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训练中心

工程技术训练中心教学体系与构建方案探索

工程训练中心作为校内理工科学生唯一的实践教学基地,近年来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我校投入大量经费,添置先进设备,筹建汇东校区工程技术训练中心,以改善学生工程技术实践教学环境,提高教师水平及科研能力,使工程训练中心的实践教学水平能够实现质的飞跃。如何有效整合学校的有限资源,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科建设、科研建设、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和科研团队建设,构建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建设方案和运行管理模式,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研究的课题。由机械工程学院牵头,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密切协作的“工程技术训练中心教学体系与构建方案探索”教改项目结合了我校的实际情况,地方产业结构和经济的发展,在运行管理规范和工程技术训练中心人才队伍的建设,教学体系和创新实践学科建设、科研体系规划和建立方面正在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本项目背景是学院正在建设的工程技术训练中心,该中心综合机械、材料、建筑工程以及物理、化工等学科为一体,构建相关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人才培养和创新实践平台。除了完成学生的培养任务外,中心还具有培养青年教师队伍,强化和提升各学科建设和科研团队综合实践能力等重要作用。尽管学院在前期已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展了基础性建设工作,但如何有效地建设、利用该平台值得高度重视。

目前我校由于原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在邓关校区,不得不将理工科同学的金工实习环节安排在大一阶段。由于汇东校区没有工程技术训练中心的原因,大三、大四的同学平时的课外科技活动、毕业创新设计的开展显得十分困难,另一方面我校汇东校区的教师也处于搞科研不方便的尴尬境遇。但在汇东校区工程技术训练中心竣工后,预计从11届开始,学校可能将会对学生的培养方案进行改动,把金工实习环节调整到大二时期,从教学上来说,相关专业的同学在大二学习了制图等基础课程后再进行金工实习,学习的印象会更加深刻,与此同时也解决了大三、大四同学做课外科技活动、创新设计难的问题以及改善了教师搞科研的不便捷境遇。

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启用后将对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计划”起着巨大的推进作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

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此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家教育部为了促进工程教育质量的提高,完善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规范专业认证的试点工作,现阶段我校准备在今年将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申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后逐一对我校专业进行申报认证工作,使学生能更好的与国际接轨,得到国际培养方案的认可,达到面向专业,面向世界,面向国际的最终目标。

目前我校投入大量资金重点建设的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将于今年5月份左右竣工,届时学校新投资近200万引进的新型数控车床将全部到位,而在工程技术训练中心修建以前所购买的四台加工中心,其中包括每台价值三十多万的加工中心三台,一台一百六十五万的四轴连动加工中心也将全部启用。学校还考虑将黄岭校区的工程技术训练设备陆续向汇东校区转移。与此同时,将逐步开展以工程训练中心为载体,结合我院人才培养方向和办学指导方针,学院的实际情况和办学特点,学科建设、科研建设、团队特色建设的要求和中长期发展需要,经过一定时期的建设和发展,使所建设的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在人才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及其团队建设方面,具有显著的创新性实践平台的效能,逐渐成为具有特色的创新性实践基地和科研人才培养基地,使我院的综合性创新人才培养和科研能力有显著的提高。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以设备为依托,以工艺技能训练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工程技能、综合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结合“产学研”对外协作平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所谓的“产学研”就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工程训练中心不仅每年承担着校内理工科类学生的实习教学任务,

同时发挥其辐射与示范作用积极服务社会,使工程训练成为理工科学生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综合我院人才培养目标和拟建四川理工大学的规划,研究探讨我院工程技术训练中心的组织机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及不同学科教学资源整合模式,提出可行性论证报告,为学院中长期规划提供依据,探索研究工程技术训练中心教学体系、队伍建设方案与要求,在对我院现有工程技术训练设备仪器资源进行调研、摸底分析后,提出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平台建设的五年规划,为学院实施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建设提供依据。此外,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工程技术训练中心为核心,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和运行管理模式进行可行性论证,为今后有效的运行工程技术训练中心打下一定基础。在汇东工程技术训练中心竣工后,学校将对学生工程技术训练内容(比如在铁艺、钣金等方面进行特色改革)和训练方法上进行大胆的改革与尝试,改变了以往被动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管能动性,采取启发式教学,通过让学生自行设计、编程、加工,不仅锻炼了实践动手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届时对学生成绩考核的方法也将有所改动,跳出传统的考核模式的束缚,试先从机械工程学院开始推广,例如考试或许会以提供原材料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进行发挥创造,关于新的考核方式学校也在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

“我们三个学院在合作中配合得十分默契,相信在工程训练中心建设完成后,我们在实践合作中会更加愉快,取得更大的进展。”项目负责人、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曾涛这样形容由机械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三个学院在本课题中的默契合作,他们克服了跨学院合作、时间跨度长、任务要求高等一系列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现阶段已发表了《应用型院校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建设思路构想》、《重视实践性环节建设,培养创新性人才》等多篇学术论文。

随着工程训练中心的即将竣工,该项目的合作团队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例如对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人员构建和培养、管理模式探索和基本要求的研究和制定等。但是他们坚信,凭借着坚韧的毅力和良好的合作,一定可以取得更加辉煌的胜利,力争创建“门类齐全,设施先进,体系完善,运行高效,资源共享,开放服务,强项突出,特色鲜明,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大学生工程训练中心”,为建设

四川理工大学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正是凭借着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的心态,他们走过了困难的过去,相信他们还会凭借这样的心态,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来冬冬万希

工程技术训练中心教学体系与构建方案探索

工程训练中心作为校内理工科学生唯一的实践教学基地,近年来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我校投入大量经费,添置先进设备,筹建汇东校区工程技术训练中心,以改善学生工程技术实践教学环境,提高教师水平及科研能力,使工程训练中心的实践教学水平能够实现质的飞跃。如何有效整合学校的有限资源,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科建设、科研建设、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和科研团队建设,构建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建设方案和运行管理模式,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研究的课题。由机械工程学院牵头,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密切协作的“工程技术训练中心教学体系与构建方案探索”教改项目结合了我校的实际情况,地方产业结构和经济的发展,在运行管理规范和工程技术训练中心人才队伍的建设,教学体系和创新实践学科建设、科研体系规划和建立方面正在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本项目背景是学院正在建设的工程技术训练中心,该中心综合机械、材料、建筑工程以及物理、化工等学科为一体,构建相关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人才培养和创新实践平台。除了完成学生的培养任务外,中心还具有培养青年教师队伍,强化和提升各学科建设和科研团队综合实践能力等重要作用。尽管学院在前期已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展了基础性建设工作,但如何有效地建设、利用该平台值得高度重视。

目前我校由于原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在邓关校区,不得不将理工科同学的金工实习环节安排在大一阶段。由于汇东校区没有工程技术训练中心的原因,大三、大四的同学平时的课外科技活动、毕业创新设计的开展显得十分困难,另一方面我校汇东校区的教师也处于搞科研不方便的尴尬境遇。但在汇东校区工程技术训练中心竣工后,预计从11届开始,学校可能将会对学生的培养方案进行改动,把金工实习环节调整到大二时期,从教学上来说,相关专业的同学在大二学习了制图等基础课程后再进行金工实习,学习的印象会更加深刻,与此同时也解决了大三、大四同学做课外科技活动、创新设计难的问题以及改善了教师搞科研的不便捷境遇。

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启用后将对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计划”起着巨大的推进作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

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此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家教育部为了促进工程教育质量的提高,完善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规范专业认证的试点工作,现阶段我校准备在今年将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申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后逐一对我校专业进行申报认证工作,使学生能更好的与国际接轨,得到国际培养方案的认可,达到面向专业,面向世界,面向国际的最终目标。

目前我校投入大量资金重点建设的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将于今年5月份左右竣工,届时学校新投资近200万引进的新型数控车床将全部到位,而在工程技术训练中心修建以前所购买的四台加工中心,其中包括每台价值三十多万的加工中心三台,一台一百六十五万的四轴连动加工中心也将全部启用。学校还考虑将黄岭校区的工程技术训练设备陆续向汇东校区转移。与此同时,将逐步开展以工程训练中心为载体,结合我院人才培养方向和办学指导方针,学院的实际情况和办学特点,学科建设、科研建设、团队特色建设的要求和中长期发展需要,经过一定时期的建设和发展,使所建设的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在人才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及其团队建设方面,具有显著的创新性实践平台的效能,逐渐成为具有特色的创新性实践基地和科研人才培养基地,使我院的综合性创新人才培养和科研能力有显著的提高。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以设备为依托,以工艺技能训练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工程技能、综合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结合“产学研”对外协作平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所谓的“产学研”就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工程训练中心不仅每年承担着校内理工科类学生的实习教学任务,

同时发挥其辐射与示范作用积极服务社会,使工程训练成为理工科学生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综合我院人才培养目标和拟建四川理工大学的规划,研究探讨我院工程技术训练中心的组织机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及不同学科教学资源整合模式,提出可行性论证报告,为学院中长期规划提供依据,探索研究工程技术训练中心教学体系、队伍建设方案与要求,在对我院现有工程技术训练设备仪器资源进行调研、摸底分析后,提出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平台建设的五年规划,为学院实施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建设提供依据。此外,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工程技术训练中心为核心,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和运行管理模式进行可行性论证,为今后有效的运行工程技术训练中心打下一定基础。在汇东工程技术训练中心竣工后,学校将对学生工程技术训练内容(比如在铁艺、钣金等方面进行特色改革)和训练方法上进行大胆的改革与尝试,改变了以往被动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管能动性,采取启发式教学,通过让学生自行设计、编程、加工,不仅锻炼了实践动手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届时对学生成绩考核的方法也将有所改动,跳出传统的考核模式的束缚,试先从机械工程学院开始推广,例如考试或许会以提供原材料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进行发挥创造,关于新的考核方式学校也在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

“我们三个学院在合作中配合得十分默契,相信在工程训练中心建设完成后,我们在实践合作中会更加愉快,取得更大的进展。”项目负责人、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曾涛这样形容由机械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三个学院在本课题中的默契合作,他们克服了跨学院合作、时间跨度长、任务要求高等一系列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现阶段已发表了《应用型院校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建设思路构想》、《重视实践性环节建设,培养创新性人才》等多篇学术论文。

随着工程训练中心的即将竣工,该项目的合作团队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例如对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人员构建和培养、管理模式探索和基本要求的研究和制定等。但是他们坚信,凭借着坚韧的毅力和良好的合作,一定可以取得更加辉煌的胜利,力争创建“门类齐全,设施先进,体系完善,运行高效,资源共享,开放服务,强项突出,特色鲜明,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大学生工程训练中心”,为建设

四川理工大学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正是凭借着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的心态,他们走过了困难的过去,相信他们还会凭借这样的心态,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来冬冬万希


相关文章

  • 教学实验中心建设方案
  • 教学实验中心建设方案 建设意义和必要性: 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工程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以"学习工艺知识,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教学目标的工程训练,对于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 ...查看


  • 项目可行性报告范文
  • 项目可行性报告 一.基本情况 1. 项目申请单位基本情况: 单位名称:大连大学 单位地址: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单位邮编:116622 法人代表姓名:由业诚 学科门类:教育.文.法.史.理.工.医.管理.经济学.哲学等十大学科门类 财务收支 ...查看


  • 基于创新作品制作的工程训练教学改革与实践
  • <装备制造技术>2009年第8期 基于创新作品制作的工程训练教学改革与实践 莫海军1,蓝民华2,曾仪1 (1.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640:2.广西柳州机电工程学校,广西柳州545003) 摘要:对传统的 ...查看


  • 工程训练中心工作计划
  • 200*年工程训练中心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上海电机学院的200*年党委和行政工作思路,以及工程训练中心200*年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合格本科院校建 ...查看


  • 浅谈现代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_顾蓓
  • 第32卷第4期2013年4月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Vol.32No.4Apr.2013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浅谈现代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 顾 蓓,赵中华,刘圣敏 ...查看


  • 如何打造优秀创新团队
  • 如何打造优秀创新团队?! 哈尔滨工程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以下简称:工训中心)成立于2003年5月.成立短短几年,就取得令人瞩目名誉.2004年至2009年中心取得主要名誉如下:2006年,工训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国家 ...查看


  • (软件工程训练中心)中心建设方案
  • 软件工程实训中心建设方案 1.总体情况 湖南工学院于1996年成立计算机科学系,1997年建立软件基础实验室,2001年建立计算机硬件基础实验室, 2003年开设软件技术专业,2004年建设软件工程实验室,2006年将多个实验室进行整合建立 ...查看


  • 中国十大军事院校排行
  • 一个国家的国防能力,很大一部分是取决于其军事人才,当然这都要依赖于我们先进的教育基地.下面为大家介绍中国著名十大军事院校排行榜,一起来看看吧! 一.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肩负着为国防现代化培养高级科学和工程技术 ...查看


  • 徐明发-南昌大学工程训练中心
  • 姓 名 徐明发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71 年 10 月 民族 汉 专业技术 职 务 通讯地址 实验师 学历 本科 毕业院校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 南昌大学工程训练中心 邮 编 330029 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 联系电话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