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电视竞赛节目的样本

——第六届中央电视台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带来的启示

10月26日,随着一曲《梦是金色的》歌曲大合唱录制完成,“艾诗缇杯”第六届中央电视台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圆满落幕。

已走过23年的中央电视台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为许多怀揣主持梦想的普通人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鞠萍、撒贝宁、张泽群、刘芳菲、陈伟鸿、曹可凡、袁鸣、胡蝶、李蜜……一大批往届参赛选手,已经成为深受观众喜爱和欢迎的优秀电视节目主持人。

大赛不缺乏关注:6068名选手报名参加,成为创办主持人大赛以来报名人数最多的一届;十余个国家的53名华人、华侨报名参赛,成为参赛选手范围最广泛的一届。

但如何坚持把“走转改”的优质资源引入竞赛类节目,如何坚持电视节目应有的艺术创造和审美追求,如何坚持中国电视新闻立台的规则成为本次大赛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判断,也是这次大赛留给人们回味最多的话题。

一种坚持:普通劳动者的形象永远是中国电视的优质资源

大赛决赛阶段共有24名选手,也就有24名“走转改”的人物来到“特别现场”。

他们包括:感动中国的信义兄弟——当哥哥一家五口因车祸不幸遇难时,弟弟孙东林赶在除夕前将33.6万元钱足额发到六十余名农民工手中;38年挑出山村孩子希望的教师周宏军;云南怒江的索道医生邓前堆;30年义务当交警的贵州农民刘兴德;给垃圾穿衣服的“裁缝师”叶方桂……除了《感动中国》和全国道德楷模的入选人物外,“走转改”中见诸央视“蹲点日记”等专题的普通劳动者,同样成为决赛这一重要“特别现场”的主角,比如黑龙江千里铁路维修车的小夫妻;为燃气管道排雷的巡视工王光仪;齐云山上的女挑工汪美红;以大山为伴的找矿人杨瑞西……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时统宇对此加以解读:“大赛就是要极力营造一种精神,一种价值,一种气场,这就是核心价值观的感人氛围。从那些普通劳动者身上,我们分明看到了雷锋、王铁人、张秉贵等老典型、老劳模的精神再现,尽管他们的职业不同,但他们的精神、风采、技能、创造、贡献实际上凝聚着中国工人阶级和劳动者几代人的奋斗与追求、光荣与梦想。”

记者感言:带着情感,带着关怀,带着责任,带着对真善美的追求走基层,普通劳动者的屏幕形象永远是中国电视的优质资源,中国电视的屏幕上应当有更多的普通劳动者的良好形象。

一种态度:对以牺牲思想内涵和文化品位来换取收视率的倾向说不

这些年来,不少电视选秀节目是以审丑作为看家本领的,它们颠覆了传统的审美观念,甚至可以说是开创了中国电视大面积审丑的新阶段,而所谓“另类的评委”被刻意打造成节目的“看点和卖点”。

本届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大赛仍然恪守“选拔出符合央视大台风范的精英人才”的节目理念,把选手言行举止的健康、大方、端庄、正气等第一印象作为能否入围的首选,对以作秀、搞笑、扮丑、戏说见长的选手一律说不,这实际上是在和以牺牲电视节目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品位来换取收视率的倾向说不。比如在复赛阶段有个别选手在新闻播报中模仿小品演员的举止,评委明确告之:中央电视台是国家大台,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必须是堂堂正正、大大方方、干干净净的。从根本上说,这是中国电视“为中国百姓服务,对子孙后代负责”的宗旨和使命所决定的。

记者感言:坚持电视竞赛类节目的先进文化方向和正确舆论导向,评委的选择和他们的现场表现十分关键。评委们坚持在与人为善的基点上的专业点评,满腔热情地肯定选手的出色表现,同时也实事求是地指出选手的问题和努力方向。大赛决不以牺牲节目的文化品位和思想内涵为代价,去换取收视率。

一个理念:坚持中国电视新闻为本的立台原则

在本届大赛录制的后半程,有评委在点评选手表现时解读了大赛的考核原则:为什么大赛考核的栏目是“今日头条”、“社会广角”、“热点话题”这样的纯新闻类的设置?为什么大赛要考察选手在演播室评论新闻的理性分析能力(甚至是看图说话的能力)?为什么大赛不去设置诸如让选手说个绕口令、表演个杂耍、表现一下他们搞笑、作秀的“才能”……因为,这是中国电视新闻立台的原则决定的,是央视作为国家大台的主流地位、社会责任、文化担当、公信力、权威性决定的,也是考量一个优秀主持人综合素质的要求决定的。

大赛通过这样的环节设置传达出一个理念:新闻的采访和评论是一个优秀主持人的基本功,必须扎实,且必须千方百计地表现出媒体的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同时,大赛还想以此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拒绝大量电视选秀节目中宣扬的诱人的“一举成名”和“一夜暴富”,提倡主流的社会价值观,坚决避免对青少年的误导。

一位评委从专业的角度进一步阐明了本次大赛的评判规则:“我们考你们的是什么?就是考你们对生活的理解,对社会的观察,你的判断力,你的思想逻辑,还有你的人生观。”

记者感言:传统的电视竞赛节目如何在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同时,匡正被某些选秀节目颠覆甚至恶搞了的艺术和审美的本性,用创新创优的成功实践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践行“走转改”提供丰富多彩的节目形态和样本?第六届中央电视台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从一个侧面显示出作为国家大台应有的主流地位、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为电视传播在抵制低俗化的同时,不断扩大影响力和竞争力,提供了有益的新鲜经验。

(本报记者 靳晓燕)

《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04日   05 版)

——第六届中央电视台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带来的启示

10月26日,随着一曲《梦是金色的》歌曲大合唱录制完成,“艾诗缇杯”第六届中央电视台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圆满落幕。

已走过23年的中央电视台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为许多怀揣主持梦想的普通人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鞠萍、撒贝宁、张泽群、刘芳菲、陈伟鸿、曹可凡、袁鸣、胡蝶、李蜜……一大批往届参赛选手,已经成为深受观众喜爱和欢迎的优秀电视节目主持人。

大赛不缺乏关注:6068名选手报名参加,成为创办主持人大赛以来报名人数最多的一届;十余个国家的53名华人、华侨报名参赛,成为参赛选手范围最广泛的一届。

但如何坚持把“走转改”的优质资源引入竞赛类节目,如何坚持电视节目应有的艺术创造和审美追求,如何坚持中国电视新闻立台的规则成为本次大赛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判断,也是这次大赛留给人们回味最多的话题。

一种坚持:普通劳动者的形象永远是中国电视的优质资源

大赛决赛阶段共有24名选手,也就有24名“走转改”的人物来到“特别现场”。

他们包括:感动中国的信义兄弟——当哥哥一家五口因车祸不幸遇难时,弟弟孙东林赶在除夕前将33.6万元钱足额发到六十余名农民工手中;38年挑出山村孩子希望的教师周宏军;云南怒江的索道医生邓前堆;30年义务当交警的贵州农民刘兴德;给垃圾穿衣服的“裁缝师”叶方桂……除了《感动中国》和全国道德楷模的入选人物外,“走转改”中见诸央视“蹲点日记”等专题的普通劳动者,同样成为决赛这一重要“特别现场”的主角,比如黑龙江千里铁路维修车的小夫妻;为燃气管道排雷的巡视工王光仪;齐云山上的女挑工汪美红;以大山为伴的找矿人杨瑞西……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时统宇对此加以解读:“大赛就是要极力营造一种精神,一种价值,一种气场,这就是核心价值观的感人氛围。从那些普通劳动者身上,我们分明看到了雷锋、王铁人、张秉贵等老典型、老劳模的精神再现,尽管他们的职业不同,但他们的精神、风采、技能、创造、贡献实际上凝聚着中国工人阶级和劳动者几代人的奋斗与追求、光荣与梦想。”

记者感言:带着情感,带着关怀,带着责任,带着对真善美的追求走基层,普通劳动者的屏幕形象永远是中国电视的优质资源,中国电视的屏幕上应当有更多的普通劳动者的良好形象。

一种态度:对以牺牲思想内涵和文化品位来换取收视率的倾向说不

这些年来,不少电视选秀节目是以审丑作为看家本领的,它们颠覆了传统的审美观念,甚至可以说是开创了中国电视大面积审丑的新阶段,而所谓“另类的评委”被刻意打造成节目的“看点和卖点”。

本届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大赛仍然恪守“选拔出符合央视大台风范的精英人才”的节目理念,把选手言行举止的健康、大方、端庄、正气等第一印象作为能否入围的首选,对以作秀、搞笑、扮丑、戏说见长的选手一律说不,这实际上是在和以牺牲电视节目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品位来换取收视率的倾向说不。比如在复赛阶段有个别选手在新闻播报中模仿小品演员的举止,评委明确告之:中央电视台是国家大台,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必须是堂堂正正、大大方方、干干净净的。从根本上说,这是中国电视“为中国百姓服务,对子孙后代负责”的宗旨和使命所决定的。

记者感言:坚持电视竞赛类节目的先进文化方向和正确舆论导向,评委的选择和他们的现场表现十分关键。评委们坚持在与人为善的基点上的专业点评,满腔热情地肯定选手的出色表现,同时也实事求是地指出选手的问题和努力方向。大赛决不以牺牲节目的文化品位和思想内涵为代价,去换取收视率。

一个理念:坚持中国电视新闻为本的立台原则

在本届大赛录制的后半程,有评委在点评选手表现时解读了大赛的考核原则:为什么大赛考核的栏目是“今日头条”、“社会广角”、“热点话题”这样的纯新闻类的设置?为什么大赛要考察选手在演播室评论新闻的理性分析能力(甚至是看图说话的能力)?为什么大赛不去设置诸如让选手说个绕口令、表演个杂耍、表现一下他们搞笑、作秀的“才能”……因为,这是中国电视新闻立台的原则决定的,是央视作为国家大台的主流地位、社会责任、文化担当、公信力、权威性决定的,也是考量一个优秀主持人综合素质的要求决定的。

大赛通过这样的环节设置传达出一个理念:新闻的采访和评论是一个优秀主持人的基本功,必须扎实,且必须千方百计地表现出媒体的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同时,大赛还想以此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拒绝大量电视选秀节目中宣扬的诱人的“一举成名”和“一夜暴富”,提倡主流的社会价值观,坚决避免对青少年的误导。

一位评委从专业的角度进一步阐明了本次大赛的评判规则:“我们考你们的是什么?就是考你们对生活的理解,对社会的观察,你的判断力,你的思想逻辑,还有你的人生观。”

记者感言:传统的电视竞赛节目如何在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同时,匡正被某些选秀节目颠覆甚至恶搞了的艺术和审美的本性,用创新创优的成功实践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践行“走转改”提供丰富多彩的节目形态和样本?第六届中央电视台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从一个侧面显示出作为国家大台应有的主流地位、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为电视传播在抵制低俗化的同时,不断扩大影响力和竞争力,提供了有益的新鲜经验。

(本报记者 靳晓燕)

《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04日   05 版)


相关文章

  • [户外勇者]电视节目策划
  • <户外勇者> --电视节目策划方案 第一部分:现实环境 一.背景分析 久居都市的人们,不去享受轻松.愉快的假期,却要到荒郊野外,饱受风餐露宿.日晒雨淋之苦,这在有些人的眼里简直不可思议,但这几年,一种名为野外生存训练的活动吸引了 ...查看


  • 经济统计学课程设计含SAS
  • 经济统计学 课 设计题目:班 级:起止日期:姓 名: 摘要: 程 设 计 报 告 相亲节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2014年6月24日 电视相亲节目出现在我国电视荧屏至今,己有30余年历史.在电视相亲节目的发展过程中,各界对其褒贬不一,有人说电 ...查看


  • 节目主持人传播能力概念的提出与思考
  • 熊征宇:节目主持人传播能力概念的提出与思考 来稿摘登 节目主持人传播能力概念的提出与思考 u 熊征宇 传播能力是生活在人类社会中的个体必须具备的一种核心能力.我们通常将人的各种能力分为三个层次, 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行能力与核心能力.核心能 ...查看


  • 统计调查(2)
  • 10.1 统计调查(二) [教学目标]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模拟过程,了解抽样调查.样本.个体与总体等统计概念:2.初步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重点难点]抽样调查.样本.总体等概念以及用样本估计总体 ...查看


  • 市场调查LV142 固定样本调查
  • 所谓固定样本调查,即是对固定的调查对象在一定期间内施以反复数次的调查.其主要目的在于明了消费者之习惯在长时间的变化及变化之原因.商品销售情形之长期变化及变化原因等问题.至于其调查之实务程序则与一般访问调查或观察调查法相同,只不过是将实务程序 ...查看


  • 谈电视戏曲的历史和现状
  • 一.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 中国从1958年有了电视以后就出现了电视文艺,电视戏曲也随之诞生.早期的电视戏曲形式很简单,以戏曲为主,将原来只在舞台上表演的戏曲,简单地照搬和再现到电视屏幕上.其表现方式主要是现场直播戏曲舞台剧. 由于技术 ...查看


  • 马克思主义案例分析
  • 案例分析 041211105 吕岩 一.案例名称:收视率是万恶之源 二.案例用途:意识的能动作用.矛盾论.价值观 三.案例内容: 在展开案例之前,我们先详细了解一下广播电视的体制模式(包括赢利方面) : 1) 商业广播电视:私人所有,本身是 ...查看


  • 知识竞赛与智力竞赛
  • 为何我们热衷于死记硬背的知识竞赛,而不是调动智能的智力博弈?为什么我们习惯于单一结论,习惯于接受给定答案,心里装不了几个"为什么".这是否与教育传统里非黑即白的思维惯性脱不了干系? 独具特色的各类知识竞赛节目现在依然是电 ...查看


  •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类型.特点和意义
  •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类型.特点和意义 [内容摘要]电视业的迅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也为自身带来了激烈的竞争.这中间,电视栏目的品牌显得至关重要.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栏目品牌的重要标识,主持人开始直接影响节目收视率的现象,频繁出现.那么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