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引言和文献综述

中国发展贸易需要进口大量的原材料,特别是石油等大宗初级产品。2001年中国石油等进口金额为41.67亿美元,占进口的比例1.71%,到2010年中国分别为1683.43亿美元和

17.64%。但2000年以来国际能源市场出现剧烈波动,特别是石油价格。一般而言,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会通过成本推动先引起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然后再传导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从而引起市场价格的全面上涨。

对价格传导机制的文献中,很多研究了封闭国家中价格沿着产业链方向逐层传导或者水平分工方向上的横向传导(Malliaris,2005;Kaufmann ,2009; 张延群,2007); 而对于开放经济体的价格传导机制,国内外学者主要是从汇率角度研究分析汇率波动的价格传导效应(Hahn,2003;Rowland ,2003; 施建淮等,2008) 。王振中(1985)就在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分析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与国内市场价格的关系,但一直到近年来国内才再出现一些研究国际价格波动影响中国经济的文章。一方面虽然诸多文献研究了外部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但其主要讨论汇率、产出、贸易等冲击的影响,没有研究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冲击效应; 周望军等(2008)在理论上综述了国际市场价格向中国市场价格传导的渠道。国内专注于研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文献不多,而且大部分专注于分析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却没有分析对经济产出的影响。实证研究上,目前一般采用基于VAR 模型的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但需要正确设定模型中扰动项之间的同期关系,国内外诸多学者都采用Choleski 分解,但其需要对扰动项的同期关系进行判断并依次对变量排序,而对变量排序通常采用先验判断,缺乏理论基础,由于其结果非常依赖变量的排序,变量排序的不同也会使结果差异较大。为了能够分析变量间的同期因果关系,Spirtes et al.

(2000)、Pear(l2000)等提出了有向无环图(DAG)方法,当前DAG 方法在国内外已有部分学者采用(Parket al.,2008; 杨子晖,2008) 。

鉴于上文提到的现有文献在研究对象以及实证方法上的局限性,本文尝试在其基础上做更深入的研究,具体分析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影响中国经济的价格传导机制与效应。在实证分析过程中将采用DAG 方法分析相关变量间同期因果关系,得到能源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影响的传导途径,并根据其结果识别VAR 模型的扰动项结构关系进行SVAR(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 分析,进而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的结果分析价格波动的影响效应。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国际能源价格对国内影响的路径; 第三部分是运用DAG 方法和SVAR 模型具体分析能源价格波动影响中国经济的传导途径和效应; 最后是结论与政策建议。

二、国际能源价格传导的路径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影响的传导机制表现为国外市场价格变化———进

口商品价格变化———国内开放经济部门的成本和价格变化———国内非开放经济部门的成本和价格变化———国内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化。能源作为工业运行的“血液”,是基础性产业,对其它产业的影响非常广泛,涉及的产业链很长。一般来讲,国际能源价格变动对国内物价影响的途径包括:一是直接传导途径。国际能源价格通过进口影响到国内的能源价格(包括成品油、电力、液化气等) 进而影响到国内生产成本。特别是1998年以来国内原油价格开始与国际接轨,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或下跌将直接影响国内原油价格水平。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将使我国原油进口价格上涨, 增加能源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使下游企业面临比较大的涨价压力。

二是原油涨价将带动其替代产品例如煤炭等价格的上涨,从而带动更大范围的物价上涨。

当然,由于在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各行业受原油价格涨跌的影响程度不同,其大小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对能源的直接和间接依赖程度,二是价格传导是否畅通。在价格传导机制畅通的情况下,能源价格波动影响将通过产业链从上游传导到下游,从生产领域传导到消费领域。如果有些环节因为价格管制、市场垄断等原因可能会存在传导阻滞。中国成品油基准价格是由国家发改委确定的,政府的管制对石油价格波动会产生一定的抑制效应。

三、实证研究

(一) 有向无环图(DAG)方法有向无环图(Directed Acyclic Graphs) 方法用以分析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与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不同的是,Granger 因果检验建立在事件发生前后的时间顺序基础上,是一种时间先后的不同期因果关系; 而DAG 方法则分析变量间与时间无关的因果关系,通常可以看作是变量间的同期因果关系,其本质上是建立在相关和偏相关关系的基础上的变量之间同期因果关系传递的结构安排,每一对变量之间的连线代表着他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 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VAR 简化模型中没有给出变量间的同期关系,而是隐藏在误差项的相关关系的结构中。在VAR 简化模型的基础上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预测方差分解由于参数过多需要对扰动项进行约束,一般都采用Cholesky 分解处理,但其结果依赖于变量排序。SVAR 模型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它通过利用先验检验或者其它结果对矩阵进行约束达到识别效果。但是目前多数学者通常都利用先验经验或者相关理论对其约束,不免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本文利用DAG 方法得到变量间的同期因果关系,并以此作为约束矩阵的经验证据,克服了主观性的不足。

对SVAR 模型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有必要观察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结果。脉冲响应分析是指扰动项发生变化或者模型受到某种冲击以后对各内生变量产生的动态影响,通过将SVAR 模型写成一个向量移动平均过程,而移动平均过程则能反映变量在不同时期的扰动对其它变量的冲击。预测方差分解是反映了由于变量自身的扰动以及其它变量的扰动导致变量总的扰动的比例,即各个变量的扰动对被解释变量扰动的贡献程度。

(三) 数据说明

本文将选择国际能源商品价格指数(GENPI)衡量国际市场上的能源价格变化水平。国际能源价格指数包含原油、天然气和煤炭价格,数据来源于IMF 数据库中的

PrimaryCommodityPrices 。

国内价格沿着产业链由上游向下游传导,产业链中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层次,分别代表了整个经济体中的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和消费投资领域。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价格方面的数据,可以将价格指数总体上分为原材料价格指数、生产价格指数和消费者物价指数,与产业链的三个环节一一对应。因此国内选择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DRAWPI)衡量国内相对应领域的价格; 选择国内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DPPI)衡量中国产业链中游的价格水平; 中国经济指标主要通过通胀水平和经济产出状况来衡量,采用居民消费物价指数(DCPI)作为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鉴于本文采用月度数据,而GDP 统计数据都是季度和年度数据,根据数据的可得性以及经济意义,选择工业生产指数(DIPI)衡量经济产出状况。国内价格指数及经济指标数据均来自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本文采用月度数据,样本区间选择的是从2000年1月份到2010年12月份。

(四) 实证结果分析

国际能源价格波动首先会影响到国内相对领域的国内原材料等初级产品的价格,因此分析能源价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效应,选择的相关变量是国际能源价格指数(GENPI)、国内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DRAWPI)、国内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DPPI)、居民消费物价指数(DCPI)、工业生产指数(DIPI)。

通过图1给出的DAG 分析图可以得到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国内相关变量的同期因果关系,并用以分析对国内经济的同期传导途径。国际能源价格是中国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居民消费物价水平以及国内工业生产指数的直接原因,也会通过间接渠道传导62到居民消费物价水平以及工业生产水平,因此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对中国产生冲击的同期传导渠道明显,一方面其价格波动直接传导到中国的居民消费物价水平和工业产出,同时其价格波动首先传导到国内原材料价格,再沿着产业链方向传导。

在DAG 分析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分析国际能源价格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效应,下一步建立SVAR 模型通过预测方差分解进行分析, 由于变量都是一阶单整,对各个变量进行一阶差分。构建SVAR 模型,在SVAR 模型估计的基础上利用预测方差分解分析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对中国消费物价水平(DCPI)以及工业产出(DIPI)的影响效应。

表1给出了国内消费物价水平和工业产出的预测方差分析表。可以看出,对于国内消费物价水平,其图1 DAG分析图滞后期的冲击在所有变量中占最大比重,稳定后达到69%,表明在五个变量中,消费物价水平主要受到自身滞后期的影响,存在通胀惯性。其它变量中能源价格稳定后达到9.75%,国内工业产出超过12%,表明国际能源价格的波动在长期中对国内消费物价水平的影响比较明显,而国内经济增长状况对其影响程度更强。对于国内工业产出,

其自身滞后期的冲击同样在所有变量中占最大比重。能源价格和消费物价水平的冲击所占比重较大,而国内原材料进口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的波动稳定后只有2%左右,说明能源价格对国内的经济增长有一定冲击,但比国内居民消费物价水平的冲击程度小,而其他因素的冲击程度更小。能源价格对国内消费物价水平和工业产出冲击的解释能力分别为9.7%和5%,相比较后说明能源价格对国内消费物价水平的冲击更大。

上述结果说明了能源价格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效应明显,对国内消费物价水平的冲击比对工业产出的冲击程度更大。中国当前在国际产业链和产业分工中,企业在总体上处于低端,还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分工布局,主要以加工制造参与国际分工,需要大量进口原材料、燃料等初级产品,而我国自身对这个基础性资源供给有限,从而造成对海外基础性大宗商品的巨大需求和依赖,特别是能源领域。每年我国的原油进口数量巨大,石油对外依存度高,但是对国际原油定价权有限,基本是价格接受者,国际原油价格的轻微波动都能反映到国内,而作为工业的基础必需品,当其价格波动时必然反映到商品的成本中,由此对物价以及消费投资需求产生冲击。但由于国家对产业链上游特别是基础性产品的价格还没有完全放开,当价格出现剧烈波动的时候,国家通过行政等手段管制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外部价格波动对国内的冲击。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结合时间序列分析方法通过运用同期因果关系分析工具DAG 方法实证分析了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产生冲击的传导途径; 在此基础上运用基于SVAR 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和预测方差分解方法实证分析国际市场上价格波动对中国消费物价水平以及工业产出的影响效应。研究过程中使用DAG 方法不仅能够揭示变量间的同期因果关系,而且为文中SVAR 模型中的约束条件提供了客观依据,增强了实证结果的稳健性和有效性。结论认为,国际能源价格波动都会对中国消费物价水平和工业产出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能源价格波动对中国居民消费物价水平和工业产出的传导途径明显。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 建立石油战略储备,抑制价格波动。201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为4.6亿吨,其中进口量达2.6亿吨,55%以上来自进口。而中国石油进口分别源自中东和北非、南美和俄罗斯等地,其中半数以上集中于中东和北非地区,这些地区政治经济局势不稳,对中国的石油安全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有必要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中国的石油储备仅有1200万吨,危机时仅能维持10至15天。若按国际标准需维持3个月期限,中国需6000万吨储备,但目前只达20%,中国的石油储备体系化建设才真正开始,使得中国在面临国内外市场供需失衡、市场供给不足而频频出现的大面积“油荒”时,难以短时间内保障油品供应,稳定油品市场秩序。这就需要构建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战略储备与义务储备相结合的综合石油储备体系,石油战略储备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储备营运管理机构的设立、储备油品的来源、储备资金的来源、新储备基地的选址、符合中国需求的储备规模等都需要进一步研究。此外,加大能源资源的国际投资,到海外进行收购,也就是把外汇储备变成资源、能源的股权储备。但是,我国石油的“走

出去”存在国内企业的恶性竞争,需要协调有关企业,维护国家利益,。

2. 对在成品油定价机制进行改革。虽然能源价格上涨对经济的影响非常大, 但对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并没有预期的那么严重, 这为政府在恰当的时机, 对能源价格机制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了理论和实证支持。市场化与特殊时期的政府管制相结合,是中国能源领域的改革方向所在。避免能源价格的过度波动,降低能源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预期。加强对能源价格的宏观调控,维持能源价格的相对稳定,将价格调控的长期与短期相结合,把握好能源价格调控的时间、机会、幅度和频率,避免因能源价格的改革给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带来较大的负面冲击。

3. 积极发展新能源。能源安全不仅仅是增加国内产量和石油储备,还需要在节油和石油替代战略上下功夫,减少对石油的过度依赖。油价格上涨带动煤炭价格以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动通货膨胀指数,使政府宏观调控面临严峻挑战。可多用其他能源,特别是用清洁的二次能源电,少用油。而电可以从化石能源、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多种一次能源转换获得。我国替代能源产业虽然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但是也面临着许多共同的制约因素和挑战。包括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撑点。虽然有《可再生能源法》,但只是提供了一个框架,还需进一步落实到具体的步骤上,比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长期的目标、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上网电价如何细致规范等等,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缺乏相应的市场运行机制。我国替代能源价格高和规模小的情况导致在现有的管理体制和价格形成机制下,开发商与电网之间难以就电力的供应达成协议,抑制了替代能源的快速发展; 缺乏技术实力等等。由于不同的替代能源在其发展中又存有不同的各具特色的障碍,具有特殊性,制定激励的产业政策要实事求是,既要考虑其共性,以便通盘布局,同时又要考虑其差异性,以便区别对待。

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引言和文献综述

中国发展贸易需要进口大量的原材料,特别是石油等大宗初级产品。2001年中国石油等进口金额为41.67亿美元,占进口的比例1.71%,到2010年中国分别为1683.43亿美元和

17.64%。但2000年以来国际能源市场出现剧烈波动,特别是石油价格。一般而言,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会通过成本推动先引起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然后再传导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从而引起市场价格的全面上涨。

对价格传导机制的文献中,很多研究了封闭国家中价格沿着产业链方向逐层传导或者水平分工方向上的横向传导(Malliaris,2005;Kaufmann ,2009; 张延群,2007); 而对于开放经济体的价格传导机制,国内外学者主要是从汇率角度研究分析汇率波动的价格传导效应(Hahn,2003;Rowland ,2003; 施建淮等,2008) 。王振中(1985)就在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分析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与国内市场价格的关系,但一直到近年来国内才再出现一些研究国际价格波动影响中国经济的文章。一方面虽然诸多文献研究了外部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但其主要讨论汇率、产出、贸易等冲击的影响,没有研究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冲击效应; 周望军等(2008)在理论上综述了国际市场价格向中国市场价格传导的渠道。国内专注于研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文献不多,而且大部分专注于分析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却没有分析对经济产出的影响。实证研究上,目前一般采用基于VAR 模型的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但需要正确设定模型中扰动项之间的同期关系,国内外诸多学者都采用Choleski 分解,但其需要对扰动项的同期关系进行判断并依次对变量排序,而对变量排序通常采用先验判断,缺乏理论基础,由于其结果非常依赖变量的排序,变量排序的不同也会使结果差异较大。为了能够分析变量间的同期因果关系,Spirtes et al.

(2000)、Pear(l2000)等提出了有向无环图(DAG)方法,当前DAG 方法在国内外已有部分学者采用(Parket al.,2008; 杨子晖,2008) 。

鉴于上文提到的现有文献在研究对象以及实证方法上的局限性,本文尝试在其基础上做更深入的研究,具体分析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影响中国经济的价格传导机制与效应。在实证分析过程中将采用DAG 方法分析相关变量间同期因果关系,得到能源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影响的传导途径,并根据其结果识别VAR 模型的扰动项结构关系进行SVAR(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 分析,进而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的结果分析价格波动的影响效应。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国际能源价格对国内影响的路径; 第三部分是运用DAG 方法和SVAR 模型具体分析能源价格波动影响中国经济的传导途径和效应; 最后是结论与政策建议。

二、国际能源价格传导的路径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影响的传导机制表现为国外市场价格变化———进

口商品价格变化———国内开放经济部门的成本和价格变化———国内非开放经济部门的成本和价格变化———国内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化。能源作为工业运行的“血液”,是基础性产业,对其它产业的影响非常广泛,涉及的产业链很长。一般来讲,国际能源价格变动对国内物价影响的途径包括:一是直接传导途径。国际能源价格通过进口影响到国内的能源价格(包括成品油、电力、液化气等) 进而影响到国内生产成本。特别是1998年以来国内原油价格开始与国际接轨,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或下跌将直接影响国内原油价格水平。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将使我国原油进口价格上涨, 增加能源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使下游企业面临比较大的涨价压力。

二是原油涨价将带动其替代产品例如煤炭等价格的上涨,从而带动更大范围的物价上涨。

当然,由于在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各行业受原油价格涨跌的影响程度不同,其大小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对能源的直接和间接依赖程度,二是价格传导是否畅通。在价格传导机制畅通的情况下,能源价格波动影响将通过产业链从上游传导到下游,从生产领域传导到消费领域。如果有些环节因为价格管制、市场垄断等原因可能会存在传导阻滞。中国成品油基准价格是由国家发改委确定的,政府的管制对石油价格波动会产生一定的抑制效应。

三、实证研究

(一) 有向无环图(DAG)方法有向无环图(Directed Acyclic Graphs) 方法用以分析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与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不同的是,Granger 因果检验建立在事件发生前后的时间顺序基础上,是一种时间先后的不同期因果关系; 而DAG 方法则分析变量间与时间无关的因果关系,通常可以看作是变量间的同期因果关系,其本质上是建立在相关和偏相关关系的基础上的变量之间同期因果关系传递的结构安排,每一对变量之间的连线代表着他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 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VAR 简化模型中没有给出变量间的同期关系,而是隐藏在误差项的相关关系的结构中。在VAR 简化模型的基础上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预测方差分解由于参数过多需要对扰动项进行约束,一般都采用Cholesky 分解处理,但其结果依赖于变量排序。SVAR 模型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它通过利用先验检验或者其它结果对矩阵进行约束达到识别效果。但是目前多数学者通常都利用先验经验或者相关理论对其约束,不免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本文利用DAG 方法得到变量间的同期因果关系,并以此作为约束矩阵的经验证据,克服了主观性的不足。

对SVAR 模型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有必要观察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结果。脉冲响应分析是指扰动项发生变化或者模型受到某种冲击以后对各内生变量产生的动态影响,通过将SVAR 模型写成一个向量移动平均过程,而移动平均过程则能反映变量在不同时期的扰动对其它变量的冲击。预测方差分解是反映了由于变量自身的扰动以及其它变量的扰动导致变量总的扰动的比例,即各个变量的扰动对被解释变量扰动的贡献程度。

(三) 数据说明

本文将选择国际能源商品价格指数(GENPI)衡量国际市场上的能源价格变化水平。国际能源价格指数包含原油、天然气和煤炭价格,数据来源于IMF 数据库中的

PrimaryCommodityPrices 。

国内价格沿着产业链由上游向下游传导,产业链中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层次,分别代表了整个经济体中的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和消费投资领域。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价格方面的数据,可以将价格指数总体上分为原材料价格指数、生产价格指数和消费者物价指数,与产业链的三个环节一一对应。因此国内选择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DRAWPI)衡量国内相对应领域的价格; 选择国内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DPPI)衡量中国产业链中游的价格水平; 中国经济指标主要通过通胀水平和经济产出状况来衡量,采用居民消费物价指数(DCPI)作为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鉴于本文采用月度数据,而GDP 统计数据都是季度和年度数据,根据数据的可得性以及经济意义,选择工业生产指数(DIPI)衡量经济产出状况。国内价格指数及经济指标数据均来自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本文采用月度数据,样本区间选择的是从2000年1月份到2010年12月份。

(四) 实证结果分析

国际能源价格波动首先会影响到国内相对领域的国内原材料等初级产品的价格,因此分析能源价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效应,选择的相关变量是国际能源价格指数(GENPI)、国内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DRAWPI)、国内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DPPI)、居民消费物价指数(DCPI)、工业生产指数(DIPI)。

通过图1给出的DAG 分析图可以得到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国内相关变量的同期因果关系,并用以分析对国内经济的同期传导途径。国际能源价格是中国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居民消费物价水平以及国内工业生产指数的直接原因,也会通过间接渠道传导62到居民消费物价水平以及工业生产水平,因此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对中国产生冲击的同期传导渠道明显,一方面其价格波动直接传导到中国的居民消费物价水平和工业产出,同时其价格波动首先传导到国内原材料价格,再沿着产业链方向传导。

在DAG 分析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分析国际能源价格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效应,下一步建立SVAR 模型通过预测方差分解进行分析, 由于变量都是一阶单整,对各个变量进行一阶差分。构建SVAR 模型,在SVAR 模型估计的基础上利用预测方差分解分析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对中国消费物价水平(DCPI)以及工业产出(DIPI)的影响效应。

表1给出了国内消费物价水平和工业产出的预测方差分析表。可以看出,对于国内消费物价水平,其图1 DAG分析图滞后期的冲击在所有变量中占最大比重,稳定后达到69%,表明在五个变量中,消费物价水平主要受到自身滞后期的影响,存在通胀惯性。其它变量中能源价格稳定后达到9.75%,国内工业产出超过12%,表明国际能源价格的波动在长期中对国内消费物价水平的影响比较明显,而国内经济增长状况对其影响程度更强。对于国内工业产出,

其自身滞后期的冲击同样在所有变量中占最大比重。能源价格和消费物价水平的冲击所占比重较大,而国内原材料进口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的波动稳定后只有2%左右,说明能源价格对国内的经济增长有一定冲击,但比国内居民消费物价水平的冲击程度小,而其他因素的冲击程度更小。能源价格对国内消费物价水平和工业产出冲击的解释能力分别为9.7%和5%,相比较后说明能源价格对国内消费物价水平的冲击更大。

上述结果说明了能源价格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效应明显,对国内消费物价水平的冲击比对工业产出的冲击程度更大。中国当前在国际产业链和产业分工中,企业在总体上处于低端,还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分工布局,主要以加工制造参与国际分工,需要大量进口原材料、燃料等初级产品,而我国自身对这个基础性资源供给有限,从而造成对海外基础性大宗商品的巨大需求和依赖,特别是能源领域。每年我国的原油进口数量巨大,石油对外依存度高,但是对国际原油定价权有限,基本是价格接受者,国际原油价格的轻微波动都能反映到国内,而作为工业的基础必需品,当其价格波动时必然反映到商品的成本中,由此对物价以及消费投资需求产生冲击。但由于国家对产业链上游特别是基础性产品的价格还没有完全放开,当价格出现剧烈波动的时候,国家通过行政等手段管制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外部价格波动对国内的冲击。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结合时间序列分析方法通过运用同期因果关系分析工具DAG 方法实证分析了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产生冲击的传导途径; 在此基础上运用基于SVAR 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和预测方差分解方法实证分析国际市场上价格波动对中国消费物价水平以及工业产出的影响效应。研究过程中使用DAG 方法不仅能够揭示变量间的同期因果关系,而且为文中SVAR 模型中的约束条件提供了客观依据,增强了实证结果的稳健性和有效性。结论认为,国际能源价格波动都会对中国消费物价水平和工业产出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能源价格波动对中国居民消费物价水平和工业产出的传导途径明显。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 建立石油战略储备,抑制价格波动。201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为4.6亿吨,其中进口量达2.6亿吨,55%以上来自进口。而中国石油进口分别源自中东和北非、南美和俄罗斯等地,其中半数以上集中于中东和北非地区,这些地区政治经济局势不稳,对中国的石油安全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有必要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中国的石油储备仅有1200万吨,危机时仅能维持10至15天。若按国际标准需维持3个月期限,中国需6000万吨储备,但目前只达20%,中国的石油储备体系化建设才真正开始,使得中国在面临国内外市场供需失衡、市场供给不足而频频出现的大面积“油荒”时,难以短时间内保障油品供应,稳定油品市场秩序。这就需要构建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战略储备与义务储备相结合的综合石油储备体系,石油战略储备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储备营运管理机构的设立、储备油品的来源、储备资金的来源、新储备基地的选址、符合中国需求的储备规模等都需要进一步研究。此外,加大能源资源的国际投资,到海外进行收购,也就是把外汇储备变成资源、能源的股权储备。但是,我国石油的“走

出去”存在国内企业的恶性竞争,需要协调有关企业,维护国家利益,。

2. 对在成品油定价机制进行改革。虽然能源价格上涨对经济的影响非常大, 但对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并没有预期的那么严重, 这为政府在恰当的时机, 对能源价格机制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了理论和实证支持。市场化与特殊时期的政府管制相结合,是中国能源领域的改革方向所在。避免能源价格的过度波动,降低能源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预期。加强对能源价格的宏观调控,维持能源价格的相对稳定,将价格调控的长期与短期相结合,把握好能源价格调控的时间、机会、幅度和频率,避免因能源价格的改革给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带来较大的负面冲击。

3. 积极发展新能源。能源安全不仅仅是增加国内产量和石油储备,还需要在节油和石油替代战略上下功夫,减少对石油的过度依赖。油价格上涨带动煤炭价格以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动通货膨胀指数,使政府宏观调控面临严峻挑战。可多用其他能源,特别是用清洁的二次能源电,少用油。而电可以从化石能源、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多种一次能源转换获得。我国替代能源产业虽然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但是也面临着许多共同的制约因素和挑战。包括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撑点。虽然有《可再生能源法》,但只是提供了一个框架,还需进一步落实到具体的步骤上,比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长期的目标、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上网电价如何细致规范等等,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缺乏相应的市场运行机制。我国替代能源价格高和规模小的情况导致在现有的管理体制和价格形成机制下,开发商与电网之间难以就电力的供应达成协议,抑制了替代能源的快速发展; 缺乏技术实力等等。由于不同的替代能源在其发展中又存有不同的各具特色的障碍,具有特殊性,制定激励的产业政策要实事求是,既要考虑其共性,以便通盘布局,同时又要考虑其差异性,以便区别对待。


相关文章

  • 危机下的世界经济与能源需求波动
  • 作者:张友国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9年07期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世界爆发了包括两次能源危机(石油危机).亚洲金融危机以及全球金融危机在内的多起重大突发事件,它们对世界经济和能源需求造成的巨大冲击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广 ...查看


  • 中国能源金融市场预测报告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查看


  • 林晓光:国际石油价格波动与日本经济:安倍经济学和能源对策的视角(节选)
  • 欢迎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字样"战略与管理",关注我们. 安倍经济学是包括超宽松货币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结构改革为中心"唤醒民间资本"的经济增长战略等组成的一揽子政策.[7]第一箭旨在消除通缩,第二箭是为 ...查看


  • 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面临的八大外部挑战
  • 编者按:后危机时代,国际分工体系变化.低碳潮流化.各国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美元与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贸易摩擦常态化.国际热钱进出等多种因素对我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将产生决定性影响.这些外部环境因素普遍联系.互相影响.纵横交错,共同组成了我国经济发 ...查看


  • 投机行为还是实际需求_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因素的广义视角分析
  • 2012年第12期 投机行为还是实际需求? 韩立岩 尹力博 *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因素的广义视角分析 内容提要:本文建立因素增强型向量自回归模型体系,选择涵盖美国与中国实体经济.国际投机因素.商品期货市场供需与库存状态的532个经济 ...查看


  • 查道炯:关于当前世界能源安全形势的分析与思考
  • 来源:<人民论坛 学术前沿>2016年11期下 国关国政外交学人微信公众号编辑 学人简介 作者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经济系教授:主要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经济关系中的政治因素):非传统安全 (能源.粮食.水资源.等): ...查看


  • 试论石油金融化与中国石油安全战略
  • 摘要:石油金融化对中国石油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面临石油进口依存度居高不下.石油金融话语权严重不足.石油美元标价权难以撼动.石油市场金融化亟待提高的根本困境.为此,培育多元化的石油金融参与主体.建立多层次的石油交易市场平台.推进多样化的石油金 ...查看


  • 石油期货价格影响因素及投资策略分析
  • 石油期货价格影响因素及投资策略分析 摘 要................................................................................................... ...查看


  • 国际玉米市场行情分析及我国对策研究
  • 国际玉米市场行情分析及我国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玉米用途的扩大和产业链的延伸,玉米产业已经成为"黄金产业"."朝阳产业".在全球市场上,工业消费和饲料消费是玉米消费的主要构成部分,且消费量逐年上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