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下的世界经济与能源需求波动

作者:张友国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9年07期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世界爆发了包括两次能源危机(石油危机)、亚洲金融危机以及全球金融危机在内的多起重大突发事件,它们对世界经济和能源需求造成的巨大冲击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广泛关注。那么这一系列危机的爆发是怎样影响世界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的?它们是否改变了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的互动关系?这就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澄清这些问题有助于人们更深刻地理解能源对当今世界经济与政治的重要影响。

  目前与上述问题相关的文献主要集中于探讨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斯蒂芬·布朗等学者在对相关理论和实证分析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总结的基础上指出,石油价格上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途径是多样的,其中最基本的是供给侧效应(supply-side effect),即油价上涨将导致生产投入的削减。其他渠道还包括需求移动、货币政策以及调整成本等。①高油价对世界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主要是引起经济增长下滑和加剧通货膨胀。②因而,石油价格仍然是当今世界经济运行的重要决定因素。③

  不少研究还采用了定量分析方法来考察油价变动对世界经济的冲击。本·伯南克(Ben S.Bernanke)等④基于VAR模型的研究表明,石油价格对经济的冲击主要不是实际的石油价格上涨,而是由此带来的从紧的货币政策。而唐纳德·琼斯(Donald W.Jones)等人的分析则表明,油价上涨后的经济衰退更多地由油价冲击引起而不是货币政策。⑤除计量经济模型外,还有一些文献的研究是基于更系统的经济模型。如本杰明·亨特(Benjamin Hunt)等⑥采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多国模型(MULTIMOD)模拟了持续时间不同的石油价格上涨对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和通货膨胀率的冲击。IMF利用其全球经济模型(global economic model)比较了供给驱动型石油价格冲击和需求驱动型石油价格冲击对世界经济的影响。⑦而中国学者李天德等采用多种计量经济方法分析了石油价格波动与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关系。他们的研究表明,石油危机或剧烈的价格波动初期与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有紧密的关联。⑧

  但总的来看,综合考察多种危机下世界经济与能源需求波动的文献还很少见。因此,本文拟就此进行一些探讨。

  

  二、世界经济和能源需求的同步波动

  能源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并在诸多发达国家的崛起中发挥过关键作用。⑨在当今世界,能源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而且也是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基础。⑩就能源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而言,单一依靠能源固然不能为经济增长创造条件,但离开能源追求经济增长也一样是天方夜谭。尽管不少研究表明资本和劳动与能源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如增加能效技术或设备的投资、更有效地使用劳动力等都可以节约能源使用,但现实情形中,经济体系的结构刚性或不恰当的政策都会削弱经济体系对能源价格的应变能力,因而经济波动和能源需求波动之间始终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冷”“热”互动关系(如图1所示)。从1966-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与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的情况来看,整体上,随着经济增长的走高,能源消费增长也走高;而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能源需求增长也呈现出低迷状态。两者的相关系数高达84.88%。(11)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全世界消费的各类一次能源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以油当量为计量单位,世界一次能源年消费总量从1965年的38.27亿吨增至2007年的110.99亿吨,约增长了190.05%。根据BP提供的数据计算,从1966-2007年能源消费的年平均增长率(12)来看,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59%,其中石油为2.34%,天然气为3.63%,煤炭为1.86%,核能为12.42%,水电为2.96%。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世界一次能源需求在不同时期的增长速度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按照“谷—谷”法划分,从1966至2005年世界一次能源需求的增长变化大致经历了八轮波动(如图1所示)。第一轮波动:1966-1971年,历时六年;第二轮波动:1972-1975年,历时四年;第三轮波动:1976-1982年,历时七年;第四轮波动:1983-1986年,历时四年;第五轮波动:1987-1992年,历时六年;第六轮波动:1993-1998年,历时六年;第七轮波动:1999-2001年,历时三年;第八轮波动:2002-2007年,历时六年。其中第一轮波动和第三轮波动中包含两个较小的波动。

  同样,按照“谷—谷”法划分,1971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可划分为七轮波动。第一轮波动:1971-1975年,历时五年;第二轮波动:1976-1982年,历时七年;第三轮波动:1983-1986年,历时四年;第四轮波动:1987-1990年,历时四年;第五轮波动:1991-1998年,历时八年;第六轮波动:1999-2001年,历时三年;第七轮波动:2002-2007年,历时六年。而它们的交替变化基本与1966年以来能源消费增长的后七轮波动相吻合。这表明世界经济增长波动与能源消费增长波动具有稳定且密切的互动关系。

  

  三、突发事件冲击下的世界经济和能源需求波动

  1971-2007年的世界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增长高度相关,两者的波动几乎完全同步。而这一时期也爆发了包括两次世界能源危机在内的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那么它们对世界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产生了怎样的长期和短期影响?

  (一)第一次能源危机使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陷入低迷状态

  从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工业化国家一直以“殖民主义”的形式来保证本国的能源供应,主要是从海外的殖民地开采能源,然后运回本国消费。欧美等工业化国家都成立自己的跨国能源公司,在石油生产国投资开采。在第一次世界能源危机爆发之前,廉价的石油价格大大刺激了世界上多数国家对石油的需求。如表1所示,1966-1971年,除煤炭外,各类一次能源消费增长势头都非常强劲。其中石油消费的平均增长率为7.63%,而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平均增长率达到5.11%。

  第一次世界能源危机爆发于世界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增长的第二轮波动期间。由于在石油开发利用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跨国能源公司拿走了主要利润,石油生产国获利甚微。(13)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石油开采所引发的政治、经济利益冲突不断激化,第一次世界能源危机终于爆发了。随着第一次能源危机的爆发,首先是美国出现石油不足,石油进口开始急剧上升。其次,在1970-1972年,利比亚和其他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国家先后把世界油价提高50%。最后,为了报复在1973年10月阿以战争中给以色列军队的补给行动,阿拉伯产油国减少了25%的石油产量,对美国和其他“不友好”国家包括日本、英国、法国等实施石油禁运,由此引起世界石油价格暴涨。例如,沙特阿拉伯轻原油价格从1973年的约2.83美元/桶一次攀升到1974年的10.41美元/桶,上涨了三倍多。

  石油价格的上涨拉动了生产成本并引起了物价的整体上涨即通货膨胀,从而形成了不利的供给冲击或价格冲击。而在物价的影响下,由于世界各国没有及时采取合适的政策措施来抵消供给冲击,总需求下降,从而使世界总产出减少,造成了世界经济的滞胀(stagflation)。正处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第一轮波动中的世界经济增长率迅速从1973年的6.51%下降到1974年的2.06%,1975年即达到这轮波动的谷值0.97%。因而第一次世界能源危机造成了明显的经济衰退,实质性地影响了世界经济增长第一轮波动的轨迹,并使该轮经济波动提前结束。

  受石油价格和世界经济衰退的双重影响,世界石油消费明显下降,进入低迷时期。如表1所示,1972-1975年世界石油消费的年均增长率只有3.13%,比1965-1971年的水平低4.50个百分点,其中1974年和1975年还呈现负增长态势。世界天然气的消费量也放缓,年均增长率从7.75%下降到2.19%。水电的消费量也都有所下降,不过下降的幅度较小,从前一时期的4.92%下降到4.02%。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也从5.11%下降到2.65%。

  (二)第二次能源危机再次将世界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拉入低迷状态

  第一次能源危机后,为了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世界上许多能源消费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开始了经济和能源战略调整。一种战略是致力于寻求替代能源和开发节能技术。例如,日本于1974年颁布了《新能源开发法》,制定并实施了“新能源开发计划”即“阳光计划”,1978年又颁布了《节能技术开发计划》即“月光计划”。(14)而美国则采取了另一种能源战略,即所谓国际能源市场“安全化”。主要措施包括挑头建立国际能源机构以将主要能源消费国组织起来形成石油买方卡特尔,从而对抗石油输出国组织;号召主要能源消费国实施能源战略储备政策以平抑石油供给短缺时的石油市场价格;参与欧洲、拉丁美洲、非洲及黑海地区的石油开采,使世界石油供应市场多元化,并不断加强其在重要能源产区的主导性。

  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时候,第二次能源危机随着当时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发生政变而爆发,世界油价再次暴涨。仍以沙特阿拉伯轻原油价格为例,其价格从1978年的约13.03美元/桶暴涨到1979年的约29.75美元/桶,上涨了一倍多。在石油价格暴涨的影响下,即将从衰退中复苏的世界经济又呈现出明显衰退迹象,198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再次从1979年的3.94%跌至1.96%;1982年跌至其第二轮波动的谷值0.81%。可以说,这一次世界能源危机再次将世界经济增长拉入了衰退状态。

  在巨大的价格冲击下,石油消费于1981年和1982年两年中连续呈现负增长态势,其年均增长率也从3.13%继续下降为0.59%。核能由于前两个时期增长过快,加之人们对核辐射的担忧,因而年均增长率开始回落,从34.91%降到14.28%。水电的年均增长率也从4.02%下降到3.29%。而在替代效应的影响下,天然气的年均增长率有所回升,达到3.04%。煤炭的需求继续转向旺盛,其年均增长率达到2.00%。受此综合影响,一次能源总量的年均增长率下降到1.89%。

  (三)1985年石油价格暴跌的冲击

  第二次世界能源危机后,随着OPEC国家收入增加,其海外投资激增,这些国家意识到世界经济的增长与其利益事实上密切相关。同时,阿拉伯国家之间发生了政治动乱,再加之美国推动的石油储备战略和石油供应市场多元化战略也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OPEC国家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垄断力量,1985年12月,这些石油生产国为了夺回其石油市场地位,决定放弃限产保价政策。这一举措致使世界石油市场供应过量,导致石油价格的暴跌。例如,沙特阿拉伯轻原油价格由1985年的约27.53美元/桶跌到1986年的约13.10美元/桶,降幅超过50%。

  1983年起,世界经济再次摆脱衰退的局面而开始复苏,增长率达到了2.76%;1984-1986年则稳定在3.00%之上。这次石油价格的大幅下降则进一步巩固了世界经济增长这一良好势头。如表1所示,1983-1986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3.46%,是分析期内增长势头较好的时期之一。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一次能源的消费增长率总体上也开始回升,年均增长率回升至2.83%。

  (四)第一次海湾战争的影响

  1986年石油价格暴跌后,世界经济增长进入1971年来的第四轮波动(1987-1990年),于1988年达到峰值4.58%,随后显现出衰退迹象。世界经济增长的第四轮波动恰好对应能源消费增长的第五轮波动(1987-1992年),能源消费增长率也于1988年达到该轮峰值3.64%,随后出现下滑趋势。

  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之后,伊拉克遭受国际经济制裁,使伊拉克原油供应中断,导致当年国际油价暴涨三成。这一事件使世界经济显现出衰退迹象,世界经济增长率从1989年的3.92%跌至0.03%,达到第4轮波动的谷底;世界能源消费增长率也应声而落,从1.95%跌至1.15%。

  1991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尽管这次战争历时不长,只有三个月,但它却对世界能源消费造成了实质性影响。在1991年世界石油价格已比1990年有所回落的情况下,世界能源消费增长率仍跌破1.00%,只有0.54%,并于1992年跌至其第五轮波动的谷值0.41%。在随后的两年即其第六轮波动的前两年中,世界能源消费增长还未摆脱低迷状态,仍维持在1.00%左右。而能源需求在第四轮波动中的年均增长率只有1.86%,明显低于前一轮的2.83%(如表1所示)。

  

  (五)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世界经济与能源需求波动

  亚洲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自20世纪70、80年代以来通过出口导向等经济战略而使经济迅速增长。但由于这些国家存在大量投机性的游资,因而其金融体系存在严重风险,而这些风险终于在1997年酿成了亚洲金融危机。

  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从1997年的3.65%下降到2.36%。不过在美国“新经济”的带动下,亚洲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消极影响似乎有限,1999年世界经济增长即恢复到3.26%,2000年达到4.14%,显示了世界经济扩张的活力。

  而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1997年,尽管世界经济增长率仍高达3.65%,世界能源消费增长率却已跌至0.79%,进入低迷状态。1998年,尽管世界石油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世界能源消费增长率还是随着世界经济增长率一起跌至谷底,只有0.14%。而1999年和2000年,尽管石油价格连年大幅度上升,世界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率仍比1998年有所改善。2001年,随着美国“新经济”泡沫的破灭和整体经济的滑坡以及九一一事件等突发事件的发生,世界经济增长率又一次受到严重冲击,下降到1.68%。

  与此呼应,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至2001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没有突破过3.00%,2001年世界能源消费增长率更是跌至1.00%以下(如图1所示)。这再次表明,世界经济增长才是世界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

  (六)伊拉克战争以来世界经济与能源需求的波动

  2002-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和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率有所回升。其间,2003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虽然引起石油价格剧烈波动,但似乎没有阻挡世界经济的复苏步伐。这可能要归功于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强劲增长。然而从2005年起,世界经济似乎又步入低迷状态。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低迷状态。2002-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年平均值为3.33%,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增长最慢的一个时期。而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演化成全球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回落。根据联合国的估计,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只有2.5%,2009年可能低于1.0%。

  另一方面,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率的平均值为2.92%,是第一次能源危机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因此,2002-2007年世界能源效率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有明显恶化的趋势。其原因可能是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较快,其经济规模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上升,而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效率相对降低,从而在总体上降低了世界经济的能源效率。

  

  四、能源危机及其他突发事件对世界经济增长和能源总需求影响的总体评价

  (一)危机对世界经济和能源需求的短期冲击和长期影响

  总的来看,第一次世界能源危机使经济增长迅速从波峰跌入波谷,对世界经济增长造成巨大冲击。第二次世界能源危机使正在恢复中的世界经济再次转向衰退,并很快又跌入波谷,延迟了世界经济的恢复。1986年,世界价格暴跌使世界经济稳定在恢复阶段,促进了世界经济增长。(15)第一次海湾战争发生在世界经济显现出衰退迹象的时候,加速了世界经济的衰退。而其后的亚洲金融危机及九一一事件发生在世界经济呈现恢复趋势的时候,它们只是使世界经济陷入短暂衰退状态,而没有改变世界经济的恢复发展态势。

  两次世界能源危机的冲击还导致了二战后长期实行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的崩溃,浮动汇率制取而代之。为了治理“滞胀”,西方国家纷纷放弃凯恩斯主义政策,改为采用货币主义的货币紧缩政策和供给学派的减税政策,并大幅放松政府管制,实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和金融自由化。这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和政策转变无疑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乃至世界的长期经济增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6)

  (二)世界能源危机影响了世界一次能源的消费结构

  从世界一次能源年消费总量的变化来看,尽管在20世纪80年代初受石油消费量的影响有小幅回落,但整体上仍呈现持续增长的势头,1965-2007年大约以年均2.28%的速度增长。因而这些危机对世界一次能源年消费总量的增长趋势似乎没有产生长远的实质性影响,而只是较明显地改变了其比例结构。

  世界一次能源年消费结构的变化主要是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变化明显。1965-1973年,石油比重逐渐从39.59%上升至48.03%;1974年起石油比重逐渐下降,1984年下降至40.25%,随后一直低于40.00%,2007年为35.61%。比较而言,1965-1984年石油比重的平均值为44.29%,1985-2007年该平均值为36.09%,比前者下降了约8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天然气和核能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明显上升。1965年天然气的比重为16.36%,2007年上升到23.76%,上升了7个百分点;核能的比重则从1965年的0.15%上升到2007年的5.60%。

  在第一次能源危机爆发前(1965-1973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从1965年的38.45%下降到1973年的27.51%,下降了近11个百分点;尔后煤炭的比重基本稳定在27%左右,2007年为28.63%。而水电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则一直比较稳定,平均值为6.01%。其中1965-1980年,水电的比重从5.45%上升到5.99%,随后除1989年外都保持在6.00%以上。

  (三)世界能源危机没有改变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的互动关系

  不少发达国家在经过能源危机之后,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广泛运用节能技术,希望以资本与技术替代能源,尽管这些努力使经济增长对能源投入的依赖性大大降低,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世界经济发展对能源危机的应变能力,(17)但能源仍是各国经济增长所不可或缺的要素。从世界各国对能源问题的敏感性就很容易了解这一点。更何况世界上还有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还不足以轻松应对每一次能源危机的发生。而且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经济增长迅速,其经济规模占全球经济规模的比重不断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世界经济对能源消费的依赖性。因而能源市场的波动仍不可避免地要影响世界经济波动。

  世界能源危机主要是改变了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而没有对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波动趋势产生长远的实质性影响。这是因为能源需求主要取决于经济增长和能源效率。尽管能源危机中石油价格暴涨,主要产油国限制了石油供给,但对经济增长的追求使各国积极采取了各种政策措施来满足本国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因而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整体上呈现出随世界经济的不断增长而增长的态势。

  总的来看,在两次世界能源危机之后,尽管石油价格仍经历了较大的波动,世界经济增长与世界一次能源需求的互动关系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一方面,未来的经济增长仍然需要以能源的不断投入为基础;另一方面,能源需求的波动也将更大程度地受经济增长、能源效率的影响。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世界经济增长与世界能源需求的互动关系还将长期存在。

  

  五、结论

  本文的分析表明,按照“谷—谷”法划分,1971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的七轮波动与1966年以来能源消费增长的后七轮波动非常吻合。整体上,随着经济增长的走高,能源消费增长也走高;而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能源需求增长也显现出低迷状态。这意味着世界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增长之间具有稳定而密切的互动关系。

  两次严重的能源危机使世界经济增长迅速跌入波谷,对世界经济增长造成巨大冲击。而第二次能源危机之后的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使世界经济陷入短暂衰退状态,但没有改变世界经济的恢复发展态势。这是因为不少发达国家在经过几次能源危机之后,大力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与广泛运用节能技术,这些努力使经济增长对能源投入的依赖性大大降低,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世界经济发展对能源危机的应变能力。但能源仍是各国经济增长所不可或缺的要素。

  世界能源危机对能源需求的影响主要是改变了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而没有对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波动趋势产生长远的实质性影响。这是因为能源需求主要取决于经济增长和能源效率。对经济增长的追求使各国积极采取了各种政策措施来满足本国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

  因此,无论是世界能源危机爆发还是金融危机爆发,这些突发重大事件都只能对世界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增长的波动形成冲击,但不会改变两者的互动关系。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能源在关系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种因素中一直具有基础性地位。除非出现重大技术进步,能源的这种基础性地位在短期内是难以动摇的。因而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乃至国家安全都仍面临着能源短缺的威胁。

  由于在前几次能源危机及其他突发事件爆发时,中国能源效率提高迅速,经济规模也相对较小,融入全球化的程度还不深,因而所受冲击不大。但近年来中国开放程度日益提高,经济规模迅速扩大,而能源效率的改善速度则明显下降,国际能源市场上的争夺也更加复杂和激烈,故而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能源风险已远远超过从前。因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实施“节能优先”的长期能源战略是中国应对能源风险的根本途径,必须坚决贯彻落实。

  注释:

  ①Stephen P.A.Brown and Mine K.Yucel,"Energy Prices and Aggregate Economic Activity:An Interpretative Survey," The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Vol.42,2002,pp.193-208.

  ②Stojmanovska Natasa,Petar Pandusev Cobanov,"Global Risks of Raising Oil Price," Bulletin/Ministry of Finance of the Republic of Macedonia,pp.89-93,http://www.finance.gov.mk/gb/bulletins/10-05/10_natasa.pdf.

  ③IEA,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High Oil Prices on the Global Economy,2004,http://www.iea.org/Textbase/Papers/2004/High_Oil_Prices.pdf.

  ④Ben S.Bernanke,M.Gertler and M.Watson,"Systematic

  Monetary Policy and the Effect of Oil Price Shocks,"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Vol.1997,No.1,1997,pp.91-157.

  ⑤Donald W.Jones,Paul N.Leiby and Inja K.Paik,"Oil Price Shocks and the Macroeconomy:What Has Been Learned since 1996," The Energy Journal,Vol.25,No.2,2004,pp.1-32.

  ⑥B.Hunt,P.Isard and D.Laxton,"The Macroeconomic Effects of Higher Oil Prices," IMF Working Paper No.01/14,2001.

  ⑦IMF,World Economic Outlook,Washington,D.C.:IMF,April 2007.

  ⑧李天德、宗建亮、熊豪:《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载《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第1期,第3~7页。

  ⑨例如,18世纪煤炭的大规模利用使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大机械生产成为可能,使率先利用煤炭的英国很快获得了经济的巨大发展,并成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20世纪40年代,石油被大规模地开采运用使美国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机器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从而迅速从农耕社会进入现代工业化社会,并成为世界最强的经济体。而二战后的日本也因抓住了大规模利用世界廉价石油资源的机遇而获得了30多年的高速经济发展,并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⑩陈凤英:《能源与国家安全》,载倪健民主编:《国家能源安全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11~131页。

  (11)世界能源消费增长率根据BP提供的世界能源统计数据计算(BP,2008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http://www.bp.com/statisticalreview,2008);世界经济增长率根据联合国统计司提供的世界国内生产总值(GDP)1990年价格数据计算(United Nations,World Economic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2009,http://www.un.org/esa/policy/wess/wesp.html,2009)。如无特别说明,本文有关能源的数据和经济增长的数据都分别与上述数据来源相同。

  (12)本研究中年平均增长率如无特别说明都是指算术平均值。

  (13)丁一凡:《世界能源形势的变化与中国的能源安全》,载《国际经济评论》,2004年第11期,第19~23页。

  (14)张友国:《日韩经济—能源—环境政策协调机制及启示》,载《当代亚太》,2007年第11期,第48~54页。

  (15)李天德等学者2008年的研究也表明,石油危机或剧烈的价格波动加深了世界经济周期波动的幅度,拉长了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周期。参见李天德、宗建亮、熊豪:《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载《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第1期,第3~7页。

  (16)徐长生:《短期冲击对长期增长路径的影响——兼论经济周期理论与经济增长理论的相关性》,北京:亚洲经济研究会第24届国际研讨会论文,2002年。

  (17)消费和生产中石油份额的下降将降低石油价格冲击的宏观经济影响。参见O.J.Blanchard,and J.Galí "The Macroeconomic Effects of Oil Shocks:Why Are the 2000s So Different from the 1970s?" NBER Working Paper,No.13368,2007.

作者介绍:张友国,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北京 100732)

作者:张友国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9年07期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世界爆发了包括两次能源危机(石油危机)、亚洲金融危机以及全球金融危机在内的多起重大突发事件,它们对世界经济和能源需求造成的巨大冲击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广泛关注。那么这一系列危机的爆发是怎样影响世界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的?它们是否改变了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的互动关系?这就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澄清这些问题有助于人们更深刻地理解能源对当今世界经济与政治的重要影响。

  目前与上述问题相关的文献主要集中于探讨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斯蒂芬·布朗等学者在对相关理论和实证分析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总结的基础上指出,石油价格上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途径是多样的,其中最基本的是供给侧效应(supply-side effect),即油价上涨将导致生产投入的削减。其他渠道还包括需求移动、货币政策以及调整成本等。①高油价对世界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主要是引起经济增长下滑和加剧通货膨胀。②因而,石油价格仍然是当今世界经济运行的重要决定因素。③

  不少研究还采用了定量分析方法来考察油价变动对世界经济的冲击。本·伯南克(Ben S.Bernanke)等④基于VAR模型的研究表明,石油价格对经济的冲击主要不是实际的石油价格上涨,而是由此带来的从紧的货币政策。而唐纳德·琼斯(Donald W.Jones)等人的分析则表明,油价上涨后的经济衰退更多地由油价冲击引起而不是货币政策。⑤除计量经济模型外,还有一些文献的研究是基于更系统的经济模型。如本杰明·亨特(Benjamin Hunt)等⑥采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多国模型(MULTIMOD)模拟了持续时间不同的石油价格上涨对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和通货膨胀率的冲击。IMF利用其全球经济模型(global economic model)比较了供给驱动型石油价格冲击和需求驱动型石油价格冲击对世界经济的影响。⑦而中国学者李天德等采用多种计量经济方法分析了石油价格波动与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关系。他们的研究表明,石油危机或剧烈的价格波动初期与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有紧密的关联。⑧

  但总的来看,综合考察多种危机下世界经济与能源需求波动的文献还很少见。因此,本文拟就此进行一些探讨。

  

  二、世界经济和能源需求的同步波动

  能源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并在诸多发达国家的崛起中发挥过关键作用。⑨在当今世界,能源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而且也是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基础。⑩就能源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而言,单一依靠能源固然不能为经济增长创造条件,但离开能源追求经济增长也一样是天方夜谭。尽管不少研究表明资本和劳动与能源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如增加能效技术或设备的投资、更有效地使用劳动力等都可以节约能源使用,但现实情形中,经济体系的结构刚性或不恰当的政策都会削弱经济体系对能源价格的应变能力,因而经济波动和能源需求波动之间始终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冷”“热”互动关系(如图1所示)。从1966-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与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的情况来看,整体上,随着经济增长的走高,能源消费增长也走高;而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能源需求增长也呈现出低迷状态。两者的相关系数高达84.88%。(11)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全世界消费的各类一次能源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以油当量为计量单位,世界一次能源年消费总量从1965年的38.27亿吨增至2007年的110.99亿吨,约增长了190.05%。根据BP提供的数据计算,从1966-2007年能源消费的年平均增长率(12)来看,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59%,其中石油为2.34%,天然气为3.63%,煤炭为1.86%,核能为12.42%,水电为2.96%。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世界一次能源需求在不同时期的增长速度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按照“谷—谷”法划分,从1966至2005年世界一次能源需求的增长变化大致经历了八轮波动(如图1所示)。第一轮波动:1966-1971年,历时六年;第二轮波动:1972-1975年,历时四年;第三轮波动:1976-1982年,历时七年;第四轮波动:1983-1986年,历时四年;第五轮波动:1987-1992年,历时六年;第六轮波动:1993-1998年,历时六年;第七轮波动:1999-2001年,历时三年;第八轮波动:2002-2007年,历时六年。其中第一轮波动和第三轮波动中包含两个较小的波动。

  同样,按照“谷—谷”法划分,1971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可划分为七轮波动。第一轮波动:1971-1975年,历时五年;第二轮波动:1976-1982年,历时七年;第三轮波动:1983-1986年,历时四年;第四轮波动:1987-1990年,历时四年;第五轮波动:1991-1998年,历时八年;第六轮波动:1999-2001年,历时三年;第七轮波动:2002-2007年,历时六年。而它们的交替变化基本与1966年以来能源消费增长的后七轮波动相吻合。这表明世界经济增长波动与能源消费增长波动具有稳定且密切的互动关系。

  

  三、突发事件冲击下的世界经济和能源需求波动

  1971-2007年的世界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增长高度相关,两者的波动几乎完全同步。而这一时期也爆发了包括两次世界能源危机在内的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那么它们对世界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产生了怎样的长期和短期影响?

  (一)第一次能源危机使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陷入低迷状态

  从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工业化国家一直以“殖民主义”的形式来保证本国的能源供应,主要是从海外的殖民地开采能源,然后运回本国消费。欧美等工业化国家都成立自己的跨国能源公司,在石油生产国投资开采。在第一次世界能源危机爆发之前,廉价的石油价格大大刺激了世界上多数国家对石油的需求。如表1所示,1966-1971年,除煤炭外,各类一次能源消费增长势头都非常强劲。其中石油消费的平均增长率为7.63%,而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平均增长率达到5.11%。

  第一次世界能源危机爆发于世界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增长的第二轮波动期间。由于在石油开发利用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跨国能源公司拿走了主要利润,石油生产国获利甚微。(13)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石油开采所引发的政治、经济利益冲突不断激化,第一次世界能源危机终于爆发了。随着第一次能源危机的爆发,首先是美国出现石油不足,石油进口开始急剧上升。其次,在1970-1972年,利比亚和其他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国家先后把世界油价提高50%。最后,为了报复在1973年10月阿以战争中给以色列军队的补给行动,阿拉伯产油国减少了25%的石油产量,对美国和其他“不友好”国家包括日本、英国、法国等实施石油禁运,由此引起世界石油价格暴涨。例如,沙特阿拉伯轻原油价格从1973年的约2.83美元/桶一次攀升到1974年的10.41美元/桶,上涨了三倍多。

  石油价格的上涨拉动了生产成本并引起了物价的整体上涨即通货膨胀,从而形成了不利的供给冲击或价格冲击。而在物价的影响下,由于世界各国没有及时采取合适的政策措施来抵消供给冲击,总需求下降,从而使世界总产出减少,造成了世界经济的滞胀(stagflation)。正处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第一轮波动中的世界经济增长率迅速从1973年的6.51%下降到1974年的2.06%,1975年即达到这轮波动的谷值0.97%。因而第一次世界能源危机造成了明显的经济衰退,实质性地影响了世界经济增长第一轮波动的轨迹,并使该轮经济波动提前结束。

  受石油价格和世界经济衰退的双重影响,世界石油消费明显下降,进入低迷时期。如表1所示,1972-1975年世界石油消费的年均增长率只有3.13%,比1965-1971年的水平低4.50个百分点,其中1974年和1975年还呈现负增长态势。世界天然气的消费量也放缓,年均增长率从7.75%下降到2.19%。水电的消费量也都有所下降,不过下降的幅度较小,从前一时期的4.92%下降到4.02%。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也从5.11%下降到2.65%。

  (二)第二次能源危机再次将世界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拉入低迷状态

  第一次能源危机后,为了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世界上许多能源消费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开始了经济和能源战略调整。一种战略是致力于寻求替代能源和开发节能技术。例如,日本于1974年颁布了《新能源开发法》,制定并实施了“新能源开发计划”即“阳光计划”,1978年又颁布了《节能技术开发计划》即“月光计划”。(14)而美国则采取了另一种能源战略,即所谓国际能源市场“安全化”。主要措施包括挑头建立国际能源机构以将主要能源消费国组织起来形成石油买方卡特尔,从而对抗石油输出国组织;号召主要能源消费国实施能源战略储备政策以平抑石油供给短缺时的石油市场价格;参与欧洲、拉丁美洲、非洲及黑海地区的石油开采,使世界石油供应市场多元化,并不断加强其在重要能源产区的主导性。

  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时候,第二次能源危机随着当时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发生政变而爆发,世界油价再次暴涨。仍以沙特阿拉伯轻原油价格为例,其价格从1978年的约13.03美元/桶暴涨到1979年的约29.75美元/桶,上涨了一倍多。在石油价格暴涨的影响下,即将从衰退中复苏的世界经济又呈现出明显衰退迹象,198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再次从1979年的3.94%跌至1.96%;1982年跌至其第二轮波动的谷值0.81%。可以说,这一次世界能源危机再次将世界经济增长拉入了衰退状态。

  在巨大的价格冲击下,石油消费于1981年和1982年两年中连续呈现负增长态势,其年均增长率也从3.13%继续下降为0.59%。核能由于前两个时期增长过快,加之人们对核辐射的担忧,因而年均增长率开始回落,从34.91%降到14.28%。水电的年均增长率也从4.02%下降到3.29%。而在替代效应的影响下,天然气的年均增长率有所回升,达到3.04%。煤炭的需求继续转向旺盛,其年均增长率达到2.00%。受此综合影响,一次能源总量的年均增长率下降到1.89%。

  (三)1985年石油价格暴跌的冲击

  第二次世界能源危机后,随着OPEC国家收入增加,其海外投资激增,这些国家意识到世界经济的增长与其利益事实上密切相关。同时,阿拉伯国家之间发生了政治动乱,再加之美国推动的石油储备战略和石油供应市场多元化战略也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OPEC国家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垄断力量,1985年12月,这些石油生产国为了夺回其石油市场地位,决定放弃限产保价政策。这一举措致使世界石油市场供应过量,导致石油价格的暴跌。例如,沙特阿拉伯轻原油价格由1985年的约27.53美元/桶跌到1986年的约13.10美元/桶,降幅超过50%。

  1983年起,世界经济再次摆脱衰退的局面而开始复苏,增长率达到了2.76%;1984-1986年则稳定在3.00%之上。这次石油价格的大幅下降则进一步巩固了世界经济增长这一良好势头。如表1所示,1983-1986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3.46%,是分析期内增长势头较好的时期之一。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一次能源的消费增长率总体上也开始回升,年均增长率回升至2.83%。

  (四)第一次海湾战争的影响

  1986年石油价格暴跌后,世界经济增长进入1971年来的第四轮波动(1987-1990年),于1988年达到峰值4.58%,随后显现出衰退迹象。世界经济增长的第四轮波动恰好对应能源消费增长的第五轮波动(1987-1992年),能源消费增长率也于1988年达到该轮峰值3.64%,随后出现下滑趋势。

  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之后,伊拉克遭受国际经济制裁,使伊拉克原油供应中断,导致当年国际油价暴涨三成。这一事件使世界经济显现出衰退迹象,世界经济增长率从1989年的3.92%跌至0.03%,达到第4轮波动的谷底;世界能源消费增长率也应声而落,从1.95%跌至1.15%。

  1991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尽管这次战争历时不长,只有三个月,但它却对世界能源消费造成了实质性影响。在1991年世界石油价格已比1990年有所回落的情况下,世界能源消费增长率仍跌破1.00%,只有0.54%,并于1992年跌至其第五轮波动的谷值0.41%。在随后的两年即其第六轮波动的前两年中,世界能源消费增长还未摆脱低迷状态,仍维持在1.00%左右。而能源需求在第四轮波动中的年均增长率只有1.86%,明显低于前一轮的2.83%(如表1所示)。

  

  (五)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世界经济与能源需求波动

  亚洲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自20世纪70、80年代以来通过出口导向等经济战略而使经济迅速增长。但由于这些国家存在大量投机性的游资,因而其金融体系存在严重风险,而这些风险终于在1997年酿成了亚洲金融危机。

  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从1997年的3.65%下降到2.36%。不过在美国“新经济”的带动下,亚洲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消极影响似乎有限,1999年世界经济增长即恢复到3.26%,2000年达到4.14%,显示了世界经济扩张的活力。

  而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1997年,尽管世界经济增长率仍高达3.65%,世界能源消费增长率却已跌至0.79%,进入低迷状态。1998年,尽管世界石油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世界能源消费增长率还是随着世界经济增长率一起跌至谷底,只有0.14%。而1999年和2000年,尽管石油价格连年大幅度上升,世界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率仍比1998年有所改善。2001年,随着美国“新经济”泡沫的破灭和整体经济的滑坡以及九一一事件等突发事件的发生,世界经济增长率又一次受到严重冲击,下降到1.68%。

  与此呼应,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至2001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没有突破过3.00%,2001年世界能源消费增长率更是跌至1.00%以下(如图1所示)。这再次表明,世界经济增长才是世界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

  (六)伊拉克战争以来世界经济与能源需求的波动

  2002-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和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率有所回升。其间,2003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虽然引起石油价格剧烈波动,但似乎没有阻挡世界经济的复苏步伐。这可能要归功于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强劲增长。然而从2005年起,世界经济似乎又步入低迷状态。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低迷状态。2002-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年平均值为3.33%,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增长最慢的一个时期。而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演化成全球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回落。根据联合国的估计,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只有2.5%,2009年可能低于1.0%。

  另一方面,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率的平均值为2.92%,是第一次能源危机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因此,2002-2007年世界能源效率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有明显恶化的趋势。其原因可能是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较快,其经济规模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上升,而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效率相对降低,从而在总体上降低了世界经济的能源效率。

  

  四、能源危机及其他突发事件对世界经济增长和能源总需求影响的总体评价

  (一)危机对世界经济和能源需求的短期冲击和长期影响

  总的来看,第一次世界能源危机使经济增长迅速从波峰跌入波谷,对世界经济增长造成巨大冲击。第二次世界能源危机使正在恢复中的世界经济再次转向衰退,并很快又跌入波谷,延迟了世界经济的恢复。1986年,世界价格暴跌使世界经济稳定在恢复阶段,促进了世界经济增长。(15)第一次海湾战争发生在世界经济显现出衰退迹象的时候,加速了世界经济的衰退。而其后的亚洲金融危机及九一一事件发生在世界经济呈现恢复趋势的时候,它们只是使世界经济陷入短暂衰退状态,而没有改变世界经济的恢复发展态势。

  两次世界能源危机的冲击还导致了二战后长期实行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的崩溃,浮动汇率制取而代之。为了治理“滞胀”,西方国家纷纷放弃凯恩斯主义政策,改为采用货币主义的货币紧缩政策和供给学派的减税政策,并大幅放松政府管制,实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和金融自由化。这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和政策转变无疑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乃至世界的长期经济增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6)

  (二)世界能源危机影响了世界一次能源的消费结构

  从世界一次能源年消费总量的变化来看,尽管在20世纪80年代初受石油消费量的影响有小幅回落,但整体上仍呈现持续增长的势头,1965-2007年大约以年均2.28%的速度增长。因而这些危机对世界一次能源年消费总量的增长趋势似乎没有产生长远的实质性影响,而只是较明显地改变了其比例结构。

  世界一次能源年消费结构的变化主要是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变化明显。1965-1973年,石油比重逐渐从39.59%上升至48.03%;1974年起石油比重逐渐下降,1984年下降至40.25%,随后一直低于40.00%,2007年为35.61%。比较而言,1965-1984年石油比重的平均值为44.29%,1985-2007年该平均值为36.09%,比前者下降了约8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天然气和核能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明显上升。1965年天然气的比重为16.36%,2007年上升到23.76%,上升了7个百分点;核能的比重则从1965年的0.15%上升到2007年的5.60%。

  在第一次能源危机爆发前(1965-1973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从1965年的38.45%下降到1973年的27.51%,下降了近11个百分点;尔后煤炭的比重基本稳定在27%左右,2007年为28.63%。而水电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则一直比较稳定,平均值为6.01%。其中1965-1980年,水电的比重从5.45%上升到5.99%,随后除1989年外都保持在6.00%以上。

  (三)世界能源危机没有改变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的互动关系

  不少发达国家在经过能源危机之后,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广泛运用节能技术,希望以资本与技术替代能源,尽管这些努力使经济增长对能源投入的依赖性大大降低,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世界经济发展对能源危机的应变能力,(17)但能源仍是各国经济增长所不可或缺的要素。从世界各国对能源问题的敏感性就很容易了解这一点。更何况世界上还有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还不足以轻松应对每一次能源危机的发生。而且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经济增长迅速,其经济规模占全球经济规模的比重不断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世界经济对能源消费的依赖性。因而能源市场的波动仍不可避免地要影响世界经济波动。

  世界能源危机主要是改变了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而没有对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波动趋势产生长远的实质性影响。这是因为能源需求主要取决于经济增长和能源效率。尽管能源危机中石油价格暴涨,主要产油国限制了石油供给,但对经济增长的追求使各国积极采取了各种政策措施来满足本国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因而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整体上呈现出随世界经济的不断增长而增长的态势。

  总的来看,在两次世界能源危机之后,尽管石油价格仍经历了较大的波动,世界经济增长与世界一次能源需求的互动关系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一方面,未来的经济增长仍然需要以能源的不断投入为基础;另一方面,能源需求的波动也将更大程度地受经济增长、能源效率的影响。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世界经济增长与世界能源需求的互动关系还将长期存在。

  

  五、结论

  本文的分析表明,按照“谷—谷”法划分,1971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的七轮波动与1966年以来能源消费增长的后七轮波动非常吻合。整体上,随着经济增长的走高,能源消费增长也走高;而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能源需求增长也显现出低迷状态。这意味着世界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增长之间具有稳定而密切的互动关系。

  两次严重的能源危机使世界经济增长迅速跌入波谷,对世界经济增长造成巨大冲击。而第二次能源危机之后的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使世界经济陷入短暂衰退状态,但没有改变世界经济的恢复发展态势。这是因为不少发达国家在经过几次能源危机之后,大力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与广泛运用节能技术,这些努力使经济增长对能源投入的依赖性大大降低,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世界经济发展对能源危机的应变能力。但能源仍是各国经济增长所不可或缺的要素。

  世界能源危机对能源需求的影响主要是改变了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而没有对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波动趋势产生长远的实质性影响。这是因为能源需求主要取决于经济增长和能源效率。对经济增长的追求使各国积极采取了各种政策措施来满足本国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

  因此,无论是世界能源危机爆发还是金融危机爆发,这些突发重大事件都只能对世界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增长的波动形成冲击,但不会改变两者的互动关系。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能源在关系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种因素中一直具有基础性地位。除非出现重大技术进步,能源的这种基础性地位在短期内是难以动摇的。因而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乃至国家安全都仍面临着能源短缺的威胁。

  由于在前几次能源危机及其他突发事件爆发时,中国能源效率提高迅速,经济规模也相对较小,融入全球化的程度还不深,因而所受冲击不大。但近年来中国开放程度日益提高,经济规模迅速扩大,而能源效率的改善速度则明显下降,国际能源市场上的争夺也更加复杂和激烈,故而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能源风险已远远超过从前。因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实施“节能优先”的长期能源战略是中国应对能源风险的根本途径,必须坚决贯彻落实。

  注释:

  ①Stephen P.A.Brown and Mine K.Yucel,"Energy Prices and Aggregate Economic Activity:An Interpretative Survey," The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Vol.42,2002,pp.193-208.

  ②Stojmanovska Natasa,Petar Pandusev Cobanov,"Global Risks of Raising Oil Price," Bulletin/Ministry of Finance of the Republic of Macedonia,pp.89-93,http://www.finance.gov.mk/gb/bulletins/10-05/10_natasa.pdf.

  ③IEA,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High Oil Prices on the Global Economy,2004,http://www.iea.org/Textbase/Papers/2004/High_Oil_Prices.pdf.

  ④Ben S.Bernanke,M.Gertler and M.Watson,"Systematic

  Monetary Policy and the Effect of Oil Price Shocks,"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Vol.1997,No.1,1997,pp.91-157.

  ⑤Donald W.Jones,Paul N.Leiby and Inja K.Paik,"Oil Price Shocks and the Macroeconomy:What Has Been Learned since 1996," The Energy Journal,Vol.25,No.2,2004,pp.1-32.

  ⑥B.Hunt,P.Isard and D.Laxton,"The Macroeconomic Effects of Higher Oil Prices," IMF Working Paper No.01/14,2001.

  ⑦IMF,World Economic Outlook,Washington,D.C.:IMF,April 2007.

  ⑧李天德、宗建亮、熊豪:《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载《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第1期,第3~7页。

  ⑨例如,18世纪煤炭的大规模利用使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大机械生产成为可能,使率先利用煤炭的英国很快获得了经济的巨大发展,并成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20世纪40年代,石油被大规模地开采运用使美国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机器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从而迅速从农耕社会进入现代工业化社会,并成为世界最强的经济体。而二战后的日本也因抓住了大规模利用世界廉价石油资源的机遇而获得了30多年的高速经济发展,并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⑩陈凤英:《能源与国家安全》,载倪健民主编:《国家能源安全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11~131页。

  (11)世界能源消费增长率根据BP提供的世界能源统计数据计算(BP,2008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http://www.bp.com/statisticalreview,2008);世界经济增长率根据联合国统计司提供的世界国内生产总值(GDP)1990年价格数据计算(United Nations,World Economic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2009,http://www.un.org/esa/policy/wess/wesp.html,2009)。如无特别说明,本文有关能源的数据和经济增长的数据都分别与上述数据来源相同。

  (12)本研究中年平均增长率如无特别说明都是指算术平均值。

  (13)丁一凡:《世界能源形势的变化与中国的能源安全》,载《国际经济评论》,2004年第11期,第19~23页。

  (14)张友国:《日韩经济—能源—环境政策协调机制及启示》,载《当代亚太》,2007年第11期,第48~54页。

  (15)李天德等学者2008年的研究也表明,石油危机或剧烈的价格波动加深了世界经济周期波动的幅度,拉长了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周期。参见李天德、宗建亮、熊豪:《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载《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第1期,第3~7页。

  (16)徐长生:《短期冲击对长期增长路径的影响——兼论经济周期理论与经济增长理论的相关性》,北京:亚洲经济研究会第24届国际研讨会论文,2002年。

  (17)消费和生产中石油份额的下降将降低石油价格冲击的宏观经济影响。参见O.J.Blanchard,and J.Galí "The Macroeconomic Effects of Oil Shocks:Why Are the 2000s So Different from the 1970s?" NBER Working Paper,No.13368,2007.

作者介绍:张友国,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北京 100732)


相关文章

  • 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面临的八大外部挑战
  • 编者按:后危机时代,国际分工体系变化.低碳潮流化.各国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美元与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贸易摩擦常态化.国际热钱进出等多种因素对我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将产生决定性影响.这些外部环境因素普遍联系.互相影响.纵横交错,共同组成了我国经济发 ...查看


  • 全球粮食供需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 2011年09月19日 09:06:45 来源: 人民日报 [字号 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世界粮食安全形势日趋复杂和严峻,粮食安全版图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生物能源大规模消耗粮食,是当前全球粮食供需格局出现转折性变化的主因.近年来石 ...查看


  • 世界贸易地理论文
  • 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摘要]"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作为人类最基本的一种生存必需品具有无法比拟的社会政治意义.粮食安全超越了一切制度.一切国家.一切社会和一切权利.世界各地因粮食危机而引 ...查看


  • 林晓光:国际石油价格波动与日本经济:安倍经济学和能源对策的视角(节选)
  • 欢迎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字样"战略与管理",关注我们. 安倍经济学是包括超宽松货币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结构改革为中心"唤醒民间资本"的经济增长战略等组成的一揽子政策.[7]第一箭旨在消除通缩,第二箭是为 ...查看


  • 投机行为还是实际需求_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因素的广义视角分析
  • 2012年第12期 投机行为还是实际需求? 韩立岩 尹力博 *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因素的广义视角分析 内容提要:本文建立因素增强型向量自回归模型体系,选择涵盖美国与中国实体经济.国际投机因素.商品期货市场供需与库存状态的532个经济 ...查看


  • 宏观经济分析方法
  • 宏观经济分析方法 国家信息中心 祝宝良 一.宏观经济分析 1.宏观经济调控四大目标(短期需求管理) 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经济调控的四大经济目标. 物价和国际收支为稳定指标.经济和就业 为增长指标 实际经济增长围绕 ...查看


  • 从熊彼特的商业周期理论看目前的世界经济衰退
  • 从熊彼特的商业周期理论看目前的世界经济衰退 内容提要:在2007年以来一波又一波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下,世界经济正在陷入一个衰退时期.这一状况亟需对过去的经济危机或"商业周期"理论进行回顾和反思,并从基本经济理论层面对当前 ...查看


  • 国际油气市场供需变化趋势及对中国的影响
  • 作者:丁佩华 社会科学 2004年04期 中图分类号:F113.3:F41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04)03-0031-06 至目前为止,世界上油气资源储量和开发潜力依然巨大,产量在未来几十年里能够满足世 ...查看


  • 世界能源形势及中国面临的挑战
  • 世界能源形势及中国面临的挑战 11级汽车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二班 杨家炜 世界经济的现代化,得益于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与核裂变能的广泛的投入应用.因而它是建筑在化石能源基础之上的一种经济.然而,由于这一经济的资源载体将在21世纪上半叶 ...查看


热门内容