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的非物质设计及其可持续发展

产品的非物质设计及其可持续发展

杨君顺!,马镭!,杨刚

以人为本是产品设计的一个重要基本原则,一件产品从设计到生产出来都要紧紧围绕“人的需求”这个主题。有了人类的需求才有了产品设计的灵感与发展空间,但是人的需求往往与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矛盾。那么设计是要屈从于人的需求还是要以人类的生存环境与资源为基本呢?这其实就是产品设计可持续发展观所要考虑的问题。其实人和环境 是相互依存的和谐整体,没有了生存环境也就失去了提高生存质量的资本。很多人认为产品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只是要在材料、外型和结构上达到环保节约就行了,但是设计的本质实际 上就是发现和改进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使人与产品、人与环境更和谐,进而创造更合理的、更美好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设计的结果并不意味着一定是某个固定的产品,即产品可见的一面,它也可以是一种方法、一种程序、一种制度或一种服务,因为设计的最终目标是解决人们生活中的问题(1),这正是非物质设计观得以产生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产品设计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因素。

1. 非物质设计的含义

1.1设计中的非物质观念

非物质设计的定义是相对于物质设计而言的。物质设计通常来说比较容易理解为一种表象的、可见的、可感知的设计。非物质设计则是强调了在设计中物质以外的因素,如经济、环境、心理等,它还注意到非物质因素对物质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并将其作为单独的一个因素来研究。非物质设计是社会非物质化的产物,是以信息设计为主的设计,是基于服务的设计。在信息社会中,社会生产、经济、文化的各个层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一个基于制造和生产物质产品的社会正在转向一个基于服务的经济性社会。这种转变,不仅扩大了设计的范围,使设计的功能和社会作用大大增强,而且导致设计的本质变化。即进入了一个非物质的虚拟设计、数字化设计为主要特征的设计新领域,设计的功能、存在方式和形式乃至设计本质都不同于物质设计[2]。

1.2 非物质设计的拓展

非物质设计的思想体系,在今天已经不仅仅是基于信息社会的虚拟数字设计那么简单了,它已经扩大到了一切物质设计所难以触及到的设计领域,尤其是对于产品设计而言其重要程度已经不亚于对功能与外形的开发。目前,产品非物质设计主要是以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效应等外在因素为前提,并始终围绕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来对产品的非物质因素进行建立和组织的。比如通过对产品运行模式的设计和对产品售后体系的构建,使产品在功能与外形之外也能做到最大限度的人性化与环保。

2. 由环境与资源所引出的非物质设计

2.1产品因竞争而产生的消耗问题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商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商品的发展逐渐呈现出了一种同质化,它们在很多方面都极为相似,比如在功能和款式方面,很多品牌都拥有类似的特征,所以企业之间的竞争一方面是对功能和外形开发的竞争,另一方面就是对产品材料、资金还有能源投入的竞争。这些竞争所导致的结果往往是恶性的。由于对使用和形式的追求,很多产品都会添加许多不必要的功能,而这就会增加成本的浪费。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产品的更新换代会越来越频繁,如果不对这种消耗型的产品更新加以改善,就等于在消耗我们自己。

2.2 产品中的非物质因素

在产品中与非物质主义紧密联系的概念就是“ 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产品服务”、“人性化”、“信息社会”等等。在今天这些因素就产品设计而言并不能被充分地考虑到,因为他们所蕴含的价值往往会被产品的物质性所掩盖。而所谓的“物质性”也就是产品的物质形态、功能等因素,这些因素也最为大家所熟知,因为产品的物质性决定了产品最基本的功能和价值,这些也正是大多数企业和消费者所追求的。但是随着生存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紧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意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开发产品的非物质因素对实现人性化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意义。

产品的非物质因素同样也是相对于物质因素而言的,很多时候这种非物质因素并不能被具体的量化。对于工业设计而言,工业化建立起来的社会是一个“基于物质产品生产与制造的社会”,因此物质性和物质的“数”、“量”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而非物质性则是社会后工业化或信息化的结果。信息社会是一个“基于提供服务和非物质产品的社会[3]”。也就是说一件完整的产品包括的不仅仅是一些量化的材料,它还包括了一些难以计量的因素在里面,当一件产品发挥其功效的时候必定要对人、空间、社会等因素产生影响或者是互动,这种影响也应该包括在完整的产品之内,这也是企业以及设计师不应该忽视的环节。

美国的可口可乐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遍及全球的碳酸饮料品牌。可以在世界上的每个角落看见他的标志和产品,可以获得他们所提供的服务。这时候产品本身被弱化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他的品牌效应和服务效应,这就是产品的一种非物质属性,其实可以说很多时候我们喝的并不是可口可乐的产品而是在喝它的品牌与文化。而在建立这种非物质资源时,企业并不需要浪费更多的物质资源,但是它所产生的效应往往要比产品本身大出许多。通过合理地利用这种非物质资源也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大量资源浪费,减少产品对环境的污染。

2.3非物质设计在节约消耗方面的功能

非物质设计是产品设计的必然进程,它的功能就体现在其附加值上,很多产品由于性能外观的雷同而导致了一种恶性循环的竞争,本身拉不开差距,不能形成优胜劣汰的局面,消费者也会对其逐渐失去兴趣。而非物质设计正可以打破这种僵局,即为产品打开了另外一种局面,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这其中就有对使用方式和服务体系的创造。另外通过对非物质因素的考虑与设计,同时也可以使企业自身与消费者同时做到对资源的节约和对环境的保护。

在使用方式方面,比如汽车设计,过去很多设计师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设计物质的汽车本身,车身的造型流畅与否,车内空间舒适与否等等。而现在由于大气污染与交通拥堵的出 现,则要求设计者更多地考虑非物质的交通和环境等问题。在本世纪,- 年代以来,人们发明了各种低公害节能汽车,如电动汽车、甲醇汽车,天然气汽车等等。它们不像普通汽车那样排放含有铅、硫、氮的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同时噪声约为同等动力的普通汽车的$ . /,而且这种汽车还有燃料来源广、生产工艺简单、设备少、运输方便等特点。并且很多汽车公司也开始通过与政府合作的方式来推广节能汽车,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日本政府正以减轻税金,提供一次性补助等方法来促进低公害车的普及。从$001 年开始,美国加里佛尼亚州已要求汽车贩卖店具有贩卖一定比例电动汽车的义务。同时,各汽车公司也正设法开发新产品,降低低公害车的成本,如增加充电设备及燃料供应网点等,为大规模普及低公害节能汽车作准备。

而在服务系统的设计方面,企业也不可忽视。樱花厨卫坚持25年的吸油烟机“油网永久免费送到家”和坚持17年的燃气热水器“永久免费安全检查”,是同业中最具独创性和带给 消费者最多利益的两项服务。而正是这两项独特的服务项目使樱花厨卫在同行业中一直有着很强的竞争力。也许他们的产品在功能上和外观上并没有多少过人之处,但是正是通过这 种产品之外的附加设计使其将同类产品远远地甩在后面,同时也节约了企业有限的资本,避

免了产品更新所带来的浪费,可以说是使生产与消费! 个方面都实现了节约。

3. 基于非物质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观

3.1 非物质设计与物质设计的关系

从理论上而言,一切非物质设计都要以物质设计为基础,都要为产品的物质设计服务。而物质设计也不能离开非物质设计而独立存在,因为最终的产品都要为人所用为社会所用。虽然非物质设计与物质设计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他们都是围绕着产品设计这个中心的,并且他们的共同目标都是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对环境的保护,以及产品的人性化,见图1。

3.2 非物质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观

传统物质设计的理念是最大限度地达到功能与外形的完美,其主张的是以产品消费为主流。生产者生产和销售产品,用户购买后占有产品并使用产品得到服务,产品寿命终结将其废弃。非物质设计的理念倡导的是有效合理地利用资源,其主张的是消费服务而不是单个产品本身。生产者通过某种服务形式和使用方式来实现生产、维护、更新换代和回收产品的全 过程。非物质设计的这种思维转换使物质产品的价值发生了变化,产品价值中由原材料价值和体力劳动价值转变为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4]。

由图2可以看出非物质设计所提倡的消费模式是在服务系统的运作下,使产品从生产出来到最终完成使命始终和企业联系在一起的,这样就可以使产品的功效发挥到最大,且确保 资源的有效配置,避免了环境污染。而传统消费模式则从产品出厂开始就逐渐和企业失去联系,直到最后被丢弃,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二者的利弊显而易见。

非物质主义的生产者以提供服务达到盈利的目标,并通过运营上的创新将产品的损耗与丢弃转化为回收再生产,从而使产品的价值达到最大限度的利用。生产者的着重点将从更新 换代逐渐转为减少消耗,在一定程度上将生产成本与生态成本有效地综合起来,使生产者主动地去做一些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工作,如有用部件的回收再利用等。像有些电池生产厂家考虑到电池的损耗,及其对环境的破坏就设计出了一套电池回收体系,极大地方便了用户,并且使其对环境的污染降到了最低。

4 结

产品的非物质设计理论强调的是产品的服务和使用方式。这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能够使人类得以长期地、可持续地发展下去。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大大促进“非物质主义”生活方式的实现和推广,为产品的非物质设计理论提供科学的保障,而可持续发展又是一个全球性的发展战略,正成为8! 世纪全球性社会改革浪潮的一个重要主题,所以非物质设计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的。作为产品设计,在材料结构设计方面的节约与环保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如果能在将非物质的因素更多地考虑到设计中来,那么对于设计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将是极大的推动。关于设计的话题与讨论是永无止境的,而在中国非物质设计又是一个非常新颖的学科,对于很多企业和设计师而言,它也正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课题,非物质设计还需要更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证明。

参考文献:

[!]

(余不详)

[8]

[F]

[7]

(7):!?7 E !?HA

产品的非物质设计及其可持续发展

杨君顺!,马镭!,杨刚

以人为本是产品设计的一个重要基本原则,一件产品从设计到生产出来都要紧紧围绕“人的需求”这个主题。有了人类的需求才有了产品设计的灵感与发展空间,但是人的需求往往与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矛盾。那么设计是要屈从于人的需求还是要以人类的生存环境与资源为基本呢?这其实就是产品设计可持续发展观所要考虑的问题。其实人和环境 是相互依存的和谐整体,没有了生存环境也就失去了提高生存质量的资本。很多人认为产品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只是要在材料、外型和结构上达到环保节约就行了,但是设计的本质实际 上就是发现和改进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使人与产品、人与环境更和谐,进而创造更合理的、更美好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设计的结果并不意味着一定是某个固定的产品,即产品可见的一面,它也可以是一种方法、一种程序、一种制度或一种服务,因为设计的最终目标是解决人们生活中的问题(1),这正是非物质设计观得以产生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产品设计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因素。

1. 非物质设计的含义

1.1设计中的非物质观念

非物质设计的定义是相对于物质设计而言的。物质设计通常来说比较容易理解为一种表象的、可见的、可感知的设计。非物质设计则是强调了在设计中物质以外的因素,如经济、环境、心理等,它还注意到非物质因素对物质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并将其作为单独的一个因素来研究。非物质设计是社会非物质化的产物,是以信息设计为主的设计,是基于服务的设计。在信息社会中,社会生产、经济、文化的各个层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一个基于制造和生产物质产品的社会正在转向一个基于服务的经济性社会。这种转变,不仅扩大了设计的范围,使设计的功能和社会作用大大增强,而且导致设计的本质变化。即进入了一个非物质的虚拟设计、数字化设计为主要特征的设计新领域,设计的功能、存在方式和形式乃至设计本质都不同于物质设计[2]。

1.2 非物质设计的拓展

非物质设计的思想体系,在今天已经不仅仅是基于信息社会的虚拟数字设计那么简单了,它已经扩大到了一切物质设计所难以触及到的设计领域,尤其是对于产品设计而言其重要程度已经不亚于对功能与外形的开发。目前,产品非物质设计主要是以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效应等外在因素为前提,并始终围绕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来对产品的非物质因素进行建立和组织的。比如通过对产品运行模式的设计和对产品售后体系的构建,使产品在功能与外形之外也能做到最大限度的人性化与环保。

2. 由环境与资源所引出的非物质设计

2.1产品因竞争而产生的消耗问题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商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商品的发展逐渐呈现出了一种同质化,它们在很多方面都极为相似,比如在功能和款式方面,很多品牌都拥有类似的特征,所以企业之间的竞争一方面是对功能和外形开发的竞争,另一方面就是对产品材料、资金还有能源投入的竞争。这些竞争所导致的结果往往是恶性的。由于对使用和形式的追求,很多产品都会添加许多不必要的功能,而这就会增加成本的浪费。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产品的更新换代会越来越频繁,如果不对这种消耗型的产品更新加以改善,就等于在消耗我们自己。

2.2 产品中的非物质因素

在产品中与非物质主义紧密联系的概念就是“ 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产品服务”、“人性化”、“信息社会”等等。在今天这些因素就产品设计而言并不能被充分地考虑到,因为他们所蕴含的价值往往会被产品的物质性所掩盖。而所谓的“物质性”也就是产品的物质形态、功能等因素,这些因素也最为大家所熟知,因为产品的物质性决定了产品最基本的功能和价值,这些也正是大多数企业和消费者所追求的。但是随着生存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紧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意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开发产品的非物质因素对实现人性化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意义。

产品的非物质因素同样也是相对于物质因素而言的,很多时候这种非物质因素并不能被具体的量化。对于工业设计而言,工业化建立起来的社会是一个“基于物质产品生产与制造的社会”,因此物质性和物质的“数”、“量”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而非物质性则是社会后工业化或信息化的结果。信息社会是一个“基于提供服务和非物质产品的社会[3]”。也就是说一件完整的产品包括的不仅仅是一些量化的材料,它还包括了一些难以计量的因素在里面,当一件产品发挥其功效的时候必定要对人、空间、社会等因素产生影响或者是互动,这种影响也应该包括在完整的产品之内,这也是企业以及设计师不应该忽视的环节。

美国的可口可乐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遍及全球的碳酸饮料品牌。可以在世界上的每个角落看见他的标志和产品,可以获得他们所提供的服务。这时候产品本身被弱化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他的品牌效应和服务效应,这就是产品的一种非物质属性,其实可以说很多时候我们喝的并不是可口可乐的产品而是在喝它的品牌与文化。而在建立这种非物质资源时,企业并不需要浪费更多的物质资源,但是它所产生的效应往往要比产品本身大出许多。通过合理地利用这种非物质资源也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大量资源浪费,减少产品对环境的污染。

2.3非物质设计在节约消耗方面的功能

非物质设计是产品设计的必然进程,它的功能就体现在其附加值上,很多产品由于性能外观的雷同而导致了一种恶性循环的竞争,本身拉不开差距,不能形成优胜劣汰的局面,消费者也会对其逐渐失去兴趣。而非物质设计正可以打破这种僵局,即为产品打开了另外一种局面,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这其中就有对使用方式和服务体系的创造。另外通过对非物质因素的考虑与设计,同时也可以使企业自身与消费者同时做到对资源的节约和对环境的保护。

在使用方式方面,比如汽车设计,过去很多设计师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设计物质的汽车本身,车身的造型流畅与否,车内空间舒适与否等等。而现在由于大气污染与交通拥堵的出 现,则要求设计者更多地考虑非物质的交通和环境等问题。在本世纪,- 年代以来,人们发明了各种低公害节能汽车,如电动汽车、甲醇汽车,天然气汽车等等。它们不像普通汽车那样排放含有铅、硫、氮的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同时噪声约为同等动力的普通汽车的$ . /,而且这种汽车还有燃料来源广、生产工艺简单、设备少、运输方便等特点。并且很多汽车公司也开始通过与政府合作的方式来推广节能汽车,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日本政府正以减轻税金,提供一次性补助等方法来促进低公害车的普及。从$001 年开始,美国加里佛尼亚州已要求汽车贩卖店具有贩卖一定比例电动汽车的义务。同时,各汽车公司也正设法开发新产品,降低低公害车的成本,如增加充电设备及燃料供应网点等,为大规模普及低公害节能汽车作准备。

而在服务系统的设计方面,企业也不可忽视。樱花厨卫坚持25年的吸油烟机“油网永久免费送到家”和坚持17年的燃气热水器“永久免费安全检查”,是同业中最具独创性和带给 消费者最多利益的两项服务。而正是这两项独特的服务项目使樱花厨卫在同行业中一直有着很强的竞争力。也许他们的产品在功能上和外观上并没有多少过人之处,但是正是通过这 种产品之外的附加设计使其将同类产品远远地甩在后面,同时也节约了企业有限的资本,避

免了产品更新所带来的浪费,可以说是使生产与消费! 个方面都实现了节约。

3. 基于非物质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观

3.1 非物质设计与物质设计的关系

从理论上而言,一切非物质设计都要以物质设计为基础,都要为产品的物质设计服务。而物质设计也不能离开非物质设计而独立存在,因为最终的产品都要为人所用为社会所用。虽然非物质设计与物质设计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他们都是围绕着产品设计这个中心的,并且他们的共同目标都是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对环境的保护,以及产品的人性化,见图1。

3.2 非物质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观

传统物质设计的理念是最大限度地达到功能与外形的完美,其主张的是以产品消费为主流。生产者生产和销售产品,用户购买后占有产品并使用产品得到服务,产品寿命终结将其废弃。非物质设计的理念倡导的是有效合理地利用资源,其主张的是消费服务而不是单个产品本身。生产者通过某种服务形式和使用方式来实现生产、维护、更新换代和回收产品的全 过程。非物质设计的这种思维转换使物质产品的价值发生了变化,产品价值中由原材料价值和体力劳动价值转变为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4]。

由图2可以看出非物质设计所提倡的消费模式是在服务系统的运作下,使产品从生产出来到最终完成使命始终和企业联系在一起的,这样就可以使产品的功效发挥到最大,且确保 资源的有效配置,避免了环境污染。而传统消费模式则从产品出厂开始就逐渐和企业失去联系,直到最后被丢弃,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二者的利弊显而易见。

非物质主义的生产者以提供服务达到盈利的目标,并通过运营上的创新将产品的损耗与丢弃转化为回收再生产,从而使产品的价值达到最大限度的利用。生产者的着重点将从更新 换代逐渐转为减少消耗,在一定程度上将生产成本与生态成本有效地综合起来,使生产者主动地去做一些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工作,如有用部件的回收再利用等。像有些电池生产厂家考虑到电池的损耗,及其对环境的破坏就设计出了一套电池回收体系,极大地方便了用户,并且使其对环境的污染降到了最低。

4 结

产品的非物质设计理论强调的是产品的服务和使用方式。这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能够使人类得以长期地、可持续地发展下去。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大大促进“非物质主义”生活方式的实现和推广,为产品的非物质设计理论提供科学的保障,而可持续发展又是一个全球性的发展战略,正成为8! 世纪全球性社会改革浪潮的一个重要主题,所以非物质设计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的。作为产品设计,在材料结构设计方面的节约与环保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如果能在将非物质的因素更多地考虑到设计中来,那么对于设计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将是极大的推动。关于设计的话题与讨论是永无止境的,而在中国非物质设计又是一个非常新颖的学科,对于很多企业和设计师而言,它也正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课题,非物质设计还需要更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证明。

参考文献:

[!]

(余不详)

[8]

[F]

[7]

(7):!?7 E !?HA


相关文章

  • 电子电气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办法
  • 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控制和减少电器电子产品废弃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促进生产.销售.进口低污染电器电子产品和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 ...查看


  • 视觉传达论文
  • 论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在现实中的交汇 摘要:本文通过对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的分别研究,并对它们的深刻叙述,阐述了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和表现,以及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让人们都能深刻的认识到信息 ...查看


  • 合肥工业大学自然辩证法重点
  •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研究对象:自然界本质和发展规律:自然界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科学技术整体. 学科性质和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它既是马克思主 ...查看


  • 企业构成要素及其作用分析
  • 企业构成要素及其作用分析 摘要:文章对企业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和作用进行了分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是组成企业的三大要素,各要素之间存在的一 摘要:文章对企业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和作用进行了分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是组 ...查看


  • 配合饲料学
  • 附件2: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配合饲料学课程(课程代码:01376)考试大纲 目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序论 ㈠ 学习目的和要求 ㈡ 课程内容 ㈢ 考核知识点 ㈣ 考核要求 第二章 饲料的组成成分 ㈠ ...查看


  •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前景规划
  •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前景规划 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但它是构成我们世界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社会创造的 知识的总和.信息资源与物质.能源资源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特点,就是它可以被重复使用,可被同时共享,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可以不减少,有时还可产生新的 ...查看


  • 绿色制造论文 1
  • 绿 色 制 造 结 课 论 文 姓名:叶素华 专业:自动化 学号: 100611138 论述绿色制造及国内外绿色制造的发展情况 Discusses the green manufacturing and the domestic and f ...查看


  • 绿色制造技术的概念.内涵及其哲学意义
  • 第19卷,第1期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V01.19No.1 2002年2月 Science,TechnologyandDialectics Feb.,2002 绿色制造技术的概念.内涵及其哲学意义 张新民1,段雄2 (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学院,江 ...查看


  • 有害物质和材料管理规范
  • 1.目的 本规范旨在规范成都铭通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供应商.采购及相关节工程研发提供有 害物质的一些管控要求,以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防止含有有害物质的材料.元器件.零组件及产品流入成都铭通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被使用,降低有害物质对生态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