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明德修身
教学内容:
第一课 崇道乐善
第二课 继善成性
第三课 养性成德
第四课 修德乐生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诵读希望学生对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及如何培养自己的道德这一问题能有所思考。
2.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教学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方式:朗读、交流、讨论、背诵
教学重难点:
1.引导足额是理解相应语句的意思,扩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知识面,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增强学生的国学知识,提高国学学习的兴趣。
地方课 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
加强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德育渗透,坚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原则,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增强地方课的适应性,体现地方课的特色。 教学内容:《国学经典》
教学措施:
1.拓展知识领域,提高中和素质,促进文化学习。
2.运用多种手段,突出学习效果。
教学安排:
周次 内容
第1-2周 崇道乐善
第3-4周 继善成性
第5-6周 养性成德
第7-8周 修德乐生
第9-10周 孝为公理
第11-12周 孝为公本
第13-14周 为孝之道
第15-16周 孝亲尊祖
第17-22周 复习考核
教学目标:
1.了解崇道乐善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正确流利的朗诵背诵所学内容,借助译文和注释,理解稳重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理解稳重所表达的意思,明白每个人都应拥有光明正大的品德,都应让自己的品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简介《大学》、《周易》、《荀子》、《礼记》
二.导入新授
1.读原文,感悟文意。
(1)读译文及注释,与原文对照,理解内容。
(2)质疑问难,并说说自己明白了什么?
2.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3.诵读原文,加深理解。
4.练习背诵(组内背诵-指名背诵-同桌互背)
三.作业
背诵
教学目标:
1.明白继善成性的思想。
2.正确流利的朗诵背诵所学内容,借助译文和注释理解文中表达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弄懂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
教学实践: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简介《周易》、《孟子》
二.导入新授
1.读文,感悟文意。
2.范读-学生自读-借助译文理解文意。
3.读原文及译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4.谈谈收获。
5.课外延伸:阅读《圣人怀德化民》
三.积累好词佳句
四.作业
思考并实践P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借助译文,理解稳重内容及表达的思想。
2.感悟文中所讲的人的德行需要后天的磨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及表达的思想。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检查背诵《周易.系辞上》
二.新授
1.读原文,感悟文意
2.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3.练习自己,指导行为
4.阅读《李世民善待百姓》的故事,谈谈感受。
5.思考并实践:综合所阅读的经典,谈一谈圣人和普通人之间的差异在于什么?
三.练习背诵
第四课 修德乐生
教学目标: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2.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所学内容,借助译文和注释,理解稳重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稳重表达的主题思想。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内容导入
二.新授
1.读原文,感悟文意。
2.师范读,生跟读。
3.知道学生理解句意。
4.多种形式练读。
三.延伸阅读《行修而名立》
四.思考并实践
为什么古人把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养生联系到一起?
第二单元 孝亲敬祖
教学内容及分析:
本单元共4课,主要择取了古代典籍中关于孝德方面的相关论述。 第一课 孝为公理 第二课 孝为敬本
第三课 为孝之道 第四课 孝亲尊祖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经典原文的诵读,有助于树立学生们的孝敬之心,以端正自己对待父母,长辈应有的态度及行为。
2.在合作探究中领悟经典要义。
教学重难点:
1.在合作探究中领悟经典要义。
2.学习如何孝敬父母,体会其现实意义。
3.教学准备:孝的相关资料
4.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方式:朗诵、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目标:
1.了解孝的重要性,理解关于孝道的论述。
2.在合作交流中领悟经典要义。
教学重难点:
1.在合作探究中领悟经典要义。
2.学习如何孝敬双亲,体会其现实意义。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游子吟》,揭题
二.新授
1.读原文,借助注释,理解文意。
2.读故事《蔡顺事母至孝》,读了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
3.交流:作为子女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
三.小结拓展
反思自己是不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四.作业
背诵今天学习的课文,积累关于孝德名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经典中的道理,熟读成诵。
2.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领会孝德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领会孝德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整体感知,读中感悟
(1)学习文言文,出示课件,自读,齐读。
(2)结合注释及原文译文,理解经典中的思想。
(3)延伸阅读《王祥卧冰求鲤》《包拯辞官伺双亲》 交流:从股市中你体会到什么?
三.思考并实践
请你思考以孝治国在今天有没有现实意义?
四.作业
阅读二十四孝故事
教学目标:
1.听古今故事,了解什么是孝道。
2.学会用自己的行为去践行孝道。 教学重难点:
学会感恩,学会孝敬。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引出课题
播放课件《长孙虑代父服法》
二.新授
1.读古文,借助注释,理解文意。
2.教师讲解文意。
3.多种形式练读。
4.试着背诵古文。
三.思考与实践
通过诵读经典,你打算如何践行孝道?
第四课 孝亲敬祖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激发学生从小有爱心,做孝亲敬祖的好孩子。 教学重难点:
理解经典中所包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听《常回家看看》导入课题
二.新授
1.读原文,结合注释,读通句子。
2.教师讲解经典要义。
3.学生试着背诵原文。
4.读故事《孝感动天》,谈谈你的体会。
三.思考并实践
谈谈孝顺与尊敬的关系。
四.作业
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
第一单元 明德修身
教学内容:
第一课 崇道乐善
第二课 继善成性
第三课 养性成德
第四课 修德乐生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诵读希望学生对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及如何培养自己的道德这一问题能有所思考。
2.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教学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方式:朗读、交流、讨论、背诵
教学重难点:
1.引导足额是理解相应语句的意思,扩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知识面,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增强学生的国学知识,提高国学学习的兴趣。
地方课 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
加强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德育渗透,坚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原则,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增强地方课的适应性,体现地方课的特色。 教学内容:《国学经典》
教学措施:
1.拓展知识领域,提高中和素质,促进文化学习。
2.运用多种手段,突出学习效果。
教学安排:
周次 内容
第1-2周 崇道乐善
第3-4周 继善成性
第5-6周 养性成德
第7-8周 修德乐生
第9-10周 孝为公理
第11-12周 孝为公本
第13-14周 为孝之道
第15-16周 孝亲尊祖
第17-22周 复习考核
教学目标:
1.了解崇道乐善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正确流利的朗诵背诵所学内容,借助译文和注释,理解稳重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理解稳重所表达的意思,明白每个人都应拥有光明正大的品德,都应让自己的品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简介《大学》、《周易》、《荀子》、《礼记》
二.导入新授
1.读原文,感悟文意。
(1)读译文及注释,与原文对照,理解内容。
(2)质疑问难,并说说自己明白了什么?
2.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3.诵读原文,加深理解。
4.练习背诵(组内背诵-指名背诵-同桌互背)
三.作业
背诵
教学目标:
1.明白继善成性的思想。
2.正确流利的朗诵背诵所学内容,借助译文和注释理解文中表达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弄懂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
教学实践: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简介《周易》、《孟子》
二.导入新授
1.读文,感悟文意。
2.范读-学生自读-借助译文理解文意。
3.读原文及译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4.谈谈收获。
5.课外延伸:阅读《圣人怀德化民》
三.积累好词佳句
四.作业
思考并实践P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借助译文,理解稳重内容及表达的思想。
2.感悟文中所讲的人的德行需要后天的磨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及表达的思想。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检查背诵《周易.系辞上》
二.新授
1.读原文,感悟文意
2.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3.练习自己,指导行为
4.阅读《李世民善待百姓》的故事,谈谈感受。
5.思考并实践:综合所阅读的经典,谈一谈圣人和普通人之间的差异在于什么?
三.练习背诵
第四课 修德乐生
教学目标: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2.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所学内容,借助译文和注释,理解稳重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稳重表达的主题思想。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内容导入
二.新授
1.读原文,感悟文意。
2.师范读,生跟读。
3.知道学生理解句意。
4.多种形式练读。
三.延伸阅读《行修而名立》
四.思考并实践
为什么古人把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养生联系到一起?
第二单元 孝亲敬祖
教学内容及分析:
本单元共4课,主要择取了古代典籍中关于孝德方面的相关论述。 第一课 孝为公理 第二课 孝为敬本
第三课 为孝之道 第四课 孝亲尊祖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经典原文的诵读,有助于树立学生们的孝敬之心,以端正自己对待父母,长辈应有的态度及行为。
2.在合作探究中领悟经典要义。
教学重难点:
1.在合作探究中领悟经典要义。
2.学习如何孝敬父母,体会其现实意义。
3.教学准备:孝的相关资料
4.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方式:朗诵、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目标:
1.了解孝的重要性,理解关于孝道的论述。
2.在合作交流中领悟经典要义。
教学重难点:
1.在合作探究中领悟经典要义。
2.学习如何孝敬双亲,体会其现实意义。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游子吟》,揭题
二.新授
1.读原文,借助注释,理解文意。
2.读故事《蔡顺事母至孝》,读了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
3.交流:作为子女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
三.小结拓展
反思自己是不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四.作业
背诵今天学习的课文,积累关于孝德名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经典中的道理,熟读成诵。
2.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领会孝德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领会孝德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整体感知,读中感悟
(1)学习文言文,出示课件,自读,齐读。
(2)结合注释及原文译文,理解经典中的思想。
(3)延伸阅读《王祥卧冰求鲤》《包拯辞官伺双亲》 交流:从股市中你体会到什么?
三.思考并实践
请你思考以孝治国在今天有没有现实意义?
四.作业
阅读二十四孝故事
教学目标:
1.听古今故事,了解什么是孝道。
2.学会用自己的行为去践行孝道。 教学重难点:
学会感恩,学会孝敬。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引出课题
播放课件《长孙虑代父服法》
二.新授
1.读古文,借助注释,理解文意。
2.教师讲解文意。
3.多种形式练读。
4.试着背诵古文。
三.思考与实践
通过诵读经典,你打算如何践行孝道?
第四课 孝亲敬祖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激发学生从小有爱心,做孝亲敬祖的好孩子。 教学重难点:
理解经典中所包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听《常回家看看》导入课题
二.新授
1.读原文,结合注释,读通句子。
2.教师讲解经典要义。
3.学生试着背诵原文。
4.读故事《孝感动天》,谈谈你的体会。
三.思考并实践
谈谈孝顺与尊敬的关系。
四.作业
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