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鲁迅的书籍装帧艺术及其对现代书籍装帧的影响

学校代码:!Q垫Q

分类号;J28897§1研究生学号密级:五1081203034

东牡峄冠女季

硕士学位论文

论鲁迅的书籍装帧艺术及其

对现代书籍装帧的影响

Discuss蛔g曲eBookFa咖代of^1吐XunLuandthelⅡnu明ce

ChinabyMLXnnLuinMordenB00kFa咖心of

作者:王金笛

指导教师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学位类型姜凡教授美术学艺术设计学历硕士

东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2006年5月

摘要

本文从鲁迅先生对于近代进化论、西方现代哲学中所汲取的思想因素即鲁迅的思想根源和价值选择的角度入手探讨并研究他的书籍装帧艺术。笔者试从清末的社会状况出发分析鲁迅的书籍装帧的思想根源和他的文化选择即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鲁迅对于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理性选择的角度出发分析鲁迅的书籍装帧艺术轨迹、鲁迅的书籍装帧艺术风格,并且总结出鲁迅先生的书籍装帧的几大特征。同时从鲁迅先生对连环画的“辩护”、对印刷、材料及版式的执著追求与创新、版画的现代风格、字体的现代风格在其书籍装帧中应用等等几个方面做出探究,突出鲁迅先生对书籍装帧的整体关照。从而,得出鲁迅在中国书籍设计的现代性风格中所起的不可磨灭的作用,揭示出鲁迅先生在现代书籍装帧的历史潮流中所占的地位。

鲁迅的文艺理论对当代书籍设计有着关键性的现实意义。笔者通过对“五四”时期的社会文化状况和当代文化所面临的文化冲击做出对比和分析,认为鲁迅的思想理论和实践以及他对书籍装帧艺术性的执著精神,对于当代的书籍装帧艺术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感召力和艺术上的启发。

笔者认为鲁迅先生的思想及其书籍装帧的艺术实践所体现的书籍理念与内涵,对于解决当代书籍装帧艺术领域所面临的问题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鲁迅与书籍装帧思想根源文化选择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理念与内涵

Abstract

Thistllosisistalkaboutthebookfa曲】reofMLXlJNLUwhichd印enduponhisliter眦lre,thephilosophyofthewestworld

ain20m,andhischoicesiIltlleculture.Theaumordemonstr砒e

t|lecomjcstrip;the

f0ⅡnatinbOok,etc.propositionmatMLLu’sbookfkturehastheaf犯shereinafter:thejustificationofofm砒erprintedbygoodpress;thejmponanceoftheMaterialofbook;血e曲ovate

From廿lesef如tshereinbefore.meauthordemoIIStratetheStatsofMtXUNLUwhomh01dthebal如ceiIItheKstoryofbookfactureintheneoterictimes_And如side0109ystillbas.tsValueinthecontemporaryreaImofbookdesignandbookfacture.eTainthe

Keywords:Mr.XUNLU;Faccureofbook;IdeoIogyFounclation;Cu|tureChoicel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监日期;趟乏图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乏堇!鉴指导教师签名:.:』篓丝!幺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熏羔!堂

日指导教师签名:.』童魄

电话:——邮编:——期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引言

“创意”、“视觉“、“革新”、“民族化”、“世界性”……等等.这些词汇已经成为了当今设计领域里的滥觞词汇。其中书籍装帧领域也充斥着“视觉”a陛、“概念”性的书籍封面之中。然而,在纷繁复杂的书籍装帧里很多的书籍装帧旨目的借鉴目外的设计形式,倘若探讨现代书籍装帧的源头我们就会发现早期现代风格的书籍装帧有着多样性和开放性的独特民族风格。其中鲁迅先生的书籍装帧就具有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国内的鲁迅学研究,一方面是对文学文本的研究,文学领域的研究主要从鲁迅思想的现代性的视角来诠释:另一重要方面是对于鲁迅的思想世界的重新审视。90年代蛆届对鲁迅的研究逐渐偏离政治视角,并且,更加注重他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文化选择和他的真实的价值取向。

但足,鲁迅书籍装帧的理论研究却只停留在描述性的层面,这些理论中很少涉猎鲁迅的艺术理念、思想根源、价值判断和选择等方面。无论是国内还足国外,在研究鲁迅的艺术领域方面都没有把他的文学、思想根源、价值选择等理论根源同他的书籍装帧联系起来加以研究。就此而言,本文旨在通过从鲁迅的文学思想、文化选择和价值选择等思想根源方面入手,深入探讨并研究它对鲁迅的书籍装帧的影响。以及鲁迅的书籍装帧艺术对于现代书籍装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艺术对于现代书籍装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一章近代文化背景下鲁迅书籍装帧的理性因素

仓颉造字开启了人类智慧的大门,于是,书籍便承载着文化并延续着人类的历史。从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书籍装帧的形式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从最初的“甲骨刻辞”①到月】竹木为材料的“简”再到以“绢”为材料的卷轴,直至发展到今天的以纸张为材料的书籍。每一次书籍装帧的形式变革的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的背景。书籍装帧的现代形式的确立是在近代文化的转型的过程中形成的。

(一)资本主义的萌芽与欧洲印刷术的冲击

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欧洲资产阶级将其生产方式和文明向亚洲等经济落后地区扩张。中国社会的本土资本主义才刚刚露出头来,欧洲的印刷术便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脚步跟着进入了中国。近代印刷术,是西方国家在中国的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基础上融入了欧洲的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以机器操作为基本特征的印刷术。。早在16世纪初期西方的铅印印刷术便开始传到了中国,】8世纪凹版印刷跟着来至0了中国,泥版、照相铜锌版、平版、彩色石版、珂罗版、照相凹版、孔版,等等也随后传入了中国。在西方印刷术传入后,大多数的印刷机构都被外国人控制。清朝末期,由政府出面建立了京师同文馆,金陵官书局、浙江书局等官方印刷机构,一些民办印刷机构也相继出现了,同文书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等成为了近代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民办印刷出版企业。

印刷业的繁荣为书籍装帧的变革提供了物质上的支持,光绪年间,石印、铅印已经很流行,书籍设计开始打破了传统的古籍形式,即“木刻线装,但发展速度是缓慢的,只是书衣上舍去线条,改排铅字,直到20世纪初期才有人尝试绘制彩色图画装饰书衣,即为现代书籍装帧准备了条件。”…

(二)“文人参与”书籍装帧

中国自古便有文人作书的传统,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私家藏书,而最早的装帧艺术家可追溯到晋朝的顾恺之,他为张华的文学作品《女史箴》创作了插图《女史箴图》,直至宋代的李公麟、明代的陈洪绶、清代的改琦、近代的吴友如、现代的黄宾虹,等等。其中历朝历代都有私家做书的文人士大夫,而现代书籍装帧的大家更是层出不穷,其中具有开拓地位的装帧艺术家便是鲁迅先生。

日’《书籍装帧艺术简史》丘陵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出版80页

。《简明中华日j刷通史》张树栋庞多益郑如斯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

。《书衣百影》姜德明著三联书店2000年7月出版72页2

(三)文化、文学的变革与书籍装帧的变革

书籍装帧艺术本身是依靠书籍而存在的,它对于书籍是居于从属地位的.然而,书籍又是文化的载体,鲁迅的书籍设计正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从鸦片战争的~声炮响,一种对中国民族文化困境的根源的探索便从未停止过。应该说外国的殖民主义侵略是外在原因,外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揭下了封建结构的“完美”面纱。它犹如一把双刃剑,外来的文化和技术给中国人的觉醒带来了契机。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开始,1919年,中国发生了划时代的癌蒙运动~五四运动,它把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推向了高潮,它提倡新文化,新文学,推广白话文学。“五四”以后的短短几年里,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各种文学思潮,流派及其有关的哲学思想,都纷纷引进中国,文学思潮如: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表现主义、心理分析派、未来派,等等。哲学思潮如:人道主义,进化论、实证哲学、尼采的超人哲学、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弗洛伊德主义,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等。当时对于西方的各个流派和思潮的~些东西并未被一股脑的吸收,而是伴着“五四”创造者们的选择,鉴别、吸收、消化和扬弃,于是引进新文化就成了一种重塑和创新。

“五四”时期“文学革命”成为了新文化运动中的风向标。文学书籍所占的比例是巨大的,文学内容的革新,要求文学描写现实生活,反映新的人生观,进化与人性的理论引入了文学领域,内容的革新必然带动形式的变化。文学的生产过程和体制随着“现代化”的公共领域尤其是印刷、出版、报纸、刊物、和其它传播媒体的日渐发达而深刻发展。这些都成为了现代书籍装帧变革的铺路石。现代书籍装帧是在社会的变革以及文学变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五四”前后的出版物、书籍装帧同步进入一个历史的新纪元,从技术到艺术形式都用来为新文化的内容服务,具有现代的革新意义,从“五四”运动到“七七事变”从事书籍装帧事业当中真是人才辈出。在《简明中国印刷通史》当中记载:晚清一些通俗小说已经采用了活字排版,平装形式,并在封面上印些彩色绘画,在此以前只是签条上书写书名的单一形式。民国初年有些带有现代装帧性质的书籍设计,封面设计作者如沈伯尘、丁悚等人所设计的带有美人的“月份牌”似的封面,然而在书籍装帧的现代风格形成的过程中就不能不提及近现代装帧艺术的先驱鲁迅先生。他在书籍装帧现代风格的形成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与他在社会大变革当中的文化选择、超前的思想和理念是分不开的。

(四)鲁迅的文化选择

一般来说中国的文化经历了三次转型:第一次的转型是发生在春秋战圆到秦汉时期,贵族化的“天朝文化”逐渐丧失了正统性,被世俗的“豪强文化”所取代,这是一次由下至上的文化变革。井田制在私田的冲击下解体,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从贵族阶层脱离出来的士族阶层,逐渐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知识分子,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社会局面。第二次转型是发生在南北朝及唐朝时期,这是中国文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少数民族

文化对大一统的汉文化的冲击,中国文化由北向南发生最初的融合,接着是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这也是文化转型中的重大特征。它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与传统儒学,道教一同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主体。第三次转型是在19世纪,它开始了第三次转型也最为激烈,痛苦、和漫长的一次转型,这次转型与前两次具有明显不同的时代特征。其变革的价值取向不是文化有机体内部与上下之间的层次变化而是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系统之间的全方位交汇,它体现了物质的变革,规范的变革,观念的变革。。物质变革体现在以“洋务运动”为标志的物质层面的革命;规范革命是以“辛亥革命”为标志的引入西方政体,变法图强的外部层次的革命;而观念文化革命则是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主要过程,其基本思想框架是“科学”、“民主”、“个性解放”。鲁迅的文化选择对于近代的思想文化来说是对其的超越,一个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他预告了观念变革的到来。观念变革带有两种涵义,一种是思想意识变革,另一种是道德人格的变革。。而鲁迅的思想启蒙和道德救赎的入学理论恰恰完整的涵盖了观念变革的涵义。

(1)鲁迅对近代思想的超越及其受西方哲学的影响

鲁迅是超前的,他用独特的思想能力把近代中国文化的转型的三个阶段加以浓缩,他从思想的意义上用思想意识的变革和道德人格的变革共同搭建了鲁迅的思想启蒙和道德救赎的完整的人学理论。。中国新文化的基本方向就是思想启蒙,这也是鲁迅的文化选择的重要方面。鲁迅的“任个人而排众数”的思想启蒙的价值取向明确了他的现代意识。而革命派和维新派的政治学说则是传统文化的影子。

鲁迅在《坟・文化偏执论》中说:“以是为二十世纪文化始基,虽云早计,然其为将来新思想之朕兆,亦新生活之先驱。”他吸收了20世纪西方最新也是最激烈的思想即现代哲学。鲁迅最早将西方的“个人主义”同进化伦结合。台湾学者陈鼓应,曾经谈到尼采,“超人思想的来源,有一种最流行的说法,认为是受达尔文的进化伦之说的延伸。”在近代中国这种“最流行的看法”乃肇始于鲁迅,正是鲁迅最早表达了这一想法。鲁迅无意全盘吸收尼采纯粹的哲学观点,而主要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接受了他的生命观点。他获取了尼采反对世俗道德的激情,也从尼采的“超人”中发现了“个人的自大”。。他将这些思想融进了他的文学、美术思想当中,当然也融入了书籍装帧当中。

(2)进化论对近代文入的影响

1896年严复翻译并出版了《天演论》,也许它是最有历史意义的事件。达尔文的进化论在中国影响至大仅次于马克思主义“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人物,几乎都为《天演论》的受惠者。“优胜劣汰”的观念,以叛逆的姿态对于中国传统奴性哲学,自强、自立等性的人格内容逐渐的显现出来。他连同严复“黜伪存真”的呼吁和从英国带回来的关于“自由”的猜想,共同从根基上突破了封建主义的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批判的武器”,进化论参与了近代文学革新。@然而,近代文人并非本真的继承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甚至偏离了赫胥黎《惯性的终结一鲁迅的义化选择的历史价值》张福贵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

l叫上

同卜

《鲁迅全集》第一卷第387页

《中国新文学史》许道明蔫上海古箍出版社2005年7月出舨2页4

的《进化论和伦理学》,差不多秉承了严复的意译,从某种程度上是社会达尔文主义。

(3)鲁迅对于进化论的吸收和扬弃

鲁迅在《文化偏执论》中称:“明哲之士,必洞达世界之大势,权衡较量,去其偏颇,得其神明,施之国中,翕合无间。”然而,鲁迅并非一般性的复述“自然淘汰”和“弱肉强食”,而是更多的思索着民族的兴亡。鲁迅在《月界旅行・辩言》中谈到过“宇宙过程”、“同艺过程”,“入冶日张,天行自逊”,也从反面印证了“伦理过程”之说强调“情感”和“社会缔合”的重要性。鲁迅将“诚”与“爱”即社会成员的个性解放和相互同情同时列为社会进化的重要指标。

鲁迅先生的文化选择直接影响到了他在文学和艺术领域里所扮演的角色,当然,也渗透到了他在书籍装帧艺术里的独特选择。若要充分理解鲁迅的书籍装帧艺术及其在现代书籍装帧中的作用,就要先从中国现代书箍装帧的特征谈起。笔者粗略地概括和分析了中国现代书籍装帧的几大特征。

(五)鲁迅与书籍装帧的不解之缘

鲁迅(188卜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现代书籍装帧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园鲁迅从小喜欢美术,从七岁起在亲戚玉田老人那里饱览了一些带有插图的古典书籍,并且他的保姆阿长为他搜集了《山海经》,在他的《朝花夕拾》中记载:“于是我开始搜集绘画书籍,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毛诗品物志考》……”成长中的艺术积累对于后来他的书籍装帧艺术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于清末的社会背景来说,他的贡献是巨大的,承前启后的,他的书籍装帧艺术有赖于他在成长过程中对艺术的积累。在他的一生中大约设计了六十多个书刊的封面,参与书籍装帧设计的书籍上百个,其中他对于书籍装帧的理论和关于书籍装帧的实践留给我们一笔宝贵的书籍装帧设计的财富。在钱君匀的《书衣集》中记载:早在鲁迅留学日本期间即1906年他在文言文翻译的《域外小说集》的封面设计中就有明显的现代风格。他用的是青灰色的封面纸,上端是带状的图案,作一胸像侧面是希腊妇女,在迎接初升的太阳,技法颇为雅洁,简练;靠近书籍的下边,用圆润秀丽的篆书加以装饰,这种风格在当时的历史时期是没有的。1922年为自己的作品《呐喊》一书设计封面,带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象征意义,1923年为爱罗先珂的童话集《桃色的云》设计封面,1924年《歌谣纪年增刊》出版了他设计的封面,它呈蓝色,上有云彩和月亮和星星,给人以很大的想像空间,该封面的题字由他指定沈尹默书写。1926年在《心的探险》中对带有民族味道的封面作了新的尝试,1927年《华盖集续篇》,1928年《而已集》、1930年《静静的顿河》、1931年的《毁灭》、1934年的《引玉集》,等等,直到他逝世的那一年他都在为书籍装帧事业努力着……。鲁迅先生的书籍装帧艺术风格和理念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这与鲁迅先生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的文化选择是分不开的。。《书刊装帧大辞典》吴寿林主编东华大学出j馥社2003年9月j蛆版

5410页

第二章鲁迅书籍装帧的艺术轨迹与艺术风格

(一)中国近代文人书籍装帧中“集体无意识性”下的“书卷气”

“五四”前后的出版物,书籍装帧艺术与新文化革命同步进入一个历史的新纪元。它打破一切陈规陋习,从技术到艺术形式都用来为新文化的内容服务,具有现代的革新意义。严复的“社会达尔文”言论深深的影响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关于“三界革命”,即“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以及各种革命的滥觞,都成为了当时新文人的奋斗的目标。

中国自古就有文人参与制作书籍的历史传统。“五四”时期显得尤为突出。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刘半农、叶圣陶、郭沫若、周作人、魏建功、郑振铎等都不止一次地为自己或者他人的书籍设计书籍封面(如图一)。这些文人在书籍装帧艺术上有着莫名的默契,与西方设计艺术追求外在的视觉冲击力不同。在这些书籍装帧艺术中有着一种“书卷气”,它的摄大特征是中国独有的文化性。“书卷气”的高雅格调基本可以概括为:来自于中国知识分子阶层的诗书画印、识音、等等,所积累的修养。

中国近代文人深深地烙上了传统文化的烙印。他们大多是在封建私塾里长大的,传统的诗、书、画、印,已经深深地灌输在他们的血液里。在社会、文化的巨大变革中他们痛苦的抉择着,想要改变现状改变“旧的”‘腐朽的”文化结构和内容,然而,他们却无法摆脱“无意识”状态下中国传统文化所散发的儒、释、道、的文化精神。这似乎成为了他们自身文化理念的悖论。事实上他们的作品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如小说家孙福熙、诗人闻一多,叶圣陶等人设计的封面,以中国书法作为书籍设计的主要部分,或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作为素材加以提炼作为书籍设计的主体(如图二)。从这两方面看都可以说明近代文人的书籍装帧在“集体无意识性”下所体现的“书卷气”。由此笔者总结出近现代书籍装帧萌芽期的几大特征。

(二)中国近现代书籍装帧的风格和特征

(1)“鸳鸯蝴蝶派”一早期装帧中的异端风格。中国现代书籍装帧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强大光环下形成的。它的几种风格都离不开文学,可以说文学性在它们身上部有所折射。民国初期,1903年孙玉声的《海上繁华梦》以言情为主的“鸳鸯蝴蝶派”小说,火抵是民国初期最“新”的小说,即反对礼教又姑息礼教,却实现了一般精英小说难以达到的传播能量。它们所表现的市民情调,也包括它们所体现的商品属性,章显着反叛“文以载道”的异端色彩。至于它们普遍关注情感,重视编织矛盾纠葛,追求情节的跌宕奇惊何干沟万壑,连同让读者享受休闲和放松,滋味特别,体现了不一样的审美晶格。这一类就是民国初期文学领域里的“鸳鸯蝴蝶派”。为这一类书籍所作的书籍装I帧也就被称作“鸳鸯蝴蝶派”。民国初年有些作者如沈泊尘、丁悚等人所设计的带有6

美女的“月份牌”似的封面就是这一类。钱君匀先生认为这种风格来源于欧美列强在华倾销的商品用的宣传画时的风格,诸如,火柴、药品等月份牌,即以媚态的美女来加以装饰,这种风格可以说是恰当的展现了这类书籍的特征(如图五)。

(2)是装饰风格即以纯粹的纹饰加以设计,它与书籍的内容没有联系,这一类书籍装帧受到了欧洲“新艺术”运动以及日本浮世绘的影响,其中以带有装饰昧的花纹作为封面的主体,极富浪漫色彩(如图六)。

(3)文学的象征性在书籍设计的体现。新文学的浪潮犹如脱了缰的野马冲向了中国民众,它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它的象征性不可避免的称为了书籍装帧中的不可或缺的一大特性。笔者认为对于】9世纪初期的书籍装帧所带有的明显的文学性尤其是象征性的原因,主要在于创作主体的艺术修养的相似性和中国文人的趋同性(如图九)。

(4)悲凉的文学意蕴在书籍装帧中的投射。悲剧性的映射体现了中国文人固有的民族危机感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士大夫情结。这种在特殊时期所形成的书籍装帧的风格成为了书籍装帧现代风格的一大特征;而这种特征一直延续到今天。另外,纵览“五四”时期至1950年左右的书籍设计大体是这几种风格并存的状态。鲁迅先生是这一时期,这一领域的先驱(如图十)。

(5)欧洲的构成主义风格在中国现代书籍装帧中的运用和发挥。构成主义是19世纪初期欧洲平面设计所推崇的风格。中国一批前卫的艺术家大胆的尝试并把这些因素运用到了书籍的设计当中,这其中也包括鲁迅先生(如图七)。

(6)传统文化符号在书籍装帧中的运用。鲁迅先生积极提倡传统文化在书籍装帧以及其它艺术门类中的借鉴和发挥。他所参与的书籍设计中无法掩盖他内在的文人的气质。而这一时期的文人制作的书籍无意中都带有文学性、含蓄性,以及对于传统因素的应用;如书法、传统纹样、以及“儒释道”精神中的“意”、“境”在其中的流露(如图

八)。

(三)鲁迅的书籍装帧艺术轨迹

在姜明德的《书衣百影》当中:“从我收藏的清末出版的我国最早翻译的一韶长篇小说《听夕闲谈》起,到林纾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等,都还是线装书形式。”。钱君訇的《书衣集》中记载:早在鲁迅留学日本期间即1906年他在文言文翻译的《域外小说集》的封面设计中就有明显的现代风格。他用的是青灰色的封面纸,上端是带状的图案,作一胸像侧面是希腊妇女,在迎接初升的太阳,技法颇为雅洁,简练;紧靠他的下边,用圆润秀丽的篆书加以装饰,这种风格在当时的历史时期是没有的。1922年出版的《呐喊》一书的封面中,构图简洁,深红色的底色,书的偏上位置在一个深灰色的方框里面用隶书书写了呐喊两字。整个封面渗透着一股淡雅的味道。鲁迅大多强调画面的纯粹的装饰效果。表达出强烈的象征色彩和寓意性。1923年,他运用古典图案装帧了他自己翻译的爱罗先珂的童话集《桃色的云》一书的封面(图三)。同年他设计的《国学季刊》以画像石的手法作为封面,

姜骧德著三联书店2000年7月出版

7。《书衣百影》27页

由蔡元培书写刊名。1924年,《歌谣纪年增刊》出版,鲁迅设计的封面呈天蓝色,上有云彩、月亮和星星,给人以广阔的想像空间,该刊的封面题字有他指定沈尹默书写。1927年,《华盖集续篇》出版,同样有他设计封面,他在上面增加了金石昧,格外生动。1928年,他设计了《而已集》封面,增强了象征性和寓意性。该书集中记录了他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经历了血的洗礼后的思想变化。1929年设计的《壁下译丛》和《艺术论》的封面,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同年,他为汉译匈牙利女作家妙伦的童话集《小彼得》设计了封面并设计了封面字。1930年设计的《静静的顿河》、《新俄画选》等封面构图稍有变化,他第一次用行书书写“静静的顿河”书名字作为翻译书的书名。1931年出版的《毁灭》、《铁流》和《勇敢的约翰》的封面设计很有现代感和书卷气。1933年出版的《萧伯纳在上海》的封面,他采用了新的手法,在白色的底色上,将登载的萧伯纳来上海的各种报纸的报道,互相穿插,并用土红色印刷,带有浓厚的西方现代结构主义风格的书籍设计。。

(四)鲁迅先生的书籍装帧的艺术风格

鲁迅先生一生亲自设计了大约六十多个书籍封面,经他参与设计的封面就更多了。

与其说他的书籍装帧艺术囊括了几乎所有现代书籍装帧的风格,不如说他的书籍装帧艺术给中国现代书籍装帧带来了更多的启发。鲁迅的书籍装帧的艺术风格不是偶然形成的,是随着他对艺术的理性思考而逐渐形成的。

(1)鲁迅的“民族化”理论影响下的书籍装帧

鲁迅先生在1934年写给魏猛克的信中:“新的艺术没有一种是无根无蒂的,突然发

生的,总承受着先前的遗产,有几位青年以为采用便是投降,那时他们将‘采用’与‘模仿’并为一谈了,中国画和日本画如欧洲被人采用,便发生了‘印象派’有谁说印象派足中国画的俘虏昵?……”。鲁迅在1927年陶元庆绘画展览会上曾经说过这样的一段话:“陶元庆是没有这两重桎枯的。就因为内外两面却和世界的时代思想合流,而又并未枯之中国的民族性。…‘他并非‘之乎者也’因为用得是新的形和新的色,……我想,必须用存在于现今想要参与世界上的事业的中国人的心里的尺来量,这才懂得它的艺术。”这段对陶元庆的评价也恰恰是他自己对于中国书籍设计民族化的问题的根本观点。钱君匀在他的《书衣集》当中记载:“鲁迅先生曾经对陶元庆说‘我们搜集的汉唐画像砖和拓本,其中颇有一些好东西,可以作为这方面(书籍装帧)的借鉴。’后来陶元庆为鲁迅先生设计的《工人绥惠略夫》和《朝花夕拾》等封面都得到了青铜器和石刻纹样的启示,开了一个新貌。”钱君匐才在为鲁迅先生的《论文艺》等书的设计当中开始运用了鲁迅先生关于吸收传统因素的艺术观点和理念,对封面加以这方面的尝试。

在鲁迅先生的“民族化”理论的影响下,他的书籍装帧中很重要的一种风格就是带

有传统因素的现代风格的书籍装帧艺术。如《桃色的云》、《国学季刊》等书籍装帧。

(2)形式因素的“中西合璧”

鲁迅在日本时期接触到了大量的日本浮世绘艺术和一些欧洲的绘画,它们对于鲁迅

u《书刊装帧丈辞典》吴寿林主编东华人学出版社

82003年9月出版412页

的影响是深远的。如果说20世纪初期的封面设计受到了西方有益的影响的话,那么与鲁迅在对中西方艺术品的搜集方面的贡献是分不开的。在他的《引玉集》中他大量的搜集了欧美的版画、插画,例如,他搜集了德国的写实派画家托莱,版画家丢勒,还有大量的苏联艺术家的版画作品。他最推崇的画家是凯绥・柯勒惠支的版画,同时他还介绍了表现主义画家蒙克的一些作品,以及法国印象主义画家高更的作品。在搜集中国古代艺术的实践中鲁迅身先士卒,收集了古代笺纸、汉代的画像石的拓本等等。这些资料为书籍设计提供了宝贵的背景资料。可以说,在鲁迅先生的带领下自20世纪初期起中国的书籍设计走向了多元化的创作之路。他的书籍设计在当时顺应的了世界设计的大方向即提倡简洁的设风格,并带有中国本土的书卷气和文人气风格,它是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的始端。

在鲁迅先生编的《新俄画选》小引当中:他介绍了立体派、未来派、构成派,等等;他曾经不只一次的提起要借鉴浮世绘艺术和欧洲绘画,他尤其推崇德国女版画家柯勒惠支的版画艺术。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现在由德国艺术家的画集,却看到了另~种人,虽然并非英雄,却可以亲切,同情,而且愈看,愈觉得美,愈觉得有动人之力。”在鲁迅的书籍装帧当中融合了不同的西方艺术流派和日本的浮世绘风格,与此同时,他也关注中国绘画的精髓,他在1934年《论旧形式的采用》当中说:“旧形式的采取……采取什么昵?我想,唐以前的真迹我们是无从目睹了,但还可以知道以故事为题材,这是可以取法;在唐可取佛画的灿烂,线画得空实和明快,宋的院画,萎靡柔媚之处当舍,周密不苟之处是可取的,……这些采取,并非断片的古董的杂陈,必须熔化于新作品巾,那是不必赘述的事,恰如吃用牛羊,弃去蹄毛没,留其精髓,以滋养及发达幸得生体,决不因此类乎‘牛羊’的”。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他的书籍装帧形成了“中西合璧”的现代风格。如他设计的《引玉集》、《小彼得》、《萧伯纳在上海》、《桃色的云》、《国学季刊》等等。

(3)文学的现代性对鲁迅书籍装帧的影响

“现代性”作为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种“全球化意识”伴着“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加入了文学变革的实践中,它既是民族再生文化整合互动的标志,也是对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冲击下勃兴的“现代性”问题的再思考。因此,“五四”新文化运动已超越了最初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最初阶段,意味着用当代人的眼光,语言、技巧、形象表达本国民众对当代世界文学独特技术的认同和把握。从而在文学自身发展和演变过程中,自觉和不自觉地与整个世界文学发展息息相通。

提起鲁迅先生令人首先想到的是他的小说《狂人日记》。鲁迅的“吃人”两字,石破天惊;这种“发现”是相当现代的。《狂人日记》的成功,示范了新文学的“立诚”品格,即关乎创作主体惰感的真挚,也关乎对象客体所具有的真实性。。鲁迅的文学当中,他并不纠缠于“悲剧”概念本身,而是抽绎了“悲剧”之于清醒看待热泪命运的特质“凡是历史上不团圆的,在小说里往往给他团圆;没有报应的,给他报应,互相骗骗。”。《中围新文学史》许道明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25页9

”“五四”文学是“人的文学”、文学的真实性和文学的悲剧观念,在文学革命论者,同属一个问题,也许还制约了他们对于创作方法的看法。“五四”到底是一个讲求理性的时代,对于封建主义“瞒与骗”的文学,现实主义的倡导与文学真实性要求,意味同一。然而,“五四”也是一个标榜理想的时代,给表现自我的浪漫主义文学同样提供了膏腴的土壤。倘若现实主义文学以生活本来面貌注重文学的真实性,那么,一些带有浪漫主义或径直现代主义色彩的作品大抵更注重内心的真实性。鲁迅曾经大声疾呼过:“我们的作家取下假面,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并且写出他的血肉来的时候早到了!”。所以他在肯定现实主义的同时,又决不排斥各种表现内心真实的文学。他同样呼吁过:“火胆的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厉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话发表出来。”。这些特质在他的《摩罗诗力说》、《破恶论》中有着明显的痕迹。《狂人日记》似乎走得更远了,狂人之所以是狂人,作家所用的笔触,显然是现实主义的,但是,狂入深处的环境和内心世界,则被作家赋予了浓烈的象征色彩。这篇在新文学史上最早产生影响的小说,除了震撼人心的精神主题,还第一次证实了新文学现实主义有着宽阔的领域,完全可能接纳某些非属类的创作精神与方法。它还表明“人的文学”将是一种真实揭示人的现实性和丰富性的文学,重视人的外部世界的表现,也向人的内部世界延展,这些与当时世界范围内所发生的艺术革毅尽管程度有别,但方向一致。郁达夫说过:“现在我们所说的小说,与其说是‘中国文学最近的一种新的格式’还不如说是‘中国小说的世界化’,比较恰当。”回

文学的现代性在书籍装帧上透射了“现代”的影子。如果把中国社会由近代跨向现代比作一道门的话,那么“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就是开启这道门的钥匙。而在这两场运动中文学革命的力量是巨大的,时人有言:“欧、美、东瀛,其开化之时往往得小说之助。”。文学革命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文学的现代性波及到了各个领域里。那么书籍装帧似乎成了这些文人在文学革命中的延续和更加自由的“发泄”途径。书籍装帧也毫无例外的从近代走向了现代。有趣的是现代书籍装帧得天独厚的得到了文学创作者自身的量身定做,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参与书籍设计,或者自己设计、或者互相参与等等。所以,我们有理由把文学的现代性与书籍装帧的现代风格有机的联系起来。

鲁迅在书籍装帧中所体现的现代性可以肯定地说,倘若没有《狂人日记》、《呐喊》、《彷徨》、《坟》等现代小说的问世又怎能有这些充满了视觉冲击力的现代风格的书籍装帧呢。很明显他的每部文学作品的封面设计都能感觉到文学和美术交织着所产生的力量。

如果说“五四”新文化运动是现代史的符号,那么,鲁迅似乎就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符号”和“代言人”。他的小说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同时书籍装帧领域里他的影响也毫不逊色。在他的书籍装帧中可以大体看到文学对书籍装帧带来的两种影响:“《鲁迅全集》第9卷附录

”’《论争了眼看》,《坟》

…《尢声的中国》,《三闲集》

…《中国新殳学史》许道明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27页

t・《国闻搬官印说酃缘起》《中国近代文选》上夏曾佑等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出版10

一是,文学的象征性在书籍装帧中的体现。如,《呐喊》、《彷徨》、《坟》等都能看到象征主义的痕迹。二是,悲凉的文学意蕴在书籍装帧中的投射。也许正因为近代社会的危机四伏和近代文人的带有救赎性的悲壮情怀使得他们无论在文学领域还是在书籍装帧方面都带有悲剧色彩和悲凉的文学意蕴。鲁迅的书籍装帧也不例外,尽管他强调设计的纯粹性,正如他在1926年给陶元庆的信中所说的:“我的意思是只要和“坟”的意义无关系的装饰就好。”但是,无论是在他参与下的封面设计还是他亲自设计的书籍封面都毫无例外的渗透着一股悲凉的文学意蕴。

第三章鲁迅对书籍装帧的整体关照及其对现代书籍装帧的影响

(一)对连环画的“辩护”及其影响

书籍设计的另一方面的因素是书籍的插图设计和绘制。插图在中国已有很长时间的历史了,中国自古就有“插画”和“连环画”,只是没有冠以这样的称谓罢了。早在晋朝时顾恺之就曾经为文学作品《洛神赋》作《洛神赋图》。可以说是比较早的插图了。清代的陈洪绶为《西厢记》、《红楼梦》,等文学名著绘制插图。但是,却很少有人肾定连环画的价值。而鲁迅先生则为“连环画辩护”。他在论《第三种人》中:“连环画是产生不出托尔斯泰,弗罗佩尔来,却可以产生出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那样伟大的画手来……,现在提起米开朗基罗来谁也没有非议了。但实际上,那不是宗教的宣传面么?”“书籍插画原意是装饰书籍的……这种画幅极多的时候即能只靠图像悟道文字的内容……最显著的例子,法国的托莱最有名的是《神曲》,德国有单行本,只靠略解,有谁说托莱不是艺术家呢?”在鲁迅的倡导和辩护下,连环画的爱好者和参与者逐渐增多。中国在那时陆续出现了一批像丰子恺、江丰、张乐平等漫画、插画的艺术大家。

(二)鲁迅对印刷、材料以及版式的执著与创新

鲁迅对书籍的印刷的质量也是非常的用心和认真的。如,1926年他在致李霁野的信中说:“《苦闷的象征》就要再版了,想用原色了,那画稿如可寄,乞寄来,想仍交财部印刷局印。即使走点样,总比一色较特别。”从中既可反映出鲁迅对书籍印刷追求完美,又可反映出他对当时印刷技术的无奈。但是,他始终争取印刷的最好的效果。在给李霁野的信中谈到《朝花夕拾》封面的颜色时多次谈到“怕印不好”、“在北京印刷”等字样。193j年在给黄源的信中说“插画本丛书的版心,我看每行还是可以添两个字,那么略呈长方,比较好看……”“此外亦无甚意见。但书面上的木刻,方块太多了,应换一次圆的之类。《文学》用过一张仙人掌的原图,大约是Newwoodcuts里的罢,作的大一点,还可以用。附上俄、意木刻各两种,请制图,制毕原本交下,当译画题。目录上的长图,尚未得相当者,容再找。”像这样的书信数不胜数,从中便能看到他对印刷质量、版式的安排、构图的完整等等作书的每一个环节的重视。足以看到他“作书”(装帧设计)的谨慎程度和执著精神。

鲁迅先生在版式设计与编排上也有他的刨新之处。当时印刷的书一般都是直排版,题目定格,反占一行,文章中的每一行、每~个字都是挨着的,这是从旧有的书籍版式中蜕化出来的。后来稍有变动,受了日本的影响,只把题目改了一下,或是低几个字,或多占几行,其它都没有改变。鲁迅却不是,他在题目的排法上作了革新。题目占行占到五行之多每行中的每个字之间都隔了一个字的四分之一的距离,看起来编年觉得眉目12

清楚。标点排在字的中间但没有排在第一行第一个字的,而且每篇都另见开始。这种新颖的版式是他创造的,后来有不少人采用这种方式。鲁迅先生还是“毛边党”的首倡者,他著译编校及装帧的60种著作中有40余种是毛边本。

(三)版画的现代风格在鲁迅的书籍装帧中的应用及其广泛影响

鲁迅的木刻活动在中国现代版画史中也是重重的一笔。

①是他搜集了大量的版画,在他的《引玉集》里搜集了大量的外国艺术家的版画,如:密德罗辛、法复尔斯基、冈察洛夫、毕珂夫、莫察洛夫、希仁斯基、亚历克舍夫、波查日斯基、拉甫钦珂,毕斯凯莱夫。除此之外,鲁迅先生还大量收集了德国女版画家柯勒惠支的版画。

②他参与出版了许多的木刻书:1929年1月出版了英国版画集《近代木刻选集》、1939年lO月出版了《木刻纪程》、《近代木刻选集》、《新俄画选》、《柯勒惠支版画选》、《士敏土之图》、《北平笺谱》、《十竹斋笺谱》等等。

③鲁迅先生先后举办了许多次版画展览:1930年10月举办了“西洋木刻展览会”、1932年举办了“德国作家版画展”、1933年12月举办了“俄法书籍插图展览会”等等。在举办版画展的同时鲁迅先生还曾经举办木刻讲习班培养新一代中国版画家,更确切的说是培养现代版画家。

④鲁迅的木刻理论是深邃和多元化的,正如他的文学理论一样有着新意。1935年在他致李桦的信中说:“现在有许多人认为应该表现国民的艰苦,国民的战斗,这自然不错,但是如自己并不在这样的漩涡中,实在无法表现,假使以意为之,那就决不能真切,深亥4,也就不成为艺术。所以我的意见,以为一个艺术家,只要表现他所经验的就好了,当然,书斋外面是应该走出去也好。日本的浮士绘,何尝有什么大题目,但它的艺术价值却在的。如果社会状态不同了,那自然也就不固定在一点上的。”从中可以看出鲁迅的艺术变革并没有混同于政治变革。他更注重艺术的本体语言和创作主体的真实情感。对于版画的艺术形式,鲁迅也有他的独到之处;“就绘画而论,六朝以来,就大受印度美术的影响,无所谓国画了;元人的水墨山水,或者可以说是国粹,但这是不必复兴,而且即便复兴起来,也是不会发展的。所以我的意思是以为倘参酌汉代的石刻画像,明清的书籍插画,而且留心民间所赏玩的所谓‘年画’,和欧洲的新法融合来,也许能够刨出一种更好的版画。”正是在些理论的影响下新一代的版画家层出不穷的涌现出来。

⑤木刻的现代主义风格在书籍装帧中的应用也丰富了书籍装帧领域。鲁迅把现代版画应用到书籍封面和插图当中可以说是首创。《毁灭》、《铁流》,的封面正是应用了这一方式。书籍的这种风格给入以凝重、深沉之感。在刘砚的《回忆断片》中:“为(野草>刻绘插图,取自梅菲尔德和达格力秀,一位是德国艺术家和一位英国木刻家手法迥异,使得(野草)不够娴熟,记得鲁迅先生说刀法有些像梵高的油画笔触,后来给了我一本梵高画集。”在鲁迅先生的感召下,大批的年轻版画家成长了起来,并且也参与到书籍的设计当中。鲁迅先生周围团结了一批有识之士的青年人。像陶元庆、钱君匀、王青士

等艺术家,解放区的画家古元,张仃,江丰,秦兆阳等人也设计过封面。由于条件的艰苦很难展现丰富的成果,但是,他们还是继承了“五四”以来的成果和多样化的风貌。

鲁迅在版画的现代风格的形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那么他把版画应用到书籍装帧中的这种形式也得到了发扬光大,成为了中国现代书籍装帧中特有的一道风景。

(四)字体的现代风格在书籍装帧当中的应用

书籍装帧中现代风格的“美术字”的应用在“五四”初期还不是很普遍,但是,鲁迅在早期的书籍装帧当中就已经自己设计字体,并且带有明显的现代风格。如《小彼得》、《接吻》等这些作品的封面字体的问世给书装界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

(五)后辈们的继承与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丰子恺、钱君訇仍有作品发表,成绩最为突出的是张光宇、丁聪、廖冰兄、余所亚、特伟等人。何以漫画家参与书籍装帧者为多,这是一个有待研究的有趣话题。黄苗予、郁风、黄新波、梁永泰等也制作了一些书衣。天津有位漫画家朋弟,为京津通俗小说作过不少封面,较少俗气,如他为《灵飞集》中的赛金花写照。几乎与新文学书刊无异,可见当时的通俗画家已有意摆脱鸳鸯蝴蝶派的老套。”。在鲁迅先生去世之后,他生前所培养的年轻人逐渐成为新一代的“艺术接班人”。在解放区,画家古元、张仃、江丰、秦兆阳、钟灵等人也设计过封面,但由于物质条件所限,很难展现丰富的成果。直到建立了东北解放区,进入大城市以后,解放区的印书条件才有所好转。总之,这期间的装帧风格仍继承了“五四”传统,保持了风格多样,流派分呈的局面,整体风格趋向于民族色彩,现实手法。

鲁迅先生无疑是超前的,现代书籍装帧是在文学的光环照耀下成长起来的。鲁迅是新文学的主将,他的文学、书籍装帧艺术及其艺术理念影响了一大批人。他在书籍装帧领域里集中了几乎所有中国现代书籍装帧的现代风格和特征。其中,有一些风格就是在鲁迅先生的感召下形成的,如传统风格、装饰风格(即日本浮世绘和欧洲“新艺术”运动的风格)、文学的象征性,等等,这些艺术风格鲁迅先生都涉猎过和号召过。如果说当时其它文人的个别书籍装帧艺术带有无意识性,那么鲁迅先生的书籍装帧则是具有理性意识的;因为在他的大量的书信和言论中可以找到理论依据。

中国现代书籍装帧的发展没有欧洲“新艺术”运动那样声势浩大,但是,它像一座j旦程碑一样见证着中国人在这一领域里所走出的每一步。而鲁迅先生则是这座里程碑下IEf勺一块巨大的基石。

。《书表可影》姜明德编著三联书店2000年7月出版

1435页

第四章鲁迅的书籍装帧艺术理论及其实践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当代书籍装帧的误区

(1)走不出的科技怪圈。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今天的书籍装帧艺术更多的依赖于技术本身。现在的书籍设计领域,在技术E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竞地:信息量的扩大、激光照排、先进多样的纸张、多种彩墨……可是书籍设计的水半却不能与之匹配。信息对于人既提供了便利又带有制约性。整个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技术变革,其影响所及,并不仅仅局限于科学技术领域,还波及到哲学和认识领域。随着电子通讯和声像媒体的发展,信息技术对世界的“再现”尤其是数字的纯粹的抽象化处理,使得声音、影像、视像,可阱随时加以储藏,输送,复制,再造……。。数字技术为现代书籍装帧提供J,便利,也为设计者设置了技术迷宫。当代设计者们往往沉醉于技术带来的便利而忽视了艺术的本体语言,失去了绘画语言的直观性和包客性。过多的依赖于电脑技术,使得很多书籍封面设计风格雷同、或偏于庸俗之气。

(2)“急功近利”的书籍装帧。A书籍市场化使得书籍出版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书籍出版周期逐渐缩短,为了降低成本,有的书商不惜降低书籍的质量和品质。Bj辟籍装帧的创作主体已经由原来的传统文人转到年轻_{弋的“打工一族”:他们的艺术修养远不足老一辈的传统文化修养;他们缺少对于书籍设计的执著。c书籍的高速度运转周期和书籍的出版质量形成了一对有待解决的矛盾。

(3)阅读习惯的改变是书籍出版质量下降的客观因素。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阅读习惯已经由原来的“精读”逐渐转向“泛读”。人们已经很少向19世纪那样把一本小说读一遍又一遍。书刊的急速发展就证明了这一点,书刊的品种越来越多,图书的印数越来越少,书刊的销售热点转移的越来越快,要求书刊印刷的周期也越来越短。掘不完全统计,禾来几年,我国书刊印数中的短版印刷将占书刊印刷的60%。这种改变使得一些出版商为了追求利润而忽视了书籍的质量。

(4)道德的缺失。书籍市场化导致了职业道德的缺失。书商老板为了效益,雇员为的是打工挣薪水,图书市场缺少了“文化价值”和道德约束。

(二)鲁迅先生在书籍装帧上的艺术实践对当今书籍设计的启示

(1)道德理性在当代设计领域的意义。社会转型中中国文化当下存在的时空环境,使得文化发展和社会心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无序和无奈状态。俗化,商品化和人文精神的淡化,成为了一种潮流。“回避崇高”,物欲横流,基本价值观念趋于解体,人们失去了对社会的关注,表现出一种存在的迷失,价值的迷失状态。正如鲁迅在本世纪初所说的:对社会的关注,表现山一种存在的迷失,价值的迷失状态。正如鲁迅在本世纪初所说的:。《jE物质社会一岳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黄)马克t第亚尼编苇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

15

“盖浇季士夫,精神窒塞,惟肤薄之功利是尚,驱壳虽存,灵觉且失。”鲁迅的思想~是上的“独出”与道德人格上“率真”是他“致人性于”“全”的主要思考内容。早期鲁迅呼吁道德的返璞归真以抵御物化德时代。而从当今社会的人生哲学的症结来看,则是共同伦理精神的失落。当今书籍设计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新时代的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的彻底抛弃,人们对物质的追逐而距离道德的边界线越来越远。要克服道德滑坡的倾向,就必须从形而上学的层面返回到现实的经济关系和道德之中。以理性原则对自我和他人功利与善恶,市场与道德进行划界和定位,建立一种新型的共同伦理精神。而在目前来说,使市场规范化,以群体利益为本位夺回被市场所侵占的道德地盘是当务之急。因为道德的终极是以全人类利益为目的的。于是我们可以说,一个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就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至真至纯的道德理想,虽说距离当下社会还很遥远,但是,仍不失为一种有调整功效的道德哲学。在设计领域里缺少像鲁迅先生的设计中所蕴含的质朴性,以及他追求艺术的那份激情和对书籍设计的那份严谨性。鲁迅先生的“诚”与“爱”对于今天的面临着“隋感危机”的人们应该是一剂良药。

(2)鲁迅的民族化理论的现实意义

鲁迅在书籍设计领域里最大的贡献要数他的关于民族化问题的论述了。“民族化”一词固然和民族相连,若提起民族就要谈到传统的民族文化:在我们回头看“五四”至1949年左右的书籍装帧时有着莫明的欣喜和青睐。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些装帧家都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如,陶元庆,他精通书画、篆刻;钱君淘,丰子恺,等人也都有着深厚的文化修养。而对于今天的设计者来说真正能看得懂文言文的人都少地可怜。可以想象,“民族化”一词不是在嘴上说~说的事情。我想,修养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的。从以上所阐述的鲁迅在书籍装帧中的艺术实践便可以看出他在书籍装帧艺术上的民族性。鲁迅在1927年陶元庆绘画展览会上曾经说过这样的一段话:“陶元庆是没有这两重桎枯的。就因为内外两面却和世界的时代思想合流,而又并未枯之中国的民族性。”“他并非‘之乎者也’因为用得是新的形和新的色,……我想,必须用存在于现今想要参与世界上的事业的中国人的心里的尺来量,这才懂得它的艺术。”这段对陶元庆的评价也恰恰是他自己对于中国书籍设计民族化的问题的根本观点。鲁迅还曾经跟陶元庆和钱君淘提到过封面设计的民族化问题:他认为我国的古代的青铜器、画像石上的纹样如果运用到书籍的设计上的话会有很好的效果。鲁迅在给李桦的信中说:“所以我的看法是,以为倘使参酌汉代的画像石刻,明清的书籍插图,并非留心民间的年画和欧洲的新法融合起束,也许能够创造出更好的版画。”通过以上的评论便能看出鲁迅先生在艺的民族化方面的探索。对于当代书籍设计当中大喊着民族化的设计家们,他的艺术理论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结论

书籍装帧已经成为设计领域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它不仅体现书籍设计的品质,更重要的是书籍能够成为文化的一面镜子。在全球化的今天,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在设计领域开始反思高科技的今天如何走民族化设计之路的问题。在文化领域里又把“民族化”

和“全盘西化”的问题又重新提了出来。而回顾历史~“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

中国文化、社会思想的发展有着明显的迟滞性和重复性,鲁迅的文化选择和艺术思

想在当代仍旧能够得到对位。任何的历史研究和重新评价都是为了寻求对象的当代意义,通过当代人的阐释而使其历史价值重新定位。由此,针对当代书籍设计领域里的缺陷和弊病,笔者认为鲁迅的书籍理念和艺术实践对于今天的设计者们有着积极启示和意

义。

对于鲁迅先生的艺术实践和理论过于褒贬都是片面的。综上所述,通过对鲁迅先生

书籍装帧艺术及其实践进行剖析,并且从中得到些启示。对于大谈“民族性”的今天,回顾鲁迅先生的艺术轨迹对我们是有益处的。借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以新的形,尤其是新的色来写出他自己的世界,而其中仍有中国向来的魂灵一要字面免得流于玄

虚,则就是一一民族性。”这些话,我想对于大谈民族性的人们是有益的。不仅是他的

民族化理论,他的重视“道德”、重视“人”的价值等等文艺思想以及他对于书籍装帧的执著精神在文化多变性的今天理应成为我们在艺术和文化领域里的价值尺度。

无论是走“民族”的艺术道路还是走“世界”的艺术道路,我以为都不重要,重要

的是我们如何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回顾过去、审视现在、探求未来;尤其是随着时代

的进步与发展,以及读者的文化修养的不断提升,对于书籍艺术质量的追求也在与日俱增,书籍装帧领域里的设计家们面对这样的挑战亦应泰然自若的做出自己理性的选择,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参考文献

ll】郭振华于秉南章桂征编

234页[2.I丘l{陵

《中外装帧艺术论集》时代文艺出版社1988年8月14页39页、

《中国书籍装帧简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三联书店

1984年10月1981年2000年7月2003年10月1982年lO月1999年8月1996年2000年5月

2页

80页8页35页412页32页144页85页210页87页

[3]鲁迅纪念馆编《鲁迅与书籍装帧》[4]姜德明编著《书衣百影》[5]吴寿林编著[6]王观泉著[7]刘柏青著[8]汪毅夫著[9]李瑞良著[10]张颂南著[I』J钱君淘著

[12]马蹄疾李允经著[13]张树栋等著[14】杨希之著

[15}殷治文著

《书籍装帧大词典》东华大学出版社《鲁迅与美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鲁迅早期与日本》《鲁迅与新思潮》

吉林大学学报陕西人民出版社

《中国古代图书源流史》

《鲁迅美术思想浅谈》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书衣集》

山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7月

65页

45页

《鲁迅与新兴木刻》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12月

《简明中华印刷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鲁迅思想面面观》

重庆出版社

2002年1月

235页

76页

《中国现代科学文化的兴起》《现代性与五四文学思潮》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年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2年5月2003年5月1986年8月

豁页

96页

[161俞兆平著[17]李泽厚著[18,]金宏达著[19]张福贵著

[20]杨里昂著

《中国现代思想史观》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鲁迅文化思想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5页

67页

《惯性的终结一鲁迅文化选择的历史价值》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跟鲁迅评图品画》《中国现代文学史》

岳麓书社科学出版社

2003年2002年lo月2004年1月

24页124页279页

[21]蒋淑贤著[22]邓中和著

《书籍装帧创意设计》中国青年出版社

[23]杭间何洁靳埭强等编[24]鲁迅编

《引玉集》

《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山东画报社2005年1月

48页

65页

78页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25]鲁迅编年组《鲁迅美术活动…续篇》人民美术山版社[26]彭明编著

《五四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98年

19引年12页

158页

[27]上海鲁迅编年史《鲁迅书信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8]高明潞等著[39]张光福编著

1976年160页

《中国当代美术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11月2页《鲁迅美术论集》云南人民小版社

《鲁迅论文艺》湖北人民出版社《意境》

北京大学出版社

18

1982年9月135页

[30]湖北鲁迅研究所编著

[3】]宗白华

1979年1月76页38页1986年

65页

[32]何清

《现代与后现代》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新世纪出版社

87页

【33一王受之著

1998年48页

。34]《中国新文学史》许道明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25页

外文书籍:

[1]Emst

H.Gom嘶ch

(B蛳sh)《TheStoryofArt》1985

《Histoiredu1ive》2005GuaI唱xi

page

[2]BaⅣier(French)

page

29

No彻a1

universityPressAllr噜htsreserved

[3]Brand(British)[4]Atlick(America)

《AHistoryof

i11u譬咖ion》1958

London1957Chicago

pagepage

67180

《TheEll91ishcommonReader》

《A

HistoIy

0f

[5]B.Bosanquct(B血ish)

Aeslhedc》2001

page168

19

后记

确定写鲁迅的书籍装帧方面的论文是偶然的。在潘红艳老师的20世纪美术史选修课上她讲到了鲁迅在现代版画史上的贡献,并要求我们课后查阅这方面的书籍。在图书馆里我查阅到了几本关于“鲁迅先生与版J面”方面的书籍。其中,几乎每本书都介绍了些关于他在书籍装帧方面的贡献,同时介绍了他为自己的著作设计了很多封面和参与制作了很多书籍。这使我想起了孩提时在父亲的书架上看到的一螳鲁迅的著作,那些书籍的封面曾经给我很多遁想:如《野草》的类似钢笔画的寥寥数笔有着强烈的象征性,《呐喊》的鲜艳的红色,《而已集》那奇异的字体等等。我突然问有种莫名的冲动要查阅他所有的书籍装帧方面的书籍。于是在长春市的各大图书馆罩我搜集到了仅有的儿本带有彩图的关于鲁迅亲手设计和参与设计的—R籍,在这里我不仅看到了他的书籍装帧艺术,还看到了近现代很多文人雅士设计的书籍,在他们这些书籍设计当中我看到了早划现代书装的风貌。令我震撼的是相对于当代书籍装帧,那时的书籍设计却有着多样性和开放性的特征,同时又有着中国人特有的气质。在这些书籍装帧当中我仿佛嗅到了现代文学那奇异的芬芳。我想到鲁迅似乎成为新文化的符号和标志,那么他的书籍装帧作为新文学的载体在近现代书籍装帧的历史上又扮演怎样的角色呢?于是,伴着这些疑问我开始了鲁迅书籍装帧的研究。

在论文的形成中我的导师姜凡老师给了我很多的建设性的意见;无论从论文的框架还足文字的校对都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意见,使我对论文的写作有了更高的认识,对待论文有了更严谨的态度。姜老师对于我的硕士论文的最终形成给予了很火的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存我读研究生期间,艺术理论课老师潘红艳老师和朴成军老师的精彩授课使找对艺术史论有了更深的了解以及对于论文的写作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感谢他们对于我论文写作的潜移默化的帮助和教导。

感谢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这些年来对我的培养。

附图:

(图一)巴金技计(图四)丁悚设计(图六)陈之佛设汁

(图二)闻’多设计

(图四)美术字体风格

(图七)构成风格

2l

(图三)鲁迅设计

(图五)装饰风格—鲁迅设}f

(图八)民族风格一陶元庆设计

(图八)民族风格(林徽因设计)(图九)“文学的象征性”风格

(图十)“文学意蕴”风格

版画风格传统风格

象征性、文学性风格

构成风格、象征性风格

日本浮世绘风格

传统画像石风格(鲁迅设计)

论鲁迅的书籍装帧艺术及其对现代书籍装帧的影响

作者:

学位授予单位:

王金笛

东北师范大学

1.参考文献

2.郭振华.于秉南.章桂征 中外装帧艺术论集 19883.邱陵 中国书籍装帧简史 19844.鲁迅纪念馆 鲁迅与书籍装帧 19815.姜德明 书衣百影 20006.吴寿林 书籍装帧大词典 20037.王观泉 鲁迅与美术 19828.刘柏青 鲁迅早期与日本 19999.汪毅夫 鲁迅与新思潮 199610.李瑞良 中国古代图书源流史 200011.张颂南 鲁迅美术思想浅谈 198112.钱君淘 书衣集 1986

13.马蹄疾.李允经 鲁迅与新兴木刻 198514.张树栋 简明中华印刷史 200415.杨希之 鲁迅思想面面观 200216.殷治文 中国现代科学文化的兴起 200117.俞兆平 现代性与五四文学思潮 200218.李泽厚 中国现代思想史观 200319.金宏达 鲁迅文化思想探索 1986

20.张福贵 惯性的终结--鲁迅文化选择的历史价值 199921.杨里昂 跟鲁迅评图品画 200322.蒋淑贤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0223.邓中和 书籍装帧创意设计 2004

24.杭间.何洁靳.埭强 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 200525.鲁迅 引玉集 1981

26.鲁迅编年组 鲁迅美术活动--续篇 198127.彭明 五四运动史 1998

28.上海鲁迅编年史《鲁迅书信集》 197629.高明潞 中国当代美术史 199130.张光福 鲁迅美术论集 198231.湖北鲁迅研究所 鲁迅论文艺 197932.宗白华 意境 1986

33.何清 现代与后现代 200434.王受之 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 199835.许道明 中国新文学史 2005

36.Ernst H Gombrich The Story Of Art 198537.Barvier Histoire du live 200538.Brand A History of illustration 195839.Atlick The English Common Reader 195740.B Bosanquet A History Of Aesthetic 2001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Thesis_Y889741.aspx

下载时间:2010年2月6日

学校代码:!Q垫Q

分类号;J28897§1研究生学号密级:五1081203034

东牡峄冠女季

硕士学位论文

论鲁迅的书籍装帧艺术及其

对现代书籍装帧的影响

Discuss蛔g曲eBookFa咖代of^1吐XunLuandthelⅡnu明ce

ChinabyMLXnnLuinMordenB00kFa咖心of

作者:王金笛

指导教师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学位类型姜凡教授美术学艺术设计学历硕士

东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2006年5月

摘要

本文从鲁迅先生对于近代进化论、西方现代哲学中所汲取的思想因素即鲁迅的思想根源和价值选择的角度入手探讨并研究他的书籍装帧艺术。笔者试从清末的社会状况出发分析鲁迅的书籍装帧的思想根源和他的文化选择即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鲁迅对于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理性选择的角度出发分析鲁迅的书籍装帧艺术轨迹、鲁迅的书籍装帧艺术风格,并且总结出鲁迅先生的书籍装帧的几大特征。同时从鲁迅先生对连环画的“辩护”、对印刷、材料及版式的执著追求与创新、版画的现代风格、字体的现代风格在其书籍装帧中应用等等几个方面做出探究,突出鲁迅先生对书籍装帧的整体关照。从而,得出鲁迅在中国书籍设计的现代性风格中所起的不可磨灭的作用,揭示出鲁迅先生在现代书籍装帧的历史潮流中所占的地位。

鲁迅的文艺理论对当代书籍设计有着关键性的现实意义。笔者通过对“五四”时期的社会文化状况和当代文化所面临的文化冲击做出对比和分析,认为鲁迅的思想理论和实践以及他对书籍装帧艺术性的执著精神,对于当代的书籍装帧艺术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感召力和艺术上的启发。

笔者认为鲁迅先生的思想及其书籍装帧的艺术实践所体现的书籍理念与内涵,对于解决当代书籍装帧艺术领域所面临的问题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鲁迅与书籍装帧思想根源文化选择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理念与内涵

Abstract

Thistllosisistalkaboutthebookfa曲】reofMLXlJNLUwhichd印enduponhisliter眦lre,thephilosophyofthewestworld

ain20m,andhischoicesiIltlleculture.Theaumordemonstr砒e

t|lecomjcstrip;the

f0ⅡnatinbOok,etc.propositionmatMLLu’sbookfkturehastheaf犯shereinafter:thejustificationofofm砒erprintedbygoodpress;thejmponanceoftheMaterialofbook;血e曲ovate

From廿lesef如tshereinbefore.meauthordemoIIStratetheStatsofMtXUNLUwhomh01dthebal如ceiIItheKstoryofbookfactureintheneoterictimes_And如side0109ystillbas.tsValueinthecontemporaryreaImofbookdesignandbookfacture.eTainthe

Keywords:Mr.XUNLU;Faccureofbook;IdeoIogyFounclation;Cu|tureChoicel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监日期;趟乏图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乏堇!鉴指导教师签名:.:』篓丝!幺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熏羔!堂

日指导教师签名:.』童魄

电话:——邮编:——期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引言

“创意”、“视觉“、“革新”、“民族化”、“世界性”……等等.这些词汇已经成为了当今设计领域里的滥觞词汇。其中书籍装帧领域也充斥着“视觉”a陛、“概念”性的书籍封面之中。然而,在纷繁复杂的书籍装帧里很多的书籍装帧旨目的借鉴目外的设计形式,倘若探讨现代书籍装帧的源头我们就会发现早期现代风格的书籍装帧有着多样性和开放性的独特民族风格。其中鲁迅先生的书籍装帧就具有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国内的鲁迅学研究,一方面是对文学文本的研究,文学领域的研究主要从鲁迅思想的现代性的视角来诠释:另一重要方面是对于鲁迅的思想世界的重新审视。90年代蛆届对鲁迅的研究逐渐偏离政治视角,并且,更加注重他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文化选择和他的真实的价值取向。

但足,鲁迅书籍装帧的理论研究却只停留在描述性的层面,这些理论中很少涉猎鲁迅的艺术理念、思想根源、价值判断和选择等方面。无论是国内还足国外,在研究鲁迅的艺术领域方面都没有把他的文学、思想根源、价值选择等理论根源同他的书籍装帧联系起来加以研究。就此而言,本文旨在通过从鲁迅的文学思想、文化选择和价值选择等思想根源方面入手,深入探讨并研究它对鲁迅的书籍装帧的影响。以及鲁迅的书籍装帧艺术对于现代书籍装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艺术对于现代书籍装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一章近代文化背景下鲁迅书籍装帧的理性因素

仓颉造字开启了人类智慧的大门,于是,书籍便承载着文化并延续着人类的历史。从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书籍装帧的形式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从最初的“甲骨刻辞”①到月】竹木为材料的“简”再到以“绢”为材料的卷轴,直至发展到今天的以纸张为材料的书籍。每一次书籍装帧的形式变革的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的背景。书籍装帧的现代形式的确立是在近代文化的转型的过程中形成的。

(一)资本主义的萌芽与欧洲印刷术的冲击

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欧洲资产阶级将其生产方式和文明向亚洲等经济落后地区扩张。中国社会的本土资本主义才刚刚露出头来,欧洲的印刷术便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脚步跟着进入了中国。近代印刷术,是西方国家在中国的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基础上融入了欧洲的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以机器操作为基本特征的印刷术。。早在16世纪初期西方的铅印印刷术便开始传到了中国,】8世纪凹版印刷跟着来至0了中国,泥版、照相铜锌版、平版、彩色石版、珂罗版、照相凹版、孔版,等等也随后传入了中国。在西方印刷术传入后,大多数的印刷机构都被外国人控制。清朝末期,由政府出面建立了京师同文馆,金陵官书局、浙江书局等官方印刷机构,一些民办印刷机构也相继出现了,同文书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等成为了近代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民办印刷出版企业。

印刷业的繁荣为书籍装帧的变革提供了物质上的支持,光绪年间,石印、铅印已经很流行,书籍设计开始打破了传统的古籍形式,即“木刻线装,但发展速度是缓慢的,只是书衣上舍去线条,改排铅字,直到20世纪初期才有人尝试绘制彩色图画装饰书衣,即为现代书籍装帧准备了条件。”…

(二)“文人参与”书籍装帧

中国自古便有文人作书的传统,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私家藏书,而最早的装帧艺术家可追溯到晋朝的顾恺之,他为张华的文学作品《女史箴》创作了插图《女史箴图》,直至宋代的李公麟、明代的陈洪绶、清代的改琦、近代的吴友如、现代的黄宾虹,等等。其中历朝历代都有私家做书的文人士大夫,而现代书籍装帧的大家更是层出不穷,其中具有开拓地位的装帧艺术家便是鲁迅先生。

日’《书籍装帧艺术简史》丘陵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出版80页

。《简明中华日j刷通史》张树栋庞多益郑如斯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

。《书衣百影》姜德明著三联书店2000年7月出版72页2

(三)文化、文学的变革与书籍装帧的变革

书籍装帧艺术本身是依靠书籍而存在的,它对于书籍是居于从属地位的.然而,书籍又是文化的载体,鲁迅的书籍设计正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从鸦片战争的~声炮响,一种对中国民族文化困境的根源的探索便从未停止过。应该说外国的殖民主义侵略是外在原因,外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揭下了封建结构的“完美”面纱。它犹如一把双刃剑,外来的文化和技术给中国人的觉醒带来了契机。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开始,1919年,中国发生了划时代的癌蒙运动~五四运动,它把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推向了高潮,它提倡新文化,新文学,推广白话文学。“五四”以后的短短几年里,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各种文学思潮,流派及其有关的哲学思想,都纷纷引进中国,文学思潮如: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表现主义、心理分析派、未来派,等等。哲学思潮如:人道主义,进化论、实证哲学、尼采的超人哲学、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弗洛伊德主义,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等。当时对于西方的各个流派和思潮的~些东西并未被一股脑的吸收,而是伴着“五四”创造者们的选择,鉴别、吸收、消化和扬弃,于是引进新文化就成了一种重塑和创新。

“五四”时期“文学革命”成为了新文化运动中的风向标。文学书籍所占的比例是巨大的,文学内容的革新,要求文学描写现实生活,反映新的人生观,进化与人性的理论引入了文学领域,内容的革新必然带动形式的变化。文学的生产过程和体制随着“现代化”的公共领域尤其是印刷、出版、报纸、刊物、和其它传播媒体的日渐发达而深刻发展。这些都成为了现代书籍装帧变革的铺路石。现代书籍装帧是在社会的变革以及文学变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五四”前后的出版物、书籍装帧同步进入一个历史的新纪元,从技术到艺术形式都用来为新文化的内容服务,具有现代的革新意义,从“五四”运动到“七七事变”从事书籍装帧事业当中真是人才辈出。在《简明中国印刷通史》当中记载:晚清一些通俗小说已经采用了活字排版,平装形式,并在封面上印些彩色绘画,在此以前只是签条上书写书名的单一形式。民国初年有些带有现代装帧性质的书籍设计,封面设计作者如沈伯尘、丁悚等人所设计的带有美人的“月份牌”似的封面,然而在书籍装帧的现代风格形成的过程中就不能不提及近现代装帧艺术的先驱鲁迅先生。他在书籍装帧现代风格的形成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与他在社会大变革当中的文化选择、超前的思想和理念是分不开的。

(四)鲁迅的文化选择

一般来说中国的文化经历了三次转型:第一次的转型是发生在春秋战圆到秦汉时期,贵族化的“天朝文化”逐渐丧失了正统性,被世俗的“豪强文化”所取代,这是一次由下至上的文化变革。井田制在私田的冲击下解体,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从贵族阶层脱离出来的士族阶层,逐渐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知识分子,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社会局面。第二次转型是发生在南北朝及唐朝时期,这是中国文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少数民族

文化对大一统的汉文化的冲击,中国文化由北向南发生最初的融合,接着是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这也是文化转型中的重大特征。它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与传统儒学,道教一同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主体。第三次转型是在19世纪,它开始了第三次转型也最为激烈,痛苦、和漫长的一次转型,这次转型与前两次具有明显不同的时代特征。其变革的价值取向不是文化有机体内部与上下之间的层次变化而是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系统之间的全方位交汇,它体现了物质的变革,规范的变革,观念的变革。。物质变革体现在以“洋务运动”为标志的物质层面的革命;规范革命是以“辛亥革命”为标志的引入西方政体,变法图强的外部层次的革命;而观念文化革命则是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主要过程,其基本思想框架是“科学”、“民主”、“个性解放”。鲁迅的文化选择对于近代的思想文化来说是对其的超越,一个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他预告了观念变革的到来。观念变革带有两种涵义,一种是思想意识变革,另一种是道德人格的变革。。而鲁迅的思想启蒙和道德救赎的入学理论恰恰完整的涵盖了观念变革的涵义。

(1)鲁迅对近代思想的超越及其受西方哲学的影响

鲁迅是超前的,他用独特的思想能力把近代中国文化的转型的三个阶段加以浓缩,他从思想的意义上用思想意识的变革和道德人格的变革共同搭建了鲁迅的思想启蒙和道德救赎的完整的人学理论。。中国新文化的基本方向就是思想启蒙,这也是鲁迅的文化选择的重要方面。鲁迅的“任个人而排众数”的思想启蒙的价值取向明确了他的现代意识。而革命派和维新派的政治学说则是传统文化的影子。

鲁迅在《坟・文化偏执论》中说:“以是为二十世纪文化始基,虽云早计,然其为将来新思想之朕兆,亦新生活之先驱。”他吸收了20世纪西方最新也是最激烈的思想即现代哲学。鲁迅最早将西方的“个人主义”同进化伦结合。台湾学者陈鼓应,曾经谈到尼采,“超人思想的来源,有一种最流行的说法,认为是受达尔文的进化伦之说的延伸。”在近代中国这种“最流行的看法”乃肇始于鲁迅,正是鲁迅最早表达了这一想法。鲁迅无意全盘吸收尼采纯粹的哲学观点,而主要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接受了他的生命观点。他获取了尼采反对世俗道德的激情,也从尼采的“超人”中发现了“个人的自大”。。他将这些思想融进了他的文学、美术思想当中,当然也融入了书籍装帧当中。

(2)进化论对近代文入的影响

1896年严复翻译并出版了《天演论》,也许它是最有历史意义的事件。达尔文的进化论在中国影响至大仅次于马克思主义“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人物,几乎都为《天演论》的受惠者。“优胜劣汰”的观念,以叛逆的姿态对于中国传统奴性哲学,自强、自立等性的人格内容逐渐的显现出来。他连同严复“黜伪存真”的呼吁和从英国带回来的关于“自由”的猜想,共同从根基上突破了封建主义的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批判的武器”,进化论参与了近代文学革新。@然而,近代文人并非本真的继承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甚至偏离了赫胥黎《惯性的终结一鲁迅的义化选择的历史价值》张福贵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

l叫上

同卜

《鲁迅全集》第一卷第387页

《中国新文学史》许道明蔫上海古箍出版社2005年7月出舨2页4

的《进化论和伦理学》,差不多秉承了严复的意译,从某种程度上是社会达尔文主义。

(3)鲁迅对于进化论的吸收和扬弃

鲁迅在《文化偏执论》中称:“明哲之士,必洞达世界之大势,权衡较量,去其偏颇,得其神明,施之国中,翕合无间。”然而,鲁迅并非一般性的复述“自然淘汰”和“弱肉强食”,而是更多的思索着民族的兴亡。鲁迅在《月界旅行・辩言》中谈到过“宇宙过程”、“同艺过程”,“入冶日张,天行自逊”,也从反面印证了“伦理过程”之说强调“情感”和“社会缔合”的重要性。鲁迅将“诚”与“爱”即社会成员的个性解放和相互同情同时列为社会进化的重要指标。

鲁迅先生的文化选择直接影响到了他在文学和艺术领域里所扮演的角色,当然,也渗透到了他在书籍装帧艺术里的独特选择。若要充分理解鲁迅的书籍装帧艺术及其在现代书籍装帧中的作用,就要先从中国现代书箍装帧的特征谈起。笔者粗略地概括和分析了中国现代书籍装帧的几大特征。

(五)鲁迅与书籍装帧的不解之缘

鲁迅(188卜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现代书籍装帧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园鲁迅从小喜欢美术,从七岁起在亲戚玉田老人那里饱览了一些带有插图的古典书籍,并且他的保姆阿长为他搜集了《山海经》,在他的《朝花夕拾》中记载:“于是我开始搜集绘画书籍,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毛诗品物志考》……”成长中的艺术积累对于后来他的书籍装帧艺术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于清末的社会背景来说,他的贡献是巨大的,承前启后的,他的书籍装帧艺术有赖于他在成长过程中对艺术的积累。在他的一生中大约设计了六十多个书刊的封面,参与书籍装帧设计的书籍上百个,其中他对于书籍装帧的理论和关于书籍装帧的实践留给我们一笔宝贵的书籍装帧设计的财富。在钱君匀的《书衣集》中记载:早在鲁迅留学日本期间即1906年他在文言文翻译的《域外小说集》的封面设计中就有明显的现代风格。他用的是青灰色的封面纸,上端是带状的图案,作一胸像侧面是希腊妇女,在迎接初升的太阳,技法颇为雅洁,简练;靠近书籍的下边,用圆润秀丽的篆书加以装饰,这种风格在当时的历史时期是没有的。1922年为自己的作品《呐喊》一书设计封面,带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象征意义,1923年为爱罗先珂的童话集《桃色的云》设计封面,1924年《歌谣纪年增刊》出版了他设计的封面,它呈蓝色,上有云彩和月亮和星星,给人以很大的想像空间,该封面的题字由他指定沈尹默书写。1926年在《心的探险》中对带有民族味道的封面作了新的尝试,1927年《华盖集续篇》,1928年《而已集》、1930年《静静的顿河》、1931年的《毁灭》、1934年的《引玉集》,等等,直到他逝世的那一年他都在为书籍装帧事业努力着……。鲁迅先生的书籍装帧艺术风格和理念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这与鲁迅先生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的文化选择是分不开的。。《书刊装帧大辞典》吴寿林主编东华大学出j馥社2003年9月j蛆版

5410页

第二章鲁迅书籍装帧的艺术轨迹与艺术风格

(一)中国近代文人书籍装帧中“集体无意识性”下的“书卷气”

“五四”前后的出版物,书籍装帧艺术与新文化革命同步进入一个历史的新纪元。它打破一切陈规陋习,从技术到艺术形式都用来为新文化的内容服务,具有现代的革新意义。严复的“社会达尔文”言论深深的影响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关于“三界革命”,即“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以及各种革命的滥觞,都成为了当时新文人的奋斗的目标。

中国自古就有文人参与制作书籍的历史传统。“五四”时期显得尤为突出。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刘半农、叶圣陶、郭沫若、周作人、魏建功、郑振铎等都不止一次地为自己或者他人的书籍设计书籍封面(如图一)。这些文人在书籍装帧艺术上有着莫名的默契,与西方设计艺术追求外在的视觉冲击力不同。在这些书籍装帧艺术中有着一种“书卷气”,它的摄大特征是中国独有的文化性。“书卷气”的高雅格调基本可以概括为:来自于中国知识分子阶层的诗书画印、识音、等等,所积累的修养。

中国近代文人深深地烙上了传统文化的烙印。他们大多是在封建私塾里长大的,传统的诗、书、画、印,已经深深地灌输在他们的血液里。在社会、文化的巨大变革中他们痛苦的抉择着,想要改变现状改变“旧的”‘腐朽的”文化结构和内容,然而,他们却无法摆脱“无意识”状态下中国传统文化所散发的儒、释、道、的文化精神。这似乎成为了他们自身文化理念的悖论。事实上他们的作品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如小说家孙福熙、诗人闻一多,叶圣陶等人设计的封面,以中国书法作为书籍设计的主要部分,或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作为素材加以提炼作为书籍设计的主体(如图二)。从这两方面看都可以说明近代文人的书籍装帧在“集体无意识性”下所体现的“书卷气”。由此笔者总结出近现代书籍装帧萌芽期的几大特征。

(二)中国近现代书籍装帧的风格和特征

(1)“鸳鸯蝴蝶派”一早期装帧中的异端风格。中国现代书籍装帧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强大光环下形成的。它的几种风格都离不开文学,可以说文学性在它们身上部有所折射。民国初期,1903年孙玉声的《海上繁华梦》以言情为主的“鸳鸯蝴蝶派”小说,火抵是民国初期最“新”的小说,即反对礼教又姑息礼教,却实现了一般精英小说难以达到的传播能量。它们所表现的市民情调,也包括它们所体现的商品属性,章显着反叛“文以载道”的异端色彩。至于它们普遍关注情感,重视编织矛盾纠葛,追求情节的跌宕奇惊何干沟万壑,连同让读者享受休闲和放松,滋味特别,体现了不一样的审美晶格。这一类就是民国初期文学领域里的“鸳鸯蝴蝶派”。为这一类书籍所作的书籍装I帧也就被称作“鸳鸯蝴蝶派”。民国初年有些作者如沈泊尘、丁悚等人所设计的带有6

美女的“月份牌”似的封面就是这一类。钱君匀先生认为这种风格来源于欧美列强在华倾销的商品用的宣传画时的风格,诸如,火柴、药品等月份牌,即以媚态的美女来加以装饰,这种风格可以说是恰当的展现了这类书籍的特征(如图五)。

(2)是装饰风格即以纯粹的纹饰加以设计,它与书籍的内容没有联系,这一类书籍装帧受到了欧洲“新艺术”运动以及日本浮世绘的影响,其中以带有装饰昧的花纹作为封面的主体,极富浪漫色彩(如图六)。

(3)文学的象征性在书籍设计的体现。新文学的浪潮犹如脱了缰的野马冲向了中国民众,它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它的象征性不可避免的称为了书籍装帧中的不可或缺的一大特性。笔者认为对于】9世纪初期的书籍装帧所带有的明显的文学性尤其是象征性的原因,主要在于创作主体的艺术修养的相似性和中国文人的趋同性(如图九)。

(4)悲凉的文学意蕴在书籍装帧中的投射。悲剧性的映射体现了中国文人固有的民族危机感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士大夫情结。这种在特殊时期所形成的书籍装帧的风格成为了书籍装帧现代风格的一大特征;而这种特征一直延续到今天。另外,纵览“五四”时期至1950年左右的书籍设计大体是这几种风格并存的状态。鲁迅先生是这一时期,这一领域的先驱(如图十)。

(5)欧洲的构成主义风格在中国现代书籍装帧中的运用和发挥。构成主义是19世纪初期欧洲平面设计所推崇的风格。中国一批前卫的艺术家大胆的尝试并把这些因素运用到了书籍的设计当中,这其中也包括鲁迅先生(如图七)。

(6)传统文化符号在书籍装帧中的运用。鲁迅先生积极提倡传统文化在书籍装帧以及其它艺术门类中的借鉴和发挥。他所参与的书籍设计中无法掩盖他内在的文人的气质。而这一时期的文人制作的书籍无意中都带有文学性、含蓄性,以及对于传统因素的应用;如书法、传统纹样、以及“儒释道”精神中的“意”、“境”在其中的流露(如图

八)。

(三)鲁迅的书籍装帧艺术轨迹

在姜明德的《书衣百影》当中:“从我收藏的清末出版的我国最早翻译的一韶长篇小说《听夕闲谈》起,到林纾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等,都还是线装书形式。”。钱君訇的《书衣集》中记载:早在鲁迅留学日本期间即1906年他在文言文翻译的《域外小说集》的封面设计中就有明显的现代风格。他用的是青灰色的封面纸,上端是带状的图案,作一胸像侧面是希腊妇女,在迎接初升的太阳,技法颇为雅洁,简练;紧靠他的下边,用圆润秀丽的篆书加以装饰,这种风格在当时的历史时期是没有的。1922年出版的《呐喊》一书的封面中,构图简洁,深红色的底色,书的偏上位置在一个深灰色的方框里面用隶书书写了呐喊两字。整个封面渗透着一股淡雅的味道。鲁迅大多强调画面的纯粹的装饰效果。表达出强烈的象征色彩和寓意性。1923年,他运用古典图案装帧了他自己翻译的爱罗先珂的童话集《桃色的云》一书的封面(图三)。同年他设计的《国学季刊》以画像石的手法作为封面,

姜骧德著三联书店2000年7月出版

7。《书衣百影》27页

由蔡元培书写刊名。1924年,《歌谣纪年增刊》出版,鲁迅设计的封面呈天蓝色,上有云彩、月亮和星星,给人以广阔的想像空间,该刊的封面题字有他指定沈尹默书写。1927年,《华盖集续篇》出版,同样有他设计封面,他在上面增加了金石昧,格外生动。1928年,他设计了《而已集》封面,增强了象征性和寓意性。该书集中记录了他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经历了血的洗礼后的思想变化。1929年设计的《壁下译丛》和《艺术论》的封面,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同年,他为汉译匈牙利女作家妙伦的童话集《小彼得》设计了封面并设计了封面字。1930年设计的《静静的顿河》、《新俄画选》等封面构图稍有变化,他第一次用行书书写“静静的顿河”书名字作为翻译书的书名。1931年出版的《毁灭》、《铁流》和《勇敢的约翰》的封面设计很有现代感和书卷气。1933年出版的《萧伯纳在上海》的封面,他采用了新的手法,在白色的底色上,将登载的萧伯纳来上海的各种报纸的报道,互相穿插,并用土红色印刷,带有浓厚的西方现代结构主义风格的书籍设计。。

(四)鲁迅先生的书籍装帧的艺术风格

鲁迅先生一生亲自设计了大约六十多个书籍封面,经他参与设计的封面就更多了。

与其说他的书籍装帧艺术囊括了几乎所有现代书籍装帧的风格,不如说他的书籍装帧艺术给中国现代书籍装帧带来了更多的启发。鲁迅的书籍装帧的艺术风格不是偶然形成的,是随着他对艺术的理性思考而逐渐形成的。

(1)鲁迅的“民族化”理论影响下的书籍装帧

鲁迅先生在1934年写给魏猛克的信中:“新的艺术没有一种是无根无蒂的,突然发

生的,总承受着先前的遗产,有几位青年以为采用便是投降,那时他们将‘采用’与‘模仿’并为一谈了,中国画和日本画如欧洲被人采用,便发生了‘印象派’有谁说印象派足中国画的俘虏昵?……”。鲁迅在1927年陶元庆绘画展览会上曾经说过这样的一段话:“陶元庆是没有这两重桎枯的。就因为内外两面却和世界的时代思想合流,而又并未枯之中国的民族性。…‘他并非‘之乎者也’因为用得是新的形和新的色,……我想,必须用存在于现今想要参与世界上的事业的中国人的心里的尺来量,这才懂得它的艺术。”这段对陶元庆的评价也恰恰是他自己对于中国书籍设计民族化的问题的根本观点。钱君匀在他的《书衣集》当中记载:“鲁迅先生曾经对陶元庆说‘我们搜集的汉唐画像砖和拓本,其中颇有一些好东西,可以作为这方面(书籍装帧)的借鉴。’后来陶元庆为鲁迅先生设计的《工人绥惠略夫》和《朝花夕拾》等封面都得到了青铜器和石刻纹样的启示,开了一个新貌。”钱君匐才在为鲁迅先生的《论文艺》等书的设计当中开始运用了鲁迅先生关于吸收传统因素的艺术观点和理念,对封面加以这方面的尝试。

在鲁迅先生的“民族化”理论的影响下,他的书籍装帧中很重要的一种风格就是带

有传统因素的现代风格的书籍装帧艺术。如《桃色的云》、《国学季刊》等书籍装帧。

(2)形式因素的“中西合璧”

鲁迅在日本时期接触到了大量的日本浮世绘艺术和一些欧洲的绘画,它们对于鲁迅

u《书刊装帧丈辞典》吴寿林主编东华人学出版社

82003年9月出版412页

的影响是深远的。如果说20世纪初期的封面设计受到了西方有益的影响的话,那么与鲁迅在对中西方艺术品的搜集方面的贡献是分不开的。在他的《引玉集》中他大量的搜集了欧美的版画、插画,例如,他搜集了德国的写实派画家托莱,版画家丢勒,还有大量的苏联艺术家的版画作品。他最推崇的画家是凯绥・柯勒惠支的版画,同时他还介绍了表现主义画家蒙克的一些作品,以及法国印象主义画家高更的作品。在搜集中国古代艺术的实践中鲁迅身先士卒,收集了古代笺纸、汉代的画像石的拓本等等。这些资料为书籍设计提供了宝贵的背景资料。可以说,在鲁迅先生的带领下自20世纪初期起中国的书籍设计走向了多元化的创作之路。他的书籍设计在当时顺应的了世界设计的大方向即提倡简洁的设风格,并带有中国本土的书卷气和文人气风格,它是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的始端。

在鲁迅先生编的《新俄画选》小引当中:他介绍了立体派、未来派、构成派,等等;他曾经不只一次的提起要借鉴浮世绘艺术和欧洲绘画,他尤其推崇德国女版画家柯勒惠支的版画艺术。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现在由德国艺术家的画集,却看到了另~种人,虽然并非英雄,却可以亲切,同情,而且愈看,愈觉得美,愈觉得有动人之力。”在鲁迅的书籍装帧当中融合了不同的西方艺术流派和日本的浮世绘风格,与此同时,他也关注中国绘画的精髓,他在1934年《论旧形式的采用》当中说:“旧形式的采取……采取什么昵?我想,唐以前的真迹我们是无从目睹了,但还可以知道以故事为题材,这是可以取法;在唐可取佛画的灿烂,线画得空实和明快,宋的院画,萎靡柔媚之处当舍,周密不苟之处是可取的,……这些采取,并非断片的古董的杂陈,必须熔化于新作品巾,那是不必赘述的事,恰如吃用牛羊,弃去蹄毛没,留其精髓,以滋养及发达幸得生体,决不因此类乎‘牛羊’的”。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他的书籍装帧形成了“中西合璧”的现代风格。如他设计的《引玉集》、《小彼得》、《萧伯纳在上海》、《桃色的云》、《国学季刊》等等。

(3)文学的现代性对鲁迅书籍装帧的影响

“现代性”作为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种“全球化意识”伴着“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加入了文学变革的实践中,它既是民族再生文化整合互动的标志,也是对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冲击下勃兴的“现代性”问题的再思考。因此,“五四”新文化运动已超越了最初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最初阶段,意味着用当代人的眼光,语言、技巧、形象表达本国民众对当代世界文学独特技术的认同和把握。从而在文学自身发展和演变过程中,自觉和不自觉地与整个世界文学发展息息相通。

提起鲁迅先生令人首先想到的是他的小说《狂人日记》。鲁迅的“吃人”两字,石破天惊;这种“发现”是相当现代的。《狂人日记》的成功,示范了新文学的“立诚”品格,即关乎创作主体惰感的真挚,也关乎对象客体所具有的真实性。。鲁迅的文学当中,他并不纠缠于“悲剧”概念本身,而是抽绎了“悲剧”之于清醒看待热泪命运的特质“凡是历史上不团圆的,在小说里往往给他团圆;没有报应的,给他报应,互相骗骗。”。《中围新文学史》许道明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25页9

”“五四”文学是“人的文学”、文学的真实性和文学的悲剧观念,在文学革命论者,同属一个问题,也许还制约了他们对于创作方法的看法。“五四”到底是一个讲求理性的时代,对于封建主义“瞒与骗”的文学,现实主义的倡导与文学真实性要求,意味同一。然而,“五四”也是一个标榜理想的时代,给表现自我的浪漫主义文学同样提供了膏腴的土壤。倘若现实主义文学以生活本来面貌注重文学的真实性,那么,一些带有浪漫主义或径直现代主义色彩的作品大抵更注重内心的真实性。鲁迅曾经大声疾呼过:“我们的作家取下假面,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并且写出他的血肉来的时候早到了!”。所以他在肯定现实主义的同时,又决不排斥各种表现内心真实的文学。他同样呼吁过:“火胆的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厉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话发表出来。”。这些特质在他的《摩罗诗力说》、《破恶论》中有着明显的痕迹。《狂人日记》似乎走得更远了,狂人之所以是狂人,作家所用的笔触,显然是现实主义的,但是,狂入深处的环境和内心世界,则被作家赋予了浓烈的象征色彩。这篇在新文学史上最早产生影响的小说,除了震撼人心的精神主题,还第一次证实了新文学现实主义有着宽阔的领域,完全可能接纳某些非属类的创作精神与方法。它还表明“人的文学”将是一种真实揭示人的现实性和丰富性的文学,重视人的外部世界的表现,也向人的内部世界延展,这些与当时世界范围内所发生的艺术革毅尽管程度有别,但方向一致。郁达夫说过:“现在我们所说的小说,与其说是‘中国文学最近的一种新的格式’还不如说是‘中国小说的世界化’,比较恰当。”回

文学的现代性在书籍装帧上透射了“现代”的影子。如果把中国社会由近代跨向现代比作一道门的话,那么“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就是开启这道门的钥匙。而在这两场运动中文学革命的力量是巨大的,时人有言:“欧、美、东瀛,其开化之时往往得小说之助。”。文学革命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文学的现代性波及到了各个领域里。那么书籍装帧似乎成了这些文人在文学革命中的延续和更加自由的“发泄”途径。书籍装帧也毫无例外的从近代走向了现代。有趣的是现代书籍装帧得天独厚的得到了文学创作者自身的量身定做,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参与书籍设计,或者自己设计、或者互相参与等等。所以,我们有理由把文学的现代性与书籍装帧的现代风格有机的联系起来。

鲁迅在书籍装帧中所体现的现代性可以肯定地说,倘若没有《狂人日记》、《呐喊》、《彷徨》、《坟》等现代小说的问世又怎能有这些充满了视觉冲击力的现代风格的书籍装帧呢。很明显他的每部文学作品的封面设计都能感觉到文学和美术交织着所产生的力量。

如果说“五四”新文化运动是现代史的符号,那么,鲁迅似乎就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符号”和“代言人”。他的小说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同时书籍装帧领域里他的影响也毫不逊色。在他的书籍装帧中可以大体看到文学对书籍装帧带来的两种影响:“《鲁迅全集》第9卷附录

”’《论争了眼看》,《坟》

…《尢声的中国》,《三闲集》

…《中国新殳学史》许道明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27页

t・《国闻搬官印说酃缘起》《中国近代文选》上夏曾佑等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出版10

一是,文学的象征性在书籍装帧中的体现。如,《呐喊》、《彷徨》、《坟》等都能看到象征主义的痕迹。二是,悲凉的文学意蕴在书籍装帧中的投射。也许正因为近代社会的危机四伏和近代文人的带有救赎性的悲壮情怀使得他们无论在文学领域还是在书籍装帧方面都带有悲剧色彩和悲凉的文学意蕴。鲁迅的书籍装帧也不例外,尽管他强调设计的纯粹性,正如他在1926年给陶元庆的信中所说的:“我的意思是只要和“坟”的意义无关系的装饰就好。”但是,无论是在他参与下的封面设计还是他亲自设计的书籍封面都毫无例外的渗透着一股悲凉的文学意蕴。

第三章鲁迅对书籍装帧的整体关照及其对现代书籍装帧的影响

(一)对连环画的“辩护”及其影响

书籍设计的另一方面的因素是书籍的插图设计和绘制。插图在中国已有很长时间的历史了,中国自古就有“插画”和“连环画”,只是没有冠以这样的称谓罢了。早在晋朝时顾恺之就曾经为文学作品《洛神赋》作《洛神赋图》。可以说是比较早的插图了。清代的陈洪绶为《西厢记》、《红楼梦》,等文学名著绘制插图。但是,却很少有人肾定连环画的价值。而鲁迅先生则为“连环画辩护”。他在论《第三种人》中:“连环画是产生不出托尔斯泰,弗罗佩尔来,却可以产生出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那样伟大的画手来……,现在提起米开朗基罗来谁也没有非议了。但实际上,那不是宗教的宣传面么?”“书籍插画原意是装饰书籍的……这种画幅极多的时候即能只靠图像悟道文字的内容……最显著的例子,法国的托莱最有名的是《神曲》,德国有单行本,只靠略解,有谁说托莱不是艺术家呢?”在鲁迅的倡导和辩护下,连环画的爱好者和参与者逐渐增多。中国在那时陆续出现了一批像丰子恺、江丰、张乐平等漫画、插画的艺术大家。

(二)鲁迅对印刷、材料以及版式的执著与创新

鲁迅对书籍的印刷的质量也是非常的用心和认真的。如,1926年他在致李霁野的信中说:“《苦闷的象征》就要再版了,想用原色了,那画稿如可寄,乞寄来,想仍交财部印刷局印。即使走点样,总比一色较特别。”从中既可反映出鲁迅对书籍印刷追求完美,又可反映出他对当时印刷技术的无奈。但是,他始终争取印刷的最好的效果。在给李霁野的信中谈到《朝花夕拾》封面的颜色时多次谈到“怕印不好”、“在北京印刷”等字样。193j年在给黄源的信中说“插画本丛书的版心,我看每行还是可以添两个字,那么略呈长方,比较好看……”“此外亦无甚意见。但书面上的木刻,方块太多了,应换一次圆的之类。《文学》用过一张仙人掌的原图,大约是Newwoodcuts里的罢,作的大一点,还可以用。附上俄、意木刻各两种,请制图,制毕原本交下,当译画题。目录上的长图,尚未得相当者,容再找。”像这样的书信数不胜数,从中便能看到他对印刷质量、版式的安排、构图的完整等等作书的每一个环节的重视。足以看到他“作书”(装帧设计)的谨慎程度和执著精神。

鲁迅先生在版式设计与编排上也有他的刨新之处。当时印刷的书一般都是直排版,题目定格,反占一行,文章中的每一行、每~个字都是挨着的,这是从旧有的书籍版式中蜕化出来的。后来稍有变动,受了日本的影响,只把题目改了一下,或是低几个字,或多占几行,其它都没有改变。鲁迅却不是,他在题目的排法上作了革新。题目占行占到五行之多每行中的每个字之间都隔了一个字的四分之一的距离,看起来编年觉得眉目12

清楚。标点排在字的中间但没有排在第一行第一个字的,而且每篇都另见开始。这种新颖的版式是他创造的,后来有不少人采用这种方式。鲁迅先生还是“毛边党”的首倡者,他著译编校及装帧的60种著作中有40余种是毛边本。

(三)版画的现代风格在鲁迅的书籍装帧中的应用及其广泛影响

鲁迅的木刻活动在中国现代版画史中也是重重的一笔。

①是他搜集了大量的版画,在他的《引玉集》里搜集了大量的外国艺术家的版画,如:密德罗辛、法复尔斯基、冈察洛夫、毕珂夫、莫察洛夫、希仁斯基、亚历克舍夫、波查日斯基、拉甫钦珂,毕斯凯莱夫。除此之外,鲁迅先生还大量收集了德国女版画家柯勒惠支的版画。

②他参与出版了许多的木刻书:1929年1月出版了英国版画集《近代木刻选集》、1939年lO月出版了《木刻纪程》、《近代木刻选集》、《新俄画选》、《柯勒惠支版画选》、《士敏土之图》、《北平笺谱》、《十竹斋笺谱》等等。

③鲁迅先生先后举办了许多次版画展览:1930年10月举办了“西洋木刻展览会”、1932年举办了“德国作家版画展”、1933年12月举办了“俄法书籍插图展览会”等等。在举办版画展的同时鲁迅先生还曾经举办木刻讲习班培养新一代中国版画家,更确切的说是培养现代版画家。

④鲁迅的木刻理论是深邃和多元化的,正如他的文学理论一样有着新意。1935年在他致李桦的信中说:“现在有许多人认为应该表现国民的艰苦,国民的战斗,这自然不错,但是如自己并不在这样的漩涡中,实在无法表现,假使以意为之,那就决不能真切,深亥4,也就不成为艺术。所以我的意见,以为一个艺术家,只要表现他所经验的就好了,当然,书斋外面是应该走出去也好。日本的浮士绘,何尝有什么大题目,但它的艺术价值却在的。如果社会状态不同了,那自然也就不固定在一点上的。”从中可以看出鲁迅的艺术变革并没有混同于政治变革。他更注重艺术的本体语言和创作主体的真实情感。对于版画的艺术形式,鲁迅也有他的独到之处;“就绘画而论,六朝以来,就大受印度美术的影响,无所谓国画了;元人的水墨山水,或者可以说是国粹,但这是不必复兴,而且即便复兴起来,也是不会发展的。所以我的意思是以为倘参酌汉代的石刻画像,明清的书籍插画,而且留心民间所赏玩的所谓‘年画’,和欧洲的新法融合来,也许能够刨出一种更好的版画。”正是在些理论的影响下新一代的版画家层出不穷的涌现出来。

⑤木刻的现代主义风格在书籍装帧中的应用也丰富了书籍装帧领域。鲁迅把现代版画应用到书籍封面和插图当中可以说是首创。《毁灭》、《铁流》,的封面正是应用了这一方式。书籍的这种风格给入以凝重、深沉之感。在刘砚的《回忆断片》中:“为(野草>刻绘插图,取自梅菲尔德和达格力秀,一位是德国艺术家和一位英国木刻家手法迥异,使得(野草)不够娴熟,记得鲁迅先生说刀法有些像梵高的油画笔触,后来给了我一本梵高画集。”在鲁迅先生的感召下,大批的年轻版画家成长了起来,并且也参与到书籍的设计当中。鲁迅先生周围团结了一批有识之士的青年人。像陶元庆、钱君匀、王青士

等艺术家,解放区的画家古元,张仃,江丰,秦兆阳等人也设计过封面。由于条件的艰苦很难展现丰富的成果,但是,他们还是继承了“五四”以来的成果和多样化的风貌。

鲁迅在版画的现代风格的形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那么他把版画应用到书籍装帧中的这种形式也得到了发扬光大,成为了中国现代书籍装帧中特有的一道风景。

(四)字体的现代风格在书籍装帧当中的应用

书籍装帧中现代风格的“美术字”的应用在“五四”初期还不是很普遍,但是,鲁迅在早期的书籍装帧当中就已经自己设计字体,并且带有明显的现代风格。如《小彼得》、《接吻》等这些作品的封面字体的问世给书装界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

(五)后辈们的继承与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丰子恺、钱君訇仍有作品发表,成绩最为突出的是张光宇、丁聪、廖冰兄、余所亚、特伟等人。何以漫画家参与书籍装帧者为多,这是一个有待研究的有趣话题。黄苗予、郁风、黄新波、梁永泰等也制作了一些书衣。天津有位漫画家朋弟,为京津通俗小说作过不少封面,较少俗气,如他为《灵飞集》中的赛金花写照。几乎与新文学书刊无异,可见当时的通俗画家已有意摆脱鸳鸯蝴蝶派的老套。”。在鲁迅先生去世之后,他生前所培养的年轻人逐渐成为新一代的“艺术接班人”。在解放区,画家古元、张仃、江丰、秦兆阳、钟灵等人也设计过封面,但由于物质条件所限,很难展现丰富的成果。直到建立了东北解放区,进入大城市以后,解放区的印书条件才有所好转。总之,这期间的装帧风格仍继承了“五四”传统,保持了风格多样,流派分呈的局面,整体风格趋向于民族色彩,现实手法。

鲁迅先生无疑是超前的,现代书籍装帧是在文学的光环照耀下成长起来的。鲁迅是新文学的主将,他的文学、书籍装帧艺术及其艺术理念影响了一大批人。他在书籍装帧领域里集中了几乎所有中国现代书籍装帧的现代风格和特征。其中,有一些风格就是在鲁迅先生的感召下形成的,如传统风格、装饰风格(即日本浮世绘和欧洲“新艺术”运动的风格)、文学的象征性,等等,这些艺术风格鲁迅先生都涉猎过和号召过。如果说当时其它文人的个别书籍装帧艺术带有无意识性,那么鲁迅先生的书籍装帧则是具有理性意识的;因为在他的大量的书信和言论中可以找到理论依据。

中国现代书籍装帧的发展没有欧洲“新艺术”运动那样声势浩大,但是,它像一座j旦程碑一样见证着中国人在这一领域里所走出的每一步。而鲁迅先生则是这座里程碑下IEf勺一块巨大的基石。

。《书表可影》姜明德编著三联书店2000年7月出版

1435页

第四章鲁迅的书籍装帧艺术理论及其实践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当代书籍装帧的误区

(1)走不出的科技怪圈。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今天的书籍装帧艺术更多的依赖于技术本身。现在的书籍设计领域,在技术E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竞地:信息量的扩大、激光照排、先进多样的纸张、多种彩墨……可是书籍设计的水半却不能与之匹配。信息对于人既提供了便利又带有制约性。整个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技术变革,其影响所及,并不仅仅局限于科学技术领域,还波及到哲学和认识领域。随着电子通讯和声像媒体的发展,信息技术对世界的“再现”尤其是数字的纯粹的抽象化处理,使得声音、影像、视像,可阱随时加以储藏,输送,复制,再造……。。数字技术为现代书籍装帧提供J,便利,也为设计者设置了技术迷宫。当代设计者们往往沉醉于技术带来的便利而忽视了艺术的本体语言,失去了绘画语言的直观性和包客性。过多的依赖于电脑技术,使得很多书籍封面设计风格雷同、或偏于庸俗之气。

(2)“急功近利”的书籍装帧。A书籍市场化使得书籍出版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书籍出版周期逐渐缩短,为了降低成本,有的书商不惜降低书籍的质量和品质。Bj辟籍装帧的创作主体已经由原来的传统文人转到年轻_{弋的“打工一族”:他们的艺术修养远不足老一辈的传统文化修养;他们缺少对于书籍设计的执著。c书籍的高速度运转周期和书籍的出版质量形成了一对有待解决的矛盾。

(3)阅读习惯的改变是书籍出版质量下降的客观因素。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阅读习惯已经由原来的“精读”逐渐转向“泛读”。人们已经很少向19世纪那样把一本小说读一遍又一遍。书刊的急速发展就证明了这一点,书刊的品种越来越多,图书的印数越来越少,书刊的销售热点转移的越来越快,要求书刊印刷的周期也越来越短。掘不完全统计,禾来几年,我国书刊印数中的短版印刷将占书刊印刷的60%。这种改变使得一些出版商为了追求利润而忽视了书籍的质量。

(4)道德的缺失。书籍市场化导致了职业道德的缺失。书商老板为了效益,雇员为的是打工挣薪水,图书市场缺少了“文化价值”和道德约束。

(二)鲁迅先生在书籍装帧上的艺术实践对当今书籍设计的启示

(1)道德理性在当代设计领域的意义。社会转型中中国文化当下存在的时空环境,使得文化发展和社会心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无序和无奈状态。俗化,商品化和人文精神的淡化,成为了一种潮流。“回避崇高”,物欲横流,基本价值观念趋于解体,人们失去了对社会的关注,表现出一种存在的迷失,价值的迷失状态。正如鲁迅在本世纪初所说的:对社会的关注,表现山一种存在的迷失,价值的迷失状态。正如鲁迅在本世纪初所说的:。《jE物质社会一岳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黄)马克t第亚尼编苇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

15

“盖浇季士夫,精神窒塞,惟肤薄之功利是尚,驱壳虽存,灵觉且失。”鲁迅的思想~是上的“独出”与道德人格上“率真”是他“致人性于”“全”的主要思考内容。早期鲁迅呼吁道德的返璞归真以抵御物化德时代。而从当今社会的人生哲学的症结来看,则是共同伦理精神的失落。当今书籍设计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新时代的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的彻底抛弃,人们对物质的追逐而距离道德的边界线越来越远。要克服道德滑坡的倾向,就必须从形而上学的层面返回到现实的经济关系和道德之中。以理性原则对自我和他人功利与善恶,市场与道德进行划界和定位,建立一种新型的共同伦理精神。而在目前来说,使市场规范化,以群体利益为本位夺回被市场所侵占的道德地盘是当务之急。因为道德的终极是以全人类利益为目的的。于是我们可以说,一个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就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至真至纯的道德理想,虽说距离当下社会还很遥远,但是,仍不失为一种有调整功效的道德哲学。在设计领域里缺少像鲁迅先生的设计中所蕴含的质朴性,以及他追求艺术的那份激情和对书籍设计的那份严谨性。鲁迅先生的“诚”与“爱”对于今天的面临着“隋感危机”的人们应该是一剂良药。

(2)鲁迅的民族化理论的现实意义

鲁迅在书籍设计领域里最大的贡献要数他的关于民族化问题的论述了。“民族化”一词固然和民族相连,若提起民族就要谈到传统的民族文化:在我们回头看“五四”至1949年左右的书籍装帧时有着莫明的欣喜和青睐。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些装帧家都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如,陶元庆,他精通书画、篆刻;钱君淘,丰子恺,等人也都有着深厚的文化修养。而对于今天的设计者来说真正能看得懂文言文的人都少地可怜。可以想象,“民族化”一词不是在嘴上说~说的事情。我想,修养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的。从以上所阐述的鲁迅在书籍装帧中的艺术实践便可以看出他在书籍装帧艺术上的民族性。鲁迅在1927年陶元庆绘画展览会上曾经说过这样的一段话:“陶元庆是没有这两重桎枯的。就因为内外两面却和世界的时代思想合流,而又并未枯之中国的民族性。”“他并非‘之乎者也’因为用得是新的形和新的色,……我想,必须用存在于现今想要参与世界上的事业的中国人的心里的尺来量,这才懂得它的艺术。”这段对陶元庆的评价也恰恰是他自己对于中国书籍设计民族化的问题的根本观点。鲁迅还曾经跟陶元庆和钱君淘提到过封面设计的民族化问题:他认为我国的古代的青铜器、画像石上的纹样如果运用到书籍的设计上的话会有很好的效果。鲁迅在给李桦的信中说:“所以我的看法是,以为倘使参酌汉代的画像石刻,明清的书籍插图,并非留心民间的年画和欧洲的新法融合起束,也许能够创造出更好的版画。”通过以上的评论便能看出鲁迅先生在艺的民族化方面的探索。对于当代书籍设计当中大喊着民族化的设计家们,他的艺术理论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结论

书籍装帧已经成为设计领域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它不仅体现书籍设计的品质,更重要的是书籍能够成为文化的一面镜子。在全球化的今天,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在设计领域开始反思高科技的今天如何走民族化设计之路的问题。在文化领域里又把“民族化”

和“全盘西化”的问题又重新提了出来。而回顾历史~“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

中国文化、社会思想的发展有着明显的迟滞性和重复性,鲁迅的文化选择和艺术思

想在当代仍旧能够得到对位。任何的历史研究和重新评价都是为了寻求对象的当代意义,通过当代人的阐释而使其历史价值重新定位。由此,针对当代书籍设计领域里的缺陷和弊病,笔者认为鲁迅的书籍理念和艺术实践对于今天的设计者们有着积极启示和意

义。

对于鲁迅先生的艺术实践和理论过于褒贬都是片面的。综上所述,通过对鲁迅先生

书籍装帧艺术及其实践进行剖析,并且从中得到些启示。对于大谈“民族性”的今天,回顾鲁迅先生的艺术轨迹对我们是有益处的。借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以新的形,尤其是新的色来写出他自己的世界,而其中仍有中国向来的魂灵一要字面免得流于玄

虚,则就是一一民族性。”这些话,我想对于大谈民族性的人们是有益的。不仅是他的

民族化理论,他的重视“道德”、重视“人”的价值等等文艺思想以及他对于书籍装帧的执著精神在文化多变性的今天理应成为我们在艺术和文化领域里的价值尺度。

无论是走“民族”的艺术道路还是走“世界”的艺术道路,我以为都不重要,重要

的是我们如何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回顾过去、审视现在、探求未来;尤其是随着时代

的进步与发展,以及读者的文化修养的不断提升,对于书籍艺术质量的追求也在与日俱增,书籍装帧领域里的设计家们面对这样的挑战亦应泰然自若的做出自己理性的选择,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参考文献

ll】郭振华于秉南章桂征编

234页[2.I丘l{陵

《中外装帧艺术论集》时代文艺出版社1988年8月14页39页、

《中国书籍装帧简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三联书店

1984年10月1981年2000年7月2003年10月1982年lO月1999年8月1996年2000年5月

2页

80页8页35页412页32页144页85页210页87页

[3]鲁迅纪念馆编《鲁迅与书籍装帧》[4]姜德明编著《书衣百影》[5]吴寿林编著[6]王观泉著[7]刘柏青著[8]汪毅夫著[9]李瑞良著[10]张颂南著[I』J钱君淘著

[12]马蹄疾李允经著[13]张树栋等著[14】杨希之著

[15}殷治文著

《书籍装帧大词典》东华大学出版社《鲁迅与美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鲁迅早期与日本》《鲁迅与新思潮》

吉林大学学报陕西人民出版社

《中国古代图书源流史》

《鲁迅美术思想浅谈》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书衣集》

山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7月

65页

45页

《鲁迅与新兴木刻》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12月

《简明中华印刷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鲁迅思想面面观》

重庆出版社

2002年1月

235页

76页

《中国现代科学文化的兴起》《现代性与五四文学思潮》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年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2年5月2003年5月1986年8月

豁页

96页

[161俞兆平著[17]李泽厚著[18,]金宏达著[19]张福贵著

[20]杨里昂著

《中国现代思想史观》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鲁迅文化思想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5页

67页

《惯性的终结一鲁迅文化选择的历史价值》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跟鲁迅评图品画》《中国现代文学史》

岳麓书社科学出版社

2003年2002年lo月2004年1月

24页124页279页

[21]蒋淑贤著[22]邓中和著

《书籍装帧创意设计》中国青年出版社

[23]杭间何洁靳埭强等编[24]鲁迅编

《引玉集》

《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山东画报社2005年1月

48页

65页

78页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25]鲁迅编年组《鲁迅美术活动…续篇》人民美术山版社[26]彭明编著

《五四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98年

19引年12页

158页

[27]上海鲁迅编年史《鲁迅书信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8]高明潞等著[39]张光福编著

1976年160页

《中国当代美术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11月2页《鲁迅美术论集》云南人民小版社

《鲁迅论文艺》湖北人民出版社《意境》

北京大学出版社

18

1982年9月135页

[30]湖北鲁迅研究所编著

[3】]宗白华

1979年1月76页38页1986年

65页

[32]何清

《现代与后现代》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新世纪出版社

87页

【33一王受之著

1998年48页

。34]《中国新文学史》许道明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25页

外文书籍:

[1]Emst

H.Gom嘶ch

(B蛳sh)《TheStoryofArt》1985

《Histoiredu1ive》2005GuaI唱xi

page

[2]BaⅣier(French)

page

29

No彻a1

universityPressAllr噜htsreserved

[3]Brand(British)[4]Atlick(America)

《AHistoryof

i11u譬咖ion》1958

London1957Chicago

pagepage

67180

《TheEll91ishcommonReader》

《A

HistoIy

0f

[5]B.Bosanquct(B血ish)

Aeslhedc》2001

page168

19

后记

确定写鲁迅的书籍装帧方面的论文是偶然的。在潘红艳老师的20世纪美术史选修课上她讲到了鲁迅在现代版画史上的贡献,并要求我们课后查阅这方面的书籍。在图书馆里我查阅到了几本关于“鲁迅先生与版J面”方面的书籍。其中,几乎每本书都介绍了些关于他在书籍装帧方面的贡献,同时介绍了他为自己的著作设计了很多封面和参与制作了很多书籍。这使我想起了孩提时在父亲的书架上看到的一螳鲁迅的著作,那些书籍的封面曾经给我很多遁想:如《野草》的类似钢笔画的寥寥数笔有着强烈的象征性,《呐喊》的鲜艳的红色,《而已集》那奇异的字体等等。我突然问有种莫名的冲动要查阅他所有的书籍装帧方面的书籍。于是在长春市的各大图书馆罩我搜集到了仅有的儿本带有彩图的关于鲁迅亲手设计和参与设计的—R籍,在这里我不仅看到了他的书籍装帧艺术,还看到了近现代很多文人雅士设计的书籍,在他们这些书籍设计当中我看到了早划现代书装的风貌。令我震撼的是相对于当代书籍装帧,那时的书籍设计却有着多样性和开放性的特征,同时又有着中国人特有的气质。在这些书籍装帧当中我仿佛嗅到了现代文学那奇异的芬芳。我想到鲁迅似乎成为新文化的符号和标志,那么他的书籍装帧作为新文学的载体在近现代书籍装帧的历史上又扮演怎样的角色呢?于是,伴着这些疑问我开始了鲁迅书籍装帧的研究。

在论文的形成中我的导师姜凡老师给了我很多的建设性的意见;无论从论文的框架还足文字的校对都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意见,使我对论文的写作有了更高的认识,对待论文有了更严谨的态度。姜老师对于我的硕士论文的最终形成给予了很火的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存我读研究生期间,艺术理论课老师潘红艳老师和朴成军老师的精彩授课使找对艺术史论有了更深的了解以及对于论文的写作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感谢他们对于我论文写作的潜移默化的帮助和教导。

感谢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这些年来对我的培养。

附图:

(图一)巴金技计(图四)丁悚设计(图六)陈之佛设汁

(图二)闻’多设计

(图四)美术字体风格

(图七)构成风格

2l

(图三)鲁迅设计

(图五)装饰风格—鲁迅设}f

(图八)民族风格一陶元庆设计

(图八)民族风格(林徽因设计)(图九)“文学的象征性”风格

(图十)“文学意蕴”风格

版画风格传统风格

象征性、文学性风格

构成风格、象征性风格

日本浮世绘风格

传统画像石风格(鲁迅设计)

论鲁迅的书籍装帧艺术及其对现代书籍装帧的影响

作者:

学位授予单位:

王金笛

东北师范大学

1.参考文献

2.郭振华.于秉南.章桂征 中外装帧艺术论集 19883.邱陵 中国书籍装帧简史 19844.鲁迅纪念馆 鲁迅与书籍装帧 19815.姜德明 书衣百影 20006.吴寿林 书籍装帧大词典 20037.王观泉 鲁迅与美术 19828.刘柏青 鲁迅早期与日本 19999.汪毅夫 鲁迅与新思潮 199610.李瑞良 中国古代图书源流史 200011.张颂南 鲁迅美术思想浅谈 198112.钱君淘 书衣集 1986

13.马蹄疾.李允经 鲁迅与新兴木刻 198514.张树栋 简明中华印刷史 200415.杨希之 鲁迅思想面面观 200216.殷治文 中国现代科学文化的兴起 200117.俞兆平 现代性与五四文学思潮 200218.李泽厚 中国现代思想史观 200319.金宏达 鲁迅文化思想探索 1986

20.张福贵 惯性的终结--鲁迅文化选择的历史价值 199921.杨里昂 跟鲁迅评图品画 200322.蒋淑贤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0223.邓中和 书籍装帧创意设计 2004

24.杭间.何洁靳.埭强 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 200525.鲁迅 引玉集 1981

26.鲁迅编年组 鲁迅美术活动--续篇 198127.彭明 五四运动史 1998

28.上海鲁迅编年史《鲁迅书信集》 197629.高明潞 中国当代美术史 199130.张光福 鲁迅美术论集 198231.湖北鲁迅研究所 鲁迅论文艺 197932.宗白华 意境 1986

33.何清 现代与后现代 200434.王受之 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 199835.许道明 中国新文学史 2005

36.Ernst H Gombrich The Story Of Art 198537.Barvier Histoire du live 200538.Brand A History of illustration 195839.Atlick The English Common Reader 195740.B Bosanquet A History Of Aesthetic 2001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Thesis_Y889741.aspx

下载时间:2010年2月6日


相关文章

  • 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的基石
  • 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的基石 一."坚守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是民国时期书籍装帧思想的基点和核心 新文化运动以倡导"新思想"为核心,其焦点是对传统文化持"厚古"还是"弃古&q ...查看


  • [辽宁建材]基于我国近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与演变
  • 书籍装帧设计基于其"小学"的学科属性而鲜有人谈论体积这一概念系统.而伴随着现代出版业的逐步成熟以及出版市场的进一步灵活运营,从而促进了专业装帧设计的个体人才和人才队伍的不断涌现和成熟,这一概念和职业也开始逐步为世人熟识, ...查看


  • 浅析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
  • 浅析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的时代特征和艺术价值 摘要:民国时期的书籍封面设计,虽然年代跨度不长,但上承中国传统书籍的设计特质,吸收西方生产技术和艺术手法,是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的发端时期.此阶段中国书籍设计由传统走向现代,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本文 ...查看


  • 论鲁迅先生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与影响
  • 论鲁迅先生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与影响 摘要:鲁迅先生在中国文化历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贡献,特别是对近现代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通过探讨鲁迅先生的身世,文章,思想来揭示鲁迅先生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进而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认知,达到自我进步的目 ...查看


  • 浅谈书籍装帧中的封面设计(完成稿)
  • 渭南师范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 专 业: 美 术 学 系 班: 艺术系2004级7班 毕业年份: 2008 年 姓 名: 岳 柳 学 号: 040542156 指导教师: 张 雷 职 称: 讲 师 题 渭南师范学院教务处 制 浅谈书籍装帧中的封 ...查看


  • [月挂花枝头]在中国文学史上文化意义
  • 南方夜雨 中外关注国人心理健康文学作品数量和精品巨大落差和主要差别何在?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不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也是中国现代心理小说的发端.然而鲁迅之后的作家们却难于传承鲁迅的开拓,偏离了中国现代小说关注心理的方向, ...查看


  • 浅谈字体艺术在封面设计中的应用_从民国时期书刊封面字体设计说开去_刘运来
  • 图书 浅谈字体艺术在封面设计中的应用 --- 从民国时期书刊封面字体设计说开去 [摘要]图书封面的字体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在封面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以民国时期书刊封面字体设计为例,从以丰富多彩的字体进行封面设计,字体与图像组合进行封 ...查看


  • 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改革探究
  • [摘 要]本文在分析国内外书籍装帧设计及其课程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而分析地方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中书籍装帧设计课程的标准及考纲,提出地方院校艺术专业中书籍装帧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并对当前的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去适应当今 ...查看


  • 林贤治:我的阅读
  • 我们这一代人的阅读,始于别无选择中的选择. 我们禁止翻译和阅读西方的许多著作,它们曾经被冠以形形色色的罪名.中学时代,我们就知道"禁书"的存在了.至于"内部发行"的灰皮书.黄皮书.蓝皮书之类,在偏僻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