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乙烯.苯

第九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甲烷、乙烯、苯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在光照条件下,将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Cl 2充分反应,得到产物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 )

A .CH 3Cl B .CH 2Cl 2 C .CCl 4 D .HCl

解析:由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推知,每生成1 mol 卤代烷时,可生成1 mol HCl。虽然甲烷与氯气以等物质的量混合,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会生成多种氯代甲烷,但不管生成哪种氯代甲烷,同时都会有共同产物HCl 生成,因此得到的产物中HCl 的物质的量最多。

答案:D

2.如图所示,一端封闭的U 形管,封闭着的一端有CH 4和Cl 2的混合

气体,在水平部分有一段气柱,已知液体与气体不反应,使CH 4与

Cl 2在稍暗的光线下缓慢反应,则中间气柱的长度如何变化(假设中

间气柱未移出U 形管的水平部分) (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难以确定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与物理知识,发生的反应为:

CH 4+Cl 2―→CH 3Cl +HCl

CH 3Cl +Cl 2―→CH 2Cl 2+HCl

CH 2Cl 2+Cl 2―→CHCl 3+HCl

CHCl 3+Cl 2―→CCl 4+HCl

上述反应只有第二个反应,由于CH 3Cl 是气体,CH 2Cl 2是液体,反应后体积减少,其余反应体积不变,故左边液柱高度上升,而右边液柱高度下降,那么对中间气柱的压强减小,则体积变大。

答案:A

3.甲烷中混有乙烯,欲除去乙烯得到纯净的甲烷,最好依次通过盛有以下哪种试剂的洗气 瓶 ( )

A .澄清石灰水,浓H 2SO 4 B .酸性KMnO 4溶液,浓H 2SO 4

C .溴水,烧碱溶液,浓硫酸 D .浓H 2SO 4,酸性KMnO 4溶液

解析:要除去CH 4中混有的C 2H 4,必须满足试剂能吸收C 2H 4,而不能吸收CH 4。C 选项中溴水用于除去乙烯,烧碱溶液用于除去挥发出的溴,浓硫酸用于除去水蒸气。 答案:C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①化学性质相似的有机物是同系物 ②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 2原子团的有机物 是同系物 ③若烃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相同,它们必定是同系物 ④互为同分 异构体的两种有机物的物理性质有差别,但化学性质必定相似

A .①②③④ B .只有②③ C .只有③④ D .只有①②③

解析:同系物是结构相似(结构相似,则化学性质相似) ,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 个CH 2原子团的有机物,这个概念有两个限定条件必须同时具备。C 、H 元素的质量分 数相同未必是同系物,如 ;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

质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如 。

答案:A

5.(2010·山东烟台4月)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双键上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 直接结合 生成新的化合物分子的反应是加成反应。下列过程与加成反应无关的是 ( )

A .苯与溴水混合振荡,水层颜色变浅

B .裂化汽油与溴水混合振荡,水层颜色变浅

C .乙烯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取乙醇

D .乙烯与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取纯净的一氯乙烷

解析:A 中是苯对溴的萃取;而B 中因为裂化汽油中含有不饱和烃,所以可以与溴发生加成反应;C 中是乙烯与水的加成反应;D 是比较简单的加成反应,所以只有A 不是加成反应。

答案:A

6.有A 、B 两种烃,含碳的质量分数相等。关于A 和B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A 和B 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B .A 和B 不可能是同系物

C .A 和B 的最简式相同

D .A 和B 各1 mol完全燃烧后生成CO 2的质量一定相等

解析:由含碳的质量分数相同,可推知A 、B 两烃的最简式相同,A 、B 可能是同分异构体,也可能是同系物,但1 mol完全燃烧生成的CO 2不一定相等。

答案:C

7.100℃时,两种烃蒸汽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所得CO 2和

H 2O 的物质的量随混合烃的总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

对该混合烃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 .一定含有甲烷 B .一定含有乙烯

C .一定含有苯 D .一定不含乙烯

解析:由图像中的线性关系,选取混合烃的总物质的量为1 mol作研究,生成的CO 2和 H 2O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6 mol和2 mol,故其平均分子组成为C 1.6H 4,由于碳原子数小 于1.6的烃只有甲烷一种,因此一定含有甲烷。CH 4分子中含4个氢原子,故另一种分 子中一定含4个氢原子,且其碳原子数大于1.6,故可能是乙烯,一定不含有苯。 答案:A

8.(2010·威海模拟)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C 4H 10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只能生成一种一氯代物

B . 分子结构中6个碳原子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

C .某物质的名称为2 乙基 1 丁烯

D .制取1,2 二溴乙烷的最合理的方法是乙烯与HBr 进行加成反应

解析:C 4H 10有两种同分异构体:CH 3—CH 2—CH 2—CH 3和 ,它们

均有2种一氯代物,A 项错;B 项分子中最多有4个碳原子在一条直线上,故错误; 2-乙基-1-丁烯对应的结构简式为 ,C 项正确;乙烯和HBr 加成的产

物为 ,而不是1,2 二溴乙烷,D 项错。

答案:C

9.(2010·汉中质检) 在1.01×105 Pa下,测得的某些烷烃的沸点见下表。据表分析,下列选 项正确的是 ( )

A. 在标准状况下,新戊烷是气体

B .在1.01×105 Pa、20℃时,C 5H 12都是液体

C .烷烃随碳原子数的增加,沸点降低

D .C 5H 12随着支链的增加,沸点降低

解析:新戊烷的沸点是9.5℃,标准状况下是液体,20℃时是气体,则A 、B 均错误;烷烃随碳原子数的增加,沸点升高;C 5H 12的三种同分异构体中,随支链数增加,沸点逐渐降低。

答案:D

10.(2010·长沙模拟) 根据下表中烃的分子式排列规律,判断空格中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是

( )

A .3 B .4 C .5 D .6

解析:分析图表得出规律,1、2组,3、4组,5、6组,7、8组H 原子个数相差4,第

5种物质分子式C 5H 12,有3种同分异构体

答案:A

11.为了探究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法:如

图所示甲烷和氯气体积之比为1∶4。将该装置放在有光亮的地方。

(假设氯气在水中溶解度可以忽略;假设U 形管的容积远小于集气瓶

的容积) 。经过足够的一段时间后,U 形管水柱变化 ( )

A .左高右低

B .左低右高

C .U 形管中水的高度左右相同

D .U 形管中没有水

解析:甲烷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4+4Cl 2――→CCl 4+4HCl ,此反应中气体的物质 的量减少,且生成的HCl 易溶于水,所以左侧压强减小至零,故U 形管中的水完全被吸 入集气瓶。

答案:D

12.某气态烃0.5 mol恰好与1 mol HCl加成,1 mol生成物又可与6 mol Cl2发生取代反应, 则此烃可能是 ( )

解析:该烃0.5 mol可能与1 mol HCl加成,说明该烃的结构中有一个三键或两个双键, 则D 选项不符合题意。1 mol生成物可与6 mol Cl2发生取代反应,说明分子中含有6个 氢原子,加成前应含有4个氢原子(加成后有2个来源于HCl 的加成) ,因此原物质的分 子结构应含有1个三键或2个双键以及4个氢原子。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大题,共52分)

13.(13分)(2010·广东汕头模拟)A ~G 是几种烃的分子球棍模型(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下 列问题:

光照

(1)常温下含碳量最高的气态烃是(填对应字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够发生加成反应的烃有(填数字)________种;

(3)一卤代物种类最多的是(填对应字母)________;

(4)写出实验室制取C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F 发生溴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球棍模型可知:A 为CH 4,B 为C 2H 6,C 为C 2H 4,D 为C 2H 2,E 为C 3H 8,F

答案:(1)D (2)4 (3)G

(4)CH3CH 2OH ――→CH 2===CH2↑+H 2

O 170℃浓H 2SO 4

14.(13分)(2010·海南海口) 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反应原理为CH 3CH 2OH ――→CH 2===CH2↑+ 170℃

H 2O, 反应时,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H 2SO 4反应生成少量的SO 2,有人设计下列实 验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有乙烯和二氧化硫。

浓硫酸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装置盛放的试剂分别是(填标号)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A .品红溶液 B .NaOH 溶液

C .浓硫酸 D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2)能说明SO 2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装置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用装置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确证乙烯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SO 2和乙烯的共同性质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褪色,而验证乙烯只能用 此性质,所以必须首先验证并除去SO 2,再验证乙烯。SO 2可与NaOH 溶液反应,而乙 烯则不能与NaOH 溶液反应,所以除SO 2可用NaOH 溶液,验证二氧化硫用品红溶液。 装置①是为验证混合气体中有二氧化硫(品红溶液褪色) ,装置②是充分除去SO 2(NaOH 溶液) ,装置③是为了验证混合气体中的SO 2已除尽(品红溶液不褪色) ,装置④是为了验 证混合气体中含有乙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答案:(1)①A ②B ③A ④D

(2)装置①中品红溶液褪色

(3)除去SO 2气体以免干扰乙烯的性质实验

(4)检验SO 2是否除尽

(5)装置③中的品红溶液不褪色,装置④中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15.(13分)(2010·深圳调研) 有A 、B 两种烃,其相关信息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烃A 的最简式是________;

(2)烃A 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3)烃B 的三种二溴代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烃C 为烃B 的同系物,常温下为气态且只有一种一溴代物,则烃C 的一溴代物的结

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 。 解析:(1)烃A 完全燃烧的产物中n (CO2) ∶n (H2O) =2∶1,则烃A 的分子式为(CH)n ;

(2)因28

(3)烃B 为饱和链烃,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则烃B 为CH 4或C 2H 6或C 3H 8或C 4H 10;有同分异构体,则不可能为CH 4、C 2H 6、C 3H 8,所以烃B 为C 4H 10。它的三种二溴代物的结

构简式分别为 。

(4)烃B 的同系物中常温下为气态的是CH 4、C 2H 6、C 3H 8;C 3H 8有两种一溴代物,CH 4、 C 2H 6都只有一种一溴代物,分别为CH 3Br 、C 2H 5Br 。

答案:(1)CH (2)

(4)CH3Br(或C 2H 5Br)

16.(13分) 用A 、B 、C 三种装置都可制取溴苯,请仔细分析三套装置,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三个装置中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B 的试管中还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A 、C 中长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C 装置已连接好,并进行了气密性检验,也装入了合适的药品,接下来要使反应 开始,对B 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C 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中存在加装药品和及时密封的矛盾,因而在实验中易造成的不良后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中采用了双球吸收管,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后双球管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球管内液体不能太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B装置也存在两个明显的缺点,使实验的效果不好或不能正常进行,这两个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苯与液溴在Fe(实际为FeBr 3) 作用下反应剧烈生成 和HBr 气体。从导

管中导出的气体可能含有一定量的苯和溴,因此应用长导管进行冷凝回流。比较三个装 置可知,只有B 未采用长导管进行冷凝回流,但B 用双球吸收管吸收了随HBr 逸出的 苯和溴,未被吸收的HBr 进入AgNO 3溶液,发生反应HBr +AgNO 3===AgBr↓+HNO 3。 此处需注意,双球吸收管中的液体不能装得太多,否则CCl 4易被导出的气体压入试管中。 比较三个装置的优缺点可知,A 直接将反应物装入装置中,易使溴和苯逸出而污染环境; 而B 装置中将导管直接插入AgNO 3溶液中容易发生倒吸,且溴蒸气与苯蒸气不能冷凝 回流。

答案:(1)2Fe+3Br 2===2FeBr3

HBr +AgNO 3===AgBr↓+HNO 3

(2)导气(导出HBr) 兼冷凝(冷凝苯和溴蒸气)

(3)打开分液漏斗上端塞子,旋转分液漏斗活塞,使溴和苯的混合液滴到铁粉上 托起软橡胶袋使Fe 粉沿导管落入溴和苯组成的混合液中

(4)溴和苯的蒸气逸出,污染环境

(5)吸收反应中随HBr 气体逸出的溴和苯的蒸气 CCl 4由无色变橙色 易被气体压入试管中

(6)随HBr 逸出的溴蒸气和苯蒸气不能回流到反应器中,原料利用率低;由于导管插入AgNO 3溶液中而容易产生倒吸

第九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甲烷、乙烯、苯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在光照条件下,将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Cl 2充分反应,得到产物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 )

A .CH 3Cl B .CH 2Cl 2 C .CCl 4 D .HCl

解析:由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推知,每生成1 mol 卤代烷时,可生成1 mol HCl。虽然甲烷与氯气以等物质的量混合,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会生成多种氯代甲烷,但不管生成哪种氯代甲烷,同时都会有共同产物HCl 生成,因此得到的产物中HCl 的物质的量最多。

答案:D

2.如图所示,一端封闭的U 形管,封闭着的一端有CH 4和Cl 2的混合

气体,在水平部分有一段气柱,已知液体与气体不反应,使CH 4与

Cl 2在稍暗的光线下缓慢反应,则中间气柱的长度如何变化(假设中

间气柱未移出U 形管的水平部分) (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难以确定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与物理知识,发生的反应为:

CH 4+Cl 2―→CH 3Cl +HCl

CH 3Cl +Cl 2―→CH 2Cl 2+HCl

CH 2Cl 2+Cl 2―→CHCl 3+HCl

CHCl 3+Cl 2―→CCl 4+HCl

上述反应只有第二个反应,由于CH 3Cl 是气体,CH 2Cl 2是液体,反应后体积减少,其余反应体积不变,故左边液柱高度上升,而右边液柱高度下降,那么对中间气柱的压强减小,则体积变大。

答案:A

3.甲烷中混有乙烯,欲除去乙烯得到纯净的甲烷,最好依次通过盛有以下哪种试剂的洗气 瓶 ( )

A .澄清石灰水,浓H 2SO 4 B .酸性KMnO 4溶液,浓H 2SO 4

C .溴水,烧碱溶液,浓硫酸 D .浓H 2SO 4,酸性KMnO 4溶液

解析:要除去CH 4中混有的C 2H 4,必须满足试剂能吸收C 2H 4,而不能吸收CH 4。C 选项中溴水用于除去乙烯,烧碱溶液用于除去挥发出的溴,浓硫酸用于除去水蒸气。 答案:C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①化学性质相似的有机物是同系物 ②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 2原子团的有机物 是同系物 ③若烃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相同,它们必定是同系物 ④互为同分 异构体的两种有机物的物理性质有差别,但化学性质必定相似

A .①②③④ B .只有②③ C .只有③④ D .只有①②③

解析:同系物是结构相似(结构相似,则化学性质相似) ,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 个CH 2原子团的有机物,这个概念有两个限定条件必须同时具备。C 、H 元素的质量分 数相同未必是同系物,如 ;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

质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如 。

答案:A

5.(2010·山东烟台4月)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双键上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 直接结合 生成新的化合物分子的反应是加成反应。下列过程与加成反应无关的是 ( )

A .苯与溴水混合振荡,水层颜色变浅

B .裂化汽油与溴水混合振荡,水层颜色变浅

C .乙烯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取乙醇

D .乙烯与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取纯净的一氯乙烷

解析:A 中是苯对溴的萃取;而B 中因为裂化汽油中含有不饱和烃,所以可以与溴发生加成反应;C 中是乙烯与水的加成反应;D 是比较简单的加成反应,所以只有A 不是加成反应。

答案:A

6.有A 、B 两种烃,含碳的质量分数相等。关于A 和B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A 和B 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B .A 和B 不可能是同系物

C .A 和B 的最简式相同

D .A 和B 各1 mol完全燃烧后生成CO 2的质量一定相等

解析:由含碳的质量分数相同,可推知A 、B 两烃的最简式相同,A 、B 可能是同分异构体,也可能是同系物,但1 mol完全燃烧生成的CO 2不一定相等。

答案:C

7.100℃时,两种烃蒸汽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所得CO 2和

H 2O 的物质的量随混合烃的总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

对该混合烃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 .一定含有甲烷 B .一定含有乙烯

C .一定含有苯 D .一定不含乙烯

解析:由图像中的线性关系,选取混合烃的总物质的量为1 mol作研究,生成的CO 2和 H 2O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6 mol和2 mol,故其平均分子组成为C 1.6H 4,由于碳原子数小 于1.6的烃只有甲烷一种,因此一定含有甲烷。CH 4分子中含4个氢原子,故另一种分 子中一定含4个氢原子,且其碳原子数大于1.6,故可能是乙烯,一定不含有苯。 答案:A

8.(2010·威海模拟)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C 4H 10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只能生成一种一氯代物

B . 分子结构中6个碳原子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

C .某物质的名称为2 乙基 1 丁烯

D .制取1,2 二溴乙烷的最合理的方法是乙烯与HBr 进行加成反应

解析:C 4H 10有两种同分异构体:CH 3—CH 2—CH 2—CH 3和 ,它们

均有2种一氯代物,A 项错;B 项分子中最多有4个碳原子在一条直线上,故错误; 2-乙基-1-丁烯对应的结构简式为 ,C 项正确;乙烯和HBr 加成的产

物为 ,而不是1,2 二溴乙烷,D 项错。

答案:C

9.(2010·汉中质检) 在1.01×105 Pa下,测得的某些烷烃的沸点见下表。据表分析,下列选 项正确的是 ( )

A. 在标准状况下,新戊烷是气体

B .在1.01×105 Pa、20℃时,C 5H 12都是液体

C .烷烃随碳原子数的增加,沸点降低

D .C 5H 12随着支链的增加,沸点降低

解析:新戊烷的沸点是9.5℃,标准状况下是液体,20℃时是气体,则A 、B 均错误;烷烃随碳原子数的增加,沸点升高;C 5H 12的三种同分异构体中,随支链数增加,沸点逐渐降低。

答案:D

10.(2010·长沙模拟) 根据下表中烃的分子式排列规律,判断空格中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是

( )

A .3 B .4 C .5 D .6

解析:分析图表得出规律,1、2组,3、4组,5、6组,7、8组H 原子个数相差4,第

5种物质分子式C 5H 12,有3种同分异构体

答案:A

11.为了探究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法:如

图所示甲烷和氯气体积之比为1∶4。将该装置放在有光亮的地方。

(假设氯气在水中溶解度可以忽略;假设U 形管的容积远小于集气瓶

的容积) 。经过足够的一段时间后,U 形管水柱变化 ( )

A .左高右低

B .左低右高

C .U 形管中水的高度左右相同

D .U 形管中没有水

解析:甲烷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4+4Cl 2――→CCl 4+4HCl ,此反应中气体的物质 的量减少,且生成的HCl 易溶于水,所以左侧压强减小至零,故U 形管中的水完全被吸 入集气瓶。

答案:D

12.某气态烃0.5 mol恰好与1 mol HCl加成,1 mol生成物又可与6 mol Cl2发生取代反应, 则此烃可能是 ( )

解析:该烃0.5 mol可能与1 mol HCl加成,说明该烃的结构中有一个三键或两个双键, 则D 选项不符合题意。1 mol生成物可与6 mol Cl2发生取代反应,说明分子中含有6个 氢原子,加成前应含有4个氢原子(加成后有2个来源于HCl 的加成) ,因此原物质的分 子结构应含有1个三键或2个双键以及4个氢原子。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大题,共52分)

13.(13分)(2010·广东汕头模拟)A ~G 是几种烃的分子球棍模型(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下 列问题:

光照

(1)常温下含碳量最高的气态烃是(填对应字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够发生加成反应的烃有(填数字)________种;

(3)一卤代物种类最多的是(填对应字母)________;

(4)写出实验室制取C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F 发生溴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球棍模型可知:A 为CH 4,B 为C 2H 6,C 为C 2H 4,D 为C 2H 2,E 为C 3H 8,F

答案:(1)D (2)4 (3)G

(4)CH3CH 2OH ――→CH 2===CH2↑+H 2

O 170℃浓H 2SO 4

14.(13分)(2010·海南海口) 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反应原理为CH 3CH 2OH ――→CH 2===CH2↑+ 170℃

H 2O, 反应时,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H 2SO 4反应生成少量的SO 2,有人设计下列实 验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有乙烯和二氧化硫。

浓硫酸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装置盛放的试剂分别是(填标号)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A .品红溶液 B .NaOH 溶液

C .浓硫酸 D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2)能说明SO 2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装置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用装置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确证乙烯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SO 2和乙烯的共同性质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褪色,而验证乙烯只能用 此性质,所以必须首先验证并除去SO 2,再验证乙烯。SO 2可与NaOH 溶液反应,而乙 烯则不能与NaOH 溶液反应,所以除SO 2可用NaOH 溶液,验证二氧化硫用品红溶液。 装置①是为验证混合气体中有二氧化硫(品红溶液褪色) ,装置②是充分除去SO 2(NaOH 溶液) ,装置③是为了验证混合气体中的SO 2已除尽(品红溶液不褪色) ,装置④是为了验 证混合气体中含有乙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答案:(1)①A ②B ③A ④D

(2)装置①中品红溶液褪色

(3)除去SO 2气体以免干扰乙烯的性质实验

(4)检验SO 2是否除尽

(5)装置③中的品红溶液不褪色,装置④中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15.(13分)(2010·深圳调研) 有A 、B 两种烃,其相关信息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烃A 的最简式是________;

(2)烃A 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3)烃B 的三种二溴代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烃C 为烃B 的同系物,常温下为气态且只有一种一溴代物,则烃C 的一溴代物的结

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 。 解析:(1)烃A 完全燃烧的产物中n (CO2) ∶n (H2O) =2∶1,则烃A 的分子式为(CH)n ;

(2)因28

(3)烃B 为饱和链烃,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则烃B 为CH 4或C 2H 6或C 3H 8或C 4H 10;有同分异构体,则不可能为CH 4、C 2H 6、C 3H 8,所以烃B 为C 4H 10。它的三种二溴代物的结

构简式分别为 。

(4)烃B 的同系物中常温下为气态的是CH 4、C 2H 6、C 3H 8;C 3H 8有两种一溴代物,CH 4、 C 2H 6都只有一种一溴代物,分别为CH 3Br 、C 2H 5Br 。

答案:(1)CH (2)

(4)CH3Br(或C 2H 5Br)

16.(13分) 用A 、B 、C 三种装置都可制取溴苯,请仔细分析三套装置,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三个装置中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B 的试管中还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A 、C 中长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C 装置已连接好,并进行了气密性检验,也装入了合适的药品,接下来要使反应 开始,对B 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C 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中存在加装药品和及时密封的矛盾,因而在实验中易造成的不良后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中采用了双球吸收管,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后双球管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球管内液体不能太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B装置也存在两个明显的缺点,使实验的效果不好或不能正常进行,这两个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苯与液溴在Fe(实际为FeBr 3) 作用下反应剧烈生成 和HBr 气体。从导

管中导出的气体可能含有一定量的苯和溴,因此应用长导管进行冷凝回流。比较三个装 置可知,只有B 未采用长导管进行冷凝回流,但B 用双球吸收管吸收了随HBr 逸出的 苯和溴,未被吸收的HBr 进入AgNO 3溶液,发生反应HBr +AgNO 3===AgBr↓+HNO 3。 此处需注意,双球吸收管中的液体不能装得太多,否则CCl 4易被导出的气体压入试管中。 比较三个装置的优缺点可知,A 直接将反应物装入装置中,易使溴和苯逸出而污染环境; 而B 装置中将导管直接插入AgNO 3溶液中容易发生倒吸,且溴蒸气与苯蒸气不能冷凝 回流。

答案:(1)2Fe+3Br 2===2FeBr3

HBr +AgNO 3===AgBr↓+HNO 3

(2)导气(导出HBr) 兼冷凝(冷凝苯和溴蒸气)

(3)打开分液漏斗上端塞子,旋转分液漏斗活塞,使溴和苯的混合液滴到铁粉上 托起软橡胶袋使Fe 粉沿导管落入溴和苯组成的混合液中

(4)溴和苯的蒸气逸出,污染环境

(5)吸收反应中随HBr 气体逸出的溴和苯的蒸气 CCl 4由无色变橙色 易被气体压入试管中

(6)随HBr 逸出的溴蒸气和苯蒸气不能回流到反应器中,原料利用率低;由于导管插入AgNO 3溶液中而容易产生倒吸


相关文章

  • 甲烷.乙烯的综合运用
  • 56 甲烷.乙烯的综合运用 主编人: 审核人: 审批人: 周次13 所需时间1课时 班级第小组 姓名 组评 [学习目标] 1.能熟练的利用甲烷的化学性质进行解题: 2.能记住乙烯的主要性质以及它的用途,并加以应用: 3.能说出取代反应和加成 ...查看


  • 乙烯的性质
  • 高一年级化学学科学案 NO.4-04 姓名 编写 管清红 核对王杰 时间 0519 备课组长签字 年级签字 第三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第二节第二课时 乙烯的性质 [课标与考纲要求] (1)了解乙烯的物理性质.探究乙烯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式:掌握 ...查看


  • 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工艺研究进展
  • 第19卷第4期化工时刊Vol.19,No.4 2005年4月ChemicalIndustryTimesApr.4.2005 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工艺研究进展 李燕 诸林 (西南石油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四川成都610500) 摘要 甲烷氧化偶联( ...查看


  • 烷烃烯烃炔烃
  • 1. 甲烷(1)氧化反应甲烷的燃烧:CH 4+2OCO 2+2H2O 甲烷不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及溴水褪色. (2)取代反应 光 光 一氯甲烷:CH 4+ClCH 3Cl+HCl 二氯甲烷:CH 3Cl+Cl2 2Cl 2+HCl 光 三氯 ...查看


  • 好听的男孩女孩的名字(2)
  • 新高二提能辅导训练资料[01] 新高二提能辅导训练资料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 一.甲烷 烷烃 1.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的方法步骤 2.甲烷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2)高温分解: (3) .取代反应: 定 义: 方程式: 生成的四种 ...查看


  • [最全面]解析有机物分子中原子共平面.共直线问题
  • 如何分析有机物分子中原子共平面的问题 有机物分子中原子共平面的问题,解决方法是:由简单到复杂.首先要掌握以下几种最简单有机物的空间构型: (1)乙烯(CH 2CH 2) 分子是平面结构,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共平面;(2)乙炔(H C C ...查看


  • 北京必修二化学第三章
  •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同步练习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a:23 Mg:24 Al:27 C:12 O:16 S:32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有关甲烷的说法中错 ...查看


  • 第十二章 烃-新
  • 第十四章 烃 一.有机物概述 1.有机物定义: (但CO .CO 2.碳酸及其碳酸盐.金属碳化物.金属氰化物等由于组成.性质与无机物相似. 2.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因素 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原子有个价电子,可以与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而且碳碳之间也可 ...查看


  • 必修二第三章甲烷教案
  • 第三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 一教材分析 (-)知识脉络 有机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们的开发利用大大的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并且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在初中已有的个别有机化合物的初步概念的基础上,本节进一步了解 ...查看


  • [甲烷.乙烯和苯]练习
  • <甲烷.乙烯和苯>练习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学号______ 1.下列气体的主要成分不是甲烷的是( ) A.沼气 B.煤气 C.天然气 D.坑道气 2.下列有机物中,属于烷烃的是 ( ) A.CH2=CH2 B.CH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