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类学2

论人类学

[中医112] 031411218 范存宇

[摘要]人是什么?世世代代都在猜这个谜。人不仅是天生的猜谜者,而且他的目光所至,无处不是谜。然而,人的心灵神游四海,到头来却发现,是深奥的谜正是他自己。他对“自身”这个世间最奇妙的现象凝神思索……

所谓“人学”,是一个宽泛的科学概念,它指一切以人为直接研究对象的科学领域,是关于人的科学。

[关键词] 人类学 生态 影视人类学 困境与前景

以往的文化人类学力图以不同文化的社会为其主要的研究对象,构筑有关文化、社会的理论。但是。记述不同的文化,理解不同文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们总习惯戴着本民族文化的有色眼镜看待异种文化。认识人类学就是从对文化人类学最基本的对文化的看法的疑问中产生、发展过来的。

50年代后半期至60年代,以上认识被理论系统化。美国人类学加H.C.康克林对菲律宾的哈努诺部族进行了深入的调查。除1995年发表论文《哈努诺语的色彩范畴》之外,他还于同年向耶鲁大学提交了学位论文《哈努诺文化与植物世界的关系》。

在《哈努诺语的色彩范畴》中,康克林深入探讨了哈努诺族表达色彩的方法,然后指出,哈努诺族的四个主要色彩词汇课分类为明、暗、湿三部分。它同欧洲式色彩分类基准有很大不同。另一篇论文向人们展示了哈努诺族周围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康克林指出哈努诺人拥有- 1 - 南京中医药大学人类学论文

自己的精致、绵密的植物分类法,它们完全不同与科学的植物分类体系。[1]

人类学一直以“对人类的整体关怀”为目标,所以其研究涵括了有关人的方方面面,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因侧重不同而形成相异的研究范式和取向。谢继昌认为,1900年以后人类学有三个研究趋向:其一是理念的研究;其二是社会结构的研究;其三是生态的研究。这三种研究构成相互重叠或混杂的情形[2], 生态人类学的产生反映了此种趋向。生态人类学,顾名思义是从生态的角度进行人类学研究,试图探讨环境与人及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美国人类学家Benjamin S.Orlove指出,生态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口流动、社会组织和人群文化形貌与他们所居住的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它进行各种比较性研究,也有从共时性和历时性角度分析特殊人群的取向[3]。

影视人类学是文化人类学与现代影视技术结合的产物。由于它对人类学信息的记录、研究、保存和释放传播, 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优势, 因而愈来愈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影视界的重视。[4]

新中国影视人类学事业的开展, 始于50 年代后半期期。19 5 6 年, 国家领导人发出“ 抢救落后”的号召,要求史学界和民族界在几年内,将国内在社会制度、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正发生巨变的少数民族的历史面貌真实记录下。为此,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在民族地区开展包括民族学在内的大规模社会历史调查。同时,接受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民族学老专家们“用电影手段实拍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的建议,于是拍摄这样的影片作为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 2 - 2 南京中医药大学人类学论文

容很快被确定下来。[5]可惜,就在中国影视人学有望获得更大进站的时候,由于“文科”被迫中断,而且长达十年之久。

经过许多时代的跨越,在90年代,我过拍摄的人类学影视片和纪录片频繁走向国际影视节。《长辈人家》,在发货戛纳电视节入围。 关于人类学著作,第一本介绍到中国的人类学书是德国Michael Haberlandt的民族学(Volkerkunde)由林纾与魏易从英文本翻译成中文,把书名译作“民种学”,1903年由北京大学堂书局出版。这本书谈的主要是德国人的人种概念,并对北美洲、大洋洲、亚洲和欧洲民族作了综合性的评述。同年。清政府颁布了《大学学制及其学科》,其中列入了一门新课程《人种学及人类学》。但是,只有北京大学编入了这门课程并定名为“人类学”。陈映璜用同样的名称为这门课程编定了一本教科书后来在1918年出版。这本书著重体质人类学,主要涉及体质类型、演化和人种的世界分布。(Chiao 1994:20)。1926年蔡元培先生(1868-1940)在《一般》杂志上发表了他那影响颇大的文章《说民族学》,企图解决这一名词上的混乱。[6]

民族学这一名称虽在中国奠定了官方的地位,但到了三十年代,以英美所倡导的社会/文化人类学为主的人类学或亲自由英美的大师们如Radcliffe-Brown,或由他们的学生们大量传入中国,全国百十所以上大学教授人类学,人类学这名称因而也逐渐流行起来。但这新传入的人类学大都附属于社会学,如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都是如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年,院系调整,取消了社会学,也取消了人类学。然而由于对少数民族工作的需要,“民族学”这名称却保留下 3

南京中医药大学论文 2013/5/26

来,而且逐渐成了专门研究少数民族的学科。“至于人类学的名称只有在古人类的研究中偶尔使用。直到70年代末期社会学学科恢复和重建后,个别的高等院校中才设立了民族学、人类学系或专业,如中央民族学院设立了民族学系,中山大学成立人类学系,设有考古学和民族学两个专业,厦门大学成立人类学系,系内设人类学专业和考古学专业。”(费1993:1)。这种名称上的混乱反映出目前中国大陆学术界对人类学与民族学这两个名称的界定与涵盖范围并没有一个共识,对于个别学者这种混乱的现象也许不会造成任何影响,譬如费孝通先生便说过:

在我身上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一直分不清,而这种身份不明并没有影响我的工作。这一点很重要,我并没有因为学科名称的改变,而改变我研究的对象方法和理论。我的研究工作也明显地具有它的一贯性。也许这个具体例子可以说明学科名称是次要的,对一个人的学术成就关键是在认清对象,改进方法,发展理论。别人称我作什么学家是并没有多大关系的。(费1993:4)。

然而对于一个新学科的发展却产生不少阻碍。譬如,1981年成立的中国人类学会便一直与更早成立的中国民族学会处于对峙的局面,究竟应该由谁代表中国参加国际人类与民族科学联合会的大会一直争执不已;另一方面,不论人类学也好,民族学也好,都未能在国家教委核定的专业名单上获得明确的地位,没有明确的地位,毕业生分配工作便有问题,因此也很难把这个学科顺利发展成一个学系,而这种明确地位的建立,首先要学术界对学科的名称与内容达到共识。没有这种共识是发展中国人类学的第一种困境。

- 4 - 4 南京中医药大学人类学论文

第二种困境可以说是功利主义的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来自政府,但也有来自民间的。早在1962年Maurice Freedman便针对人类学在亚洲社会中的作用,说过这样的话:

新的文官官僚系统吸纳了大量人才;留给不切实际的学者们只有少量的荣耀,更不要说收入了。在要求政治与经济的发展的压力下,对于社会科学中的基础学问的容量便变得很微薄了。(Freedman 1979:392,笔者译)。

在发达中的国家里,政府都在迫切地寻找一些对其经济发展立即有用的知识。而人类学,正像自然科学中的数字一样,是社会科学中最基本的学科,它对经济,社会,政治的发展的功用是根本的,广泛的,长期的,但却不是立竿见影的。这在急功好利的政客们看来,便不免是迂阔而不切实际的。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的政体各不相同,领导人的背景与学养更大有差异,奇怪的是他们对于人类学的态度却是相当一致的。另一方面,这三个地方的教育当局、大学领导、家长、学生也都不约而同地会问:“一个大学生学了人类学出来能干什么?能找到什么样的职业?”在像欧美那样已发达的国家中,人们是不会问这样的问题的。因为在那里,大家都了解大学只是基础教育的一部份,专业必须等到研究所才培养。但在中国,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大学仍然是他们教育的最高最后的阶段,问这样的问题自然是无可厚非的。但人类学是一门基础科学不是一种专业学科,对这样实际具体的问题,很难给一个满意的答复。我自己从事人类学教学与行政工作二十多年,回答过这样的问题无数次,我最常用的一个答案便是“人类学系的毕业生什么都能作。”但我深深了解这句话背后的含意却是:“什么都不能作。”

5

南京中医药大学论文 2013/5/26

现代社会科学主要在西方社会中形成与发展不免过分偏重反映西方文化中的认知方式,世界观与价值。近年来,不论是西方的还是东方的社会科学家都意识到了这种偏差与缺陷,不少人在努力把非西方文化中的认知方式、世界观与价值整合入现代社会科学中,务使后者能真正具有全球性与多元性。中国文化是非西方文化中的主支,中国人类学者应该充分利用人类学特别擅长的比较方法与结构分析方法深入中国文化资源,把其中的认知方式,世界观与价值提炼出来以充实甚至更新现代人类学,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国人类发展的第四个前景。[7]

现在中国人类学的发展正处在困境与际遇并存的关头;一面是困境重重,另一方面,美好的前景却已遥遥在望。我不知道有什么巧妙的办法能迅速解除困境,让美好前景早日实现。但我觉得最要紧的是诚实、团结与有信心。只要所有关心与研究中国的人类学者实事求是地认清当前的困境,团结起来,一起尽力去克服。困境终会逐步消除的。另一方面我们对前景要有信心,各人按自己的兴趣与能力,一点一滴地去争取,那么美好的前景,一定会早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文化人类学的十五种理论》[日]绫部恒雄 编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社会文化室 译

[2] 谢继昌1 文化生态学) ) ) 文化人类学中的生态研究[ A] 1 李亦园主编1 文化人类学选读[ C ] 1 台北: 食货出版社, 1980161、681

- 6 - 6 南京中医药大学人类学论文

[3] Ben jam in S1Orlove1 Eco log ical Anthropo logy [M ] 1 Annual Rev iew of Anthropo logy, 19801235、236、2451

[4] 中国影视人类学发展述略 陈景源 《民族研究》1998年第2期

[5]《民族研究》1980年第6期

[6] 关于人类学在中国。见《人类学与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乔健 编

[7] 乔健先生1994年10月28日任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讲座教授就职演讲讲辞。《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5 7

论人类学

[中医112] 031411218 范存宇

[摘要]人是什么?世世代代都在猜这个谜。人不仅是天生的猜谜者,而且他的目光所至,无处不是谜。然而,人的心灵神游四海,到头来却发现,是深奥的谜正是他自己。他对“自身”这个世间最奇妙的现象凝神思索……

所谓“人学”,是一个宽泛的科学概念,它指一切以人为直接研究对象的科学领域,是关于人的科学。

[关键词] 人类学 生态 影视人类学 困境与前景

以往的文化人类学力图以不同文化的社会为其主要的研究对象,构筑有关文化、社会的理论。但是。记述不同的文化,理解不同文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们总习惯戴着本民族文化的有色眼镜看待异种文化。认识人类学就是从对文化人类学最基本的对文化的看法的疑问中产生、发展过来的。

50年代后半期至60年代,以上认识被理论系统化。美国人类学加H.C.康克林对菲律宾的哈努诺部族进行了深入的调查。除1995年发表论文《哈努诺语的色彩范畴》之外,他还于同年向耶鲁大学提交了学位论文《哈努诺文化与植物世界的关系》。

在《哈努诺语的色彩范畴》中,康克林深入探讨了哈努诺族表达色彩的方法,然后指出,哈努诺族的四个主要色彩词汇课分类为明、暗、湿三部分。它同欧洲式色彩分类基准有很大不同。另一篇论文向人们展示了哈努诺族周围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康克林指出哈努诺人拥有- 1 - 南京中医药大学人类学论文

自己的精致、绵密的植物分类法,它们完全不同与科学的植物分类体系。[1]

人类学一直以“对人类的整体关怀”为目标,所以其研究涵括了有关人的方方面面,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因侧重不同而形成相异的研究范式和取向。谢继昌认为,1900年以后人类学有三个研究趋向:其一是理念的研究;其二是社会结构的研究;其三是生态的研究。这三种研究构成相互重叠或混杂的情形[2], 生态人类学的产生反映了此种趋向。生态人类学,顾名思义是从生态的角度进行人类学研究,试图探讨环境与人及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美国人类学家Benjamin S.Orlove指出,生态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口流动、社会组织和人群文化形貌与他们所居住的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它进行各种比较性研究,也有从共时性和历时性角度分析特殊人群的取向[3]。

影视人类学是文化人类学与现代影视技术结合的产物。由于它对人类学信息的记录、研究、保存和释放传播, 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优势, 因而愈来愈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影视界的重视。[4]

新中国影视人类学事业的开展, 始于50 年代后半期期。19 5 6 年, 国家领导人发出“ 抢救落后”的号召,要求史学界和民族界在几年内,将国内在社会制度、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正发生巨变的少数民族的历史面貌真实记录下。为此,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在民族地区开展包括民族学在内的大规模社会历史调查。同时,接受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民族学老专家们“用电影手段实拍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的建议,于是拍摄这样的影片作为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 2 - 2 南京中医药大学人类学论文

容很快被确定下来。[5]可惜,就在中国影视人学有望获得更大进站的时候,由于“文科”被迫中断,而且长达十年之久。

经过许多时代的跨越,在90年代,我过拍摄的人类学影视片和纪录片频繁走向国际影视节。《长辈人家》,在发货戛纳电视节入围。 关于人类学著作,第一本介绍到中国的人类学书是德国Michael Haberlandt的民族学(Volkerkunde)由林纾与魏易从英文本翻译成中文,把书名译作“民种学”,1903年由北京大学堂书局出版。这本书谈的主要是德国人的人种概念,并对北美洲、大洋洲、亚洲和欧洲民族作了综合性的评述。同年。清政府颁布了《大学学制及其学科》,其中列入了一门新课程《人种学及人类学》。但是,只有北京大学编入了这门课程并定名为“人类学”。陈映璜用同样的名称为这门课程编定了一本教科书后来在1918年出版。这本书著重体质人类学,主要涉及体质类型、演化和人种的世界分布。(Chiao 1994:20)。1926年蔡元培先生(1868-1940)在《一般》杂志上发表了他那影响颇大的文章《说民族学》,企图解决这一名词上的混乱。[6]

民族学这一名称虽在中国奠定了官方的地位,但到了三十年代,以英美所倡导的社会/文化人类学为主的人类学或亲自由英美的大师们如Radcliffe-Brown,或由他们的学生们大量传入中国,全国百十所以上大学教授人类学,人类学这名称因而也逐渐流行起来。但这新传入的人类学大都附属于社会学,如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都是如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年,院系调整,取消了社会学,也取消了人类学。然而由于对少数民族工作的需要,“民族学”这名称却保留下 3

南京中医药大学论文 2013/5/26

来,而且逐渐成了专门研究少数民族的学科。“至于人类学的名称只有在古人类的研究中偶尔使用。直到70年代末期社会学学科恢复和重建后,个别的高等院校中才设立了民族学、人类学系或专业,如中央民族学院设立了民族学系,中山大学成立人类学系,设有考古学和民族学两个专业,厦门大学成立人类学系,系内设人类学专业和考古学专业。”(费1993:1)。这种名称上的混乱反映出目前中国大陆学术界对人类学与民族学这两个名称的界定与涵盖范围并没有一个共识,对于个别学者这种混乱的现象也许不会造成任何影响,譬如费孝通先生便说过:

在我身上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一直分不清,而这种身份不明并没有影响我的工作。这一点很重要,我并没有因为学科名称的改变,而改变我研究的对象方法和理论。我的研究工作也明显地具有它的一贯性。也许这个具体例子可以说明学科名称是次要的,对一个人的学术成就关键是在认清对象,改进方法,发展理论。别人称我作什么学家是并没有多大关系的。(费1993:4)。

然而对于一个新学科的发展却产生不少阻碍。譬如,1981年成立的中国人类学会便一直与更早成立的中国民族学会处于对峙的局面,究竟应该由谁代表中国参加国际人类与民族科学联合会的大会一直争执不已;另一方面,不论人类学也好,民族学也好,都未能在国家教委核定的专业名单上获得明确的地位,没有明确的地位,毕业生分配工作便有问题,因此也很难把这个学科顺利发展成一个学系,而这种明确地位的建立,首先要学术界对学科的名称与内容达到共识。没有这种共识是发展中国人类学的第一种困境。

- 4 - 4 南京中医药大学人类学论文

第二种困境可以说是功利主义的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来自政府,但也有来自民间的。早在1962年Maurice Freedman便针对人类学在亚洲社会中的作用,说过这样的话:

新的文官官僚系统吸纳了大量人才;留给不切实际的学者们只有少量的荣耀,更不要说收入了。在要求政治与经济的发展的压力下,对于社会科学中的基础学问的容量便变得很微薄了。(Freedman 1979:392,笔者译)。

在发达中的国家里,政府都在迫切地寻找一些对其经济发展立即有用的知识。而人类学,正像自然科学中的数字一样,是社会科学中最基本的学科,它对经济,社会,政治的发展的功用是根本的,广泛的,长期的,但却不是立竿见影的。这在急功好利的政客们看来,便不免是迂阔而不切实际的。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的政体各不相同,领导人的背景与学养更大有差异,奇怪的是他们对于人类学的态度却是相当一致的。另一方面,这三个地方的教育当局、大学领导、家长、学生也都不约而同地会问:“一个大学生学了人类学出来能干什么?能找到什么样的职业?”在像欧美那样已发达的国家中,人们是不会问这样的问题的。因为在那里,大家都了解大学只是基础教育的一部份,专业必须等到研究所才培养。但在中国,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大学仍然是他们教育的最高最后的阶段,问这样的问题自然是无可厚非的。但人类学是一门基础科学不是一种专业学科,对这样实际具体的问题,很难给一个满意的答复。我自己从事人类学教学与行政工作二十多年,回答过这样的问题无数次,我最常用的一个答案便是“人类学系的毕业生什么都能作。”但我深深了解这句话背后的含意却是:“什么都不能作。”

5

南京中医药大学论文 2013/5/26

现代社会科学主要在西方社会中形成与发展不免过分偏重反映西方文化中的认知方式,世界观与价值。近年来,不论是西方的还是东方的社会科学家都意识到了这种偏差与缺陷,不少人在努力把非西方文化中的认知方式、世界观与价值整合入现代社会科学中,务使后者能真正具有全球性与多元性。中国文化是非西方文化中的主支,中国人类学者应该充分利用人类学特别擅长的比较方法与结构分析方法深入中国文化资源,把其中的认知方式,世界观与价值提炼出来以充实甚至更新现代人类学,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国人类发展的第四个前景。[7]

现在中国人类学的发展正处在困境与际遇并存的关头;一面是困境重重,另一方面,美好的前景却已遥遥在望。我不知道有什么巧妙的办法能迅速解除困境,让美好前景早日实现。但我觉得最要紧的是诚实、团结与有信心。只要所有关心与研究中国的人类学者实事求是地认清当前的困境,团结起来,一起尽力去克服。困境终会逐步消除的。另一方面我们对前景要有信心,各人按自己的兴趣与能力,一点一滴地去争取,那么美好的前景,一定会早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文化人类学的十五种理论》[日]绫部恒雄 编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社会文化室 译

[2] 谢继昌1 文化生态学) ) ) 文化人类学中的生态研究[ A] 1 李亦园主编1 文化人类学选读[ C ] 1 台北: 食货出版社, 1980161、681

- 6 - 6 南京中医药大学人类学论文

[3] Ben jam in S1Orlove1 Eco log ical Anthropo logy [M ] 1 Annual Rev iew of Anthropo logy, 19801235、236、2451

[4] 中国影视人类学发展述略 陈景源 《民族研究》1998年第2期

[5]《民族研究》1980年第6期

[6] 关于人类学在中国。见《人类学与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乔健 编

[7] 乔健先生1994年10月28日任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讲座教授就职演讲讲辞。《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5 7


相关文章

  • 人类学毕业论文题目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九月二十 日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专注于原创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 ...查看


  • 郝跃骏:视觉人类学摄影的属性及特征
  • 视觉人类学 (Visual Anthropology)又称影视人类学.它是用人类学的基本理论.方法,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包括电影.电视和摄影),对人类学研究的对象.范围进行综合观照的一门边边缘性交叉学科.它对人类现存的社会文化现象和人类行为 ...查看


  • 定义_视域与田野中的问题_中国艺术人类学前沿话题三人谈_之三_王永健
  • 定义.视域与田野中的问题 36定义.视域与田野中的问题 ---"中国艺术人类学前沿话题三人谈"之三 ●王永健 摘关祎安丽哲要:如何定义"艺术"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艺术人类学的研究视域伴随着时代在艺术 ...查看


  • 近30年中国医学人类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 思想战线 2011年第3期第37卷l13,2011Vol137 近30年中国医学人类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徐义强 摘 要:在医学人类学近30年的学科建设中,我国一些学者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翻译了一批国外著作,开展了一些应用性研究,近些年还成立了 ...查看


  • 论语言人类学的起源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 第37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月 Vol.37 No.1 Journal of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Jan. 2015 论语言人类学的起源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赵泽琳 (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 ...查看


  • 中国人类学史复习资料
  • 中国人类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 导论 1.人类学包括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两大分支. 2.我国北方学界基本沿袭了欧洲大陆的学术传统,将人类学有关的学科分为: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南方学界较多的受到美国学派的影响,把两大分支,四大学科 ...查看


  • 中国人类学史
  • 分栏模式 同人注册 登录 会员 搜索 标签 领取红包 帮助 民俗学论坛-Folklore Forum » 高校论坛 » 西北民族大学 » 中国人类学史 搜索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发新话题 发布投票 发布商品 发布悬赏 发布活 ...查看


  • [学术观点]潘年英:人类学文学写作的再思考
  • 一 什么是文学人类学?或者什么又是人类学文学?学术界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或者说,还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意见.这也是最近几年我在教学工作中听到的学生提得最多的问题之一.对此,我曾在<文学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⑴一文中表达了我初步的看法. ...查看


  • 人类学与现代生活
  • 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石建华 学号:2008241068 中国人类学自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西方引介进来,至今已经走过100年的历程了.20世纪5年代之后我国出现的人类学研究机构中不少是从已有的社会学或者民族学研究机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