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危机与中国故事

  水既为万物之源,也必然主宰万物生长。工业化大跨步地发展了数十年,经济总量上升了,但水资源危机加深了,大面积污染、多省市干旱的局面不断加深。这让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当口的中国经济,充满危机感,水危机能否处理妥当,决定中国经济转型能否平稳进行。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外资投入带来的国际产业转移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富士康等代工企业迅速发展壮大,这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污染高耗能型产业使得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中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严重污染了水资源。目前约有90%的地下水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水污染事件在连年干旱的情况下频频发生,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局面,一旦水危机全面爆发,将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的伤害。

  水危机引发担忧

  2007年,“包孕吴越”的太湖蓝藻泛滥,导致整个流域陷入饮用水危机,惨痛的生态教训还历历在目。近日,富士康等企业大量排污导致太湖支流重金属超标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有环保组织发布报告显示,富士康、鼎鑫等企业设在江苏昆山的工厂大量排污,可能导致太湖支流部分河段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严重超标。在对皇仓泾河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来自当地的环保组织发现,富士康科技集团苏州区两个厂区之间的内河有大量废水排入,并每日通过泵站排向皇仓泾河。所排废水味道刺鼻,水体发黑,泡沫浓厚。现场取样的检测结果显示,镍的浓度达到2060毫克/公斤,超过限值近40倍。

  中国是全球13个贫水国家之一,全国近半城市缺水。今年7月以来,全国各地持续高温干旱的天气,全球舆论都在担心,中国旱情将使全球粮价上涨,甚至造成通胀恶化和社会动荡。

  韩国媒体称,缺水是导致中国经济增长引擎熄火的“毒素”。无独有偶,美国投资大师罗杰斯认为,如果中国不解决自己的水问题,就不会再有中国故事,终结中国繁荣的不是房产泡沫,而是水危机。

  终结中国繁荣或许还言之尚早,但山东潍坊被曝光往地下注渗污水,上海黄浦江死猪等层出不穷的水污染事件,已是中国水资源陷入危机的最好证明。

  8月2日,环境保护部公布了2013年上半年中国环境质量状况,报告显示,上半年中国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渤海湾、长江口、杭州湾、闽江口和珠江口等五个重要海湾水质极差。

  此外,国土资源部公报显示,作为中国居民生活用水主要来源的地下水,约有90%的地下水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约60%的地下水监测点属于水质较差和极差。

  工业化的艰难选择

  上个世纪90年代发生的国际产业转移使中国成为全球制造基地,富士康等代工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提供了大量稳定的就业机会,也拉动了GDP持续增长,增加了地方政府税收,但是也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巨大伤害。

  一方面,中国依靠廉价劳动力投入、大量资源消耗和大规模投资的优势,纺织、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钢铁、化炼等高耗能型产业高速发展,创造了经济增长第一的神话,中国也顺利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另一方面,在经济增长第一的光环笼罩下,却是能源消费第一和水污染排放第一的现实。工业是水资源污染的罪魁祸首。数据显示,造成水污染的60%。80%污染源都是工业废水,远远超过了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其中,尤其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耗能型产业为最甚。

  然而,长期依赖投资和外贸驱动经济发展的模式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凸显,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不断放缓,上半年GDP为7.6%。稳增长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国民经济主导的工业显得尤为重要。

  2012年,工业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据约20万亿元,同比增长7.9%,约占整个国民经济的38%。包括工业和建筑业在内的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约为24万亿元,约占国民经济的45%。这意味着,虽然工业会带来环境问题,但中国经济的增长无法离开工业的支持。这也是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面临的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

  此外,中国正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城镇化带来的一系列就业问题和市场问题不可能只靠服务业。工业化需要与城镇化并举。目前来说,我们需要工业化来供养全国,这是平衡供需和调结构稳增长的内在要求。

  水处理刺激新经济增长

  中国政府显然已经意识到水污染的严重性,但是,像富士康这类能够提供大量就业和稳定税收的高污染企业,以及钢铁、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让很多地方政府爱恨交加。在稳增长的要求下,经济发展需要工业化,而环境保护又需要去工业化,该如何平衡?

  强制性地将富士康这类企业排除在外显然不现实,也不利于经济发展。但如果自揽包袱则会加大政府负担,甚至影响一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事实上,高污染也是一个市场问题,市场自然淘汰更合理。在相互竞争下,优胜劣汰,亏损着。低效的、市场需求不大的企业自然淘汰出局。政府可以提供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制定先进合理的能耗标准和环保标准提高准入门槛,限制低水平的盲目投入。

  对于如今中国的实际情况而言。“技术在外,市场在内”是治理水污染的主要特点,惟有依靠长期投资和政策扶植。值得庆幸的是,新一届中国政府对环保工程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

  据透露,环保部正在制定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投入2万亿元资金来支持水污染治理。从现在至2020年,将投资4万亿元人民币兴建水利基础设施。受此消息刺激,万邦达、中电环保等污水处理概念股近期集体上涨。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严重的水污染也意味着水处理市场规模庞大。花旗集团预计,中国的水处理市场在未来5年将以每年近10%的速度增长。可以预计,节能、工业固废等资源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等行业将在未来享受政策红利,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编辑 陈俊伶]

  水既为万物之源,也必然主宰万物生长。工业化大跨步地发展了数十年,经济总量上升了,但水资源危机加深了,大面积污染、多省市干旱的局面不断加深。这让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当口的中国经济,充满危机感,水危机能否处理妥当,决定中国经济转型能否平稳进行。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外资投入带来的国际产业转移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富士康等代工企业迅速发展壮大,这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污染高耗能型产业使得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中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严重污染了水资源。目前约有90%的地下水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水污染事件在连年干旱的情况下频频发生,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局面,一旦水危机全面爆发,将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的伤害。

  水危机引发担忧

  2007年,“包孕吴越”的太湖蓝藻泛滥,导致整个流域陷入饮用水危机,惨痛的生态教训还历历在目。近日,富士康等企业大量排污导致太湖支流重金属超标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有环保组织发布报告显示,富士康、鼎鑫等企业设在江苏昆山的工厂大量排污,可能导致太湖支流部分河段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严重超标。在对皇仓泾河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来自当地的环保组织发现,富士康科技集团苏州区两个厂区之间的内河有大量废水排入,并每日通过泵站排向皇仓泾河。所排废水味道刺鼻,水体发黑,泡沫浓厚。现场取样的检测结果显示,镍的浓度达到2060毫克/公斤,超过限值近40倍。

  中国是全球13个贫水国家之一,全国近半城市缺水。今年7月以来,全国各地持续高温干旱的天气,全球舆论都在担心,中国旱情将使全球粮价上涨,甚至造成通胀恶化和社会动荡。

  韩国媒体称,缺水是导致中国经济增长引擎熄火的“毒素”。无独有偶,美国投资大师罗杰斯认为,如果中国不解决自己的水问题,就不会再有中国故事,终结中国繁荣的不是房产泡沫,而是水危机。

  终结中国繁荣或许还言之尚早,但山东潍坊被曝光往地下注渗污水,上海黄浦江死猪等层出不穷的水污染事件,已是中国水资源陷入危机的最好证明。

  8月2日,环境保护部公布了2013年上半年中国环境质量状况,报告显示,上半年中国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渤海湾、长江口、杭州湾、闽江口和珠江口等五个重要海湾水质极差。

  此外,国土资源部公报显示,作为中国居民生活用水主要来源的地下水,约有90%的地下水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约60%的地下水监测点属于水质较差和极差。

  工业化的艰难选择

  上个世纪90年代发生的国际产业转移使中国成为全球制造基地,富士康等代工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提供了大量稳定的就业机会,也拉动了GDP持续增长,增加了地方政府税收,但是也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巨大伤害。

  一方面,中国依靠廉价劳动力投入、大量资源消耗和大规模投资的优势,纺织、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钢铁、化炼等高耗能型产业高速发展,创造了经济增长第一的神话,中国也顺利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另一方面,在经济增长第一的光环笼罩下,却是能源消费第一和水污染排放第一的现实。工业是水资源污染的罪魁祸首。数据显示,造成水污染的60%。80%污染源都是工业废水,远远超过了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其中,尤其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耗能型产业为最甚。

  然而,长期依赖投资和外贸驱动经济发展的模式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凸显,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不断放缓,上半年GDP为7.6%。稳增长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国民经济主导的工业显得尤为重要。

  2012年,工业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据约20万亿元,同比增长7.9%,约占整个国民经济的38%。包括工业和建筑业在内的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约为24万亿元,约占国民经济的45%。这意味着,虽然工业会带来环境问题,但中国经济的增长无法离开工业的支持。这也是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面临的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

  此外,中国正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城镇化带来的一系列就业问题和市场问题不可能只靠服务业。工业化需要与城镇化并举。目前来说,我们需要工业化来供养全国,这是平衡供需和调结构稳增长的内在要求。

  水处理刺激新经济增长

  中国政府显然已经意识到水污染的严重性,但是,像富士康这类能够提供大量就业和稳定税收的高污染企业,以及钢铁、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让很多地方政府爱恨交加。在稳增长的要求下,经济发展需要工业化,而环境保护又需要去工业化,该如何平衡?

  强制性地将富士康这类企业排除在外显然不现实,也不利于经济发展。但如果自揽包袱则会加大政府负担,甚至影响一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事实上,高污染也是一个市场问题,市场自然淘汰更合理。在相互竞争下,优胜劣汰,亏损着。低效的、市场需求不大的企业自然淘汰出局。政府可以提供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制定先进合理的能耗标准和环保标准提高准入门槛,限制低水平的盲目投入。

  对于如今中国的实际情况而言。“技术在外,市场在内”是治理水污染的主要特点,惟有依靠长期投资和政策扶植。值得庆幸的是,新一届中国政府对环保工程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

  据透露,环保部正在制定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投入2万亿元资金来支持水污染治理。从现在至2020年,将投资4万亿元人民币兴建水利基础设施。受此消息刺激,万邦达、中电环保等污水处理概念股近期集体上涨。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严重的水污染也意味着水处理市场规模庞大。花旗集团预计,中国的水处理市场在未来5年将以每年近10%的速度增长。可以预计,节能、工业固废等资源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等行业将在未来享受政策红利,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编辑 陈俊伶]


相关文章

  • 中国寓言故事:司空见惯的危机
  • 隋文帝开皇年间,隋军打算大举伐陈.当时隋国的将领贺若弼,擅长谋略,便布下了几个阵势,计划先从广陵引兵渡长江. 贺若弼首先安排人把军中的老马卖掉,再用这笔钱买入大量船只,密藏起来.接着,又购买五六十艘破船,停泊在河边,让陈朝的人误以为隋国并没 ...查看


  • 公司的力量
  • 历史上几乎所有的重大革新都是在公司里,而不是在国家层面产生的. ----德国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 我认为,从历史上看,企业家至少和政治领袖同样重要.那些伟大的企业家们,曾经让欧洲变得强大.让美国变得强大,如今也正在让中国变得强大,他们是和政 ...查看


  • 执行力训练营心态篇
  • 团队执行力训练营学习汇报-心态篇 ----洛阳恒诺锚固技术有限公司 非常感谢公司能够给我第二个机会来学习<团队执行力训练营-心态篇>.如果说在我人生的旅途中有两次思想上的飞跃,一次是在大学中接触到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 ...查看


  • 读书笔记之岩松看美国
  • 在跟随白岩松看过日本和台湾后,过了个年,跨入新年之际,我又跟随白岩松看美国. 美国,作为一个西方国家,作为西方北美大陆最大的国家,对于我们来说,着实具有新鲜感. 在初中,我们开始学英语:之后高中.大学,我们也把它当做除普通话外最重要的外语, ...查看


  • 三株口服液案例分析报告
  • Face(承担责任)原则 是否遵循危机管理中的Face原则,实质上是考验陷于危机中的企业对于组织利益选择的不同态度. 危机发生后,公众关注的焦点往往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利益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感情问题.无疑,利益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危机事 ...查看


  • 危机公关与危机管理
  • <危机公关与危机管理>培训大纲 主讲人:王生升 1 讲师简介 王生升 中国式危机公关第一人 著名公共关系管理实战专家 危机公关(中国)援助中心首席顾问 仟智(中国)公关顾问首席讲师 中山大学客座教授 亚洲经理人协会特聘讲师 2 ...查看


  • LeeSilver讲述大自然的故事
  •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在6月亚洲时尚首饰及配饰展上,lee银饰创意有限公司的银饰产品,为参观者打造了一个意趣盎然的自然乐同.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6/view-25572.h ...查看


  • 议论文选择论据的艺术
  • [技法指导] 论据的选用技巧 论点是需要论据来证明的,如果论据选择不当.运用不当,论点自然也就失去了支持的力量.有的同学处理不好这个问题,不仅在选择论据时没有把握好标准,就是在运用论据时也不够认真.下面,我们就谈谈论据的选择和运用问题. 一 ...查看


  • 振兴中华,我们的责任(科教版思品五下)
  • 活动目标 1.缅怀革命先烈,继承他们振兴中华的遗志: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爱国情感落实在具体行动中,明确自己的责任. 活动准备 将人民英雄纪念碑图文制作成课件,模拟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纸板6块,搜集有讨论我国诚信危机.环境危机.恶习危机.战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