理性,是指行政决定应当具有一个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达到的合理与适当,并且能够符合科学公理和社会公德。更为规范的行政理性表现为以下三个原则:第一,公平公正原则。要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第二,考虑相关因素原则。作出行政决定和进行行政裁量,只能考虑符合立法授权目的的各种因素,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第三,比例原则。行政机关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目的的,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

三、程序正当原则

程序正当是当代行政法的主要原则之一。它包括了以下几个原则:第一,行政公开原则。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公开,以实现公民的知情权。第二,公众参与原则。行政机关作出重要规定或者决定,应当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特别是作出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利的决定,要听取他们的陈述和申辩。第三,回避原则。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存在利害关系时,应当回避。

四、高效便民原则

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行政效率原则。基本内容有二:首先是积极履行法定职责,禁止不作为或者不完全作为;其次是遵守法定时限,禁止超越法定时限或者不合理延迟。延迟是行政不公和行政侵权的表现。第二是便利当事人原则。在行政活动中增加当事人程序负担,是法律禁止的行政侵权行为。在国际贸易中,行政当局不合理延迟和增加当事人程序负担,也被认为是政府设置的贸易壁垒形式。

五、诚实守信原则

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行政信息真实原则。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无论是向普通公众公布的信息,还是向特定人或者组织提供的信息,行政机关都应当对其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第二是保护公民信赖利益原则。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变更行政决定的,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因此而受到的财产损失依法予以补偿。      对于被许可人而言,行政许可行为是授益性行政行为,属于有利行政且由于 被许可人因行政许可行为由国家机关所为,因此而产生了心理上的信任和依赖, 据此对自己的相关财产或行为加以处理或安排。如果获得行政许可后,行政机关 随意加以撤回和改变必然造成被许可人的损害, 也会使行政机关失信于民, 因此, 一旦行政许可生效,行政机关一般不能撤回与改变。这就是行政许可的信赖保护 原则的内涵。信赖保护原则作为《行政许可法》重要的原则之一,其目的首先着 眼于对受益的相对人权益加以保护。

不能撤回生效的行政许可是原则,如果出现特殊的情况,基于公共利益的需 要则可以撤回,但由此给被许可人造成的损害应当给予补偿,可以撤回行政许可

的情况主要有两种: 一是颁发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 法规、 规章修改或者废止; 一是颁发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第三是行政允诺应予兑现,行政机关应作其诺言的“奴隶”。

实践中,以下情况应适用诚实守信原则: 1.当行政机关作出两个相互矛盾行政行为,往往一个是有利行政(在前), 另一个是不利行政(在后),对行政相对人应适用信赖保护(诚实守信)原则;

2.授益行政后的行业“整顿”、收回、关闭、撤回、“停止”等,应适用信 赖保护原则;

3.由于政策的变化相对人的行为从合法变成违法,应适用信赖保护(诚实守 信)原则;

4.行政机关公告或决定允诺的条件和优惠不兑现时,应适用诚实守信原则 等。

六、权责统一原则

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行政效能原则。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管理职责,要由法律、法规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手段,保证政令有效。第二是行政责任原则。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行政权力和法律责任的统一,即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

行政法基本原则是指反映行政法本质和具体制度规则内在联系的共同性规则。基本原则的作用主要是指导行政法的制定、修改和废止,指导行政法的统一适用和解释,弥补法制漏洞。

行政法基本原则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国家立法性和政策性文件的规定;二是行政法学理论的阐述。法学理论对行政法基本原则的阐述注重反映人们对一般规律的认识,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差异,法学著作对基本原则的表述会有所不同。国家相关文件的规定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吸收理论研究的成果,因此,这两种来源会在一定程度达达到统一。这里将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概括为以下几个:合法行政原则、合理行政原则、程序正当原则、高效便民原则、诚实守信原则和权责统一原则。

一、合法行政原则

合法行政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则,其他原则可以理解为这一原则的延伸。实行合法行政原则是行政活动区别于民事活动的主要标志。

合法行政原则的根据,是行政机关在政治制度上对立法机关的从属性。合法行政原则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行政制度上的体现和延伸。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定了国家行政机关对人民代表大会的从属性。宪法第2条和第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行政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这样就从根本法上解决了国家行政权力来源的合法性问题。宪法第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国家行政机关应当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行政职权。

合法行政的内涵和要求,随着宪法制度的演变、行政职能的消长而不断变化。早期的合法行政是绝对、消极和机械的公法原则。为适应时代变迁和行政职能变化的需要,合法行政原则不断得到新的解释。从历史发展看,我国的行政法制度尚处于发展进程中的初级阶段。从改革开放初期提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到宪法规定实行依法治国,我国法律在规范行政活动方面的作用正在逐步增强。

我国合法行政原则在结构上包括对现行法律的遵守和依照法律授权活动两个方面。

1、行政机关必须遵守现行有效的法律。这一方面的基本要求是: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禁止行政机关违反现行有效的立法性规定。第一,行政机关的任何规定和决定都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行政机关不得作出不符合现行法律的规定和决定。行政机关的规定和决定违法,就不能取得法律效力。第二,行政机关有义务积极执行和实施现行有效法律规定的行政义务。行政机关不积极履行法定作为义务,将构成不作为违法。

2、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法律授权活动。这一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在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关系上:第一,行政机关采取行政措施必须有立法性规定的明确授权;第二,没有立法性规定的授权,行政机关不得采取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行政措施。行政机关不遵守这一不作为义务,将构成行政违法。

二、合理行政原则

合理行政原则的主要含义是行政决定应当具有理性,属于实质行政法治的范畴,尤其适用于裁量性行政活动。最低限度的理性,是指行政决定应当具有一个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达到的合理与适当,并且能够符合科学公理和社会公德。更为规范的行政理性表现为以下三个原则:第一,公平公正原则。要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第二,考虑相关因素原则。作出行政决定和进行行政裁量,只能考虑符合立法授权目的的各种因素,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第三,比例原则。行政机关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目的的,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

三、程序正当原则

程序正当是当代行政法的主要原则之一。它包括了以下几个原则:第一,行政公开原则。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公开,以实现公民的知情权。第二,公众参与原则。行政机关作出重要规定或者决定,应当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特别是作出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利的决定,要听取他们的陈述和申辩。第三,回避原则。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存在利害关系时,应当回避。

四、高效便民原则

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行政效率原则。基本内容有二:首先是积极履行法定职责,禁止不作为或者不完全作为;其次是遵守法定时限,禁止超越法定时限或者不合理延迟。延迟是行政不公和行政侵权的表现。第二是便利当事人原则。在行政活动中增加当事人程序负担,是法律禁止的行政侵权行为。在国际贸易中,行政当局不合理延迟和增加当事人程序负担,也被认为是政府设置的贸易壁垒形式。

五、诚实守信原则

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行政信息真实原则。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无论是向普通公众公布的信息,还是向特定人或者组织提供的信息,行政机关都应当对其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第二是保护公民信赖利益原则。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变更行政决定的,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因此而受到的财产损失依法予以补偿。      对于被许可人而言,行政许可行为是授益性行政行为,属于有利行政且由于 被许可人因行政许可行为由国家机关所为,因此而产生了心理上的信任和依赖, 据此对自己的相关财产或行为加以处理或安排。如果获得行政许可后,行政机关 随意加以撤回和改变必然造成被许可人的损害, 也会使行政机关失信于民, 因此, 一旦行政许可生效,行政机关一般不能撤回与改变。这就是行政许可的信赖保护 原则的内涵。信赖保护原则作为《行政许可法》重要的原则之一,其目的首先着 眼于对受益的相对人权益加以保护。

不能撤回生效的行政许可是原则,如果出现特殊的情况,基于公共利益的需 要则可以撤回,但由此给被许可人造成的损害应当给予补偿,可以撤回行政许可

的情况主要有两种: 一是颁发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 法规、 规章修改或者废止; 一是颁发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第三是行政允诺应予兑现,行政机关应作其诺言的“奴隶”。

实践中,以下情况应适用诚实守信原则: 1.当行政机关作出两个相互矛盾行政行为,往往一个是有利行政(在前), 另一个是不利行政(在后),对行政相对人应适用信赖保护(诚实守信)原则;

2.授益行政后的行业“整顿”、收回、关闭、撤回、“停止”等,应适用信 赖保护原则;

3.由于政策的变化相对人的行为从合法变成违法,应适用信赖保护(诚实守 信)原则;

4.行政机关公告或决定允诺的条件和优惠不兑现时,应适用诚实守信原则 等。

六、权责统一原则

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行政效能原则。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管理职责,要由法律、法规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手段,保证政令有效。第二是行政责任原则。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行政权力和法律责任的统一,即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


相关文章

  • 十六大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学内容的拓展
  • 作者:张存刚宋丽霞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5年07期 [中图分类号]F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465(2005)01-011-08 马克思的经济学体系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恰如恩格斯所说:"我们的理 ...查看


  • 基层组织建设心得体会1
  • 基层组织建设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做出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新部 署,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我们应当抓住这一契机,创造性地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创造性地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关键是建设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 ...查看


  • 公共基础知识强化训练题选择部分及答案
  • 公共基础知识强化训练题选择部分及答案 40: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 ). a: 国务院 b: 全国政协c: 中央书记处 d: 国务院答案: a 试题41:我国当前政府机构改革遵循的原则是( ). a: 转变职能.理顺关系 b: 政企分开和 ...查看


  • 走向合作的社会管理--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管理思想趋向之述评
  • 走向合作的社会管理 走向合作的社会管理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管理思想趋向之述评-- 陈朋 内容提要社会转型使得社会管理改革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必须 思考的重大现实问题.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管理的部署经历了不断 ...查看


  •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30年(92分)
  • 一.单选 ( 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 1. 2003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亮点是( ). A.市场经济制度改革 B.注重市场监管与社会管理 C.减少副职干部人数 D.注重发展农村建设 2. 1988年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是为了落实 ...查看


  • 我国法治政府建设思路目标论文
  • 我国法治政府的建设思路及目标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已载入宪法.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把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成为实现这一光荣. ...查看


  • 公开选调试题
  •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首先是( ). A .社会的全面发展 B .经济的全面发展 C .人的全面发展 D ...查看


  • [行政诉讼法修正案]的六大突破
  • <行政诉讼法修正案>的六大突破 广东广强律师事务所律师实训基地研究员 陈琦 <行政诉讼法修正案>历经三次审议,三次修改,于2014年11月1日由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将于2015年5月1日生效实施.行政诉讼法的条文 ...查看


  • 单项选择题1
  • 一.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 分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首先是( ). A.社会的全面发展 B.经济的全面发展 C.人的全面发展 D.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