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精神压力大调查:谁是压力之首?

中国人精神压力大调查:谁是压力之首?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年提高。但不能忽视的问题是,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所感受到的来自方方面面的心理压力也在随之增长。我们的社会到底怎么才能营造一种以人为本,体现人的价值,充满人文关怀的大环境?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研究员们认为,这就需要全社会都能够真正的了解人,关心人。他们希望通过心理研究来给社会一份答卷。上周,最新统计数据和结果刚刚整理完成。

2000年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陈龙研究员接手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的子课题“社会转型期不同职业群体主要社会应激源与心理健康研究”,其目的是发现,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人,有多少种事件会给人们带来压力?哪些新的压力还在与时俱进地出现?个体自身的人格特征与感受到的压力大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000年8月份,课题组赶赴河北开滦集团公司,对井下工人、社区人员、下岗员工、一般职员、教师、医生、高层领导、中层领导等十余种不同职业人群进行了46场座谈会和大量个别访谈后,获得参与者反馈调查问卷1408份,累计8545种压力。经过对数据统计处理,结合访谈和测评的内容,课题组最终将这八千余项压力总结归纳为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10个方面89种引起压力的事件,涉及社会环境、工作压力、个人成就、经济收入、人际关系、社会支持、家庭、住房、子女和个人生活。

2001年开始,这十种因素89项压力源在全国不同省市继续进行检验。四年时间,调查人群已经涉及企业员工、医疗卫生人员、教育工作者、农民、公务员等十几个职业群体共7999人。

该课题部分研究成果已经专家组鉴定,大家认为,这是“一项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科学研究,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精神”。因为如此大规模的系统研究,将把人们日常对压力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科学、系统、理性的层面。课题组的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主要压力来源表现出多样化,与时代特性、职业类型、年龄阶段、人格特征等关系密切。“在社会变革和转型时期,人们受到的压力是有时代特点的。” 社会转型期的“特色压力”:社会环境、工作压力;个人成就的压力尤为突出

社会环境压力主要是由于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所感受到的压力。课题组在对某一国有企业职工进行调查中发现,该企业员工感受到的社会环境压力中有四种在89种压力源的大小排行中名列前茅,它们分别是对社会公德的忧虑、社会保障的担忧、社会稳定的担心以及社会分配不公的影响。

在工作压力中,工作任务、劳动强度、工作责任和竞争等内容的压力感受较为明显。在社会转型期,因为经济体制和劳动组织制度的改革,企业员工对竞争压力的感受也越来越大。此外,劳动争议、医疗纠纷和不情愿的工作应酬等问题也带来一定压力。

在个人成就这个因素中,感受强烈的比率和压力评价分数较高的依次是:工资分配、工作成绩和个人发展等项内容。陈龙研究员说,“这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带来的新现象,反映了员工对个人成就的价值体现更加务实,从根本上说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此外,研究显示,

文化知识的更新、业务能力的提高等压力已经成为一种逐渐增长的压力,这在教育水平较高的群体中尤为明显。

企业中职位越高,压力越大

普遍研究发现,领导层级越高,心身健康水平相对越低。此次课题组对不同职业群体压力水平的统计分析证实了这一假设。依据课题的统一统计方法,发现压力分数从高到低依次是:管理中层为80分;经理层为75分;教职员工为75分;一般管理技术人员为72分;医务工作者为68分;社区人员为68分;下岗人员为68分;矿工为60分;一般企业工人为59分。

对于企业经理来说,工作和家庭问题上的压力并列首位,排在末位的是经济压力。课题组的调查显示,这是因为该人群担负着领导工作,任务重、责任大、工作压力自然也就大;同时由于他们在外工作时间长,社会应酬多,在家的时间短,很少甚至基本上不能关心家庭事务,造成家庭问题上的压力比较突出。

20-30岁的人群成为各年龄段压力之首

一般经验认为,在职人员的压力感受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年龄越大,需要处理的工作和家庭方面的事务越多,责任越重,压力也就越大。

为了全面了解年龄与压力的关系,课题组在对某企业调查时,将受试者分成四个年龄段,研究结果表明,20-30岁的人群压力最高,压力均值为71分;其他三个年龄段的压力均值依次是31-40岁为67分;41-50岁为66分;51-60岁为68分。20-30岁的人群成为各年龄段压力之首。陈龙研究员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这些人一走上工作岗位就处于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他们除面临工作的压力,还有成家、购房、子女抚养、管教和社会交往等诸多压力,还存在缺乏社会经验、应对能力不足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年轻人群的压力大是可以想象的,这可能是社会转型期出现的新问题。

对于压力的应对方式不同,与人格有着紧密的联系

面对同一压力,不同的人所感受到的压力是不同的,这是因为人们的应对方式大不相同。课题组研究表明,“对压力的应对方式与个体人格特征有着紧密联系。”

有些人善于维护正常和积极的人际关系,善解人意并为他人着想,思维敏捷,善于适应变化的环境,较快地接受新事物,工作讲求条理性,工作态度认真,而另外一些人,往往情绪不稳定,在工作上一旦遇到问题就会感到焦虑不安,过分强调“面子”。对周围的人和事都缺乏信任,把自己的生存环境看得一无是处,为了个人的利益,贬低他人,在问题和责任面前争功诿过等等。

研究显示,在同样条件下,具有前一类特点的人群,与具有后一类特点的人群相比,他们能较好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感受到的压力更低。课题组认为,“要想避免压力对健康带来的消极影响,培养自己积极健康的人格特点和生活态度是十分重要的。”

中国人精神压力大调查:谁是压力之首?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年提高。但不能忽视的问题是,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所感受到的来自方方面面的心理压力也在随之增长。我们的社会到底怎么才能营造一种以人为本,体现人的价值,充满人文关怀的大环境?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研究员们认为,这就需要全社会都能够真正的了解人,关心人。他们希望通过心理研究来给社会一份答卷。上周,最新统计数据和结果刚刚整理完成。

2000年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陈龙研究员接手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的子课题“社会转型期不同职业群体主要社会应激源与心理健康研究”,其目的是发现,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人,有多少种事件会给人们带来压力?哪些新的压力还在与时俱进地出现?个体自身的人格特征与感受到的压力大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000年8月份,课题组赶赴河北开滦集团公司,对井下工人、社区人员、下岗员工、一般职员、教师、医生、高层领导、中层领导等十余种不同职业人群进行了46场座谈会和大量个别访谈后,获得参与者反馈调查问卷1408份,累计8545种压力。经过对数据统计处理,结合访谈和测评的内容,课题组最终将这八千余项压力总结归纳为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10个方面89种引起压力的事件,涉及社会环境、工作压力、个人成就、经济收入、人际关系、社会支持、家庭、住房、子女和个人生活。

2001年开始,这十种因素89项压力源在全国不同省市继续进行检验。四年时间,调查人群已经涉及企业员工、医疗卫生人员、教育工作者、农民、公务员等十几个职业群体共7999人。

该课题部分研究成果已经专家组鉴定,大家认为,这是“一项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科学研究,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精神”。因为如此大规模的系统研究,将把人们日常对压力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科学、系统、理性的层面。课题组的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主要压力来源表现出多样化,与时代特性、职业类型、年龄阶段、人格特征等关系密切。“在社会变革和转型时期,人们受到的压力是有时代特点的。” 社会转型期的“特色压力”:社会环境、工作压力;个人成就的压力尤为突出

社会环境压力主要是由于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所感受到的压力。课题组在对某一国有企业职工进行调查中发现,该企业员工感受到的社会环境压力中有四种在89种压力源的大小排行中名列前茅,它们分别是对社会公德的忧虑、社会保障的担忧、社会稳定的担心以及社会分配不公的影响。

在工作压力中,工作任务、劳动强度、工作责任和竞争等内容的压力感受较为明显。在社会转型期,因为经济体制和劳动组织制度的改革,企业员工对竞争压力的感受也越来越大。此外,劳动争议、医疗纠纷和不情愿的工作应酬等问题也带来一定压力。

在个人成就这个因素中,感受强烈的比率和压力评价分数较高的依次是:工资分配、工作成绩和个人发展等项内容。陈龙研究员说,“这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带来的新现象,反映了员工对个人成就的价值体现更加务实,从根本上说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此外,研究显示,

文化知识的更新、业务能力的提高等压力已经成为一种逐渐增长的压力,这在教育水平较高的群体中尤为明显。

企业中职位越高,压力越大

普遍研究发现,领导层级越高,心身健康水平相对越低。此次课题组对不同职业群体压力水平的统计分析证实了这一假设。依据课题的统一统计方法,发现压力分数从高到低依次是:管理中层为80分;经理层为75分;教职员工为75分;一般管理技术人员为72分;医务工作者为68分;社区人员为68分;下岗人员为68分;矿工为60分;一般企业工人为59分。

对于企业经理来说,工作和家庭问题上的压力并列首位,排在末位的是经济压力。课题组的调查显示,这是因为该人群担负着领导工作,任务重、责任大、工作压力自然也就大;同时由于他们在外工作时间长,社会应酬多,在家的时间短,很少甚至基本上不能关心家庭事务,造成家庭问题上的压力比较突出。

20-30岁的人群成为各年龄段压力之首

一般经验认为,在职人员的压力感受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年龄越大,需要处理的工作和家庭方面的事务越多,责任越重,压力也就越大。

为了全面了解年龄与压力的关系,课题组在对某企业调查时,将受试者分成四个年龄段,研究结果表明,20-30岁的人群压力最高,压力均值为71分;其他三个年龄段的压力均值依次是31-40岁为67分;41-50岁为66分;51-60岁为68分。20-30岁的人群成为各年龄段压力之首。陈龙研究员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这些人一走上工作岗位就处于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他们除面临工作的压力,还有成家、购房、子女抚养、管教和社会交往等诸多压力,还存在缺乏社会经验、应对能力不足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年轻人群的压力大是可以想象的,这可能是社会转型期出现的新问题。

对于压力的应对方式不同,与人格有着紧密的联系

面对同一压力,不同的人所感受到的压力是不同的,这是因为人们的应对方式大不相同。课题组研究表明,“对压力的应对方式与个体人格特征有着紧密联系。”

有些人善于维护正常和积极的人际关系,善解人意并为他人着想,思维敏捷,善于适应变化的环境,较快地接受新事物,工作讲求条理性,工作态度认真,而另外一些人,往往情绪不稳定,在工作上一旦遇到问题就会感到焦虑不安,过分强调“面子”。对周围的人和事都缺乏信任,把自己的生存环境看得一无是处,为了个人的利益,贬低他人,在问题和责任面前争功诿过等等。

研究显示,在同样条件下,具有前一类特点的人群,与具有后一类特点的人群相比,他们能较好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感受到的压力更低。课题组认为,“要想避免压力对健康带来的消极影响,培养自己积极健康的人格特点和生活态度是十分重要的。”


相关文章

  • 中国的五声音阶
  • 第三章 中国的五声音阶 第一节 五声音阶的渊源 按照前述的研究精神,我们就开始从头着手,先寻找我国音阶的渊源. 我国起源的音乐是使用五声音阶. 我国五声音阶的推演法,最先的记载是出自战国时代的管仲所著的"管子"一书中.但 ...查看


  • 能动司法与大调解语境下的法院调解制度
  • 摘要法院调解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纠纷解决机制,有着不同于审判的价值追求和运行方式.本文针对我国目前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在调解原则.诉前调解制度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方案. 关键词能动司法 大调解 法院调解 中图分类号:D926.2 文献标识码 ...查看


  • 辛亥革命有感
  • 辛亥革命,是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从黑暗驶向光明的曲折航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渡口".这场伟大革命,为老大帝国如何"变"才能救亡图存,探索了方向和道路:为中华民族怎样"变"才能跟上世界 ...查看


  • 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 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作者: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人民法院院长 杨上宇    发布时间: 2010-08-13 14:06:16 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是有效化解社 ...查看


  • 季卫东:大变局下中国法治的顶层设计
  • 本文来源于<财经>杂志 2012年02月22日 09:46 我要评论(2) 打印| 字号: 天下正在巨变.展望2012年之后的中国发展,关键在于建立和维持牢固的政府信用:而政府信用尤其有赖于高效而公正的秩序,即有赖于法治和民主: ...查看


  • 当前国内国际形势与政策
  • 当前国内国际形势与政策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国际格局正在发生重要的变化.十七大报告中的两个重要判断,"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当中"."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金融危机后得到了更 ...查看


  • 贝多芬交响曲 介绍
  • 交响曲: 第一交响曲 Op.21 1794--1796 C大调 第二交响曲 Op.36 1801-1802.10 D大调 第三交响曲"英雄"OP.55 1803-1804 降E大调 第四交响曲 Op.60 1806.10 ...查看


  • 浅谈青少年孝道文化教育-正式版
  • 浅谈青少年孝道文化教育 时代的发展,历史的变迁,可以说我们改变了许多,发展了许多,社会日益飞速的进步并不代表我们能够忽视传统文化的教育,特别是重中之重的传统文化家庭教育--孝道.于是,各种不良的孝道观越来越年轻化,并向青少年蔓延,在社会已经 ...查看


  • "十个全覆盖"工程
  • 内蒙古西部部分牧区旱情严重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了解到,今年入夏以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旱情发展迅速.特别是自治区西部部分牧区受旱严重,农牧民生产生活受到较大影响.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旱情主要发生在阿拉善盟大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