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统计学课程设计含SAS

经济统计学

设计题目:班 级:起止日期:姓 名:

摘要:

程 设 计 报 告

相亲节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2014年6月24日

电视相亲节目出现在我国电视荧屏至今,己有30余年历史。在电视相亲节目的发展过程中,各界对其褒贬不一,有人说电视相亲节目为单身男女提供了相亲、约会的平台,有人说电视相亲节目是另一种形式的真人秀,有人说电视相亲节目内容虚假,等等。

当代大学生作为电视相亲节目的主要观众,他们的婚恋观是否会受到电视相亲节目的影响呢?这种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呢?笔者带着这一疑问进行了一系列文献研究,对电视相亲节目进行定义,总结电视相亲节目的特点及其宣传的价值观,研究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形成背景及其特点,并且进行问卷调查,对上海地区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进行调查,并研究电视相亲节目与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关系。

在研究中,笔者发现,电视相亲节目中宣传的一些消极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观点对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产生影响。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其婚恋观是否健康将影响到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电视相亲节目、主管部门和学校都应该负起责任,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电视相亲节目 当代大学生 婚恋观 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

一、引言

电视相亲节目自上世纪80年代在我国电视荧幕出现到现在,己有三十余年历史。虽然电视相亲节目在发展阶段上经历几起几落,但该类节目依然是各大卫视娱乐节目的主力军。曾经各类季拨选秀活动红遍全国,成为街头巷尾讨论的话题,但是电视相亲节目依然能屹立不倒,拥有固定的受众群体,拥有不俗的收视率,受到追捧。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该类节目的定位。如果说选秀类节目圆了有才华的普通观众、草根平民一个成为明星的梦想,那么相亲类节目就是圆了电视机前渴望拥有幸福家庭的单身观众一个拥有幸福的梦想。电视相亲节目的内容与普通观众的生活关系更大,更多观看电视相亲节目的单身男女是希望通过观看该类节目,能够找到自己心仪的另一半。

而在节目进行过程中,既然是相亲节目,台上男女嘉宾、主持人、点评专家都会对自己的婚恋观、交友观、家庭观、价值观进行交流、讨论,甚至是碰撞。其实这种交流、讨论就是对各种观点的宣传,会对观看节目的观众,或多或少的产生影响。

大学生是该类节目的主力观众之一。从生理和心理角度看,大学时代是一个人婚恋观形成和发展的时期。而婚恋观对一个人择偶以及以后组建家庭后家庭的稳定性关系非常大。影响一个人婚恋观的因素有很多,诸如读书、父母教导、朋友间相互影响、恋爱过程中的总结等。

笔者认为,观看电视相亲节目与当代大学生婚恋观之间有一定的关系。电视相亲节目,一方面,通过节目中男女嘉宾的交流以及主持人和现场专家的点评,可以帮助当代青年,尤其是大学生对恋爱和婚姻进行一定的了解,了解异性在恋爱以及婚姻生活中的诉求;但是另一方面,节目对于某些婚恋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夸大,则有可能歪曲当代青年,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不利于和谐家庭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而笔者认为,电视相亲节目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多于正面影响。

本文期待通过文献研究、文本分析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探讨电视相亲节目。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笔者从电视相亲节目和当代大学生婚恋观两个话题出发,搜集与本论文有关的文献资料,选取其中具有规律性的内容,并进行进一步归纳与分析,进行深层的研究。笔者以学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库为依托,充分利用中国知网、硕博论文库以及国外数据库等资源,广泛阅读学校图书馆以及上海图书馆中关于电视相亲节目以及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图书以及学术期刊,大量搜索相关内容的新闻报道,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和研究。最后根据文章需要,选取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 2、文本分析法

本文主要选择时下收视率较高,较受广大受众欢迎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和《谁能百里挑一》两档节目。从2013年1月1口至2013年6月30口,51期《非诚勿扰》以及18期《谁能百里挑一》共69期节目中,随机选取11期节目,其中《非诚勿扰》8期,《谁能百里挑一》3期。通过对以上电视相亲节目中男女嘉宾以及主持人、现场专家的对话进行文本分析,从中归纳、总结出当今电视相亲节目的特点。结合问卷分析以及文献研究的结果,从而得出电视相亲节目与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3、问卷调查法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当代大学生接触电视相亲节目的方式及频率,婚恋观的形成,婚恋观以及婚恋观与电视相亲节目的关系等问题进行调查。

问卷设计完毕后,笔者先在在线调查网站一一调查派上进行前测。结合网络调查获取的数据以及受调查者的反馈,对问卷设计进行微调。

本文采用等距随机抽样的方法,统计本市公办高校的本科学生人数,并按照各高校本科学生数量的比例,分别抽取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三所高校,按照各高校人数的比例随机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三、研究结果 (一)问卷设计

根据上文的文献研究和文本分析,笔者设计了《电视相亲节目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调查问卷。问卷共分为四个部分:基本信息、媒体接触情况调查、婚恋观调查以及

对电视相亲节目态度调查。

问卷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这部分主要收集被调查者的性别、年级、是否谈过恋爱以及恋爱次数。

问卷第二部分是媒体接触情况调查。这部分主要涉及被调查者接触电视相亲节目的概况,内容主要是媒体接触频率、媒体接触方式、媒体接触目的等。

问卷第三部分是婚恋观调查。笔者期待通过14个题目,9个方面的调查,对上海地区大学生婚恋观的概况有大致了解。Q9是针对异性外貌态度的调查,Q10是针对异性学历的调查,Q11-Q13是针对物质在婚姻中重要程度的调查,Q14是对婚姻态度的调查,Q15是针对双方共同兴趣的调查,Q16-Q17是针对婚前性行为的调查,Q18是针对家庭责任分工的调查,Q19是针对父母意见的调查,Q20-Q22是针对结婚年龄的调查。

问卷第四部分是对电视相亲节目态度调查,主要集中在电视相亲节目的影响调查。

(二)数据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94份,问卷回收率为98.8%。基本信息部分问卷样本中,男生230人,女生264人,男女比例为7: 8。样本男女比例较为均衡。

问卷样本中,大一学生64人,大二学生142人,大三学生164人,大四学生122人。各年级分布情况如下:

问卷样本中,有369人表示谈过恋爱,125人表示从未谈过恋爱。数据显示,有3/4的大学生谈过恋爱。

在恋爱次数方面,谈过1次恋爱的有161人,人数最多,占所有样本总数的33%; 97人谈过2次恋爱,101人谈过3次恋爱,谈过4次及以上恋爱的有72人。 1、媒体接触情况调查部分

在媒体接触频率方面,受访者中,选择“偶尔看”和“经常看”的比例最大,分别有190人和95人。

在接触媒体方式方面,大部分受访者是通过因特网收看电视相亲节目的,占所有受访者的62%。大学生主要以学校住宿为主,而学校宿舍接触电视的机会不是很大,造成了大部分受访大学生通过因特网观看电视相亲节目。互联网上吸引人心的事物有很多,如微博、影视剧、各种选秀节目、综艺节目。受访大学生中,电视相亲节目的观众(选择偶尔看、经常看和每期必看的受访者)占所有受访者67%,而这些受访者中的大部分从包罗万象的网络中选择了电视相亲节目而不是其他内容,足以说明电视相亲节目对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

在媒介接触目的方面,绝大多数(68% )受访者表示观看电视相亲节目的目的是“纯属娱乐消遣”。

在经常观看的电视相亲节目方面,受访者观看的电视相亲节目呈多样性趋势,但主要集中在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220人)、东方卫视的《百里挑一》(179人)和《谁能百里挑一》(170人)。由此可以推测,受访者在选择观看电视相亲节目时,主要是挑选目前收视率较高、节目设臵比较成熟的或者上海本地电视台的电视相亲节目。由于本题目为多选题,从答案数量和受访者人数的对比可以看出,有不少大学生是若干个电视相亲节目的观众,从侧面反映出电视相亲节目在当代大学生课余生活中的地位。 2、婚恋观调查部分

Q9是针对异性外貌态度的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36%的受访者表示在选择另一半时,

会比较看重异性的身材、相貌。Q10是针对异性学历的调查,有50%的受访者表示未来的另一半要和自己学历相当,18%的受访者表示学历在婚恋关系中并不重要,而另外32%的受访者表示中立态度。

Q11-Q13是针对物质在婚姻中重要程度的调查。44%的受访者表示未来的另一半不一定要和自己门当户对;46%的受访者认为房子是结婚的基础;17%的受访者表示可以接受裸婚,22%的受访者认为不能够接受裸婚,另外61%的受访者表示看情况。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当代大学生己经摆脱了传统的门第观念,认为不同出身、不同家庭背景的人也可以互相结交,组建家庭。但是经济基础在当代大学生心目中仍然占比较重要的地位,有近一半大学生认为房子是结婚的基础,而在对裸婚的态度上,大部分受访者表现出了游移不定的态度,说明他们对婚姻的物质基础还是有一定的担忧。

Q14是对婚姻态度的调查,71%的受访者对闪婚、闪离表示不能接受,说明绝大多数当代大学生能够理性的认识婚姻、对婚姻和他人负责。然而也有少数(13%)受访者表示可以接受闪婚、闪离。这种观点在反映出少数当代大学生草率对待婚姻、感情用事。

Q15是针对双方共同兴趣的调查,87%的受访者表示未来的另一半一定要和自己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这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在婚恋问题上,更看重的是自己情感的诉求。

Q16-Q17是针对婚前性行为的调查,44%的受访者表示可以接受婚前性行为,21%的受访者表示能否接受婚前性行为要视情况而定;在对待未来另一半有过婚前性行为方面,“可以接受”、“不可以接受”和“看情况”三种答案分布较为平均,分别占所有受访者的33%, 34%和33%。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性观念比较开放,对婚前性行为的接受度较高。

Q18是针对家庭责任分工的调查,74%的受访者认为女性的角色不应该仅限于家庭,婚后,女性不一定要把重心放在家庭生活上。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婚姻家庭生活中的男女平等。

Q19是针对父母意见的调查,75%的受访者表示选择另一半时会考虑父母意见,在这些受访者中27%表示一定要听从父母意见。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当代大学生在选择结婚对象时,会尊重父母,参考父母意见,但也不是像老一辈一样,认为婚姻就是“父母之命,媒如之言”。

Q20-Q22是针对结婚年龄的调查。74%的受访者认为男性超过35岁,但是没有结婚或者恋爱对象就是“剩男”,69%的受访这认为女性超过25岁,但是没有结婚或者恋爱对象就是“剩女”。中国妇联划定的“剩男剩女”标准为:男性30岁,女性27岁。而调查结果显示,在当代大学生心目中,“剩男”的年龄标准比妇联划定的大了5岁,而“剩女”的年龄标准则比妇联划定的小了2岁。这种结果表明,在结婚年龄问题上,当代大学生受传统观念及外界影响较大。认为女生到了一定年龄之后,就应该把结婚提上口程,尽快开始下一个人生阶段。而男生则需要以事业为重,先立业后成家。 3、电视相亲节目态度调查

62%的受访者不认为通过参与电视相亲节目可以找到心仪的结婚对象。这也与Q7的结果形成呼应。Q7的调查结果显示68%的受访者观看电视相亲节目纯属娱乐,仅有4%的受访者表示观看电视相亲节目的目的是找到心仪的结婚对象。Q24调查当代大学生对节目中点

评嘉宾的态度,仅有14%的受访者认为点评嘉宾的言论对自己有帮助。

以上题目的调查结果可以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电视相亲节目服务功能和教化功能的否定,以及他们心目中对电视相亲节目的定位一一娱乐节目。 4、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

培养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大众传播媒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受众的世界观。接触大量电视暴力节目的受众,对遭受暴力攻击可能性的估计远高于实际,也高于少接触或不接触同类节目者。同理,接触电视相亲节目频率多的受众,在潜移默化之下,其婚恋观会受到节目中婚恋观的影响。

在笔者的问卷调查中,仅有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婚恋观受电视相亲节目影响很大。但是“青少年很容易被电视传播的视觉符号所吸引,被电视传播的视觉文化所渗透,在潜移默化中对电视传播的现象和价值观形成以偏概全的认识,或产生先入为主的成见。”但是从前一节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在物质基础、性观念、“剩男剩女”的判断标准方面都受到了电视相亲节目的影响。

除第二节中的描述统计之外,笔者还对此次问卷调查的部分问题进行了交叉统计与分析。

在性别与婚恋观的交叉分析中,笔者发现男性大学生和女性大学生在未来另一半的相貌、房子、裸婚、婚前性行为等5个问题上面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具体数据如下表:

性别 男 女 总计

均值 均值 均值

Q9 3.54 2.12 2.78

Q12 2.51 3.73 3.16

Q13 2.22 3.86 3.09

Q16 3.62 2.14 2.83

Q17 2.39 3.57 3.02

从男性大学生和女性大学生在以上5个问题得分的均值①可以看出:男性大学生更加注重未来另一半的容貌、体形等外在因素;女性大学生对于以房子为代表的物质基础比较看重,因此,可以接受裸婚的女性大学生也比较少;相反,由于生活压力较大,更多的男性大学生对以房子为代表的物质基础重视程度低于女性,且更加乐意接受裸婚;在对性的态度上,更多的男性大学生表示可以接受婚前性关系,但是却表示不大能接受自己未来的另一半曾经有过婚前性行为。

在年级与婚恋观的交叉分析中,笔者发现每个年级的大学生在房子、裸婚、婚前性行为、结婚时间等5个问题上面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具体数据如下表:

年级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总计

Q12 2.45 3.23 3.28 3.34 3.16

Q13 1.9 3.11 3.26 3.54 3.09

Q16 3.92 3.14 2.58 2.28 2.83

Q17 3.97 3.21 2.69 2.79 3.02

Q20 2.21 2.78 2.73 2.91 2.71

均值 均值 均值 均值 均值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对待房子和裸婚问题上,大一新生明显表现出可以接受的程度较高;而在对性行为的态度上,大一新生表现的比较羞涩,不大能接受婚前性行为,也不大能接受未来的另一半曾经有过婚前性行为,而高年级的同学则表现的较为开放;在结婚的时间问题上,由于大四的同学己经面临毕业成家立业的问题,更多的同学希望能够尽早结婚,而大一新生刚刚进入大学校园,并不存在这种问题,表现在数据上面,大一新生并不迫切的想结婚。

四、讨论

上海地区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特点是:

一、传统思想与性开放并存,男女两性并不平等。虽然上海是国际化都市,但是当代上海大学生在选择恋爱对象和择偶问题上,思想仍然比较传统,对外貌、体形等外在因素较为重视。然而在性的问题上,当代上海大学生就表现的比较开放,但是笔者却发现,在婚前性行为问题上,男女两性并不是平等的。男性受访者中,可以接受婚前性行为的较多,而可以接受自己未来另一半有过婚前性行为的去日少了很多。

二、恋爱更加注重个人感受。当代大学生在恋爱中,更加注重个人的感受,而不是其他人的意见或者看法。绝大部分受访者表示未来的另一半要和自己有相同或者类似的兴趣爱好;并且受访者中,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一定要参考父母意见。

三、对待婚姻的态度严肃认真。m%的受访者表示不能接受闪婚和闪离,表明当代大学生对待婚姻严肃认真,能够理智的认识婚姻。

四、面对婚姻和家庭,男性责任重大。从性别与对物质的态度的分析结果看,大部分女生对未来另一半的物质条件要求较高,而这些条件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如果没有父母的资助,实现起来不大现实。因此,面临婚姻和组建家庭的问题,男性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在是否谈过恋爱与婚恋观的交叉分析中,笔者发现谈过恋爱的大学生和未谈过恋爱的大学生在房子、裸婚、婚前性行为、父母意见等5个问题上面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具体数据如下表: 是否谈过恋爱 是 否 总计

均值 均值 均值

Q12 3.32 2.95 3.16

Q13 2.98 3.44 3.09

Q16 2.46 3.97 2.83

Q17 2.97 3.17 3.02

Q19 3.94 3.67 3.87

以上数据显示,谈过恋爱的受访者更加注重房子等物质基础,接受裸婚的程度低于未谈过恋爱的受访者;在对待性行为的态度上,谈过恋爱的受访者表现的更加开放;在对待父母意见的问题上,有过恋爱经验的受访者考虑父母意见的程度高于未谈过恋爱的受访者。

尽管仅有9%的受访者在Q25中表示,观看电视相亲节目对他们的婚恋观产生了影响,但是通过笔者的交叉分析,却发现,电视相亲节目对观看电视相亲节目的受访者的婚恋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笔者将调查问卷样本分为两组,选择从来不看、很少看和偶尔看电视相亲节目的受访

者为A组,选择经常看和每期必看的受访者为B组。以上信息与婚恋观的交叉分析结果如下:

组别 A组 B组 总计

在观看电视相亲节目的频率和婚恋观的交叉分析中,笔者选取了婚恋观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如未来另一半的外貌(Q9)、门户(Q11)、物质条件(Q13)、婚前性行为(Q16)、对“剩女”的界定(Q22、对婚姻的态度(Q14)等。尽管分析数据显示,A, B两组的差异并不是十分显著,但是还是可以看出一定的差距。

在未来另一半的外貌问题上,B组的受访者表示更加注重未来另一半的外表,笔者认为,这种现象同电视相亲节目挑选场上嘉宾的标准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所看到的出现在荧幕上的男女嘉宾各个都是男嘉宾身姿挺拔、相貌俊秀,女嘉宾身材热火、面容蛟好。在未来另一半的是否要和自己门当户对的问题上,B组的受访者更加倾向选择和自己门当户对的另一半,笔者认为,这与电视相亲节目中所宣传的婚姻一定要门当户对有关。在对待物质条件的态度上,A, B两组差异明显,B组的受访者接受裸婚的程度低于A组。在对的婚姻的态度问题上,B组的受访者对于闪婚的接受程度高于A组,笔者认为,受访者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和电视相亲节目这种快速交友类的电视节目有关。在对待婚前性行为问题上,同样,B组的接受程度高于A组。而在对“剩女”年龄的界定问题上,B组对“剩女”年龄的定义明显低于A组。

另外,笔者对几位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学进行了随机采访。采访中,笔者发现,来自农村的同学观看电视相亲节目的频率高于来自城市的同学。他们表示,电视相亲节目中,嘉宾的言论给他们的价值观带来很大的冲击,改变了他们之前对于爱情和婚姻的看法。他们曾经认为只要两个人兴趣相投,性格互补,感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走入婚姻的殿堂。而观看电视相亲节目后,发现爱情和婚姻,尤其是婚姻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除了感情基础之外,还需要有物质基础,而很大程度上,物质条件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认为观看电视相亲节目对他们产生了一定的启发和影响,能够从节目中收获与异性沟通的技巧,能够更好地理解异性的心理。而来自城市的同学,观看电视相亲节目的主要目的是消遣娱乐。

因此,笔者得出结论,电视相亲节目对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有影响,且主要是负面影响。传播学的理论认为:传播媒介的符号表述的内容与形式是对一个文化的形式和内容的反映。对传播媒介的内容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它所代表的处于特定社会和历史阶段的文化。同理,我们可以得出,之所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乘女论”会在电视相亲节目中盛行,是由于某些社会范围内,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男女并不平等,导致不少女生迫于年龄压力结婚。而电视媒体传播的这些负面观点又会影响到观看节目的受众,婚恋观尚未成熟,处于形成时期的当代大学生首当其冲,很容易受到这些负面观点的影响。

Q9 2.72 2.91 2.78

Q11 2.81 2.94 2.85

Q13 2.97 3.42 3.09

Q14 2.01 2.44 2.14

Q16 3.11 1.63 2.83

Q22 28 23 25

均值 均值 均值

五、结论

第一,电视相亲节目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产生消极影响。

电视相亲节目作为电视传播媒介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电视节目传播婚恋观,受众在观看电视节目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电视相亲节目中所宣传的价值观、婚恋观。尽管当代大学生己经有独立的判断和思考能力,但是其婚恋观仍然受到电视相亲节目的影响,不利于当代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婚恋观。

第二,电视相亲节目应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

舆论导向、公共教育和文化娱乐是电视传播功能的三大主要表现,这也说明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是电视的主要社会责任之一。电视节目应挖掘、表现、弘扬真善美。而电视相亲节目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旋律,把好嘉宾关、主持人关、内容关,为观众奉献健康的精神食粮。 第三,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电视相亲节目的监管

遏制电视相亲节目低俗化,减少电视相亲节目对观众尤其是广大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婚恋观的负面影响,需要主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水平。目前,我国地方电视台内部对节目实现三级审查、多级过滤的制度,而省级以上的电视台要接受国家、省级两级广播电视中心的监控。笔者认为,除了主管部门加强监督外,目前的电视节目评价体系也应做出适当调整。除“收视率”和“收视份额”两个指标外,还应增加类似“观众满意度”等相关指标,关注观众对节目内容的看法。 第四,学校应加强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指导

婚恋观教育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盲点。婚恋观教育虽然无法直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能力、科研能力,但是,树立正确的、积极的、向上的婚恋观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勇于创造、敢于承担责任的思想作风。当代大学生拥有健康向上的婚恋观,有利于增进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高校可以通过设臵专门的恋爱课程、恋爱心理指导等课程,对当代大学生的婚恋问题进行引导。

附录(SAS): 1、 data one; input x$ y @@; cards; 有 369 没有 25 run;

proc gchart; pie x/freq=y; run;

2、 data one;

input x $ y $ z @@; cards; 男 Q9 3.54 男 Q12 2.51 男 Q13 2.22 男 Q16 3.62 男 Q17 2.39 女 Q9 2.12 女 Q12 3.73 女 Q13 3.86 女 Q16 2.14 女 Q17 3.57 均值总计 Q9 2.78 均值总计 Q12 3.16 均值总计 Q13 3.09 均值总计 Q16 2.83 均值总计 Q17 3.02 run; proc sort; by x; proc gplot;

symbol i=join v=dot; plot z*x=y; run;

参考文献:

蔡帼芬,张开,刘笑盈主编.《媒介素养》[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丁伯锉.《新闻理论新探》[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冯波.《传媒社会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纪秋发.《北京青年的婚恋观》[J]《青年研究》.2003

李军林.《从电视相亲节目看媒介的道德责任》[J].《新闻前哨》,2010,8.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马岚.《电视相亲节目热播的社会学分析》[J] .《当代青年研究》,2011, 4. 尼尔〃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欧阳宏生.《电视传播核心价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吴凡.《解码国内相亲电视节目》[J] .《广告主市场观察》,2011,9.

尹鸿等.《娱乐旋风一认识电视真人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张慧玲,《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 赵洁.《相亲类电视节目传播取向的失位与重塑》[J]《今传媒》.2010.10

经济统计学

设计题目:班 级:起止日期:姓 名:

摘要:

程 设 计 报 告

相亲节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2014年6月24日

电视相亲节目出现在我国电视荧屏至今,己有30余年历史。在电视相亲节目的发展过程中,各界对其褒贬不一,有人说电视相亲节目为单身男女提供了相亲、约会的平台,有人说电视相亲节目是另一种形式的真人秀,有人说电视相亲节目内容虚假,等等。

当代大学生作为电视相亲节目的主要观众,他们的婚恋观是否会受到电视相亲节目的影响呢?这种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呢?笔者带着这一疑问进行了一系列文献研究,对电视相亲节目进行定义,总结电视相亲节目的特点及其宣传的价值观,研究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形成背景及其特点,并且进行问卷调查,对上海地区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进行调查,并研究电视相亲节目与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关系。

在研究中,笔者发现,电视相亲节目中宣传的一些消极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观点对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产生影响。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其婚恋观是否健康将影响到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电视相亲节目、主管部门和学校都应该负起责任,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电视相亲节目 当代大学生 婚恋观 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

一、引言

电视相亲节目自上世纪80年代在我国电视荧幕出现到现在,己有三十余年历史。虽然电视相亲节目在发展阶段上经历几起几落,但该类节目依然是各大卫视娱乐节目的主力军。曾经各类季拨选秀活动红遍全国,成为街头巷尾讨论的话题,但是电视相亲节目依然能屹立不倒,拥有固定的受众群体,拥有不俗的收视率,受到追捧。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该类节目的定位。如果说选秀类节目圆了有才华的普通观众、草根平民一个成为明星的梦想,那么相亲类节目就是圆了电视机前渴望拥有幸福家庭的单身观众一个拥有幸福的梦想。电视相亲节目的内容与普通观众的生活关系更大,更多观看电视相亲节目的单身男女是希望通过观看该类节目,能够找到自己心仪的另一半。

而在节目进行过程中,既然是相亲节目,台上男女嘉宾、主持人、点评专家都会对自己的婚恋观、交友观、家庭观、价值观进行交流、讨论,甚至是碰撞。其实这种交流、讨论就是对各种观点的宣传,会对观看节目的观众,或多或少的产生影响。

大学生是该类节目的主力观众之一。从生理和心理角度看,大学时代是一个人婚恋观形成和发展的时期。而婚恋观对一个人择偶以及以后组建家庭后家庭的稳定性关系非常大。影响一个人婚恋观的因素有很多,诸如读书、父母教导、朋友间相互影响、恋爱过程中的总结等。

笔者认为,观看电视相亲节目与当代大学生婚恋观之间有一定的关系。电视相亲节目,一方面,通过节目中男女嘉宾的交流以及主持人和现场专家的点评,可以帮助当代青年,尤其是大学生对恋爱和婚姻进行一定的了解,了解异性在恋爱以及婚姻生活中的诉求;但是另一方面,节目对于某些婚恋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夸大,则有可能歪曲当代青年,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不利于和谐家庭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而笔者认为,电视相亲节目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多于正面影响。

本文期待通过文献研究、文本分析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探讨电视相亲节目。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笔者从电视相亲节目和当代大学生婚恋观两个话题出发,搜集与本论文有关的文献资料,选取其中具有规律性的内容,并进行进一步归纳与分析,进行深层的研究。笔者以学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库为依托,充分利用中国知网、硕博论文库以及国外数据库等资源,广泛阅读学校图书馆以及上海图书馆中关于电视相亲节目以及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图书以及学术期刊,大量搜索相关内容的新闻报道,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和研究。最后根据文章需要,选取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 2、文本分析法

本文主要选择时下收视率较高,较受广大受众欢迎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和《谁能百里挑一》两档节目。从2013年1月1口至2013年6月30口,51期《非诚勿扰》以及18期《谁能百里挑一》共69期节目中,随机选取11期节目,其中《非诚勿扰》8期,《谁能百里挑一》3期。通过对以上电视相亲节目中男女嘉宾以及主持人、现场专家的对话进行文本分析,从中归纳、总结出当今电视相亲节目的特点。结合问卷分析以及文献研究的结果,从而得出电视相亲节目与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3、问卷调查法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当代大学生接触电视相亲节目的方式及频率,婚恋观的形成,婚恋观以及婚恋观与电视相亲节目的关系等问题进行调查。

问卷设计完毕后,笔者先在在线调查网站一一调查派上进行前测。结合网络调查获取的数据以及受调查者的反馈,对问卷设计进行微调。

本文采用等距随机抽样的方法,统计本市公办高校的本科学生人数,并按照各高校本科学生数量的比例,分别抽取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三所高校,按照各高校人数的比例随机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三、研究结果 (一)问卷设计

根据上文的文献研究和文本分析,笔者设计了《电视相亲节目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调查问卷。问卷共分为四个部分:基本信息、媒体接触情况调查、婚恋观调查以及

对电视相亲节目态度调查。

问卷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这部分主要收集被调查者的性别、年级、是否谈过恋爱以及恋爱次数。

问卷第二部分是媒体接触情况调查。这部分主要涉及被调查者接触电视相亲节目的概况,内容主要是媒体接触频率、媒体接触方式、媒体接触目的等。

问卷第三部分是婚恋观调查。笔者期待通过14个题目,9个方面的调查,对上海地区大学生婚恋观的概况有大致了解。Q9是针对异性外貌态度的调查,Q10是针对异性学历的调查,Q11-Q13是针对物质在婚姻中重要程度的调查,Q14是对婚姻态度的调查,Q15是针对双方共同兴趣的调查,Q16-Q17是针对婚前性行为的调查,Q18是针对家庭责任分工的调查,Q19是针对父母意见的调查,Q20-Q22是针对结婚年龄的调查。

问卷第四部分是对电视相亲节目态度调查,主要集中在电视相亲节目的影响调查。

(二)数据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94份,问卷回收率为98.8%。基本信息部分问卷样本中,男生230人,女生264人,男女比例为7: 8。样本男女比例较为均衡。

问卷样本中,大一学生64人,大二学生142人,大三学生164人,大四学生122人。各年级分布情况如下:

问卷样本中,有369人表示谈过恋爱,125人表示从未谈过恋爱。数据显示,有3/4的大学生谈过恋爱。

在恋爱次数方面,谈过1次恋爱的有161人,人数最多,占所有样本总数的33%; 97人谈过2次恋爱,101人谈过3次恋爱,谈过4次及以上恋爱的有72人。 1、媒体接触情况调查部分

在媒体接触频率方面,受访者中,选择“偶尔看”和“经常看”的比例最大,分别有190人和95人。

在接触媒体方式方面,大部分受访者是通过因特网收看电视相亲节目的,占所有受访者的62%。大学生主要以学校住宿为主,而学校宿舍接触电视的机会不是很大,造成了大部分受访大学生通过因特网观看电视相亲节目。互联网上吸引人心的事物有很多,如微博、影视剧、各种选秀节目、综艺节目。受访大学生中,电视相亲节目的观众(选择偶尔看、经常看和每期必看的受访者)占所有受访者67%,而这些受访者中的大部分从包罗万象的网络中选择了电视相亲节目而不是其他内容,足以说明电视相亲节目对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

在媒介接触目的方面,绝大多数(68% )受访者表示观看电视相亲节目的目的是“纯属娱乐消遣”。

在经常观看的电视相亲节目方面,受访者观看的电视相亲节目呈多样性趋势,但主要集中在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220人)、东方卫视的《百里挑一》(179人)和《谁能百里挑一》(170人)。由此可以推测,受访者在选择观看电视相亲节目时,主要是挑选目前收视率较高、节目设臵比较成熟的或者上海本地电视台的电视相亲节目。由于本题目为多选题,从答案数量和受访者人数的对比可以看出,有不少大学生是若干个电视相亲节目的观众,从侧面反映出电视相亲节目在当代大学生课余生活中的地位。 2、婚恋观调查部分

Q9是针对异性外貌态度的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36%的受访者表示在选择另一半时,

会比较看重异性的身材、相貌。Q10是针对异性学历的调查,有50%的受访者表示未来的另一半要和自己学历相当,18%的受访者表示学历在婚恋关系中并不重要,而另外32%的受访者表示中立态度。

Q11-Q13是针对物质在婚姻中重要程度的调查。44%的受访者表示未来的另一半不一定要和自己门当户对;46%的受访者认为房子是结婚的基础;17%的受访者表示可以接受裸婚,22%的受访者认为不能够接受裸婚,另外61%的受访者表示看情况。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当代大学生己经摆脱了传统的门第观念,认为不同出身、不同家庭背景的人也可以互相结交,组建家庭。但是经济基础在当代大学生心目中仍然占比较重要的地位,有近一半大学生认为房子是结婚的基础,而在对裸婚的态度上,大部分受访者表现出了游移不定的态度,说明他们对婚姻的物质基础还是有一定的担忧。

Q14是对婚姻态度的调查,71%的受访者对闪婚、闪离表示不能接受,说明绝大多数当代大学生能够理性的认识婚姻、对婚姻和他人负责。然而也有少数(13%)受访者表示可以接受闪婚、闪离。这种观点在反映出少数当代大学生草率对待婚姻、感情用事。

Q15是针对双方共同兴趣的调查,87%的受访者表示未来的另一半一定要和自己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这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在婚恋问题上,更看重的是自己情感的诉求。

Q16-Q17是针对婚前性行为的调查,44%的受访者表示可以接受婚前性行为,21%的受访者表示能否接受婚前性行为要视情况而定;在对待未来另一半有过婚前性行为方面,“可以接受”、“不可以接受”和“看情况”三种答案分布较为平均,分别占所有受访者的33%, 34%和33%。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性观念比较开放,对婚前性行为的接受度较高。

Q18是针对家庭责任分工的调查,74%的受访者认为女性的角色不应该仅限于家庭,婚后,女性不一定要把重心放在家庭生活上。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婚姻家庭生活中的男女平等。

Q19是针对父母意见的调查,75%的受访者表示选择另一半时会考虑父母意见,在这些受访者中27%表示一定要听从父母意见。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当代大学生在选择结婚对象时,会尊重父母,参考父母意见,但也不是像老一辈一样,认为婚姻就是“父母之命,媒如之言”。

Q20-Q22是针对结婚年龄的调查。74%的受访者认为男性超过35岁,但是没有结婚或者恋爱对象就是“剩男”,69%的受访这认为女性超过25岁,但是没有结婚或者恋爱对象就是“剩女”。中国妇联划定的“剩男剩女”标准为:男性30岁,女性27岁。而调查结果显示,在当代大学生心目中,“剩男”的年龄标准比妇联划定的大了5岁,而“剩女”的年龄标准则比妇联划定的小了2岁。这种结果表明,在结婚年龄问题上,当代大学生受传统观念及外界影响较大。认为女生到了一定年龄之后,就应该把结婚提上口程,尽快开始下一个人生阶段。而男生则需要以事业为重,先立业后成家。 3、电视相亲节目态度调查

62%的受访者不认为通过参与电视相亲节目可以找到心仪的结婚对象。这也与Q7的结果形成呼应。Q7的调查结果显示68%的受访者观看电视相亲节目纯属娱乐,仅有4%的受访者表示观看电视相亲节目的目的是找到心仪的结婚对象。Q24调查当代大学生对节目中点

评嘉宾的态度,仅有14%的受访者认为点评嘉宾的言论对自己有帮助。

以上题目的调查结果可以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电视相亲节目服务功能和教化功能的否定,以及他们心目中对电视相亲节目的定位一一娱乐节目。 4、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

培养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大众传播媒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受众的世界观。接触大量电视暴力节目的受众,对遭受暴力攻击可能性的估计远高于实际,也高于少接触或不接触同类节目者。同理,接触电视相亲节目频率多的受众,在潜移默化之下,其婚恋观会受到节目中婚恋观的影响。

在笔者的问卷调查中,仅有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婚恋观受电视相亲节目影响很大。但是“青少年很容易被电视传播的视觉符号所吸引,被电视传播的视觉文化所渗透,在潜移默化中对电视传播的现象和价值观形成以偏概全的认识,或产生先入为主的成见。”但是从前一节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在物质基础、性观念、“剩男剩女”的判断标准方面都受到了电视相亲节目的影响。

除第二节中的描述统计之外,笔者还对此次问卷调查的部分问题进行了交叉统计与分析。

在性别与婚恋观的交叉分析中,笔者发现男性大学生和女性大学生在未来另一半的相貌、房子、裸婚、婚前性行为等5个问题上面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具体数据如下表:

性别 男 女 总计

均值 均值 均值

Q9 3.54 2.12 2.78

Q12 2.51 3.73 3.16

Q13 2.22 3.86 3.09

Q16 3.62 2.14 2.83

Q17 2.39 3.57 3.02

从男性大学生和女性大学生在以上5个问题得分的均值①可以看出:男性大学生更加注重未来另一半的容貌、体形等外在因素;女性大学生对于以房子为代表的物质基础比较看重,因此,可以接受裸婚的女性大学生也比较少;相反,由于生活压力较大,更多的男性大学生对以房子为代表的物质基础重视程度低于女性,且更加乐意接受裸婚;在对性的态度上,更多的男性大学生表示可以接受婚前性关系,但是却表示不大能接受自己未来的另一半曾经有过婚前性行为。

在年级与婚恋观的交叉分析中,笔者发现每个年级的大学生在房子、裸婚、婚前性行为、结婚时间等5个问题上面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具体数据如下表:

年级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总计

Q12 2.45 3.23 3.28 3.34 3.16

Q13 1.9 3.11 3.26 3.54 3.09

Q16 3.92 3.14 2.58 2.28 2.83

Q17 3.97 3.21 2.69 2.79 3.02

Q20 2.21 2.78 2.73 2.91 2.71

均值 均值 均值 均值 均值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对待房子和裸婚问题上,大一新生明显表现出可以接受的程度较高;而在对性行为的态度上,大一新生表现的比较羞涩,不大能接受婚前性行为,也不大能接受未来的另一半曾经有过婚前性行为,而高年级的同学则表现的较为开放;在结婚的时间问题上,由于大四的同学己经面临毕业成家立业的问题,更多的同学希望能够尽早结婚,而大一新生刚刚进入大学校园,并不存在这种问题,表现在数据上面,大一新生并不迫切的想结婚。

四、讨论

上海地区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特点是:

一、传统思想与性开放并存,男女两性并不平等。虽然上海是国际化都市,但是当代上海大学生在选择恋爱对象和择偶问题上,思想仍然比较传统,对外貌、体形等外在因素较为重视。然而在性的问题上,当代上海大学生就表现的比较开放,但是笔者却发现,在婚前性行为问题上,男女两性并不是平等的。男性受访者中,可以接受婚前性行为的较多,而可以接受自己未来另一半有过婚前性行为的去日少了很多。

二、恋爱更加注重个人感受。当代大学生在恋爱中,更加注重个人的感受,而不是其他人的意见或者看法。绝大部分受访者表示未来的另一半要和自己有相同或者类似的兴趣爱好;并且受访者中,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一定要参考父母意见。

三、对待婚姻的态度严肃认真。m%的受访者表示不能接受闪婚和闪离,表明当代大学生对待婚姻严肃认真,能够理智的认识婚姻。

四、面对婚姻和家庭,男性责任重大。从性别与对物质的态度的分析结果看,大部分女生对未来另一半的物质条件要求较高,而这些条件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如果没有父母的资助,实现起来不大现实。因此,面临婚姻和组建家庭的问题,男性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在是否谈过恋爱与婚恋观的交叉分析中,笔者发现谈过恋爱的大学生和未谈过恋爱的大学生在房子、裸婚、婚前性行为、父母意见等5个问题上面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具体数据如下表: 是否谈过恋爱 是 否 总计

均值 均值 均值

Q12 3.32 2.95 3.16

Q13 2.98 3.44 3.09

Q16 2.46 3.97 2.83

Q17 2.97 3.17 3.02

Q19 3.94 3.67 3.87

以上数据显示,谈过恋爱的受访者更加注重房子等物质基础,接受裸婚的程度低于未谈过恋爱的受访者;在对待性行为的态度上,谈过恋爱的受访者表现的更加开放;在对待父母意见的问题上,有过恋爱经验的受访者考虑父母意见的程度高于未谈过恋爱的受访者。

尽管仅有9%的受访者在Q25中表示,观看电视相亲节目对他们的婚恋观产生了影响,但是通过笔者的交叉分析,却发现,电视相亲节目对观看电视相亲节目的受访者的婚恋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笔者将调查问卷样本分为两组,选择从来不看、很少看和偶尔看电视相亲节目的受访

者为A组,选择经常看和每期必看的受访者为B组。以上信息与婚恋观的交叉分析结果如下:

组别 A组 B组 总计

在观看电视相亲节目的频率和婚恋观的交叉分析中,笔者选取了婚恋观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如未来另一半的外貌(Q9)、门户(Q11)、物质条件(Q13)、婚前性行为(Q16)、对“剩女”的界定(Q22、对婚姻的态度(Q14)等。尽管分析数据显示,A, B两组的差异并不是十分显著,但是还是可以看出一定的差距。

在未来另一半的外貌问题上,B组的受访者表示更加注重未来另一半的外表,笔者认为,这种现象同电视相亲节目挑选场上嘉宾的标准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所看到的出现在荧幕上的男女嘉宾各个都是男嘉宾身姿挺拔、相貌俊秀,女嘉宾身材热火、面容蛟好。在未来另一半的是否要和自己门当户对的问题上,B组的受访者更加倾向选择和自己门当户对的另一半,笔者认为,这与电视相亲节目中所宣传的婚姻一定要门当户对有关。在对待物质条件的态度上,A, B两组差异明显,B组的受访者接受裸婚的程度低于A组。在对的婚姻的态度问题上,B组的受访者对于闪婚的接受程度高于A组,笔者认为,受访者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和电视相亲节目这种快速交友类的电视节目有关。在对待婚前性行为问题上,同样,B组的接受程度高于A组。而在对“剩女”年龄的界定问题上,B组对“剩女”年龄的定义明显低于A组。

另外,笔者对几位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学进行了随机采访。采访中,笔者发现,来自农村的同学观看电视相亲节目的频率高于来自城市的同学。他们表示,电视相亲节目中,嘉宾的言论给他们的价值观带来很大的冲击,改变了他们之前对于爱情和婚姻的看法。他们曾经认为只要两个人兴趣相投,性格互补,感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走入婚姻的殿堂。而观看电视相亲节目后,发现爱情和婚姻,尤其是婚姻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除了感情基础之外,还需要有物质基础,而很大程度上,物质条件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认为观看电视相亲节目对他们产生了一定的启发和影响,能够从节目中收获与异性沟通的技巧,能够更好地理解异性的心理。而来自城市的同学,观看电视相亲节目的主要目的是消遣娱乐。

因此,笔者得出结论,电视相亲节目对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有影响,且主要是负面影响。传播学的理论认为:传播媒介的符号表述的内容与形式是对一个文化的形式和内容的反映。对传播媒介的内容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它所代表的处于特定社会和历史阶段的文化。同理,我们可以得出,之所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乘女论”会在电视相亲节目中盛行,是由于某些社会范围内,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男女并不平等,导致不少女生迫于年龄压力结婚。而电视媒体传播的这些负面观点又会影响到观看节目的受众,婚恋观尚未成熟,处于形成时期的当代大学生首当其冲,很容易受到这些负面观点的影响。

Q9 2.72 2.91 2.78

Q11 2.81 2.94 2.85

Q13 2.97 3.42 3.09

Q14 2.01 2.44 2.14

Q16 3.11 1.63 2.83

Q22 28 23 25

均值 均值 均值

五、结论

第一,电视相亲节目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产生消极影响。

电视相亲节目作为电视传播媒介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电视节目传播婚恋观,受众在观看电视节目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电视相亲节目中所宣传的价值观、婚恋观。尽管当代大学生己经有独立的判断和思考能力,但是其婚恋观仍然受到电视相亲节目的影响,不利于当代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婚恋观。

第二,电视相亲节目应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

舆论导向、公共教育和文化娱乐是电视传播功能的三大主要表现,这也说明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是电视的主要社会责任之一。电视节目应挖掘、表现、弘扬真善美。而电视相亲节目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旋律,把好嘉宾关、主持人关、内容关,为观众奉献健康的精神食粮。 第三,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电视相亲节目的监管

遏制电视相亲节目低俗化,减少电视相亲节目对观众尤其是广大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婚恋观的负面影响,需要主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水平。目前,我国地方电视台内部对节目实现三级审查、多级过滤的制度,而省级以上的电视台要接受国家、省级两级广播电视中心的监控。笔者认为,除了主管部门加强监督外,目前的电视节目评价体系也应做出适当调整。除“收视率”和“收视份额”两个指标外,还应增加类似“观众满意度”等相关指标,关注观众对节目内容的看法。 第四,学校应加强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指导

婚恋观教育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盲点。婚恋观教育虽然无法直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能力、科研能力,但是,树立正确的、积极的、向上的婚恋观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勇于创造、敢于承担责任的思想作风。当代大学生拥有健康向上的婚恋观,有利于增进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高校可以通过设臵专门的恋爱课程、恋爱心理指导等课程,对当代大学生的婚恋问题进行引导。

附录(SAS): 1、 data one; input x$ y @@; cards; 有 369 没有 25 run;

proc gchart; pie x/freq=y; run;

2、 data one;

input x $ y $ z @@; cards; 男 Q9 3.54 男 Q12 2.51 男 Q13 2.22 男 Q16 3.62 男 Q17 2.39 女 Q9 2.12 女 Q12 3.73 女 Q13 3.86 女 Q16 2.14 女 Q17 3.57 均值总计 Q9 2.78 均值总计 Q12 3.16 均值总计 Q13 3.09 均值总计 Q16 2.83 均值总计 Q17 3.02 run; proc sort; by x; proc gplot;

symbol i=join v=dot; plot z*x=y; run;

参考文献:

蔡帼芬,张开,刘笑盈主编.《媒介素养》[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丁伯锉.《新闻理论新探》[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冯波.《传媒社会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纪秋发.《北京青年的婚恋观》[J]《青年研究》.2003

李军林.《从电视相亲节目看媒介的道德责任》[J].《新闻前哨》,2010,8.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马岚.《电视相亲节目热播的社会学分析》[J] .《当代青年研究》,2011, 4. 尼尔〃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欧阳宏生.《电视传播核心价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吴凡.《解码国内相亲电视节目》[J] .《广告主市场观察》,2011,9.

尹鸿等.《娱乐旋风一认识电视真人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张慧玲,《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 赵洁.《相亲类电视节目传播取向的失位与重塑》[J]《今传媒》.2010.10


相关文章

  • 统计学专业生物统计学方向教学计划
  • 统计学专业生物统计学方向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良好的数理统计与生物统计知识,熟练的编程和统计软件应用能力,较高的外语水平, 并掌握生物学.医学背景知识,能从事生物医药卫生统计.市场研究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及应用的高级 ...查看


  • 试验统计学实验指导书
  • 实验一 Excel 统计功能的应用 一.目的 1. 掌握Excel 的基本操作. 2. 掌握Excel 的各种统计函数的调用. 3. 掌握次数分布表的制作. 4. 掌握各种次数分布图的制作. 二.实验内容和步骤 1. 输入数据: 新建一个空 ...查看


  • 常用统计数据分析软件
  • 常用统计数据分析软件 一. SAS 统计软件 SAS 是英文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的缩写,翻译成汉语是统计分析系统,最初由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两名研究生开始研制,1976 年创立SAS 公司, 2003年全 ...查看


  • 几种常用药动学计算软件介绍
  • 几种常用药动学计算软件介绍 会员名称: 登入密码: 自动登入: 返回首页 热门主题 最新主题 搜索 搜索 西铁房搜索引擎 谷歌世界 百度中国 新浪新闻 天涯论坛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会员列表 忘记密码 启用我的帐号 注册 登入 几种常用药动 ...查看


  • SAS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 摘要 DSS的应用可分为二类:例行分析处理和启发式分析处理.前者是指那些重复进行的分析处理,它通常是属于部门级的应用,如部门统计分析,报表分析等等.后者指在个人级的分析应用中由于随机性很大,决策者受到某种信息启发而进行的一些兴席的分析处理. ...查看


  •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工程学
  •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工程学与荣誉工程学 – Engineering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综合排名:1 学校类型:公立 - 综合性大学 所在地: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首都 堪培拉 录取率: ...查看


  • 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的应用
  • 论文投稿领域:数理经济与计量经济学 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的应用 1 1 2 阮曙芬程娇翼张振中 (1. 中国地质大学数理学院,武汉 430074:2. 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学院,长沙 410075) 摘要:本文对非参数统计中常用的三种假设检 ...查看


  • 大学几乎所有学科的课本答案[2]
  • 大学几乎所有学科的课本答案! 来源: 任明嘉的日志 经济金融 [PDF格式]<会计学原理>同步练习题答案 [Word格式]<成本会计>习题及答案(自学推荐,23页) [Word格式]<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 ...查看


  • 2016党校研究生自我鉴定
  • 2016党校研究生自我鉴定 岁月匆匆,珍贵的研究生三年的美丽时光就快结束了.经过良师的精心指导以及自己的奋力拚搏.自强不息,我逐渐成为了一个能适应社会要求的硕士毕业生,并为做一个知识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打下坚实的基矗回想三年走过的路,有得也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