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说课稿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我是来自平罗二中的赛玲,今天我所说的这节课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政治必修2第三单

元第五课的第一个框题:《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说明: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公民的政治生活和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两个单元,本单元

在内容上是前两个单元的延伸和深化,也是政治生活的核心内容。本框题的学习是为后一

框题作铺垫,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往年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

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了解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

职权;了解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力和职责。

2、能力目标:增强收集材料能力,从报刊、书籍等渠道查阅收集有关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有关资料用于学习;通过典型事例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及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教学难点:人民代表大会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

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

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

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高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

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

行动结合起来,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

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

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

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

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

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会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

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

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

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

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安排如下:

1、导入新课:(2—3分钟)

课件展示出:2008年3月的两会相关图片。

导语设计的依据:以图片和视频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

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政治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讲授新课:(35分钟)

(1)人民怎样当家作主

通过学生对学过知识的复习,让学生同桌讨论,总结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

以这样的方式既可以考察学生对学过知识的掌握,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新课。通过

同桌之间讨论,提高学生参与课堂能力及总结能力。

(2)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通过学生自我阅读教材后,小组合作,共同探究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职权

及常设机关,重点讨论其职权。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并,展示所收集的与人民代表大

会的职权相关的图片,和学生一起享受讨论成果。

①通过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同时以问题教法开始,由易到难设计

题目,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

②经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沟通的良好品质;学生的广泛参与也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综合能力、表达能力。

③以图片展示的形式对学生感观上的刺激,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

(3)肩负着人民重托

以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帮助人民解决问题的材料,指导学生总结人大代表和人民的关

系及权力和职责。

以给出材料的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并能联系实际,灵活运用,提高学

生的分析能力。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

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

性。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

理解掌握。

七、效果评估

这节课教学效果好,我通过创设情境作为引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并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人民代表大会及

其职权,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使情感得以升华,提高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

性,也有助于学生树立更强的社会主任翁的意识。

结束:

各位评委、老师,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

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

“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

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

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人教版高一《政治生活》第六课第一框的内容。

在了解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上,教材从回顾我国近代史开始,分

析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是第三单元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

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

的。

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带核心和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执政方式。

2、能力目标:

尝试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创建新中国的光辉历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党,长大后愿意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来。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位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科学执

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二、教法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探究讨论法,讲授法

学情分析:学生对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在历史中已有初步了解,但对于党的领导有

什么作用,党如何执政,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理论知识,需要引导和深化。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情景导入)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2页三个镜头的探究活动,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这三个镜头分别反映了当时中国的那三种基本政治力量的状况?

(2)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两个问题,学生有一定历史储备,但不是分清楚。让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欲望去探究下

面的学习内容。

(二)新课学习

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1)播放视频资料,教师继续点拨学生回忆党史。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录像资料,以及

自己的感悟,思考探讨的问题。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点拨指导,得出结论。

结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也是由党的性质和宗

旨决定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板书)

让学生阅读课本63页下面的内容,让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

①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②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③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实践证明,我们党执政以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

就,经济和社会出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治理国家

的智慧和能力.

2、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1)中国共产党不仅有执政资格,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板书)

执政能力:就是指执政党在领导、管理国家事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问:中国共产党是怎么执政,为谁执政,靠什么执政 ?

(2)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其领导和执政方式(板书)

教师先解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投影展示下列材料,感悟探究:看看

下面材料分别体现了党的哪种执政方式?

镜头一:在总结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党提出了适应新的时代要

求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把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落实到坚持以人为本,实

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来,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发展的出

发点和落脚点,重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问题上来。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镜头二: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中央党校教授曾叶松说,民主的“主”如果少了一

点就会变成“王”,作为执政党,就要有自觉的民主意识,以人为本,才能获得人民拥戴。 (民主执政)

镜头三:2007年3月,《物权法》通过,明确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

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2007年10月,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

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这一崭新的说法。 (依法执政)

设计意图:在学生了解三个执政方式含义的基础上,这三段材料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区

分三种执政方式,从理解的层次上升到运用的层次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者关系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

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

(三)总结新课

总的来说,党的性质、宗旨,坚定了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党为领导

核心。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和战略高度,把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鲜明地提出来,

自觉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体现了党审时度势、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执政为民、造福人民

的责任意识。

(四)课堂实践

对下面7个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进行归类。

① “依法治国”方略

②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④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⑤颁布实施《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

⑥颁布实施《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⑦坚持民主集中制

(五)课后作业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从这场特大自然灾害袭来的那一

刻起,党和政府就始终心念灾区人民,情系灾区人民。我们看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

导迅速赶赴抗灾一线,靠前指挥,广大党员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冲在最前面,干在危险

处,发挥了顶梁柱和主心骨的作用。危难时刻,党委和政府的声音、关怀伴随在灾区人民

左右。在突然袭来的灾难面前,受灾地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级党组织发挥着坚强的

领导核心作用。从政治生活角度,如何理解党在抗震救灾中的坚强领导作用?

答案:(1)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

(2)这体现了党的地位,即党是我们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维护国家的

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

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对此次地震灾害,我们一定会调动各方

面的积极因素,排除万难,争取最后的胜利,为国家营造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

四、板书设计

采用梯状结构,层次分明,内容简单明了。

为什么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为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题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对世界当代主题的描述,是对国际社会的动态描述。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当代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知道危及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明确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关注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三)教学重难点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和平与发展的关系。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的途径。

二、说教法、学情

说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说学情:学生对社会问题有一定感性认识,但缺乏理论知识,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列举实例,让学生共同探讨、分析,会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让学生阅读课本97页“历史的沉思时代的启示”探究与分享提出的三个问题是贯穿整框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寻求答案,启动自己的思维,主动构建知识。

探究与共享:根据上述材料,应如何概括当今时代的形势?引入新课

(二)新课学习

1、呼唤和平、渴望发展的历史潮流

(1)、和平问题

播放资料:在人类5000年的文明史中发生的战火。只有329年处于和平时期,因战火造成的损失折合成的黄金,可铺成一条宽150千米、足可绕地球8周的黄金带。如果把这5000年当作一天来计算,在24小时中,就有23小时在打仗。人类在这些战争中付出了惨重代价。战争就像恶魔一样,不断吞噬着人类的财富和生命。20世纪上半叶人类两度惨遭世界大战劫难;20世纪下半叶虽然仍有局部的战乱,但总体上维持了和平局势,没有爆发世界性战争。原因是战后一切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力量不断增长,而且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

和平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指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国际环境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

提问:二战后世界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表现在哪些方面?你认为在上述因素中,哪种因素最为重要?请你引用事例或相关资料对其中的一种因素加以说明。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当前国际形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世界人民还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艰巨任务。

(2)、发展问题

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指发展具有现实的可能性,战后世界发展是主线。战后50多年以来,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超越了

以往的历史。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世界经济的发展趋于注重提高质量,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经济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

当今世界发展形势依然严峻。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当今世界仍是贫富悬殊的世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在当今世界贸易中,出现一些很奇怪的现象,例如德国和美国根本就不产可可,可却是世界上生产咖啡最多的国家之一,而盛产可可的巴西却要进口大量的咖啡。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价格低廉,出口困难。而发达国家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价格却逐年上升,这使发展中国家蒙受了重大经济损失。发展中国家比较普遍存在贫困和饥饿现象。

2、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1)、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列举实例:2003年3月20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代号为“伊拉克自由”的伊拉克战争开始。分析说明:在当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阻碍。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

(2)、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二战后拉丁美地区是最先提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的。1974年举行的联合国第六次特别会议,在“七十七国集团”推动下,通过了《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宣言》、《行动纲领》和《各国经济权利宪章》,形成了发展中国家为建立国际经济秩序而联合斗争的共同纲领。1991年第46届联合国大会最具吸引力的主题便是“国际新秩序”问题。然而对于建立国际新秩序,不同国家由于国家性质的不同、实力的不同,有不同的主张。

(三)课堂小结

采用提问的形式,和学生一起回忆所学的知识

(四)、布置作业

辨析:有人认为:目前,在一些国家恐怖袭击事件不断发生,这说明恐怖主义已成为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

四、板书设计:一列提纲的形式把所学的内容一一列示,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便于学生掌握新知识。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二框题的内容,主要是对当代国际形势发展趋势的判断,也是对国际社会的动态分析。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及国际竞争的实质,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

2、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和勇于挑战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二、说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三、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让学生阅读课本100页“透视世界若干力量中心”, 带着课本谈就业共享的四个问题,进行新课学习

(二)新课学习

1、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苏对峙为标志的世界两极格局。

(2)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101-102页内容,思考所提出的探究问题。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欧盟成员国的增加,有力的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使欧盟成为多极化力量中头等实力单位,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俄罗斯当今的实力虽有所削弱,但仍具有巨大的经济科技潜力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其大国地位不容置疑;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强国,目前正在保持经济大国基础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3)目前世界正在形成的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同盟军。

(4)世界多极化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

2、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国际竞争

(1)伴随着世界多极化进程,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

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许多国家都在调整目标,力图为自己确立有利态势。美国极力维护

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日本和德国正努力跻身政治大国行列;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竞争的意义:世界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总之,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长期存在,这是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个基本因素。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3、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国际竞争及其实质

世界格局的变化,各国目标的调整,形成了国家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要对话与合作,不要对抗与冲突,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各国人民要求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国家间在加强合作的同时,竞争也在加剧。

国际竞争表现在各个领域,有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等。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102

页“专家点评”内容,了解什么是综合国力?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即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这些物质力量是基础。其中,经济力和科技力已经成为决定性的因素。文化、经济、政治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突出,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四、板书设计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为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三框题的内容是对我国对外政策及我国对外活动的分析,是上节课内容的延伸,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的对外政策的宗旨、基本目标,我国以和平方式实现发展,为和平而发展; 理解我国为和平与发展作出的贡献。

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和勇于挑战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点。

二、说教法、学情

说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说学情

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国家间在加强合作的同时,也在加强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面对这一形势,我国应采取什么样的对外政策,迎接挑战?下面就学习这方面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中国外交的累累硕果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8页内容,思考其中的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取得累累硕果,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1)外交政策含义:外交政策是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 外交政策是国家对外职能的体现,是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在对外关系中的反映,是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外交活动的形式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一个国家的外交活动有哪些表现形式?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访问、谈判、交涉、缔结条约、发出外交文件、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

(3)我国外交政策的依据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消除了我国百年来屈从于外国侵略、奴役的社会根源。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亟须和平的国际环境。我们绝不允许别国侵犯我国的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我国也绝不侵犯别国的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

2、我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1)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二是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三、谱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投影展示建国后我国的外交历程,配以文字说明三代领导人的外交政策 ,让学生自主探讨后,教师阐述: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与完善、中国的重要外交政策、中国在国际社会的作用、中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因素、中国外交的发展前景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我是来自平罗二中的赛玲,今天我所说的这节课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政治必修2第三单

元第五课的第一个框题:《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说明: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公民的政治生活和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两个单元,本单元

在内容上是前两个单元的延伸和深化,也是政治生活的核心内容。本框题的学习是为后一

框题作铺垫,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往年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

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了解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

职权;了解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力和职责。

2、能力目标:增强收集材料能力,从报刊、书籍等渠道查阅收集有关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有关资料用于学习;通过典型事例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及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教学难点:人民代表大会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

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

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

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高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

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

行动结合起来,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

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

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

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

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

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会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

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

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

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

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安排如下:

1、导入新课:(2—3分钟)

课件展示出:2008年3月的两会相关图片。

导语设计的依据:以图片和视频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

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政治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讲授新课:(35分钟)

(1)人民怎样当家作主

通过学生对学过知识的复习,让学生同桌讨论,总结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

以这样的方式既可以考察学生对学过知识的掌握,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新课。通过

同桌之间讨论,提高学生参与课堂能力及总结能力。

(2)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通过学生自我阅读教材后,小组合作,共同探究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职权

及常设机关,重点讨论其职权。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并,展示所收集的与人民代表大

会的职权相关的图片,和学生一起享受讨论成果。

①通过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同时以问题教法开始,由易到难设计

题目,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

②经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沟通的良好品质;学生的广泛参与也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综合能力、表达能力。

③以图片展示的形式对学生感观上的刺激,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

(3)肩负着人民重托

以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帮助人民解决问题的材料,指导学生总结人大代表和人民的关

系及权力和职责。

以给出材料的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并能联系实际,灵活运用,提高学

生的分析能力。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

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

性。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

理解掌握。

七、效果评估

这节课教学效果好,我通过创设情境作为引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并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人民代表大会及

其职权,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使情感得以升华,提高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

性,也有助于学生树立更强的社会主任翁的意识。

结束:

各位评委、老师,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

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

“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

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

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人教版高一《政治生活》第六课第一框的内容。

在了解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上,教材从回顾我国近代史开始,分

析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是第三单元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

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

的。

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带核心和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执政方式。

2、能力目标:

尝试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创建新中国的光辉历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党,长大后愿意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来。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位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科学执

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二、教法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探究讨论法,讲授法

学情分析:学生对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在历史中已有初步了解,但对于党的领导有

什么作用,党如何执政,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理论知识,需要引导和深化。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情景导入)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2页三个镜头的探究活动,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这三个镜头分别反映了当时中国的那三种基本政治力量的状况?

(2)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两个问题,学生有一定历史储备,但不是分清楚。让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欲望去探究下

面的学习内容。

(二)新课学习

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1)播放视频资料,教师继续点拨学生回忆党史。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录像资料,以及

自己的感悟,思考探讨的问题。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点拨指导,得出结论。

结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也是由党的性质和宗

旨决定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板书)

让学生阅读课本63页下面的内容,让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

①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②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③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实践证明,我们党执政以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

就,经济和社会出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治理国家

的智慧和能力.

2、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1)中国共产党不仅有执政资格,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板书)

执政能力:就是指执政党在领导、管理国家事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问:中国共产党是怎么执政,为谁执政,靠什么执政 ?

(2)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其领导和执政方式(板书)

教师先解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投影展示下列材料,感悟探究:看看

下面材料分别体现了党的哪种执政方式?

镜头一:在总结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党提出了适应新的时代要

求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把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落实到坚持以人为本,实

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来,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发展的出

发点和落脚点,重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问题上来。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镜头二: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中央党校教授曾叶松说,民主的“主”如果少了一

点就会变成“王”,作为执政党,就要有自觉的民主意识,以人为本,才能获得人民拥戴。 (民主执政)

镜头三:2007年3月,《物权法》通过,明确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

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2007年10月,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

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这一崭新的说法。 (依法执政)

设计意图:在学生了解三个执政方式含义的基础上,这三段材料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区

分三种执政方式,从理解的层次上升到运用的层次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者关系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

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

(三)总结新课

总的来说,党的性质、宗旨,坚定了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党为领导

核心。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和战略高度,把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鲜明地提出来,

自觉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体现了党审时度势、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执政为民、造福人民

的责任意识。

(四)课堂实践

对下面7个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进行归类。

① “依法治国”方略

②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④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⑤颁布实施《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

⑥颁布实施《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⑦坚持民主集中制

(五)课后作业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从这场特大自然灾害袭来的那一

刻起,党和政府就始终心念灾区人民,情系灾区人民。我们看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

导迅速赶赴抗灾一线,靠前指挥,广大党员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冲在最前面,干在危险

处,发挥了顶梁柱和主心骨的作用。危难时刻,党委和政府的声音、关怀伴随在灾区人民

左右。在突然袭来的灾难面前,受灾地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级党组织发挥着坚强的

领导核心作用。从政治生活角度,如何理解党在抗震救灾中的坚强领导作用?

答案:(1)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

(2)这体现了党的地位,即党是我们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维护国家的

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

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对此次地震灾害,我们一定会调动各方

面的积极因素,排除万难,争取最后的胜利,为国家营造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

四、板书设计

采用梯状结构,层次分明,内容简单明了。

为什么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为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题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对世界当代主题的描述,是对国际社会的动态描述。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当代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知道危及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明确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关注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三)教学重难点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和平与发展的关系。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的途径。

二、说教法、学情

说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说学情:学生对社会问题有一定感性认识,但缺乏理论知识,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列举实例,让学生共同探讨、分析,会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让学生阅读课本97页“历史的沉思时代的启示”探究与分享提出的三个问题是贯穿整框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寻求答案,启动自己的思维,主动构建知识。

探究与共享:根据上述材料,应如何概括当今时代的形势?引入新课

(二)新课学习

1、呼唤和平、渴望发展的历史潮流

(1)、和平问题

播放资料:在人类5000年的文明史中发生的战火。只有329年处于和平时期,因战火造成的损失折合成的黄金,可铺成一条宽150千米、足可绕地球8周的黄金带。如果把这5000年当作一天来计算,在24小时中,就有23小时在打仗。人类在这些战争中付出了惨重代价。战争就像恶魔一样,不断吞噬着人类的财富和生命。20世纪上半叶人类两度惨遭世界大战劫难;20世纪下半叶虽然仍有局部的战乱,但总体上维持了和平局势,没有爆发世界性战争。原因是战后一切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力量不断增长,而且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

和平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指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国际环境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

提问:二战后世界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表现在哪些方面?你认为在上述因素中,哪种因素最为重要?请你引用事例或相关资料对其中的一种因素加以说明。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当前国际形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世界人民还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艰巨任务。

(2)、发展问题

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指发展具有现实的可能性,战后世界发展是主线。战后50多年以来,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超越了

以往的历史。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世界经济的发展趋于注重提高质量,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经济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

当今世界发展形势依然严峻。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当今世界仍是贫富悬殊的世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在当今世界贸易中,出现一些很奇怪的现象,例如德国和美国根本就不产可可,可却是世界上生产咖啡最多的国家之一,而盛产可可的巴西却要进口大量的咖啡。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价格低廉,出口困难。而发达国家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价格却逐年上升,这使发展中国家蒙受了重大经济损失。发展中国家比较普遍存在贫困和饥饿现象。

2、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1)、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列举实例:2003年3月20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代号为“伊拉克自由”的伊拉克战争开始。分析说明:在当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阻碍。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

(2)、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二战后拉丁美地区是最先提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的。1974年举行的联合国第六次特别会议,在“七十七国集团”推动下,通过了《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宣言》、《行动纲领》和《各国经济权利宪章》,形成了发展中国家为建立国际经济秩序而联合斗争的共同纲领。1991年第46届联合国大会最具吸引力的主题便是“国际新秩序”问题。然而对于建立国际新秩序,不同国家由于国家性质的不同、实力的不同,有不同的主张。

(三)课堂小结

采用提问的形式,和学生一起回忆所学的知识

(四)、布置作业

辨析:有人认为:目前,在一些国家恐怖袭击事件不断发生,这说明恐怖主义已成为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

四、板书设计:一列提纲的形式把所学的内容一一列示,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便于学生掌握新知识。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二框题的内容,主要是对当代国际形势发展趋势的判断,也是对国际社会的动态分析。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及国际竞争的实质,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

2、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和勇于挑战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二、说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三、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让学生阅读课本100页“透视世界若干力量中心”, 带着课本谈就业共享的四个问题,进行新课学习

(二)新课学习

1、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苏对峙为标志的世界两极格局。

(2)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101-102页内容,思考所提出的探究问题。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欧盟成员国的增加,有力的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使欧盟成为多极化力量中头等实力单位,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俄罗斯当今的实力虽有所削弱,但仍具有巨大的经济科技潜力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其大国地位不容置疑;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强国,目前正在保持经济大国基础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3)目前世界正在形成的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同盟军。

(4)世界多极化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

2、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国际竞争

(1)伴随着世界多极化进程,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

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许多国家都在调整目标,力图为自己确立有利态势。美国极力维护

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日本和德国正努力跻身政治大国行列;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竞争的意义:世界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总之,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长期存在,这是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个基本因素。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3、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国际竞争及其实质

世界格局的变化,各国目标的调整,形成了国家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要对话与合作,不要对抗与冲突,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各国人民要求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国家间在加强合作的同时,竞争也在加剧。

国际竞争表现在各个领域,有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等。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102

页“专家点评”内容,了解什么是综合国力?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即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这些物质力量是基础。其中,经济力和科技力已经成为决定性的因素。文化、经济、政治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突出,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四、板书设计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为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三框题的内容是对我国对外政策及我国对外活动的分析,是上节课内容的延伸,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的对外政策的宗旨、基本目标,我国以和平方式实现发展,为和平而发展; 理解我国为和平与发展作出的贡献。

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和勇于挑战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点。

二、说教法、学情

说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说学情

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国家间在加强合作的同时,也在加强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面对这一形势,我国应采取什么样的对外政策,迎接挑战?下面就学习这方面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中国外交的累累硕果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8页内容,思考其中的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取得累累硕果,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1)外交政策含义:外交政策是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 外交政策是国家对外职能的体现,是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在对外关系中的反映,是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外交活动的形式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一个国家的外交活动有哪些表现形式?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访问、谈判、交涉、缔结条约、发出外交文件、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

(3)我国外交政策的依据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消除了我国百年来屈从于外国侵略、奴役的社会根源。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亟须和平的国际环境。我们绝不允许别国侵犯我国的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我国也绝不侵犯别国的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

2、我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1)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二是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三、谱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投影展示建国后我国的外交历程,配以文字说明三代领导人的外交政策 ,让学生自主探讨后,教师阐述: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与完善、中国的重要外交政策、中国在国际社会的作用、中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因素、中国外交的发展前景


相关文章

  •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划笔记)
  • 政治学基础笔记 管理政治学笔记 2008-06-03 18:22 阅读224 评论1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 第一编政治与政治学 马克思主义 政治本质上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政治学就是研究政治关系及其发展 ...查看


  • 政治学基础笔记_王浦劬_第二版
  • 第一篇 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章 政 治 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 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 1,道德政治观分析.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把政治与某种伦理联系在一起是一种理想. 2,权力政治观分析.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 ...查看


  • 深入理解"党内政治生活"的丰富内涵
  • 齐彪 2016年12月15日08:40    来源:学习时报 原标题:深入理解"党内政治生活"的丰富内涵 "党内政治生活"从首次提出到现在被使用的频次越来越高,始终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 ...查看


  • 政治学基础笔记
  • 第一篇 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章 政 治 第一节 政治的涵义 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 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 1.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 2.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 益的对立和政治统治是这些社 ...查看


  • 论政治社会化的含义以及个体政治社会化的阶...
  • 学 院:文法学院 班 级 :政教0701 学 号:20070008 姓 名:朱鹏飞 课程名称:政治文化概论 任课教师:赵晶 论文题目:论政治社会化以及个体政治社会化的发展阶段 论政治社会化以及个体政治社会化的发展阶段 朱鹏飞 (东北大学 文 ...查看


  •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中的作用
  • 作者简介:吴慧芳(1981-),女,湖北赤壁人,湖北科技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宏观层面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倡导主流政治文化.引导政治亚文化. ...查看


  • 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
  • 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布时间:2016-10-09 08:30 分享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查看


  • 让党内政治生活真正严肃起来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突出强调了其地位作用,明确提出了重点内容,深刻阐明了思路方法,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三个深刻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出了&qu ...查看


  • 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抓手
  •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是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在党内政治生活中,要鼓励讲真话讲实话,倡导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反对"两面派".弄虚作假.吹捧弹唱等不良风气,形成"讲党性不讲私情.讲真理不讲面子&quo ...查看


  • 纪录片[美丽中国乡村行]2011「全164集」
  • <美丽中国乡村行>2011「全164集」 本栏目是一档经济生活服务类的专题节目.节目以"健康生活.科学生活.文明生活"作为创作节目的理念,从乡村.小城镇居民和城市务工农民的生活现象或生活事件切入,讲述他们的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