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是打开绘本世界的钥匙

  绘本,也叫图画书。绘本的叫法来自于日文,英文叫picture book。从一般意义上讲,绘本或图画书所指的对象是相同的,研究一本绘本,要综合文与图的整体面貌来评价――故事架构、诗意、节奏、色彩、线条……绘本又是多姿多彩的,不同面貌的绘本会给孩子开启不同的世界,而绘本里的图画,是打开这个世界的钥匙。   绘本里的图画语言   绘本的文字与图画,从结构的角度来看,不同于一般有插画的文学故事书,它们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是较高层次的统合。   在绘本里,图画是实现阅读的必然途径,图画语言是绘本重要的语言,儿童正是凭借图画来读懂故事的。因此,绘本的画不是插图,不是只为了表现文学已经表白的内容,也不是作为文字的“绿叶”来出现的,而是以它本身的语言来说故事。图画是孩子能够直接了解的语言,会让孩子身临其境,同时将孩子带往享受与游戏的境界,并在阅读图画语言的过程中引发想象力。   在创作时,绘本的图画要根据文字来选择表现方式,围绕文字氛围来创作,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特征,“文章双鸳鸯,裁为合欢被”。再者,文与图如达到“投胶以漆中”的关系,那就是好绘本的最高境界。一本绘本,从封面到环衬、扉页、正文、封底,图画和文字的搭配关系如果都有讲故事的意思,那就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绘本了。   绘本的图画受文字引导,也能让绘本走到文字不能到达的意境。里面的文字语言能牵引读者按故事特定的轨道去阅读图画,即使无字绘本,也同样含有故事的无线信号传来的讯息。而图画语言在能够厘清文字含意之外,还能提炼和丰富文字的细节描写。比如《母鸡罗斯去散步》这本书,我们将图与文字分开来看:“母鸡罗斯去散步,她走过草堆,经过磨坊,绕过池塘,钻过蜜蜂房,准时回家吃晚饭。”在文字的描述中,我们只看到了母鸡罗斯散步的路线图,文学的意味似乎很淡,再来看图画的设计,母鸡罗斯散步的路上充满着危险,她后面跟着一只吓人的狐狸,而文字根本没有描述狐狸追捕母鸡的情节。我们在图画里看到狐狸,看到它随着罗斯前行,一路担心。但有趣的是,画面中的这只狐狸在追捕过程中不断吃苦头,画家特地设计了草堆、米袋陷阱、池塘、蜜蜂追刺这样的连续“苦肉计”,让一个狐狸捕鸡的惊险故事演成了一场让孩子开心的喜剧。   图画语言在这本书里完全动了起来,简意的文字与精心设计的图画各自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创作出一个迷人的故事。   绘本里图画的象征符号   总体来说,图画有两种基本的传递方式,一是指涉,二是示意。指涉的意义一目了然,即呈现某种东西的图画就是指涉那样东西;示意,是通过图画的寓意来表达抽象的思维,反应内容后面的文化意味。无论哪种表达象征,在绘本里,符号是孩子阅读的导游,没有符号导游,阅读就会陷入混乱。   图像符号如同一个放大镜,将我们成人司空见惯的现象放大给孩子看,引起他们阅读的兴趣,提起注意力,然后逐步引导他们去阅读文字,帮助养成好的学习兴趣。例如,“这是一朵红色的花”,对没有见过这个句子的孩子,花的图像符号可以帮助他认识花的形状与颜色,这就是符号指涉的意思。   而图像符号的示意对不同读者有不同的阅读探险乐趣。就孩子来说,他所了解的生活经验很难理解图画的示意内涵,但是这不防碍孩子阅读故事的乐趣。孩子在阅读绘本时,也必须懂得阅读的技巧,这些技巧包括书的翻页、书与玩具的不同、阅读动作含有方向性、不能颠倒去看,否则无法进入阅读。   示意符号对成人也是一个很大的冒险,在阅读符号的旅途中,他必须要有足够的美感、哲学、生活经验,这些经验是阅读图画符号的指南,经验越丰富,对图画符号的探险就越是乐此不疲,也越能从中获得丰富的阅读乐趣。   在《团圆》这本书中,孩子看到爸爸回家过年、包饺子、藏幸运硬币的故事。通过四十页的图画翻页,呈现了事件的来龙去脉。这是故事的初像,而《团圆》里蕴含的符号,是要识途的老马去发现。在这本书里,作者设计左页大图来表达故事的场景,像是文学的细致描写,而右页的圆形图则像放大镜一样拉近了观者的视角,让其清楚看到了精致微妙的细节变化,也表达了中国特有的“圆圆满满”的社会习俗。画家特意将“硬币”这个生活中的微小物品在放大过程中成为故事线索的航标灯,用它来引导孩子阅读的目光。   在别离情节中,作者动用了视觉符号,图中的“我”站在门口呆呆看着爸爸在整理行李,她的一只脚在门里,一只脚在门外,这个符号透出了“我”不舍爸爸离去的复杂又无奈的情感。   因此,符号的示意需要观者以经验和知识来解读,解开符号的意义是阅读探索中的乐趣。   绘本里图画的叙述情节意味   在绘本图画语言叙述中,图画的目的是展示动作的连续性,以电影镜头的视角打破图面的平视模式,让读者通过观看动作的连续性来了解故事的进展。图画在绘本的叙述过程中,要以细节描写、人物动态、画与画之间的联系、节奏、色调、特写等手段来共同完成一个故事的转承起合,不仅透过细节描绘故事,也用符合逻辑的行动,让时间停格,从而赋予它连动的幻觉。   以《列车上出生的女孩》图画叙述为例。封面的图像语言里,蕴含着故事主题的核心提示:中央是一个隧道口,远处隐隐约约有一辆火车向我们驶来,如同驶过时光隧道,回到“我”妈妈出生的年月――一个寒冷的冬日。再看扉页:一条铁轨自上而下延伸开去,不仅让读者看到了故事的发展,也领悟到生命延续的意味。   画家没有按正常的叙述逻辑来讲故事,这里的图像语言使用了倒叙的手法,在故事开始之前连续使用了四个大跨页――从长长延伸的铁轨,到幽远的天空,到火车缓缓进站,再到火车出站飞驰前行,看似在说着无关紧要的事情,其实是在用图像营造故事温馨的氛围。   第二个跨页上,画家埋下了图像的标志符号。火车缓缓进站,站台上是穿着黄衣服的妈妈和身着红衣服的“我”,这是故事的引子。再翻下去,灰色的天空中点点雪花飘舞,落在寂静的轨道上,暗示时光倒流,带领我们回到了妈妈出生的那个冬季和那列火车上――疾驰的火车冲进风雪中,从上往下急促的点状白色笔触、大片冷色与暖色方格的分隔,让读者体会到这是一次寒冷的旅行。看图,读者看到的是火车在风雪中行进的图像,而文字中,“还在外婆肚子里的妈妈蹬了蹬腿,像是要急着出来看看这个世界”,让我们的情绪更加紧张起来……文字让读者看到了故事的情绪,在此起到牵引读者进入故事情境的作用。   接着,五格分开的画面细致地推动了故事的进展。第一幅,因为腹中婴儿的躁动,妈妈有点心绪不宁,爸爸的眼里也流露出惊慌的神色。第二幅,画家改用爸爸的视角来看车内的情景――对面坐着两个老奶奶,一个在打瞌睡,另外一个织着毛衣。第三幅,从爸爸的角度抬眼看去,夜色中大部分旅客被浓浓的睡意笼罩。第四幅,列车员迎面走来,画面上方的爸爸正转过身想要求救,周边颤抖的线条象征着他的焦虑。第四幅,波浪形下坠的线框中,妈妈捂着肚子叫起来,爸爸惊恐地张开左手,让我们感觉到他强烈的不安和紧张。这四幅连续的图画,将情绪的波动表现得张弛有度、曲折生动,更将情节推向了高潮。   接下来的三个大跨页是忙碌的接生过程……画面上的男人都背朝产房隐在淡淡的暗色里,而亮在一片暖色灯光中的,则是产房。特别要注意的是,半圆形车厢顶部的线条像初升的太阳,暗示着新生命的降临将如日出般辉煌。这里寓意式的图像让有阅读经验的读者看到了图像背后的文学意味。图像阅读里寓意的发现,如同在故事迷宫里忽然看到的出口,让读者的阅读上升了一个台阶。   下面的图像,画家设计的空白,如同音乐中的休止符,也暗示着故事新篇章的开始――我们看到爸爸喜悦的表情,接着是大家伸向空中的手:有的张开,有的下垂,有的鼓掌,有的送上礼物……特别的手势符号,表达了人们兴奋的情感,缓解了我们的紧张心情。   但是,再连续翻页,又让我们大为惊讶。火车像一条弯曲的五彩巨龙飞向画外,蓝色的天地一片苍茫。最后,火车载着满车的欢腾驶离了画面,也将那段记忆画上了句号。   终点,火车到站了,故事也回到现实中来。妈妈与“我”迎向来接站的外婆――她,就是故事里的“妈妈”,而“我”的妈妈,就是那个出生在火车上的女孩。   开始时站台上等火车的母女,与此时到站的母女,在图像上头尾相接,形成了一个圆满的故事结尾。   一本优秀的图像绘本,会将上面分析的图像表达元素混合在一起运用,如同一幅画里的线、造型、色彩,它们互相依赖却又无法分开。   综上所述,绘本里的图画,是表达故事、推动情节和表现情境的重要手段,甚至是主要手段。因此,无论孩子还是成人,在阅读绘本时,都要把图画作为打开绘本之门的钥匙。   (作者单位系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绘本,也叫图画书。绘本的叫法来自于日文,英文叫picture book。从一般意义上讲,绘本或图画书所指的对象是相同的,研究一本绘本,要综合文与图的整体面貌来评价――故事架构、诗意、节奏、色彩、线条……绘本又是多姿多彩的,不同面貌的绘本会给孩子开启不同的世界,而绘本里的图画,是打开这个世界的钥匙。   绘本里的图画语言   绘本的文字与图画,从结构的角度来看,不同于一般有插画的文学故事书,它们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是较高层次的统合。   在绘本里,图画是实现阅读的必然途径,图画语言是绘本重要的语言,儿童正是凭借图画来读懂故事的。因此,绘本的画不是插图,不是只为了表现文学已经表白的内容,也不是作为文字的“绿叶”来出现的,而是以它本身的语言来说故事。图画是孩子能够直接了解的语言,会让孩子身临其境,同时将孩子带往享受与游戏的境界,并在阅读图画语言的过程中引发想象力。   在创作时,绘本的图画要根据文字来选择表现方式,围绕文字氛围来创作,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特征,“文章双鸳鸯,裁为合欢被”。再者,文与图如达到“投胶以漆中”的关系,那就是好绘本的最高境界。一本绘本,从封面到环衬、扉页、正文、封底,图画和文字的搭配关系如果都有讲故事的意思,那就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绘本了。   绘本的图画受文字引导,也能让绘本走到文字不能到达的意境。里面的文字语言能牵引读者按故事特定的轨道去阅读图画,即使无字绘本,也同样含有故事的无线信号传来的讯息。而图画语言在能够厘清文字含意之外,还能提炼和丰富文字的细节描写。比如《母鸡罗斯去散步》这本书,我们将图与文字分开来看:“母鸡罗斯去散步,她走过草堆,经过磨坊,绕过池塘,钻过蜜蜂房,准时回家吃晚饭。”在文字的描述中,我们只看到了母鸡罗斯散步的路线图,文学的意味似乎很淡,再来看图画的设计,母鸡罗斯散步的路上充满着危险,她后面跟着一只吓人的狐狸,而文字根本没有描述狐狸追捕母鸡的情节。我们在图画里看到狐狸,看到它随着罗斯前行,一路担心。但有趣的是,画面中的这只狐狸在追捕过程中不断吃苦头,画家特地设计了草堆、米袋陷阱、池塘、蜜蜂追刺这样的连续“苦肉计”,让一个狐狸捕鸡的惊险故事演成了一场让孩子开心的喜剧。   图画语言在这本书里完全动了起来,简意的文字与精心设计的图画各自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创作出一个迷人的故事。   绘本里图画的象征符号   总体来说,图画有两种基本的传递方式,一是指涉,二是示意。指涉的意义一目了然,即呈现某种东西的图画就是指涉那样东西;示意,是通过图画的寓意来表达抽象的思维,反应内容后面的文化意味。无论哪种表达象征,在绘本里,符号是孩子阅读的导游,没有符号导游,阅读就会陷入混乱。   图像符号如同一个放大镜,将我们成人司空见惯的现象放大给孩子看,引起他们阅读的兴趣,提起注意力,然后逐步引导他们去阅读文字,帮助养成好的学习兴趣。例如,“这是一朵红色的花”,对没有见过这个句子的孩子,花的图像符号可以帮助他认识花的形状与颜色,这就是符号指涉的意思。   而图像符号的示意对不同读者有不同的阅读探险乐趣。就孩子来说,他所了解的生活经验很难理解图画的示意内涵,但是这不防碍孩子阅读故事的乐趣。孩子在阅读绘本时,也必须懂得阅读的技巧,这些技巧包括书的翻页、书与玩具的不同、阅读动作含有方向性、不能颠倒去看,否则无法进入阅读。   示意符号对成人也是一个很大的冒险,在阅读符号的旅途中,他必须要有足够的美感、哲学、生活经验,这些经验是阅读图画符号的指南,经验越丰富,对图画符号的探险就越是乐此不疲,也越能从中获得丰富的阅读乐趣。   在《团圆》这本书中,孩子看到爸爸回家过年、包饺子、藏幸运硬币的故事。通过四十页的图画翻页,呈现了事件的来龙去脉。这是故事的初像,而《团圆》里蕴含的符号,是要识途的老马去发现。在这本书里,作者设计左页大图来表达故事的场景,像是文学的细致描写,而右页的圆形图则像放大镜一样拉近了观者的视角,让其清楚看到了精致微妙的细节变化,也表达了中国特有的“圆圆满满”的社会习俗。画家特意将“硬币”这个生活中的微小物品在放大过程中成为故事线索的航标灯,用它来引导孩子阅读的目光。   在别离情节中,作者动用了视觉符号,图中的“我”站在门口呆呆看着爸爸在整理行李,她的一只脚在门里,一只脚在门外,这个符号透出了“我”不舍爸爸离去的复杂又无奈的情感。   因此,符号的示意需要观者以经验和知识来解读,解开符号的意义是阅读探索中的乐趣。   绘本里图画的叙述情节意味   在绘本图画语言叙述中,图画的目的是展示动作的连续性,以电影镜头的视角打破图面的平视模式,让读者通过观看动作的连续性来了解故事的进展。图画在绘本的叙述过程中,要以细节描写、人物动态、画与画之间的联系、节奏、色调、特写等手段来共同完成一个故事的转承起合,不仅透过细节描绘故事,也用符合逻辑的行动,让时间停格,从而赋予它连动的幻觉。   以《列车上出生的女孩》图画叙述为例。封面的图像语言里,蕴含着故事主题的核心提示:中央是一个隧道口,远处隐隐约约有一辆火车向我们驶来,如同驶过时光隧道,回到“我”妈妈出生的年月――一个寒冷的冬日。再看扉页:一条铁轨自上而下延伸开去,不仅让读者看到了故事的发展,也领悟到生命延续的意味。   画家没有按正常的叙述逻辑来讲故事,这里的图像语言使用了倒叙的手法,在故事开始之前连续使用了四个大跨页――从长长延伸的铁轨,到幽远的天空,到火车缓缓进站,再到火车出站飞驰前行,看似在说着无关紧要的事情,其实是在用图像营造故事温馨的氛围。   第二个跨页上,画家埋下了图像的标志符号。火车缓缓进站,站台上是穿着黄衣服的妈妈和身着红衣服的“我”,这是故事的引子。再翻下去,灰色的天空中点点雪花飘舞,落在寂静的轨道上,暗示时光倒流,带领我们回到了妈妈出生的那个冬季和那列火车上――疾驰的火车冲进风雪中,从上往下急促的点状白色笔触、大片冷色与暖色方格的分隔,让读者体会到这是一次寒冷的旅行。看图,读者看到的是火车在风雪中行进的图像,而文字中,“还在外婆肚子里的妈妈蹬了蹬腿,像是要急着出来看看这个世界”,让我们的情绪更加紧张起来……文字让读者看到了故事的情绪,在此起到牵引读者进入故事情境的作用。   接着,五格分开的画面细致地推动了故事的进展。第一幅,因为腹中婴儿的躁动,妈妈有点心绪不宁,爸爸的眼里也流露出惊慌的神色。第二幅,画家改用爸爸的视角来看车内的情景――对面坐着两个老奶奶,一个在打瞌睡,另外一个织着毛衣。第三幅,从爸爸的角度抬眼看去,夜色中大部分旅客被浓浓的睡意笼罩。第四幅,列车员迎面走来,画面上方的爸爸正转过身想要求救,周边颤抖的线条象征着他的焦虑。第四幅,波浪形下坠的线框中,妈妈捂着肚子叫起来,爸爸惊恐地张开左手,让我们感觉到他强烈的不安和紧张。这四幅连续的图画,将情绪的波动表现得张弛有度、曲折生动,更将情节推向了高潮。   接下来的三个大跨页是忙碌的接生过程……画面上的男人都背朝产房隐在淡淡的暗色里,而亮在一片暖色灯光中的,则是产房。特别要注意的是,半圆形车厢顶部的线条像初升的太阳,暗示着新生命的降临将如日出般辉煌。这里寓意式的图像让有阅读经验的读者看到了图像背后的文学意味。图像阅读里寓意的发现,如同在故事迷宫里忽然看到的出口,让读者的阅读上升了一个台阶。   下面的图像,画家设计的空白,如同音乐中的休止符,也暗示着故事新篇章的开始――我们看到爸爸喜悦的表情,接着是大家伸向空中的手:有的张开,有的下垂,有的鼓掌,有的送上礼物……特别的手势符号,表达了人们兴奋的情感,缓解了我们的紧张心情。   但是,再连续翻页,又让我们大为惊讶。火车像一条弯曲的五彩巨龙飞向画外,蓝色的天地一片苍茫。最后,火车载着满车的欢腾驶离了画面,也将那段记忆画上了句号。   终点,火车到站了,故事也回到现实中来。妈妈与“我”迎向来接站的外婆――她,就是故事里的“妈妈”,而“我”的妈妈,就是那个出生在火车上的女孩。   开始时站台上等火车的母女,与此时到站的母女,在图像上头尾相接,形成了一个圆满的故事结尾。   一本优秀的图像绘本,会将上面分析的图像表达元素混合在一起运用,如同一幅画里的线、造型、色彩,它们互相依赖却又无法分开。   综上所述,绘本里的图画,是表达故事、推动情节和表现情境的重要手段,甚至是主要手段。因此,无论孩子还是成人,在阅读绘本时,都要把图画作为打开绘本之门的钥匙。   (作者单位系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相关文章

  • 高考漫画材料作文
  • 高考材料作文 漫画作文命题 审题 图1 图2 某公下蛋 图3 习惯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9 10 图 图 练习题 1阅读下面图画,根据要求作文 这幅"跨越"的漫画给了你什么联想或启示?请根据对图画的理解选准角度 ...查看


  • 一书一世界
  • 文/曹 玲 [摘 要]幼儿阶段积极开展早期阅读,给予了儿童一把认识世界的钥匙,同时对儿童人格品质的塑造,想象创造能力的培养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幼儿教育阶段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是儿童本位教育理念的体现,是值得幼儿教育者深 ...查看


  • 复杂记叙文作文
  • 简单记叙文 我这个滑雪迷 1在这个大千世界中,有无数事物使人痴迷.有人在五彩斑斓的绘画长廊中流连忘返:有人在扑朔迷离的棋盘对奕中乐此不疲:有人对悠扬华美的天籁之音情有独钟.而我对滑雪如醉如痴,算得上一个不折不扣的滑雪迷. 2记得那一次,父母 ...查看


  • 秋天的雨课堂实录
  • 课堂实录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给你们看一组漂亮的图片,想不想看?(ppt展示一组秋景图) 生齐答:想 学生观看图片,老师示范读. 二.重组小诗 师:你能将课文每一段的第一句话提炼出来组成一首描写秋雨的小诗吗? 生自由朗读课文 ...查看


  • 周末祝福语大全(经典)
  • 把臂膀给予飞雀就欢快了;把心抛给大海就辽阔了;把目光留给苍穹就深远了;把祝福发给你就开心了,祝周末愉快! 让星星送去我的祝福,让小雨送去清爽的凉风,让好运和美丽永远追随你一生,让短信一次次的奉我永远的祝福,祝周末愉快! 忙碌的生活带走的只是 ...查看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试题含答案学生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填空题 1.<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 国 的作品. 2. 是再塑海伦生命的人. 3.海伦接受教育的第二个阶段是 . 4.教海伦说话的老师是 . 5.海伦学会说话后写的第一个故事是 被误认为是抄袭之 ...查看


  • 爱看书的我(350字)作文
  • 精选作文:爱看书的我(350字)作文 大家好,你们看那个捧着一本厚厚的书在桌旁看书的小姑娘是谁?哈哈,那就是本姑娘我啦. 我是个特别爱看书的人,家里堆满了一本本我看完的书.我以前喜欢看一些童话.故事这类的书,现在又迷上了长篇小说.这不,我又 ...查看


  • 经典互动小游戏
  • 经典互动小游戏 1.抛绣球(20分钟) 准 备:提供3个小筐(小筐包装的漂亮一点),40个气球游戏规则:一局六名选手,两人一组,一人背筐,一人投球.背筐者努力接住来自投手的球,最后以接球的多少决定最后的胜负.此游戏主要考察两人的配合能力,看 ...查看


  • [化石吟]课堂实录 1
  • <化石吟>课堂实录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 教学目的:1.了解化石,增进对生物进化的兴趣:2.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