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胚乳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分析

第43卷第4期东北农业大学学报43(4):62—662012年4月

J叫mal0fNonhe鹂tA鲥cultumIUIli”m脚

Apm2012

水稻胚乳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分析

赵书宇,刘海英,沈鹏,金正勋+,张忠臣,张海彬,王露露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哈尔滨15帅30)

摘要:为比较同一杂交组合不同直链淀粉舍量后代在灌浆期胚乳内蛋白表达差异。文章建立了一套适合灌浆期水稻胚乳蛋白的双向电泳技术,探讨了胚乳蛋白的提取、等电聚焦上样量的选择、胶务转移等双向电泳的一些关键技术。结果表明,一次溶解蛋白样品,TCA一丙酮法优于酚法蛋白提取.300斗g上样量为最适上样量,能得到清晰、分离效果好、蛋白点数较多的图像。

关键词:水稻;胚乳蛋白;双向电泳技术;优化中图分类号:S51l;Q5l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369(2012)雌0062—05

OptimizationOftw0一dimenslonaIgeIeIeCtrophores-SSyStem0friCeendO—sperm/2HAO

shuyu,LIu

Haiying.sHEN

Peng。JINzhengxun.zHANG

zhongch∞,zHANG

Ha-bin.

V\^ANG

Lulu(Co¨egeofAgricuIture,NonheastAgriculturaIUniVersity,Harbin

150030,Chjna)

Abstract:Inondertocompa悖thedi仟e怕n∞ofendOspe肿proIeinexp怕ssjon.ng怕.n伽ngp州0d

ofhybnd

pn。geni鹄di仟e例In

amyIa辨conlenls

deriVed仃Dmlr怕鞠me

hyb喇compo∞.O怕∞rIaI

of

MO_dimensionaI

geI

eIec吣phO限sis、Ⅳhich

was

su怕bJeto邮dospe盯np吲【eIns0fn∞∞ed.ng陷.n舢ng

periodwassetup.1twasd氐LIs∞don

thekey

techno嘲i钙of栅D刎mnsionaI

geI

elec№pho他sis,such

as

the

ex妇clion,the鞠mple

loaded

quant时in旧:,the打an柏怕n∞0fIPG鲥psand∞on.The怕su峙

sh讲Ⅳed廿1atT《:A-AceloneexC阳cIiOnwasbl小erthanphenoImethodwhenthep帕Ie.nsamplewasdIs∞IvedonIyonce,and

can

get仇emostdearand1^IeIl

separ,l制hVo-dimensionaI

geIeIec【∞phoresisdiag旧m、^mh

themostpro怕inspots.whenthesampIebadedquan廿tywas300Ug.

Key

words:^∞;endospernlpratein;tvvo_dime惜ionaI

geI

e瞰帕phon皓is:systemo硼mi翻tiDn

胚乳是水稻的主要食用部位,胚乳的形成和发进行室内分级筛选,并对耐低温资源绥农14的子叶育直接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品质“1。胚乳的主要成和真叶进行低温处理,利用2D技术寻找耐低温相

分是淀粉和蛋白质,因此,籽粒灌浆过程也是淀粉关蛋白。在绥农14子叶处理试验中,处理与对照表

和蛋白质的合成与积累过程,在此过程中众多的酶达量相差3.5倍以上的蛋白质点共获得29个,其中参与其中。有效地分离和鉴定灌浆过程中胚乳的蛋4℃处理上调表达有13个点,下调表达蛋白质点白质对深入了解稻米品质形成的生化学机理具有十16个m。白月等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水稻少侧根突

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蛋白质组学能变系MTl0及其野生型IR8的根系全蛋白质组,建

使我们更深刻地了解蛋白质的功能及其相互调控立二者间的差异表达图谱,得到了11个差异点,其机制,而且在逆境生理、杂种优势、品质研究中的中只在MTlO中表达的蛋白点有2个,只在IR8中表

应用也较广泛8I。单彩云对470份国内外大豆资源

达的蛋白点有4个,两者问有明显差异的蛋白点有

收稿日期:20ll埘-03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201006);东北农业大学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cxT00l—l一2)

作者简介:赵书宇(1984.),男,硕}.研究生.研究斤向为水稻蛋n质组学研究。E—mil:Bhu”小a0@126.com

+通讯作者:金正勋,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水稻遗传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E一——-“:zxjin326@hotmil.com

第4期赵书宇等:水稻胚乳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分析

5个朋。刘文文等应用双向电泳(2一DE)技术分析了烯丙异噻唑诱导后水稻蛋白质的差异表达,在诱导4d的双向电泳图谱上找到了IO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选取其中3个进行质谱(MALDl-TOF—MS)分析,分别具有泛醌一细胞色素c还原酶、苏氨酸肽链内切酶和苹果酸脱氢酶活性151。

双向电泳技术是蛋白质组学的核心技术,它包括蛋白质的提取、纯化、等电聚焦和sDs—PAGE电泳、凝胶染色、图像分析等技术m,。其中蛋白质提取和上样量大小、胶条转移等对蛋白质分离效果影响很大。郝强等以北海道黄杨为模型植物,比较了TcA/丙酮法、酚法和酚,sDs法三种蛋白质提取方法,结果表明三种提取方法使得电泳结果相差很大,而改进的酚/SDS法所得结果最好”l。

本试验选用水稻抽穗后lOd的籽粒,采用不同的蛋白质提取方法和上样量、胶条转移等对胚乳蛋白质进行分离效果比较分析,旨在建立适用于水稻胚乳蛋白质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为分离鉴定水稻胚乳蛋白质提供技术平台。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选用东农08一18稳定品系的直链淀粉含量不同的两个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盆规格为直径25

cm,

高度30cm,每盆4棵生长一致的秧苗,穴间距一致,每个材料重复3次,按常规方法进行肥水管理。抽穗时选取同一天抽穗挂牌标记,抽穗后lOd

取挂牌标记的5个穗,取穗中上部灌浆一致的籽

粒,剥去颖壳置于冻存管中一80℃保存。1.2方法

1.2.1

水稻胚乳蛋白的提取

1.2.1.1

TCA一丙酮法

取冻存籽粒20粒,用灭菌预冷的剪刀和镊子在预冷的研钵中迅速剥去种皮,切去胚,加o.2%PVP迅速研磨至糊状,悬浮于含O.昕%DTT的预冷lo%TcA一丙酮,一20℃过夜。次日4℃35

000

r・Ⅱlin。1离

心15min,弃上清,将沉淀重悬于80%丙酮,于一20℃温浴lh,4℃16

000

r・min“离心15

min。

沉淀重悬于loo%丙酮,于一20℃温浴l

h,4℃

16000

r・min“离心15min。重复此步骤2—4次,倒

出上清液,离心管置于冰浴中抽真空15min至丙酮完全挥发,得到的蛋白为粗蛋白。

1.2.1.2酚法

参照易克等方法嘲,取冻存籽粒20粒,加5倍体积提取缓冲液及0.5%PVP。12

ooO

r・min。离心

10

min,取上清液。加入等体积的水饱和酚(pH

8.0),充分振荡,静置lOmin后,12000

r・min。离

心5min。取酚相液体,加入5倍体积O.1mo卜L’1乙醇铵。置于一20℃下30min,充分洗涤沉淀4次以上,除尽乙醇铵。冷冻抽干,所得干粉为租蛋白。1.2.2蛋白裂解及含量测定

用离心管称取30mg粗蛋白干粉,向干粉中加人500|LL裂解缓冲液(8

m01・L~urea,2mol・L_1

thiourea,4%CHAPS,2.5%pH4~7IPGbuffer,l%

D’rr),36℃温浴lh,离心时间取上清,其余两份作为该样品的霞复。采用Bradford法进行蛋白定量5・,以蛋白质裂解液为空白,1mg・m一的牛血清白蛋白(Bovinesemmalbumin,BAS)标准蛋白(标准蛋白溶液用蛋白质裂解液配制)为标准,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下测定595nm的吸光值,绘制标准曲线,用于计算蛋白质样品的含量。1.2.3双向电泳

1.23.1样品被动上样及等电聚焦

选用17

cm

IPG胶条(pH4—7)。IPG干胶条胶

面朝下放入水化液的水代盘中,覆盖一层矿物油以防止等电聚焦时尿素析出,蛋白氧化及产生冷凝h后,置于Bio-Rad等电聚焦仪中,等电聚焦在20℃条件下自动进行,每胶条限流50“A。等电聚焦参数如下:

①500

V4

h除盐;

②l000Vl

h线性上升(Gm);③8000V2.5h线性上升(Gra);④8000V

O.5

h聚焦。

1.2.3.2胶条的平衡

将等电聚胶后的胶条胶面向上置于5mL平衡mmo卜L_1T^s—HCL.pH8.8,6mo卜L-1

mjn,然后再置于5mL平衡mmol・L‘1Tris—HCL,pH8.8,6mol・L‘1

min,取出后放在湿润的定性1.2.3.3

SDS—PAGE

采用Bio—Rad垂直电泳系统,胶的浓度为

水.被动水化14缓冲液I(50

urea,30%甘油,2%SDS,0.002%溴酚蓝,1%DTT)中平衡摇床震荡15甥g冲液Ⅱ(50

urea,30%甘油,2%sDs,0.002%溴酚蓝,2.5%碘乙酰胺)中平衡15滤纸上,以吸去表面多余的液体。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第43卷

12%.将平衡后的胶条放置于已聚合的聚丙烯酰胺凝胶胶面上,用05%的低熔点琼脂糖封顶液封闭排除气泡。在电泳槽中加人约1.5L电泳缓冲液

(O.025mo卜L。T—s.0192mo卜L-‘Glyeine,0.1%

出,不同的蛋白质提取方法对双向电泳的分离效果有较大影响。使用PDOuest分析软件对图1A、B进行分析,图1A共检测到蛋白点数(32l±5)个,图lB共检测到蛋白点数(195±5)个,而且TcA一丙酮提取法的双向电泳结果清晰度明显好于酚法结果.酚法样品在等电聚焦过程中电压未能达到

8000

sDs)第一步每块胶10mA下电泳30m衲,第二步每块胶20mA下电泳至溴酚蓝前沿距离玻璃板下缘

0.5

cm时停止电泳。v。这可能是由于酚法提取的蛋白样品会混

1.2j.4考马斯亮蓝染色

有比较多的盐离子.影响了聚焦效果。2_2不同上样量对胚乳蛋白分离效果的影响

上样量大小对电泳结果的清晰程度有很大的影响。上样量太小,低丰度蛋白就无法被识别;相反,如果上样量过大,虽然可以看到低丰度蛋白,但是会导致一些蛋白点过大而多点重合,为分析造成困难。图2中A、B、c分别是100、300、500斗g三种上样量的电泳结果。通过比较可

电泳后将凝胶立即放人固定液(40%甲醇,lO%乙酸)中至少30min.可过夜;充分固定后用Milli—pore纯净水洗2次,每次5mIn;换置考马斯亮蓝染液(10%硫酸铰,10%磷酸。20%甲醇,n06%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至少2h;用脱色液(25%乙醇,8%乙酸)脱去底色,或者直接用Mmipore纯净水脱色,直到蛋白点清晰为止。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提取方法对胚乳蛋白分离效果的影响

蛋白质样品制备是双向凝胶电泳最为关键的步骤之一。样品制备中关键为有效的去除淀粉等干扰成分,尽可能扩大其溶解度和解聚.尽量减少蛋白提取过程中的降解和丢失,以提高分辨率。图lA、B分别为利用TcA一丙酮法和酚法提取蛋白质的电泳结果。通过比较图lA和B可以看

以看出,100懈上样量的电泳图上共检测到蛋白

点数为(102土5)个,几乎看不到低丰度蛋白.而且其背景要深于图2B和c;而500¨g上样量的电泳图上共检测到蛋白点数(310±5)个.有明显的横纹且横向分离效果不好,放大区域可以看到有些点

重合在一起。而300她上样量的电泳图上共检测到蛋白点数(331±5)个,蛋白点数与500嵋上样量

结果相差不多,但是图像清晰没有横纹和过大的蛋白点,便于分析。

一≤专.箍.!j

.1:■:

.‘÷艄一渔.:.誓

一■k:i

A—T℃^一丙酮法:B-酚法

A—TCA一^cetone:B—Phenol

围l不同蛋白提取方法的双向电泳结果

Fig.1

T哪—dimen硝仰m霉d

el睇h坤hor愣b删l0f蛐pIeinmm咖textnctionmemod

sDS—PAGE这一过程同样是双向电泳的关键过程之一,主要涉及IEF胶的同定和平衡以及包埋…。在

2_3腔条的转移与封闭对胚乳蛋白分离效果的影响

等电聚焦完成后,将IEF胶条转移到第二向

第4期

赵书宇等:水稻胚乳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分析

・65

这个过程中最容易出现胶条不平整和蛋白质扩散的问题,从而影响电泳的分辨率和准确度,应该加以精细的操作和调控。如图3所示,左边图中为包埋不平整的电泳图片,可以明显看出图中标出

区域中的蛋白点相对右边包埋较好的图片中同一区域的蛋白点位置发生了偏移,而且向中间聚集。影响了电泳图片的比对和分析。这可能是由于在加入封顶液时产生了较大的气泡造成的。

’潮.●!・0讪。≯。j,.

~一。10.一一‘中

・.—.-’:-11'r

A—100%B_300I崤C一5∞M

圈2不同上样量的样品双向电津结果

:-。蠢

...一熏

n备2

Two.dt帅l蛐Igeld吲帅pho件出件蛐№of山疵瑚t锄pI憾l硼d耐叩删ty

产蝻——一|

}:颟;!:::{

,,:●

1..

。+

r:

蠖盈

量较多。酚法虽然所得到的蛋白再溶性要好于TcA一丙酮法。但是样品中混杂的盐离子等小分子杂质较多,使得等电聚焦不容易上升到设定的最高电压。当然这种影响可以通过多次溶解来去除.但是这样会损失一些低丰度蛋白,也有违提取操作尽量简单的原则。因此,综合考虑应该选择1℃A一丙酮法。

TcA一丙酮法所得的粗蛋白很多,但是再溶解性较差。在对粗蛋白用裂解液溶解的时候,可以用多个离心管同时溶解,离心取上清时合并同一样品,这样可以加大溶解效率,减小蛋白样品中

围3不同包埋效果的双向电泳结果比较

n昏3‰p丑一s0Ⅱ0ft_¨恤啪西呲IgeIele咖晰醯时咖mmem砌ding曲p愀

3讨论与结论

3.1水稻胚乳蛋白的提取

蛋白样品的提取和制备是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的关键步骤,蛋白样品的纯度和再溶性直接影响双向电泳(2一DE)分离结果的清晰度和重复性””。一般的蛋白质样品制备过程常采用丙酮、三氯乙酸或

硫酸铵进行沉淀…l。本试验比较了代A一丙酮法和

酚法提取水稻胚乳蛋白的双向电泳结果,发现利用TcA一丙酮提取蛋白,不仅提取效率高,而且杂质干扰少,得到的电泳结果,蛋白条带清晰,数

・66・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第43卷

不溶物的干扰。

提取的整个过程要在低温条件下进行,以防止蛋白被蛋白酶降解。由于要提取的是水稻籽粒的胚乳蛋白,为避免引入种皮和胚中蛋白的干扰,就要把种皮和胚完全去掉,这个过程要尽可能快速且在预冷的研钵中完成,所用的镊子和剪刀要灭菌预冷。由于操作精细,可以事先多加练习以加快操作速度。

3.2上样量的选择

上样量的选择是一个比较精细的工作,有的时候仅仅相差几十微克的上样量,所得到的电泳结果却相差很大。因此,需要在参考前人实验结果的同时,还应该对上样量进行多次试验和摸索.对结果进行多次比较,从而确定最佳上样量”“。本试验比

较了100、300、500雌三种不同上样量的双向电

泳的结果,发现在上样量为300斗g时,得到最多的蛋白点数和背景清晰的电泳图。这是由于,在电泳槽中加入含有loo¨g胚乳蛋白的水化液时,由于蛋白质含量较少,很多低丰度的蛋白虽然存在,却不能被分离出来。这样所得的图像就如图2A所示,只有一些高丰度蛋白能被看到,而且背景相对要深一些。如果上样量达到过高,反而蛋白点要少,这是因为聚焦过程中蛋白质浓度过高而在胶槽中沉淀,不能很好地进入IPG胶条中造成的””。

【参考文献】

lll黄发松,孙宗修,胡培松.等.食用稻米品质形成研究的现状与

展望【J】.中国水稻科学,1998,12(3):172—176.纠

黄丽俊,王建华.蛋白质组研究技术及其进展【J1.生物学通报,2005,加(8):4_矗

单彩云.大豆耐低温资源筛选及蛋白质组学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8:l一82.

"白月,王王句.郝再彬.水稻少侧根突变体MTl0的双向电泳分

析U】.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37(4):“I—“3.

纠刘文文,李永刚.杨明秀。等.利用双向电泳分析烯丙异噻唑诱导后水稻的蛋白质变化Ⅲ.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9(12):

lO—13.

引张炳吕,赵继梅.肖平.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的现状及进展【J】.山东医药,2005,45(5):65—66J

”郝强,葛秀秀。张睿鹂,等.北方常绿阔叶木本植物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优化[J1.西北植物学报,20lO.30(9):1906—

1912.

易克.田云,徐向利.等,水稻种子胚乳蛋白的双向电泳分析技术U1.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016l:513—515.引孙一丁,章成,黄兴奇,等.野生稻种子胚乳蛋白的提取及双向电泳条件的确屯[J】.百南农业学报,2008,21(2):313—316.州

刘珊珊,姜自芹,刁桂珠,等.蛋白质组学在大豆中的研究进展【J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lO,41(12):136一144.

Ⅲ孙杰,康俊梅.熊军波,等.野牛草种子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的优化【J】中国草地学报,20Io,32(4):75—79.

Ⅷ王晓楠.付连双.李卓夫.等.小麦苗期地下茎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lJJ中国生物_丁=程朵志,2008,28(12):66—

71.

徐幼平,徐秋芳.蔡新忠.适于双向电泳分析的番茄叶片总蛋白提取方法的优化【J】浙江农业学报,2007.19(2):7l一74.

水稻胚乳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分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赵书宇, 刘海英, 沈鹏, 金正勋, 张忠臣, 张海彬, 王露露, ZHAO Shuyu, LIUHaiying, SHEN Peng, JIN Zhengxun, ZHANG Zhongchen, ZHANG Haibin, WANG Lulu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哈尔滨,150030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12,43(4)

参考文献(13条)

1.黄发松;孙宗修;胡培松 食用稻米品质形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期刊论文]-中国水稻科学 1998(03)2.黄丽俊;王建华 蛋白质组研究技术及其进展[期刊论文]-生物学通报 2005(08)3.单彩云 大豆耐低温资源筛选及蛋白质组学研究 2008

4.白月;王珣;郝再彬 水稻少侧根突变体MT10的双向电泳分析[期刊论文]-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6(04)

5.刘文文;李永刚;杨明秀 利用双向电泳分析烯丙异噻唑诱导后水稻的蛋白质变化[期刊论文]-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12)

6.张炳昌;赵继梅;肖平 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的现状及进展[外文期刊] 2005(05)

7.郝强;葛秀秀;张睿鹂 北方常绿阔叶木本植物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优化[期刊论文]-西北植物学报2010(09)

8.易克;田云;徐向利 水稻种子胚乳蛋白的双向电泳分析技术[期刊论文]-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6)

9.孙一丁;章成;黄兴奇 野生稻种子胚乳蛋白的提取及双向电泳条件的确立[期刊论文]-西南农业学报 2008(02)10.刘珊珊;姜自芹;刁桂珠 蛋白质组学在大豆中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0(12)11.孙杰;康俊梅;熊军波 野牛草种子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的优化[期刊论文]-中国草地学报 2010(04)12.王晓楠;付连双;李卓夫 小麦苗期地下茎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期刊论文]-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8(12)

13.徐幼平;徐秋芳;蔡新忠 适于双向电泳分析的番茄叶片总蛋白提取方法的优化[期刊论文]-浙江农业学报2007(02)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dbnydxxb201204011.aspx

第43卷第4期东北农业大学学报43(4):62—662012年4月

J叫mal0fNonhe鹂tA鲥cultumIUIli”m脚

Apm2012

水稻胚乳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分析

赵书宇,刘海英,沈鹏,金正勋+,张忠臣,张海彬,王露露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哈尔滨15帅30)

摘要:为比较同一杂交组合不同直链淀粉舍量后代在灌浆期胚乳内蛋白表达差异。文章建立了一套适合灌浆期水稻胚乳蛋白的双向电泳技术,探讨了胚乳蛋白的提取、等电聚焦上样量的选择、胶务转移等双向电泳的一些关键技术。结果表明,一次溶解蛋白样品,TCA一丙酮法优于酚法蛋白提取.300斗g上样量为最适上样量,能得到清晰、分离效果好、蛋白点数较多的图像。

关键词:水稻;胚乳蛋白;双向电泳技术;优化中图分类号:S51l;Q5l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369(2012)雌0062—05

OptimizationOftw0一dimenslonaIgeIeIeCtrophores-SSyStem0friCeendO—sperm/2HAO

shuyu,LIu

Haiying.sHEN

Peng。JINzhengxun.zHANG

zhongch∞,zHANG

Ha-bin.

V\^ANG

Lulu(Co¨egeofAgricuIture,NonheastAgriculturaIUniVersity,Harbin

150030,Chjna)

Abstract:Inondertocompa悖thedi仟e怕n∞ofendOspe肿proIeinexp怕ssjon.ng怕.n伽ngp州0d

ofhybnd

pn。geni鹄di仟e例In

amyIa辨conlenls

deriVed仃Dmlr怕鞠me

hyb喇compo∞.O怕∞rIaI

of

MO_dimensionaI

geI

eIec吣phO限sis、Ⅳhich

was

su怕bJeto邮dospe盯np吲【eIns0fn∞∞ed.ng陷.n舢ng

periodwassetup.1twasd氐LIs∞don

thekey

techno嘲i钙of栅D刎mnsionaI

geI

elec№pho他sis,such

as

the

ex妇clion,the鞠mple

loaded

quant时in旧:,the打an柏怕n∞0fIPG鲥psand∞on.The怕su峙

sh讲Ⅳed廿1atT《:A-AceloneexC阳cIiOnwasbl小erthanphenoImethodwhenthep帕Ie.nsamplewasdIs∞IvedonIyonce,and

can

get仇emostdearand1^IeIl

separ,l制hVo-dimensionaI

geIeIec【∞phoresisdiag旧m、^mh

themostpro怕inspots.whenthesampIebadedquan廿tywas300Ug.

Key

words:^∞;endospernlpratein;tvvo_dime惜ionaI

geI

e瞰帕phon皓is:systemo硼mi翻tiDn

胚乳是水稻的主要食用部位,胚乳的形成和发进行室内分级筛选,并对耐低温资源绥农14的子叶育直接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品质“1。胚乳的主要成和真叶进行低温处理,利用2D技术寻找耐低温相

分是淀粉和蛋白质,因此,籽粒灌浆过程也是淀粉关蛋白。在绥农14子叶处理试验中,处理与对照表

和蛋白质的合成与积累过程,在此过程中众多的酶达量相差3.5倍以上的蛋白质点共获得29个,其中参与其中。有效地分离和鉴定灌浆过程中胚乳的蛋4℃处理上调表达有13个点,下调表达蛋白质点白质对深入了解稻米品质形成的生化学机理具有十16个m。白月等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水稻少侧根突

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蛋白质组学能变系MTl0及其野生型IR8的根系全蛋白质组,建

使我们更深刻地了解蛋白质的功能及其相互调控立二者间的差异表达图谱,得到了11个差异点,其机制,而且在逆境生理、杂种优势、品质研究中的中只在MTlO中表达的蛋白点有2个,只在IR8中表

应用也较广泛8I。单彩云对470份国内外大豆资源

达的蛋白点有4个,两者问有明显差异的蛋白点有

收稿日期:20ll埘-03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201006);东北农业大学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cxT00l—l一2)

作者简介:赵书宇(1984.),男,硕}.研究生.研究斤向为水稻蛋n质组学研究。E—mil:Bhu”小a0@126.com

+通讯作者:金正勋,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水稻遗传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E一——-“:zxjin326@hotmil.com

第4期赵书宇等:水稻胚乳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分析

5个朋。刘文文等应用双向电泳(2一DE)技术分析了烯丙异噻唑诱导后水稻蛋白质的差异表达,在诱导4d的双向电泳图谱上找到了IO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选取其中3个进行质谱(MALDl-TOF—MS)分析,分别具有泛醌一细胞色素c还原酶、苏氨酸肽链内切酶和苹果酸脱氢酶活性151。

双向电泳技术是蛋白质组学的核心技术,它包括蛋白质的提取、纯化、等电聚焦和sDs—PAGE电泳、凝胶染色、图像分析等技术m,。其中蛋白质提取和上样量大小、胶条转移等对蛋白质分离效果影响很大。郝强等以北海道黄杨为模型植物,比较了TcA/丙酮法、酚法和酚,sDs法三种蛋白质提取方法,结果表明三种提取方法使得电泳结果相差很大,而改进的酚/SDS法所得结果最好”l。

本试验选用水稻抽穗后lOd的籽粒,采用不同的蛋白质提取方法和上样量、胶条转移等对胚乳蛋白质进行分离效果比较分析,旨在建立适用于水稻胚乳蛋白质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为分离鉴定水稻胚乳蛋白质提供技术平台。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选用东农08一18稳定品系的直链淀粉含量不同的两个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盆规格为直径25

cm,

高度30cm,每盆4棵生长一致的秧苗,穴间距一致,每个材料重复3次,按常规方法进行肥水管理。抽穗时选取同一天抽穗挂牌标记,抽穗后lOd

取挂牌标记的5个穗,取穗中上部灌浆一致的籽

粒,剥去颖壳置于冻存管中一80℃保存。1.2方法

1.2.1

水稻胚乳蛋白的提取

1.2.1.1

TCA一丙酮法

取冻存籽粒20粒,用灭菌预冷的剪刀和镊子在预冷的研钵中迅速剥去种皮,切去胚,加o.2%PVP迅速研磨至糊状,悬浮于含O.昕%DTT的预冷lo%TcA一丙酮,一20℃过夜。次日4℃35

000

r・Ⅱlin。1离

心15min,弃上清,将沉淀重悬于80%丙酮,于一20℃温浴lh,4℃16

000

r・min“离心15

min。

沉淀重悬于loo%丙酮,于一20℃温浴l

h,4℃

16000

r・min“离心15min。重复此步骤2—4次,倒

出上清液,离心管置于冰浴中抽真空15min至丙酮完全挥发,得到的蛋白为粗蛋白。

1.2.1.2酚法

参照易克等方法嘲,取冻存籽粒20粒,加5倍体积提取缓冲液及0.5%PVP。12

ooO

r・min。离心

10

min,取上清液。加入等体积的水饱和酚(pH

8.0),充分振荡,静置lOmin后,12000

r・min。离

心5min。取酚相液体,加入5倍体积O.1mo卜L’1乙醇铵。置于一20℃下30min,充分洗涤沉淀4次以上,除尽乙醇铵。冷冻抽干,所得干粉为租蛋白。1.2.2蛋白裂解及含量测定

用离心管称取30mg粗蛋白干粉,向干粉中加人500|LL裂解缓冲液(8

m01・L~urea,2mol・L_1

thiourea,4%CHAPS,2.5%pH4~7IPGbuffer,l%

D’rr),36℃温浴lh,离心时间取上清,其余两份作为该样品的霞复。采用Bradford法进行蛋白定量5・,以蛋白质裂解液为空白,1mg・m一的牛血清白蛋白(Bovinesemmalbumin,BAS)标准蛋白(标准蛋白溶液用蛋白质裂解液配制)为标准,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下测定595nm的吸光值,绘制标准曲线,用于计算蛋白质样品的含量。1.2.3双向电泳

1.23.1样品被动上样及等电聚焦

选用17

cm

IPG胶条(pH4—7)。IPG干胶条胶

面朝下放入水化液的水代盘中,覆盖一层矿物油以防止等电聚焦时尿素析出,蛋白氧化及产生冷凝h后,置于Bio-Rad等电聚焦仪中,等电聚焦在20℃条件下自动进行,每胶条限流50“A。等电聚焦参数如下:

①500

V4

h除盐;

②l000Vl

h线性上升(Gm);③8000V2.5h线性上升(Gra);④8000V

O.5

h聚焦。

1.2.3.2胶条的平衡

将等电聚胶后的胶条胶面向上置于5mL平衡mmo卜L_1T^s—HCL.pH8.8,6mo卜L-1

mjn,然后再置于5mL平衡mmol・L‘1Tris—HCL,pH8.8,6mol・L‘1

min,取出后放在湿润的定性1.2.3.3

SDS—PAGE

采用Bio—Rad垂直电泳系统,胶的浓度为

水.被动水化14缓冲液I(50

urea,30%甘油,2%SDS,0.002%溴酚蓝,1%DTT)中平衡摇床震荡15甥g冲液Ⅱ(50

urea,30%甘油,2%sDs,0.002%溴酚蓝,2.5%碘乙酰胺)中平衡15滤纸上,以吸去表面多余的液体。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第43卷

12%.将平衡后的胶条放置于已聚合的聚丙烯酰胺凝胶胶面上,用05%的低熔点琼脂糖封顶液封闭排除气泡。在电泳槽中加人约1.5L电泳缓冲液

(O.025mo卜L。T—s.0192mo卜L-‘Glyeine,0.1%

出,不同的蛋白质提取方法对双向电泳的分离效果有较大影响。使用PDOuest分析软件对图1A、B进行分析,图1A共检测到蛋白点数(32l±5)个,图lB共检测到蛋白点数(195±5)个,而且TcA一丙酮提取法的双向电泳结果清晰度明显好于酚法结果.酚法样品在等电聚焦过程中电压未能达到

8000

sDs)第一步每块胶10mA下电泳30m衲,第二步每块胶20mA下电泳至溴酚蓝前沿距离玻璃板下缘

0.5

cm时停止电泳。v。这可能是由于酚法提取的蛋白样品会混

1.2j.4考马斯亮蓝染色

有比较多的盐离子.影响了聚焦效果。2_2不同上样量对胚乳蛋白分离效果的影响

上样量大小对电泳结果的清晰程度有很大的影响。上样量太小,低丰度蛋白就无法被识别;相反,如果上样量过大,虽然可以看到低丰度蛋白,但是会导致一些蛋白点过大而多点重合,为分析造成困难。图2中A、B、c分别是100、300、500斗g三种上样量的电泳结果。通过比较可

电泳后将凝胶立即放人固定液(40%甲醇,lO%乙酸)中至少30min.可过夜;充分固定后用Milli—pore纯净水洗2次,每次5mIn;换置考马斯亮蓝染液(10%硫酸铰,10%磷酸。20%甲醇,n06%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至少2h;用脱色液(25%乙醇,8%乙酸)脱去底色,或者直接用Mmipore纯净水脱色,直到蛋白点清晰为止。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提取方法对胚乳蛋白分离效果的影响

蛋白质样品制备是双向凝胶电泳最为关键的步骤之一。样品制备中关键为有效的去除淀粉等干扰成分,尽可能扩大其溶解度和解聚.尽量减少蛋白提取过程中的降解和丢失,以提高分辨率。图lA、B分别为利用TcA一丙酮法和酚法提取蛋白质的电泳结果。通过比较图lA和B可以看

以看出,100懈上样量的电泳图上共检测到蛋白

点数为(102土5)个,几乎看不到低丰度蛋白.而且其背景要深于图2B和c;而500¨g上样量的电泳图上共检测到蛋白点数(310±5)个.有明显的横纹且横向分离效果不好,放大区域可以看到有些点

重合在一起。而300她上样量的电泳图上共检测到蛋白点数(331±5)个,蛋白点数与500嵋上样量

结果相差不多,但是图像清晰没有横纹和过大的蛋白点,便于分析。

一≤专.箍.!j

.1:■:

.‘÷艄一渔.:.誓

一■k:i

A—T℃^一丙酮法:B-酚法

A—TCA一^cetone:B—Phenol

围l不同蛋白提取方法的双向电泳结果

Fig.1

T哪—dimen硝仰m霉d

el睇h坤hor愣b删l0f蛐pIeinmm咖textnctionmemod

sDS—PAGE这一过程同样是双向电泳的关键过程之一,主要涉及IEF胶的同定和平衡以及包埋…。在

2_3腔条的转移与封闭对胚乳蛋白分离效果的影响

等电聚焦完成后,将IEF胶条转移到第二向

第4期

赵书宇等:水稻胚乳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分析

・65

这个过程中最容易出现胶条不平整和蛋白质扩散的问题,从而影响电泳的分辨率和准确度,应该加以精细的操作和调控。如图3所示,左边图中为包埋不平整的电泳图片,可以明显看出图中标出

区域中的蛋白点相对右边包埋较好的图片中同一区域的蛋白点位置发生了偏移,而且向中间聚集。影响了电泳图片的比对和分析。这可能是由于在加入封顶液时产生了较大的气泡造成的。

’潮.●!・0讪。≯。j,.

~一。10.一一‘中

・.—.-’:-11'r

A—100%B_300I崤C一5∞M

圈2不同上样量的样品双向电津结果

:-。蠢

...一熏

n备2

Two.dt帅l蛐Igeld吲帅pho件出件蛐№of山疵瑚t锄pI憾l硼d耐叩删ty

产蝻——一|

}:颟;!:::{

,,:●

1..

。+

r:

蠖盈

量较多。酚法虽然所得到的蛋白再溶性要好于TcA一丙酮法。但是样品中混杂的盐离子等小分子杂质较多,使得等电聚焦不容易上升到设定的最高电压。当然这种影响可以通过多次溶解来去除.但是这样会损失一些低丰度蛋白,也有违提取操作尽量简单的原则。因此,综合考虑应该选择1℃A一丙酮法。

TcA一丙酮法所得的粗蛋白很多,但是再溶解性较差。在对粗蛋白用裂解液溶解的时候,可以用多个离心管同时溶解,离心取上清时合并同一样品,这样可以加大溶解效率,减小蛋白样品中

围3不同包埋效果的双向电泳结果比较

n昏3‰p丑一s0Ⅱ0ft_¨恤啪西呲IgeIele咖晰醯时咖mmem砌ding曲p愀

3讨论与结论

3.1水稻胚乳蛋白的提取

蛋白样品的提取和制备是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的关键步骤,蛋白样品的纯度和再溶性直接影响双向电泳(2一DE)分离结果的清晰度和重复性””。一般的蛋白质样品制备过程常采用丙酮、三氯乙酸或

硫酸铵进行沉淀…l。本试验比较了代A一丙酮法和

酚法提取水稻胚乳蛋白的双向电泳结果,发现利用TcA一丙酮提取蛋白,不仅提取效率高,而且杂质干扰少,得到的电泳结果,蛋白条带清晰,数

・66・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第43卷

不溶物的干扰。

提取的整个过程要在低温条件下进行,以防止蛋白被蛋白酶降解。由于要提取的是水稻籽粒的胚乳蛋白,为避免引入种皮和胚中蛋白的干扰,就要把种皮和胚完全去掉,这个过程要尽可能快速且在预冷的研钵中完成,所用的镊子和剪刀要灭菌预冷。由于操作精细,可以事先多加练习以加快操作速度。

3.2上样量的选择

上样量的选择是一个比较精细的工作,有的时候仅仅相差几十微克的上样量,所得到的电泳结果却相差很大。因此,需要在参考前人实验结果的同时,还应该对上样量进行多次试验和摸索.对结果进行多次比较,从而确定最佳上样量”“。本试验比

较了100、300、500雌三种不同上样量的双向电

泳的结果,发现在上样量为300斗g时,得到最多的蛋白点数和背景清晰的电泳图。这是由于,在电泳槽中加入含有loo¨g胚乳蛋白的水化液时,由于蛋白质含量较少,很多低丰度的蛋白虽然存在,却不能被分离出来。这样所得的图像就如图2A所示,只有一些高丰度蛋白能被看到,而且背景相对要深一些。如果上样量达到过高,反而蛋白点要少,这是因为聚焦过程中蛋白质浓度过高而在胶槽中沉淀,不能很好地进入IPG胶条中造成的””。

【参考文献】

lll黄发松,孙宗修,胡培松.等.食用稻米品质形成研究的现状与

展望【J】.中国水稻科学,1998,12(3):172—176.纠

黄丽俊,王建华.蛋白质组研究技术及其进展【J1.生物学通报,2005,加(8):4_矗

单彩云.大豆耐低温资源筛选及蛋白质组学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8:l一82.

"白月,王王句.郝再彬.水稻少侧根突变体MTl0的双向电泳分

析U】.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37(4):“I—“3.

纠刘文文,李永刚.杨明秀。等.利用双向电泳分析烯丙异噻唑诱导后水稻的蛋白质变化Ⅲ.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9(12):

lO—13.

引张炳吕,赵继梅.肖平.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的现状及进展【J】.山东医药,2005,45(5):65—66J

”郝强,葛秀秀。张睿鹂,等.北方常绿阔叶木本植物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优化[J1.西北植物学报,20lO.30(9):1906—

1912.

易克.田云,徐向利.等,水稻种子胚乳蛋白的双向电泳分析技术U1.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016l:513—515.引孙一丁,章成,黄兴奇,等.野生稻种子胚乳蛋白的提取及双向电泳条件的确屯[J】.百南农业学报,2008,21(2):313—316.州

刘珊珊,姜自芹,刁桂珠,等.蛋白质组学在大豆中的研究进展【J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lO,41(12):136一144.

Ⅲ孙杰,康俊梅.熊军波,等.野牛草种子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的优化【J】中国草地学报,20Io,32(4):75—79.

Ⅷ王晓楠.付连双.李卓夫.等.小麦苗期地下茎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lJJ中国生物_丁=程朵志,2008,28(12):66—

71.

徐幼平,徐秋芳.蔡新忠.适于双向电泳分析的番茄叶片总蛋白提取方法的优化【J】浙江农业学报,2007.19(2):7l一74.

水稻胚乳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分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赵书宇, 刘海英, 沈鹏, 金正勋, 张忠臣, 张海彬, 王露露, ZHAO Shuyu, LIUHaiying, SHEN Peng, JIN Zhengxun, ZHANG Zhongchen, ZHANG Haibin, WANG Lulu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哈尔滨,150030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12,43(4)

参考文献(13条)

1.黄发松;孙宗修;胡培松 食用稻米品质形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期刊论文]-中国水稻科学 1998(03)2.黄丽俊;王建华 蛋白质组研究技术及其进展[期刊论文]-生物学通报 2005(08)3.单彩云 大豆耐低温资源筛选及蛋白质组学研究 2008

4.白月;王珣;郝再彬 水稻少侧根突变体MT10的双向电泳分析[期刊论文]-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6(04)

5.刘文文;李永刚;杨明秀 利用双向电泳分析烯丙异噻唑诱导后水稻的蛋白质变化[期刊论文]-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12)

6.张炳昌;赵继梅;肖平 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的现状及进展[外文期刊] 2005(05)

7.郝强;葛秀秀;张睿鹂 北方常绿阔叶木本植物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优化[期刊论文]-西北植物学报2010(09)

8.易克;田云;徐向利 水稻种子胚乳蛋白的双向电泳分析技术[期刊论文]-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6)

9.孙一丁;章成;黄兴奇 野生稻种子胚乳蛋白的提取及双向电泳条件的确立[期刊论文]-西南农业学报 2008(02)10.刘珊珊;姜自芹;刁桂珠 蛋白质组学在大豆中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0(12)11.孙杰;康俊梅;熊军波 野牛草种子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的优化[期刊论文]-中国草地学报 2010(04)12.王晓楠;付连双;李卓夫 小麦苗期地下茎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期刊论文]-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8(12)

13.徐幼平;徐秋芳;蔡新忠 适于双向电泳分析的番茄叶片总蛋白提取方法的优化[期刊论文]-浙江农业学报2007(02)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dbnydxxb201204011.aspx


相关文章

  • 一种水稻总RNA提取的简易方法
  • 第31卷第4期2005年10月 曲阜师范大学 Joumal of V01.31No.4 Ql血 No彻a1 Oct.2005 一种水稻总RNA提取的简易方法8 高志勇 (渭南师范学院化学化工系,714000,陕西省渭南市) 摘要:应用高效惭 ...查看


  • 小麦不同部位蛋白全程研究过程简介
  • 小麦不同部位蛋白全程研究过程简介 1.1小麦叶片蛋白质组提取 采用TCA /丙酮沉淀一酚/SDS 联合抽提法来提取小麦叶片蛋白.参照Wang 等 [1]方法,加以改进.取新鲜的小麦叶片1g ,液氮中迅速研磨成细粉,加入10mI 于一20℃预 ...查看


  • 种子检验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 种子检验是指利用科学.先进和标准的方法,对种子样品的质量进行检测.分析.鉴定,以判断其质量优劣的一门科学技术. 托普云农作为种子检验实验室综合解决服务商为专业客户和企事业单位种子检验实验室提供全套建设方案和种子检验仪器(发芽仪器.净度仪器. ...查看


  • 蛋白质研究在植物发育过程中的应用
  • 广东林业科技 2008年第24卷第5期69 蛋白质研究在植物发育过程中的应用 祝 岩 姜春宁123 (1. 广东省林业种苗与基地管理总站 广州 510173; 2.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 摘要 蛋白质组学伴随后基因组学发展的需要而诞生, 其 ...查看


  • 一种促进植物根系生长的极细链格孢菌蛋白质分离.纯化和生物功能
  • 中国生物防治ChineseJournalofBiologicalControl2007年5月 一种促进植物根系生长的极细链格孢菌 蛋白质分离.纯化和生物功能 赵明治1,杨秀芬2*,张明1,袁京京2,邱德文2 (1.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查看


  • 蛋白质组学
  • :()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 ・ 世纪的生物学 蛋白质组学的进展 李林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研究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 摘要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是在细胞的整体蛋白质水平上进行研究.从蛋白质整体活动的角 ...查看


  • 2016年高考天津卷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 1.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由观察甲到观察乙须将5倍目镜更换为10倍目镜 B. 甲.乙.丙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 C. 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 ...查看


  • 三氯乙酸沉淀法
  • TCA/ 丙酮沉淀法 1.油菜黄化突变体蛋白质组分析:两种蛋白质提取方法比较 取叶片400 mg(去叶脉)置于研钵中,加入0.1 g PVP于液氮中碾成粉末.转入2.0 ml 离心管中并加入1.5 ml 于-20℃预冷的提取液(含10% T ...查看


  • 实验报告 之 果蝇及其他物种的遗传分析
  • 果蝇及其他物种的遗传分析 班号:周二上午 组号:一组 组员:风英 邓洁 [1**********]2 塔吉尼沙 姑丽尼格尔 专业:生物科学 实验日期:2012年10月-11月 摘要: 本综合实验以果蝇杂交实验为基础,将同工酶分析实验和遗传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